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同桌的鬼脸读后感 > 地图 > 同桌的鬼脸读后感

同桌的鬼脸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13 来源:互联网

《同桌的鬼脸》读书笔记(精选)。

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能让阅读变得更有意义。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是什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桌的鬼脸》读书笔记(精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了《同桌的鬼脸》这本书,我觉得如果生活中缺少了幽默,那么生活就没意思了。

这本书太精彩了,你看:

绰号的学问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谁要是连一个绰号都不曾拥有,真叫悲哀,也太难为情了。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谁要是没有一个绰号,拿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要说这绰号,可不同于名字。

名字是娘老子给起的,到字典上十分虔诚地找呀找,找到一个挺灿烂的词,就算是你了。绰号呢,可不是凭谁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往往带着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往往是认识和理解在日积月累之后的凝练,必须得带大伙儿一致公认才算数,它可是群众智慧的伟大结晶,集体创造的光辉杰作,尽管你不乐意,不接受,也无济于事,它会像你的影子,你想甩也甩不掉,想逃也逃不脱。

一个精彩的绰号,一旦诞生就是不朽的。

炎热的夏天

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的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儿。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底下的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到处是喧闹声。

莫名的烦恼

我常常很苦恼,夏天想在雪地里打滚,冬天想在大海里游泳,这莫名其妙的想法使我痛不欲生。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让太阳和季节都听我的。看看那些神气十足的音乐指挥家潇洒地甩动头发,气势磅礴的挥动双臂,我嫉妒的脸色发青,不一会我就开心了,反正节目一会就要结束了。

名字的看法

我常常抱怨编辑们,在我发表的文章中,把我的名字弄的不够大。现在孩子们的大多数近视。最惨的是进了语文课本里的作家们,像做贼似的,要么名字在最下面,要么就小得要用显微镜看。这样一想我就开心异常。

我叫“导读”,捣蛋鬼读书嘛,不叫“导读”就叫“捣读”好了。很多人没见过捣蒜把?捣捣捣,很过瘾的捣烂你,捣死你。我实在想不出好的名字,所以就拿来这两个字遮遮思维贫困的羞。我的想法是,很多作家都写幽默小说,我和他们站在一起,也要幽默点,否则他们会说你这个人没有一点幽默感。我体贴一下作家,又抚摸一下读者,所以就这样“导读”了。现在,我的粉丝们叫我安老大。可不是《51号兵站》的小老大。那是地下工作者,我可是地道的地上工作者。他的意思是:你的年龄很大了,你写作的时间很长了……我想他们一定是这个意思的,但我还是忐忑不安,害怕别人把我当成野心家。

……

这些内容都是我所喜欢我所熟悉的,好像写的就是我的生活,我怎么就没想起来把它们写下来呢?难怪老师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呢。我以后一定记着把它们记下来。

幽默无处不在,幽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音乐课上的幽默

有一次,我们上音乐课,窗外有一只青蛙在“呱、呱、呱、……”叫。老师教我们唱国歌:“起来,起来,呱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呱呱……”同学们哄堂大笑,心想老师今天怎么了,唱歌还学青蛙叫。老师不知原因大声说跟我唱,于是同学们大声的唱起来:“起来,起来,呱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呱呱…”这时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都捧腹大笑起来,老师也笑得前俯后仰。

“案”的故事

一次,我们班的陈大雪和高航迟到了,老师正在讲“案”的意思。他俩刚坐下老师就喊:“陈大雪你说一说‘举案齐眉’中的‘案’字是什么意思。”陈大雪毫不犹豫的站起来说:“‘举案齐眉’的‘案’字是桌子的意思。”接着老师又喊高航你说呢?高航说:“和陈大雪的一样。”老师抬头一看是刚才迟到的两位同学便笑着说:“不是罚你们,我按点名册刚好到你们俩。”接着老师又说:“这个案字,是桌子的意思吗?带字典的同学快速的查一查……”老师的话还没说完,我班的“小博士”刘文涛就说:“这个词表示夫妻互敬互爱。”于是老师说开了:“乖乖,一个小女子把桌子举起来让丈夫吃饭,这家伙有多大的劲啊!”班级少不了又是一阵哄笑。

