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 地图 >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2500字。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25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广受年青人的欢迎,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2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村上春树

如果你想体验一把切肤的孤独,那就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整个故事都弥漫着一股怀旧的味道,甚至书中的某些谬论,偏执至极,竟也成了真理。每个人的故事各不相同,又互相交叉不可分离。让我一个一个说起。

男主角渡边,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的孤独与不安。他是大学生,喜欢一个人远足。绿子曾经问他:“是否喜欢孤独?”他答说:“谁会喜欢孤独呢?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罢了。”一句话,直戳痛处。对于他的身世,我至今模糊不清。一切背景,空旷静谧。也许这就是村上想要营造的一种感觉。如果说渡边纯洁,却不完全,毕竟他曾和一些不认识的女孩发生性关系,并且午夜与朋友交换玩伴;然而更加无法说他肮脏,因为无论他在做着什么,都会有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感觉,浑身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纯洁。他就是如此巧妙的把握着过去与现在的平衡,活得束缚而自在。

直到直子的出现,他开始向过去的世界倾斜;然后绿子出现,让他对未来期待。渡边最好的朋友木月在十七岁选择自杀,而直子是木月的青梅竹马。木月死后,直子难以接受,渡边同样。所以,渡边选择彻底离开曾经熟悉的地方,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念大学。直到很久以后,在那里和直子重逢。无论逝者如何,重逢也总是令人欣喜的。对于木月,他们绝口不提。很快到了直子19岁的生日,渡边没有察觉出她笑容背后的忧伤。吹完蜡烛,她渐渐开始抽泣:我总在想人的生命应该定格在十***岁,过了十八就到十九,过了十九再倒回十八,那样的话,很多事情就可以轻松一些了。她哭得不能自已。渡边抱住了她,他们竟然做了爱。这是直子的第一次。我同渡边一样诧异。直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尽管她是全心全意的爱着木月,他们也尝试过很多次,但她的下面就是打不开,进去的话会很痛。这件事,后来,渡边到了直子所在的疗养院才知道。这个心结一直困扰着直子,并且她与渡边也仅有她生日的那一次顺畅。或许正是这个原因,21岁时,直子也选择了自杀。她逃不开过去给她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包括肉体和精神上的。木月将她抛弃,留下一串不解的慌乱;渡边虽想将她坚守到底,但他却不是直子的真爱。也许吧,对于一个过度敏感的人,有些伤痛是很难抚平的,一如木月的死,给直子带来的致命打击。她过去构建的世界,仿佛轰然倒塌,再无力重建。渡边给的爱,虽是一份安慰,但只是暂时的镇痛,弥补不了长久。并且她也很清楚,她的存在终将成为渡边的负担,他总有一天会奔向未来。最终,直子还是选择了死,宿命般。尽管有过挣扎,但躲不过呼啸而来的绝望。对于她来说,“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

任噩耗连连,渡边依旧坚强。虽然有时,他也会羡慕:木月永远17岁,直子永远20。是绿子给他带来阳光。

虽然绿子也心里暗含乱撞的不安,但她用热情包裹的完美无瑕。不管怎么样,她始终相信:我们活着,只需要考虑怎样活下去就够了。在一个潮湿闷热的下午,渡边来到绿子的家里,一段只属于他们两人的静谧。愉快的谈话,绿子向渡边描述到她所向往的爱情:“我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爱情,一种完美的爱情。比方说,现在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丢下一切,跑去为我买!然后喘着气回来对我说:‘阿绿!你看!草莓蛋糕!’放到我面前。但是我会说:‘哼!现在我不想吃啦!’然后你就把蛋糕从窗子丢出去。我要的爱情是这样的。” 绿子就是如此,热情洋溢,异常迷人。忘不了她挑逗的眼神,夹杂温柔细腻的瞬间。她与直子的性格,几乎是两极。直子阴郁,她热情;直子深陷于过去,而她只关注此刻的感觉。天性使然。人性是复杂的,这话一点也没错。而我们常常通过爱情,来发现自己,可能从不知晓的一面。渡边亦然。最后,无论是他有意,或是被迫选择了绿子,都预示着他的新生。斩断过去,奔向未来,甚至是矛盾中夹杂着迫不及待。无论得益于谁的成全,最重要的是自我成全。

