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3 来源:互联网

《天使与龙的轮舞》观后感250字。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天使与龙的轮舞》观后感25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天使与龙的轮舞》观后感

这是一部神奇的片。它是一部公认的烂片,但是烂出了槽点,烂出了笑点,从某种程度来说看得比另一部同类烂片《罪恶王冠》更爽。这部说它不是里番都没人信,每集必有大量露出,必有各种刻意制造的service,必有各种故意引人吐槽的起伏和矛盾。还有进展神奇且让人目瞪口呆的剧情,烂得让人觉得搞笑。
本来我是想着随便看看就弃番的,没想到它竟然烂得让我不想弃了。刚才看到女主角几天前还把男主角各种往死里虐,几天后就:星空下(流星)好美你才是美的那个脸红凑近正要亲吻时,两人一起看星星忽然变成了两人一起看运送着巨大龙冰块的六架飞机和一条龙互斗被炸,然后龙飞下来跟男女主角开打,简直是让人一边吐血一边笑得掉下巴的神展开。
让人看得最烦的是女主角一边坑队友,一边拒绝主动对她友好的人,一边在那些抱怨哼反正又没人会在意我,性格渣到极点,偏偏能力和运气又开了外挂,简直是史上最恶女主角。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阿丽塔:战斗天使》观后感250字


《阿丽塔:战斗天使》观后感

毫无疑问,《阿丽塔:战斗天使》是对《铳梦》的最佳致敬和最好还原,片中数不清的情节或画面都是对应原作。但毕竟两者无论在篇幅和画风上都有巨大差异,于是一些矛盾点因此诞生。首先就是阿丽塔的眼睛,这对比普通人大多了的眼睛令小女孩更加可爱,更大的眼睛也能表达更多的戏,但一个对还原真人外表和表情追求达到极致的角色却有一个真人不可能拥有的大眼睛,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其次,电影为了把原著尽量多的剧情压缩进一个电影的长度,已经尽量缩短每个要点的篇幅,但又要多事地加进感情戏,和医生老婆等角色,令到故事更加零散,好像雨果,他专门去找基友说不干那段戏挺牵强的,纯粹为后面被冤枉是杀人犯的剧情服务,还有为了还原原著,去爬巨缆而亡的戏也是很突然。至于医生老婆,就如维多克说的那样,竟然就突然改变性格了,有点太突然。总的来说,《阿丽塔》无论是作为特效大片还是漫改作品,都很好地完成了她的任务,但如果在追求真实和还原原著的平衡点上处理好点会更好。

《天使与魔鬼》观后感


穹顶之下,光明与黑暗

——《天使与魔鬼》观后感

梁龙飞 光电156班

《天使与魔鬼》这部由美国作家丹?布朗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情节紧凑,险象环生 ,全篇140分钟,观者均能在荷尔蒙高涨中体味电影的魅力,悬疑、惊悚、动作,又不乏幽默、科幻元素的结合,让观众在光与影的世界中流连,在经典的世界中陶醉不已。

电影情节围绕天主教与"光明会"的渊源为主题,以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文字学家罗伯特?兰登破译古老宗教的历史与符号来拯救被绑架的四位枢机主教为主线,集凶杀,悬疑,惊悚于一体。影片极具宗教色彩,深度剖析了梵蒂冈所代表的天主教的深远历史与事迹,即使是许多不光彩的因素也彻底揭露出来。

原著作者丹?布朗可谓是一个伟大的人,除《天使与魔鬼》之外,还有许多以剖析宗教历史的作品,如《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地狱》,宗教与科学在人类历史上截然不同的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创作的主题,而他也实实在在的揭示了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尽管有许多内容属虚构)。《天使与魔鬼》这部电影,尤为明显。中世纪时期,科学与宗教问题开始变得激烈,科学的迅速发展,宗教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廷为巩固其影响与统治,公然屠杀科学家,这也是"光明会"企图复仇的原因,但随着影片的深入,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简单。看似等级严密,一片和谐的宗教内部也存异心,传承与变革,和平与战争,天使与魔鬼,随着枢机主教的一个个被杀,内奸的身份也一点点浮出水面,古老教堂的神秘色彩,一步步浮出水面。

但本片的精彩之处不仅于此,单纯的悬疑与惊悚,并充斥着宗教色彩的影片与 我们 的加入,让小说升华了,"反物质"的加入,与惊险的爆破场面,本为改变改变世界的希望,如今却危及着上万人的生命安全和世界最大宗教的中心。这些刺激元素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刻画出科学与宗教的渊源与矛盾。

在人物设置方面,教主侍从或许可称为反面人物,但信仰的差异,毋庸置疑,我们又不能称之为坏人,万物有两面,信仰不同的神学人员,生活经历的影响,造就了绑架,凶杀,爆破事件的发生,但它绝非坏人,从他极力主张疏散群众,以及自己舍身救人的行为便可看出。激情澎湃的青年,与固守传统的红衣主教之间,事件必然发生。

看完本片,我似乎看到了许多经典的影子《七宗罪》《国家宝藏》,但本片不止于此,他有这自己独特的魅力。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罗伯特?兰登与阿耶莱特?祖丽尔饰演的维多利

亚,亦有一种俊男靓女救世主的感觉,强壮,智慧,帅气,性感,美丽,这对组合堪称经典。

反物质于黑暗之中爆炸,大地为之一振,救世主在光芒中降临,俯瞰众生。穹顶之下,光明与黑暗,终究化为一瞬,天使与魔鬼,值得一看!

太平轮观后感


太平轮观后感: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鹊语

题记:末世画船,沉于流沙。孤臣孽子,世代隐喻。1949题材拍不好就不要去动,等不世出的电影人出现即可。吴宇森试图将国共内斗、中日世仇、兄弟反目裹在爱情万金油中,来涂抹这艘叫做"太平轮"的末世巨轮,他终于从一流的香港导演堕落为二流的好莱坞生意人。他不懂1949,不懂桃花扇底哀江南,也肤浅了爱情。

长久不动笔,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自己坐在桌前喝一杯酒,伴着窗外狂风呼啸,听蔡琴《渡口》,回想起64年前那个冬夜的海风中,太平轮如何一寸一寸静悄悄地沉没了下去,如同没有存在过一样,深感吴宇森这部耗时多年的电影,还没有蔡琴的这首歌来得恰如其分。

太平轮,太平轮,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轮这个故事,大陆导演可能拍好,台湾人有可能拍好,唯独当下的香港导演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1949年的台湾海峡,无才者管中窥豹无法竟全功,懦弱者避之唯恐不及。而吴宇森着实是愈发聪明了,他挑上了1949年1月27日的冬夜中,沉于台湾海峡的那艘渡轮,这个从谢晋开始,中国大陆最顶级的电影导演视若宝山的一个题材。《太平轮》拍好了,如投名状一般,影评人势将交口称赞,但如果拍得不好呢?

