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 > 地图 >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互联网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是智慧的源泉,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书籍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书籍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在这里,你不妨读读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值此疫情防控关键期,重温长征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

《苦难辉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是对于长征的描写令人回味悠长。为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长征途中他们四渡赤水,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强攻腊子口,爬雪山,过草地,一路筚路蓝缕,但始终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涌现了独腿将军钟赤兵、断臂将军贺炳炎,泸定桥22勇士等一系列的英雄形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长征才由一次战略突围变成了人类的史诗。“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城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过程中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宣传了革命的理想,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70年的辉煌背后,又凝聚了多少英烈的苦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攻坚阶段,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等人为抗击疫情做出表率,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每一次逆行的背影都彰显了人民的伟大。他们不也是在攻克新的娄山关、大渡河,腊子口吗?

掩卷沉思。我想此次疫情过后会在每个人心中播下敬畏生命,爱护自然,保卫自然地种子;会在全社会当中形成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学习科学的环境;我还相信此次疫情会更加凝聚起14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坚信我们的制度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春天来了,雨雪再大也阻挡不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张明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小编推荐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体会


《苦难辉煌》这本书,讲述了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同时也阐释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党群并争、军阀混战的夹缝里,红色政权为何能以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惊心动魄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作者把党史放进了20世纪初世界动乱的大环境,众多的人物、事例、史实资料,使传记文学赋于了新的载体,眼花缭乱的纷争让读者有了全新的感受。

《苦难辉煌》是一部共产党的血泪史、成长史和奋斗史,书中没有儿女情长,依旧令人潸然泪下,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仔细品读,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宏伟壮丽的党史画卷,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怀着必胜的信念,不懈追求党的事业,是他们,坚定了一个民族的信仰,支撑了一个民族的振兴,承担了一个民族的希望。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寻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入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繁荣富强融合起来,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贡献我们的力量,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实现我们的理想。

历史的沧桑始终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坎坷的苦难最终铸造了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硝烟弥漫的中国终于退却了它的阴霾,重见明媚的阳光,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从苦难中走来,依然面带着那份能够穿透迷雾的微笑,正是这份从容和这份坚持,最终成就了伟大的民族,走向了灿烂辉煌!(李文斌)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六篇体会


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仅应该铭记,更应该珍惜且践行革命精神,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这便是我读过《苦难辉煌》最真切的感受。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还能继续勇往直前,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他们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是这种精神吸引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共赴国难,公而忘私,无惧无畏,故此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当代中国,正在书写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道路依然坎坷矛盾和危机依然重重,作为青年人,我们读《苦难辉煌》,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信念的重拾,对民族精神的感知。在历经苦难时,我们或许气馁,或许郁郁寡欢;但苦难给我们的,是创造英雄的时势,是挣脱束缚的动力,是历久弥新的价值。

现阶段,由于新冠疫情的发生,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作为职工,要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不管外部环境、市场形势如何变化,坚定信念、主动作为、积极努力、立足于本职岗位,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稳定运行,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的热血与担当,为公司克难攻坚、发展壮大做出积极贡献。

从苦难走向辉煌,是中国近代百年历程的印照。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缅怀过去,特别是缅怀过去艰苦奋斗的岁月,是每一代共产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保护胜利的果实更是任重道远。如果不能深刻感触过去,就不能获得向上腾飞的翅膀,也不能洗涤心灵,获得继往开来的勇气。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富足生活的同时,还应该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我们缅怀那些为了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是因为那段苦难的历史,他们的血与泪,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英雄血,永远在我们体内流淌,他们那陡如华山峭壁的精神,将在吾辈共产党人心中延续!

