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 > 地图 >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2024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范文大全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相关栏目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热门栏目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推荐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

(共 7164 篇)

  • 1、 数星星读后感

    《数星星》,我刚读了几行就爱不释手。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她曾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这本书主要讲了:1943年德国纳粹占领丹麦后,安妮一家勇敢地帮助犹太人逃离丹麦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认识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女孩,虽然她的年纪跟我一样大,却在最紧要的关头表现出无比的勇敢。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第15章——我的狗闻到了肉香”,安妮发现要送给舅舅的重要东西掉在家门口的草地上,妈妈让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舅舅的手里,却在路上碰到了德国兵。她从以前对德国兵的害怕,到现在学着妹妹的天真可爱的样子,在徳国兵面前装傻,终于她躲过了德国兵,把这个重要的东西交到了舅舅的手上。安妮从不明白什么是勇敢,到为了救自己的朋友和更多的犹太人变得越来越勇敢。她那临危不惧的力量,深处就是爱的力量。

    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词是“勇气”,安妮是我学习的榜样。联想到我自己,原本也不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我害怕黑暗、害怕一个人,遇到一些困难有时不敢去面对,总想逃避,但通过一些事件让我改变很多。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羽毛球市长杯的球员选拔,我因为害怕失败,不想去试,妈妈不断鼓励我,我只好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去了,结果被选上了。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偷偷练习,认真揣摩每一个动作,研究不同的打法……虽然最后比赛没有获得奖项,但我的球技却突飞猛进,已经超过了很多同学。

    安妮的故事,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敢去面对去挑战。同时,故事也让我感知到了战争的残酷,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爱好和平,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 2、 数星星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1943年,德国纳粹占领了丹麦,十岁的安妮与家人们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后来,德国纳粹又提出要重新安置丹麦籍的犹太人,而安妮的好朋友艾琳一家正好是犹太人,艾琳的父母只好逃亡,他们把艾琳托付给安妮的妈妈照顾。德国兵挨家挨户地搜捕犹太人,安妮与艾琳装成姐妹躲过一劫。后来,他们又逃到了她大舅家里。之后,在一个夜晚,有许多犹太人来到大舅家,其中就有艾琳的父母。趁着夜色,他们把这些犹太人送去了海岸对面的瑞典,奔向了自由。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艾琳躲在安妮的家中,在深夜她们快要睡着的时候,德国兵来安妮家搜查犹太人。安妮从艾琳脖子上一把扯下象征着犹太人的“大卫之星”,这时德国兵已经进门审查了,他们质问为什么艾琳的黑发与安妮的金发不一样。紧要关头,安妮从相册里抽出一张她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当时她姐姐也是黑头发,德国兵无奈地离开了。这时,安妮松开手一看,发现手掌上竟然印出了那颗“大卫之星”的痕迹。

    我认为安妮是一个十分勇敢、机智的女孩,她只有十岁,可为了救犹太朋友艾琳,她竟丝毫不怕凶残的德国兵,用她的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安妮一家及丹麦的地下反抗分子英勇地帮助了七千多犹太人偷渡出境,送到瑞典。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现在和平的幸福时光。

  • 3、 我的安东尼娅读后感2024范文

    在小说《我的安东尼娅》中,主人公吉姆伯丹与安东尼娅雪默尔达相识的时候,刚刚十岁。因父母亡故,他坐车从弗吉尼亚来到内不拉斯加州的黑鹰镇,投靠祖父母。同一趟列车,也送来了14岁的安东尼娅和她的家人:他们漂洋过海,从波西米亚移民到美国。吉姆和安东尼娅相遇在站台,继而发现彼此都落脚在乡下,是相隔不远的邻居,他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三年后,吉姆搬到了镇上读中学,安东尼娅则来到他们的新邻居哈林太太家当帮工,此时的安东尼娅已经出落成全镇最漂亮的姑娘。正在度过青春期的吉姆隐隐约约地明白了自己对安东尼娅的心意,安东尼娅却知道自己和吉姆之间在家庭背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她理智地选择了回避,没有对吉姆的感情作出回应。中学毕业后,吉姆离开了故乡先去林肯市读大学,后转到了哈佛大学,这期间,安东尼娅爱上了一名列车员,后不幸被抛弃,生下了一个私生女,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的一个暑假,吉姆曾回到乡下,见到了安东尼娅和她的女儿,并约定一定会再回来看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20年后吉姆才再次回到故乡,与安东尼娅重逢,此时的安东尼娅早已嫁给了同样来自波西米亚懂得农民安东库扎克,并生了十个孩子。虽然安东尼娅青春远逝,但吉姆发现自己对她依然怀着不会被岁月侵蚀掉的深挚感情。