我是在未看到太平轮这电影之前,已经自夸,可以猜到这部电影的上下两部将如何分裂,看了之后果不其然:几位男女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都与中日战争和国共第三次内战扯上关系,而在国军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几位主人公背负着爱情与恩仇登上这艘画船,驶向他们命运的终点。

香港导演是真地不懂中国历史的,拍出来的历史电影都如二流武侠小说(《鸿门宴》),而所有的大格局题材他都像处理《赤壁》一样,上下两集,如TVB一般。吴宇森对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认真劲头,还不如张艺谋在《活着》(哪怕《金陵十三钗》)中的付出,他以为砸些钱,做些功夫,就拍了那场你死我活、中华民族几乎是在自断经脉中做出选择的年代。

他拍不好战争,也当然就拍不好那艘游轮,是的,不是巨轮,是游轮。

肠肥必然脑满。精挑细选大明星加入贺岁档,兼顾一下大陆、日本、台湾乃至韩国的票房,吴宇森今日的选择,和当年那个在旺角街头刚刚辞去记者工作的年轻人的志气,相去甚远。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说他们不懂历史,若不服气,就在脑海中尝试想想1949年1月27日,在黄浦江码头因为过于拥挤而跌落海中的孕妇们,还有那些明明已经无法维持秩序还努力去救人的国民党宪兵;去想想那些缺了胳膊断了腿,枕着步枪在寒风中睡在北平崇文门下的林彪军队;去想想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结束后徐州市在街头的女大学生,她们跟着国军溃败的军卡车后面跑,大声哭着喊,"谁带我走,我就嫁给谁";去想想在安徽滁州城内国共两军在大雾中对峙,共军将鸡汤煮熟了迎风送去香味,而那些饿死却最终没有投降的国军,或者去想想陈布雷为何自杀,去想想易地而处,你会不会登上那艘船?

你又可知道,一直有传闻说太平轮载有千斤黄金,是共军为阻拦黄金进入台湾而秘密炸沉。这种谣言在烟锁海峡的白红对峙时代,甚嚣多年。但那些至今无法找寻骸骨的遇难者中,除了国民政府的退休高官、富商名流、民国的文化精英之外,竟真的还有几位是共产党送去台湾建立网络的红色特工(张汉,余则成的原型之一),而他的女儿为父正名从辽宁走到香港,奔波多年。山河虽好非完璧,当死难的双方都是孤臣孽子,而你在为太平轮哀叹之时,你到底需不需要选择站在哪一边?

模糊的价值观是不需要选择的,没有读过这些,就任你再聪明也无法想象出来。你精挑细选俊男美女,既配不上当年上海滩的绝世繁华,更配不上北朝勃兴南朝断送的末世哀歌。众生皆苦,这世上有谁不死?死在泰坦尼克上,一定惨过在大萧条中自杀吗?太平轮是惨,但那个名唤中华的民族呢?如果真的能浴火重生,那无数埋葬在中国各处的民族菁华,死得是否值得?

吴宇森终于没有懂这些,他将一切裹在爱情的万金油中,打包送给了观众。他蜕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在预告片中即宣称"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献给爱情",但这句话,毕竟还没有《宋家王朝》中蒋介石的那句"革命就是爱情,爱情就是革命"来得厚重。导演的悖论或许在于,你如果真是一以贯之的和平主义者,又为何让小马在《英雄本色》中的太平山顶说出"我做这一切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一定可以拿回来!",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

历史不就是这句狠话中来去的吗?

当我们称一个东西、一件事为悲剧时,我们到底是在指代什么?写完这些,听到蔡琴另一首《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或许因为是中国人的缘故,我始终认为太平轮的悲剧象征超过泰坦尼克号。最大的悲剧不是生死,不是情人远隔重洋,而是整个民族最优秀一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水。1937,1949,1976,甚至今时今日的盛世,莫不如此。

太平轮不是五月花号,台湾岛也不是蓬莱仙山,而这土地上的人们,始终没有真正等来那艘能驶向彼岸的船,所以它出现在《老残游记》第一回的梦中,又在梦醒时遽然消失。又或者如奥斯卡王尔德所意指的悲剧意象,我们曾经建造过这艘巨轮,甚至登上过它许多年,但终于失去了它。

彼岸是西天取经路茫茫,何不看重脚下?

而对那些船上的同胞,但在沉没之时,我唯一奢望的,或许是历史真地记住了他们,真的,在离去时假装舍不得他们。

写于2014年12月4日大风夜

拓展阅读:《太平轮(上)》首映观后感

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期待。期待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是飘着雪的。

当字幕散,我还没来及把眼泪擦干然后装作一副"嘿这电影拍得真矫情"的表情,就听见队长对着小胖子惊呼:"你怎么能把它揉成这样!"我探头一看,旁边杵着茫然惊错、眼睛瞪老大的胖子。

我先是觉得很好笑,平日里看见小胖子这样装怂总要自觉地幸灾乐祸一下。

继而眼光落到了电影票上,发现它正可怜巴巴地缩成小团,与垃圾为伍。

心里和嘴上同时画出了一个很轻的"操"字。它是很轻,但也很绝望。这个字出卖了我脸上讪讪的笑容。

这种感觉在当时的一刹那是无法感知的,太快了。然而当电影票又完完整整地回到了我手上,只是多了一点皱纹的时候,我居然冲动地亲了它一下,居然傻傻地对它说了一句:"你回来了,真好。"我甚至觉得这张票格外的美,就像我生出了白发的亲人。

一张电影票而已,何必这样酸溜溜。不过这次我没有这样自嘲。因为这是我为了我的英雄买的第一张电影票。我欠了他太多电影票。

啊对了。我的英雄今年68岁了。他叫吴宇森。

在等待《太平轮》上映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象,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被烂片激得从病塌上跳下来大呼一定要拍一部"完美"的电影,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场景。他可能没有"跳下来",因为他总是慢吞吞的,一副儒雅的样子。而等我真正坐在了电影院里,一开始就有一股猛烈的炮火向我袭来的时候,心头突然一紧。在这些壮烈的镜头背后,站着一位患癌多年的花甲老人,他忍受病痛,忍受噪音,忍受天气,忍受一次次的协商与妥协,甚至忍受观众的嘲笑和谩骂,才让我有机会分享他的灵魂。

其实,他什么都有了,拍过绝对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拿到国际肯定的终身成就奖,功成名就,早就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了,何必要为自己增加一次被媒体和大众的口水淹没的风险呢。但他偏不。

他先拍了《赤壁》,被吐槽得不轻,甚至连我这种忠实的脑残粉也差点倒向他的对立面。而后他宣布,他要拍一部爱情片,一圆他二十年来的梦想。听说这个任性的老头子要拍爱情片,我确实也犯过嘀咕,这个爱情观十分单纯的老头子拍出来的爱情片,不知道会不会像偶像剧那样岁月静好。所以,我近乎是带着悲观的情绪看这部电影,就像孤身一人参加前任的婚礼那样悲壮,没想到,前任虽然结了这场婚,却告诉我,他依然爱我。

我用这个拙劣的比喻只是想说,《太平轮(上)》的爱情的确让我失望了,但吴宇森作为一位导演,没有让我失望。

记得吴宇森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说,我的电影,主题永远是关于爱和勇气。英雄,就是爱人如己。那是好几年前了。我不过还是个初中生,偏偏记住了,英雄,爱人如己。

