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人世间有感 > 地图 > 观人世间有感

观人世间有感

发布时间:2022-02-17 来源:互联网

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

最近,电视剧《人世间》火了,你是不是也在看这部好看的剧呢?我们是一代强于一代,一代富于一代,不光是指金钱上的富有。你看完《人世间》后,是不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篇一)

大家想想,有多少人能够一如往初?很多人在起初的时候确实抱着感恩之心对待别人,但是时间长了,他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初心,于是产生了抱怨,进而内心开始不平衡,开始计较、生气,一直与人翻脸。

而郑娟呢?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最初的想法,即便成为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没有恃宠而骄,依然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让郑娟没有抱怨,只有付出,内心也一直坦然。

郑娟的幸福,还在于她懂得知足常乐。

周家三个孩子,周秉义读北大,媳妇冬梅还是高官之女;周蓉读北大,嫁的人是著名的诗人;他们兄妹俩在外人面前风风光光,而秉昆和自己则被人看不起。面对这样的“不平等”,她从来不计较,而是静静守护着自己的小幸福。

她帮助秉昆卖烟酒,赚了钱,给每个人添置了礼物,她高兴地说:花自己赚的钱的感觉真好。

过年,周志刚带着大家去拜年,别人都称赞他的大儿子和女儿,但是她内心没有不平衡,反而找个机会跟秉昆回来一起做饭。

其实,人的痛苦,往往来源于比较。就拿周秉昆的六小君子来说,一开始大家起步都差不多,所以能够开开心心一起玩,可是后面随着乔春燕的升迁、川和吕阳考上大学,大家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就感觉不再幸福。

比如吴倩,当她看到乔春燕住楼房,而自己一家八口窝在两间毛坯房的时候,她内心是不平衡的。

但是郑娟却不会。不管大哥和周蓉活得如何风光和幸福,她都不去羡慕,更不会嫉妒,而是想办法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也正是她这份知足常乐,才让秉昆有了底气去辞职创业,他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知足,才能让你静下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嫉妒只会让你失去方向,不知所措。

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篇二)

期盼已久的电视剧《人世间》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黄金时间播出。

这部电视剧根据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的同名力作改编,我有幸先睹为快!我深感这是部近年来为改革开放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社会明德的用心用情用功的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书写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艺术上“莎士比亚化”所达到的美学高度,都令人称道,值得向广大观众推荐。

《人世间》着笔深沉再现半世纪中国百姓生活史。这部作品从1969年开始写起,时间跨度近50年,气势恢宏,着笔深沉。

年届古稀的小说家梁晓声,积一生之经验和人生之感悟,通过东北某一城市棚户区老工人周志刚、李素华夫妇一家以及棚户区内“发小六君子”的人生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从普通百姓到省、市、区各级干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品既现实主义地直面人生,又蕴含浪漫主义情怀地开拓未来;既真实再现了近50年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又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地展示了光明与未来。

电视剧须忠实于小说原著,又须注重审美把握历史与现实在追求社会效益上的差异。

小说是文学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成叙事链条,讲故事,塑人物,没有具象,作用于每一位个体读者的阅读神经,从而激发读者产生对应的空间联想,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慢慢咀嚼;电视剧的载体则是视听语言,它既有声音,更有画面,以具象一次性作用于群体观众的视听神经,稍纵即逝,逝不再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对应的时间联想。

文学与电视剧的区别,决定了电视剧在改编小说时既要忠实于对原著价值取向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又要顾及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可喜的是,电视剧《人世间》既能忠实地坚持原著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还原历史真实情景,形象地展示光字片棚户区人民的生活,精准而适度地再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风风雨雨;

又能浓墨重彩地靠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生动细节,刻画出党率领人民群众“杀开一条血路”,在“积重难返”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兴之路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画卷。

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篇三)

《人世间》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人民文艺的题中应有之义: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用情用力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的主体是中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要为活跃于中国故事中并决定着中国故事发生发展历史走向的中国各种各样的人写好貌、传好神、树好碑、立好传,谱写好他们的精神史、心灵史和创业史。电视剧《人世间》做到了。

该剧为近50年间创造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的具有典型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人物画像立传。

剧中,丁勇岱饰演的三线建设老工人周志刚形象,他自强不息,爱党爱国,终年拼搏在艰难困苦的生产第一线,通身流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业工人先进思想的精神基因,堪称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

辛柏青饰演的周秉义形象,他身为周家长子,孝悌双全,与同窗郝冬梅相爱,爱得炽烈,妻家遭难,也同经风雨,在江辽建设兵团踏实工作,恢复高考后考入重点大学,毕业后靠正直无私、智慧才华一步步从研究室到军工厂党委书记再到市长岗位,初心不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优秀干部的典型代表.

宋佳饰演的周蓉形象,她是周志刚的爱女,从小既受父亲正直无私高尚人格熏陶,又得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滋养,因而敢爱敢为,一生坎坷,但奋进不止,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同代某些知识分子带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历程。

雷佳音饰演的剧中戏份最重的周家老三周秉昆形象,他是贯穿全剧始终的核心人物,通过他的人生境遇,活脱脱地细描出那个时代一位普通工人子弟的精神史和心灵史。

通过周蓉的前夫诗人冯化成与第二任丈夫导演蔡晓光形象,令镜头延伸进文艺界,为那个时代文艺界的繁荣和乱象中的各色人等,画了像、立了传。

除了周家,剧中还成功塑造了虽着墨不多但却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如马少骅饰演的郝省长等老干部形象。

于震饰演的骆士宾,从他独特的人生变迁跌宕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某些局部真实……

总之,观看电视剧《人世间》,由于剧组主创的总体把握和演员的倾情投入,人物群像,林林总总,个性鲜明。其时代感之鲜明、历史感之厚重、人性之复杂,都令观众唏嘘不止,回味无穷。观剧时观众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从而在审美鉴赏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升华。一部电视剧,能在荧屏上留下三、五个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已属不易。而《人世间》却能让十几个人物形象跃然荧屏、活在观众心中,确实令人称道。

以史为鉴,以剧为镜,《人世间》的这种强烈的艺术魅力,令其具有了培根铸魂、化人养心的教育作用和美育功能。

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电视剧《人世间》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可喜可贺!

