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无姓之人》观后感1800字。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姓之人》观后感18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无姓之人》观后感:关于前世的一些想法


说实在的,两个多小时挺无聊的。关于如何解释前世,我在看完刘慈欣的《坍缩》之后我就有如同这部电影一样的想法,但是除了电影里坍缩产生平行人生这种直觉的想法,我还有其他一些想法。

第一个想法是关于逆世的。即坍缩的过程中,因果关系变成果因关系,自然的熵在减少,这个世界我称为逆世。在逆世中,高熵体或者说熵增体才是稀有物种,所有物质都在归纳变得自律有序,连一个全是铁原子的铁锅都比人的归纳能力强。而高熵体懂得随机演绎,没有逻辑的疯子才是逆世中的少量智者。每一个人,一出现于世界便是老人,逻辑道理懂得一大堆,而他们得花几十年才能学会放弃思想,像个孩子一样,不去试图归纳解释世界,而是率性而为、疯癫似魔。可惜他们最终都得完成细胞的合并,最后仅以DNA信息负熵的形式存在,完成这个降熵的悲剧。如果一个人在时光倒流中活了几十年后,还像豆瓣这些评论者一样,试图在电影情节中找逻辑,将被世人耻笑。

第二个想法是关于前世的。对于一般的人,四岁之前的事一概都都不记得,但是四岁之前的我仍然还是我,为什么呢?因为照片和父母可以证明,但是仅凭我自己的记忆和意识是无法感知到的。自我意识是什么,其实就是连续的记忆,就是在时间线上可以联系得上的信息(负熵)片段。如果把一个人的所有脑状态按照时间顺序存到电脑中,这个电脑也能产生意识,当电脑通过归纳,意识到这个连续性存在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这个连续性被打破的恐惧,也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如果把整个地球的所有状态,包括所有地球人人脑的状态,按照从大爆炸开始的时间顺序存到电脑中,可以认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肯定是有自我意识的,而且是每个人的自我意识的超集。这个自我意识清楚地记得四岁之前的我还是我。但是,这个地球级的自我意识,仍然无法证明前世的我还是我,除非我们把宇宙每次爆炸后再坍缩再爆炸再坍缩的所有状态全存下来,这个更高级的意识才知道我的前世仍是我,因为它记得所有。这种情况下,前世的我还是我,只是我不记得前世的事,正如我不记得四岁前的自己。狭义的自我仅仅指连续的记忆,我们可怜的能量摄取仅仅只能维持这个级别的记忆。从佛学角度讲,其实这个世界无我,每一刻的我都不同,都在变化,一切的归因都是梵,梵才是那个更高级的第一因。

第三个想法是这个更高级的意识会和我交流,告诉我前世的经历吗?正如父母告诉我我童年的趣事?这个问题等同于问我会不会与我血管里的某个红细胞交流,显然不会。但红细胞有自我意识吗?有,我觉得万物都有自我,正如远古的人们所相信的,我觉得这就是古人们的睿智之处。人类总体文化知识在被一神论毒害之前,还是有不少真知灼见的,比如万物有灵这个想法。很多时候我的小孩问我一些问题的时候,我特别害怕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他,特别想乱回答,回答一个不科学但是有可能的答案,以便让他自己想想哪个回答才是有道理的。比如问为什么会下雨,回答天上有人在哭肯定比向他解释水蒸气凝结要好。第二次如果再问,可以给他另一个答案,比如天空就是一个大冰块,我真不想用所谓的物理定律来剥夺孩子自己去思考的过程。一神论就是这种有害的想法,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也不能怪哪个古人创造了一神论,多样性总是不得不减少,正如有一次我看NHK的纪录片,记录了巴西如何把具多样性的热带雨林,全部改造成无多样性的玉米田,为了高涨的酒精价格。谁又能阻止得了多样性的减少呢?人类对多样性的兴趣,已经从不易改变的的真实世界,转为了容易改变的的艺术与心理世界。宇宙探险显然不如心灵探秘那么受欢迎,除了有领导力的大机构主管,谁能掌握得了宇宙探险所需要的那么多能量呢。