你看老吴在香港的巅峰时期,无论哪部片子的男主角们几乎都愿意为对方而死,甚至就像《喋血双雄》里李鹰对小庄说的话,我不愿你走,也不想你死。想起来了吗,那个为友报仇最终落下残疾沦落街头的小马,他满嘴饭粒,一身尘土,一言不发地埋头,用手使劲把饭菜往嘴里塞,宋子豪满眼含泪的那一句"小马,你的信里不是这样说的".几乎人人为他们那一次交手相握而动容。他就这样留在了一代人的青春里。留在记忆里的影像,不会褪色,豪情喷薄,几近一个童话世界。但他毅然从童话里逃了出。

他了好莱坞。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留着长发的嬉皮士,他也不会像从前做张彻的弟子那样,自卑到默默藏起野心,收好行装准备转行做一个演员。他拍出了《变脸》,那个时候全世界为他喝彩。在这部电影上映十年后我看到了它,十年的光阴竟然没让它染上一点风尘,那么炫酷,那么整饬,如果不是教堂和大量慢镜头的出现,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吴宇森的作品。它是如此华丽,华丽到让我不敢靠近。没有谁肯为谁死,没有一句"然诺重,君须记",两个男主角都巴望着对方赶紧死掉。到了最后,正义战胜邪恶,正义还顺便展现了他宽容的一面,收养了杀手的孩子。一个happy ending俘获了全世界的心,人人交口称赞,这真的是一个国际大导演啊,这真是一部世界级的好莱坞大片啊。他突然咸鱼翻身,跻身国际名流之列。但他依旧没有停下来。

2002年,《风语者》出来,又是一场不可交加的口水战。人们嘲笑他复制《大兵瑞恩》,嘲笑他拍战争片,嘲笑他江郎才尽,没有人看他的电影,当年他票房惨败。可是,2002年吴宇森的确回来了。最终,他还是逃不了一个"情"字,也只有"情"字最是动人。凯奇最终闭上了眼睛,他起初看不起的印第安士兵用原始的方式为他祈祷。印第安士兵握着他的铭牌,站在山崖上,微笑着对妻女说,对世人说:"他是我的朋友。"用一场战争,换来一份情谊。虽不免觉得奢侈,但这不就是吴宇森么,看似简单粗暴,但不知怎么你就被他打动了,因为美好的事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讲了。

人们才不愿相信英雄呢。这本来就是一个无英雄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不可避免的滑向后现代,一切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被解构,被戏谑,尽娱乐之能事,即使最严肃的事,也要用最黑色幽默的手法讲出来,这就是现实,想要讨好观众,不如来一场黑色盛宴吧。

吴宇森一直说,想要了解现在的观众的口味。看来他并没有了解。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浪漫当中。他依旧固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义观,只要认准一个人,就可以为他爱,为他活,为他死。且不说背叛,连一点权衡也不需要。在现代人看来,怎么可能,人的本性和潜意识里有多少阴暗面,人们恨不得把他们扒个遍。

所以,吴宇森的浪漫,顶多算个"不合时宜".

然而,他还是偏执于自己的白鸽。在太平轮出现在镜头前,忽然几只白鸽从我眼前掠过的时候,我忽然感到自己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微弱的烛光里看见了自己的奶奶那样,尽管是虚妄,尽管依旧会在冰冷中死,我还是快乐、满足。

因为吴宇森还是从前的吴宇森,还是那个,拼命让大家记住"爱"才是这个永恒世界的根的普通人。

再过几十年,没人会记住《英雄本色》里的暴力场面曾如何振奋人心,没人再津津乐道《喋血双雄》里的暴力美学,或者《变脸》中的豪华场景。科技的发展会掩盖表面的一切华丽。

但我知道,人们一定会回头,相信吴宇森所相信的东西。就是爱一个人,为他生,为他死,为他做一个心有道义的人。

关于电影,我始终认为,它和文学没有优劣之分,都是表达共通情感的一种手段。它不仅仅是造梦,更要让人在梦醒之后,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电影,终究是为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梦境里,那与毒品有何二异。

网上有许多对吴宇森的谩骂,甚至让他滚拍AV.这对于一个认认真真拍了几十年电影的老人而言,可以称得上是可耻了。诚然,在《太平轮(上)》中,他没有将电影做到承诺过的尽善尽美,但那颗固执的心脏的跳动声,那属于一个六十八岁的电影人的一腔热血,那个从小便记住父亲对自己说过"我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从而坚强活下来的老人,还不值得尊敬吗。他为我们创造出那么多感动,甚至创造出一代人的青春,如今,为了他的一点失误,我们竟要这样对待他吗。

吴宇森在这部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的电影里表达的诚意,我不相信没有人能感受得到。老吴的确不适合拍爱情,但是战火中军人的情谊与坚守,乱世中底层和贵族的强烈对比体现出的辛酸与悲悯,你们也是当笑话一样看待吗?

若果真如此,我也便无话可说了。

写了这么长,耳边一直单曲循环着珍妮为小庄所唱的《随缘》。想起李鹰让珍妮再唱一遍,珍妮却抿嘴谢绝。"对不起,我只想唱给一个人听。"老吴的世界里,就是那么简单,只为一个人。这样的固执,这样的温存。

那么,就为一个人好了。吴宇森先生,你为你的爱。我为你。

终究还是活在了老电影里。好像自己没有长大,又或许,是周围的世界长大了。毕竟,我的童年在新世纪,我的心却留在了上个世纪。同样的不合时宜,我终于和我的英雄重合了。

《龙与虎》观后感600字


《龙与虎》观后感

我有一个愿望,在十七岁的青春里遇到那个属于自己的人,也许会吵闹,也许会任性,有着欢笑,也有着泪水。不经意的相遇,却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正因为天空是连着的,只要我们各自都发着光,无论多远,总会看到彼此的身影,该在一起的也总会被命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聚集起来。
在樱花飞舞的四月,崭新的高中二年级,崭新的班级里...眼神凶恶、看起来像是不良少年的高须龙儿,但实际上却是连跟别人吵架都没有过的普通少年。如今,升入高二的他,幸运的与暗恋了一年的栉枝实乃梨和高一是的好友北村祐作同班。此外,龙儿又为了如何在新同学中解除自己是不良少年的印象而烦恼,却在这时以外地因为与被称为掌中老虎的逢坂大河邂逅解开了大家的误解。但同时知道了大河鲜为人知的一个秘密。
事实上大河暗恋着同学北村,而龙儿暗恋着实乃梨。以一次意外为契机,大河和龙儿结成了帮助对方爱情的共同战线。由于大河一人独居,而且完全不会做家务、料理什么的,因此常常与龙儿一起上学,去超市买东西,去家里吃饭等等,因为这些事,他们被北村和实乃梨误认为正在交往了......
这个世界上有任何人都没有见过的东西
它很温柔 非常甜美
大概 如果可以看见的话 谁都会想要吧
正因为如此 才会谁也没见过它 为了让人无法轻易得到它 世界才把它藏了起来
但总有一天会有人找到
应该得到的那个唯一的人 一定能把他找出来
就是这样 慢慢产生了
此番收尾呼应的产生了这样一段我最喜欢的话,在我看了四遍全集以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从上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的校园生活该是什么样的呢,只觉得,学习好,让父母放心就好了,也许这并不是我的本真,但原本的那份冲动被一点一点的侵蚀掉,最后也只是希望这样就好了。但在看完这部作品以后,我想,这才应该是校园生活。或许当你刚开始看的时候,并不喜欢一些角色,但在你细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作者把每个角色塑造是多麽的完美,也证明的每个人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剩下的交给每个人自己体会吧,相信看过的人绝不会后悔的。此生最爱的作品!

