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 地图 >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2024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栏目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热门栏目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推荐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共 8551 篇)

  • 1、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9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900字

    去年秋冬初读红楼梦,读了前八十回,同时又跟随空森林老师的讲书理解了一遍,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所以当看到白先勇先生的讲书时便立刻拿来读了。

    嗯……怎么说呢,读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想法会点开来看,感觉评价太狠了些,此书没有那么不堪,我觉得红楼梦爱好者不要只看评论而弃读(当然我看到大多数书友们都很友好,很辩证地来看这本书,很认同这本书)。我蛮喜欢他的解读的,之前有很多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细节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知道了。

    他反复对比庚辰本和程乙本,讲出庚辰本的不妥之处,确实很多地方程乙本更合适。如:尤三姐那段,庚辰本把尤三姐写的淫荡,和贾珍挨肩擦背暧昧不清,她和贾珍到底有没有染?她到底清不清白?读完庚辰本你是无法得出一个具体答案的,所以这点逻辑上确实程乙本写得好;关于凤姐和贾蓉有没有暧昧,焦大所说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很有可能暗指他们俩,曹雪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他们俩可能有暧昧,也可能没有暧昧,白老先生认为有(当然我也认为有),你认为没有,那ok,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干嘛非说你认为的对而他认为的不对;关于语言上、生僻字上,个人有个人的见解,白先生觉得程乙本语言更妥,他人觉得庚辰本语言就挺好,怎么办?无所谓啊,你认同哪个就看哪个……当然程乙本有的地方可能不合理,但起码白老先生书中进行对比的地方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我认同看书要批判着看,比如香菱解裙的那块,我们看的通俗本上是香菱在原地等候,宝玉问袭人要了来给她换,那里白老先生可能写错了,又有可能是他看的程乙本上是那样写,那我们说,《红楼梦》流传至今,到底那个是曹雪芹的真迹真的很难说清,我们应该包容地去看。嗯……我不为任何人辩护,我只是看不惯想法评论区的恶语想骂,当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接受后40回,我相信“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纱帐底卧鸳鸯”,我喜欢这个结局,而且好了歌就是这么唱的呀,曹雪芹就是这么写的呀。

    同时关于牵扯到后40回的东西我很多都是不认同的。

    目前为止我读《红楼梦》第二遍完,我对红楼梦所知甚浅,我会接着阅读蒋勋老师的讲书,继续学习。

    ――2019年大年初一

  • 2、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1200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暂时还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看了白先生对红楼梦的讲解,很是精彩!

    首先是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就是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三是里面人物的名字,还有她们吟诗作对,都不是凭空的,每一个场景或是人物,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

    作为一个单身狗,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是从没想过的,现在也没怎么想,只是想结合这本书谈几个观点。

    为什么最后去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1性格.薛宝钗属于理性派,她和林黛玉一样喜欢贾宝玉,但她没有像黛玉一样表现出来,不过黛玉也蛮独特的,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心意。所以理性的人跟感性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不一样,哪个对哪个错,也很难说,但人生一定是不同的结果。

    2家庭背景。黛玉是个孤女嘛,她一直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不像薛宝钗一样,有那么多人支持她。

    3情商。薛宝钗很会做人,很聪明,懂得拉拢人心。很懂世故,知道顺从大人的心意,讨大人欢喜。从贾母和王夫人这个角度看,她的确是能挑起大梁的人。 (的确,心机重的,能够笼络人的,在社会上比较容易成功,至今仍是如此。) 从另外一方面讲,宝钗、袭人很懂世故,很会取悦,但也不能苛责她们,她们也要生存,也要在这个社会秩序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文摘要。  感性的、重情的,很多时候在世俗的世界里是失败的,早亡的。

    女孩子的第一个烦恼就是要出嫁。从前没有自由婚姻,即使有自由婚姻也是个烦恼,到了婚嫁的时候是人生大关。你想想看,你选一个人,选中了就一辈子,这是多么大的赌注。(虽说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但这点还是值得参考的,女生独立很重要,一定要工作,是为了不和这个社会脱轨。其次看对人很重要,这一点上,家长的意见就很重要了,可以参考,但不能盲目跟随。)