每个人都生活在惯性里,每个人也都有选择的权利。那些逝去的人和事,选择活在回忆的惯性里,而绿子和渡边选择了憧憬。

还有一些人,虽不是主角,但同样撼动人心。

木月。直子的青梅竹马,渡边的挚友。作者对他的着墨不多,但一鸣惊人。我是说他死的一鸣惊人:不仅时间突然,手法也甚是诡异。他选择将自己密闭在汽车中,窒息而死。也许,这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压抑致死。于是我们带着满心的疑惑,去猜测他的死因,直到后来一点一点揭开谜底。正如小四所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木月的青春明亮过,然后黯淡下去,永远沉寂。他逃不出青春赐予他的焦灼与困惑,于是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去抗争。然而尽管他已死,后面的许多情节,有关直子与渡边,都与他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死亡也是一种永存。这一点,也许,他早有预料。

初美。渡边大学同学永泽的官方女友,因为天知道永泽到底睡过多少女孩,甚至是明目张胆的。我不知道初美为何如此爱他,能够忍受这一切。但,或许,爱情本身就是盲目的,她只是爱错了人。张小娴说:“爱对一个人,人生就相当于做对了一半的事。”显然,初美已经逝去了人生的半个幸福。虽然小说关于她的篇末不多,但同样极富震撼力。说实话,她的死的确令我诧异。为了一个不可能对她忠诚的男人,付出生命的偏执,旁观者着实无法理解。当然,不是说死亡让我兴奋,只是一个看似绝不可能的事发生了。你知道,这其中的冲击力。她的处境,常常让我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角,既可悲又可敬。她们的共同点在于“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而悲剧的结局则是自然。

石田玲子。三十多岁,曾经是音乐老师,是直子在疗养院的监护人兼朋友。渡边去时,她已经在那待了七年之久。究竟是什么样的过去,让她对外面的世界避而不见?她看起来是那么慈祥和善:悠长的眼神,恬静的笑容。但,这只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面对痛苦,有的人选择用眼泪,有的人选择用笑容。但,终究是痛苦。或许,用笑容更苦。直子死后,她选择出院,继续当音乐老师。临行前夜,她找到了渡边。午夜聊天时,请求与他做 爱。我为玲子的请求,渡边的应承,咋舌不已。不过当一切结束之后,玲子说的“总算找回了七年前的青春”,终于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委。类似于这种关于性的混乱与寻找,在他的小说里,很常见。性,常常作为一个特殊的出口,来发泄人物最真实的压抑。

也许有读者会说,作者让那么多人选择了自杀,是不是过于极端?其他的,或者干脆直接去批评逝者的懦弱。但,依我看来,自杀也是一种无言的抗争。这么说,并不是要鼓励自杀这种事,而是理解它存在的可能性。生死都是人的权利,无高低之分。难怪当年三毛看到自杀神庙时,欢欣鼓舞。

然而,无论以何种方式祭奠。四季更迭,生者与逝者的距离亦随之急剧拉开。

有些人留在了过去,有些人奔向了未来。

唯一不变的是呼啸着的时间。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篇一: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600字

早在高中时期就已拜读过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书,品读一番。每读一次,内心都感到现实世界如此地虚无缥缈,恍然如梦。

主人公总是一副与外人无交集的状态,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踪、不满,两位挚友皆以死亡告终,主人公却依旧平静生活,虽然内心难受,却以平淡对人生,在孤独与面对中体验生活。

“把过去的东西全都处理掉,也好获得新生。”过去已是过去,未来尚需憧憬。我们坐在现实的长椅上,唯有望向那时光的尽头,又怎有时间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说“不翻页,生活如何继续?”只要不被页面的灰尘迷湿了眼,我们依旧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当。”自己无需同情,无能就是无能,失败就是失败,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推脱的,自己不够格那就用努力去弥补,没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们不要做懦夫,人当顶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获得,主动去营造机会,并且要有针对性,这样的努力方能不白费,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虚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对等的”不对等的关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暂的,只会让低微的人对处于关系优者产生厌恶。没有人能永远守护另一个人因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毕业前我们才领悟,不过至少还不算太迟,对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记住的,在记忆被冲淡以前,我们需要永铭记。”