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篇四)

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写作,名编剧、名导演编剧拍摄,以及由50后到90后等一大批不同年龄段艺术才俊共同演绎的电视剧《人世间》,开播了。立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这50年的历史,是许多同龄人印象深刻,留下永久回忆的。还因为类似作品较少,使得该剧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与热议。但随即,就开始有人提高调门儿进行评论。比如有人说电视剧的内容虚假,说什么地方该如何如何,什么地方不可能发生等等。实际上,在当时的年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不是像我们正常理解的那样不能发生它就不能发生。

而且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很不一样。就拿看守所来说,当时所谓看守所,同今天的看守所,不论是值守人员还是值守的场所设备,都是大不一样的。拿现在的看守所比较当时的看守所,说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那是没有意义的。

文学作品严格的说是个人的记忆和感受,事实事件在特定情况下、特定的时间发生而被记录下来,正因为它具有典型意义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读者和观众大可以认为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这是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的事情。但不能强求艺术家按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作编剧。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其实真实的生活有时比小说还要小说,比戏剧还要戏剧化。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小说都不能这样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评论者给这个电视戴上了伤痕文学的帽子。说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事情,那么多美好的振奋人心的事情怎么不去写,而要写那些提不起精神的事情。我认为这就是对文化艺术作品的误解。如果拿评论者的标准来看待文学影视作品,任何时段的文学影视都有问题。就是《水浒传》所描写的那个时代,除了我们看到的一百单八将的英雄事迹之外,我们难道没有从《水浒传》的艺术作品里看到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写的虽然是爱情故事,但是在他的小说中,难道没有那个时代人们无奈的生活:经济的困难紧张,还有那些不合理的观念和做法吗?你要想描述某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里面,一点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那对文学影视作品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应该怎样评论一个电视剧呢?还是应该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站在多方面看待生活的角度来看。而不能动不动就提高调门批评。有些人将自己的观点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无非是说他的评论观点比较正确,别人的观点评论观点比较落后或不正确罢了。无非就是说他写的东西比较好,别人写的东西,反映的事情不对。实际上,在文学艺术文化产品上面,还是应该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东西都有比较好,既要有战争篇,也要有爱情篇,既要有皇上皇妃的生活,也要有普通百姓的生活。既要有郭敬明反映的赚钱的潇洒,也要有梁晓声这样的反映长时段历史这样的东西。否则的话呢,我们的文化艺术门类和作品就是不健全的,我们的思想观念就是是不完整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大学生在家看《人世间》的感想笔记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歌颂了我国人民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人世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充满挫折的世界,也要勇敢面对。你在看完《人世间》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请您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大学生在家看《人世间》的感想笔记”,供大家在学习上作为一个参考。

大学生在家看《人世间》的感想笔记【篇一】

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冯化成被抓了起来,周妈妈因此晕倒,紧接着周秉昆也坐了牢,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统统都扔给了郑娟。

那半年时间里,郑娟一边要照顾仨孩子,一边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周妈妈,为了给周妈妈按摩,一双手都给磨烂了。

剧中有个细节,等到周秉昆出狱之后,郑娟说周志刚经常往家里寄钱,似乎并没有说到周秉义和周蓉,虽然这跟他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有关,但是我猜测,这兄妹俩应该是没有往家里寄钱的。

不知道周蓉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母亲昏迷的事情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对周秉昆两口子拖累最多的人。

等到后来一家团聚的时候,周秉昆和郑娟忙前忙后,周蓉一家和周秉义两口子,虽然也在做家务,但是在我的直觉里,他们一直处于“半客人”状态。

记得那次,知道周蓉要回家的消息之后,周秉昆马上就准备买电风扇,虽然是因为他心疼郑娟,却也是因周蓉他们而起。

这些年来,周秉昆夫妇在家里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得打点邻里关系,收拾哥哥姐姐留下的烂摊子,也实在太难了一些。

只是很可惜,虽然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但是等到周秉义和周蓉两家人回来之后,众人都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光环,却忘了这些年来,如果不是周秉昆和郑娟这两只萤火虫的话,周家可能早就没了。

而且,这些年来,对邻里帮助最多的人,也是周秉昆夫妻。

大学生在家看《人世间》的感想笔记【篇二】

期盼已久的电视剧《人世间》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黄金时间播出。

这部电视剧根据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的同名力作改编,我有幸先睹为快!我深感这是部近年来为改革开放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社会明德的用心用情用功的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书写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艺术上“莎士比亚化”所达到的美学高度,都令人称道,值得向广大观众推荐。

《人世间》着笔深沉再现半世纪中国百姓生活史。这部作品从1969年开始写起,时间跨度近50年,气势恢宏,着笔深沉。

年届古稀的小说家梁晓声,积一生之经验和人生之感悟,通过东北某一城市棚户区老工人周志刚、李素华夫妇一家以及棚户区内“发小六君子”的人生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从普通百姓到省、市、区各级干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品既现实主义地直面人生,又蕴含浪漫主义情怀地开拓未来;既真实再现了近50年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又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地展示了光明与未来。

电视剧须忠实于小说原著,又须注重审美把握历史与现实在追求社会效益上的差异。

小说是文学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成叙事链条,讲故事,塑人物,没有具象,作用于每一位个体读者的阅读神经,从而激发读者产生对应的空间联想,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慢慢咀嚼;电视剧的载体则是视听语言,它既有声音,更有画面,以具象一次性作用于群体观众的视听神经,稍纵即逝,逝不再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对应的时间联想。

文学与电视剧的区别,决定了电视剧在改编小说时既要忠实于对原著价值取向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又要顾及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可喜的是,电视剧《人世间》既能忠实地坚持原著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还原历史真实情景,形象地展示光字片棚户区人民的生活,精准而适度地再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风风雨雨;

