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色文化读后感 > 地图 > 红色文化读后感
红色文化读后感

(共 5652 篇)

  • 1、 红色文化读后感通用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的有关《红色文化读后感》的内容,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会有种愉悦的感受。 读后感是表达思想和精神层面提高和成长的方式和形式,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读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红色文化读后感 篇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然而,打仗打得多了,革命圣地也就多了。像井冈山,西柏坡这些革命圣地是众所周知的吧。井冈山是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好地方。

    毛秉华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他的光荣历史。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湖南中西长沙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进军,放弃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西柏坡是一个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地方,他的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这里被誉为“革命圣地旅游家境”。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市的一个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党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在这个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里演绎了精彩非凡的战争乐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永远荡漾在我心中。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为祖国出一份力。

    假如有人问你:“看到红领巾,你会想到什么?”你们会是怎样回答?假如有人这样问我,我一定会说:“我会想到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会想到革命先辈们那种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会想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抛头颅、洒热血是不可能再现了的,那么,去哪儿感受这些呢?对了!那就是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有许多写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书籍,如:“《红岩》、《永远的丰碑》等。因为我热爱红领巾,所以我也就爱上了这些红色经典书籍,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永远的丰碑》中的赵一曼烈士所受得刑法,惨不忍睹,什么:老虎凳啊、电击呀、灌辣椒汤啊等等、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使她屈服,她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半点机密,时刻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她为

  • 2、 红色文化读后感(通用14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 读书之后,不妨写下你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作品的读后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红色文化读后感》的资料,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红色文化读后感(篇1)

    清明节就要到了,这是个祭奠先祖、慎终追远的日子。笔者以为,在祭奠自家先祖的时候,每个人的心胸该开阔些。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个家组成这个国家,不少英烈曾经为了这个国家的诞生、发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大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这才迎来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这才有了今天的和平阳光。

    “清明祭英烈”,让我们的心胸开阔些。清明节,大多数人会祭拜自家的祖先,回味先祖的教诲,回味家族的家风、家训、家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关怀自己的家庭,这没什么不对。但一个有主人翁意识的国民,不能仅停留于此,要多想想我们的国家。想当年,陆游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网上祭英烈,正是以国民的名义向英烈致敬,以今天国家取得的成就向他们致敬,是以今天国家的崭新面貌告慰英烈的忠魂。清明节前夕,一批志愿军战士的遗骸归葬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国家不曾忘记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每个国民也不该忘记英烈们。

    “清明祭英烈”,从对英烈的致敬中汲取奋发有为的正能量。清明节的时候,每位国民都应该悼念英烈、告慰英烈。英烈们为了国家作出了牺牲。英烈们为了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使命,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牺牲了最可宝贵的生命,这是值得今人尊敬的。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日益提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又近了一步。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想英烈们的付出,我们今天更应该肩负起时代使命,这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致敬英烈,在反思自己的时候,要从英烈身上汲取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担当精神等正能量。回味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会让今天的我们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每位国民都要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取得了成绩不能沾沾自喜,而应该再接再厉、再攀高峰、再

  • 3、 古代文化的窗口 800字作文(精选)

    翻开《红楼梦》,似乎是打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它自问世200多年来,已赢得国内外亿万读者的欣赏和赞誉。外国人读《红楼梦》,可以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以至人们认为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称其为宇宙一大著述。学者林语堂言:《红楼梦》不愧为世界名著,优秀小说该具备的它都具备。在国外,人们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红楼梦》是博大的、深厚的。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或计正因为其博大,所以不同的人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也有人说它暗藏的是董小婉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有人说这是一部宣传色空观念的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性格命运的浸染,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赢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众人相背;康健的薛宝钗,艳冠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心有城府。对于从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在失意时能深刻地理解林黛玉,而得意时又由衷地爱慕薛宝钗。对于一个社会,在专制压抑的时候,林黛玉备受推崇;而国泰民安的状态下,薛宝钗会被大加褒扬。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quot;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王先生显然指的是在今天,不过,即使在《红楼梦》中,宝黛的命运也是大致如此。这也从一个侧面么映了文化传统的内在相承性吧。