    《我的安东尼娅》读起来与其说是吉姆写下的关于安东尼娅的传记,不如说是一封长长的情书。小说在吉姆的叙述开篇前,有一则小的楔子。楔子的叙述者,我们得知吉姆此时已经结婚,生活在纽约,是大型铁路公司的法律顾问,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吉姆并不幸福,他的妻子有殷实的财产,为人却虚荣浅薄,大城市的成功不能填补吉姆内心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安东尼娅的思念。吉姆告诉叙述者,我时常把我对安东尼娅的回忆写下来。我们读到的《我的安东尼娅》这边书便由此而来。这沉甸甸的手稿说明了吉姆对安东尼娅的情感,她是他生命中不可替代的爱恋。

    吉姆对安东尼娅的情感滋长在内布拉斯加州天大地大的狂野当中。少年时的他们一起在草原上奔跑欢笑,在田地里耕作,在垄间相互依偎,静静地看着万物生长,他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像草原上青翠挺拔的树苗一样,渐渐成长。

    青春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少年时,我们或许很容易便会堕入情网,但是,世界在变,我们在变,容颜在变,人生的经历在变,曾经互有好感的两个人可能越走越近,自此相携相守一生;也可能渐行渐远,回首时不喟叹物是人非,人心易变。初次的怦然心动之所以让人怀想,是因为

  • 4、 《数星星》读后感

    《数星星》读后感(一)

    匆匆地读完《数星星》,我心里很受震撼。一个十岁的孩子,对勇敢这个词语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都能在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毫不退缩地面对。而如今,我们的孩子,还有多少是勇敢的呢,还有多少是可敬的呢?

    在学校中,孩子们乱扔东西,不说废纸或者垃圾袋等问题,单从铅笔问题说起,一支铅笔,很长很长的,丢掉了就丢掉了,很少有人去关心,或者去寻找。在微机室上课的时候,很多孩子把笔丢在微机室,几乎没有孩子再去寻找自己的物品,丢掉了就再也不用去寻找了。反正还是会有新的,难道现在的条件好了,孩子们都变得对自己的东西越来越不珍惜了。回想,小时候的我们,丢了东西是很难过的,直到现在也是。学生们在这些小事上都不能做到珍惜,何况谈到勇敢这样的话题呢?没有办法,社会风气这个大气候确实很改变很多。

    在正义面前,在危险面前,要做到勇敢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当钢刀放在你的脖子上面,当把你放到悬崖边上,当你面对激流勇进的流水时,你会舍弃或者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挽救别人吗。我不知道我的答案,我想当时的安妮应该也不知道答案。有时候,真不知道答案,我只有在事情来临之时,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有:跑什么?安妮、克丽丝和艾琳三个在街上跑,遇到了德国士兵。那个骑马走过的人是谁?在丹麦,每个人都对国王很尊重,国王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席尔斯太太哪儿去了?讲述犹太邻居被抓了。漫长的一夜,讲述安妮一家想办法拯救犹太朋友。黑头发的是谁?艾琳来到了安妮的家里隐藏,德国士兵来检查,发现了黑头发的艾琳,一家人帮助艾琳逃脱危险。是不是钓鱼的好天气?海滨的房子?大姑婆,讲述的是一个虚构的姑婆的葬礼。为什么说谎?安妮知道大人们说谎是为了帮助他们朋友。让我们打开棺材,又是德国士兵来检查,一家人巧妙地躲避了检查,并且打开了棺材,把里面的衣服分给了很多的犹太朋友,帮助他们离开丹麦。彼德,我们是不是很快见面?妈妈在哪儿?快跑!拼命跑!幽暗的小路。我们的狗闻到了肉香。我只告诉你一点点。两年以后。整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流程,但是当我读到了后面的内容,我一次又一次地为安妮紧张起来,到底是怎么逃避检查的呢?原来是由于勇敢,是勇敢让安妮有勇气站在敌人面前,坚定自己的做法,不害怕只有这样去做。因为她要帮助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这时候的安妮是无所畏惧的。

