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道当然读后感 > 地图 > 大道当然读后感

大道当然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读后感300字(3)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读后感300字(3)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断断续续,走走停停,跟随作者的脚步经历了他的2000-2013,很激昂,振奋!虽然没有有些书友20小时就完成阅读的速度,却让我意外收获了置身于当今浮华闹市,不断提升、感悟、修正自我生命坐标系的精度。

     对于王石,对于万科的深切关注也是从近期的万宝之争开始的,就如作者书中所说万科1993-1997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始终没有超过9%,1998年前10名股东持股比例总共为23.95%,让万科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众持股公司,这种特征比较容易成为被恶意收购的对象。如此看来,发生今天的股票之争,看似在大家的揣测之外,却在作者的意料之中,此事件自2015年12月17日一份王石内部讲话,将公开挑战宝能系起,迅速成为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的案例,再加上近期王石参加《最强大脑》时其韩国新女友田朴珺陪同参加的一些小绯闻出现让事件持续升温,又给忙于处理纠纷的他额外压力,此事件让王石确实受了不少委屈,然而,也正是这些纠纷的发生,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担当和胸怀,纵观万科发展史,每一次战略成功转型的背后都能窥探到他的勇气和卓识。

此书涵盖三个主题:

一.个人兴趣与人生感悟

二.企业经营与战略构想

三.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个人方面分享了他自九几年以来开始登山的探险经历,以四十年的人生积淀不断挑战自我,勇于攀登自然高峰和人生高峰,刷新自我(7+2)及对生命的顿悟。有追求、有情怀……感受颇深,引发我对生命的理解,向往自由和工作并不冲突,只是我没有更好的去细分,规划和突破,才会心生为了生活总得牺牲更多时间,精力和自我期许的负罪感。我也喜欢徒步,享受山脚攀至山顶、越过山丘的那种酣畅淋漓与征服感。日后还有更多的山峰需要去攀登。与此同时,王石也在不惑之年海外游学,积极提升自己,这对我个人来说都是很受鼓舞。其经历、想法和感悟都很受用。

其次,在企业经营方面,王石不仅在万科的发展中指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从非相关多元化向集中于主业的专业化发展战略,更是为万科建立了良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行贿的企业文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愿景,使得企业的管理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为万科以后的全球战略部署奠定了先机。

第三,作为公众人物,无论是王石个人还是万科,都在积极推动、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担当起当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这本企业家传记比其他大多数传记更具有可读性、更值得参考、借鉴。当然,文笔既有朴实,又不乏优美的文句、深刻的见解,更多的是王石个人的第一视角,比其他的传记的第三方视角更有参考意义。当然,对于王石有些处理事情的方式、做法我也并非完全认可,如企业的慈善方面,尤其是汶川大地震的捐款门事件。要知道公众有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冲击,更多的还是要引导。过于理性也并非是好事,传统文化提倡中庸,也是有其道理。

     对作者的构思方法也很喜欢,一段登山经历一段万科发展史,有被带入感。人生之路,企业愿景,社会责任,都是以人为本,人生道路上,只要我们敢于做自己,坚持内心的道义和耿直,不断挑战自我,创新自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最终得以回归主题《大道当然》。

……

⭐️⭐️⭐️⭐️⭐️好评,值得推荐,更加期待《道路与梦想 我与万科1983-1999》,又会有何别样精彩……





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读后感300字 第(2)篇

都说宇宙第一房企,虽然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但对于万科、王石真的不了解,总不能太对不起自己的工作,那就先补补吧。

万科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不行贿、透明度高、注重绿色环保。以书回顾了万科的成长历程,不得不说,有股清流的感觉。

办实事。垃圾场事件、毒地板事件、公交车事件、捐款门危机······当业主维权,相对于公关了得的企业,这样的行为才是为业主的真实利益着想,办实事!当然,如果能按照当初的承诺落地执行,避免问题的发生,岂不更佳?尤其佩服毒地板处理的睿智,当仅有一份检测报告指标高于正常,不等后续检测,直接整改,既是给所有等待的业主进行正面的回应,也是给规范处理立标准,给同行以敬畏。以行动堵住悠悠之口,公益在平时,践行绿色环保,节能耗。

专业化。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为让企业向专业化道路进展,舍弃了一些原有业务,即使如万佳仍能忍痛割爱,放弃营销团队,设置建研中心,为技术奠基。

制度化、透明化。人员调动遇到障碍,却不为一时困难而弱化制度,面临人才流失的境遇,一旦开头便难免后期制度的松动,是解决一时之急还是保全制度?万科给了一个答案。

 

王石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家?

敢于放手。给年轻人更多成长的机会,知人善用。

敢于挑战。滑翔伞、登山、徒步、划艇、游学,对于他这样的年纪,真的很让人敬佩,攀登知识的高峰比攀登物理的高峰更难也更有意义。

善于资源整合。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城联盟、阿拉善SEE等等,强强联合,以高标准来要求,具有战略眼光。

 

但是对于XX的购房建议,还是不够落地,等到四五十稳定了再进行购房,且不说租房搬家等问题,光是房价的上涨,等便意味着承担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魄力为资金的时间价值买单,然而对于多数人,毕竟投资渠道仍旧比较单一,还是咬咬牙买了才能放心,是市场的问题吗?

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读后感300字 第(3)篇

《大道当然》,34万字,阅读时长22小时

      《大道当然》是王石自传中的第二本书,这本为2000年-2013年期间。

      由于王石在2009年任专职董事长之后,已不在负责万科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所以本书王石参加登山探险、社会团体活动、公益活动、游学的经历和内容更多一些,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和哲学方面的思考。相比于第一本,纪事性和故事性差一些,感悟多一些。

      从上述两个阶段侧重内容的变化,读者也能明显感受到一位商场人员高度的变化,以及成熟期到老城期的逐步改变。

      读闭后,对本书给留下颇深印记的,有以下几点:

      1、王石等一代企业家,在探索、塑造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贡献和积极意义,王石及他的朋友们:“不再视自我为政府的依附及寄生物,并能够以更积极和现代的方式参与社会重建”。在经历了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反复之后,在官僚化运行并能占有先天优势资源的国企为主的经济环境下,在反腐进入深水区的当下,这种精神更显宝贵。

      2、看完王石自传,才初步明白原来建筑产业与能源、环保、环境如此密不可分。而王石能站在国际化的视角,学习、探索日本、欧洲、美国等国际先进建筑产业方面的经验,这也为万科保持在所处行业的前瞻性、先进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类似万科建研中心的建设,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这样的举措,于王石个人而言,对其所任董事长职务,更好的发挥了其在战略方向方面引领的地位,于行业而言,在房地产行业暴利发展二十年的背景下,试问有几家房地产企业能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思考、做事?阅读过程中,时时感叹,这也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一个悲哀,是社会转型期的巨大的成本。

       最近一直在外奔波,读闭十余日才记,已有生疏。略记如上。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大道当然》读后感


《大道当然》读后感

陈培松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看书的数据,据统计中国人年均看书量是0.7本,犹太人是61本,对比起来的确有点触目惊心,无怪乎犹太人有那么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泱泱大国至今为止只有莫言一个,而且还是个含金量并不太高的文学奖。不管此数据是否准确,但大多数中国人不看书是不争的事实,我上课时候经常问学员过去一年看了多少本书,这些学员大都是本科以上,结果不容乐观。看书人不多,但写书的人却不在少数。好像出个书就能证明什么似的,当年的白云不就一直想出本《月子》嘛,有没有人看那可不是出书人关注的。甚至现在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以出书了,难怪乎烂书、伪书越来越多。虽然想成为学者,但估计永远也成不了,时常翻书,对书总有点挑剔。主要喜欢文化历史、经济管理、名人传记类。年前有朋友给我推荐了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便迫不及待的购买一睹为快。前两天出差,旅途中一口气读完,对万科和王石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失为一本好书,起码为以后上课多了点案例。