关于为什么说红细胞也有自我,我觉得自我的存在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死亡的恐惧。万物忙碌其实都是为了某种信息的连续性。高级一点的信息是记忆,低级一点的信息是一些预编制的程序,比如DNA的传承、蛋白质合成原理、红细胞的运动法则。再低级一点的信息比如空间坐标,例如一个石头在那静止已经一百天了,这就是一种存在。信息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即是死亡。红细胞每日忙碌,其实就是怕这种运动程序的消亡,这种对连续性消亡的恐惧构成了红细胞的简单意识,或者说红细胞算法的简单意识。万物皆有算法,万物皆有自我。类比到计算机语言,程序也是有自我的,C++的destructor就是数据结构的死亡,一个产生自我意识的程序(比如懂得监控代码段指针的程序)将会很害怕它。可以说害怕死亡即存在,不怕死的人是缺乏存在感的,他是更高级的存在(比如爱国主义)的红细胞。一般来说,高级存在是低级存在的超集,比如地球记忆是个人记忆的超集,地球记忆会告诉你孩童时的趣事,但你是无法理解地球这种存在是怎样害怕它自己连续性的消亡的,你感受不到,因为你们的存在不在一个维度,正如红细胞的自我存在与你不在一个维度。

虽然万物之灵不能互相理解,但相近的灵可以产生恻隐、移情、甚至爱,太高级的灵只能通过克拉克的小说去幼稚地猜测,太低级的灵你又无暇思索,或者误把它们当成高级的灵来崇拜。但是一般来讲高级灵的多样性会更高,更复杂,信息量更大。当红细胞还没有遵守红细胞算法的时候,也就是当细胞还是单细胞生物的时候,其实它的存在感更强,因为它的可能性更多,而不是机械的血液循环。单细胞生物毕竟还是生物,也就是其自我的级别应该和树或者人同层次,而红细胞的自我级别就变得更低了。想想吧,当你放弃学习有趣的多样知识,而愿意成为某个狭窄领域的专家时,你也许在公司内更受重视、更有价值,但是你比其他人更像一个红细胞,专业而缺乏存在感。更高级的存在(非逆世宇宙的最高级存在为负熵之神智慧神)控制了你。如果不能成为神级生命,就努力成为单细胞生命吧。我在看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时,就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预言,人类大脑的总体构成了一个更高级的存在,只是克拉克没把这个过程解释清楚,要是大刘去写就能写得更好。其实这个过程现在就在缓慢发生,分工、合作、强调社会性以换取个体利益,正如单细胞生物变成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肌肉、神经细胞,为了成为看上去更高级的细胞类别而丢失自我。

第四个想法是关于宇宙的随机性的,因为宇宙有随机性,所以即使坍缩后再大爆炸,其实,你这个连续性的存在,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还是很渺茫的。人的级别太低,在大爆炸面前,也许歌者的级别都不够,我们不会重生。所以,前世不太可能是多次大爆炸形成的,极有可能是多维宇宙形成的。多维宇宙中微小的扰动也许不会让你消失,但是会影响你的人生剧本,正如这部电影试图表现的那样。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无问西东观后感1800字


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由章子怡、黄晓明和张震等主演的电影《无问西东》,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四个不同年代中的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摸索并最终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的故事。网友对这部电影有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总是诸事顺遂的人,大概是很少会去思考一些终极性的问题吧!

比如人生的意义,人,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我为什么而活?我到底要怎样过这一生?

他们只会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是顺其自然地循着普世的价值观惯性地活着。直到生活当中的某些舒适突然戛然而止,引起了他的痛苦,引起了他对于人生对于人性对于自己的一些反思,思索。

《无问西东》里面讲的是关于三个不同时代的善良的人,在面对亲情与民族大义、友情与个人前途、道义与信任、善心义举与被利用时所呈现出的灵魂深处的挣扎,以及最终作出了听从本心,无问西东的抉择。

刘淑芬是爱许伯常的,在许伯常最困难的时候资助他上学。显然,刘淑芬就是给许伯常托底的那个人。

可是在许伯常有能力的时候,也许是他们之间终究是有着文化层面的差异吧,许伯常却不愿意为刘淑芬托底。

表面上刘淑芬总是殴打辱骂刘伯常,外人不知的是许伯常对全世界的人都热心有爱,唯独对刘淑芬冷漠、无视、不屑、这一切都使得刘淑芬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人。她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加上王敏佳写的祸出事端的那封信,直接导致了她后面极端的行为,逼死了王敏佳,也逼死了自己。

