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 > 地图 > 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3-03-28 来源:互联网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3篇。

我们在一生的观赏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 观影之后,我感到很有意义,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从作品中领悟新的道理和想法,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很难呢?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篇1】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异常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终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仅要送礼,并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异常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供给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xx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

、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能够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可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向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忙妻子料理家务。可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教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教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教师,从结婚到生子,一向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经过考试本早都能够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向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一样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教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我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我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篇2】

今日我们学校教师一齐观看这场电影《杨善洲》,影片从一开始到结尾,围绕杨善洲“爱国、爱党、清贫、创新、奉献”为线,讲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感受颇丰,泪水一次次湿润了双眼。经过观看电影明白杨善洲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这就是电影中我看到的杨善洲。

影片中,杨书记的女儿是一名教师,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已有7年之久,经过考试本早都能够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向没有调成。当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时,杨书记就是不一样意。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用他自我的话说,对家人欠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杨书记用xx让一片荒山变成了大森林,也把一个18岁的少年,培养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职责心的男子汉,他就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波。影片中,杨书记把价值3.7亿元的青山交给国家,把管理林场的重任交给了周波,听着他响亮而又哽咽地喊出:大山头80个、小山头172个。听他重复着老书记要把20%的收益分给群众的心愿时,让我感慨万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书记不仅仅用退休以后的岁月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不再受干旱威胁的宝山,更是用自我高山仰止的情操感染和教育了年轻一代。

看完电影,眼前始终浮现着影片的情节:鬓发如霜的老书记捐出3.7亿元却不要县里的10万元奖励,把市里20万的奖励拿出16万支援家乡,仅仅留下4万元给陪着劳苦一生、相聚甚少的老妻作为一点保障。山岚雾霭,松涛阵阵,鲜艳红旗下,周波坚定地说:“书记,你放心,我们必须管好。”话语简短有力,最朴实的词语许下的是最坚定的承诺,他的眼神中没有物欲、没有功利,清澈得能够看到心里去……

杨书记弥留时刻,病房外是不请自来的乡亲,电视上响起云南新闻的画外音:久旱之下,云南全省境内人畜饮水困难,可是大亮山里多处水源仍然有水,日夜排着队拉水的车辆川流不息。书记不喜居功,叫女儿关了电视。当年担水为礼的老汉,这次担来的是家乡大亮山中的山泉,那一碗清冽甘甜的泉水从众人手中传到老书记手中。人生可是匆匆几十年,这是最好的报偿!

经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的体会到,要做好事先做好人。一要端正态度,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人;二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该做好的事情。杨善洲书记虽然走了,可是他为民、朴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同时也激励我必须要努力工作的自信心、事业心和奉献心。从而使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事业作出自我的贡献。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篇3】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他作为退休干部本应享受政府的退休待遇,享受城里的舒适生活。可他却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的生活和优雅的生活环境,扎根山区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和造福于大自然。他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党和国家给予他各种荣誉,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他却把二十二年的造林全部献给国家。20多年过去了,以往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歌燕舞……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在我看来,这皆源于信仰的力量。杨善洲同志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正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使他做出了这一系列令人敬佩的举动。

因为信仰,杨善洲获得了一种欢乐——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杨善洲同志的信仰让他对自身的价值坚定不移,并且终其一生以求实现。他的吃苦,他的耐劳,他的坚持都因为信仰而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欢乐。这种恪守信念,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崇高境界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把党员履职履责升华为对事业的乐观、活力和热爱,让日常工作变得有意义,有章可循,而不是只为工作而工作。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忠诚而执着。我们应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严以修身,一心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_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农民的儿子,能够体会群众疾苦,知晓群众心声,因而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志向,有着踏实苦干的品行修养。我们学习杨善洲,牢记宗旨:一辈子真情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千千万万像杨善洲同志这样的好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甘当孺子牛,为我们留下一片净土。而我们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更应当反省自我,见贤思齐,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信仰他们的信仰,体味信仰的欢乐。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一)