    多读书,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儿童文学,回顾自己的生活,也能帮助自己更能

  • 5、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能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深的感受,也是卓娅和舒拉用自己的短暂的生活和生命证明的一句话。

    看完这本书,我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我被书上那个有主见、有爱心的女孩卓娅和那个既顽皮,又善良的男孩舒拉,深深地打动了。

    我们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习卓娅和舒拉的精神,从中受益,以他们为好榜样,努力学习,同时,也为祖国的富强出一份力。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书,这本书感人肺腑,也是催人泪下!这本书是一个名叫柳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所着,是她的回忆录。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对姐弟两卓娅和舒拉。他们小学、中学都在一个班级学习,接受了正规教育。卫国战争爆发后,姐弟两先后入伍,投射到枪林弹雨之中。姐姐卓雅深入敌后,执行任务时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弟弟舒拉进入坦克学校学习,成为一名坦克手,在战场上驾驶坦克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多次立功受奖,在攻打哥尼斯堡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当他们的母亲知道时,是有多大的打击呀?但是这位母亲想到她的儿女是为国牺牲,就会为他们而自豪!

    卓娅和舒拉是两位苏联英雄,他们为国而牺牲了。可是他们的这种大无畏精神与光辉的形象永远都会存活在人们心中!我们不需要像他们那样为祖国浴血奋战,但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做一个新世纪的接班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自己虚度年华而痛苦,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只有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才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做的斗争!

    是啊!生命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我们自己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可是我们为何不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更富有光彩,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呢?所以等我们有能力后,一定要在社会上做出很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在寒假里,我读了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写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书令我十分感动。

    突如其来的战火打乱了卓娅和舒拉一家宁静的生活。姐弟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最动人的生命答卷。青春、生命、阳光、笑脸在德国和苏联的战火中消逝,留下的是卓娅和舒拉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是他们对祖国,对亲人最深沉的爱。

    卓娅和舒拉不愧

  • 6、 《早安,莉娜》读后感

    《早安,莉娜》是我前几天读完的,我觉得它特别好看,估计买了这本书的小朋友也会觉得好看。

    莉娜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弟弟、爸爸、哥哥和奶奶住在一个家庭里,莉娜的妈妈生她的弟弟帝图的时候去世了,只有四个亲人在身旁。她爸爸也天天发脾气,哥哥也没了笑脸……莉娜感觉很伤心,想带着帝图逃走,逃到自己的朋友那里。她的朋友是一只熊,一只母熊,她给母熊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艾凡。最后她真的逃离了爸爸他们,来到了艾凡的家里(艾凡的家在山上)。莉娜的一个男朋友是西蒙,他也有时候来看望莉娜,还带些消息过来。帝图还很小,他说熊是巨人,又是说话结结巴巴,一点也不通顺。后来莉娜的爸爸和哥哥来上山捕猎,捕猎的猎物就是艾凡,莉娜组织了他们,救了艾凡一命。

    莉娜回到了爸爸身边,他爸爸再也不捕猎了。令我奇怪的是,帝图已经想不起来他爸爸了,所以不适应他。我觉得莉娜还有胆量啊,离家出走这件事都敢做!我也很佩服帝图,他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奶奶陪伴,他都不哭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应该你买了这本书后,你也会喜欢的。

  • 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篇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000字读后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我对毛泽东的认识

    第一次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当时觉得这句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读到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事实证明它的内容跟标题一样是一针强心剂,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后更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

    权理论。这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毛泽东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必然的。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种局势下,相当部分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对当时中国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夺取全国政权中的作用不十分清楚。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

    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在周围的人对革命处于悲观和怀疑态度的时候,毛泽东写了这封信。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述理论的错误及其来源,指出这些理论是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情的,论述了只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促进全国的革命高潮。

    毛泽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和剥削的主要群众,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就把广大农村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