总之,生活充满了幽默,幽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800字阅读

《同桌阿伦》(精选优质读后感)


《同桌阿伦》读后感900字

有人惊讶我读书的速度,其实我是三四本书同时在读。这样交叉阅读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只读一本引起的视觉疲劳。不同作家不同写作风格,也可以减少只读一本带来的审美疲劳。规定自己暑假每天阅读两小时以上,总量在两万字左右,上班期间减半。于是一天之内,这本书读20页,那本书读30页。开学以后,工作繁忙,这本书读几页,那本书读几页,见缝插针的情况也是常有的。还是那句话,真心想读,肯定能挤出时间海绵里的水。

不同的书也是不同的读法:有的浏览,读完仅仅在书上记录开读和终结时间;有的精读,还会画出感兴趣的句段;有的品读,不但标记精彩字词句段,还在书的空白处批注心得感悟。当然,所有的书读完都会写书评,区别在于,收获大的书,谈的多一些,一般千字左右;收获少的,一般几百字。总之,开卷有益。

23年前,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甫一问世,我就拜读过了,作家以这对龙凤胎分别为主角的长篇儿童小说,写的真是精彩。人格性格鲜明,语言生动鲜活,情节曲折有趣,展示了都市少年儿童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即便其中的一些配角,也是刻画传神,几乎在现实生活里都能找到同类型的人物。后来还读过秦文君的《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但感觉没有作家的成名作那么棒。

这次读《同桌阿伦》,表现的是少年刘格诗的初中生活,贾里、鲁智胜也都长大了,在书里作为绿叶出现。尽管每章开头弄了一段《刘格诗自白之N》的文字,仿佛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统摄全章情节走向,但我感觉全书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人物形象模糊,无论主角配角。语言也比较沉闷,对话、心理、表情甚至景物描写,与曹文轩还是有差距的。每章最后也配了安武林几百字的名家赏析,但除个别赏析对人物特点的分析尚有可取之处,大多数文字属于空发议论,乃至想找一处对原书妙语的点评,都找不到。白白辜负了这套书封面的一排大字“秦文君文学精品赏析”,也让我打算学习名家点评童书的愿望落了空。

开学在即,六年级的课内经典童书共读,依然以学写批注为主。各自先写,四人小组推荐佳评,秦老师筛选,班级小报登载精粹文字。而共读、泛读、教师大声朗读的童书篇目至今没有敲定,所以这段时间集中读一批儿童文学,以便尽快抉择。四年级是曹文轩,五年级是黄蓓佳,六年级最好换一位作家。但这人是谁呢?眼下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


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常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欢迎您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红楼梦》读后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特别爱读书,特别是名著,读《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西游记》,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桀骜不驯;读《红楼梦》,我则体会到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我觉得《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初读《红楼梦》,觉得人物繁多,情节复杂,语言生涩难懂,合上书本,静心梳理情节,也能理出个大概来。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金玉缘》这个书名,因为《红楼梦》主要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宝玉和宝钗被人称为“金玉良缘”,但宝玉却称自己与林黛玉为“木石姻缘”,最后黛玉含恨离世,宝玉削发为僧,宝钗孑然一身。所谓“金玉良缘”也不过如此。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为暗线。其中,贾府最为兴盛,却又衰落得最快。虽然贾府上有贾元春在宫为妃,她为贾府换来了繁荣,使得贾府后台强硬;下有无数家业,家底雄厚,但是贾府上下挥霍无度,贾府后辈个个纨绔子弟,好吃懒做,软弱无能,家产被一点点腐蚀。再加上后来顶梁柱元春的病逝,贾府大厦轰然倒塌。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衰落不可避免,但若是府中发奋图强,人才辈出,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呢?