其实他们两个都是善良可怜的人,但是无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刘淑芬能够早一点意识到这点,放下执念,放彼此一条生路,从一开始就不跟许伯常结婚,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许俩人都能够得偿所愿也未可知。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不求孩子升官发财大富大贵,只求孩子健康平安就好。

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么过好这一生,命就没了。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堂堂华夏,举国上下,无以安放一张小小的书桌。

面对母亲的担忧与国家的危难,沈光耀最终选择了听从本心,保家卫国,瞒着母亲去当飞行员,最终牺牲。

王敏佳是一个很单纯又有点虚荣心的女孩子。她看到老师许伯常被师母欺辱,仗义直言,跟同学李想一起合写了一封信,一式两份送给了师母和师母单位。令师母大受刺激。直接导致了她后来的悲惨命运。

李想在大家追问信是谁写的关键时刻不吭声,王敏佳独自承担了后果。

在大家群起而攻之王敏佳的同一时刻,另一边是李想戴着大红花开表彰会。

滂沱大雨中,王敏佳独自一人躺在地上,大家以为她已被打死了。陈鹏赶来救了她,并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沈光耀在当飞行员的时候,经常违反军规偷偷给附近村子的孩子投放食物,使得这些孩子们得以能活下来。

陈鹏就是这个村子中其中的一个孩子,孤儿。最终也用所学为国家研究出来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原子弹。为我们这一代的国泰民安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李想在支边的过程当中,怀揣着对王敏佳的内疚,陈鹏的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张总的父母。

现代社会白领张总在现代社会压力山大。他不满上司David的不义,纠结Robert劝他出卖上司,以及怕对四胞胎的救助,却终被恩将仇报。

最终张总战胜了自己,拒绝了Robert的提议,给四胞胎父母交了三年房租,并给她们安置好工作,而四胞胎的父母也没有不知感恩,而是给他送了四个孩子的胎毛笔作为纪念。

关于一种精神。

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一群清华人仍然不忘做学问。屋内,大雨淋湿了老师的衣服,老师仍然在给他们讲课;屋外,老师带领着学生雨中喊着口号继续跑步;空袭来临时,他们躲在防空洞里,听老师给他们讲着恐龙、黑格尔

这一群清华人也向征着中国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不管我们是生于何种时代,在复杂的社会中生活,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到底要怎么过完这一生?

正如影片中吴岭澜老师明明在语文方面有天才,却屈于现实认为学理科才在社会上吃得开。包括到现在,大家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听了梅贻琦校长的一席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就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一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以及泰格尔的演讲,最终也选择了听从本心继续读文科,不再迷茫。

愿我们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可以为自己托底的人。如果没有,也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最后,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养家之人》观后感


《养家之人》观后感

原创: 安晨樱

上周一好友突然发来信息,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看电影。我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决定出门赴约。我们看的是周六晚上在我的公司附近某个电影院的《养家之人》。这次出门的体验很好,出门见到的场景,那个电影院所在大厦,很多东西都很新鲜。这些新鲜体验让我决定以后不要总是宅在家了,有空应该多出来走走。

朋友选这部电影是想了解一些阿富汗的生活。我没什么目的。不过看完后,确实有不少触动。这个一部画面简单干净又丰富的动画片类电影。开头是11岁的帕瓦娜和爸爸在摆摊,卖她最心爱的裙子。爸爸想让她讲个故事,她害羞没说话,爸爸先给她讲了先祖的故事,主要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地区,常年战乱不安稳。然而近年来,在塔利班控制下的国家,有了新规定,女性在没有丈夫陪伴的情况下决不能抛头露面。

他们正讲着故事,就有找茬的小官来了。其中一个人说帕瓦娜出门就是在引起注意。那个人曾经是帕瓦娜爸爸的学生。这一幕让我想到了《三体》开头的场景。然后另一个年纪大的制止了这个暴躁的小官。这个小官还跟踪帕瓦娜和他的爸爸,在他们正开心吃晚饭的时候,带着一群人到他们家抓走了帕瓦娜的爸爸。