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的祖国家园。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这是老一辈的期盼,也是新一代的目标,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心中铭记四个大字——“继续长征”。(岑佳烨)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里面的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书以长征为切入点,把党的早期历史放在追溯探寻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来研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把握,把影响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不同主义、不同政治力量综合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最复杂、最艰苦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个历史剖面。

它首先展现给我们的是在那黑暗动荡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会,为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建设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坚定信仰。为了实现这一信仰,他们经历数不清的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重兵围追绞杀,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所汇聚的滚滚洪流。前边的倒下去,后边又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这如此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的确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他们心中有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理想,因此,才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苦难、生死置之度外。这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伟大的行动。"

回顾90的征程,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今日有幸阅读此书。

全书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写起,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为止,最后将国民党、苏联、共产国际、日本等在这一时期重要人物的最后归宿做了介绍。这书读起来很畅快,章节上按照时间顺序,但具体说一件事情上,把前因后果都交代的很清楚。

过去我们受的教育都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领袖英明伟大,英雄完美无缺,敌人印象狡诈......读过该书之后,很震撼,从中看到了人的本真。无论领袖、英雄,还是敌人,首先他们都是人。因此人的所有弱点在他们身上都会表现出来。但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庸人和俗人,他们是会很快的克服自己的弱点,一往无前的冲向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故而,他们成了被人们尊敬的领袖,被人们崇拜的英雄,被人们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

读古而思今,行至21世界的今天,在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已经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改革开放,走向了现代化建设,中国巨龙已然腾飞。但是,当改革开放迈入深水区,我们今天仍旧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困境,今日国际之竞争激烈,国内之矛盾重重,丝毫不输于当日战场上的硝烟战火。

因而,此刻,我们需要铭记苦难的意义,铭记革命先烈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志向,铭记苦难岁月里“漫天风雨,斯人独立,纵千万人,吾往矣”的果敢,铭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忍与不屈,铭记“多难兴邦”的厚重与微温。

尽快的去读一读吧,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苦难辉煌》,这本厚重的书里承载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描绘了一幕幕感人的事迹,体现了共产党人令人钦佩的意志品质。读完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实事求是这一基础,只有适合中国的,才有利于中国发展;近代革命战争,比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等等,它们的胜利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以及不屈不挠的实践。

书的封面有一行小字:“看似写历史,实则写现在;看似问过去,实则问将来。”实事求是作为我们的思想路线,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不能让这四个字成为空谈。我们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将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齐心协力,更好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019是纪实文学《苦难辉煌》出版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时候,我阅读了这本对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的著作。

这本书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入中国入手,一直写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一部恢弘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本书共有十六章,其中有十章都在讲述长征一事,由此可见本书主要围绕长征这一主题,其它内容的叙述则大多都在为这一主题“蓄势”或“收官”。全书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创建人民军队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十多年间艰苦奋斗的历程。

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前人革命的不易,党派争斗的尖锐与复杂,境内外势力的明争暗斗的可怕,而伟大而不朽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万里长征这一炼狱,最终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历史深度与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使得中国由此开始渐渐从苦难走向辉煌,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

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长征中于娄山关激战后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我们身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新时代,自然用不到像前人一般为革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前人的精神依然应当传承和借鉴,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应当对未来饱怀信心,艰苦奋斗,将个人寓于时代和社会之下,为国家社会的建设做贡献!

读苦难辉煌有感500字读后有感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只记得总被长辈们叮嘱,需对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们怀有崇敬之心、缅怀之意。但因自己年幼还不太能深刻了解那其中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知识的充沛,如今在拜读《苦难辉煌》一书,跟随着作者追寻中华民族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辛苦历程,期间终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就不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富足生活时,还应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努力过,我不后悔。(伍雷迪)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三篇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1

有幸拜读金一南教授写的《苦难辉煌》,读后我受益匪浅。大一我们曾学习过中国近代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教科书上的字眼,很有总结性却也很空洞。从这本书中,我真正走入历史细节,贴近民族脊梁。书中细致分析了近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是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挫折、尝试,终于摆脱了外国列强的欺压和摆布,真正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诞生,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和平的年代,苦难的历史更需要铭记。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如今在和平的时代里出生和成长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对苦难很陌生,甚至有些人耻于提及过去旧中国的悲惨遭遇,喜欢追忆盛唐的荣耀,张口只谈当代中国的成就,十分可悲。如果我们摒弃苦难的历史,那我们就仿佛无根之木、无本之源,我们是丢掉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民族独立的历史大潮中,无数英雄人物涌现。而今,苦难的历史远去,难道真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我们必须铭记、传承。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而今我们享受辉煌之花。