又能浓墨重彩地靠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生动细节,刻画出党率领人民群众“杀开一条血路”,在“积重难返”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兴之路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画卷。

大学生在家看《人世间》的感想笔记【篇三】

其实,周秉昆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鲜见。

在我的同龄人中,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正如老话所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的能力也不会绝对相同。

能力强一点的,大多都在外面打拼,一年到头,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家里有念书念出来吃了公家饭的,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等到自己成家有了孩子之后,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就更少了。

相反,那个念书不好,能力不好,只好留守在家的孩子,反倒成了陪伴父母最多的人,也是对父母尽孝最多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能力强的,念书念得多的,也是父母花费精力最多的,偏偏这些父母付出最多的孩子,没有时间好好照顾父母,反倒是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反倒成了对父母回报最多的人。

当然,不是那些在外打拼的孩子不想好好照顾父母,老家也有很多年轻人发达了之后,把自己的父母接进了城,但是要不了多久,他们的父母要么因为不喜欢城里的生活,要么受不了独自待在家里的孤寂,纷纷又回到了农村。

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那个留守在家的孩子,才能给他们最想要的生活,也才能给他们更多的陪伴。

最为重要的是,如果赶上父母生病啥的,等那些在外面的孩子赶回来的时候,留守在家的孩子,早就把父母送到了医院。

当然,还有更坏的情况,很多父母临终的时候,都没办法见到自己最想见到的那个孩子。

大学生在家看《人世间》的感想笔记【篇四】

被父母爱的孩子,内心充满爱;而那些从小跟父母不在一起的孩子,更容易叛逆。孩子会因为父母没有照顾自己而质疑父母,而父母也会因为自己没能照顾孩子而内疚,这样的关系,对亲子关系不利,对孩子的成长更为不利。

冯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周蓉太过自我造成的。当年在北京上大学,冯化成为了她们母女放弃了作协,选择了图书馆,不就是为了分一套房子吗?可是这个时候,周蓉并不想把女儿接过来。

如果这个时候把玥玥接过来,让她在北京上大学,也许就是另一个光景了。但是周蓉错过了这个时候。她那个时候应该觉得,有人给带孩子挺好的,自己抓紧时间拼事业吧。

她和冯化成在北京发展得不太好回到了吉春。她在江辽大学提拔为副教授,也分了房子,这个时候玥玥在上初中,她本来也能接过来。可是她还是没接,她觉得秉昆家房子大,住得开,自己只是一居室,孩子没地住,所以依然不接。

总之呢,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接,过得不好的时候也不想接。她虽然是个母亲,可是每周只去看女儿一次,女儿心里想的什么,她一概不知。这种放任的态度,让女儿养成了自我的性格,所以冯玥不会听母亲的,更不会听郑娟和周秉昆的,这让她比周蓉还任性。

缺失父母之爱的孩子,内心有一个空洞,她总会觉得任何人都欠她的。

周蓉这一生真的是高开低走,本以为她是个优秀的女孩子,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很勇敢,没想到就是因为爱情,她的一生都被毁了。

可怜的周蓉,更可怜的冯玥。

学生对《人世间》的心得感悟 【收藏】


不知道您有没有在看《人世间》这部电视剧,如果没看的话真的很值得一看。《人世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充满挫折的世界,也要勇敢面对。那么,你看完《人世间》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对《人世间》的心得感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生对《人世间》的心得感悟(篇一)

期盼已久的电视剧《人世间》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黄金时间播出。

这部电视剧根据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的同名力作改编,我有幸先睹为快!我深感这是部近年来为改革开放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社会明德的用心用情用功的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书写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艺术上“莎士比亚化”所达到的美学高度,都令人称道,值得向广大观众推荐。

《人世间》着笔深沉再现半世纪中国百姓生活史。这部作品从1969年开始写起,时间跨度近50年,气势恢宏,着笔深沉。

年届古稀的小说家梁晓声,积一生之经验和人生之感悟,通过东北某一城市棚户区老工人周志刚、李素华夫妇一家以及棚户区内“发小六君子”的人生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从普通百姓到省、市、区各级干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品既现实主义地直面人生,又蕴含浪漫主义情怀地开拓未来;既真实再现了近50年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又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地展示了光明与未来。

电视剧须忠实于小说原著,又须注重审美把握历史与现实在追求社会效益上的差异。

小说是文学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成叙事链条,讲故事,塑人物,没有具象,作用于每一位个体读者的阅读神经,从而激发读者产生对应的空间联想,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慢慢咀嚼;电视剧的载体则是视听语言,它既有声音,更有画面,以具象一次性作用于群体观众的视听神经,稍纵即逝,逝不再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对应的时间联想。

文学与电视剧的区别,决定了电视剧在改编小说时既要忠实于对原著价值取向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又要顾及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可喜的是,电视剧《人世间》既能忠实地坚持原著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还原历史真实情景,形象地展示光字片棚户区人民的生活,精准而适度地再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风风雨雨;

又能浓墨重彩地靠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生动细节,刻画出党率领人民群众“杀开一条血路”,在“积重难返”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兴之路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画卷。

学生对《人世间》的心得感悟(篇二)

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写作,名编剧、名导演编剧拍摄,以及由50后到90后等一大批不同年龄段艺术才俊共同演绎的电视剧《人世间》,开播了。立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这50年的历史,是许多同龄人印象深刻,留下永久回忆的。还因为类似作品较少,使得该剧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与热议。但随即,就开始有人提高调门儿进行评论。比如有人说电视剧的内容虚假,说什么地方该如何如何,什么地方不可能发生等等。实际上,在当时的年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不是像我们正常理解的那样不能发生它就不能发生。

而且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很不一样。就拿看守所来说,当时所谓看守所,同今天的看守所,不论是值守人员还是值守的场所设备,都是大不一样的。拿现在的看守所比较当时的看守所,说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那是没有意义的。

