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家风家训读后感 > 地图 > 家风家训读后感,2024家风家训读后感
家风家训读后感相关栏目
家风家训读后感热门栏目
家风家训读后感推荐
家风家训读后感

(共 1599 篇)

  • 1、 家风家训读后感5篇

    所以在书写自己的作品的读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读完作品,我们能学到许多。写好一篇读后感常常能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更好的理解作品。以下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收集的“家风家训读后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1

    关于个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训对于个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读书和怎样交友两方面。纵览古今家教著作,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不教导儿孙要发奋读书和刻苦学习的。当前很多文章把读书归到“职业道德”范畴,我觉得不妥。(如光明日报国学版20xx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启示》)因为读书和学习很多时候既不是“在公供职”,也不是“履行公职”,应该算做“个人品德”。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颜氏家训》中有专门的《勉学》篇。很多家教除勉励学习儒经外,还要求学习书法、绘画、音乐、医药和骑射等“杂艺”。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择友,十分重视朋友的选择。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国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剧《打严嵩》时就曾考虑用上这段话。姚舜牧也说:“交宜亲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则诱之佚游而荡其家业,大则唆之交构以戕其本枝,甚则淫欲以丧其身命,可畏哉!”

    总之,我国古代的文言家训精华是我国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国人民固有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我们回顾、认识、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精华,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我们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起到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规家训,并不意味着子女就准能成龙成凤。好的家规家训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应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为家规家训只是一个相对比较浓缩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防止家规家训教育走向形式主义。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2

    孟子曰,也没有贴在墙上、“家规”、持续深入学,倡导礼义持家,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小到上下班纪律,做到守住底线,营造良好氛围,做人一辈子,品德必须高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新常态、好家规更为重要,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逐步

  • 2、 家风家训读后感900字精选6篇

    我们的视野因读书而开阔,读作品时,感觉思想插上了翅膀。在仔细品位一番过后,动笔将心中的感触记录下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分析作品的内容呢?请阅读由我们为你编辑的家风家训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1

    在今天,有些家训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教育也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如仕宦家庭道德教育的成熟代表作《颜氏家训》;帝王家庭道德教育的系统著作唐太宗的《帝范》;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扫即早起和扫除,考指祭祀,宝即睦邻友好,书即读书明理,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养猪。曾国藩以此为教训教育内容之一,教育曾氏家族子弟,并希望后辈薪火沿承。

    但是现在有些家庭教育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学习成绩第一,给孩子不厌其烦的报各种补习班,假期的孩子不是在游乐场,而是在补习功课的培训机构;谨慎对待陌生人,陌生人成了一个孩子甚至成年人记忆深处的一个词汇,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摔倒在地上时,扶还是不扶竟然由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少走弯路,走捷径,我们看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的育儿经,据他儿子记忆: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每次在路上我爸都会教导我,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这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他找到了一条最便捷的成功之路,这就是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而最终,父子二人皆锒铛入狱。没有良好的家训,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一个家庭应该要有它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会内化为内化为一种实际行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2

    包公治家严格,他的后辈子孙无不谨遵家训。有史可考的是,包公祖孙三代都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他廉洁自律,但却英年早逝,留下夫人崔氏和幼子包永年。次子包绶,包公过世时刚满5岁,由寡嫂崔氏抚养。包繶没有留下家业,崔氏依靠替人家洗衣缝补勉强度日。后来崔氏变卖了一点房产,供养包绶和包永年求学。包绶不辜负寡嫂崔氏

  • 3、 《家风家训》观后感200字

    《家风家训》观后感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放着家风家训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家训。我是根据新闻的主题来写这篇作文。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国家的风气风气风起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国风,有班风,今天就来讲这个家风吧。 所谓的家风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家风也分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和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家规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一般是有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 家规也叫假发,国有国法,家有家法,就是指一个国家有有国法,家里有家法做任何事都要讲规矩。 最后,我觉得要遵守家规,讲规则,要正义。
  • 4、 《家风家训》观后感500字

    《家风家训》观后感

    金茵小学三年级三班 田铭泽

    看完了《家风家训》,我感触很深。

    首先讲的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氏家训》。当时曾国藩和左宗棠同时在朝为官,被称为湖南双雄,都是一代明臣。《曾氏家训》主要讲的是以诚为本,以孝为先,修身齐家,心系天下。曾国藩晚年都在坚持每天读书。他教育子孙:人之气质唯有读书可以改变。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家风传承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然后讲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它一共十二篇,四万多字,加的主要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读书做人是颜氏家训的根本。