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们前赴后继。苦难的历史,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前进的精神源泉与动力。走向辉煌的道路上我们稳步前行,带着历史积淀下的厚重与伟人思想风帆指引下的坚定。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2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成长于新中国建立之后,在社会主义新鲜土壤里孕育长大的。尽管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我们对祖国的那份感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对于100年前旧中国的印象,今天的我只是从奶奶或者是长辈的口中了解到。对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的,到最后夺取政权的事情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细节就更是知之甚少。一个人、一个民族总是要知道自己的过去和历史,了解历史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走弯路,不再重蹈覆辙,更是为了能使自己的未来走向辉煌。

二十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就过于救国与革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那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军阀割据,谁能救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即使红色政权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基础。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尽了百年的历程。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死开我的翅膀。”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为着背叛。”不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去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的空白。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被定了下来。为何势单力薄的共产党能在庞大的国民党的无限追杀围捕下存活下来,并一步一步壮大成长,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革命任务,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并带领她走向繁荣富强?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们的心中,始终装满了人民。所以人们爱戴他们,拥护他们。

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后,他们留下的历史便成为了最宝贵的遗产,完整无缺地留给了我们。金一南教授以平实的口吻,为我们缓缓叙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苦难辉煌。只有了解了过去的不易,才会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通过金老的书,我有幸知晓了每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以及无数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的传奇故事。我佩服他们的智慧,坚毅,佩服他们在面临异常严峻的境况时仍能保持冷静,更佩服他们无论何时,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与初心。他们是真正为老百姓、为中国干实事的人。

“胜利从来不是鼓掌鼓出来的,不管掌声有多么热烈。他也不是计划制订出来的,不管计划有多么翔实。真正的胜利从来不会来源于理论的推演和概念的堆砌,只能来源于充满大苦难、大牺牲、大波折的实践。”

南渡记(优质读后感)


【第1篇】

南渡记这本书是冯钟璞所撰写的,它是以孟教授一家为主题,来写二战抗日的时候一些故事。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本来的影子。看到了抗日时候中等阶层的人们。他们奋力地学习,时刻筹备着,时刻努力着为国家服务。

首先,这一本书写了抗日时代的西南联合大学,以七七事变后孟樾传授一家的事情为主要的描写点,描述了清楚的抗日北平文明世界。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孟樾教授,孟灵己,孟离己跟孟合己,吕清非,吕碧初,也就是差未几孟樾教授一家人。

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抗日战争是十分有名的大学,大学里面上课的同窗们无比当真。大家为了报效我们敬爱的祖国尽力着。但是日本军队一来,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址从北方匆匆移向了南方。中国的军队不太整洁,抗日战役天然大事不妙。就连北平城也丢了。

于是孟樾教学一家中就有许多人加入抗日战斗。西南结合大学里很多学生也都纷纭表现不满,盘算跑到抗日第一线。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清楚了历史的多少点:首先,一个国家懦弱了,其它国度绝对来说也就强盛起来了,其次,当人们有信念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胜利,然而一旦失去了理智,就相称于失去了所有。日本部队在中国境内干着一些让人无奈接收的事件,而中国人不对抗,是由于咱们失去了理智,我们二心想着反抗,但究竟国家已经脆弱了,只有一个神奇的人,能够将这个国家从新带动到繁华强盛的境界上。

当初,中国繁荣了,富强了,鼎盛了。都是因为人们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相称于有了理智,有了理智,就可以让中国重新繁荣!

在此62周年大庆之时,衷心祝祖国繁荣富强!

【第2篇】

《南渡记》这个书名,一听就是和南迁、转移有关的。身处乱世中,在饱受民族屈辱和外国侵略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人民仿佛有一段时间是麻木的。不过,有人出淤泥而不染,《南渡记》里所讲述的就是孟樾教授一家。那些中国曾经的影子,已经化为了历史长流里的一抹记忆。那些不畏强敌的战士令人尊敬,而那些可恶、无恶不作的侵略者则令人咬牙切齿!