再读《红楼梦》,林黛玉离家入荣国府,黛玉葬花,宝玉成亲,黛玉离世......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也鲜活起来,哭哭啼啼的林黛玉,见风使舵的王熙凤,审时度势的薛宝钗......从中领略到林黛玉的才华,感受到薛宝钗的大气,体会到王熙凤的泼辣......

贾宝玉娇声娇气,更似个女子。这样的性情,也是因为成长环境所导致的,荣国府里到处是女子,男子屈指可数。不过,我觉得宝玉也是个君子,在身不由己的封建社会里,他有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封建束缚的追求。最终却因为黛玉之死放下一切,削发为僧,可悲可叹。

林黛玉才华出众,夺菊花诗,庐雪争联,即景赋诗,与湘云月下吟诗......

可她又是一个一手拿药罐子,一手捧醋坛子的弱女子,不如宝钗的行事大方,不如熙凤的精明能干,更是因为她性格孤僻,人缘不好所导致原本疼爱她的贾母渐渐疏远她,最终因为王熙凤的一出"偷梁换柱"痛失所爱。但是,她又是个可怜人,从小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寄人篱下,爱而不得,最后喊着宝玉的名字香消玉殒。

我曾为这书中悲惨的爱情故事唏嘘,也曾怨作者为何不给这故事安排一个好的结局,让人猜摸不透。不过在这封建社会末期,注定不会有皆大欢喜的结局吧。

读完《红楼梦》,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感悟到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感受到宝黛爱情的忠贞与无奈。《红楼梦》不愧是反映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爱弥儿读书笔记(精选)


最近在看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其中有一部分关于孩子啼哭的论述,觉得对现今年轻的父母教育孩子很有裨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孩子啼哭的原因

孩子觉得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如饿了、渴了、太冷、太热等自然原因,自己解决不了,于是通过啼哭表达出来。又如需要活动或休息,而大人却硬要他休息或打扰他,于是就啼哭。

当大人研究不出孩子需要什么,或者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时,孩子就会继续啼哭。大人感到厌烦了,就哄哄他,好叫他闭嘴,不再啼哭,要不就轻轻地摇他,或者唱个歌儿催他入睡。如果孩子还啼哭,大人就忍耐不住了,于是吓唬他,甚至打他,孩子或许会马上闭嘴不哭,但隔一会儿,他又会大哭起来,并且哭声中包含着怨恨、愤怒和失望,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易于激动和愤怒的性情。

二、孩子啼哭的本质

孩子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大人不提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孩子的啼哭,以请求大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大人伺候他们告终。孩子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大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其原因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由于大人的服侍。

当孩子知道,你要他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价钱就了事的。到最后,他索取的代价竟那么高,以至于你付不起。这样一来,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就会拼命地哭,弄的精疲力竭。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

当孩子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给他。

三、大人的对策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孩子啼哭的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大人也不去理他。孩子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大人坚定的程度比他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

此外,当孩子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用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记了哭。但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的,要让他在玩的时候不要以为你是在注意他。

总之,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大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范文)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写读后感的意义在于写的过程边思考的书中带来的困惑。什么样的读后感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1篇】

《弟子规》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着我们的成长,是教育我们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的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有好品行,他须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要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其次要约束自己,诚实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礼、谨、信等。它不仅仅只要求我们这些,它也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力行,且读书时,心眼口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读好书,成为栋梁之才。