《太平轮》观后感1000字


有朋友纷纷留言问我《太平轮》怎么样?其实我几天前就看了,只是没有冲动说说槽点!看完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子怡为何要接《太平轮》?
《太平轮》也算一部旷世奇作!钻石级阵容金城武、章子怡、宋慧乔、黄晓明、佟大为、外加各种大牌龙套打造出一部主线凌乱、剧情烂熟、感情散漫的黄泥巴版战争历史大戏!宣传时说太平轮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这话谁想出来的?你!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整部电影出现船的时间不到几分钟,害得我一次次的担心要翻船,你说你取个太平轮是啥意思!拍不好你就别给搞什么上下部,幺蛾子,流水线作业,整部戏战争场面占了极大篇幅,摆明就是一部战争电影夹杂点不痛不痒的感情戏,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反倒是黄晓明与佟大为的感情戏!我想换个名为兄弟连哥俩好霸道将军,那样更加贴切主题,或许导演的用意太高深,是我肤浅才识浅薄!
现在回来说说剧情,戏中主线非常不清楚,原本讲述的是三对恋人在乱世中的感情纠葛,但戏中的三对恋人似乎关联不大,根本无法让观众感受到在当时那种局势动荡下分离而产生的伤感!就如黄晓明与宋慧乔的爱情故事!两人在舞会上认识然后看对眼,一起跳舞,下一场戏便是起码开车,啪啪啪,后来就拍结婚照,然后就是宋慧乔有了孩子黄晓明要去打仗,被迫把宋慧乔送上太平轮,默默送别,想都不想就知道肯定是一去不复返!导演你把我们观众想的也太低能了吧!
乔妹与黄晓明相识也是非常可笑,富家小姐穿个小码鞋参加舞会,然后光脚跑去跳舞!如果我见了此景,我只想问小姐!你的滑板鞋丢了吗送一首约瑟翰.庞麦郎经典名曲《我的滑板鞋》给你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双滑板鞋,与众不同最时尚跳舞肯定棒,整个城市找遍了所有的街都没有,她说将来会找到的时间会给我答案
剧中有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子怡!我一直纳闷儿章子怡到底在干嘛,一会儿在医院,一会儿流离失所,一会儿拉客卖淫,一会儿护理战士,性格真是任性!你可以说她都是为了赚钱买张去台湾的船票,可是我只想说导演你的表达有问题!
看完电影我有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想导演亲口告诉我:
章子怡是个什么人?
为什么小刘快要死的时候才让章子怡把戒指转交给自己的孩子,非要到孩子自杀?是想证明章子怡体力很好跑的快吗?还有为什么一个面目全非的战士要找李威来演?
为什么秦海璐不和章子怡一起跑?非要自己出去死了才能让章子怡隐身?为什么又偏偏找秦海璐来演这个角色?
长泽雅美和金城武的感情跟电影又有什么关系?是怕不知道怎么拍摄乔妹在台湾的剧情吗?
为什么战争场面让我有《地道战》的既视感?
强烈建议导演把上下两部剪辑成十集电视剧,轻轻松松破个1破个2,要是再来个破收视率男主角裸奔那更有看头!
以后麻烦在宣传电影的时候别张口闭口就是投资数亿元打造宏伟巨制!真想泼你一头大粪,你投资多少钱关我们毛事!搞得我们欠你似的!
别说我只会吐槽,那你见我吐槽《推拿》了吗?好电影就是好电影!电影剧本烂就算华佗在世都救不了你!现在已经进入坑钱时代,眼睛可得擦的贼亮稍不留神你就中了他们圈套!
最后我给电影打五分,章子怡、佟大为、宋慧乔、金城武、长泽雅美各一分!
黄晓明丢分的原因是许文强上身,不做作不耍帅的时候其实很帅,台词造作,这是不自信的表现(这段网友供词)

《太平轮》观后感200字


吴宇森继《赤壁》以后又拍了一个上下集的片子,看来是收到了甜头,用3D模式完全就是为了圈钱,这片子完全没必要嘛,不过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也不怪吴大导

回到电影正题,演员颜值倒是真高,尤其女演员,长泽雅美完全是所有男人都会爱的那种初恋女孩型,连我这个女生都好心动回到故事上来,对战争的反思是个宏大而艰深的主题,没有点功力驾驭不了,这点电影妄图努力做到,但是很显然失败了,平淡的叙事使得时代背景下的悲剧变成了个人命运的悲剧,缺乏折射力,章子怡演什么都是一股用力过猛的味道,宋慧乔美则美矣,缺乏神韵。

当故事终于有走向太平轮这个主题的曙光时,下集预告就出来了,两个小时的漫长时光就是一集加长预告片,真是对不起我吃完的两桶爆米花,好在浓缩的那几分钟预告还是有点亮点的,下集好像比上集有内容多了不过对于这类型的中国式大片,我们已经学的很宽容,只要你妄图说一个大道理我们就愿意听听看你说得是否有道理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篇一: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感觉心中有很多东西想倾吐一下,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动笔,想起朋友那句“想表达什么就直接表达出来”的文论,我还是慢慢地在灰白的页面上打出了字。

有人说现在的人活得太压抑了,所以看电影、戏剧等便成了抒发、释放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或者说不知道这方面的因素所占的比重有多大,只是今晚我是实实在在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哭得走出图书馆的地下多功能厅时直低着头不敢让人瞧见那张泪迹斑斑的脸。

在黑压压的地下多功能厅里,看着主人公耶莎曼以一个善良的弱小者的身份被生活、被社会的黑暗与作为人的渺小的无奈慢慢吞没,及至慢慢地走上死刑台,旁观者的心也慢慢地变得沉重了起来,变得困惑起来。为什么那样一个一心只想挣足钱为儿子治疗家族遗传的眼疾的母亲、那样一个一心只痴迷、追求着自己心中的音乐剧梦想的女人,不能好好地活着,不能享受着作为人而应当享受的人的权利与幸福?她辛辛苦苦、日夜工作攒钱有什么错?她用生命护住苦心为儿子积攒的手术费有什么错?如果真的有错,那也是错在不该生下带有遗传基因的孩子,可是,作为一个女人,“想把一个小婴儿抱在怀里”,又何错之有?都说法理不外乎人情,可是为什么这人情之网就不为她而开呢?人生于世,是为万物主宰,可是,当比尔为了那笔钱而不惜出卖良心时,当律师因为无辜者没有钱打官司而狠心置人命于不顾时,当社会的执法者因为条条板板的律令而不管那些真情切切的喊冤语时,究竟是物役于人,还是人役于物?这一个个的“不解”,随着剧情的进展不断地在心头加重,直到我走出图书馆,回到明朗朗的宿舍。