文学作品严格的说是个人的记忆和感受,事实事件在特定情况下、特定的时间发生而被记录下来,正因为它具有典型意义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读者和观众大可以认为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这是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的事情。但不能强求艺术家按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作编剧。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其实真实的生活有时比小说还要小说,比戏剧还要戏剧化。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小说都不能这样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评论者给这个电视戴上了伤痕文学的帽子。说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事情,那么多美好的振奋人心的事情怎么不去写,而要写那些提不起精神的事情。我认为这就是对文化艺术作品的误解。如果拿评论者的标准来看待文学影视作品,任何时段的文学影视都有问题。就是《水浒传》所描写的那个时代,除了我们看到的一百单八将的英雄事迹之外,我们难道没有从《水浒传》的艺术作品里看到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写的虽然是爱情故事,但是在他的小说中,难道没有那个时代人们无奈的生活:经济的困难紧张,还有那些不合理的观念和做法吗?你要想描述某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里面,一点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那对文学影视作品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应该怎样评论一个电视剧呢?还是应该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站在多方面看待生活的角度来看。而不能动不动就提高调门批评。有些人将自己的观点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无非是说他的评论观点比较正确,别人的观点评论观点比较落后或不正确罢了。无非就是说他写的东西比较好,别人写的东西,反映的事情不对。实际上,在文学艺术文化产品上面,还是应该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东西都有比较好,既要有战争篇,也要有爱情篇,既要有皇上皇妃的生活,也要有普通百姓的生活。既要有郭敬明反映的赚钱的潇洒,也要有梁晓声这样的反映长时段历史这样的东西。否则的话呢,我们的文化艺术门类和作品就是不健全的,我们的思想观念就是是不完整的。

学生对《人世间》的心得感悟(篇三)

在后面的几年中,周秉昆那么努力,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既能“养口体”,又能“养心智”吗?

周蓉更是如此,为了追求爱情,可以放弃自己的父母,放弃自己的兄弟,甚至放弃自己的女儿。她的心理只有她自己呀。

在这两种基因的结合之下,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冯玥可不就是养成了比周蓉更自私的心理特质吗?

写作文的时候,写自己的母亲有多么优秀,却从来无视郑娟是怎样无怨无悔地照顾她的。当然,这个作文也被周蓉否定了,说里面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更像一篇“悼文”。

冯玥住在舅舅家,姥姥喊她出来,她抱怨姥姥不敲门,平时还把自己的秘密锁得严严实实的,再后来为了跟周楠在一起,她跟着父亲去了法国。

本来周蓉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可是为了她,周蓉放弃工作旅居法国十余年。

冯玥自私,说到底,还是因为遗传。

从冯玥的问题,我们还是要说回到原生家庭的问题。

学生对《人世间》的心得感悟(篇四)

央视一套开年大戏《人世间》自开播以来收视、口碑一路高歌,剧中周家三代人沉浮消长的人生经历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好故事搭配真演技,让《人世间》登顶春节假期期间毫无疑问的“话题王”。剧中,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引发观众热议,除了串联全剧的周家三子,很多甘当“绿叶”的老戏骨更是吊起了大家追剧的热情,很多老戏骨参演的戏份都成就了该剧的名场面。

最新播出的剧情中让观众拍手叫绝的就是曲秀贞和周秉昆在湖边谈话、抽烟、跳自行车的两段戏了,这对“忘年交”制造了又一名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点。曲秀贞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张凯丽,从《渴望》里的慧芳被家喻户晓以后,张凯丽演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过演女干部却是少有的一次,也是让我感到惊艳的一次。

曲书记是位老革命、老干部,性格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铁面无私,但看似不讲情面内心却满是柔情,尤其是对待周秉昆为首的酱油厂“六小君子”,更是展现出领导的气场、长辈的善意、母亲般的关怀。这样一个角色不仅难以驾驭,在影视剧中也很少有参考。以往年代剧中,女性干部的身影本就不多,像曲秀贞这样性格鲜明的更是少之又少。播出以来,曲秀贞与周秉昆的“忘年交”,也成了该剧在爱情、亲情外的一大看点,曲书记金句频出,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感情惹得屏幕之外的网友纷纷表示羡慕不已。

《人世间》观看感悟大全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歌颂了我国人民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虽然现在时代变迁了,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的心。在你看完《人世间》后,是不是感觉心里多了一丝东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人世间》观看感悟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世间》观看感悟大全【篇一】

在后面的几年中,周秉昆那么努力,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既能“养口体”,又能“养心智”吗?

周蓉更是如此,为了追求爱情,可以放弃自己的父母,放弃自己的兄弟,甚至放弃自己的女儿。她的心理只有她自己呀。

在这两种基因的结合之下,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冯玥可不就是养成了比周蓉更自私的心理特质吗?

写作文的时候,写自己的母亲有多么优秀,却从来无视郑娟是怎样无怨无悔地照顾她的。当然,这个作文也被周蓉否定了,说里面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更像一篇“悼文”。

冯玥住在舅舅家,姥姥喊她出来,她抱怨姥姥不敲门,平时还把自己的秘密锁得严严实实的,再后来为了跟周楠在一起,她跟着父亲去了法国。

本来周蓉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可是为了她,周蓉放弃工作旅居法国十余年。

冯玥自私,说到底,还是因为遗传。

从冯玥的问题,我们还是要说回到原生家庭的问题。

《人世间》观看感悟大全【篇二】

尽管谎话说得再好,可不见女儿女婿,就是最大的破绽。

如果不是不得已,又怎会把自己亲闺女,托付给别人带到周家?

周蓉自己也说,她母亲根本受不住事,更受不得刺激。可她却把孩子送到了母亲这里。

这波操作,真是绝了。母亲的中风瘫痪,周蓉要付很大责任。

看完了周蓉遇事的反应,再来看郑娟扛事的魄力,那周蓉,真是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得知周秉昆母亲瘫痪,家里还有一个小外甥女要照顾,周秉昆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

是郑娟无惧风言风语,带着儿子,又拉着盲眼弟弟过来当周家的“保姆”。

年轻漂亮的小寡妇,到正值壮年的单身汉家里当保姆,那是要被街坊邻居说闲话的。

别人的指指点点,郑娟真不在意?