北平丢了,中国人的骨气没丢!以孟樾教授一家和西南联合大学里许多学生也为代表,那个时代,众多青年、农民、工人——所有的中国人,都拿起锄头,拿起镰刀,拿起斧子,拿起锤子,为了我们自己的新中国而奋斗着!是的,侵略者的确可恶,但有些人低头了,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有些人,宁愿英勇就义,也要和外国侵略者抵抗。纵观《南渡记》全文,作者将抗战时期社会的原型以几个性格明显的人物为主题,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的情形。

其中,吕清非老人的确很令人敬佩。虽然一把年纪,面对敌人的诱惑和恫吓,在任命书下达之前仓促自杀,并命人急速登报,以保持名节。每读到那个段落时,不禁会被吕清非那种深明大义,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吕清非的死是国人警醒的一剂良药,吕清非坚守北平,原本是可以选择离开的,但是他随时准备就义。吕清非老人以死来捍卫生命的尊严,一个有骨气的学者,一个大写的人。

是的,那些都已成为了历史,只有在白纸黑字的历史书上能看到。但《南渡记》为我们记述了当初抗战时期的艰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宗璞之所以要写《南渡记》,恐怕就是为了在国人的心中留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不可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可忘记!

【第3篇】

我素来都不怎么喜欢看抗战时期的电影和书籍,并不是说我忘恩负义,只是那段历史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所以那一个时期的书籍和电影我都尽量避免看,我怕自己经受不了那样的磨难。我常想如果我出生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在战火硝烟中在偌大的中华大地上四处躲避日本人的欺压,我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是否有勇气坚持到最后?宗璞在我的眼中是一个可敬的人,我喜欢她的名字,从容而淡定,我想那也是我有勇气拿起《南渡记》的根本原因吧。

南渡记是以卢沟桥事变后,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它以七七事变后明伦大学教授猛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也揭示了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我喜欢里面猛樾一家。碧初,嵋,小娃,他们是那么高贵而不失气节。当然对于孟家长女峨还是多少有点不能理解,那么孤傲的一个人怎么会出生在孟家呢?也喜欢碧初二姐家的那两个孩子,玮玮和玹子,他们都是那么地懂事明理,即使是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不能做亡国奴要坚决打鬼子。也羡慕卫葑和凌雪妍的纯真爱情,虽然他们生活的圈子完全不同,但是却没有任何事物能阻碍他们相爱。只是卫葑一句“雪雪,你来”,凌雪妍就可以放开家里的荣华富贵去投奔从事革命工作的卫葑,无怪乎他们都称孟夫人碧初和凌雪妍为圣母。当然也感慨凌京尧的软弱和投降,气廖东惠的奴性嘴脸,他们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人,骨子的懦弱和苟且偷安让他们对日本人称臣,做了伪官。与他们相比,我更加尊敬吕清非老人,宁可以死来拒绝日本人的要求。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孟家一大家子的人即使是在抗战中也生活得那么高雅,那么有气节,从来没有埋怨,从来没有气馁,即使一度往南迁,历经了那么多的苦难,他们依旧那么从容的活着,一直从事着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们相信只要还在培育人才,中国就还有希望,只要团结起来,中国就可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看完南渡记的时候,他们还在迁移,据说要从龟回迁往昆明了,不知道他们以后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但是我相信他们最后都会坚持下来的。

看宗璞描写的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生活,并没有觉得有压力,她可以用很优美的文字来描述,让我们对战争的气息既不能忽略也不会太在意。也许,从那个年代中成长出来的人回过头再去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有感触的缘故吧。也许,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不愿去面对,只是要选对面对的方式。我想,以后我可以平静地面对我们中国八年抗日的历史了,我会接受来自书籍和电影的描述了。毕竟作为中国新一代人,要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去努力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辉煌与梦想》(优质读后感)


我怀着对爱国将士和革命先辈的尊重和敬仰读完了这一本书,内心深处不禁波澜壮阔、热血沸腾,心中感慨万千。这本书是一部中国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英雄史。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走向独立、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

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立,人民之所以能够站起来,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党派的英勇奋斗和热血牺牲。书中记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江姐从容就义、张思德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等革命烈士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都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在这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爱国精神把亿万华夏子女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抵抗外来侵略。他们不仅是为自己而战,为人民而战,为民族而战,更是为了祖国而战,只盼着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够翻身做自己的主人。

书中还写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更是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这一个伟大的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书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邓小平爷爷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这样,不进解决了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大陆的政治制度的冲突,还让百废待兴的中国学习了西方文化,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祖国和谐发展。

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号”这艘巨轮正在加大马力驶向“中国梦”成功的彼岸。实现“中国梦”创造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我相信,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一定能将它变为现实!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读后感,请关注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