房地产在中国的畸形发展,导致众多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视角亦极度扭曲,如张维迎曾经说过“中国的开发商90%是骗子,其中30%是大骗,30%是小骗,30%是在不自觉地骗”。不可否认不少开发商血管里都流淌着暴利的血液,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硬币总有两个方面,色彩斑斓的房地产亦有众多正能量的因子。曾经叱咤风云的孙宏斌带着顺驰征战南北,并扬言要三年之内超过万科,不料三年不到就落得被收购的下场,不成想没过几年带领融创东山再起,其励志性绝不亚于史玉柱。对此王石评价,看一个人不是在他高峰期的表现,而是看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早期的房地产商更是一批先知先觉者,有前瞻性和决断力,甚至极具思想性。如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万科的王石等,这三个人都是能做能说还能写。冯仑前年刚出了《理想丰满》,颇为有趣。去年任志强的个人传记《野心优雅》,让那个口无遮拦的任大炮更有了几分人情味,虽然书厚了点。王石的《大道之行》虽只是一本传记,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体会。首先,是王石个人的思想以及角色演变史,从最大的住宅地产董事长到攀登7+2的勇士,再到热衷公益的慈善家,最后百战归来再读书游学哈佛和剑桥的学者,每次都是那么沉重又极其成功;其次,这本书还可以看成是万科2000年后的企业发展史,从住宅地产行业老大逐步演变为绿色环保的倡导者,房地产标产业化的先行者。王石和万科很多时候是个等价物,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王石造就万科,万科成就王石;再次,可以看成是一本励志书。如挑战种种极限,经过死神考验攀登各大高峰,从08年汶川捐款门被口诛笔伐的漩涡中走出,60岁还在哈佛恶补英语,并能很快用英语演讲,他自己说攀登物理的珠穆朗玛峰难,攀登心理的珠峰更难,凡此种种无一不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当然不失为一本很不错的管理书籍。作为知名企业万科的创始人,能辞去总经理一职,给自己松绑,授权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有效的管理者。不像马云高调退休后又火线复出。王石对自己在万科的角色认知极为清晰,并很好的落实贯彻,作为董事长,主要三件事,战略、用人和担当。书中也提到了如何挖人、育人和留人。制度大于能人,强调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当然万科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王石烙印。对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经营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本书逻辑架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围绕万科、登山、公益、游学展开。语言表达也颇为感人,显然是因为强烈感受后的内心表达。去年看过他的一本口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更像是文字的堆砌。

名人能写本好书不容易,名企业家能写本好书更不容易。细细阅读王石的《大道当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我那位朋友毫不掩饰自己的钦佩之情,甚至说他算的上是伟人了。此观点不敢完全赞成,但最起码算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伟人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从万科买套房子。

大道当然读后感


大道当然读后感(一)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看书的数据,据统计中国人年均看书量是0.7本,犹太人是61本,对比起来的确有点触目惊心,无怪乎犹太人有那么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泱泱大国至今为止只有莫言一个,而且还是个含金量并不太高的文学奖。不管此数据是否准确,但大多数中国人不看书是不争的事实,我上课时候经常问学员过去一年看了多少本书,这些学员大都是本科以上,结果不容乐观。看书人不多,但写书的人却不在少数。好像出个书就能证明什么似的,当年的白云不就一直想出本《月子》嘛,有没有人看那可不是出书人关注的。甚至现在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以出书了,难怪乎烂书、伪书越来越多。虽然想成为学者,但估计永远也成不了,时常翻书,对书总有点挑剔。主要喜欢文化历史、经济管理、名人传记类。年前有朋友给我推荐了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便迫不及待的购买一睹为快。前两天出差,旅途中一口气读完,对万科和王石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失为一本好书,起码为以后上课多了点案例。

房地产在中国的畸形发展,导致众多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视角亦极度扭曲,如张维迎曾经说过中国的开发商90%是骗子,其中30%是大骗,30%是小骗,30%是在不自觉地骗。不可否认不少开发商血管里都流淌着暴利的血液,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硬币总有两个方面,色彩斑斓的房地产亦有众多正能量的因子。曾经叱咤风云的孙宏斌带着顺驰征战南北,并扬言要三年之内超过万科,不料三年不到就落得被收购的下场,不成想没过几年带领融创东山再起,其励志性绝不亚于史玉柱。对此王石评价,看一个人不是在他高峰期的表现,而是看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早期的房地产商更是一批先知先觉者,有前瞻性和决断力,甚至极具思想性。如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万科的王石等,这三个人都是能做能说还能写。冯仑前年刚出了《理想丰满》,颇为有趣。去年任志强的个人传记《野心优雅》,让那个口无遮拦的任大炮更有了几分人情味,虽然书厚了点。王石的《大道之行》虽只是一本传记,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体会。

首先,是王石个人的思想以及角色演变史,从最大的住宅地产董事长到攀登7+2的勇士,再到热衷公益的慈善家,最后百战归来再读书游学哈佛和剑桥的学者,每次都是那么沉重又极其成功;其次,这本书还可以看成是万科2000年后的企业发展史,从住宅地产行业老大逐步演变为绿色环保的倡导者,房地产标产业化的先行者。王石和万科很多时候是个等价物,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王石造就万科,万科成就王石;再次,可以看成是一本励志书。如挑战种种极限,经过死神考验攀登各大高峰,从08年汶川捐款门被口诛笔伐的漩涡中走出,60岁还在哈佛恶补英语,并能很快用英语演讲,他自己说攀登物理的珠穆朗玛峰难,攀登心理的珠峰更难,凡此种种无一不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当然不失为一本很不错的管理书籍。作为知名企业万科的创始人,能辞去总经理一职,给自己松绑,授权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有效的管理者。不像马云高调退休后又火线复出。王石对自己在万科的角色认知极为清晰,并很好的落实贯彻,作为董事长,主要三件事,战略、用人和担当。书中也提到了如何挖人、育人和留人。

制度大于能人,强调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当然万科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王石烙印。对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经营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本书逻辑架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围绕万科、登山、公益、游学展开。语言表达也颇为感人,显然是因为强烈感受后的内心表达。去年看过他的一本口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更像是文字2020的堆砌。

名人能写本好书不容易,名企业家能写本好书更不容易。细细阅读王石的《大道当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我那位朋友毫不掩饰自己的钦佩之情,甚至说他算的上是伟人了。此观点不敢完全赞成,但最起码算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伟人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从万科买套房子。

大道当然读后感(二)

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一鼓作气,四五天读完。也只有他的书,我可这么快读完,可以这么不费劲的读着,并享受着、思考着。

没有复杂的道理,没有深刻的原理,有的只是老王00-13年这十多年的一些经历。大概就这么几块:

1、万科的事。讲了几个危机,从拐点论到捐十元,到毒地板、武汉垃圾站等,每轮危机的处理都是一门学问,出现问题,不回避,态度诚恳,坦然面对公众,用事实说话。另外讲的一个事情就是工业化住宅,这是学日本的,就是像搭积木一样的盖房子,既环保,又高效,而且建筑更坚固等,老王是一直在推动着这个事情,到目前已经有些眉目了。

2、登山。如果只是最大房地产的董事长,王石一定没有现在这么出名,他出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是一个相当牛逼的登山者,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完成7+2,这样的牛人,全国罕有。不只是登山,而且玩滑翔伞、赛艇等,都是有些国外人玩的极限运动。

3、SEE环保。王石参加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而且组织成立了很多的公益组织,从SEE到壹基金,到中城联盟等,都有他的身影,王石是一个很注重环保和公益的人。

4、游学。年近60,还能去哈佛、剑桥留学,想想都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主要是语言关、心理关、脑子关,语言不通,怎么交通,整天和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学习,怎么过心理关,而且年纪大了,脑子是很难跟上节奏的,而且王石本身的学历不高,如何跟上世界级大师的思维,想想真是佩服。

全书有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更新自我,王石一定是一个不贪图安逸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断的逼迫自己更新自我的人,从不受世俗、年纪、婚姻等各种约束,追随内心真正的想法,义无反顾的去做。就如同一块石头一样,坚硬而有力量。

大道当然读后感(三)

当今中国企业家群体,有两张名嘴,南有王石头(王石),北有任大炮(任志强)。两位时不时还互揪一把。

今年是万科成立30年,在这个节点上,王石出版了新着《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8年前,他曾出版自传《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两本书放一块,一次审视,一次比对,刚好组成万科30年光荣与梦想的记忆。

近年来的王石逐名甚于逐利,基本上不是作为老板,股东,而是作为职业经理人领导了万科多年。作为经理人,自然获利有限,远离富豪榜。对为何取名舍利的问题,王石在媒体访谈、演讲着述中已讲过无数次。当初,王石拒绝万科40%的股份,原因林林总总,肯定与万科国企改制背景有关,当然主要还是王石自身的选择。对此,冯仑在《野蛮生长》的总结简练直白:王石很早就意识到,在中国,名利兼收非常危险,若是不甘寂寞,那就得舍名取利。如果他是个富豪,同时又爱张扬,那万科就会有问题,肯定活不到现在。王石确实不甘寂寞、又爱张扬,闷声发大财不是他的菜。