不是不在意,而是相对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她更想报答周秉昆。

那她又是怎么报答周秉昆的?

不仅帮周母收拾家里,还帮周母擦洗身体,按摩穴位。更在周母解不出大便时,竟然直接用手“抠”了出来。

一个外人能做到这份上,不由地叫人佩服。就凭这点,“不孝女”周蓉,就完全输给了郑娟。

除了会照顾人,郑娟还能扛事。

在得知周秉昆被公安带走时,郑娟难掩悲痛,心里就像是塌了一块。

可悲痛归悲痛,她还是咬着牙把日子过了下去。一个人,就这么辛苦操持着一大家子。

不光把周母照顾好了,也把周家上下,都打理得烟火气十足。

若是换了周蓉,她能做什么?

周父偏疼女儿周蓉,但对寡妇出身的郑娟,却抱着极深的偏见。

得知妻子瘫痪,周父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感谢郑娟的照拂。而是将她,还有楠楠一并赶出了周家。

在他眼里,郑娟不是周家的恩人,而是企图败坏他周家门风的“祸水”。

殊不知,这是周父的狭隘,郑娟才是最符合他要求的儿媳妇。

《人世间》观看感悟大全【篇三】

央视一套开年大戏《人世间》自开播以来收视、口碑一路高歌,剧中周家三代人沉浮消长的人生经历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好故事搭配真演技,让《人世间》登顶春节假期期间毫无疑问的“话题王”。剧中,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引发观众热议,除了串联全剧的周家三子,很多甘当“绿叶”的老戏骨更是吊起了大家追剧的热情,很多老戏骨参演的戏份都成就了该剧的名场面。

最新播出的剧情中让观众拍手叫绝的就是曲秀贞和周秉昆在湖边谈话、抽烟、跳自行车的两段戏了,这对“忘年交”制造了又一名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点。曲秀贞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张凯丽,从《渴望》里的慧芳被家喻户晓以后,张凯丽演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过演女干部却是少有的一次,也是让我感到惊艳的一次。

曲书记是位老革命、老干部,性格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铁面无私,但看似不讲情面内心却满是柔情,尤其是对待周秉昆为首的酱油厂“六小君子”,更是展现出领导的气场、长辈的善意、母亲般的关怀。这样一个角色不仅难以驾驭,在影视剧中也很少有参考。以往年代剧中,女性干部的身影本就不多,像曲秀贞这样性格鲜明的更是少之又少。播出以来,曲秀贞与周秉昆的“忘年交”,也成了该剧在爱情、亲情外的一大看点,曲书记金句频出,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感情惹得屏幕之外的网友纷纷表示羡慕不已。

学生观看人世间的收获和感悟范文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认真观看、仔细体会是写好观后感的基础。可能你对如何写《人世间》读后感而感到棘手?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观看人世间的收获和感悟范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学生观看人世间的收获和感悟范文(篇1)

期盼已久的电视剧《人世间》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黄金时间播出。

这部电视剧根据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的同名力作改编,我有幸先睹为快!我深感这是部近年来为改革开放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社会明德的用心用情用功的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书写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艺术上“莎士比亚化”所达到的美学高度,都令人称道,值得向广大观众推荐。

《人世间》着笔深沉再现半世纪中国百姓生活史。这部作品从1969年开始写起,时间跨度近50年,气势恢宏,着笔深沉。

年届古稀的小说家梁晓声,积一生之经验和人生之感悟,通过东北某一城市棚户区老工人周志刚、李素华夫妇一家以及棚户区内“发小六君子”的人生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从普通百姓到省、市、区各级干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品既现实主义地直面人生,又蕴含浪漫主义情怀地开拓未来;既真实再现了近50年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又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地展示了光明与未来。

电视剧须忠实于小说原著,又须注重审美把握历史与现实在追求社会效益上的差异。

小说是文学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成叙事链条,讲故事,塑人物,没有具象,作用于每一位个体读者的阅读神经,从而激发读者产生对应的空间联想,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慢慢咀嚼;电视剧的载体则是视听语言,它既有声音,更有画面,以具象一次性作用于群体观众的视听神经,稍纵即逝,逝不再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对应的时间联想。

文学与电视剧的区别,决定了电视剧在改编小说时既要忠实于对原著价值取向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又要顾及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可喜的是,电视剧《人世间》既能忠实地坚持原著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还原历史真实情景,形象地展示光字片棚户区人民的生活,精准而适度地再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风风雨雨;

又能浓墨重彩地靠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生动细节,刻画出党率领人民群众“杀开一条血路”,在“积重难返”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兴之路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画卷。

学生观看人世间的收获和感悟范文(篇2)

《人世间》中塑造了很多对夫妻,就拿周家这三个孩子来说,周秉义和冬梅、周蓉和冯化成,都是令人羡慕的婚姻。可是冬梅和周蓉却过得并不幸福。冬梅夹在娘家和婆家为难,周蓉想跟女儿亲近,他们这个时候都羡慕郑娟。冬梅羡慕她能够得到周志刚的赞赏,周蓉嫉妒玥玥喜欢郑娟。

其实整部剧来说,最可怜的是郑娟,但活得最幸福的人,也是郑娟。她真的是能够把苦难咽下,最后还让它开出花儿的人。

郑娟一开始并没有指望自己能够嫁给周秉昆。在外人眼里,她是杀人犯的妻子,是个寡妇,还带着一个孩子和一个瞎眼的弟弟,没有工作。这样的她,怎么配得上工人身份的周秉昆呢?

