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2024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全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推荐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

(共 8558 篇)

  • 1、 [读后有感系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简短八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有感系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简短八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位望九之年的世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谦逊品格与平和心态。

    对于寒窗苦读十年后的我,人生阅历很少,很难说清人生是什麽,人生的意义何在。季老告诉我们: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是啊,只有拥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的脊梁”。

    对人生,季老怀着一种“要信命,但不能完全信命”的态度。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想,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也很符合哲学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原理。季老认为: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我想,不急功近利,也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寻求的就是一种平衡吧!

    王静安在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地一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季老认为大家能拿出“衣带渐宽中不悔”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季老的长寿之道是:“走运时,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我想这可以用我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在生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只要我们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挥洒过辛劳的汗水,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二)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 2、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范文500字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范文500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1篇】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第2篇】

    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最开始读过他的《永久的悔》,语言简朴情感真实,能深深体会到老先生心中的悔,挥之不去却弥补不了。

    之后,开始寻找老先生的书,最近看了《季羡林谈人生》,体会还是颇深的。

    篇章分为不圆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写我,长寿之道。以自己经历的人生来漫谈人生,不圆满才是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便是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然而所对的现实,便是一寸光阴不可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有多少人悟到了却做不到无悔?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

  • 3、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

    【第1篇】

    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位望九之年的世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谦逊品格与平和心态。

    对于寒窗苦读十年后的我,人生阅历很少,很难说清人生是什麽,人生的意义何在。季老告诉我们: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是啊,只有拥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的脊梁”。

    对人生,季老怀着一种“要信命,但不能完全信命”的态度。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想,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也很符合哲学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原理。季老认为: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我想,不急功近利,也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寻求的就是一种平衡吧!

    王静安在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地一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季老认为大家能拿出“衣带渐宽中不悔”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季老的长寿之道是:“走运时,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我想这可以用我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在生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只要我们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挥洒过辛劳的汗水,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第2篇】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

  • 4、 《季羡林谈人生》(优秀范文)

    四年级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700字

    今天读了《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书中《八十述怀》和《九十述怀》两篇文章,给我很多感受。

    文中说:“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我不会说大话,不敢说大话,在年龄方面也是一样。我的第一本帐只计划活40岁到50岁。因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岁……”读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在曾经艰苦的年代,人的寿命只有四、五十岁。而想想自己已经39岁,如果生活在曾经那个年代,我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可是,回想一下,至今一事无成,这38年的岁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么?光阴怎么就如此飞快地闪过去了呢?

    季羡林先生说:“在从80岁到90岁这个10年内,在我冲刺开始以后,颇有一些值得纪念的甜蜜的回忆……在撰写我一生最长的一部长达80万字的著作《糖史》的过程中,颇有一些值得记忆的情节。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我非常羡慕季老能够如此专注于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还有一件可以执着的事情“任性地做着”。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应该做什么,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有人说:“一生只认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对,一辈子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已经足够了。我们的身边,管建刚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学;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块教学;我的好朋友苏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们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们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为人们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今天,这里抓抓,明天那里挠挠,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干了什么。

    我想:我也应该为自己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实实做一辈子的事情,为大家留下一些可贵的东西。这样,我才没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 5、 读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对于季羡林这个人物,大家可真的是不陌生了,他被荣誉为国宝、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温家宝曾经这样评价季羡林先生: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由此可见,季羡林先生是多么的受人尊重啊!我也很喜欢他的书籍,今天,我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讲述的是季羡林先生的幼年、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以及清华大学求学的经历。季羡林老先生在文中说道不完满才是人生。我一开始不理解: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不是每个人的追求吗?我经过仔细观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之后,这才明白,完美的人生虽然说是每一个人都追求的梦想,但是每个人的人生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老、病、死,这四件事情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的,所以,一个人又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尽量减少烦恼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的事情明天做,安安心心的活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人生了。

    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也不可能相同;人生不同,死的意义也就不同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的多少这就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季羡林谈人生》所带给我的启示。

    版权作品,未经《99》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6、 季羡林谈人生 读后感(3)篇
    季羡林谈人生 读后感 第(1)篇

    季老

       

        在北大只要一提起季老,所有人都会知道是季羡林先生。季老不仅在北大人人皆知,就是在国内的知识界、文化界、舆论界,只要说起季老的大名,几乎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季老同时代的老一辈学者中,虽然不乏一批大师级人物,但能够有季老这样的知名度,得到季老这种政治礼遇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人。

        季老有这么大的名气,首先应该和他的资历、背景有关。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北大集中了全国人文社科界最多的著名学者,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评定的北大一级教授中,季老是最年轻的一位。其他人大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先后去世,1997年陈岱孙先生去世后,北大的老一级教授就只有季老一人了,全国范围内有这种资历的学者也属凤毛麟角;其次,许多大学者一辈子从事的都是高深的学问,普通人自然不懂,无从了解。季老的专业研究如梵文、巴利文虽然没多少人懂,吐火罗文更是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懂的文字,但季老又善于写散文,很多人读过他的散文作品。他还写过《牛棚杂忆》、《留德十年》这样颇有些影响的书,一般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季老;再有,季老受到的政治礼遇极高,他去世前几年住在301医院,温家宝总理几乎每年都去探望,前后去了五次;还有季老的家事,如他和儿子的关系,关于他遗产的纠纷等等,多次成为舆论的热点,无形中也使得季老名气大增。

