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

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拯救乳房》后感--癌症换来重生。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拯救乳房》后感--癌症换来重生,欢迎你的品鉴!

读《拯救乳房》后感 --癌症换来重生

《拯救乳房》,眼睛在班上的书香阁里打量,大概是这个书名对于所有的女孩子,都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吧!我的目光不由的投到了这本书名上,内心好像有一把声音,催促着我控制右手,庄严地把这书端在胸前。一种渴望和好奇,使我对这本书产生的好感,恨不得能立马品读一番。

原来,有着魔力般神奇的佳作出自励志小说家、心理导师—毕淑敏的手笔。敷衍看来,这书的题目带有点性味道,略翻了几页,对此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是一本记录坚强女人的写实,五个患有乳腺癌女人的心路历程。难怪它能有魔法般的魔力,把我深深吸引,因为它启迪我正视疾病,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

“女人不是因为乳房才美丽,是因为可爱才动人,很简单的一句,没有任何的华丽词藻,却冲击着我的视线,沁入我的灵魂,启迪我—审视自己。干嘛要如此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想法,美丽外表下倘若揣着的是一颗丑恶的内心,华丽的外边又有什么作用呢?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做作,真诚对待的女孩,谁敢说她不美丽呢?憎恨年少疯狂的自己,为了别人的几句讥笑,跑去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抹上脸蛋上,为的是换来美白脸蛋,别人的几句违心的赞赏、恭维的话语,笨死了。

书中的几个女主人公告诉我:这世上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爱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能从疾病中活下来,便是一种天赐的幸福。获得重生的她们,敢于正视自己身体的残缺,不再自卑,不再害怕嘲笑,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

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帮助她们从黑暗走出来,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依旧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癌症,对于我来说,不再是死亡的象征,而是坚强、勇敢、获得重生的一个过程罢了。战胜癌症的女人,才是最最美丽动人的,她们用特别的人生经历阐述这她们各自的独特故事。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拯救乳房读后感


【篇一:《拯救乳房》读后感】

连着两个晚上把毕淑敏的《拯救乳房》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是想把看完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关于一群乳腺癌患者拯救自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小组互助自助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心绪澎湃无法自拔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个个偏离正常轨道的心路历程从各个角色身上走进我的心里,我不断的体会着其中的心酸与无奈,愤怒与悲痛,冷漠与残酷,那一段段文字不但冲击着我的心,更在我的脑海里不停的飞速运转,甚至自己也仿佛也经历了一回。即使不再去看书,我仍旧清醒的记得那一个个鲜明的角色。懦弱不曾为自己而活的老人,为救自己所爱的人而自甘堕落的妓女,患病而自我逃避而人格分裂的企业家,被家暴却爱被家暴的平凡妇女,患病而拒绝爱自己和别人的研究生,女儿患病去世而有心结的校长,渴望不断高升的女官员,因一张绿色纸条而神经质的家庭妇女,还有最重要的组织和引领帮助这些人渡过难关的女心理学家,可爱又负责的男副组长,一心重利而不择手段的赞助商。现实,是多么的残酷啊!

书中的人物最后都让自己的痛苦得到了解脱,更得到了升华,这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看完这本书,我很清楚的提醒自己,也想告诉大家,不要放任自己的任何一个不舒服,包括身体的,更包括心理的,其实很多大的疾病都是从小小的病累积起来的,当你的身体被忽视了,你的心情被淡漠了,总有一天,它会提醒你,该关心关爱自己了!懂得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父母亲们,不要再把那么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了,多关心关心自己;兄弟姐妹们,不要再急着赶路急着往前走往上爬了,做好该做的事,机会总会属于你,该停下来欣赏路边的美景就要停一停歇一歇,才有体力走完全程。

【篇二:《拯救乳房》读后感】

很有没有看小说了,记得看过的小说中就属余华的《活着》让我印象深刻。这几天拿起这本书读起来也让我深深的震撼。我们嘴上总是说珍惜生命,要健康,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没有体会过大病的痛苦,所以一切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只是说说而已。