但是,她感念周秉昆为自己的付出,一直想要报答他。这个时候,周母脑溢血躺在床上,周秉昆需要帮手,她挺身而出。

两年半的时间里,她一直兢兢业业,丝毫不懈怠,即便秉昆被关,她也没有怠慢过周母和玥玥。她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帮助秉昆支撑着周家。

后来,她被周父认可,终于嫁给了秉昆,但是她也没有因此就忘记自己的初心。她依然操持着整个家庭的家务,伺候周母、照顾玥玥。过年,大家都回来了,他们在屋子里说说笑笑,而她则一个人怀着身孕还张罗一大家子的年夜饭。

学生观看人世间的收获和感悟范文(篇3)

郑娟的幸福感,更来源于她内心强大。

当年,她遭遇不幸,没有寻死觅活,而是坦然接受。她说,面对苦难,别人能过得去,自己也一定能过去。

她怀着孕做一些小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虽然生活贫穷,但是也要过个像样的年,所以才会拆洗棉衣和被子,才有了秉昆跟她的一见钟情。

后来,她带着孩子帮助秉昆,并不在乎别人对她的指指点点。她对光明说,别听那些,唱唱歌吧。

秉昆被抓,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出来,她没有哭闹,而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支撑着整个家,精打细算,200元过了半年。

预告里,骆士宾出现了,他看到郑娟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所以想着要回自己的儿子。郑娟不想给他,结果秉昆失手把他推下了楼,因此进了监狱,被判了13年。

面对这样的遭遇,任谁都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吧。但是郑娟却没有被打倒,依然是细心照料家里,等着他出来。

整部剧来说,郑娟是不幸的,可是她却活得最为幸福。因为她不会跟别人比较,不去奢望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守着自己拥有的幸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关注自己,才能收获幸福。

学生观看人世间的收获和感悟范文(篇4)

央视一套开年大戏《人世间》自开播以来收视、口碑一路高歌,剧中周家三代人沉浮消长的人生经历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好故事搭配真演技,让《人世间》登顶春节假期期间毫无疑问的“话题王”。剧中,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引发观众热议,除了串联全剧的周家三子,很多甘当“绿叶”的老戏骨更是吊起了大家追剧的热情,很多老戏骨参演的戏份都成就了该剧的名场面。

最新播出的剧情中让观众拍手叫绝的就是曲秀贞和周秉昆在湖边谈话、抽烟、跳自行车的两段戏了,这对“忘年交”制造了又一名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点。曲秀贞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张凯丽,从《渴望》里的慧芳被家喻户晓以后,张凯丽演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过演女干部却是少有的一次,也是让我感到惊艳的一次。

曲书记是位老革命、老干部,性格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铁面无私,但看似不讲情面内心却满是柔情,尤其是对待周秉昆为首的酱油厂“六小君子”,更是展现出领导的气场、长辈的善意、母亲般的关怀。这样一个角色不仅难以驾驭,在影视剧中也很少有参考。以往年代剧中,女性干部的身影本就不多,像曲秀贞这样性格鲜明的更是少之又少。播出以来,曲秀贞与周秉昆的“忘年交”,也成了该剧在爱情、亲情外的一大看点,曲书记金句频出,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感情惹得屏幕之外的网友纷纷表示羡慕不已。

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


电视剧《人世间》最近在热播,你知道你有没有在看呢?虽然现在时代变迁了,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的心。那么,你看完《人世间》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篇一)

亲戚是什么?你来我往才叫亲戚。就这两家子,之前冬梅家被打倒的时候,周秉义娶了冬梅,某种意义上算是恩情。

可是郝家怎么回报周家呢?郝家现在的确有权力,但要是公权私用的话,又会惹来什么样的麻烦?这就是差距带来的现实问题,没有办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就像冬梅妈说的,要是冬梅嫁给一个大领导的儿子,就没这么复杂了,因为互相都不会求着帮忙,是平等纯粹的。这才是亲戚。总是攀亲求人办事的,情分早晚得毁了。

每个人都不想看到公权私用的官员,但是都想要一门可以公权私用的官员亲戚。

有人说要是冬梅父母和曲书记一样,把丑话说在前面,或者坦荡一些,但是我们要就事论事,冬梅父母不是曲书记那样的脾气性格,他们有自己的难处和小心谨慎,这一点曲书记也知道,上头也有上头的难处。

远的不说,就说蔡晓光,政审通过这事,轮得着厂长亲自给他说?厂长的目的不就是钱吗?这就是权力重器。

冬梅父母帮警卫员落户和曲书记帮龚叔是一个道理,都是并非沾亲带故。但是裙带关系就另当别论了。在这件事情中,冬梅父母戒备没错,冬梅骂的也没错。

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站在小老百姓的立场去看冬梅父母了,好歹是亲家,不走动就算了,还带有色眼镜,就觉得冬梅父母傲慢。

傲慢来自于差距。这是天塌下来都抹不掉的事实。

小老百姓过日子讲究和和气气你来我往,你拿我一头蒜明天我还你一根针,这叫有情有义。

但是一旦一个人手里有了利器重器,这个情义的含义就得变一变了,对人对己的要求也得变一变,牵一发动全身。

我们天天希望多一些好干部、惩治贪官,不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拿权力做人情吗?

为什么有一句话叫做治大国如烹小鲜,做事要讲究分寸和火候。

我们这些看官都是普通人,无法考虑到冬梅父母那个阶层的事情,但是周秉义就把这件事看的很透彻了,不同阶层考虑事情就是不一样的。

周秉义考虑事情深刻全面,是因为他既看得到冬梅父母的难处,也能体谅自己家人的处境,所以在17/18集播出以后,才有了完美爱人这个称号。

周秉义真是混官场的好料子啊。

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篇二)

其实,周秉昆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鲜见。

在我的同龄人中,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正如老话所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的能力也不会绝对相同。

能力强一点的,大多都在外面打拼,一年到头,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家里有念书念出来吃了公家饭的,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等到自己成家有了孩子之后,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就更少了。

相反,那个念书不好,能力不好,只好留守在家的孩子,反倒成了陪伴父母最多的人,也是对父母尽孝最多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能力强的,念书念得多的,也是父母花费精力最多的,偏偏这些父母付出最多的孩子,没有时间好好照顾父母,反倒是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反倒成了对父母回报最多的人。

当然,不是那些在外打拼的孩子不想好好照顾父母,老家也有很多年轻人发达了之后,把自己的父母接进了城,但是要不了多久,他们的父母要么因为不喜欢城里的生活,要么受不了独自待在家里的孤寂,纷纷又回到了农村。