    从文化的角度,透过《红楼梦》这扇窗,看到的是一座古老而浩大的花园。

  • 4、 永恒的文化_800字

    从古至今,至二十世纪开始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慢慢变成了一个大国一个强盛大国。老子在道德经里曾说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太过绝对。有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伴随着中国的逐渐强盛慢慢消逝了,但是永恒不变的并且传承之今的是——孝。

    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重要思想是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在古代曾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由此可见孝是从古代变有的,不管是古代的封建社会还是当代的信息社会,孝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所传诵的文化之一。

    百善孝为先——有孝心并且孝敬父母长辈的人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之孝也,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作为我们的长辈不只是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家。一个不懂得精神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也许孝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嘴上,用行动常常是其具体化,生动化。有人说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孝一定要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这并不完全正确,孝,实际上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那一瞬间就是孝的体现。

    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更应该注重孝的传承,孝的弘扬,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弘扬贡献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因为孝是永恒的文化!

  • 5、 夜游文化园作文500字

    夜幕降临,我和妈妈去文化园散步,白天那一湖清澈的水,晚上倒映着各种灯光,整个湖面变得五光十色,像一幅神气而美丽的油画。

    我们走过拱桥,伴随着一阵悠扬的音乐,一对老夫妇在明亮的路灯下偏偏起舞,他们优美的舞姿吸引很多观众在观看。

    沿着小路往前走,道路旁边的灌木丛形状很奇特,有的像一只麒麟;有的像是饮料杯里插了一枝花;有的像一个巨大的帽子;有的像蘑菇;像桌子真是千姿百态。

    我们来到群众艺术馆,许多人围在操坪上看露天电影,我觉得很有趣,便坐在台阶上看起了露天电影。晚上徐徐的凉风拂过脸面,空气中涌动着桂花的香味,天上闪烁的星星像一颗颗蓝宝石,这可比在电影院看影院舒服多了。

    看完电影,我一路欢笑着到了健身的广场,广场里三三两两的人群在健身机械上锻炼身体。忽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过来,几个小朋友在玩吊杆,我也加入到了他们的游戏。可是我才抓到吊杆,就扑通一屁股摔倒了在地上。

    快十点了,文化园的灯虽然熄灭了,但我和妈妈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文化园。我喜欢文化园,它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更多的是它让城市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6、 关于读后感作文700字2024 红色故事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之后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忙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这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阿!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久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此刻我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我能够无忧无虑的上学学本领,寒暑假能够外出旅游,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红色经典发扬光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 7、 《消费文化》读后感400字

    《消费文化》一书是英国社会学家西莉亚卢瑞的著作,由张萍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消费文化》一书作者将研究的个体人以社会等级、性别、种族和年龄进行了区分研究,根据人体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地位进行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的研究,得出了社会地位对个体人消费观念影响的系统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消费文化提供了创造社会和政治身份的新方法的命题。并系统归纳总结了如今买卖市场中日益凸显的消费风格化倾向。