本来以为观后感之类的东西最佳者应该是抒发观看之后最直接的心灵震动,而不是用生硬的文学评论术语来对其手法进行一次长篇探讨,毕竟各种手法、技巧都是为达到前者这个目的服务的。但是当那些最直接的感情刺激慢慢消退后,我发现自己眼睛依然红红的脸竟然笑得这么甜、这么美,让人有一种入画的感觉。我知道这种莫大的快乐的缘由——因为享受了一场富有艺术内涵的文化盛宴。这部戏的亮点之一就是它没有像很多作品一样去磨合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一正常的审美要求,而是异笔突起,将人生的最黑暗的一面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而且这种灰色面的展现也不同于很多的悲剧,它让人的眼泪不仅是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流,也为人的命运而流,让人能切切底底地感到一种生命的无奈、可悲甚至绝望。它将人的懦弱,人的渺小,人的善美很好地展现在了人的面前。而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制作者也颇具匠心,把音乐剧很巧妙地融合在戏中,在人物身上,让音乐来传达人的内心情感、人的生命追求,以及浓浓的母爱,同时也让音乐来舒缓灰色的感情基调、舒缓紧张甚至有点让人近于窒息的气氛。这部戏能够达到赚人眼泪、引人深思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音乐在剧中的巧妙利用,因为音乐升华了主人公。相信看过这部戏的人都会对剧中那种旷远的歌声、都会对主人公在音乐中那种陶醉的、幸福的笑忘怀不了吧。

《黑暗中的舞者》!我仿佛看见耶莎曼在漆黑的舞台上忘我的起舞,嘹亮而动情的歌声在空旷的舞台上回荡着,舞台中心那点光明慢慢地,慢慢地渗透开去,慢慢地将整个舞台的每一个角落照明。这个舞台,不仅是人的舞台,也是艺术的舞台!

篇二: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拉斯冯提尔的电影,有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女性主义”,他的一系列作品之中,对女性和女权的表现,一直是一个主旋律和基调贯穿始终。作为“金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黑暗中的舞者》将一个盲眼的女舞蹈爱好者作为主角,以她为核心,再度挖掘和展示了关于导演的奇特观点与思想。这部极度压抑和扭曲的作品,一如以往和后来,从诞生就毁誉参半,爱的人捧上天,恨的人踩稀烂,但是,也是凭借这部作品,拉斯冯提尔的名字终于和金棕榈联系在了一起,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黑暗中的舞者》在一片惊讶与争议中捧走了金棕榈的最高荣耀。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莎曼的女子,由于有先天家族遗传的罕见眼病,当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视力会逐渐失去,直至失明。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避免家族的悲剧,她毅然带着孩子远涉重洋,从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来到美国,一边趁着眼睛还能看见拼命打工存钱给孩子治疗,一边也为了更加靠近自己的梦想:舞蹈。

莎曼是一个先天就对音乐充满了痴迷的人,她热衷舞蹈胜过其他一切。每天,她都会去一个剧团排舞,即使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她也常常沉浸到舞蹈的幻想和白日梦里。但是,莎曼也是一个十分单纯的人,或者说幼稚的人,并且拙于表达和与人沟通。当最亲近的邻居和租房给她的警官一家因为缺钱时,警察污蔑并且偷走了她的钱。追要中,杀死了警察,最终入狱。因为自己的无知,终于被判死刑。当选择给孩子治病还是请律师给自己减刑的时候,她选择了死。

也许看完这部略显冗长的充满黑暗元素的电影之后,许多人第一个感觉就是片中风格特殊的歌舞。作为一部歌舞片,《黑暗中的舞者》显得过于另类了。不同于其他歌舞片那样华丽的舞姿与绚丽的节奏和韵律。本片中所有的舞蹈和配乐,都是电影女主角的扮演者,冰岛的着名女歌手比约克所作。与拉斯冯提尔的合作,是她银幕的处女秀,为此,她做足了功夫,专门写了本片的诸多配乐并且编排歌舞。惊艳的演出和才华,让她也拿到了戛纳最佳女主角的奖杯。颁奖词里,戛纳评委会这样评价她:

“有着‘冰岛女神’之称的歌手比约克的表演令人叹服……她的音乐向来轻灵任性,像一座现代派的艺术冰雕,乍听是一种随意妄为,可是仔细聆听就会发现其无穷的韵味自然天成,加上举世无双的‘鬼声’,独树一帜,超然出众。”

确实如次,电影里的歌舞极富现代韵味,并不以整齐的舞步和繁复的音乐为亮点,而是一种自然随意来洒脱对音乐和舞蹈的爱。工厂里、火车上、法庭上等多场舞蹈,导演刻意切换为一种粗糙画质的胶片机来拍摄,为的就是和这种粗糙淳朴自然的舞步相融合和适应。电影里出现过的“音乐之声”里那样的热闹欢快的舞蹈,也有严谨古典的芭蕾都从不同角度来反衬出比约克生活化和随意化的洒脱。这种风格,正合了电影里女主角对舞蹈的那种随性天然而成的爱。这种爱,没有理由,没有修饰。

舞蹈是影片的最直接的看点,而影片最重的看点,却是导演深藏在这一切后面的主题和内涵。

作为一部带有浓烈女性主义和女权色彩的影片,导演依然在强调女性的问题。电影的主角莎曼就是一个弱势女性群体的最好代言人。电影对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一个弱势中的弱势,莎曼一方面是一个从共产主义国家来打工求医的孤独女性,没有男人陪伴;另一方面又似乎有轻微的弱智与天真。

之前在工厂的工作里,虽然经常做白日梦,而且眼睛视力太差经常出乱子,但是有周围友好的工友以及自己的好友的照顾与帮忙,也算平安。白人警察,这个高大的男人,本来处处照顾着莎曼一家,但是当他面对债务危机和自己深爱妻子无法弥补的物欲时,他却出卖和欺骗了单纯无知的莎曼。

我们注意到,影片里的男性,几乎都是呈负面形象的。警察一方面是一个负责人的好人,另一方面又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在矛盾与自责中滑入死亡的深渊。警察漂亮的老婆,作为唯一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女性,本来也是十分同情莎曼的,但是她的物欲的无尽间接催生了丈夫的犯罪,这一点和宗教故事里伊甸园的一段很相似。只是,这里挑唆男人犯罪的女性,并不是故意和直接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她本身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女人。法庭上的男人们,监狱里的男人们,或者工厂里的男人们,除了追求莎曼的杰夫,都是一种冰冷和缺乏情感的存在。所有对莎曼一家照顾和同情的人,几乎都是女性。作为社会的脊梁,男性们在这样一个弱势的女性面前,几乎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绅士风度和男人应有的担当。这也是冯提尔电影里一贯的特点——男人都是缺失话语权和灵魂的存在。