    但婚姻第一个要件就是肉体的结合,灵与灵没法结合,像宝玉跟黛玉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成为夫妇的。(没有经验,不好发表看法)

    宝钗嫁给宝玉,与其说是嫁给宝玉这个人,不如说是嫁给贾府这整个的儒家秩序,最后,宝钗要担大任的,她要把贾府撑起来,贾府那一套儒家的秩序,她要去维持。

    里面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

    1凤姐

    性格:懂得讨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喜,有一定的手腕,一个女性,作为一个领导人,她算是有一定能耐的,毕竟一个贾府也是很大的了。前面八十回跟后面四十回,强烈的反差,前面手段狠毒,害死了尤二姐,后面生病了,整个人的气势就弱下来了。世态炎凉嘛,也很

  • 3、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8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800字

    《红楼梦》的确是一本天书。这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读一辈子的经典,一二十岁的时候你可能只会读出黛玉、宝玉、宝钗的爱情纠葛,三十岁当你事业如日中天,欣欣然大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时你说不定开始关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甚至曹家的兴衰变迁史,四十岁的时候,经历了一些世事后你可能从中更多地领悟出渺渺人世、净土红尘的虚空,这并不奇怪,也许这便是中国儒家、道家、佛家在我们身上的和谐统一吧! 看这本书,我对白先勇先生的有些说法并不能苟同,他居然认为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所作,怎么可能,前后的文笔差的不是一点,白先生一厢情愿地解释前八十回写贾家的盛世自然文彩精华,后面贾家被抄倾颓衰落文笔自然朴素直白不可同日而语。这不能让人信服。前八十回每一段都值得背诵堪称完美,而八十一回开始总有一个感觉哪儿哪儿不对了,很多形象突然变得面目可憎起来。对呀,以宝钗的端庄内敛,袭人的小心翼翼,她们怎么可能后来会聚在一起议论柳五儿狐媚像晴雯,必须提防呢?后四十回里好多人物说话的语气完全变了样,如果是一人所写该作何解释?! 白先生的理由还有一条,后四十回如果不是曹公一人所为,前面铺陈的架构,曹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旁人如何连的起来。其实我比较相信的是有一种说法,曹雪芹其实写了后四十回,只是没有定稿而且后部分的手稿俱已遗失,但是有人看到后进行了狗尾续貂。 但是不管怎样,这并不能妨碍《红楼梦》成为最伟大的经典。 张爱玲曾在她写的《红楼梦魇》中说过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一遍读下来,真真不喜欢一个总装得憨笨木讷老实的人—花袭人,心机如此之多,居然下场却那么好! 接下来决定再读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可爱][可爱]

  • 4、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14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1400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之前没有系统的读过红楼梦,只在课本上和影视剧中对本书的故事框架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此番读本书,又加深了对红楼梦的理解。

    红楼梦中,曾经最最吸引我的就是宝黛的爱情了,年纪小的时候,也只能看懂一些最基本的情情爱爱的,曾经为了最终没成正果而惋惜,看到家人偷梁换柱用宝钗代替黛玉而讨厌这些大家长的做法,不喜欢宝钗这个人物。如今年岁大了一些,虽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们两个的爱情,但是又多了些对命运人生的感悟。

    四大家族,尤其写贾家,由大盛到大衰,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虽然这种衰亡是早有预兆的,但是看到凤姐死的那个地方,曾经那么叱诧风云的一个人,竟然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真的是极大的反差,更能带给人深刻印象。出世,入世,有人说红楼梦也叫石头记,就是讲贾宝玉这块顽石在人间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最终看破世俗的事情。那么好的大观园,大家一起吟诗作对,到最后一个个死的死走的走,让人惋惜啊。看到黛玉去世的那个地方真的很让人心痛,全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应该也是这个部分了,哭出了声。然后又去看了87版红楼这一情节,陈晓旭扮演的林妹妹,那种感觉更加让人心痛~很多人认为陈晓旭就是林黛玉,她就是为林黛玉而生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所以在看到黛玉死的这个地方然后又去看了87版主演重聚大家一起哀悼晓旭那个地方更是忍不住眼泪,真的是可怜的人儿啊~好在林妹妹是因为把眼泪还完了去当仙子了,这个说法也给了人些许宽慰。

