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发布时间:2025-02-27 来源:互联网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实用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篇1

明清小说,流芳百世。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描写世态炎凉最突出的当属《红楼梦》,《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书。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金钗”非常出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温柔大方、贾元春的高贵、王熙凤的泼辣……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变得多愁善感,对《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字似乎都变成了一幅幅图画,令我心旷神怡。

最令我难忘的,应是“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林黛玉是一个娇柔多姑娘,她纤细的身材在花丛中清扫桃花,收集到一个囊袋里,然后埋在地下。这时宝玉出现了,两人戏看《西厢记》、戏谈《西厢记》,以崔莺莺、张生互喻。人物形象的刻画惟妙惟肖,真是精彩至极。而“宝钗扑蝶”却更有一番风味。宝钗拿了一个扇子,轻轻扑着蝴蝶,可那时玉蝶却如同一对蟋蟀,似乎一闪一闪地跳着往前跑。宝钗那妩媚的身姿一跳一跳地远去,灵巧、可爱。此时的宝钗,没有平时的庄重,一点也不比黛玉逊色。

最后,贾府与王、史、薛这四家都收监的收监、抄家的抄家,也应了前文“护官符”中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红楼梦》中蕴含着许多道理。不能强求的事,千万不要勉强。不能去做坏事,做了一件错事就要弥补,不能隐瞒,那样只会一错再错,满局全输了。做人也要随和一点,如果不给人留面子,就处处碰壁,倒霉的只有自己。

《红楼梦》,你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记住了,你的“木石良缘,金玉良缘”我也记住了,你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更是记住了。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已心向往之。

《红楼梦》明线讲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暗线讲述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没落。《红楼梦》里有才思敏捷的林黛玉,贪玩厌学的贾宝玉,举止文静的薛宝钗……而我呢?则喜欢宝黛姻缘中的一个。我恨自己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助他们,可是“金玉”姻缘早已注定,我也不能说什么。

当读到《葬花吟》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时候,我仿佛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花瓣也随风漫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香没有了。可是谁会去怜惜它们呢?只有寄人篱下、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黛玉香消玉殒之时还有谁来怜惜它们?当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要成亲时,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又有谁来关心她呢?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都烧光了,真让人潸然泪下!我知道,她烧的不仅仅是诗稿,而是她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这本书,宝玉和林妹妹的悲剧让我感到十分惋惜。一部《红楼梦》,它声声在控诉:封建、迷信的思想毁掉了多少有情之人。如果薛宝钗当初没有答应与贾宝玉的婚事,如果林黛玉没有入贾府,他们的结局是否不一样?可是冷静下来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一切又仿佛是必然的结果。

昨日方领略着江湖豪情,今日又穿梭在富人府邸。真当是两片天地,浑然不同。但细细对比,又有些许相似。

先说不同的'。大到年代、环境,小到文字、伏笔。大的太容易看出来了,我就讲讲小的。看了前二十回的想法,那就是《红楼梦》不同于《神雕侠侣》的便是人物方面的笔墨。在《神雕侠侣》中,每出现一个人物,都是不管他是谁,先写一段情节,突然来一段人物来由,道出此人是谁及其详细信息,叫人看的有理由头。而曹雪芹却似没有那么多的笔墨花在这等细节上,加上《红楼梦》中人物又出奇得多,叫我看的是各种糊里糊涂,往往是出现一个人,只道其名字,偶尔提及身份,方知是谁谁谁的亲戚。但要一一记得那么多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相当的难了。

接下来就是作者留下来的伏笔了。看完《神雕侠侣》,真是无比佩服金庸老先生,其情节或是人物看似寻常,但却是大有学问。别的不说,光是杨过这个名字,就足以说上许多。杨康认贼作父,郭靖给他儿子取名杨过,字改之。这里就寄托了郭靖的希望。而妙绝的是在之后的襄阳城中,那些人谈话中赞叹杨过就像西晋开国元勋羊祜一般英勇,并且说道羊祜和杨过是谐音。若是寻常人,能由一个名字生造出这等前有头,后有尾的情节。曹雪芹虽有伏笔,但还是相形见绌。什么英莲应怜,霍启祸起的,便也觉着不那么惊奇了。