然后帕瓦娜的妈妈蒙着面纱和帕瓦娜试图去监狱找爸爸,结果半路被另一个官几乎打的半死,两人伤心地回家了。家里的米粮渐渐没了,帕瓦娜小心翼翼出去买米,结果差点被抓。连出门打水都提心吊胆。后来姐姐给她剪短了头发,打扮成了小男孩,她终于成功地买到了食物。

在帕瓦娜刚扮成男孩,小心翼翼探索外面的时候,她遇到了曾经一起上过学,现在一样女扮男装的小伙伴,已改名叫特力华。然后她带着帕瓦娜去捡零食打零工,还叫帕瓦娜改个男孩的名字。两个人在外面相依为命的日子过得辛苦又充实。帕瓦娜偶尔摆摊,终于卖掉了她的裙子,还帮一个人念了信。

后来两人在山地打工时意外遇到举报帕瓦娜爸爸的小官,两人被发现后使劲逃跑。还好跑到坏人无法抓到的山东了。两人躲着时还有看顶上壁画的兴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被猛虎追赶掉下山崖,抓住一棵树,却发现树快断了,这时候他头顶的树枝上掉下了一滴蜂蜜,他认真享受起蜂蜜带来的甜美愉快的感觉。

关于特力华,她说过几次很羡慕帕瓦娜的爸爸很好。我私下猜测,可能她出来打工是为了维持父亲的生活。作为父母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不保护孩子,反而还让孩子置身外界的危险中,真的很自私。但那样扭曲的环境会出现什么样的恶人,我们不深处其中很难想象的。

战争又爆发了。帕瓦娜的妈妈之前写过信的表哥居然提前来了。表哥很粗暴,抱着她最小的弟弟,威胁她的妈妈和姐姐和他一起走,丝毫不顾帕瓦娜的妈妈和姐姐苦苦哀求等等刚离开家去监狱找爸爸的帕瓦娜。在那里的男人眼里,一个小女孩不算什么。另一边帕瓦娜刚告别了小伙伴特力华,特力华很伤心她又要回到一个人打工的日子了。她俩还约定了十年后在哪里见,但我们观众都知道她们的愿望可能难以达到的。然后帕瓦娜去监狱了。

中途妈妈和姐姐拒绝再和陌生的表哥一起去陌生的地方,而帕瓦娜集市上遇到的好心人也帮助她带出了爸爸。这时候战争已经爆发了。即使面临战争动乱,他们也想留在自己深爱的土地上。可惜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导演说了这个电影取名的意思。我自己在想,故事的最后帕瓦娜带着爸爸,会在中途遇到妈妈和姐姐,最终一家团聚。

主角一家的故事之外,贯穿其中的还有一个帕瓦娜编的童话故事。从爸爸被抓走开始,妈妈和姐姐让帕瓦娜安慰哭闹不已的弟弟。她开始讲这个故事,后来给小伙伴特力华讲,最后她在监狱外面等待她爸爸很迷茫的时候,大声讲给自己听。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故事的主角是她的哥哥,在外面捡了个玩具结果玩具爆炸了。这是家里所有人缄默不语的事情。童话故事很简单,就是主角为了找回被山上的坏动物抢走的粮食,一路冒险,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个动画片反映的社会现状真的让我感到很震惊。希望动画片里的那个地方可以慢慢好起来。

观《无问西东》有感1800字


《无问西东》跨越时空,从1921到2012,以四个不同的故事诠释了对无问西东的理解,并提出了追求真心的方法,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在1962的爱情中,或许大多数人会感动于王敏佳和陈鹏的爱情故事,而我却为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故事所唏嘘。一如影片所述,刘淑芬与许伯常本自情深,在刘淑芬供许伯常上完大学后,许伯常却不想娶刘淑芬了。于是刘淑芬摆出泼妇的架子拿着刀逼上门去,逼着许伯常娶了她,并在婚后性情大变动辄打骂。是,她捏造事实,构陷了王敏佳,毁了一个花季少女,那她自己呢?她又何常不是被毁掉的那个!