    红楼梦真的是一本奇书,而且需要反复的读,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会有不同见解,每个人读起来也会感受不同,经过白老的讲解,觉得很多看不到的地方也就说明白了。觉得曹雪芹真的是一个神人,诗词歌赋,医学什么都会,所以以前听人家说有人通过本书研究建筑学,研究美食什么的,真的太厉害了,而且感觉每句话都不是白写的,前后的铺垫做的太好了,尤其是太虚幻境中十二金钗的描写,每个人的命运,真的很强。

    最后说说关于这本书中的两个大家一直争论的问题,一是庚辰本和程乙本的问题。才疏学浅的我,在没有开启看读者评语的功能时是一直跟着白老走的,虽觉得白先勇一直在贬低庚辰本,但是想来也可能是确实有错误。开启后,竟发现是白老说错了,可能白老也是不太了解一些本土文化,所以就按照自己的见解提出来修正,但是我发现每次贬低庚辰本的时候都有人

  • 5、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21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2100字

    此书打四星半,白先生的文笔自然不差,不愿打五星首先是因为白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其次是因为这书标价较高,可内容让人稍显失望。本人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刚购得此书时欣喜不已,开卷也确实引人入胜,待看过三分之一便觉得有点索然。但瑕不掩瑜,在当今出版的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书已属精品了。

    先说本人对这书的第一个解读。白先生对红楼梦是进行了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解析。横向的维度是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填充以大观园的荣枯和各色人物的命运;纵向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主线,在空间上让人的灵魂从仙境到凡间再回到仙境,这里有白先生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即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是:从年青时追逐名利信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中年经历种种挫折碰壁后开始逐渐信奉无为避世的道家思想→老年已看破人间种种学会放下而信奉遁世的佛家思想。个人认为纵向的解析是白先生对红楼梦最亮眼的点评之一。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也不能完全代表贾宝玉的一生精神路线,但是却反映出了一种失意人生的写照,十分复合曹公要表达的那种悲情人生观。这是对红楼梦全书主题搭建上的解析,本人认为白先生诠释的很好很高明。

    再说本人对此书的第二个解读。白先生不愧为一代昆曲大师,在主题思想解析之后,又采用昆曲之美,对红楼梦进行了一番周详的美学赏析,从其中的语言之美(如白先生盛赞曹公通过各色人物对话,几笔便能形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出身),到人物之美(如宝黛湘云熙凤探春到晴雯平儿到贾母刘姥姥各色人等或有美好的性情或有高雅的品味或有超凡的才干),到文章之美(如文中做出的各类诗词歌赋及不同人物发出的人生感悟),到情境之美(如对大观园、太虚幻境、丧葬节日等各种场景描绘,对黛玉葬花、湘云醉眠、宝钗扑蝶、宝玉听琴、黛玉焚稿等等行为艺术的描写数不胜数),到构思之美(曹公的确构思精妙,文中一物一线索,一人一结局,当之不愧的草蛇灰线、伏言千里,无一句废话,亦无一个无用之人物,将故事讲的十分工整圆满,几无遗漏),让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红楼梦的无穷妙处。从头至尾白先生都是以昆曲的眼光和节奏来讲述红楼梦的,好就好在讲的唯美讲的浪漫讲的波澜壮阔,但瑕疵也在此,本人认为红楼梦的高度是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最高峰,用戏剧的高度理解就有些局限住了。这也是我对本书有些微词的观点之一。

    本人对此书的最后一个解读也是最不满的一处,就是白先生

  • 6、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6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600字

    白先生这本书一直很火。所以小鹿我也来凑了热闹。《红楼梦》原著我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两遍,也前前后后拜读了至少十本关于红楼梦评论的书籍,87版的红楼梦以及最新版的电视剧我也看过了,还有比较小众的电视剧《黛玉传》等等。还算是对曹先生毕生的心血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吧。

    白先生的这本书与其它大家的红楼评著不同。红学家以研究为主,研究的问题包括脂砚斋何许人也?ta跟曹雪芹的关系是什么,黛玉的死因,以及秦可卿的真实身份,也包括红楼梦中涉及的各种花卉,建筑,诗词,宗教……而白先生是从《红楼梦》这本小说的艺术性出发的,以艺术鉴赏为主。所以白先生的大多数观点都是以他个人的视角出发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没有什么出处的,也就是说他的观点没有依据,这样就很难让人信服。虽然红学研究者也会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但他们通常会在猜想之后有所行动,比如翻阅古书文献寻找佐证材料。这样观点列出来了,参考文献罗列其后,让读者知晓作者这样的推想是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白先生并不是一位红学研究者,他是小说艺术评论家。所以此书书名中的“说”字很恰当地概括了全书。