好名而弃利,王石的身份看起来错位,以商人之身追求儒生的价值。但翻阅王石近年来的众多着述,可清晰地看到,王石是具有知识分子气质与素养的企业家。他大谈科学、理性,大谈修齐治平,并不突兀。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王石,虽然少时贫瘠,青春荒芜,但无论从出身、还是去深圳创业前的经历来看,都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精英阶层一员。在这一点上,王石同比他晚一些下海的92派非常类似,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在王石二十岁上下的八十年代,严酷的禁锢日渐消散,科学的春天来临,思想界开始高唱蓝色文明,启蒙主义与文艺复兴话语成为时髦。这成了他那一代先进青年的精神底色。即使在多年后名满天下,我们仍不难在王石身上发现那个时代的印记,那个时代的渴望。

平心而论,当年王石将万科股份归公,非有强大的自律不能为之。取名弃利,如此决绝,命运之神也该对他万般眷顾。(.org)好名近伪,大奸似忠,名教中人向来难免这种非议、镜鉴。以商人身份做名教中人,名声好到要贴墙上的王石,自然也难免此类质疑。只是,有一点有必要弄清楚,受上世纪八十年代启蒙主义的影响,万科身上西化精神是始终非常突出。在《大道当然》中,王石就津津乐道于在万科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其背后的基本理论框架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在文化意义上,这个简单化的理论框架,是八十年代启蒙思潮的基本共识。

在王石看来,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法治与契约精神之上的,基于契约精神的信任关系,使商业交往摆脱了对血缘、地缘关系的依赖,可以大规模扩展、高效率运行,企业也得以摆脱家族化的局限,成为依法治理的现代公司。而这种支撑现代企业制度的契约精神,与基督教有相当深厚的渊源关系。王石对马克斯韦伯讲的清教伦理十分倾慕,对洛克菲勒的清教精神赞赏不已:如果必须选择一个宗教的话,我会选择基督教。

对传统文化、国学复兴,他则颇有些不以为然。他提倡拿来主义:既然是西方来的,那我们就彻底地拿来就好,不要爱面子还要讲洋为中用。为什么洋为中用不好?中国传统文化原本是模糊的,讲究点到为止,不讲规则,强调讲仁、义,讲人治,这与西方规范、透明的原则从根本上是相悖的,两个相悖的东西绑在一起,不但不能如虎添翼,反而捆住了手脚。这些说法,王石多年来都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地讲。

哈佛归来,王石声称:不要说中国企业,就是和一些跨国企业比,万科在中国的企业也更西方化。西方化的结果,就是王石非常得意的万科的经理人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他对这种文化规范不权谋的说法:权谋的特性是不限于规则,发展至极甚至藐视规则,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忌讳的。因而,他表示反感《鬼谷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思想。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经理人文化,在企业中他标榜六亲不认:至今,在万科没有我的亲戚,没有我的大学同学,没有我的部队战友,没有我的儿时玩伴,没有我在广州的旧同事。

这一点,在万科二林事件中已经表露。2000年伊始,万科集团调整中高层人员,总部拟将北京公司总经理与上海公司总经理对调,但遭到两位总经理同时抵触。两纸调令发出,结果却是两个人都提交了辞呈。王石坚持不妥协,他认为,若从眼前利益着眼,妥协也许能避免人才流失,但从长远看则未必。每项制度都有局限性,既然制定了,就得执行。所以,宁可眼前受损失,甚至受很大的损失,也要坚持制度的执行和连续性。

王石还坚持做企业不行贿,这听起来颇有些不食烟火,质疑之声甚多,并引发对他的身份、背景的起底。但万科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上市公司,其治理结构,透明度应该说是很优异的。万科发源于南方,在南方城市圈也做得比较好,在北方则大为逊色,在不少地方拿不到地理位置理想的地块,这大概得益于南方的市场化程度、规范化程度较高,王石也说,万科比较适应南方文化。

北方的任志强对万科、对王石一直颇有微词。在回忆录中,任志强花很大篇幅,讲述自己与万科的纠葛,颇有意思。任志强标榜的华远文化与王石标榜的万科文化恰成对照:王石讲六亲不认,任志强则大谈华远的家文化;万科一度清华、北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来者不拒,任志强则对清华学生十分反感,华远不招清华毕业生;王石宣称不搞洋为中用,任志强的华远哲学则结合论比比皆是;王石津津乐道经理人文化,而任志强对万科的职业经理人的藐视跃然纸上,王石也一贯批评北京的敬酒文化、老大文化。

任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王石向来不客气。不久前他谈到王石哈佛归来之变,大意是王石的微博,以前全是花花草草,但如今也敢批评了。

王石的书名《大道当然》,在他心中的大道,第一是自评,所行所为乃大道,第二是万科的管理、发展,企业所走之路乃大道,第三万科30年了,该给点儿总结,依照王石的意思,就是: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做减法。在王石心目中,世上最伟大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而万科最令他自豪的,就在于30年如一日始终不渝追求这个目标。

读后感大道当然精选4篇


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可以将心中想要表达的话记录下来。那么你是否掌握了写读后感的一些技巧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后感大道当然”,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后感大道当然 篇1

《大道当然》,34万字,阅读时长22小时

《大道当然》是王石自传中的第二本书,这本为2000年-20xx年期间。

由于王石在20xx年任专职董事长之后,已不在负责万科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所以本书王石参加登山探险、社会团体活动、公益活动、游学的经历和内容更多一些,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和哲学方面的思考。相比于第一本,纪事性和故事性差一些,感悟多一些。

从上述两个阶段侧重内容的变化,读者也能明显感受到一位商场人员高度的变化,以及成熟期到老城期的逐步改变。

读闭后,对本书给留下颇深印记的,有以下几点:

1、王石等一代企业家,在探索、塑造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贡献和积极意义,王石及他的朋友们:“不再视自我为政府的依附及寄生物,并能够以更积极和现代的方式参与社会重建”。在经历了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反复之后,在官僚化运行并能占有先天优势资源的国企为主的经济环境下,在反腐进入深水区的当下,这种精神更显宝贵。

2、看完王石自传,才初步明白原来建筑产业与能源、环保、环境如此密不可分。而王石能站在国际化的视角,学习、探索日本、欧洲、美国等国际先进建筑产业方面的经验,这也为万科保持在所处行业的前瞻性、先进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类似万科建研中心的建设,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这样的举措,于王石个人而言,对其所任董事长职务,更好的发挥了其在战略方向方面引领的地位,于行业而言,在房地产行业暴利发展二十年的背景下,试问有几家房地产企业能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思考、做事?阅读过程中,时时感叹,这也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一个悲哀,是社会转型期的巨大的成本。

最近一直在外奔波,读闭十余日才记,已有生疏。略记如上。

读后感大道当然 篇2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王石

王石,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有爱的慈善人,一位充满激情的登山爱好者。第一次认识王石是在电视上,自信从容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暑期,通过《大道当然》这本书,我对王石有了更深的了,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这本书。

《大道当然》这本书是跟据王石自身的经历写成的,大致可分也为公司危机、登山经历、SEE环保组织及游学经历四部分。

首先,王石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几次万科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过程,在几次危机中,王石一直(说说心情)强调的都是要以消费者为先,注意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在近几年楼市价格飞涨(说说心情)但房地产服务水平却不见提高的背屈景下,我看到了王石对于质量的坚持,看到了房地产领头企业的责任,我似乎又重见中国房地产的希望。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的经济泡沫中,王石戳穿了这些看似美丽的泡沫,认识到房地产的现状,主动采取降价措施。面对着同行的质疑,王石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因舆论的压力而否认自我,而后也确实证明了王石的观点的正确性。王石的自信让我钦佩,他独到的见解与敏锐的思想、眼光更是让我折服!

接下来,他还详细地记述了他登山经历。对于王石自己的爱好,他曾这样说到:王石提到,登山让活着的人学会思考应该怎么走、学会珍惜生命。登山教会了他很多,带给他许多感触,并且能延伸到生活中、工作中,登山虽只是他的一个爱好,其实它早已成为王石的第二副业。当王石征服珠峰时,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自己的成功挑战!

作为万科的创始人,楼房的建设用材与环保息息相关,这也让他与环保事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房地产商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倘若房地产商只顾自身利益,就必定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王石本着自己的责任心,加入了SEE组织,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他还谈到了自己留学的经历。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大多已在家中享天伦之乐,可王石却并不满足于此,他前往美国留学,克服了英语障碍,真正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付诸实践。

《大道当然》,没有很深奥的道理,繁琐的说教,却将道理用具体的例子,简洁的语言种植在每个读者心中!

