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三只虫草读后感 > 地图 > 三只虫草读后感

三只虫草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2-21 来源:互联网

读《三只虫草》有感(优质读后感)。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在我们上高中后,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当读完一本书籍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读《三只虫草》有感(优质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海拔三千三百米。寄宿小学校的钟声响了。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桑吉逃学了。

老师说,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他为什么逃学呢?

正在新安书城看书的我,有一种预感,这将是一本很有看头的小说,正是这种感觉,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

回到家我再度翻开《三只虫草》这本书时,有了一种细看下去的强烈愿望。这是一个12岁藏族男孩追梦的故事,一个反映藏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故事。

即将小升初的优秀学生桑吉,梦想着利用虫草假挖些虫草换些钱,给奶奶看病和为在城里上学的姐姐买条新裙子,可由于调研员的到来,取消了学校历年来都有的虫草假,一下子打乱了桑吉的计划。为了实现这一小小的梦想,桑吉无奈地选择了逃学。在逃学的第一天里,桑吉挖了15只虫草,他打算用6只虫草的钱给奶奶治病,再用6只虫草的钱为姐姐买新裙子,余下的三只虫草他有自己的打算。

桑吉逃学挖虫草,想法虽然天真但却充满温暖,亲情在他眼中非常重要。他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令我感动。在调研员的故意“刁难”下,桑吉不得不将手里仅有的3只虫草换回父亲为虫草专门定做的漂亮箱子,调研员答应送他一套百科全书。从此,追寻虫草的桑吉开始追寻这套百科全书。他盯着调研员要书,可调研员让他去学校取。他等不及,说马上就要看,调研员就让他在车上看,他居然披着调研员的大衣在车上看了一整夜。他找校长要书,但校长说这书是送给学校的。为讨回书,桑吉独自一人,带上干粮跑了一百多公里,历经艰辛去县里找调研员,最终还是没要回百科全书。他盼书、读书、讨书的过程,看得我潸然泪下。

轻轻地合上书页,脸上依然还有淡淡的泪痕,书页上还有未干的泪水。桑吉为了追寻百科全书,在遭遇刁难、困惑、迷茫和伤心后,依然表现出的那种坚强勇敢和不气馁、不言弃的精神,在越来越多的人视书为可有可无的今日,桑吉的故事给了我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我也有梦想,我梦想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可我为此努力过、奋斗过吗?遇到难题就找爸爸,从来没有经过自己努力去克服的。我的读书条件比桑吉好,要什么书有什么书,却没有桑吉那般对知识渴求的强烈欲望。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惭愧,这种惭愧像是有根细细的针扎在我的身上那般疼痛。

小升初考试,桑吉考出了这所学校办学以来的最好成绩,被自治州的重点中学录取了。桑吉踏进了学校的图书馆,终于可以每天阅读到百科全书。而此时,他眼中的三只虫草只不过是百科全书中的三颗小米粒罢了,因为他有了更高的梦想要追寻。

桑吉的故事告诉我们,追寻梦想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无数次的坎坷和挫折,但只要坚定信念,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心中有梦,再小的帆也可以远航。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小编推荐

《只看拥有的》(优质读后感)


《只看拥有的》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子,自小就患了大脑麻痹症,这种病会使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也常乱动,连说话也说不清楚,嘴里总是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经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正常生活的可能,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这个女子硬是靠她的意志,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洲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中学生冒昧地问她:“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她笑了笑,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怎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

五、……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这个故事让我很受感动。一个可以说是残疾的人做出的成绩却是很多正常人都达不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有人身体残缺,有人先天患病,有人生活在贫苦之家,有人生活在富裕之家,各种各样,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间,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会怨天尤人,埋怨社会的不公平,有人会自暴自弃,不思改进,有人会安于现状,任其自然,有人会象故事中的女子那样奋发图强,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东西,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正如我们熟知的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盲人阿炳在双目失明之时写下了《二泉映月》;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时候仍坚持写作……他们都是残疾人,但同时,他们也都是不向命运屈服,低头的人!面对命运的挑战,面对人生道路中的坎坷,他们乐观向上,从不轻视自己。

“我只看到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我们不要总是盯着自己的缺憾而悲观失望,要正视自己,对生活积极、乐观,“只看我拥有的”,并且利用好这些东西。因为缺陷的存在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弥补它。这就是今天我读到的文章《只看拥有的》给我的启示。

人生给了每一个人不同的境遇,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正视自己,乐观向上才是每个人面对自己缺点,面对自己人生缺陷的正确态度。我也想对那些以悲观、失望、消极的态度来面对自己不足的人说:“振作起来,以乐观、积极心态去看待人生吧!”

读《东史郎日记三则》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12月13日,又一个国家公祭日,谁能曾想,78年前的今天,30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南京城的衣襟。时间的逝去可以把刻在纪念碑上30万冲刷,却永远冲刷不了这刻在人们心中的30万!这血的故事令任何一个富有人性的地球人触目心惊。

《东史郎日记》这本中日战争日记,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重重罪行,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性。他们以杀人,放火,水淹,活埋等险恶的招式让30万人长眠与地下。万人坑的遗迹,不仅令中国人愤怒,就连外国同胞也恐惧三分。朋友们,你虽没有见过罪恶的太阳旗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起,可我们都知道,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史上最残忍的一幕。

终于,在中华正义的抵抗下,日军失败了,在日本天皇宣布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是令炎黄子孙骄傲的一刻。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在公平公正的法律下,日本甲级战犯被一一处死。可直至现在仍有些日本老兵不肯认罪!