    鉴于已经有好几个人私下问我此书是否值得购买,值不值得我没办法说。只能告诉大家,这本书是从小说创作和小说人物塑造等等角度来盛赞《红楼梦》的。可能与白先生的职业有关。如果你想揭秘《红楼梦》,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

  • 7、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一) 这套书的第一本,我已经读了几天。渐渐地,我已经喜欢上这套书,而且,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红楼梦》再读一读。 之前讨厌的人物,由于知道了背景,我开始理解这个人物;之前喜欢的人物,也有她不完美的地方,我开始客观一些看这个人物。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有曹雪芹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深地去挖掘这本书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有个习惯,就是把书中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一边摘抄的过程,我也在思考。其中,有一种不经历不能理解的观点,我十分认同。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当我经历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如坐针毡”,“心急如焚”,“兄弟情深”等等,即使是背过的成语,也有我于生活经历中慢慢感悟的过程。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觉得曹雪芹的生活经历的变化,让他的人生感悟丰满起来,他创作的《红楼梦》展现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小说,也流露出许多。 我感悟的很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慢慢地深化。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二) 在“红学”“泛滥”的今天,许多人在潮流的推动下再次翻开那极为厚重的《红楼梦》,不少文学家也纷纷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崭新解读,继而出书蹿红。刘心武便是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与刘心武相比,蒋勋近乎默默无闻,直到这套书的销售量越来越高。 蒋勋在这套书中,从多个角度评析每一回,文章引用与分析相交错,语言深刻与通俗相交叠。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但是,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 细节处的想象可以日后慢慢添补,但首先,我们要跟着故事情节走,读懂曹雪芹伏笔千里的草蛇灰
  • 8、 附耳细说读后感

    附耳细说读后感

    《附耳细说》讲述了一个农夫夸牛的故事,作者意在劝诫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是批评他人。从这篇文章中我总结出: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是批评他人。

    不宜的批评或表扬,就像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只有遵循正确的方式去批评或表扬,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附耳细说》中的故事是个好例子:一位相国问路边的农夫田中的两头牛谁更棒,农夫便对相国附耳细说,相国对此举动不解,农夫便说此举意在不使剩下的牛难过。牛也知难过,更何况比牛更加敏感的人呢?如果农夫直言,那么牛就会感到难过,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生活中亦是如此,倘若我们在表扬或是批评他人的时候,不足以方式与场合,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倘若遵循正确的方式去批评或表扬他人,往往会事半功倍,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曾国藩就吃过这么个苦头。咸丰皇帝即为不久身上还有许多缺点,许多人都看不过去。曾国藩在乡亲于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希望了一份有关指出皇帝缺点的奏折,因为直言导致皇帝不服,从此与他接下了仇恨。如果曾国藩换一种方式批评皇帝,指出皇帝的缺点,也许皇帝能够欣然接受,也就不会与他产生矛盾。如果他那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批评皇帝,那么他的为官之路也许会更加顺畅正是他使用了不党的方式方法,给他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表扬和批评因该局限于人的力量所能抵达的范围和深度。他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就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有人演讲说错了,不要当众指责,可以会后再谈;有人心胸宽广,对其优点可以但说无妨;有人获得成功,可以表扬其勤奋努力

    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

  • 9、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

    年少时曾读过《红楼梦》全本,但除了语文课本选入的章节之外,其余部分都是囫囵吞枣,仅把重点关注在宝黛爱情的主线上,此外并未关注过多。由于原书甚厚,之后数年也未能鼓起勇气再重读一遍。

    当然,只是凭我个人疏浅的认知,即使重读红楼梦,也未必能有太多收获。刚好遇见了这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便饶有兴致的读下去。白先勇从小说的角度,仔细的解读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整体感受篇:

    过去停留在我头脑中的认知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乃是高鹗续写。连张爱玲也说过,很不喜欢后四十回的续作。此外还有众多人指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风格差异。