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那个留守在家的孩子,才能给他们最想要的生活,也才能给他们更多的陪伴。

最为重要的是,如果赶上父母生病啥的,等那些在外面的孩子赶回来的时候,留守在家的孩子,早就把父母送到了医院。

当然,还有更坏的情况,很多父母临终的时候,都没办法见到自己最想见到的那个孩子。

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篇三)

期盼已久的电视剧《人世间》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黄金时间播出。

这部电视剧根据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的同名力作改编,我有幸先睹为快!我深感这是部近年来为改革开放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社会明德的用心用情用功的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书写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艺术上“莎士比亚化”所达到的美学高度,都令人称道,值得向广大观众推荐。

《人世间》着笔深沉再现半世纪中国百姓生活史。这部作品从1969年开始写起,时间跨度近50年,气势恢宏,着笔深沉。

年届古稀的小说家梁晓声,积一生之经验和人生之感悟,通过东北某一城市棚户区老工人周志刚、李素华夫妇一家以及棚户区内“发小六君子”的人生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从普通百姓到省、市、区各级干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品既现实主义地直面人生,又蕴含浪漫主义情怀地开拓未来;既真实再现了近50年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又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地展示了光明与未来。

电视剧须忠实于小说原著,又须注重审美把握历史与现实在追求社会效益上的差异。

小说是文学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成叙事链条,讲故事,塑人物,没有具象,作用于每一位个体读者的阅读神经,从而激发读者产生对应的空间联想,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慢慢咀嚼;电视剧的载体则是视听语言,它既有声音,更有画面,以具象一次性作用于群体观众的视听神经,稍纵即逝,逝不再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对应的时间联想。

文学与电视剧的区别,决定了电视剧在改编小说时既要忠实于对原著价值取向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又要顾及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可喜的是,电视剧《人世间》既能忠实地坚持原著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还原历史真实情景,形象地展示光字片棚户区人民的生活,精准而适度地再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风风雨雨;

又能浓墨重彩地靠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生动细节,刻画出党率领人民群众“杀开一条血路”,在“积重难返”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兴之路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画卷。

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篇四)

《人世间》中塑造了很多对夫妻,就拿周家这三个孩子来说,周秉义和冬梅、周蓉和冯化成,都是令人羡慕的婚姻。可是冬梅和周蓉却过得并不幸福。冬梅夹在娘家和婆家为难,周蓉想跟女儿亲近,他们这个时候都羡慕郑娟。冬梅羡慕她能够得到周志刚的赞赏,周蓉嫉妒玥玥喜欢郑娟。

其实整部剧来说,最可怜的是郑娟,但活得最幸福的人,也是郑娟。她真的是能够把苦难咽下,最后还让它开出花儿的人。

郑娟一开始并没有指望自己能够嫁给周秉昆。在外人眼里,她是杀人犯的妻子,是个寡妇,还带着一个孩子和一个瞎眼的弟弟,没有工作。这样的她,怎么配得上工人身份的周秉昆呢?

但是,她感念周秉昆为自己的付出,一直想要报答他。这个时候,周母脑溢血躺在床上,周秉昆需要帮手,她挺身而出。

两年半的时间里,她一直兢兢业业,丝毫不懈怠,即便秉昆被关,她也没有怠慢过周母和玥玥。她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帮助秉昆支撑着周家。

后来,她被周父认可,终于嫁给了秉昆,但是她也没有因此就忘记自己的初心。她依然操持着整个家庭的家务,伺候周母、照顾玥玥。过年,大家都回来了,他们在屋子里说说笑笑,而她则一个人怀着身孕还张罗一大家子的年夜饭。

观看人世间感悟200字(篇五)

《人世间》中,周蓉和郑娟,完全应验了那句老话,那就是同人不同命。

差不多的年纪,也差不多的漂亮,但实际的生活,以及成长历程,那是千差万别的。

周蓉,是老周家唯一的女儿。

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街道办干部。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长得漂亮,又有一些才情。

虽然出生在光字片,但“物以稀为贵”,周蓉这样的女孩,是被胡同其他孩子“捧”着长大的。

说一句胡同里的小公主,那也是不过分的。在外面受宠,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又是一个极为漂亮、聪明的女儿,从小受到的宠爱,委实叫人羡慕。

在剧里,年幼的周蓉喜欢读书,周父当即就承诺,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

原著里,周蓉为了爱情,瞒着父母离家出走,远走贵州下乡。周父一时难以接受,直接就打了周秉昆一耳光。

埋怨他没有照顾好姐姐。

为了闺女,就拿无辜的小儿子出气,这份宠爱可见一斑。

对女儿的离家出走,周家两位父母嘴上说着埋怨,可心里却操心得不行。

尤其是周父,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可他愣是把这次珍贵的机会,用来去贵州看女儿。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的长途车。

就这样,他还背了一篓子面粉。

沉甸甸的,都是牵挂。

如果说周蓉的命,那是泡在蜜罐子里的。而郑娟,就是泡在苦水、臭水里的。

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年迈的养母收养。跟着她一块被收养的,还有一个瞎眼的弟弟郑光明。

住在城市里最破落的地方。

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母、弟弟相依为命。家里苦得,可以让周秉昆深深被震撼。

在其他孩子可以同父母撒娇的年纪,郑娟却早早的扛起了家的责任。

读人世间的感悟600字范文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歌颂了我国人民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我们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应当同我们的邻里亲友携手共同前进。你在看完《人世间》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人世间的感悟600字范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读人世间的感悟600字范文【篇一】

大家想想,有多少人能够一如往初?很多人在起初的时候确实抱着感恩之心对待别人,但是时间长了,他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初心,于是产生了抱怨,进而内心开始不平衡,开始计较、生气,一直与人翻脸。

而郑娟呢?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最初的想法,即便成为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没有恃宠而骄,依然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让郑娟没有抱怨,只有付出,内心也一直坦然。