我在观看电影个过程中,对于莎曼这样一个形象,确实是爱恨交织的。爱的是她勇于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自由自在跳舞的激情以及对儿子默默沉重的爱。恨的则是这样一个女子,在社会面前居然用自己的无知杀死了自己。她的逻辑非常的简单也非常的难以理解。警官是她的朋友,警官叫她杀死自己才能拿钱,也帮助警官自己解脱,她居然就真的“帮助”了自己的朋友。杀人之后,她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与幻想中,直到被捕。法庭上,面对诸多的指控,她除了发呆就是漠然,完全没有任何的抵抗。一个人,怎么可以如此活在理想与幻觉里,而对现实生活毫无所感呢?“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个感觉了。

一个孱弱的妇女,冤死在了号称民主自由的美国,冤死在了阳光照耀的美利坚法律之下,何尝不是对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以及社会的一次辛辣讽刺——这也是拉斯冯提尔的老话题“反社会”。

美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司法公正以及对待个人的尊重和判刑的慎重一直以来是全世界效仿的典范。但是,在莎曼从审判到处死的过程中,只有冰冷的程序在威逼一个无知的妇女,除了那个女看守的一点关怀,可以说毫无温度。法庭取证和审判的武断,许多重要证据都是不准确和失真的;律师的失职,完全无视自己代理人的生死;陪审团的偏见,“东欧社会主义的女子本来就该死”;最后处死的过程,在犯人害怕与胆寒中,用木板将其挂起,在那首为唱完的歌声中,猛然勒断了莎曼的脖子。和许多观众一样,我们都觉得最后在所有人都证实了莎曼确实是瞎子的时候,以为美国繁琐的司法程序可以终于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那突如其来的歌声的戛然而止,一下子就打碎了所有人最后一点希望。

都是死,都是冤死,一开始就被屈打成招如同许多不开明国家一样和经历重重过程被最终“慎重”的冤死有什么区别呢?都是冰冷冷的程序,无非后者看起来更漂亮罢了。处死的一场戏,场景和节奏的把握,冷酷到心寒,绝望到悲伤,不得不让人想起了以“道德焦虑”为作品色彩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来,他的《杀人短片》最终的行刑所表现的制度的冷酷和残忍,似乎在后来者拉斯冯提尔的作品里,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复生。

篇三: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你知道,这不是最后一首歌,每当歌舞剧快要结束时,你总是会听完倒数第二首歌,然后离开,不想让它结束,你知道,这不是最后一首歌。

《黑暗中舞者》我差一点就没有看完,不是因为没意思,而是看不下去,看到了人类太多的罪恶,看到了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害死了自己,也看到了一个 善良的人类,因为一时的脆弱而犯下了罪行,也看到了,人们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一个无辜的人送上了107级绞架,也看到了,一个母亲为了自己孩子的眼睛而放弃 了生命。

抱歉,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太多的罪恶,太多的误会,太多的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但,这部电影最大的魔力就在这,它总是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你希望,用一首简单的歌,用一曲朴实的舞蹈唤醒你,告诉你人间还是有爱的。就这样,你看见了, 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你看见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爱,你看见了,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爱,你看见了,一个追求者对恋人的爱,你看见了,一名警察对一 名即将死去囚犯的爱。

你知道,这不是最后一首歌。

为了给孩子攒看眼睛的钱,你不顾自己眼睛,努力工作,彻夜加班,给别人打工挣外快,你知道,这是很累的,但你总是微笑着接受它,把机器的轰鸣声当成音乐来 跳舞。你总是微笑着,即使自己即将双目失明,你在铁道上翩翩起舞,为了不让爱你的人看出你快要失明了。你总是微笑着,即使你错手杀了人,你知道那不该发 生,你知那是为了帮他解脱。你总是微笑着,即使在法庭上律师对你恶意相加,你幻想着和自己的偶像一起跳舞,你知道这是你最后一次以自由身条的最后一只舞。 你总是微笑着,当踏上那通往绞架最后107步时,女警为你打着拍子,你再一次翩翩起舞,因为安静是你不能承受的,即使是走路的步伐声,也会让你陶醉其中。 你总是微笑着,当你得知你孩子的眼睛治好时,你轻轻的唱着,你为孩子和关心着你爱护着你的人祈祷。

你知道,这不是最后一首歌。

《太平轮》观后感300字


由于之前冒昧评论过惠普看过的这部电影,因此,内心一直有种淡淡的歉意,所以,一直都想着有机会要看一看这部电影,好还人家电影一个公道(哈~)。

晚饭休息时就专心的看了这部片子,不过看完后还是觉得很烂,但是也颇有收获,无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和战争,其实这并不像我以往看电影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失恋太久,连看电影的视角都发生了变化。

前半部分看得平淡无奇,看到后面内战的时候,突然思维就开始乱飞,想到了小时候看的一则关于所罗门国王断案的故事,大概讲的是有两名妇女为一个小孩的所有权而争执不休,两人都说小孩是自己的,谁也不肯妥协,这时候英明神武的所罗门国王提议将小孩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其中一人听罢立即表示赞成,而另一人则立即放弃了争夺。谁是亲娘,大家马上就有了答案。现在再看看红蓝两方在战场上相互厮杀,突然觉得很可笑很失落,原来,谁都不是亲妈。执政者为了各自的利益,竟然不顾百姓与士兵的性命,拿起枪炮,肆意的争夺。更为荒唐的是,竟然真的也有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愿意参与到这场错误的战争中来。可笑,可悲,可叹,可气!