“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所以自行品悟,不再多言,这是一片人生森林。 望你不孤单,勇敢闯人生。

篇二: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800字

此书用怎样一种艺术性的表述,传递给读者关于孤独的悲哀。村上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心感受生命本不该感受到的孤独,幻化为文字和语言的表述,传达给读者关于他感受到的东西的,情绪。

村上的笔法是高明的,他不是在写故事,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传递故事。所谓写故事,是只有文字的记载,各种情绪掩埋于心;所谓讲故事,是把借助语言把一个故事描述给别人;所谓传递,是用心的各种悲欢,把一个故事带着自己的情绪,带着自己的感触交给别人。被他传递了故事的人,不是看到白纸黑字,而是看到血脉流动,灵魂游动的形形色色的人的生命与生活,把它们从头看到尾,就是村上给你的故事,是这本《挪威的森林》。

在传递故事的时候,村上是如此与众不同。他写爱情,通过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大段落来铺垫,为触觉铺垫,也许他笔下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要用身体和生命去触摸去感受的情绪。他用比喻,不再捕捉事物与事物的相关性,没有美得像花这样的句子,有的是像全世界的森林都倒下,像全世界倒下的森林都融化成黄油的爱情。这种在五感上并无相关性的比喻,为什么不让人觉得不协调?

答案很简单,他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说出了这样的话,那是一种基于五感超越五感的第六感的交流。他用象征,是奥妙和传神的,当渡边还在为绿子和直子纠结时,村上用象征写出了渡边心中也许是无意识的选择。渡边一直记得直子给他的触感,读书笔记.却在和玲子纪念直子的死亡时,因为抚摸到玲子的被这种触觉感受而沉醉,在前文,绿子告诉渡边,她对背部的抚摸最敏感。男主人公的心情在开篇和结尾各有一个象征,开篇写悲哀,“因为直子从来不曾爱过我”,结尾写茫然,“我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

当你阅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你不仅在接受着村上给你的故事,也在接受着他给你的情绪、思想。因为你被传递了。这个故事讲了孤独,书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孤独的,却没有一种孤独的形态是一样的。书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尝试远离孤独,但方式却一样,通过爱,尽管爱的形态不一样,珍爱、情爱、恋爱、怜爱。各种形态的爱却都只是让他们走了一段旅程,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同行的旅程,然而,他们发现终究逃不过别离,这段旅程终究会结束。然后,他们才明白不可能逃离孤独,因为孤独停留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也许他们学会品味孤独,赏玩孤独,那又能怎样呢?

徒劳罢了,对于孤独,人类除了承受之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因为建立在孤独之上的一切都是悲哀的。在悲哀中找到的快乐,又该是怎样一种悲哀? 以前看一部动漫,上边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人一生只能背负一个人的死,如果他背负了别人的死,到他死的时候,他甚至不能好好背负自己的死了。当时不很懂,看挪威的森林后我感觉,直子背负了木月的死,渡边背负了直子的死。

孤独是本质,爱只是形式。通过爱与被爱,我们走了一条有人同行的路,然后在告别的时候知道,孤独从未远离我们。孤独是爱的起点和归宿!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摘抄


1、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2、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3、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4、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5、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6、不会忘记的永远不会忘记,会忘记的留着也没有用!

7、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8、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总会一次次不知觉望向远方,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忽隐忽现,充满迷茫。有时候身边就像被浓雾紧紧包围,那种迷茫和无助只有自己能懂。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的。

9、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10、或许我的心包有一层硬壳,能破壳而入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对人一往情深。

11、任凭怎么解释,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越是拼命争扎,我们的处境越是狼狈。

12、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

13、我们活着,同时在孕育死亡。不过,那只不过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真理的一部分。直子的死告诉我这件事。不管拥有怎样的真理,失去所爱的人的悲哀是无法治愈的。无论什么真理、诚实、坚强、温柔都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响,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

14、我俩就像在无人岛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

15、孤单时,仍要守护你心中的思念。

喜欢《《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2500字》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