  • 8、 《数星星》读后感300字

    《数星星》是一本写丹麦在二战时被德国占领后英勇反抗的故事。

    主要讲的是在故事主人公安妮十岁时,德国侵略并占领了丹麦,整天过着不得安宁的日子。他们老是遇到德国兵,他们总得避着,尤其是犹太人,因为德国人要“重新安置”犹太人。他们四处搜寻犹太人,甚至采取了各种不人道的方法,比如关闭犹太人的店、烧掉公园、用狗咬人……一切只为了消灭犹太人这个种族。有一次,德国人来每家每户搜查,试图抓走躲藏起来的犹太人。在此之前,丹麦人为犹太人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把所有犹太人都送到了可以藏的人家,如安妮的朋友艾琳,她被藏到安妮家中,做了他们家的“大女儿”。安妮一家很巧妙地让德国兵相信了艾琳是他们家的孩子,当然其中也有巧合之处。

    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词是“勇气”,这本书也是写“勇气”的。主人公安妮一直不懂“勇气”和“勇敢”,她一直认为自己很胆小,她觉得自己一遇到德国兵就吓死了。但实际上,在最紧要的关头,她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安妮,学习她的勇敢,如果每个人都像她一样,勇敢地为别人付出,世界将美好一分!

    《数星星》是一本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让我知道了世界大战的恐怖,它也是一本解释勇气的书,让我明白了勇气的力量!

  • 9、 《数星星》读后感600字

    哥哥比我大6岁,我从他的书柜里总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书。哥哥上高中后,又淘汰了一些书给我,有我熟悉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还有我没听过的《老残游记》等等。

    有一天,妈妈又从哥哥家搬回一些书,堆在我的是书柜顶层。我激动的在书柜附近转来转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打开这本,翻翻那本,半天也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最后我翻开《数星星》,看了简介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个叫安妮的女孩,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1943年纳粹德国占领了丹麦的时候。故事里的安妮当时只有10岁。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讲的是安妮这个女孩不太明白什么是勇气,却在最紧要的关头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她的勇敢不只使她救出朋友艾琳,也救了许多面临危难的犹太人,同时还说明了能使人临危不惧的力量--“爱”的伟大。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5章-我们的狗闻到了肉香”。安妮的舅舅在把犹太人送到没有德国兵的瑞典的时候,把一个重要的东西落在了门口。安妮的妈妈发现后让安妮以最快速度送到她舅舅的手上。在路上安妮碰到了德国兵,因为以前碰到过德国兵,所以她很害怕,但她学自己的妹妹的天真,在他们的面前装傻。最后安妮把这件重要的东西送到了舅舅的手上。

    安妮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战争时期她缺衣少食,开始并不是个勇敢的孩子,但为了救自己的好朋友和更多的犹太人,她变得越来越勇敢。我也不是个胆大的孩子,遇到很多事情都会退缩,恨不得一直躲在妈妈背后。记得有一次我们雏鹰假日小队获奖要上台演说,我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头皮发麻,一点都没有自豪的感觉,因为对于我来说要上台讲话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我只好和小伙伴们在双休日一遍遍彩排,自己也单独一遍遍练习,在台上,看到一千多个小朋友望着我的时候,我差点忘记台词,脑袋一片空白,直到说完后,小朋友们鼓起掌来,我才觉得上台发言也不是那么可怕。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小时候不敢去电影院,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一个人在家……现在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变得勇敢起来,所以勇敢这件事可能要经历一件件事情才能锻炼起来。希望我也能变得和安妮一样,不但能勇敢的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还能勇敢战胜自己的“敌人”,要问这个“敌人”是谁,暂时保密,等我战胜了它再告诉大家。

  • 10、 《嘉莉妹妹》读后感

    vivid heroine

    on sister carrie

    carrie other heroines, carrie the bottom of her heart. she was not at all an evil woman who would give anything for the fortune or fame. however, she would give uo something for a better life when her instinct defeated her intellect.

    that was carrie, a girl had her own desire, a human being just like many others in the realistic world.

    theres one sentence written in chapter viii: when this jangle of free-will instinct shall have been adjusted, when perfect understanding has given the former the power to replace the latter entirely, man will no longer vary. however, how many people can go that further.

    and i want to quote another sentence to wind up my essay:

    in carrie as in how many of our wordings do they not? instinct and reason, desire and understanding, were at war for the mastery.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9-13

  • 2022-12-21

  • 2022-12-07

  • 2022-09-13

  • 2021-11-30

  • 2022-12-27

  • 2022-12-22

  • 2023-03-26

  • 2019-09-20

  • 2023-01-26

  • 2023-03-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25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2-12-22

  • 2019-10-16

  • 2019-10-09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
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大全,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2024,更多吉莉娅数星星读后感50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