读后感大道当然 篇3

读完《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后,又迫不及待的找来了《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道路与梦想》主要讲述了王石与万科创业初期的故事,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特殊年代里的风风雨雨,勾勒出万科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大道当然》则讲述了在万科成为行业龙头后,王石在企业与社会、企业责任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体现出一代企业家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

1999年,在辞去万科总经理的时候,王石曾总结到——我选定了一个行业,建设了一套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树立了一个品牌。团队、制度建设比培养一两个接班人更重要。第一把手当然重要,但如果有制度保障,即便第一把手选错了,纠错换马就是了。文化制度建设比培养接班人更稳妥。在确立了文化制度后,王石开始更多的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更多的去思考企业责任、更多的去践行企业公民的实践。

他开始广泛参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壹基金、世界周日基金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说:即使知道明天世界要毁灭,我今天还是会将树苗种下。18世纪的德语地区有上百个小公国,其中魏玛大公国对德国的统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因为歌德在那里,一批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聚集在那里。为什么是在魏玛呢?因为有魏玛大公国贵族的支持。我们没有贵族,但有企业家。企业家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聚集者,也是文化、品位形成的创导者,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王石与万科在社会责任方面不断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立万科公益基金会、参与物种保护、推进建筑工业化……如果只有强烈的功利意识支配,人们的眼光就会局限于自我,局限于眼前,没有种下树苗、培育萌芽的志向和心愿。一个没有萌芽的社会,只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老朽,注定是会枯萎的。

长江、黄河源头都只是一股涓涓细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有一股一股的涓涓细水汇入,逐步形成了奔腾不息的涛涛江水。中国的未来应该是民主、公平、正义、光明的,这需要企业家们也像一股一股的涓涓细流一样不断的注入自己的努力,企业家们在取得自己的成功后,也需要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读后感大道当然 篇4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看书的数据,据统计中国人年均看书量是0.7本,犹太人是61本,对比起来的确有点触目惊心,无怪乎犹太人有那么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泱泱大国至今为止只有莫言一个,而且还是个含金量并不太高的文学奖。不管此数据是否准确,但大多数中国人不看书是不争的事实,我上课时候经常问学员过去一年看了多少本书,这些学员大都是本科以上,结果不容乐观。看书人不多,但写书的人却不在少数。好像出个书就能证明什么似的,当年的白云不就一直想出本《月子》嘛,有没有人看那可不是出书人关注的。甚至现在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以出书了,难怪乎烂书、伪书越来越多。虽然想成为学者,但估计永远也成不了,时常翻书,对书总有点挑剔。主要喜欢文化历史、经济管理、名人传记类。年前有朋友给我推荐了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便迫不及待的购买一睹为快。前两天出差,旅途中一口气读完,对万科和王石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失为一本好书,起码为以后上课多了点案例。

房地产在中国的畸形发展,导致众多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视角亦极度扭曲,如张维迎曾经说过“中国的开发商90%是骗子,其中30%是大骗,30%是小骗,30%是在不自觉地骗”。不可否认不少开发商血管里都流淌着暴利的血液,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硬币总有两个方面,色彩斑斓的房地产亦有众多正能量的因子。曾经叱咤风云的孙宏斌带着顺驰征战南北,并扬言要三年之内超过万科,不料三年不到就落得被收购的下场,不成想没过几年带领融创东山再起,其励志性绝不亚于史玉柱。对此王石评价,看一个人不是在他高峰期的表现,而是看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早期的房地产商更是一批先知先觉者,有前瞻性和决断力,甚至极具思想性。如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万科的王石等,这三个人都是能做能说还能写。冯仑前年刚出了《理想丰满》,颇为有趣。去年任志强的个人传记《野心优雅》,让那个口无遮拦的任大炮更有了几分人情味,虽然书厚了点。王石的《大道之行》虽只是一本传记,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体会。

首先,是王石个人的思想以及角色演变史,从最大的住宅地产董事长到攀登7+2的勇士,再到热衷公益的慈善家,最后百战归来再读书游学哈佛和剑桥的学者,每次都是那么沉重又极其成功;其次,这本书还可以看成是万科2000年后的企业发展史,从住宅地产行业老大逐步演变为绿色环保的倡导者,房地产标产业化的先行者。王石和万科很多时候是个等价物,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王石造就万科,万科成就王石;再次,可以看成是一本励志书。如挑战种种极限,经过死神考验攀登各大高峰,从08年汶川捐款门被口诛笔伐的漩涡中走出,60岁还在哈佛恶补英语,并能很快用英语演讲,他自己说攀登物理的珠穆朗玛峰难,攀登心理的珠峰更难,凡此种种无一不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当然不失为一本很不错的管理书籍。作为知名企业万科的创始人,能辞去总经理一职,给自己松绑,授权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有效的管理者。不像马云高调退休后又火线复出。王石对自己在万科的角色认知极为清晰,并很好的落实贯彻,作为董事长,主要三件事,战略、用人和担当。书中也提到了如何挖人、育人和留人。

制度大于能人,强调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当然万科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王石烙印。对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经营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本书逻辑架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围绕万科、登山、公益、游学展开。语言表达也颇为感人,显然是因为强烈感受后的内心表达。去年看过他的一本口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更像是文字的堆砌。

名人能写本好书不容易,名企业家能写本好书更不容易。细细阅读王石的《大道当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我那位朋友毫不掩饰自己的钦佩之情,甚至说他算的上是伟人了。此观点不敢完全赞成,但最起码算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伟人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从万科买套房子。

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读后感600字(3)篇


这本书并不是很早就加入书架准备看的,是在看吴晓波《大败局》的时候,看到王石与孙宏斌在04年海南博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房地产论坛上两个人杠上了,王石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在谈及宏观调控的影响时,他说“像媒体炒作的那家黑马,在宏观调控下会很难受,这次他也到会了,还要发言的,到时候大家问他,他要说不难受,那是吹牛”,这种直接指名的做法,瞬间就激发了我想要了解这个人的欲望。于是从书城找来这本书读了起来。

以下文字仅就阅读完本书的感受,即1983―1999的王石及万科,不涉及其他。

“品格如玉,硬气如石”,我认为这是对王石较为客观的评价,王石给我的感觉就是善于观察,很会思考,对市场变化极其敏感,眼光毒辣,敢于舍弃。他能够从小的市场教训里悟出通向成功的道理,总是可以在跟别的优秀的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检视自己发展的道路,检讨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能跟过去的成功说再见,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大家都在迅速扩张的时候,他能禁得起诱惑,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变,甚至可以舍弃正在盈利的企业。

他绝不是一个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的人,他是真真正正想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做点什么,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很多企业家不具备的。

他是一个凡事都很拎得清的人。因为以前做饲料科科长,在没了生意上的利害和交易关系后,乙方要给他之前的佣金,他却坚持不收,他说“因为以前所在的企业是国有属性,如果接受了,以后会很难说清,既然说不清,那就不要去做”

曾经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可能现在也是),在所有同行都在都在说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时候,他却坚持超过25%的利润不做的原则,因为他从以前的贸易经历中发现“市场是很公平的,先前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你都得吐出来,而且要还要多吐”。

万科是一个尊重人,尊重个性的企业,同时它也强调团队意识与集体协作,由此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质量是万科地产的生命线”,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选项质量,二是建造质量,三是发展商和客户的关系质量。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善待客户,把握市场,有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才能成为中国内地市场有分量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

在这个政商关系很微妙的时代,王石能够拒绝行贿,逆着潮流而行,我是真的佩服。王石的成功或者说万科的成功,不是“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而牟取一时之利,而是“依赖和平的交换机会来获利,依赖持续的、理性的、自由劳动的组织来获利”。

上面罗里吧嗦写了一堆,有点乱,王石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吗?简直废话,当然是,从他的传记中我们知道了他是怎么把企业一步步经营到现在这个规模的,他靠当初的贸易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启动资金,王石一直给人的印象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因为他知道有些话可以说给你听,有些却不能告诉你。

看人物传记千万不要带入个人感情,也不可盲目相信,即便传记中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但没有说完整就不是事实的真相,也别去纠结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不想让你知道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

在万科成立之初,刘元生投了400万,如果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我想这400万不是那么容易投进来的吧。所以在这个大喊“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我想说,人啊,认识你自己,请问你大舅是市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啊?

《道路与梦想》,23万字,阅读时长9小时20分钟

       此前,个人对王石的自传书有些偏见,怕如明星写书,哗众取宠,不屑去看。近期二读《激荡三十年》,作为其中大量的企业史、商业史案例,了解到王石、万科在中国改革史和企业史上的重要代表性地位,引起了兴趣,于是顺手打算把王石的《道路与梦想》、《大道当然》两本自传看了。

      王石和万科,除了上述在过去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史和在中国当代企业史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两年也依旧火热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娱乐媒体上。毫无疑问,相对与其他喧嚣且短命的企业帝国,或者这系那派,在媒体和经济界如今还能立于潮头,坚挺持久几十年,这样的企业家和公司,王石和万科算是不多的那些之一。

      这本书主要自传王石83-99年的奋斗史。通过此书,作为后来人,我们还能清晰的闻到未曾经历过的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火热、激情、颠簸,以及实现各类无限遐想的可能。

      相比之下,作为五十年代初生人的王石一代,青少时历经文革,中青时际遇改革开放,他们遇到的是一个相对的大时代。

      变幻莫测的政治改革导向,三五年一轮的经济刺激或收紧,二三十年下来,在各个环节上死在沙滩上的时代任务比比皆是:吕梁、张国庆等等与王石同时代的同人。回头来看,王石对商业道德的遵从,备觉难得,多少人不都是被拍死在这方面?