现在来说说相似。印象最深的就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事了。大户人家,只是因为秦氏死后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抱了银子给贾蓉兑了个五品龙禁尉,只为到时灵幡上写着好看。一联系《神雕侠侣》,竟也有相似的场面。杨过在铁枪庙后见到“不肖弟子杨康之墓不才业师丘处机书碑”时,就是怒火中烧,在救下柯镇恶后嘱咐他将碑文改为“先父杨府君康之墓不肖子杨过谨立”。看来人们对死后的碑文或是灵幡确是很有讲究。

再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事。“护官符”三字一出,便觉得无比厌恶。也只有这等小官配得上什么“护官符”。想皇帝老爷也未听说“护官符”罢。弱肉强食的道理无处不适用,正如高手对决,强者胜于弱者,像欧阳锋和洪七公战成平手纵是拼得性命也要分出胜负,此时却戴上了“护官符”的帽子,怎能不让人心生厌恶。

论及书中诗句,曹雪芹当之大胜与金庸。我觉得也就是这点使得《红楼梦》能堪称四大名著。能在故事情节中加入那么多原创诗句,且能欲好则好,欲差及差,而且还借书中人物给出评价,实是显出曹雪芹的真本事。

文学史上《红楼梦》的成就达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极高评价。的确,《红楼梦》被称为我国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它深远的社会影响不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孤身一人来到贾府后,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是一段美好的姻缘,却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和封建制度的阻碍,让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致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社会毁灭了多少人。可仔细一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他们,结果和命运都是注定的,都是无法改变的。Hdh765.COM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来到贾府,无依无靠,在这里唯一能够给他温暖的就是贾宝玉的温柔以待,他们彼此喜欢,却又因为世俗的眼光,封建的迷信,而无法在一起。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我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在美满幸福的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篇2

小说中的丫头们,丫头也有三六九等。晴雯、袭人、鸳鸯属于高级丫头。平儿是通房丫头,办个手续就能转为妾。金钏是大丫头,紫鹃等级低些,小红再次之。

晴雯。因为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口齿伶俐,针戏活好。她不像袭人,看似温柔体贴,却工于心计,为了当上宝玉姨娘,告密王夫人,除掉眼中钉。晴雯更多是牙尖嘴利,得理不饶人,小姐身子丫鬟命,是个难缠的主儿。她的一生,撕扇、病补雀金裘和得罪人。得罪宝玉的李嬷嬷,得罪宝钗和红玉,得罪袭人和王夫人。晴雯死后,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袭人。原名花珍珠。从小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起先跟着贾母,后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见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命她服侍宝玉。宝玉知她本姓花,想起“花气袭人知昼暖”,便改名袭人。

袭人忠诚,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是少数有大局观明事理之人。宝玉挨打后,曾与王夫人有过一段对话,袭人把话说到了王夫人心坎上,给了袭人与赵姨娘一样的待遇。不仅赏了两碗菜、加一倍工钱,还有意将袭人为宝玉收房,也就是将来的宝姨娘。

鸳鸯。本姓金。是贾母的大丫头,深受信任,在丫头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为贾母之左右手。贾母玩牌,她在旁出主意,贾母摆宴,她充当令官。后来有段时间,鸳鸯有事不在贾母旁,贾母想盘头,别的丫头来,贾母直接说你不中用。可见,平日里,贾母已经离不开鸳鸯了。

后来,大老爷贾赦看中了鸳鸯,定要纳她为妾,还叫刑夫人亲自做说客。在一般人眼中,是改变处境,向上爬的好机会。可是,鸳鸯却坚决拒绝。表现平民女儿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贾母也需要鸳鸯,自然也不同意。但是,当贾母走了后,鸳鸯就没有靠山了,所以她也有清醒的认识,贾母一死,她就自杀了。这个举动让人感慨不已。鸳鸯虽然无法摆奴隶的枷锁,但以死保住清白的自尊,让人可敬可佩。