癌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遥远的词语,对于我这个90后来说,真是认为癌症只会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此书讲的是关于女性的乳腺癌,我不了解乳腺癌,也不了解癌症,更加不了解癌症病人的心理,可是看了这本小说我就觉得不管你是多么高贵或者多么卑贱的人,其实在死亡的面前都是一样的。

小说开头出现了一个预谋自杀的人,后面几个章节的开头也是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有点悬疑小说的意味,让人好奇。小说是以主人公程远青受一位集团总裁的委托组织的乳腺癌癌症治疗小组展开的。乳腺癌病人不光是生理上有疾病,心理上也是有很严重的病症,而主人公是一位心理学家,小组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帮助这群乳腺癌病人治疗心理问题,让她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中。小组共有11人,9位是乳腺癌病人(准确来说是8位,另一位是病人家属),小说分别写了9位乳腺癌病人的身份背景来做铺垫,有妓女、某校校长、下岗女职工、国家机关干部、学生,从高低不同的身份背景来阐述在癌症面前所有的外在荣耀都是无用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再多的不如意,还不如在有限的生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小说最后是以安老太太的死做结尾,安老太太做了丈夫一辈子的附属,死前的几个月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她是幸福的。

世界其实真的很大,现在的人讲究科学,知道有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而我们人真的是特别渺小,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人活着是为什么,之前看过苏珊的第三期杂志就谈论过这个问题,人活着可能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自然规律一样,总要有个东西给地球添加一点色彩,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生活的如此美好,有些人的生活痛苦不堪?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其实这篇小说看得时候真的有时候让我觉得像恐怖小说,首先因为我是女性,难免担忧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面会不会有出现这个病?在没有看这本小说之前如果我如果出现了这个病也许也会像小说里面的人物一样恨世,惊慌,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吧,不敢说看了小说以后会淡然处之,但是起码心理会有所改变,当然肯定是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生活。其实小说应该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要遵从内心,活出自己!

【篇三:《拯救乳房》读后感作文】

前几天,朋友给推荐一本书《拯救乳房》,作者是毕淑敏。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对这本书的性质有些疑惑,这是一本关于保健的书?一本小说?出于好奇,于是借来看看。

先说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看到作者的这些经历,尤其是从医学转到写作,我心里立即升起一种崇敬。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对于现成的事实从来都不愿意改变,只要我能接受,而通常我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少有各种要求,所以对于非常多的事情是可以欣然接受的,这也就使得我对像毕淑敏这样能放弃一个行业转成另一个专业的做法感到非常的钦佩,爱屋及乌的心里让我也就对这本书有了几分喜欢。

果然不负我望,第一天看这本书就被作者新颖、准确地用词,惟妙惟肖、一针见血的心理描述折服了。从上学以来,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理科学生,对于学文章不怎么在行,总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的思想,也学会了很多词汇,可是总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感觉非常遗憾!看到这本书的用词,让我更觉得自己表达能力欠缺了!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一个因家庭破裂而决心学习心理学的女博士,回国之后,在某企业老总的资助下,开办了一个免费的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小组,故事就从这些小组成员背后生活展开,同样是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对于乳腺癌的最终结果-死亡,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心理学女博士的一步步引导,8个小组成员都对自己不可直视的恐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恐惧死亡,不再自暴自弃

对于死亡的问题我觉得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是因为觉得死亡太可怕,不敢去想象,二是觉得离死亡很遥远,但是读了这本书才觉得死亡原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客观的接受。于是记住了那句话死亡是人最后的成长过程。