      读闭此书,感慨不少,也不必啰嗦太多。通过王石和万科发展之一孔,了解王石管理、企业观的建立和形成历史,体味中国近四十年改革史,以更深刻理解当下的读者,推荐看看此书。

正如王石所言,本书并不是一本个人传记,而是一个公司和一群人的成长史,他们生活于改革开放以来充满着波澜和故事的阶段,在历史的进程中完成或者改写着自己的梦想,也以自己的双脚塑造着这样一个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的成长史,是一个充满着神话的历程,机会与梦想、取舍与迷惘、放弃与坚持并行。对于被传统定势及商业价值夹击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成长道路、塑造企业精神、推进企业成长,是一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坚守商业精神,并将之实践,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增长的冲动、领先的愿望不仅可以让企业制造神话,更容易让企业迷失,甚至结束于神话。幸运的是,万科和王石始终能够保持警醒。对于市场力量的坚信,对商业道德的遵从,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种种努力……使得万科得以摆脱桎梏,经受住了考验。做简单而不是复杂、做透明而不是封闭、做规范而不是权谋,追求公平回报而不是暴利。

王石的人生是丰富也是平凡的,他所代表的一代人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和迷茫。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许每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有可能会遇到(这在读《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的时候就有同感),关键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世事中,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突破自我,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与梦想。

实用读后感-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汇总(8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实用读后感-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汇总(8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1

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都是和平与安定。而真正对我们有进步意义的和平就正如这篇文章所述,我们应当遵守一定的法则,那就是“天下为公”,而公天下就是所有的政治家与人民所渴望的理想社会,这与陶渊明的虚构的“理想社会”不同,陶渊明的这种避世思想是不可取的,并且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唯有公天下的思想是积极的,是要通过努力才可以实现的,我们应当为之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2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看书的数据,据统计中国人年均看书量是0.7本,犹太人是61本,对比起来的确有点触目惊心,无怪乎犹太人有那么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泱泱大国至今为止只有莫言一个,而且还是个含金量并不太高的文学奖。不管此数据是否准确,但大多数中国人不看书是不争的事实,我上课时候经常问学员过去一年看了多少本书,这些学员大都是本科以上,结果不容乐观。看书人不多,但写书的人却不在少数。好像出个书就能证明什么似的,当年的白云不就一直想出本《月子》嘛,有没有人看那可不是出书人关注的。甚至现在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以出书了,难怪乎烂书、伪书越来越多。虽然想成为学者,但估计永远也成不了,时常翻书,对书总有点挑剔。主要喜欢文化历史、经济管理、名人传记类。年前有朋友给我推荐了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便迫不及待的购买一睹为快。前两天出差,旅途中一口气读完,对万科和王石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失为一本好书,起码为以后上课多了点案例。

房地产在中国的畸形发展,导致众多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视角亦极度扭曲,如张维迎曾经说过“中国的开发商90%是骗子,其中30%是大骗,30%是小骗,30%是在不自觉地骗”。不可否认不少开发商血管里都流淌着暴利的血液,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硬币总有两个方面,色彩斑斓的房地产亦有众多正能量的因子。曾经叱咤风云的孙宏斌带着顺驰征战南北,并扬言要三年之内超过万科,不料三年不到就落得被收购的下场,不成想没过几年带领融创东山再起,其励志性绝不亚于史玉柱。对此王石评价,看一个人不是在他高峰期的表现,而是看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早期的房地产商更是一批先知先觉者,有前瞻性和决断力,甚至极具思想性。如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万科的王石等,这三个人都是能做能说还能写。冯仑前年刚出了《理想丰满》,颇为有趣。去年任志强的个人传记《野心优雅》,让那个口无遮拦的任大炮更有了几分人情味,虽然书厚了点。王石的《大道之行》虽只是一本传记,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体会。

首先,是王石个人的思想以及角色演变史,从最大的住宅地产董事长到攀登7+2的勇士,再到热衷公益的慈善家,最后百战归来再读书游学哈佛和剑桥的学者,每次都是那么沉重又极其成功;其次,这本书还可以看成是万科2000年后的企业发展史,从住宅地产行业老大逐步演变为绿色环保的倡导者,房地产标产业化的先行者。王石和万科很多时候是个等价物,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王石造就万科,万科成就王石;再次,可以看成是一本励志书。如挑战种种极限,经过死神考验攀登各大高峰,从08年汶川捐款门被口诛笔伐的漩涡中走出,60岁还在哈佛恶补英语,并能很快用英语演讲,他自己说攀登物理的珠穆朗玛峰难,攀登心理的珠峰更难,凡此种种无一不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当然不失为一本很不错的管理书籍。作为知名企业万科的创始人,能辞去总经理一职,给自己松绑,授权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有效的管理者。不像马云高调退休后又火线复出。王石对自己在万科的角色认知极为清晰,并很好的落实贯彻,作为董事长,主要三件事,战略、用人和担当。书中也提到了如何挖人、育人和留人。

制度大于能人,强调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当然万科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王石烙印。对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经营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本书逻辑架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围绕万科、登山、公益、游学展开。语言表达也颇为感人,显然是因为强烈感受后的内心表达。去年看过他的一本口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更像是文字的堆砌。

名人能写本好书不容易,名企业家能写本好书更不容易。细细阅读王石的《大道当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我那位朋友毫不掩饰自己的钦佩之情,甚至说他算的上是伟人了。此观点不敢完全赞成,但最起码算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伟人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从万科买套房子。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王石

王石,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有爱的慈善人,一位充满激情的登山爱好者。第一次认识王石是在电视上,自信从容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暑期,通过《大道当然》这本书,我对王石有了更深的了,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这本书。

《大道当然》这本书是跟据王石自身的经历写成的,大致可分也为公司危机、登山经历、SEE环保组织及游学经历四部分。

首先,王石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几次万科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过程,在几次危机中,王石一直(说说心情)强调的都是要以消费者为先,注意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在近几年楼市价格飞涨(说说心情)但房地产服务水平却不见提高的背屈景下,我看到了王石对于质量的坚持,看到了房地产领头企业的责任,我似乎又重见中国房地产的希望。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的经济泡沫中,王石戳穿了这些看似美丽的泡沫,认识到房地产的现状,主动采取降价措施。面对着同行的质疑,王石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因舆论的压力而否认自我,而后也确实证明了王石的观点的正确性。王石的自信让我钦佩,他独到的见解与敏锐的思想、眼光更是让我折服!

接下来,他还详细地记述了他登山经历。对于王石自己的爱好,他曾这样说到:王石提到,登山让活着的人学会思考应该怎么走、学会珍惜生命。登山教会了他很多,带给他许多感触,并且能延伸到生活中、工作中,登山虽只是他的一个爱好,其实它早已成为王石的第二副业。当王石征服珠峰时,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自己的成功挑战!