最后,想说下,女主角都很美,但是美人迟暮,韶华不再,但演技都还不错。不过,我最喜欢还是俞飞鸿,小时候印象中惊鸿仙子的模样依然未曾改变。

《太平轮》观后感600字


十一点到家,摸黑开始写作业。我不会写影评,只是单纯描述下我的观后感。
我对历史一窍不通,所以对电影中历史讲述的部分不做评判,但就连我一个历史文盲都能感觉出电影的制作方面对国共两方的态度还是蛮中立和中肯的,没有刻意一边倒丑化或美化,值得肯定。看完电影主要就以下几个感受。
第一,剧情杂乱,完全木有重点。看名字估计还有至少第二部,可能是一部能拍完的东西排成了几部,显得很冗杂。这部电影主线应该是爱情吧,可是从头到尾我都没觉得他们的爱情有多轰烈或是多浪漫,主要中间过程太少,结果太快。看这部分的时候我一个水瓶座居然开启了处女座模式,首先他们的相遇就有点莫名其妙,其次,第二次见面开辆吉普撞个桩子就结婚了!!最后不一会分开了貌似再也没见。。。。。
第二,本人本来就不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因为太残忍,太惨烈。看完太平轮之后我明白了如果战争片不惨烈别人会更觉得不舒服,佟大为演的确实不错,从头到尾东北腔也说得很自然,如果只是自然地逗笑观众无可厚非,但是好几个刻意搞笑的部分确实蛮好笑的但是有被雷到,觉得那个地方不该搞笑,弄得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情绪,感觉无法被带入下一个或许导演很用心制造的悲壮情境中去,就是感觉该严肃的时候不严肃,让人觉得有点无语。
第三,看的出来电影斥巨资,除了演员阵容,还有战场上的画面效果,因为是第一次看3d版的战争题材片,至少我看的感觉还是挺逼真的,感觉连细节都很逼真。还有那个芒草的画面。简直不能更喜欢!3d效果也不错。
第四,黄晓明在这里的演技蛮赞,但是说话声音不喜欢,尤其咆哮的时候感觉做作。换个配音演员估计会好很多,不可否认很帅!另外,台词傻到不行。。。。不仅傻还肉麻,说什么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我的周大胆诶嘛我去!
第四,剧情的结尾不知道为嘛要告诉我们太平轮沉没了,如果有第二部我猜想剧情会是有人捞出了一块海洋之星,宋慧乔老的一脸褶子跟孙女还有记者回忆年轻时如何跟一个小伙子光脚跳舞的事情。。。。也或者宋慧乔带大孩子,孩子长大以后跟黄晓明长得一毛一样然后遇见了一个长得跟宋慧乔一毛一样的女孩子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就是说顶着穿了秋裤也无济于事的寒风花着一月早餐钱憋着尿还要被两副眼镜架的鼻子快塌了,到最后没不知道黄晓明到底死没死,章子怡的男人死没死,佟大为死没死,看了跟没看一样,下一步编剧还能任性编。。。。。。。。。。。。。
第四,作业本挨千刀的装深沉穿了黑衣服,我拍了照片看起来就跟隐身了一样,声音越说越小,虽然我很喜欢你,但我想说你普通话说得没我好听,胆子还没我大!!很替你惋惜错过了跟我握手的机会[蜡烛][哼]!!!
总结一下,以上是我主观的观影感受,总体来说,电影蛮一般的,不值得到影院观看。

太平轮彼岸观后感


太平轮彼岸观后感(一)

先说说背景吧,为了看这部下集,我昨晚熬夜看了上集,但是还是没看完,只看了一半。到今天看下集的时候,发现看的上集那一半已经足够了。而且开始的时候还重复了好长的上集内容,让我好几次都有要先出去吃点东西再回来看的冲动。

上船前好几个镜头拍到船上的“太平”二字,还飞过几只白鸽,好突兀,怪不得有人说白鸽才是吴宇森片子里的最佳配角。于真水性真好,能在海里折腾这么长时间,又是救这个,又是救那个,还去捞回了那个笔记本。佟大庆的伤好的也真快,从头上包成木乃伊,睁不开眼到头上完全没事了只用了落水的这点功夫。船进水了,就只有于真和严泽坤知道救生衣在哪里,而且还负责给大家很有秩序的发放,主角光环太强大。编剧大概没怎么用心吧,群演也没怎么卖力。故事太凌乱了。

吐槽完了再来说说这部片子的闪光点吧。这个题材的片子不太多,估计可能观众不太买账吧,这次估计也是靠了大导演的名头。但是这个题材是很有意义的。大时代中的人对于命运把握的无力,无论是将军,是富商,还是士兵,是普通老百姓,在战争年代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时代的滚滚长河带着它的浪头砸向芸芸众生,幸运的生存了下来,不幸的随流而去。这部片子没有拍成泰坦尼克,观众很幸运。看完了之后留下只有无奈。首先为这种情怀赞一个。

再说爱情,战乱时候的爱情是很多片子都涉及的,这一部里的三段爱情故事很凄美,无论是等待雷将军回来的蕴芬,还是电影中一直未曾想见的严泽坤和雅子,都不能抗拒命运的安排。而于真的坚持,到最后也落得无疾而终。于真要上船的目的是去寻找自己的爱人阳天虎,可是在船上意外碰到佟大庆之后就再也没有阳天虎的事了,上船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经历了生死,最后活了下来。面对生死的时候,能有一个人思念,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这句话说的很发人深思。支撑佟大庆活下来的,也只是想象中的媳妇。阴差阳错最后再次见到,也许只是电影中的狗血情节吧,但是那种美好的精神力量,还是无穷的。

画面很美,真的很美,特别喜欢那片芒草,风吹过的样子,还有海边的灯塔旁,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这些对于对岸大陆的战争是多么的讽刺啊。背景音乐也很赞,单凭这两样也足以弥补这两个小时的时间了。

对于电影方面,没什么水平,甚至很无知。但是从不惮于暴露自己的无知。不仅是这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都没有什么研究。术业有专攻,人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过即使是不懂的方面也有自己发声的权利,也许很幼稚,但是当多年之后再看到自己写的东西,然后可以淡淡一笑,想着“那时候好傻逼啊”的时候,也许就值得了。

太平轮彼岸观后感(二)

周日晚上我们去看了电影《太平轮彼岸》,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吴宇森,看的时候是晚上9点,观众不算多,有20多个吧,大家都很安静地欣赏,只有我看的很兴奋,很爽!

《太平轮彼岸》是一部讲述1949年一批人从上海坐船去台湾基隆港的故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爱情故事,主演是金城武和章子怡,还有宋慧乔、长泽雅美、佟大为。爸爸一直称赞章子怡和金城武的演技超棒,我对演技不是很懂,我关心的是故事内容,对画面和音乐、插曲也很有兴趣。导演选美女选的不错,她们都很漂亮!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特别是大力歌颂了金城武、章子怡和佟大为的救人行为,当然也批判了那些落水后为了自己活命而杀害别人的小人。泰坦尼克号里面小人比较少,而太平轮彼岸里面毫不回避社会现实,敢于批判一些坏人,比泰坦尼克号更敢说真话。这部片子里坏人比泰坦尼克号多!真是乱世出小人!

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很巧妙,很传奇,有很多不可思议又画龙点睛的桥段。例如金城武去大陆寻找弟弟回台湾,最后弟弟没上船他却上船了,成了生离死别;例如章子怡四处寻找的阳天虎,最后就死在她的病房里,她却没见着,失之交臂,阴差阳错地上了船,和佟大为又重逢了;例如长泽雅美回到日本,因为忍受不了思念的痛苦而投向海水的怀抱,最后金城武也不幸死在海里,和长泽雅美相聚。这些画面拍的非常好,唯美又震撼!