摘抄了一些经典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一个丈夫消失的缺口,十个朋友才能填起。

商人连胃都填满了秘密,更不用说心。

拿不准该不该信一个人的时候,我得经验是信他一次。

那往事烙在她心间最细嫩的地方,流血结痂,在一个个清晨或者黄昏,自己再把血痂刮开,品味血腥。

一个女孩子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将强烈地影响她一生的走向。

有人应对困难局面的法门是沉默,可惜机关里知晓这一诀窍的人太多,沉默不是金,变成了负数,最好的方法是答非所问。

在城市,一周时间,足以把某人忘掉或者重新认识一百个人。

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有永恒的魅力。大师们的某些话以前看到了,如青青的果子挂在树梢只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却不可亲近。一个人有了相应的经历,再次和果园重逢,果子就熟了,有了发酵的醇香,隔着很远就能闻到,摘下来,读着读着,醉倒在字里行间。

最悲恸的时刻是要一个人孤独地享用,任何分餐都会让痛苦卷土重来。

凡是能打破的,就不是美好的,真正美好的,是打不破的。

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

世上的事就这么怪,你会忘记和你一起笑过的朋友,但你不会忘掉和你一起哭过的朋友。

你夸奖将军会打仗,这不是夸奖,你夸将军会跳舞这才是夸奖。

【篇四:《拯救乳房》读后感】

借书时真心不知道是一本吸引我一天看完的书,毕淑敏的名字深深地埋在曾经的语文课本里,拯救乳房几个字也是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脑海里。我看目录时,真的以为是短篇小说,再不济就是散文呗,结果却是长篇的小说。情节转折得蛮大的,也有让人深思的语言在里面。让我疑惑的却是,这样的一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那么多得乳腺癌的人的思想,作者如何得知的呢。

以前我很想得病的,因为我觉得生命太长,我承受不住。后来,明白得病不止是生命缩短,还有极度的痛苦和急速的衰老变丑。我就害怕了,我不怕死去,却怕变老变丑。现在,我不知道我得病后会是什么选择,治或者不治,也不知道我会是什么心态去面对。我未必能像我以前想象中能承受了吧,我变胆小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让我留恋,但是,生命的意义有了那么一丝丝不同。

在书里,我不记得一句让我深刻的文字,但是,几个人的命运让我很感触。有个老人在老伴儿得病走后得了乳腺癌,也不是那么紧张害怕了,毕竟,很想去陪老伴儿的。而且,名字也让我记忆深刻安疆,这名字是她老伴儿改的,曾经的名字书里一直不说,有过一丝好奇,慢慢也就没了。父母怎么死的忘了,反正是去外地投靠了一个表姐,但是对待她却是像丫鬟一样,她也从不抱怨。然后突然有来招兵的,她变得那么坚定,一定要去,即使外在条件显得那么不合适,都觉得她太小。这时候幸好她表姐帮忙,再加上她自己的誓死坚持,留了下来。然后她们被送到很偏远的地方训练,这时候才明白她表姐最开始就是对的,这些女兵招来就是专门给军人当媳妇儿的。通过开晚会什么的,女兵都被一个一个挑去了,只有安疆被遗忘了。从一开始招兵到训练她们到为她们拉线一直在的政委,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张罗安疆的去处,打了报告要娶安疆。安疆从不叫他别的称呼,只叫政委,政委的官越来越高,对安疆一直一直非常好,安疆也是非常非常听丈夫话的那种女人,两人一直没有儿女,但是,两人就恩爱到死了。

我就觉得,当男人的附属品,有时候未必不好,可是,这样的男人好难找。我羡慕安疆,即使一辈子她都为政委活着,但是她一直幸福啊。她不曾后悔过,也不曾受苦过。她的一生让我感触很多很多,现在写出来的却很少很少。我以前真的不能理解傻傻的依附丈夫活一辈子的女人,那是多么可怜的女人啊。任何情况都是可能有变数的,有什么样的老公有什么样的生活。我突然又想嫁一个军人了,可是我也明白,现在的军人不会再有那时候那样的品格了。说说而已。