作为万科的创始人,楼房的建设用材与环保息息相关,这也让他与环保事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房地产商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倘若房地产商只顾自身利益,就必定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王石本着自己的责任心,加入了SEE组织,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他还谈到了自己留学的经历。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大多已在家中享天伦之乐,可王石却并不满足于此,他前往美国留学,克服了英语障碍,真正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付诸实践。

《大道当然》,没有很深奥的道理,繁琐的说教,却将道理用具体的例子,简洁的语言种植在每个读者心中!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4

我用了两周的业余时间,通读了《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书中没有慷慨激扬的歌功颂德,却让我看到了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党的拳拳赤诚之心,可谓是字字珠玑,用心良苦!感觉自己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在感悟颇多的同时,也是茅塞顿开。公司时下正在开展知司情、献言策、勇担当活动,这本书值得全体党员和职工去阅读、领会和思考。

书中绪言部分直接点明了党的生存根基,也道明了党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人民要实现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每位干部,在刚参加工作时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员,经过组织的长期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奋斗,被职工群众推上领导岗位,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时时处处换位思考,经常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是有些领导,见面打招呼时,如果对方不把自己的官职加上,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浑然忘了自己曾经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作为一名领导,离开了职工群众的支持,注定是无水之鱼。

作为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既是领导者,更是服务者。要想干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自觉摆正与职工群众的关系,时刻把职工的利益、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大力倡导并践行服务职工的作风。确立以人为本、顺应人心的思想,在企业发展全过程中落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满足职工群众发展进步的合理要求。服务职工不仅仅是后勤上的服务,更多是工作上的服务,目标制定下达后,不能一味只要结果、注重考核,而是要再造工作流程,主动帮助基层一线解决困难,调动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达成目标,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去拉近与职工群众的关系。要从心态意识上尊重职工,落实并改进民主管理制度,把握民情、听取民意、吸取民智,决策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征求职工群众意见,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彻底务实主义的后果是党的主体性迷失和正当性下降,在许多人眼里社会主义已经逐步变成空洞的说辞、过时意识形态的残蜕。对于当下许多人精神信仰的缺失,书中毫不讳言的指出。价值上的虚无主义与主体性的茫然失措深入骨髓。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是在基层,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趋于淡化,党的组织机构在逐渐被缩减,功能在逐渐被弱化。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务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务实与务虚的关系。务实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务虚是为了创新理论。二者相辅相成。党务工作不仅要为企业经济建设摇旗呐喊,更要出谋划策,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为企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把好政治关。

功成不必在我,但责任必须在我,我们要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以倾心尽力的付出,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鞠躬尽瘁、无畏前行!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5

大道,顾名思义,在古代即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而大道之行也,意思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而《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就是全面的描绘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虽然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免显得有点荒诞离奇,但却阐明啦作者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幻想美好生活。然而我们的祖国现在正一步步的走向繁荣昌盛,在向现代化进军的途中,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瞠目的成果。并且,国家也大力提倡救济老弱病残的活动,成立了许多关心社会每一个人的基金会,以更好的保障老弱病残人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努力成为大同社会的标志吗?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就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成为大同社会的。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6

内容简介:全书篇章安排紧凑,概念、术语、诠释由浅入深,联系实际,意趣横生!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要点,从《周易》64卦的本意出发,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如何修身养性、立身处世、把握与人交往的分寸,成功开创和发展事业,少走弯路、战胜挫折,提升个人魅力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和实用技巧,极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而这也恰恰印证了该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众读本。

大道无形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易经》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里面所表达的内容森罗万象,远近显隐、过去未来无不包括在内,所蕴含的哲理更是博大精深。

大道无形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如果欲济世救人,就要很大的学问,大学的原则,就在《易经》,懂了《易经》才能济世救人,因为任何学问,没有超过,易经》的。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7

《大道当然》,34万字,阅读时长22小时

《大道当然》是王石自传中的第二本书,这本为2000年-20xx年期间。

由于王石在20xx年任专职董事长之后,已不在负责万科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所以本书王石参加登山探险、社会团体活动、公益活动、游学的经历和内容更多一些,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和哲学方面的思考。相比于第一本,纪事性和故事性差一些,感悟多一些。

从上述两个阶段侧重内容的变化,读者也能明显感受到一位商场人员高度的变化,以及成熟期到老城期的逐步改变。

读闭后,对本书给留下颇深印记的,有以下几点:

1、王石等一代企业家,在探索、塑造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贡献和积极意义,王石及他的朋友们:“不再视自我为政府的依附及寄生物,并能够以更积极和现代的方式参与社会重建”。在经历了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反复之后,在官僚化运行并能占有先天优势资源的国企为主的经济环境下,在反腐进入深水区的当下,这种精神更显宝贵。

2、看完王石自传,才初步明白原来建筑产业与能源、环保、环境如此密不可分。而王石能站在国际化的视角,学习、探索日本、欧洲、美国等国际先进建筑产业方面的经验,这也为万科保持在所处行业的前瞻性、先进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类似万科建研中心的建设,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这样的举措,于王石个人而言,对其所任董事长职务,更好的发挥了其在战略方向方面引领的地位,于行业而言,在房地产行业暴利发展二十年的背景下,试问有几家房地产企业能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思考、做事?阅读过程中,时时感叹,这也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一个悲哀,是社会转型期的巨大的成本。

最近一直在外奔波,读闭十余日才记,已有生疏。略记如上。

王石大道当然读后感 篇8

读完《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后,又迫不及待的找来了《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道路与梦想》主要讲述了王石与万科创业初期的故事,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特殊年代里的风风雨雨,勾勒出万科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大道当然》则讲述了在万科成为行业龙头后,王石在企业与社会、企业责任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体现出一代企业家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

1999年,在辞去万科总经理的时候,王石曾总结到——我选定了一个行业,建设了一套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树立了一个品牌。团队、制度建设比培养一两个接班人更重要。第一把手当然重要,但如果有制度保障,即便第一把手选错了,纠错换马就是了。文化制度建设比培养接班人更稳妥。在确立了文化制度后,王石开始更多的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更多的去思考企业责任、更多的去践行企业公民的实践。

他开始广泛参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壹基金、世界周日基金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说:即使知道明天世界要毁灭,我今天还是会将树苗种下。18世纪的德语地区有上百个小公国,其中魏玛大公国对德国的统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因为歌德在那里,一批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聚集在那里。为什么是在魏玛呢?因为有魏玛大公国贵族的支持。我们没有贵族,但有企业家。企业家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聚集者,也是文化、品位形成的创导者,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王石与万科在社会责任方面不断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立万科公益基金会、参与物种保护、推进建筑工业化……如果只有强烈的功利意识支配,人们的眼光就会局限于自我,局限于眼前,没有种下树苗、培育萌芽的志向和心愿。一个没有萌芽的社会,只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老朽,注定是会枯萎的。

长江、黄河源头都只是一股涓涓细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有一股一股的涓涓细水汇入,逐步形成了奔腾不息的涛涛江水。中国的未来应该是民主、公平、正义、光明的,这需要企业家们也像一股一股的涓涓细流一样不断的注入自己的努力,企业家们在取得自己的成功后,也需要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我与父辈读后感300字(3)篇


「2019.05本」

“活着终归是要有着最后那一日;因为终归有着那一日,也才必须要认真地去考虑、安顿那些活着的事。”

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

我一直看这本书,一直觉得阎连科讲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太沉重自责,太委屈受累。

这本书里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那年阎连科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同学都不知道有哪些大学,于是问负责填报志愿的老师中国有哪些大学,老师说有北京大学和河南大学,大家心里想北京大学在中国首都北京,那一定要去,于是大家都填了北大,而无一例外的是当年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命运是决然公正的”,阎连科这样讲。

就这样我在短短的两个多一点的小时里读完了整本书,读完了阎连科与父辈之间丝丝缕缕血浓于水的关系,父辈对阎连科的影响、农村生活对阎连科的影响,也烙印在了我的心上。

这本书是我读阎连科的第一本书,内心感叹:为什么会有人把真实的苦难写得如此具有深意。

这本书里阎连科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排比和比喻,非常出彩,都拿小本本记下了。

这本事看得很难受,仿佛又把童年的苦难经历了一遍,仿佛又看到了沉默的父亲,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一块转,一铲泥地建起了能容纳一家7口的房子。仿佛又看到了母亲,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总钻时间的空子,种田种豆种番薯,养鸡养鸭养母猪,还要到市场上维持那一点小本生意。仿佛看到我的大姐,半夜三更起来磨豆子,做豆腐,带着我和弟弟上领去捡柴。仿佛看到我的大哥,一包包水泥往上托,黑色的裤子总是沾满白色的灰浆。仿佛看到自己,放学回来,烈日当空,手拿镰刀,站在一亩大的地里,看成熟的稻田连成黄色的海洋,心里却有无尽的恐慌……那段岁月已成过往,可是一想起来,仿佛发生在昨天。是经历,也是生活,是回忆,也是过往。不管怎样,那段回忆永远被定格在了我心里,它是连接着我与家人的根,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才出社会打工时,就听到人说,河南人爱建房子,看了这本书才会真正的明白,这是人对生活的挣扎与希望!我与父辈按作者的年龄算的话,我应该是属于下一代的了,但对作者写的依然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属于“一头沉”的人,既不能全心全意在城市里生活,又不能安分守己的待在乡村!比起他大伯的安分与敦厚,我更理解他四叔的幸福与苦闷…时代再变,希望以后能越来越好!