我在公司电脑上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观影中,我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取景多么优美,也不是用了多少浓墨重彩的夸张还是渲染,仅仅是剧中的人物带给我的无法形容的震撼。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试验田的比赛结束后,他们把优秀经验“双龙出海”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但来到村里,见秧苗依旧插的凌乱,得知村民们不熟悉又觉得麻烦,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时,杨善洲对他说:村长官不小,这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连连说好,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拎着鞋子挥手离去了,当他走时,笑闹的村民们才知道他是书记杨善洲。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灌溉,即将绝收的困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承担。他一直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当发现水还是不够时,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他说:“当老百姓的饭碗都空了,我们坐在亮亮堂堂的办公楼里,我们的良心能过的去吗?”一场大雨解决了他们的困境,大雨中他和百姓们说:我们以后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自己当龙王。退休后他用他的余生践行了他的承诺。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必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私心。

杨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能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在怀疑时,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自此也开始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像想像中那么一帆风顺。南坡的树苗成批的死掉,飞机草随风传播挤占了树苗的生存空间。他告诉大家不要灰心,潜心摸索解决办法,召集大家一起补上根系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了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建议到大街上捡果核作种子。有人说:杨书记,多丢人啊。他笑说:低着头捡,我不说,谁知道我还当过地委书记。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把它们捐赠给国家后,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挥手说:好好长。当听他说“你们长大了,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们了”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无动于衷”。电影中和他一起上山种树的周波把一群在山上玩火的孩子带到他面前,他得知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拜托他们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那么多代课老师您都帮忙转正了,我就差一个章了,山上的孩子没有老师不行,我的孩子就能没有妈妈?您就帮我一回吧”。杨善洲无奈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两码事啊,这章没法盖啊。”最终,女儿掩面而去。我相信只要杨善洲张口,这个章肯定能盖上,毕竟女儿所有考试都通过了,可此时的他却沉默了。他坚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为自己谋一丝半点福利,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2010 年西南大旱的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医院门前,他当年帮忙挑过水的老伯说:杨书记,我来给你送礼了。他将从山上挑来的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一座价值3 亿多元、5 万6 千多亩的林场,八十个大山头、一百七十二个小山头满眼的绿色。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也用一生践行着他对党对人民的承诺,他用一生铸就了伟大。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二)

近日,我登录共产党员网, 认真观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电影《杨善洲》。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党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该影片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打造了滇西粮仓,造林绿化的动人故事。在他退休前,当地发生了一场极其严重的大旱,为了保住滇西粮仓,为了百姓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他带领班子把建设政府办公大楼的资金用于打井抗旱,但由于当地曾出现山林乱砍滥伐,山地光秃秃,水土流失,以前打30米深就有水流出,而现在打80米深亦无水流出,眼看种粮无望,上天保佑,下了一场大雨,及时解决了干旱之灾。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杨善洲,决定自己当龙王,退休后,不接受组织安排到昆明安享晚年生活,而是毅然回家乡植树造林,上大亮山种树,还子孙青山绿水……

杨善洲的事迹,使我心中无限感慨,退休前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一心为当地群众着想,从不以权谋私,为了工作,长期与家人分离,没有参加二女儿的婚礼,甚至连二女儿调校的小小要求也没有满足,致使父女产生隔阂。更使我心灵触动的是,退休后,不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是财为国所献。把花了无数心血才建成的几万亩有经济价值的林场无偿献给了国家。不顾小家顾大家,大亮山岭徒步跨;风餐露宿十七载,万亩丰林献国家。这正是他退休岁月的人生写照。他对儿女留下遗嘱的场景使我潸然泪下,他嘱咐儿女要把他死后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埋在清平洞,那是他干革命的起点;一份埋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的终点;一份要儿女保管好,以后与他们的妈妈搁在一起,将来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青山埋忠骨,雪松绕英魂。这不但表达对妻子的歉疚,更表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

杨善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的言行质朴无华,用自己对党的执着演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品格高风亮节,受到前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高度评价。他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展开一系列改革。我作为一名党员,要听从党的指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只要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发一点光,共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实现。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三)

近日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讲述我党一位地委书记,在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用自己的辛劳,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折射出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用共产党员的执着换来了一方水土的繁茂,无私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共产党员。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杨善洲精神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追求地是真正的势头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退休后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造福一方百姓,让自己能够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身份。杨善洲的一生,应该成为一名党员干部人生的镜鉴,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

我要学习杨善洲精神,要像他那样在坚守中淬炼人格党性,在坚守中升华人生境界,踏踏实实干事业,勤勤恳恳为单位的发展竭尽全力,要像他那样自觉站稳党员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对工作的热爱化作创先争优的动力,岗位建功的成果,要像他那样襟怀坦荡、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甘于奉献,一辈子维护党的纯洁,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一: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进退者,才得长久。