    研究消费文化对更好的了解市场经济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意义重大,作为经营者不光要了解学习经营理念,还要注重消费者的研究,对自己所经营的经营项目有一个消费群体定位至关重要。消费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终将会走进社会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给自己的消费观一个合理的消费文化层次上的定位,对促进一个人理性、合理消费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8、 《营销文化》读后感800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经济是提升国家实力所必不可少的途径。如何提升经济效益?营销就是一种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营销的范围也不仅局限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营销文化逐渐得到发展。 《营销文化》从有交换才有价值,营销理论的演变,打开头脑的消费按钮,把我无形的杠杆,体验的魅力,构建忠诚的平台等10章内容详尽地阐述营销文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我们讲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指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物品和服务的总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近些年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精神层次的享受上,文化产品也由此得到了生存的土壤。 随着文化产品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文化产业也开始蓬勃兴起,文化产业在当今市场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产业旋风。在房地产产业及其他经济产业出现萧条的时刻,文化产业尝到了甜头,营销文化变得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具有特殊性,营销文化产品需要了解其特殊性,知道其需求的演变,适时﹑合理地制定营销策略。 接着作者开始介绍文化市场的营销定位。其中重要的一点讲到竞争需求定位,即把握客户的脉。文化市场的营销一定程度上是与市场营销定位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它也需要了解竞争需求,适应竞争的残酷,并在其中生存下来。在文化产品的质量﹑样式以及花样上花心思,以便赢得较好的市场份额。文化市场需要进行市场细分的差异化实现竞争优势。 营销能够实现从交换价值到交往价值的过渡,即实行会员制营销。会员制营销能够强力渗透到客户心中,保证固定的客户群来购买自己的产品,是一种营销利器。除此之外,在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也是实现完美营销的好方法。 在营销文化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营销给文化市场带来新鲜的冲击。然而这种冲击是短暂的,文化产业的营销现状还存在问题:有队伍无组织,有组织无规章,有规章无统筹。由于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接着,书中写到了文化产业的营销组织和管理需要正规化﹑严格化﹑制度化 读了这本书,我对文化产业的营销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发展文化产业能为我国的经济事业做出贡献。

  • 9、 《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读后感800字

    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巨大的经济潜力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所认同,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崛起势头异常强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个文化产业崛起的时代,中国博大的的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要把文化转化为一种产业,欧美等发达国家走在中国的前面,所以中国还需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或服务。一本来说,文化产业形成的条件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产业在商业流水线上被生产、再生产、储存或者分销。这说明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是基于经济考虑而非任何文化发展考虑的策略。所以我们在发展自身文化产业的时候,不能因为文化二字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一产业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而应该从经济角度出发,,,至于对文化的发展只是附带的。 世界文化产业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也是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美国独霸全球文化市场和法兰克福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时期;逐渐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逐步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理论在文化研究的转型和跨入经济学领域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制定文化产业国家发展战略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多元竞争阶段,全球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并形成以美国为主导,欧洲各国各具优势的一强多元竞争格局。世界文化产业现在正处于第四阶段,所以文化产业也已经基本成熟,并且竞争异常激烈。中国文化产业要想融入世界,,对世界经验的研究是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不能只是学习,文化产业本是就是一种创新产业,,所以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应重视创新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

  • 10、 《文化认同论》读后感800字

    文化认同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值得探讨的永恒话题,文化认同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文化认同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化本身,提升对大社会发展背景的了解。 郑晓云在本书中共利用六个大板块来介绍文化认同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前言中详细地谈到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全球传媒、互联网迅速发展等多个角度来阐释文化认同之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本书的支柱,六个章节的分类简洁明了。其中,第一章作者从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位因素;文化认同在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文化认同与文化模式三个方面讲解作为文化核心的文化认同的内容。在第二章中,着重介绍文化认同的过程与形成。通过对这一章的品读,使读者明白文化认同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一个长期的文化过程。单独的个人作为社会单位中最基本的个体,是构成群体认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人认同对群体认同,乃至于民族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告诉我们的单独个体,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警示人们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必要的努力。 说是艰涩难懂的理论书籍,其实讲述的便是最基础的知识。我们从小便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是知道中华民族形成的诸多因素的人却是为数不多。郑晓云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说到民族认同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顺流而下,讲到民族认同与民族特征,然后把民族认同与民族发展结合起来。历史的车轮历来少不了政权的压轴,政权同样与文化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述文化认同的相关内容,作者还从现实层面来探讨文化认同对社会的影响。即从澳门这个特殊单位,讲述其回归后的文化认同与整合研究。不光是澳门,还是像台湾、香港这样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地区,亦或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都能从其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其发展历史及现状前景。这便启示我们对一个理论的研究不仅仅是要从表面理解,更要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懂得理论的深刻内涵。

  • 2019-09-22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09-20

红色文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红色文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红色文化读后感、2024红色文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