农村有句老话:老人年龄再大也是能挡风遮雨的树!作者的解释说是只要长辈还在,即便是病病歪歪,你仍会觉得自己还年轻!因为不出意外的话,死亡总是有着它的顺序,长辈始终是在你的前面守护。我很认同,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出。父母不在。人生就只剩去路了…

2019,新年伊始,愿家中四宝平平安安,健康长寿[爱心][爱心][爱心]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读后感2000字(3)篇


日本科普书籍一贯语言简练,图文并茂,没有概念理论的堆砌,用日常生活例子引导思考,其实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三点,1:这个世界是由假设组成的,假设才是科学真正的根基,假设并不能被证明,只能被证伪,2:科学绝对不是万能的,用费耶阿本德话说,科学和迷信,巫术区别不大,世界上并不存在“赤裸裸”的现实3: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僵化,当事实和现有观念框架不符时,人们往往会歪曲事实,把它硬塞在框架里,但当事人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意识过程,人无法察觉到自己已经被某个假设牢牢束缚住了。

其实这本书作者等于是把科学哲学里三大代表,波普尔,费耶阿本德,库恩的思想重新用一种轻松语言介绍一遍,我觉得讲述是很清晰的。

个人非常喜欢费耶阿本德,从其他书上分享一段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论观点

”观察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具体的境域条件,用于判决理论的观察证据其实早被“玷污”或“污染”了,不存在所谓的中立性观察命题和判定命题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另一方面,可观察性与不可观察性的解释依赖于学科研究前沿的边界条件,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的区别也取决于科学分类的目的。”

日本科普书籍一贯语言简练,图文并茂,没有概念理论的堆砌,用日常生活例子引导思考,其实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三点,1:这个世界是由假设组成的,假设才是科学真正的根基,假设并不能被证明,只能被证伪,2:科学绝对不是万能的,用费耶阿本德话说,科学和迷信,巫术区别不大,世界上并不存在“赤裸裸”的现实3: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僵化,当事实和现有观念框架不符时,人们往往会歪曲事实,把它硬塞在框架里,但当事人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意识过程,人无法察觉到自己已经被某个假设牢牢束缚住了。

其实这本书作者等于是把科学哲学里三大代表,波普尔,费耶阿本德,库恩的思想重新用一种轻松语言介绍一遍,我觉得讲述是很清晰的。

个人非常喜欢费耶阿本德,从其他书上分享一段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论观点

”观察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具体的境域条件,用于判决理论的观察证据其实早被“玷污”或“污染”了,不存在所谓的中立性观察命题和判定命题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另一方面,可观察性与不可观察性的解释依赖于学科研究前沿的边界条件,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的区别也取决于科学分类的目的。”

就像书名写的《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说起来人类的文明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假设?普世的评价标准是不是也是一种假设?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假设里面转圈圈,但这就是现实生活吧。说起来要对很多事情都抱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就像科学发现,一直在假设中找寻新的假设,就像每次自己做实验其实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出现了现象,再去找到可以解释的理论,去套用,用已有的假设去发现新的假设。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吧,有了新的假设,社会就进步了?n聚焦到人,书本里说到科学就又不免谈到哲学,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一种假设,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态开阔一些,去接受不同参照标准下所得到的结论和观点,这样人也会更平和,更豁达。说起来也奇怪,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对待科学就要批判怀疑,对待人就要具有同理心,真是同样的假设不同的结果导向,想想也觉得神奇也有魅力。当然我说了这么多,也是属于我自己的一种假设。哈哈。

北方大道 读后感(3)篇


北方大道 读后感 第(1)篇

生活看起来总是疲惫又颓丧,身处其中的人要么忍受要么反抗——保持当前状态或者跳入另一种状态,但时间久了又会面临同样的选择。

所以妥协不是怯懦,保持愤怒也不是勇敢;选择自由不是看起来那么冠冕堂皇,选择安全也不代表精明世故。也许是累了,懒得改变;或者倦了,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另一条路。

但改变也不过是另一种重复而已,这样想来人生真是乏味至极。

因此最喜欢最后一篇,在大片的庸常无聊之间,他们还有一丝“我们不一样”的笃定,在应该做出决定时总有一方不犹疑:重逢、分手和未知的复合。他们的结局会是happy-ending吗?不,没有人可以确定。结果并不重要,只要有一点积极的理由,也许只是瞬间闪亮的火花带来片刻的勇气,也足以令旁观者热泪盈眶。

也许反抗庸常与颓丧的唯一途径,不是变与不变,而是清醒和笃定。做自己心中的堂吉诃德,即使这是他人眼中的傻子。

北方大道 读后感 第(2)篇

在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拥有一部汽车,就无法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大与远。如果统计有意义的话,在许多城待过半年、待过一个月、待过半个月。许知远在单读说过,北京是一个不适合行走的城市,可是我却一直在这座城里行走。从月坛走到紫竹院旁图书馆,从三里河走到东城三联,每天从三味书屋走到鲁迅故居,再吃两个牛肉酥饼,天天看着白塔。在另一座城,从会咬人的真理之口走到月亮之下的河边,一天走了半个城,临到晚上才想起这个城市或许也有公交吗?不是的,是不懂问路的话而已,当时也没有网络。在另一座城,从14街走到下城。也就是在这城里,感受到了北方大道这书所写的气味。觉得这些城市一点都不大呀,都是步行可到的地方,当然我也仅是去自己想去的几个地方而已,另外还有一些想去而找不到的地方。

 

这本书,第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哭,想成为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心中总是这样落泪。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对呢?不就是为了一个日子而失去全部伪善的可能,而得到一个什么呢?一个不用任何人可怜的故事。

 

最后的一个故事,是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不想说什么,只是面对过去的时光,惶然。现在想得起来的是,从来没有这样的问题。

 

长期看小说,是对啃大部头的一种逃避,对不起好多好书,一直在读,就是没有读完。

北方大道 读后感 第(3)篇

-2019.71本-n其实本来我是想打三星的,然后说一句“只给三星,但是写得不错。”有点口是心非了,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李静睿想传递的也是这个意思。我喜欢读这样的文字,看上去有点流氓有点精致,但是却可以触及到生活的本质和真谛的文字,也有着写作者的生活和个性的影子在里面。这本书和王咸的《去海拉尔》很像,但是这本书更多地是从爱情(或者也可以粗鄙地理解是男欢女爱)入手去解剖生活,而《去海拉尔》则只写生活,写生活里的那些小人物,写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迷失和茫然。在这一点上,我私心里觉得《去海拉尔》更胜一筹。这本书也和陆茵茵的《台风天》很像,但是《台风天》只写男女情爱,对生活的本质探讨太少,反而丧气太满了。这本《北方大道》我觉得不是丧只是性冷淡,虽然书里的每个人做爱的时候都有着无穷的激情。生活就是这样:然而,尽管,但是。

尸案调查科读后感300字(3)篇


尸案调查科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点开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如同读法医秦明时候一样的准备,即需要无视非专业写作者在叙述、文字、节奏或情节设置方面的瑕疵而专注于从专业刑侦人士角度展现的可贵行业经验,但读下来本书还是出乎了我的预料。自序中作者似乎对文笔颇有信心,几百万字的练习令人肃然起敬。实际的情节则几乎都是套路,一眼能看穿到底的那种,戏剧冲突基本硬凑。为了描摹和突出人物,不顾智商不顾立场,不仅收效甚微,还严重影响阅读观感,甚至妨碍读者接受真正的刑侦主题——案件与分析。例子可参见美女实习生的几次出场时,读者们集中的负面评论。总之,本书适合文学审美中等以下者,或几乎没看过刑侦推理类的人群。在中外流行经典各色推理刑侦小说影视剧中饱和式阅读过的同学们就算了。另外,有意思的是上述两个读者群体在评论中颇多争论,且一方视另一方为杠精……嗯,在这里还是要呼吁一下共建和谐涩会哈,你们的阅读需求南辕北辙,各看各的就好啦。比如大家在争论男主在破案过程中的神经质行为(其实就是违反人物逻辑的那些)的时候,怎么没人去喷当初不把儿子当个人、而当个物件般直接定死了学习及职业生涯的主角爹呢?n

尸案调查科读后感300字 第(2)篇

作者的正职还是警察,而且还有法医秦明的作者给背书,案件侦查的专业度是毋庸置疑的。案件侦破到尾声的时候都结束的比较仓促,有种猝不及防的感觉。还有作者不知道是对喜欢的女孩子有什么偏好,为什么不管是磊哥的夫人还是叶茜都是暴脾气。但是叶茜的形象设计的太不讨喜:一是“开后门”进的组;二是没有礼貌,对男主各种不削,请教问题的时候打断、粗暴、不虚心,听不懂的时候也没有耐心,可能作者是为了后面男女主的“恋爱”做铺垫,所以女孩子各种傲娇、任性。但是为什么是在工作状态的时候也那么不懂事。本来就都是些专业的内容,但是每次都被一个粗鲁、没有涵养、不懂礼数的姑娘打断,真的很影响往下看的兴趣。对于这本书还是喜欢的,但是还是希望作者在以后塑造主要角色的时候,特别是女性角色,能不能是个有礼貌的姑娘。

尸案调查科读后感300字 第(3)篇

推荐给了第二部。

但是不会再看了。


受不了狗屁不通的案件逻辑、无病呻吟的废话、幼稚而直男的审美观、青涩生疏的感情描写……说不完的槽,都不会一个个吐了。简直是蜂窝煤一样的框架结构 。


作者好像心智未开一样。或许是处男


pS:刚刚有句经典槽要吐,结果一下子划过脑子找不到了。可惜可惜!