    最后讲的是李世民的《帝范》。讲述的是从个人修养到治国根本,还讲到了钱镠的《钱氏家训》,说到钱氏后人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多位进士。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伟长就是钱氏后人。他放下美国的八万美元的年薪,毅然回国。

    家风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所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教和家风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每个家庭能做得就是树立纯正严明的家风家训,并以此来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我们个人能做得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从名人家训中学习适合自己学习的道理,勤奋学习,诚为本,孝为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指导教师:刘华杰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1. 周公的《诚伯离书》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

  • 5、 家风家训话题作文12篇

    作文训练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保存作文是记录生命轨迹的方法就像珍藏一张时光的照片。有可以参考的作文模板吗?经过读后感大全的精心打造这份“家风家训话题作文”能够让您称心如意,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风家训话题作文 篇1

    家庭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它我将无法飞翔;家庭是雨点,我是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是阳光,我是树苗,没有它我将无法成长。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在我家,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拾金不昧、不贪图钱财的人,这句话深深在我心里,可小时候的我却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六岁的一天,一个叔叔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玩了许久,叔叔便把她拉着走了。在家里的沙发上,一个玉像项链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马上跑到哪里坐下假装看电视,一只手拿着遥控板,另一只手却一直往后面拿项链。摸到项链后我就马上往房间跑,偷偷把它藏了起来。在吃晚饭的我,虽然脸上平静,但心中却忐忑不安。爸爸和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反复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首先把碗“砰”地一声放在桌子上,大声喊道:“马上把项链拿来!”我被爸爸的怒吼吓哭了,连忙跑进家里拿了出来。妈妈拿过项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论是在哪里捡的也要还给东西的主人,不然主人会担心,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妈妈把项链还给了那个小女孩,她连声道谢,那位叔叔也对我赞不绝口,而我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家训话题作文 篇2

    每个家有不同的家训家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使人积极向上。不好的家风家训,会使人误入歧途。诚实守信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它伴我成长,造就了今天的我。

    小学时,我认识了一个

  • 6、 寻找家风家训作文精华8篇

    写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升沟通和协调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优秀的呢?为了让您满意,我倾注了心力打造了这份“寻找家风家训作文”,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寻找家风家训作文 篇1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以来的文化文明传承至今,深刻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中。每个家庭都有几条好的家风、家训、家规。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好的家风、家训、家规不仅传给了后代,还能对后代起到良好的鞭策。

    本次寒假假期中,爸爸、妈妈、我一起去拜访了家族长辈——我们最敬重的爷爷。

    访问过程中,能够从爷爷那里清楚地了解到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纯朴善良;做事效率高;家规,则列举了以下几条:诚实守信,勤劳吃苦;与人见面要懂礼貌、不摆架子,不做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例如:其中一条内容中的“勤为本”,原来的我,在家中乱摆乱放,从不帮忙收拾家务。直到有一天,爸妈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看到家里乱糟糟的,便把我从屋里叫出来,和风细语地对我说:“爸妈工作挺累的,你也会长大,总不能懒惰一辈子吧!爸妈也会老,你要变得勤劳,这才能照顾到自己。”听完爸妈对我的一番悉心教导,我让他们快去睡觉,我把屋子打扫干净。第二天一早,爸妈看见屋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笑着夸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家风、家训、家规需要良好的传承下去。有些家长们认为制定那些规矩是一种陈旧的思想,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必要懂得这些。但是这些家风、家训、家规能够适当的约束孩子们的坏习惯。家风家训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好的家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

    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稳重,人生的道路上印着一步步扎实的脚印,标志着成长路上我的努力。是它塑造我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次访问,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制定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传承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价值。

    寻找家风家训作文 篇2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

    我们这个家没有明文的家风,家训。但可以从发生大大小小的事里看出来。我有一个妹妹,比我小六岁,因为是两姐妹,平时肯定少不了口角之争,有时会愈演愈烈,有时会熄灭。但是一家人不管谁听到都会制止我们,不会让我们进行下去。爷爷如果听到了,后果可是十分严重的。他会大声呵斥我们,停下来还会生气,因为他老人家耳根子

  • 7、 从家风家教家训说起读书笔记

    从家风家教家训说起读书笔记心得感悟:近读誉峰兄编辑整理的《忆历三书》,感慨颇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氏家族的家风、家教和家训。

    结识马家,缘于30年前。那时我和三哥誉炜同在一个团队,誉炜是我的老领导。了解马家的历史,多是从他发表的散见文章里,如《家信》《母亲的手》《四弟》《参军前夜》等。每从《战友报》看到他的文章时,都认真地阅读,感到特别亲切,仿佛听到了乡音,回到了家乡,回想起了童年。我把所见到的他发表的文章都剪贴下来,仔细揣摩他的文章。我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后来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也受他的影响。他出版《真情》《磨合人生》等一批书籍后,都送我一本,从他的多篇文章中可以了解他的家世,但那些是零碎的。