整个故事由那个心理学博士牵引着,这是另一个感触。我终究没有学心理学,不管是别人的阻挠还是自己的不坚持,反正我没有学,因为,我也不可能进入那个我梦寐以求的领域。我也明白,其实我还年轻,如果我去努力,我去学习,我一定可以的,可是,我是谁,我是懒惰矛盾纠结善变的唐庆啊。

我的乳房两边都有硬块,以我现在的年纪,不可能是乳腺癌,貌似应该是乳腺增生吧。我想着以后会不会变成乳腺癌了,我不想切掉。本来就那么小的胸,切了舍不得。而且,花钱,舍不得。而且,可以缩短我生命的机会,也舍不得。

还有别的书,最近看得我观念又有些别的变化了。人活于世,自然而然会用别人的眼光来标准自己。周围人的思想一定会影响自己的思想,活得越来越不自我。本来我就不是爱旅游的人,为什么要因为大家都喜欢而改变自己,强求自己出门呢。本来我就更喜欢当一个冷的人,为什么要去勉强自己成为一个热的人呢。世人都觉得我该找个有钱的男人嫁了,我就要么?我不要!

我要自己活着,一个人活着,不折手段地活着。

【篇五:《拯救乳房》读后感】

以前总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让人有点谈癌色变,一直未能有勇气读,最后在姐姐的介绍下终于下决心去读。心想毕淑敏老师真够大胆的,但是随着书的内容及情节一步步展开,我仿佛看到一个个我们所说的枯萎的生命,在受过水的滋润后,在我的眼前盛开,绽放,最后等待她们的是微笑的安睡。不仅仅是她们,我们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一条铁链在束缚我们的内心,在不知道的每个时刻,勒紧我们的心脏,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苦,无助。灾难一旦降临,连承接的双手都无力抬起,普通人面对困难,大抵是兵来将档,水来土淹,可是在这样的疾病面前,生理的缺失,病痛的折磨和煎熬,心理的巨大失衡或许都源于我们内心那条铁链,当那天铁链有一天被松开了,我们的心脏强了,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一句,我全身上下最坚强的肌肉在我的心脏。

对其中的一个情节我是老是回想的,就是组长带卜珍琪去幼儿园那里,当她们坐在类似以前的电影院时,卜珍琪回想起自己极度害怕而遗忘了的回忆时,激动的要马上离开,那是组长只是尽力的抱住了她,可是不是很久,就像她说的,卜珍琪已经不是小孩了,只有小孩才需要久久的拥抱和安慰。她告诉卜珍琪,不用害怕,自己不再是小孩了,自己是大人,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些。是的,尽管我们在生活物质上是那,那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大家相互依赖,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加有效和更好。可是对于加强自己的精神体魄还是需要自己去完成的。

还有对小五的故事,最后的小五,认清了自己三哥不是以爱情的方式在爱自己。自己的被遗弃也不是自己的错,不必责怪自己后,她更加美丽了,因为她更加爱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分的责备自己,为什么我连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们要跟命运和解,我们要原谅自己,爱自己。生命是自己的,不学会珍惜自己,永远不会找到生命的真谛。

【篇六:《拯救乳房》读后感】

我喜欢毕淑敏的小说,她总能用看似平淡却冷酷的字句将现实的残酷、梦想的破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但这需要细细品读,否则味如嚼蜡,你只会感到枯燥,索而无味,因为书中的硬道理你没去理解。于是就错过了毕淑敏内心深处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生命的沉思。

《拯救乳房》这本小说是最能吸引我去阅读的。毕淑敏这样一位知名度超高的严肃作家怎么会用如此不严肃的字眼乳房。她究竟想在乳房上做什么文章呢?最初我怀着这些疑问阅读《拯救乳房》。读后一切都释然了。我甚至还认为没有其他书名可以媲美拯救乳房,它蕴含了一层深意于其中,越看你会越觉得户名是相当名副其实。