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贾琏的通房大丫头,但还不是妾,要扶正还需要个手续。她与赵姨娘的差别就是一个手续。平儿聪明、清俊,是凤姐的心腹,帮着凤姐料理事务,为人好,心地善良,背着凤姐做些好事。

平儿在贾琏与凤姐中,体贴周旋,游刃有余。贾琏与多姑娘私通,平儿代为隐瞒,避免了一场风波。凤姐有病,探春代理家政,平儿陪侍。探春改革弊端,平儿最先表示支持。于公是为了大观园兴利除弊,于私转移平日对凤姐的积怨。所以,平儿最后被扶正问题不大。

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黛玉进大观园时,贾母见黛玉只带两个人,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紫鹃,改名为紫鹃。紫鹃最大的成就是情辞试莽玉。说黛玉要回苏州了,宝玉听了,痴病大发。跟了黛玉后,处处为黛玉着想,一时一刻不离开,她知道黛玉和宝玉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时作定大事要紧。堪称中国好闺蜜。

好读后(hdh765.com)小编精心推荐:

金钏。金钏对宝玉说了几句话,却被已经睡醒在闭目养神的王夫人听到了,触动了王夫人的几件心事。直接起来给金钏一个大嘴巴子,要撵出去。金钏苦苦哀求,王夫人气急败坏,哪里肯听,执意要撵出去。金钏没法,只得准备出去,可是又心有不甘,却不能与命运抗争,最后气不过,只有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来发泄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愤怒。最后,投井自尽了。

王夫人知道后,说过句话,只是吓吓她,过后再接回来。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想往回补。不过,据王夫人以前的做法,更多是真的,等气消了,再求个情,也就回来了。王夫人对这件事还是难过的。一方面是因为金钏的死,另一方面,是因为王夫人信佛,因为她的原因导致金钏自杀,这会有损她平日所做的功德。所以,王夫人事后就是给钱、给物,外加好言安慰。当然不是亲自出马,会有损自身地位,是叫别人去做的。

小红。小红的地位是低的,本在怡红院当差,烧茶炉子喂喂鸟雀。想往上爬,却被人排挤。宝玉房里的其他丫头可以欺负她。当宝玉想喝水时,房里却没别人。刚好小红从外面经过,听到了宝玉的'声音,就跑进去给宝玉倒了杯茶。出门时被晴雯、秋纹、碧痕撞见,就说小红也不照照镜子,配端茶倒水,排挤地小红心灰意冷。可见,小红是多么地可怜,也值得人们同情。

但是,出身不好的小红并没有自甘堕落,感叹命运不公。而是抓住机会努力向上,宝玉这边不行了,就把目光投向别处。她心灰意冷之际,正好遇见王熙凤要使个丫头传话送东西,聪明伶俐的小红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小红办完事向凤姐汇报,听听小红的说话:“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看懂了吗?懂了就可以当家作奶奶,还不懂,需要加强功力。当时李纨听得啧啧称奇,王熙凤也很惊讶,要把小红调过来为已用。凤姐问小红愿不愿意,小红当然想,但不便直说。只是笑着说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见识见识。”回答得老道成熟,无可挑剔,凤姐当场拍板。

后来,小红在凤姐处当差,搞得宝玉那些丫头羡慕嫉妒恨。不过,现在小红也不怕了。小红又争取到了自己的婚姻,与贾芸好上了。贾芸也是出身不太好,但积极努力向上的人,两个的婚姻可算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了。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篇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但红楼梦无疑是古典文学小说的一个巅峰。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赞美这样一个请棋书画、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文学家;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也有人悲叹于文学的流传必将因为其从盛到衰的历程……

在红楼梦里要数宝黛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纵观红楼梦,这块石头沾染的胭脂味还真不少。爱情的产生有一千种开始,但结局却只有两个,而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爱情的产生有一千种开始,结局去都是红颜易老,人去楼空。说老实话,我真有点幸灾乐祸了。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又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篇4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推荐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实用4篇) 读《红楼梦》有感_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3000 《红楼梦》读后感-3000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更多精彩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热门标签: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关于《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3000左右 红楼梦4回读后感100字 红楼梦第4回读后感 红楼梦的4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