《弟子规》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几句话。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没有看到真实情形的时候,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们知道的并不够明了的时候,不要轻易传扬出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果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就不要下结论,不要乱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你没有这样做,不仅仅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我们没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时,我们就不能轻易传扬出去。在平日里,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某校里,教师在一楼召开会议,当老师正进行激烈的讨论时,一楼的学生听到,就传给二楼的学生:老师吵架了。二楼的学生又开始传上三楼:老师打架了……传到五楼时,就变成了老师打架进医院了。原本就没有这件事,是因为有的人没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传出去,接着,以讹传讹,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要让别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连自己都不愿意做,你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不要让别人做。《论语.颜渊》里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连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别人又怎么会做呢?最近,校园里经常出现欺凌现象。学生们都忘了这句话,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第2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它需要很多人去接受它,学习它,传授它。这一种思想理念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五千年,哪个中华人民还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遗忘,而她依然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完全消失在我们眼前,但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它,感受它,传承它。

其中《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了很多的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老师同学,对待朋友;教会了我怎么做生活中的小事,提高了我的道德修养;它启发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许我的人生际遇会和现在大不相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弟子规》中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都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们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们不但不听,听了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又伤心的事。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因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的太少。

所以当我们学了《弟子规》才会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仅仅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时刻想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读了《弟子规》,学习它里面一些行为习惯,对正在成长的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同学,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不但会对我们传统文化有更深入了解,也会对未来我们自己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学习《弟子规》,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习传统文化并传承它,这样,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绽放,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思想的星空》读书笔记


1、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集中时间快速的把一本书读完了。生活的琐事、工作的忙碌,还有自己对互联网的迷恋,让我平时只是在零零散散的读着书。

读《思想的星空》,让我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这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散文以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魅力,让人们读起来总是那样的舒适、自然而又充满思考。自己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无时不刻的在发生接触、碰撞、纠缠。让我深入去思考我的阅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美、对诗、对文章、对作者、对世界,还有对自己的看法。

现在人们的生活充斥着时髦、时尚,但我觉得那都是在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而人与人的差别在于灵魂,在于精神世界。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推崇读书,好像读书也成了一种时尚。如果我们把读书当做一种时尚的话,那很有可能是我们在读一些时尚类的书,消遣我们的时间,把这当做一种休闲。这应该不能算作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也就是说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

读书犹如交友,在这旅途上,人与书之间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共鸣也可能误解而后恍然大悟。人与书的关系如此的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书只是给人生添加了如此多的情趣。所以说读书不仅仅是消遣,要读好书,而不是天天看一些娱乐新闻,或者某些明星的八卦。

那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我们又应该怎么样选择?周国平先生说,我们也许可以粗略地把书分为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和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可能有益处,但是不读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专业书籍应该归入此类,对于专业人员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书。这些书就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言,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就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生命有没有终极意义?相信每个人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那有两种可能:一是在逃避这样一个问题;二可能是年龄还太小。我在读硕士的时候,面对学习压力和即将要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没有终极意义,因为人最终都是要死的。你看历史上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不都归入历史的尘埃中嘛。有何意义可言,身后万事空。人不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死后又回归成那些化学元素,继续去循环。

也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困惑,但是都逃避了这样的问题,不再问自己这个问题而是浑浑噩噩的继续活下去。但当我读了《思想的星空》,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是无数前人、现代人思考研究的问题。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终极差别不会是别的,只能是思想。只有思想可以使现实生活中的卑微者变的高不可攀。”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内在、在于灵魂、在于精神世界,如果是出于灵魂的需要去生活,也许生活就有了终极意义,使我们享受生活而不沉湎其中,看透人生而不消极对待。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读书应该是人生的种种享受之一,读书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可使自己与书中的灵魂交流,可以丰富和增长自身的精神。我们应该好读书,也应该读好书。好的书籍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宝库,如果我们只是热衷于享受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不去享用人类的精神财富,这蒙受的损失该是多么大啊!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读经典书。“时间”帮助我们挑选出了经典,我们应该以轻松的方式和态度来阅读,没必要刻意求解,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久而久之便会熏染出人文修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2、思想的星空读书笔记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终于在寒假里把周国平的散文文化陶冶卷读完了。

之前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读他的文章可以发现周国平老师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读后感《《同桌的鬼脸》读书笔记(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同桌的鬼脸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