小说主要讲的是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从海外归来,得到一家制药公司的资助,登广告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挣扎汇聚一堂。小组在程远青的带领下逐渐成长,殊不知,一个精心策划的商业阴谋逐步逼近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组正是一个小社会,毕淑敏将对人的关怀、热情、悲愤化为冷静而深刻的文字,反映了笔下人物乳腺癌患者心灵深处生和死的挣扎和恐惧、爱与恨的交织、冲突、丧生的自尊、自信,读者更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其中我认为最扣人心弦、震慑人心的角色是那个让人感叹、唏嘘、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鹿路。她是个妓女,同时她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想许多人对于妓女一词都很避讳,这是一个低贱、不道德的职业,更有人甚至鄙夷她们这种为金钱出卖肉体的下贱女人。社会上不齿妓女的大有人在,可是又有谁能够给予多一点的宽容与理解?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现实残酷,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换取金钱却受千夫所指,受尽众人唾弃?如果不是身陷绝境,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做这样下三滥的职业?鹿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生在农村,是父亲的私生女,父亲死得早,就由干妈父亲的妻子养大,家里有四个哥哥,干妈就叫她小五,待她比待自己的亲生孩子好。但在她十几岁时她喜欢的三哥得了肾衰竭,无数次的透析让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于是她一个人跑到大城市卖身换钱寄回老家给三哥做透析,还渐渐成为了名妓。即使再痛苦再煎熬,她始终怀着一个信念:只要把三哥的病治好了,三哥就能和她结婚了,她就不用再做这行当了。可是这样一种畸形的单恋终究也是难逃魔掌。三哥单纯把她当做妹妹,爱的也是那个寄钱给她治病的妹妹。这样的结局只让人感到心酸。不过后来鹿路也不再自欺欺人了。

此外安疆离世的那个情景也让我印象最深刻。众人围着安疆,沉默不语,就像是在守护着一朵即将凋谢落入尘埃的小花。不过我想即使小花凋谢,也在众人心里落叶生根了。组员的离世更是对小组的考验。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程远青发给每个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的生命线中都有一项乳腺癌,可是这一项离生命线的死亡端点很远。我想那些未来的计划对于组员们来说已经不是无奈的叹息,未完的夙愿,而是对生命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

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雪就变成了春天。擦干泪水,黑夜过后就是黎明,最美好的东西一直在你身边,那就是你自己。

【篇七:《拯救乳房》读后感:灵魂生命尊严】

一直都很喜欢毕淑敏稳重而温暖的笑容,喜欢她作品中的平和宁静,润物无声,当她带着医生职业的敏感,把对人的关怀、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文字,用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我们展现她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时候,读她的作品,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和洗礼。

《拯救乳房》是毕淑敏在2003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也是她作为一个作家和心理学家双重身份创作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心理治疗的小说。小说出版之时,曾引起过一些争议,正面的我不必说,负面的最主要是针对书名,一些评论者指责其为严肃作家的不严肃书名、经济时代的商业炒作等等,文人但凡跟钱,跟炒作纠缠在一起时,多少就有些难于启齿,也多少让人觉得跌了份,也许是看了太多她的作品,在没有目睹到这本书时,我还是不太相信这些话的,无论如何,我都是想看一看,就冲着毕淑敏三个字。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心中总是一份遗憾。

就这么想着,终于在几天前看到了这本书,读后一切就释然了,首先,毕淑敏一如往昔的理性、从容、平静、敏锐、深刻。其次,拯救乳房是当有一层深意在其中的,结合内容看时更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甚至在看完之后,我还认为书名很精彩。

小说讲的是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从海外归来,得到一家制药公司的资助,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物汇聚一堂,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抗争,在小组内碰撞、挣扎、成长,隐藏多年的人生秘密一一暴露,精心策划的商战阴谋步步逼近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中,作者将乳房这一女性象征所带来的各种情感和心理问题做了探讨。有的小组成员因为失去乳房,而开始游戏感情,不再认为自己有真正婚恋的权利;有的则受到了他人的歧视和另眼相看;更有甚者,因为患乳腺癌而开始人格分裂如此种种,在小说最后都有了希望性的交待,也让读者们真实感受到对病人们心理关怀的重要性,也提醒医生和所有病人的亲友们不要漠视癌症患者内心的情感需求。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乳腺癌患者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