    我从部队转业后安排在保定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因为经常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有幸结识了市领导誉峰兄,也近十年了。有机会读到《马家大院》,从此便有了文缘,读到了伯父的回忆录,读到了誉峰兄弟姊妹及侄辈后生的文章、书法、摄影等作品。倍感马家几代人文化积淀深厚,个个成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今又读《忆历三书》,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感触很多,一时难以描述,择其一二略述之。

    一是勤奋学习。伯父自幼好学,常到学校窗外听课。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其父令他退学,但其母亲全力支持,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在旧中国,有多少女性会认识到文化的重要?其母可谓高瞻远瞩。这为伯父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文化教员,走向领导岗位,奠定了坚实的一步。伯父在对待子女教育上也是如此。他在家庭会上说,不论家庭有什么困难,凡在校学生,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办得到,一律供给到高中毕业,能够升学的继续深造…,天下有多少家长才能做到呢?从家庭会、书信往来的内容看,无不谈到学习。正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良好的学风,铸就了全家人人成才的基础。

    二是敬业奉献。用伯父的话讲,“五子登科,一女成才”,他们个个在行业上有所建树。我接触较多的是三哥和四哥。三哥军旅一生,参过战,抢过险,读书笔记两次荣立二等功,荣获“爱兵政委”称号。在边防部队工作近十年,远离家人,没有鸿鹄之志的人是不可能取得这样成就的。四哥在市长这个岗位上,更是日理万机。搞调研,下基层,天天有活动,没有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工作。市长公务繁忙,不忘学习,勤勉工作,对保定的贡献尤其是对保定文化的重视前所未有,业内无不感慨。

    三是公道正派。在乡友的交谈中,乃至我的亲历中,他们兄弟公道正派,乐于助人

  • 8、 学家训承家风——读《筑梦路上》有感
    “在浙一江一省有一个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代人,同财共食,人数最多时达3000余人,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被朱元璋赐为‘一江一南第一家 ’。这就是浙一江一金华的浦一江一郑氏……” 在《筑梦路上》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感到很激动,因为我姓“郑”!我爸爸说我们郑家就是从浦一江一郑氏分迁出来的,在今年五一假期的时候,爸爸还 特意带我去那里学一习一家规家训呢! “一江一南第一家”最鼎盛时期 3000多人能这么同吃一“锅”饭,这么大的家族能和睦相处,靠得就是家规家训。 记得当时一位阿姨带领我们参观了郑氏祠堂,在她的讲解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条家训是:子孙饮食,幼者必后于长者,言语亦必有序论。意思是,长辈还 没有上桌吃饭,小孩是不能入座动筷的,讲话也必须得体。提到“餐桌礼仪”,我们总会想到西餐礼仪,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规矩更值得学一习一,我们的餐桌礼仪更能体现“礼、孝、德、让,表达对宾客的友好,讲究对长辈的尊重,不一浪一费粮食,不随意挑食。在我们家里通常爸爸没有回来,我们是不能先吃饭的;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离开位置,也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必遭爸爸严厉的批评。爸爸说他小的时候爷爷对他就更严格了,如果敲筷子或者只盯着一碗菜吃,那爷爷的筷子就会无情地落在脑袋上。 阿姨还 说当时如果错过了吃饭时间不去吃的话就没东西吃了,只能饿肚子了。这让我想到我们现在有些小朋友是多么地“随一心一所一欲”,不想吃就不吃,想吃零食就吃零食,爷爷一奶一一奶一爸爸一妈一一妈一还 生怕他们饿肚子,哄着骗着让他们吃,甚至有时还 会喂着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长大的孩子,是不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尊老一爱一幼、一团一结友一爱一、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通过家规家训传承下来,好的家规家训正是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期望,更是长辈对晚辈的激励与鞭策。作为“郑”氏子孙,爸爸说我们感到骄傲的同时还 要不断提醒自己,所以我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一习一家训,秉承家风,让良好的家风家训点亮我成长的道路! 三(5)班 郑宁瀚
  • 9、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范文欣赏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是一部由王立群著作的书籍,该书主要以家风家训为主题,从多方面解释了成语中包含的哲学,对我们对成语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王立群教授,我并不陌生,最早认识他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还有就是他在青歌赛中做评委时。他一直在对中国民族文化做着推广和传承。对于他写的《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一书,我更是充满期待。