我与癌症这九年读后感300字(3)篇


我与癌症这九年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向死而生。目前健康的自己,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似乎提前预知了重大疾病和年老时,所要面临的可能的现实,认识到了现代医学的真正作用:有时能治愈,常常在帮助,永远在安慰。人类的恐惧来常常自于对未知的恐惧。有了这本书的铺垫,相信自己更坦然的面对可能的病痛。常怀感恩之心,常驻当下安宁,降低欲求,以蝼蚁自比,不念长度但求丰度,过好每一天。

附上一点笔记,供你参考

首先要明白癌症是种什么病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癌症是控制细胞生长、分裂的基因或抑制细胞生长、分裂的基因出了问题。

抗癌有四步:第一步,面对它;第二步,了解它;第三步,处理它;第四步,放下它。怎样“放下”呢?“放下”的含义不是要把癌症抛到脑后,而是要尽快从癌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回归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但是要辩证对待自己的癌症患者身份,既要记住自己是癌症病人,又要忘记自己是癌症病人。在生活、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以上抗癌兵法的目的旨在做到“消灭与改造并举”。具体说来,抗癌兵法也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

    (1)首选西医(积极治疗、正规治疗而不过度治疗);

    (2)中医辅助(发挥祖国中医药的优势,调理身体);

    (3)配合食疗(食药同源,重视饮食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4)调整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好心态事半功倍,坏心态事倍功半);

    (5)合理作息(熬夜是免疫力的克星,最好早睡早起并适当午休);

    (6)适度锻炼(运动能提高免疫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动则有益,但过犹不及)。

1.病友博客圈是患者在抗癌的过程中,尤其是康复期,至关重要的心灵康复医院1)倾诉与释放是很好的心灵按摩,“话疗”效果甚至于超过化疗。病友们有着共同的话题—为什么是我?要不要忌口?如何锻炼?要不要吃中药?如何预防复发?……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医院病房中的病友相比,网上博客圈的病友更多,交流更方便,能为自己找到更多的榜样,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榜样的力量有助于自己克服对疾病的恐惧,重建活下去的希望。信念,有时候比想象中更有魔力。奇迹,总发生在相信奇迹的人身上。

2.病友博客圈是一个纯洁、纯粹、纯净的精神家园。

3.病友博客圈是一所真正的人生大学

(二)加入病友圈的好处(1)从小我走向集体,是突破,是勇气,更是收获(2)抛掉心灵的包袱,找到精神的家园(3)爱心是付出,更是收获。真正的爱不是索取、得到,而是付出。在癌症病友圈,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有了管理员们的倾心付出,才有了大家的交通、食宿、集会、交流、健身、看病之便利;有了广大病友的热心付出,我们才得到了彼此的宝贵经验、爱心小礼物、各种帮助以及书籍、影像制品等精神食粮。

大家尊老爱幼,欢聚一堂,爱心的交织与心灵的碰撞使病友聚会根本不像病友聚会,更像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大聚会,残酷的人间在爱心的付出下变成了美丽的天堂。每一个病友都把这个大家庭当成了自己精神的家园。这里只有爱没有恨,这里只有欢乐没有抑郁和悲伤,这里彼此没有血缘,但是却比亲人更亲。

因为爱,这里的每一位都很开心、很真诚、很放松、很感动,收获很大。爱心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

如果换一种思路呢?你想一想,即便没有得病,即便能活到90岁,人生不也照样是活一天少一天,不照样是在倒计时吗?想通了,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人生就是一种体验,人生就是一种经历。结果都是死路一条,唯有这从生到死的过程,人人皆不同。假如患癌注定早死,那么,宁愿让自己在比别人更短的时间内活出更大的精彩来。这一部分基本上是我们能够说了算的。再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我的肉体可以被打败,我的精神绝不屈服。我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我的精神永存。

定下来看风景,

绝色生活,绿色饮食,绿色出行

患癌后的这九年,既是我生命中最痛苦的九年,也是我生命中最厚重、最充实、最快乐的九年。总结下来,肿瘤除了带给我绝望痛苦悲伤之外,还另外送给我三大礼物。

第一,幸福原来很简单。2002年,我硕士毕业,进了上海交大工作;同时,贷款买了个两室一厅的二手房;第二年,孩子出生。一切都顺风顺水。那时候,父母还年轻,身体还健康。一家人多么美好!可是,我不知足。生活有压力,工作有压力,三代五口人的家庭因为琐事吵吵闹闹也需要磨合适应。那时候,我疲惫、麻木、牢骚满腹。2005年,我患癌。生病后才发现当初的日子多么美好。家庭爱情名利地位工作事业,这一切的一切,没了健康,都是零。什么也不敢奢望了,只要能活着就行了。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与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平平安安,无论多么平凡平淡平庸都没关系。按照这个标准,幸福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难道非得到了这个地步才能领悟?这是肿瘤送给我的第一个礼物。幸福快乐不能向外寻找,要向内寻找。

第三,理智面对生活的一切。生了九年病,明白了很多道理。生活很精彩,生活很无奈。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你看,我连别人跑步都羡慕啊(我脊髓手术后走路一瘸一拐的)。可是,我必须强调,我已经足够幸福了。比我年纪小的患者大有人在,我同一个病房的小兄弟们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我……失去的永远回不来了,我的亲人,我的健康,我的流光溢彩的青葱岁月!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这是唯一的出路。知道什么是能改变的,知道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努力改变能改变的。就是这么简单。你苦闷绝望的时候,拿张纸在桌上写一写,为了改善我的处境,我能做什么?1、2、3、4……这时候,你会发现,你还是有路可走的。还是那句老话,生活给予我们的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关键就看自己了。

我与癌症这九年读后感300字 第(2)篇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奖赏”。 —摘自《恩宠与勇气》你很不幸,但谁也不欠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降低对别人的期望值,学会用感恩的心态来面对周围的一切。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经历,一切都是风景,一切都是体验与心境。人生匆匆,我们来到人世就是体验什么叫饥饱冷暖,什么是春夏秋冬,什么是喜怒哀乐,什么叫爱恨情仇,什么叫成败荣辱。在人世的游乐场里,游戏项目都一一经历了、体验了、认真玩过了,便没有辜负这来之不易的门票。这一切经历、过程以及体验构成了丰满厚实的一生。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要放下。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要活在当下。

前一段时间看人间世第二季,癌症主题,说到中国每天约有一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平均每分钟7个人。冰冷的数字,却是不得不重视的现状

基本每位患者都会经历最初的不肯相信,无法接受,到慢慢地不得不接受,不得不重新站起来,努力生活,积极治疗。能够转变心态挺下来的,基本都会有好的结果(也有很多没有结果的,不计较那么多,不谈结果,只论状态)

因为左眼长了个囊肿,17-18年基本都在看病、手术、复发、再看病、再手术中度过。很幸运现在康复了,并在这段时间里大学毕业,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现在在拉萨工作(来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基本每天都会有惊喜

三次住院手术,结识了好几位病友,也看到了医院的常态,只是眼科肿瘤就有那么多的病人,每位病人和家人都有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属于自己的故事。

他们都没放弃,在坚持着,继续着自己的路。

患病了,患者、家人、医生、经济支柱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也感受过一个很熟悉很亲切的长辈,在自己刚确诊需要手术的时候罹患乳腺癌(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医生也拒绝手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去世了。

愿所有患者都能顺利治疗,康复或带癌生存

我与癌症这九年读后感300字 第(3)篇

有时候极端情况让人理智,让人发现生命的核心,抛弃那些众人熙熙攘攘的杂碎,没有时间矫情和无病呻吟,只专注自己的内心和人生体验。

那些打败不了你的,注定让你成长。

人的需求多么少啊,不过是幸福。而众说纷纭的幸福标准,衍生的攀比急躁功利,反而没有沉下心,这山望着那山高。万事有因可循,切莫操之过急。

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红肉。心思平淡,认认真真积累人生,慢慢提升自己。常常审视内心,鞭策自己不要偏离。时时体验人生,美好的不那么理想的,都是自己人生旅程的部分,消化吸收,去伪存真。

愿每个人,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




喜欢《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读后感300字(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道当然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