篇二: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我在公司电脑上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观影中,我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取景多么优美,也不是用了多少浓墨重彩的夸张还是渲染,仅仅是剧中的人物带给我的无法形容的震撼。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试验田的比赛结束后,他们把优秀经验“双龙出海”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但来到村里,见秧苗依旧插的凌乱,得知村民们不熟悉又觉得麻烦,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时,杨善洲对他说:村长官不小,这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连连说好,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拎着鞋子挥手离去了,当他走时,笑闹的村民们才知道他是书记杨善洲。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灌溉,即将绝收的困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承担。他一直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当发现水还是不够时,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他说:“当老百姓的饭碗都空了,我们坐在亮亮堂堂的办公楼里,我们的良心能过的去吗?”一场大雨解决了他们的困境,大雨中他和百姓们说:我们以后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自己当龙王。退休后他用他的余生践行了他的承诺。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必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私心。

杨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能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在怀疑时,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自此也开始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像想像中那么一帆风顺。南坡的树苗成批的死掉,飞机草随风传播挤占了树苗的生存空间。他告诉大家不要灰心,潜心摸索解决办法,召集大家一起补上根系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了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建议到大街上捡果核作种子。有人说:杨书记,多丢人啊。他笑说:低着头捡,我不说,谁知道我还当过地委书记。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把它们捐赠给国家后,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挥手说:好好长。当听他说“你们长大了,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们了”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无动于衷”。电影中和他一起上山种树的周波把一群在山上玩火的孩子带到他面前,他得知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拜托他们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那么多代课老师您都帮忙转正了,我就差一个章了,山上的孩子没有老师不行,我的孩子就能没有妈妈?您就帮我一回吧”。杨善洲无奈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两码事啊,这章没法盖啊。”最终,女儿掩面而去。我相信只要杨善洲张口,这个章肯定能盖上,毕竟女儿所有考试都通过了,可此时的他却沉默了。他坚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为自己谋一丝半点福利,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2010 年西南大旱的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医院门前,他当年帮忙挑过水的老伯说:杨书记,我来给你送礼了。他将从山上挑来的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一座价值3 亿多元、5 万6 千多亩的林场,八十个大山头、一百七十二个小山头满眼的绿色。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也用一生践行着他对党对人民的承诺,他用一生铸就了伟大。

篇三: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近期,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真实故事,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清正廉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地委书记,在任时,杨善洲狠抓农业,专注民生,即使退休了,他仍不忘记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他不顾家人的不理解,放弃了在城市安享晚年的机会,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回到大亮山植树造林。他亲自带头绿化荒山,种下了希望,造福了子孙。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又无私地将自己艰辛付出20 余年价值3 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了政府。

作为一名干部,杨善洲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台上的身影,也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他吃苦耐劳,亲自下田示范插秧,为了节约出买果树种子的钱,亲自到大街上俯身拾捡果核;他严于律己,不为自己女儿的工作谋私,不滥用公车公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公仆”形象。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当杨善洲积劳成疾入院后,大亮山的人民都赶来看他。一碗水,一碗来自大亮山的水,从一双双手中递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杨善洲面前。看着这碗水,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想起那曾经旱灾严重靠天吃饭的大亮山,想起背着锄头爬山的那个单薄身影,抑或是想起现在年年丰收的大亮山?这一碗水里,承载的是杨善洲多年的辛酸与汗水,同时,也满载着大亮山人民对杨善洲的感激之情。

我相信,像杨善洲这样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干部还有很多。是他们,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也是他们,讲求奉献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也同样是他们,为我们永远铭记!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多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2011年8月11日上午,为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情,用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鼓励和鞭策大家以推进工作,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红塔礼堂观看了影片《杨善洲》。

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价值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演员李雪健再演好书记。21年前,李雪健扮演的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感动了无数人。21年后,他再次出演一位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群众的好书记——杨善洲。观众从自学洪、苏家祥身上读出了老书记身上恪守严谨的工作态度;从他的大女儿杨慧菊、小女儿杨慧琴身上读懂父亲为民舍小家的大爱无痕;无需加工、无需美化,故事的真实总能将感动最大化。电影《杨善洲》最终用100天的时间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项奇迹,成功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电影《杨善洲》塑造人物的手法有重要突破,是主旋律电影的一大进步。