当初是你说会对我好一辈子的。当初,当初人就不能变吗?为什么?为什么其他事情都可以变而这件事就不能变。在我看来,许伯常就是在为他自己的错找借口。亲口许下的誓言在即将兑现之际反悔,怨谁?刘淑芬也只是个为爱所困的女子,当她发现自己的所爱变心后是什么感觉?惶恐,焦急,不安还是绝望?但她仍不能放弃对许伯常的爱,那些缱绻时光,妄想用一生去抓住。

她只是为爱所困,她怨过,挣扎过,努力过,是许伯常没有给她机会。为什么要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却还吊着那么一丝希望?为什么在发现信是王敏佳写的时候不进行交涉?为什么?他没有责任吗?这个结果是他一手造成的啊!当许伯常在井口边声声呼唤时,是内疚多一点呢?还是日夜相处的点滴情谊更多一点呢?刘淑芬她只是怨怼,这怨怼酝酿出一个构陷,她想让王敏佳吃点苦头。所以当她看到王敏佳戴着反动的牌子被批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畅快的吧。她或许想:看不起我的人,我要你们付出代价。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一想到自己那么多年来的苦楚也就不在意了。她想要王敏佳痛哭流涕,忏悔,向她请求宽恕。可王敏佳她没有,她笑了,在荒唐而又郑重的批斗大会上,笑得那么凄美,暗含嘲讽。像是对现实,对人们疯狂的冷眼旁观,对刘淑芬的讽刺。无论如何,在精神上,王敏佳赢了刘淑芬。于是刘淑芬崩溃了,她大叫道你们看,她在笑,打她。那么愤怒的声音,疯狂中的人们是不存理智的。当她以为王敏佳死了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失魂落魄,她没想害死人,她只是想教训一下,教训一下而已。在回家的路上,她碰到了许伯常,他像往常一样把她当作空气。她想,他知道了吗?他知道自己构陷他的学生并把她害死了吗?她不敢想象,怕他伤心,也让两人的未来陷入黑暗。她或许想,她真是渣滓洞集中营中的敌人,没有她许伯常会开心吧。于是她走进院中,想起过去的缱绻时光,笑了,然后从井口跳了下去。她受不了许伯常的冷漠了,也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只好一了百。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刘淑芬也想有个人托着她啊,把她从那枯井里托出去。她的爱那么卑微,自认无错,可王敏佳一封举报信过来告诉她,她的爱不对,她错了。那,她该怎么办才对?谁又能告诉她怎样才能挽回许伯常的心?如果,如果她就这么去了,他不就会一直记得她了吗?她永远会是许伯常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经年大戏,谁是受害者?谁都是。刘淑芬死了,王敏佳毁容了,而许伯常,按他的性子,应该是一辈都无法从这个结里走出来了。

追求真心,无问西东。是啊,他们都追了啊。刘淑芬追了爱情,王敏佳追了自己的善心,许伯常追了自由。但追求真心也要讲方法,看实际的啊,刘淑芬的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可难道我们就该隐忍吗?真心?真心是什么?佛谓真心乃真实无妄之心,出六识,与六尘无染无杂。我觉得真心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无关其他。像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一样,三寸金莲跨越太平洋;像三毛追求自由,肆意畅快;像鲁迅弃笔从文,遵循本心。只是在决定的刹那,一切就注定成为过去,没有回头路。我们必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然而并非所有的真心都有结果,一如刘淑芬对许伯常的爱,结局只是两败俱伤。

看看刘淑芬,谈得感性一点,你所给的就是他人想要的吗?有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用别人的方法疼别人。有一个故事,学业结束,一个宿舍的人在聊舍长哪里好。舍长洋洋自得地想着他照顾过生病的舍友,保持了宿舍的卫生。然而舍友却说,舍长最好的是在有人睡了的时候,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轻手轻脚。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刘淑芬爱许伯常,并念念不忘。可婚姻,热饭终究不是许伯常想要的。真心的付出确实令人感动,但请顾及他人的想法、需求。念念不忘,可有回响?你本在平原湖泊,又何来回响?