    白先勇则从小说的角度,指出由于前半部分为贾府的兴盛,后半部分为衰,自然风格调子不可能相同。并且从书中前前后后各种细节线索的连贯性,人物形象,说话口气的一致性,推测出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同时,白先勇仔细对比了“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这些都是自己阅读红楼梦不可能注意到的,也就无法明白“程乙本”用词用句美在哪里,“庚辰本”某些地方为什么可能是抄书之人的修改或者评论。

    小说主要情节篇:

    红楼梦是小说,小说必然就在讲述故事。本书有两条主要的故事线,一为宝黛的爱情线,一为贾府兴衰线。而我少年阅读此书时,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宝黛爱情线上,并未关注作者如何一步步道来贾府兴衰。

    即使是自己特别关注的宝黛爱情线,通过阅读白先勇的解读,也加深了认知。比如过去只关心了宝玉、黛玉二人,未曾意识到作者描写一个人物并不是单一的,比如黛玉好像一个星座里的主星,她旁边有好多卫星人物,如轻吻、龄官、柳五儿,这些人在某方面是一个类型。这么多分身,合起来是一个型。

    因此,在黛玉死时宝玉失了玉没有为她做悼词,很多人觉得不解。毕竟晴雯作为一个丫鬟,宝玉还为他写过《芙蓉女儿诔》。白先勇就告诉我们,芙蓉女儿诔明面上是写给晴雯,实则写给黛玉。因为宝玉生日那一回里,黛玉的签是芙蓉签,她才是芙蓉仙子。而《姽婳词》有主仆之分,才是悼念晴雯的。在贾府兴衰线上,贾府抄家之前,书中也是埋下了千丝万缕的线索。因此抄家并不是作者想写就写了,是小说故事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

    比如书中没出现过几次的那个老仆人焦大。他一出场就在批评贾府里的年轻一辈,说他们如何不检点,就是一种暗示。

    其中也数次提到过贾府家业这么大,元妃省亲那么大场面,祭祀,过生日等等都要

  • 10、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輯》的读后感

    说来惭愧,还是师范刚毕业时,随便翻了翻《红楼梦》。因为实属才疏学浅,读不懂其意,也就没了阅读的兴趣,一直到现在也没读过四大名著的《红楼梦》。

    暑假里,有幸从学校图书馆借了本《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輯,通过蒋先生的解读,我对红楼梦的部分章节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七輯解读的是红楼梦中的第六十一回到七十回的内容。

    解读细致,易于读者理解。比如第六十一回柳家说的话:“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似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蒋勋先生紧接着解释黧鸡是一种斗鸡,柳家的形容那些果子的“看护人”就像斗鸡一样,眼睛睁得圆圆地盯着你,好像说你是不是要偷我的果子?因为只要你进过水果树底下,你就有嫌疑。前面还有一段解释,说大观园的果树都分给不同的老妈妈老管,新鲜水果摘下来以后,她们可以拿出去私自卖,卖了以后赚的钱和主人分。读到这里就理解柳家说的话,水果不像以前掉在地上烂掉都没人理会,现在一个水果都不能随便摘。

    蒋先生能够还原到人物当时的年龄来解读。贾宝玉当时也就是一个十四的少年,和大观园里的丫头情同姐妹,因为当时最小的9岁才能进来,16岁就要出去嫁人,宝玉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他有一副菩萨心肠,他爱惜所有美丽的事物跟青春的女子,他是贾家族中的宝贝,其他人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只有宝玉可以例外,所以当彩云为了不连累别人,而承认自己偷了玫瑰露给贾环,宝玉处于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情谊,把这件事承担了下来。所以,作者解读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对宝玉的心疼,是因为他心疼所有的人,他心疼所有的生命,宝玉对每个人生命的尊重也应该受到尊重。

    解读人物特点不参杂个人感情,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客观去解读。比如兴儿口中的王熙凤:“嘴甜辛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一脸笑;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的这些特点,是根据她一步步逼迫尤二姐自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随着故事的发展让读者对王熙凤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尤二姐充满了同情。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最好还是把《蒋勋说红楼梦》所有的读一读,再读《红楼梦》时或许会略知一二。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2-04-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范文,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