源于生活、源于善洲老人身上的平淡真实的故事。电影镜头语言可圈可点。多次出现的杨善洲步履蹒跚脚踏山地的大特写、他那根简陋的“多功能”拐杖(量水深、钩树枝、挑种子)以及乡亲们众手相传的一瓢瓢水等意味深长的镜头均给试片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电影配乐十分精彩到位,牧歌一样的缥缈女声吟唱多次响起,营造出大亮山的神秘气息,为影片增色不少。

100分钟的《杨善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胡锦涛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向杨善洲学习,就要学习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一辈子”精神。有了“一辈子”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就能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永葆先进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2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二)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何况在你的心上,你深爱的大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子女。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4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二)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何况在你的心上,你深爱的大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子女。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三)

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四)

全体组工干部一起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这是我时隔3年后再次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这部影片,感触颇多。

首先是感动。虽然杨善洲老地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已是耳熟能详,但再次重温他的一言一行,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感动和钦佩:"救济粮再难吃也得吃,老百姓的饭碗比咱们的脸面重要!"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不行,定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破!"、"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死了以后,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扔在清平洞,那是我革命的起点;一份扔在大亮山那个雪松下,那是我工作的终点;再一份你们替我保管好,最后把它和你们的妈妈搁在一起,我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从老书记的一言一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什么是战天斗地的魄力,什么是廉洁自律的表率,什么是谦虚谨慎的品质,什么是公而忘私的情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对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过去没有过时,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其次是感触。电影《杨善洲》以"找水"开篇,以"送水"结局。这里的"水"既是解干旱之水,更有暗喻人民群众之意。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善洲作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从任职时千方百计带领老百姓抗旱救灾,到卸任后带领一帮子人义无反顾上大亮山植树造林,建造了一座永不干涸的循环水库,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水青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和弥足珍贵的精神激励!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深入群众才会"鱼得水",如果脱离群众必然"树断根",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群众呼声当作努力方向,把群众支持当作力量源泉,把群众满意当作最高标准。唯有这样,党的事业才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最后是感悟。我们向先辈先进学习,不能光会感动不见行动。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观看影片《杨善洲》,有的人似有所悟、见解颇深,过后却浑浑噩噩、毫无长进!有的人眼含泪花、感动不已,过后却及时行乐、空留感叹!有的人暗下决心、信誓旦旦,过后却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这种学习没有任何实际功效!

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差距、剖析根源、奋勇当先;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标杆,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善思善行、善做善成、善始善终,用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4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二)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何况在你的心上,你深爱的大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子女。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三)

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四)

全体组工干部一起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这是我时隔3年后再次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这部影片,感触颇多。

首先是感动。虽然杨善洲老地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已是耳熟能详,但再次重温他的一言一行,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感动和钦佩:"救济粮再难吃也得吃,老百姓的饭碗比咱们的脸面重要!"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不行,定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破!"、"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死了以后,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扔在清平洞,那是我革命的起点;一份扔在大亮山那个雪松下,那是我工作的终点;再一份你们替我保管好,最后把它和你们的妈妈搁在一起,我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从老书记的一言一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什么是战天斗地的魄力,什么是廉洁自律的表率,什么是谦虚谨慎的品质,什么是公而忘私的情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对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过去没有过时,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其次是感触。电影《杨善洲》以"找水"开篇,以"送水"结局。这里的"水"既是解干旱之水,更有暗喻人民群众之意。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善洲作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从任职时千方百计带领老百姓抗旱救灾,到卸任后带领一帮子人义无反顾上大亮山植树造林,建造了一座永不干涸的循环水库,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水青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和弥足珍贵的精神激励!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深入群众才会"鱼得水",如果脱离群众必然"树断根",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群众呼声当作努力方向,把群众支持当作力量源泉,把群众满意当作最高标准。唯有这样,党的事业才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最后是感悟。我们向先辈先进学习,不能光会感动不见行动。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观看影片《杨善洲》,有的人似有所悟、见解颇深,过后却浑浑噩噩、毫无长进!有的人眼含泪花、感动不已,过后却及时行乐、空留感叹!有的人暗下决心、信誓旦旦,过后却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这种学习没有任何实际功效!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差距、剖析根源、奋勇当先;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标杆,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善思善行、善做善成、善始善终,用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相信《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杨善洲观后感六年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