刘淑芬的真心是好,但缺了点方法,少了点通情达理。世事无常,唯愿我们都能够遵循本心,都能被他人所善待。

养家之人观后感400字


《养家之人》这部电影由诺拉托梅执导,是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下,女子的地位是及其卑微,女主角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女扮男装进行工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养家之人观后感400字。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了《养家之人》这部电影,看完后我非常感动。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11岁的阿富汗女孩营救他爸爸的故事。小女孩的一家生活在战乱的阿富汗,全家都靠她爸爸一个人勉强养活。但小女孩的爸爸被恶人诬陷有禁书,被人抓进监狱里面了,全家陷入困境。小女孩为了养家糊口,并救出自己的爸爸,毅然剪去美丽的头发,扮成男孩子,背负起家庭的重担。成为男孩子的她,做苦工努力挣钱,希望换回她爸爸,在这个过程中,小女孩经历了很多磨难,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但是小女孩不放弃,她觉得只要能够救出爸爸,她什么都不怕。最后在一位善良的叔叔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团聚了。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为小女孩一家的遭遇流下眼泪,因为我也有爸爸、妈妈和一个可爱的弟弟,并且我弟弟和电影里面的小男孩长的很像,我难以想象如果是我处于那样艰难环境下会怎么样。我喜欢小女孩坚强、勇敢的品质,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小女孩爱他的家人,我也爱我的家人。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养家之人观后感600字


故事的背景是引人深思的,我们可也看到在这样的一部动漫里面,呈现给我们这样一种残酷但是坚强的画面。也许我们中很多人不能理解都9012年了,还是会有这样的场景存在吗?是的,现实就是这个世界上总有地方是动荡的,也总有人坚强地活着。

养家之人的故事其实也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装扮成男孩子去工作,去努力生活。她还小,在我们看来还算是个童工,但是她在自己的家中已经成为了顶梁柱!

去工作对()她而言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在她的家乡,这里饱受着战争的摧残,而且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甚至不允许女孩子单独出门!因此,作为养家之人的帕瓦娜将至变成了男孩子的模样,小心翼翼地生存着。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去改变这样的一种状况?其实,这就是一种现实的折射吧!这部电影早在2017年就已经上映了,只是放到中国变到了19年。故事选取的地点也很有深意,阿富汗这里也是一个饱受着战争摧残的地方。这里的妇女儿童问题一直都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这部电影也算是一种情景再现吧!以前看过萤火虫之墓的电影,也会很难过,看过了这部电影,似乎更加被这其中的一种勇敢给震撼到了!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部电影给我们传达的信息,一方面是战争带来的不行,另一方面也是高压正直的残酷,还有就是小女孩子的勇敢温暖着这个充满冷漠的战争世界!过多的去解读这部电影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就是珍惜已有的生活,学会勇敢和爱!

电影养家之人观后感


由爱尔兰、加拿大和卢森堡共同制作的家庭动画电影《养家之人》再过不久就要遭国内上映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好准备呢?影片根据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放眼世界,你会发现,我们所在的不是和平的年代,而是一个和平的国家。在同一片天下,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在千里之外,仍旧有很多人在四处躲避战乱带来的伤害。

在电影《养家之人》中,被塔利班控制,到处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主人公帕尔瓦娜全家五口人只依靠断了腿的父亲一个人给别人读信写信过活。父亲经常会在不忙的时候给帕尔瓦娜讲述那些久远的历史和传说。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帕尔瓦娜。

但美好似乎永远都是暂时的,父亲因为得罪自己以前的学生而被陷害入狱。从此,家里就是去了经济支柱。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下,女孩不仅不可以上学,甚至连外出都需要有男性陪同,否则就会遭到毒打。为了养家,帕尔瓦娜剪了短头发,并且打扮成男人的样子去打工,购买食物。在同学的帮助下寻找父亲,结果却遭到了一顿毒打。眼看生活越来越不容易,她的妈妈不得不写信请远方的亲戚将她们带走,他们答应了,但是条件是让帕尔瓦娜的姐姐嫁给他们的小儿子。为了生活,姐姐同意了。但帕尔瓦娜在此刻还是一心想着要救出父亲。

随着战争的爆发,亲戚很急切的想要接走她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帕尔瓦娜终于解救了父亲,接他们的人不顾帕尔瓦娜没有回来就执意要走,在母亲的以死相逼的反抗下,才拒绝了跟他们走。最后的结局是帕尔瓦娜带着受伤的父亲,母亲带着姐姐和弟弟,一起朝着家的方向走去,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一切都是未知。

一个男孩为了解救全村的人,通过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了胜利。这个传说是一直支撑着帕尔瓦娜的力量和希望。

阿富汗原本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但战乱让这个地方变成了人间()炼狱。战争让千千万万的人失去了幸福甚至是生命。

想起影片最后,帕尔瓦娜说的话: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的珍宝,话要说的有道理 ,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无姓之人》观后感1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