        我是1981年考入北大的,那时候北大的前辈学者还有不少,季老只是其中之一。印象中我也听到过季老的一些逸闻趣事,例如说有新生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以为是学校的老工友,就委托他照看一下行李,开学典礼上才知道他是时任副校长的季老。1985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校党委当秘书,季老那时已不担任副校长了,我也极少能看见他,但我经常会在办公楼看到李玉洁女士,听人说她是季老的秘书。我心里还有些不解,当时王力、冯友兰这些老学者还在,但没听说他们有专职的秘书,另外我以为秘书应该是像我这样年轻的,而李玉洁看起来差不多是退休年龄了,因此对季老的特别之处留下了一些印象。不过在我参加工作的头些年里,一直没有和季老有直接的接触,也不知道多少关于他的事情。

        大约在1990年代初期,有一段时间我早晨上班时经常会在图书馆北边的路口遇到季老,后来看到有报道说季老为了写书,每天都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我不记得季老的夫人是哪一年去世的,就在我时常遇到

  • 7、 《谈人生》读后感

    《谈人生》读后感

    付林静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季羡林老先生的《谈人生》,读过之后爱不释手。笔墨之下,大师命运多舛的一生娓娓道来却是波澜不惊,这份谦逊和淡然,大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之意,大家风范,可见一斑。

    季老先生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穷和饿是季老童年生活的写照。“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这是季老对童年的回忆。6岁投奔济南的叔父,在济南读完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时代的季老开始感觉到有“浓绿的世界”。但小时候的季老并不爱学习,喜欢打架;爱看“闲书”。日寇的入侵打乱了济南的平静,季老参加学生组织反抗日寇,17岁时险些死在日寇的刺刀底下。这段历史对季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季老会十几种外语,但他唯独不会日语。季老的人生轨迹是大起大落的,但他为人处世却是淡然的,这源于他内心的一种平和。

    季老的《谈人生》,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真实,像是一本水墨画,那似乎更是一种人生品性,经历了近百年人生洗礼之后自然流露的生命品质以及平淡平凡真实的生活态度!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季老提到的“三个关系”和“三种境界”。

    一、三个关系

    季老对于人生的三个关系的描述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第一个关系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来讲就是生理层面的需要,这个不需说。第二个关系是我们在“世界”这个大圈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关系网,这也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幸福快乐,需要我们真的在“用心”经营。第三个关系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平衡,有人说人生即是一场修行,第三个关系大概就是修行我们的内心吧!生活里,处处有正面的、反面的事例,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事故取巧者懂的少,得到的少。凭着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往往能达到内心的满足。如果能永远保持那种抱朴守拙的状态,做到知机巧而不用的境界,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大胸襟,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人生短暂,精力有限,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花在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持一颗朴实之心,修一颗平常之心,遵循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的原则。人生境遇,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一切顺其自然。我理解的修心并不是哲而上学的东西,

  • 8、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00字2024

    【第1篇】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位望九之年的世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谦逊品格与平和心态。

    对于寒窗苦读十年后的我,人生阅历很少,很难说清人生是什麽,人生的意义何在。季老告诉我们: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是啊,只有拥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的脊梁”。

    对人生,季老怀着一种“要信命,但不能完全信命”的态度。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想,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也很符合哲学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原理。季老认为: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我想,不急功近利,也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寻求的就是一种平衡吧!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地一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季老认为大家能拿出“衣带渐宽中不悔”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季老的长寿之道是:“走运时,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我想这可以用我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在生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只要我们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挥洒过辛劳的汗水,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第2篇】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

  • 9、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他在《论压力》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压力”?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他认为大至全社会,小至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他认为压力是好事。从大处来看,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如果没有压力,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压力如何排除呢?压力粗略可分为俩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能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他的老年十忌是:一忌说话太多;二忌倚老卖老;三忌思想僵化;四忌不服老;五忌无所事事;六忌提当年勇;七忌自我封闭;八忌叹老嗟贫;九忌老想到死;十忌愤世嫉俗。我认为,老年人如果能做到这十忌,晚年会过得快乐、充实,会为长寿增加砝码。

    总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例如:

    “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人。”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

  • 10、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00字2024

    【第1篇】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第2篇】

    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最开始读过他的《永久的悔》,语言简朴情感真实,能深深体会到老先生心中的悔,挥之不去却弥补不了。

    之后,开始寻找老先生的书,最近看了《季羡林谈人生》,体会还是颇深的。

    篇章分为不圆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写我,长寿之道。以自己经历的人生来漫谈人生,不圆满才是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便是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然而所对的现实,便是一寸光阴不可轻。逝者如?a href='/s/dongwu/xiaogou/' target='_blank'>狗颍?簧嶂缫梗?捎卸嗌偃宋虻搅巳醋霾坏轿藁冢?/p>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逊和认真,无论是处世还是治学,都让我敬佩万分。博学多才,精通各国著作,却谦逊看待自己的功成名就,只是人世间一颗沙子。特别是对学术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老先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知足,这对于长寿功不可没!

    现在的我,对人生还不敢轻易下

  • 2019-10-13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4-23

  • 2021-06-28

  • 2023-03-27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大全,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2024,更多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