    没有想到家风家训可以用成语的方式来注解且说的那么到位,每每读来都会有新的感悟。王立群教授妙语连珠,将成语中的家风家训娓娓道来。运用大量的古代家风家训典籍和简明扼要的注解,告诉我们成语的出处以及含义,有理有据,让我们仿佛穿梭于古人的世界,真切的体会古人的心境。有言之教谓之训,无言之教谓之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王立群教授认为,对于孩童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风的本质是一个环境,而环境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营造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两个成语表明了家风是怎样影响一个家庭和孩子的。对于这两个成语我倒是深有感触。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并不是很丰富,每当家里做好吃的,妈妈都会叫我先端上一碗给爷爷奶奶吃。长大一点,爷爷没了,奶奶老了,我又看到妈妈经常给奶奶洗头理发,看她缺什么就默默地买来送上。直到现在我都快奔四了,奶奶也都97岁高龄了,爸爸每天都要回家过夜,不放心让奶奶一个人住在家里。而我现在回家也会自然地帮奶奶洗洗头,剪剪发,有时也剪那厚厚的手指甲和脚趾甲。我觉得这些都是家长让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并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传承了下来的,父母以身言教告诉了我们:百善孝为先。

    我的原生家庭是在农村,农村人都实在,不善言谈。从小到大鼓励的话一句都没有,所以我也是个不善言谈的人,说话的语气也特别硬,又是急性子,所以有时说话和吵架一般。正如王立群教授说的少若成性习惯成自然了,长大了花大力气去改还不一定能改正。读了《家风家训》,我觉得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一颗宽厚的心度量江海川泽纳污,需要多读书,修炼内涵,学会好好说话,只有这样,才能给我的孩子一个良好的、耳濡目染的榜样,让他不至于像我一样。我现在就要让他()知道,学富五车,你也可以成为高贵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就如同海边捡拾贝壳。每拾到一个便获得一个亮丽的图案,日积月累,拾得

  • 10、 家风读后感

    感谢孩子让我参与你的成长

    --家风读后感

    相信看过湖南卫视《变形记》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现在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多的令人费解!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暴力、叛逆、个性十足酷毙,家庭亲情、天伦之乐越来越瓷化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的考验。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随处可见的家暴事件,网络信息神速的传播,使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眼中。谁都不知道今天别人家的故事,会不会成为明天自家的事故亦或是灾难。

    家不是任性妄为的地方,家可以贫,心不可以穷。那些喜欢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都是不健全的可怜之人。丰裕的物质生活,让众身价倍增精神贫瘠残缺的人们,于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于逢场做戏中哗众取宠,于挥金如土中孤注一郑。从网络红人郭美美炫富终究不免牢狱之灾,到酒钢原董事长冯杰贪腐受贿被捕,再到百份全球追逃红色通缉令 ,国家重磅出击强力惩戒贪腐。还有一些风云人物各种不雅事件层出不穷,无不昭示着一颗颗因浮躁妄念迷失的灵魂。修生养性传承美德,以身作则言传声教。否则一个整日酗酒泡吧网聊不断地人怎么可以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学神一鸣惊人出类拔萃,一个只把孩子看作是任你打磨比拼虚荣帮你圆梦的私有工具,只会令人更加鄙视我们的无知浅薄。

    纪伯伦说过一句话孩子只是借助我们的腹部来到世上,我们

    要做的就是把弓拉满,让箭射向远方。教育孩子的地方除了学校这个专业机构,更加重要的是家庭德育教养。孩子教育就是一部爱的教育史,很多的父母喜欢越界关心孩子,只是变相传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传递的气息使孩子体会不到爱和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逐步地递减参与孩子的生活程度,营造出合理自然的距离,给孩子成长独立的空间,逐步地在渐行渐远中分离,在合适的时候得体的退出。做一个有分寸的懂得孩子的父母,理智的关怀真切的厚爱。一个优秀的家庭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美德教育,言传声教教导孩子做一个有修养的有文化的人。重要的是要训练孩子耐心的倾听、阅读写作、良好的沟通、独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品性、彼此尊重、环保意识、影响力、行动力。创新力。

    家是和煦如春的暖阳,家是清爽宜人的夏风,家是红红的火焰,给孩子温暖和前行的力量。父母就如那指南针一样,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阳光的心态。而这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善于学习进取的精神,善良厚道的待人接物。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09-28

  • 2021-07-22

  • 2023-06-23

  • 2019-10-29

  • 2021-08-11

  • 2019-10-29

  • 2019-09-28

  • 2023-06-03

  • 2019-09-20

  • 2023-06-2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3-05-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1-07-03

  • 2019-09-2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2-03-1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20

  • 2019-09-20

家风家训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家风家训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家风家训读后感、2024家风家训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