二战后,日本属于战败国,经济崩溃。中国属于战胜国,但经济也崩溃了,日本和中国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我们国家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军事,航天等多个领域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读《三顾茅庐》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永远只做对的事》(精选优质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些书。其中《永远只做对的事》一书让我感受很深。书中描写了一个平常家庭中发生的一些悲痛、委屈、让人不理解的事。但主人公都能用一颗宽容、正直、正义之心来对待。主人公李维的父亲面对车祸失去亲人时,没有用复仇之心去对待肇事者,他劝说家人宽容了肇事者。在面对一些人想用非正常手段来要求李维父亲一起谋不义之财时,李维父亲宁肯失业,也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再就是主人公李维为帮助同学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时间。李维还用正直之心拒绝弄虚作假去获取冠军荣誉。要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伟大出自平凡。

读这本书,谈不上爱不释手,但它对我的感染力却很强。读完它,让我想起了一些亲身经历的往事。

记得在二年级我当了班干的那一天,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拉住爸爸的手说:“爸!我当上了班干啦!我今天还训斥了那些不听话的同学。”(因为我以前也被班干训斥。)我心想爸爸一定会夸我有魄力。没想到爸爸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说:“孩子,你这样做非常不好。当班干可不是让你摆架子,耍威风的,而是更好地在班级做表率,为同学服务,做老师的小帮手。”爸爸说话的语气虽不重,可我脸上还是泛起了一阵红晕。爸爸这几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体会到善待错误,宽容别人,永远只做对的事。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一次和妈妈去超市购物时。在出超市门时妈妈被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撞了,手中提着的鸡蛋撞碎不少,我上前一把抓住小男孩,这时小男孩妈妈很快走上来说:“对不起!对不起……”并主动提出赔偿,可妈妈笑着说:“不要紧,孩子小,又不是有意的,不用赔。破的鸡蛋回去炒着吃,别吓着孩子就行了。”执意拒绝赔偿。小男孩的妈妈说:“谢谢宽容。”回到家我打开购物袋一看,鸡蛋几乎全碎啦!我问妈妈为什么不让赔。妈妈说:“还记得你小时候妈妈带你去买花,你碰碎了花瓶的事吗?”那是一次母亲节,妈妈带我到花店买花送奶奶,我不小心碰碎了花瓶。店老板不但没让赔,而且还叮嘱妈妈:“别吓着孩子就行了。”

读完《永远只做对的事》,我想:如果我、我身边的人、全天下的人都只做宽容之事、正直之事,那我们的生活多美好多快乐啊!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海伦·凯勒在出生不久患了一场重病使她丧失了听力和视力,然后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可她并没有气馁,在她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帮助下,她走出了这个黑暗无声的世界。海伦·凯勒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渐渐的能和其他人沟通。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这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感受到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海伦·凯勒虽然是一位残疾人,但她有一颗坚强的心在逆境中崛起。对海伦·凯勒来说,没有其他奢求,只求三天光明,看到最想看到的。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更要使每一天过得有意义。人生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有激流,有险滩,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些一帆风顺、总依赖别人的人,是不可能品尝出苦难的艰辛,更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赛中那种拼搏精神、顽强的毅力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从他们身上,我感觉到了海伦·凯勒的影子,我体会到了怎样才是一个“健康”的、“大写”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优质范文)


很久之前,有这么一个年代,它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陌生的,那是解放的初期,社会充满着贫瘠和现实。现实到你得靠卖血来维持你的生活,许三观就来自那个年代。

在许三观的一生中,几乎许多重要的时间都有着卖血的场景。他娶许玉兰用的是卖血的钱,去胜利饭店吃饭用的也是卖血白钱,给林芬芳买慰问品也是用卖血的钱,可以说,卖血对许三观来说是一棵摇钱树。

许三观卖血也系着整个家,每当这个家到危亡之中,必须用钱时,许三观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卖血赚钱,一乐打伤人,二乐办酒菜都是用许三观卖血得来的钱,可以说,卖血是许三观的救命稻草。

但这并不是一片真正的救命稻草,而是一片有着剧毒的救命稻草。当他睁睁的看到根龙卖完血后就倒下了,他明白了卖血会带来什么后果,他开始能不卖血就不卖血,真的应了许玉兰的话:“卖血就是卖命呀!”。

但是他仍旧没办法放下卖血这个方法。在小说里,许三观的大儿子许一乐病了,他们家沒办法支付这笔医疗费,于是,许三观不得不又去卖血。

这次不同往常,因为这次是一次最长,也是最艰难的一次。他隔一站就卖一次血,他身体都快承受不了这样的透支了,他还在继续,他完全可以借一乐不是他亲生的理由而将一乐扔下不管,但他没有,他爱着一乐,这次,许三观的血里饱含着浓浓的的父爱。

当他得知他的血再也没人要了时,他该有多伤心。没法卖血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支撑这个家的能力,但是他忘了,他有着他用卖血钱养活的家人。也许,不卖血的他才是最快乐的。

在路人眼中,许三观的血从珍贵、宝贵再到没有,但在许三观家人的眼中,许三观的血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东西,它曾像一颗顶天大树,将整个家撑起。

喜欢《读《三只虫草》有感(优质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只虫草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