郑娟的幸福,还在于她懂得知足常乐。

周家三个孩子,周秉义读北大,媳妇冬梅还是高官之女;周蓉读北大,嫁的人是著名的诗人;他们兄妹俩在外人面前风风光光,而秉昆和自己则被人看不起。面对这样的“不平等”,她从来不计较,而是静静守护着自己的小幸福。

她帮助秉昆卖烟酒,赚了钱,给每个人添置了礼物,她高兴地说:花自己赚的钱的感觉真好。

过年,周志刚带着大家去拜年,别人都称赞他的大儿子和女儿,但是她内心没有不平衡,反而找个机会跟秉昆回来一起做饭。

其实,人的痛苦,往往来源于比较。就拿周秉昆的六小君子来说,一开始大家起步都差不多,所以能够开开心心一起玩,可是后面随着乔春燕的升迁、川和吕阳考上大学,大家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就感觉不再幸福。

比如吴倩,当她看到乔春燕住楼房,而自己一家八口窝在两间毛坯房的时候,她内心是不平衡的。

但是郑娟却不会。不管大哥和周蓉活得如何风光和幸福,她都不去羡慕,更不会嫉妒,而是想办法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也正是她这份知足常乐,才让秉昆有了底气去辞职创业,他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知足,才能让你静下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嫉妒只会让你失去方向,不知所措。

读人世间的感悟600字范文【篇二】

周秉义自不必说,上山下乡的政策实施之前,他就已经被兵团给录取了。

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周秉昆和周蓉姐弟俩必须留一个在家里,按照周志刚夫妇的计划,是打算把周蓉留在家里的,但是没想到周蓉为了追求爱情,不管不顾地跑去了贵州,把整个家都扔给了周妈妈和周秉昆。

当然,那时候的周蓉应该不会想到后来的事情。

这些年来,一直是周秉昆在家里,虽然比哥哥姐姐少吃了一些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受累最多的——

周秉义在兵团,因为有才华的缘故,一直比较受重要,如果不是为了郝冬梅,可能他早就成了军区领导了;周蓉在贵州,虽然远离了家乡,但是做一名乡村教师,倒也不算太累。

毕竟,那时候的老师,只要教好书就够了。

反观周秉昆,作为兄妹三人中读书最少的一个,先是在木材加工厂上班,从事体力劳动,后来去了酱油厂,又被分配到了出渣车间,干的还是体力活。

最为重要的,周秉义可以和郝冬梅出双入对,周蓉可以和冯化成相亲相爱,反倒是周秉昆和郑娟,明明彼此相爱,却不得不地下恋。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家里就只剩他一个孩子,遇到家里的苦活累活,也只有他去干,周秉义和周蓉就算再担心家里,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那时候的周蓉,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爱情和爱人的诗歌,未必会操心家里的事情。

所以,相比而言,周秉昆吃的苦要比哥哥姐姐多。

读人世间的感悟600字范文【篇三】

《人世间》中,周蓉和郑娟,完全应验了那句老话,那就是同人不同命。

差不多的年纪,也差不多的漂亮,但实际的生活,以及成长历程,那是千差万别的。

周蓉,是老周家唯一的女儿。

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街道办干部。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长得漂亮,又有一些才情。

虽然出生在光字片,但“物以稀为贵”,周蓉这样的女孩,是被胡同其他孩子“捧”着长大的。

说一句胡同里的小公主,那也是不过分的。在外面受宠,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又是一个极为漂亮、聪明的女儿,从小受到的宠爱,委实叫人羡慕。

在剧里,年幼的周蓉喜欢读书,周父当即就承诺,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

原著里,周蓉为了爱情,瞒着父母离家出走,远走贵州下乡。周父一时难以接受,直接就打了周秉昆一耳光。

埋怨他没有照顾好姐姐。

为了闺女,就拿无辜的小儿子出气,这份宠爱可见一斑。

对女儿的离家出走,周家两位父母嘴上说着埋怨,可心里却操心得不行。

尤其是周父,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可他愣是把这次珍贵的机会,用来去贵州看女儿。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的长途车。

就这样,他还背了一篓子面粉。

沉甸甸的,都是牵挂。

如果说周蓉的命,那是泡在蜜罐子里的。而郑娟,就是泡在苦水、臭水里的。

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年迈的养母收养。跟着她一块被收养的,还有一个瞎眼的弟弟郑光明。

住在城市里最破落的地方。

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母、弟弟相依为命。家里苦得,可以让周秉昆深深被震撼。

在其他孩子可以同父母撒娇的年纪,郑娟却早早的扛起了家的责任。

读人世间的感悟600字范文【篇四】

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冯化成被抓了起来,周妈妈因此晕倒,紧接着周秉昆也坐了牢,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统统都扔给了郑娟。

那半年时间里,郑娟一边要照顾仨孩子,一边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周妈妈,为了给周妈妈按摩,一双手都给磨烂了。

剧中有个细节,等到周秉昆出狱之后,郑娟说周志刚经常往家里寄钱,似乎并没有说到周秉义和周蓉,虽然这跟他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有关,但是我猜测,这兄妹俩应该是没有往家里寄钱的。

不知道周蓉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母亲昏迷的事情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对周秉昆两口子拖累最多的人。

等到后来一家团聚的时候,周秉昆和郑娟忙前忙后,周蓉一家和周秉义两口子,虽然也在做家务,但是在我的直觉里,他们一直处于“半客人”状态。

记得那次,知道周蓉要回家的消息之后,周秉昆马上就准备买电风扇,虽然是因为他心疼郑娟,却也是因周蓉他们而起。

这些年来,周秉昆夫妇在家里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得打点邻里关系,收拾哥哥姐姐留下的烂摊子,也实在太难了一些。

只是很可惜,虽然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但是等到周秉义和周蓉两家人回来之后,众人都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光环,却忘了这些年来,如果不是周秉昆和郑娟这两只萤火虫的话,周家可能早就没了。

而且,这些年来,对邻里帮助最多的人,也是周秉昆夫妻。

喜欢《学生在看了《人世间》的感悟随笔》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人世间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