太平轮彼岸观后感(三)

在国产片火热的七月底,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彼岸》登陆。因为电影的原创剧本出自熟人之手,因为看过上部后,虽然对于唯美画面的风格持保留意见,却也关心其中人物的命运发展,所以,在炎热的周末午后,还是进入到电影院,去观看这部“太平轮”的下部,感受吴宇森对这一大历史事件的情怀。

如果说,上一部的故事还在多线索地展开,给人以群戏的感觉;那么,下一部则将多个人物关系,用各种关联性粘合在一起,很有故事性。不过,这样的处理,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对度的把握有很高的要求,否则难免陷入过于巧合之弊,让人质疑合理性而产生跳戏的情况。就这部电影来说,人物的连接就过于紧密,其实,历史背景的连接已经足够了。

谈到此,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处理历史大事件和展现人物个性的问题,是面面俱到,还是有所取舍,对编导是实实在在的考验。不必看影片的结果,选择这一题材,而且多年不弃,已经表明了吴宇森的情怀。可惜的是,吴导的镜头语言确实有些过于传统,而且,为了粘合人物而构造的相互联系,又影响到了对人物本身个性的展示,因此,呈现的结果便是显得零乱,而对事件本身及事件背后的历史刻画得不够集中与深入。

影片上映后,制作方在抱怨发行方推广不力,排片量不够,直接影响到票房。但实际上,制作方自身也应该有所反省。尽管,由于上下部间隔太久,需要在下一部中对上一部有所提示;可是,就目前的处理来看,反而让人觉得,第一部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由此,制作方对于影片的呈现在最初应该是缺乏整体考虑的,或者说,是准备依据上部的反响来决定下部剪辑的。在上部的预期未达到后,就显得有几分仓促。

《地狱之轮》观后感800字


令人难忘的一段历史《地狱之轮》观后感

我搜了一下,似乎历史上没有《地狱之轮》的男主角卡伦博汉南这个人。可是,联合太平洋公司与公司里吃里扒外的杜兰特和亨廷顿男爵确有其人。
19世纪60年代,在美国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重重阻碍,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好望角,最短的时间也要六个月。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两个公司东西相向铺筑铁路。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燃起战火,这条铁路对美国北方来讲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早日开通铁路,美国政府在法案中颁布了现金补助法,还规定无论哪一家公司,凡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其开发利用。1869年,太平洋铁路终于建成完工,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体,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美国从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国家。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FONT八十天环游地球里也提到了这段铁路修建的意义:如果没有它,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梦想永远只是梦想而已。过去,从纽约到旧金山最顺当也要走六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七天。事实上,如果没有华工的劳动和智慧,修建铁路所花的时间将远远不止四年。

上面的资料显示《地狱之轮》是以这个真实事件为背景展开的故事。不过两条铁路在速度竞争中是否真的像剧中写的那样激烈和残酷?还是为了吸引观众故弄玄虚就不得而知了。从剧情来看,相互之间互相拆台,甚至不惜搞破坏。将本来为民办实事宏伟事业,描写成争名夺利的闹剧。据说亨廷顿这个人依靠铁路工程,既发了大财,又出了名。而他依靠腐败贿赂手段建成铁路的事实,给那些贪腐分子找到了借口。似乎卡伦博汉南倒成了一个以失败悲剧告终的英雄。
尽管如此,我们不难看出本片创作人员对亨廷顿之类人物的揭露与批驳,对博汉南这类的悲剧英雄竭尽歌颂。
以我个人的见解。这部历史剧所反映的是美国人民的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最遗憾的是剧中歌颂的底层劳动人民主要是美国黑人和摩门教徒,基本上没有见到中国劳工的影子。而从上面的记载看,中国劳工对这两条铁路的贡献最大。据说中国劳工因为不酗酒、无嫖娼,勤劳勇敢的品质成了整个铁路工程的主力军。但是,这样一只稳定中坚力量,缺少故事的起伏跌宕的情节变化。被影视创作人员忽视了。成了我看这部影视的最大遗憾。

窈窕舞伎观后感


窈窕舞伎观后感

从早期的《五个光头少年》、《五个相扑的少年》、《谈谈情、跳跳舞》等影片开始,导演周防正行便一直致力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表达,而这部上海国际电影节朱竞赛片单元入围电影《窈窕舞伎》,也依然延续了该主题,试图将日本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化结合起来,讲述传统文化的遗失与传承,不过对于这一目标的表达力有不逮。鉴于本片搬演了《窈窕淑女》的故事架构、情境和人设,更是遭到诸多观众的吐槽。

舞伎,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在影片中成为导演传达文化的一个载体。影片在揭开舞伎神秘面纱的同时,也揭露了部分发展现状与兴衰。京都的舞伎,一直是从京都当地年轻女孩子中选拔培养出来的,如今,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的当地人越来越少,有不少外地女孩想要加入进来,但是她们首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口音。不会说京都话,就意味着不能当舞伎,所以为了当舞伎,她们就必须要丢弃自己原本的语言习惯。

电影讲述一位操着方言的乡下女孩在一位语言学家的帮助下如何成长为合格的京都舞伎的故事。无论是从片名还是内容上来看,本片很明显是翻拍自1964年好莱坞经典歌舞片《窈窕淑女》。但是在整个故事的编排和设置上,《窈窕舞伎》明显要逊色许多,这也令诸多现场观众表示失望,周防正行成全的是一再主演的他的挚爱老婆草刈民代,当然还有萝莉女主上白石萌音。

通俗来讲,其实影片就是在讲述一个灰姑娘如何变身白天鹅的故事,而这个蜕变过程才是影片的主要看点,也是最能够吸引观众的地方。而影片对于女主角蜕变过程的处理并没有为观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案卷。乡下女孩春子只身来到一家名为“万寿乐”的老牌茶馆,乞求被收为学徒成为舞伎。但是由于自己带着满口方言,遭到拒绝。而这时却有一位语言学家以打赌的方式愿意将春子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舞伎。

在好莱坞版本的《窈窕淑女》中,女孩在接受语言学家的改造时,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与情感冲突。语言学家对于女孩的占有、强制与改造与女孩对于语言学家的反抗、挣扎,都将两人之间那种相互依存、相互牵连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女孩成长蜕变的过程才是观众最想看到的。而在《窈窕舞伎》中,观众看不到春子与语言学家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改造必须有冲突、压迫和强执行力度的规诫、驯化,在逆反中移化,最终实现新人的造就,新人是合乎规范的,内心却不一定,这一关系要是怪咖科学家可能贡献“弗兰肯斯坦的怪物”,也有可能制造时光机。

导演在建构这条人物关系时,并没有给春子和语言学家两人制造出太多的摩擦,也没有碰撞出火花,两人之间的关系被导演处理得平淡如水,完全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戏剧张力与情感冲突。语言学家对春子的改造完全被其他众歌舞伎对春子的帮助掩盖,而春子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身份与命运的抉择丝毫没有过挣扎、反抗。导演的这种处理方式,让这部电影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而使得影片沦为一部单纯的带有歌舞片段的励志片。

或许,导演是有意收敛春子与语言学家之间的关系,以尽量契合含蓄内敛的东方式情感美学,将更多的笔墨着力于描写京都艺妓文化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担忧。影片开头,导演便将自己对于这种担忧传递出来,在京都历史最为悠久的花街上,“万寿乐”的老牌茶馆里,艺妓们大都年老色衰,只剩下一名艺妓和一名舞伎,在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下,这个职业正在经历着严重冲击。

而从满口方言却励志成为舞伎的春子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导演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希望。更有意思的是,影片对于春子的身份在前后也都有所交代,春子的母亲年轻时期也是“万寿乐”的老牌茶馆里的一名舞伎,之后与人私奔离开了这个职业。如今,春子追随母亲的足迹重新踏进这个职业,我们是否可以看作这是导演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乐观心态呢?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天使与龙的轮舞》观后感25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