在这其中,苍老如枯树的安疆、坚定从容居高临下的岳评、反复无常的花岚、牺牲自我而又自欺的鹿路、婀娜多姿内心却无比痛苦与寂寞的周云若、干练洒脱的卜珍琪、现实而又无奈的应春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成慕梅、神秘莫测的成慕海、急功近利的吕克闸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面前,在这个小团体里,一幅社会百相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感叹、唏嘘,也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以来,乳房就是女性美丽的象征,丰满且富有弹性的乳房,是女性魅力的最佳表现,有人说世界上最秀丽的山峰一定是女人的乳房,如花朵般悄悄的绽放,优美如无声的奇迹。作为女性,它是你的秘密,你的骄傲。但乳房同时又很脆弱,它的抵抗力比人体其他器官要低25%。乳腺癌是女性杀手,并对第二性征构成毁灭性的破坏,除死亡威胁之外,病人尚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尤需救助。这也正是程远青选择成立乳腺癌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小组的原因,正如成慕海说的那样那病是睡着的魔鬼,大声叫醒,它就暴跳如雷。由此可见,病痛对人心灵和精神的折磨,在病人的心理上,失去了乳房,一个人,一个女人已经不完整了,勇气也会随着被削去的乳房,被扔进了垃圾桶。完整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和平状态。国家不完整了,那就叫殖民地。一个人不完整了,那就叫残疾,一个女人不完整了,那就是劣等品。这样的状态无疑是对人精神的摧残和煎熬,所以拯救乳房,也就是拯救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心理,一个人对生命的尊严。

生、老、病、死原本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必然,但是面对病痛、面对痛苦每个人却表现出不同。看完全书,我的心情很复杂,身为女性,对书中的人物的感受有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身为女性,对书中人物的悲欢有着深深地体验;身为女性,也为他们最终获得重生而欣慰;同样身为女性,也对毕淑敏有着深深的敬仰,正如她称自己要面对最悲惨的结局,勇敢抒发内心的恐惧与失落。当然,还要尽可能地幽默。她愿意接受读者的检验。而把一个人的心理从紧张、恐惧、猜忌,到放松、从容、信任,直至直面绝症、笑对死亡,这样一次心灵的蜕变有时尽管非常痛苦甚至几近残酷,但无异于实现了一次生命的提升,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出于作者对读者的尊重。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遇到病痛、困难、不公平的待遇时,往往一样的逃避,感叹命运的多舛和不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受了伤害,自己一个人躲在屋角疗伤的时候,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有过这样的绝望?有过这样的心灰意冷?有过这样的恐惧?有过,我敢肯定,我们都有过,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这种时候,我们的眼里还有什么?世界还那么多彩吗?朋友还那么可爱吗?自己还那么意气风发吗?

面对生活中的厄运,每一个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坦然,然而封闭自己,才越不能正视现实,才越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这样的付出,是我们的健康、是快乐、是对生的绝望,对死的恐惧,内心的失衡,最终会让自己抱恨。一叶障目,就无法看到生的希望,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

你如何面对生活,生活就会以同样的方式面对你。所以生活赋予给我们一张张的面具,如同书中小组的第一次聚会,大家保持好自己的沉默,生怕暴露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敌意的注视着彼此。

毕淑敏在小说中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其丝丝入扣的描写,使人们阅读到许多陌生的专业知识,正是这些知识深入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摧枯拉朽点石成金,它能使程远青在痛苦中脱胎换骨,锻造一新,羞辱被宽容平复,仇恨被岁月漂白,她学会了觉察自己内在的涟漪,以博爱和晴朗的心,观察世界穿透风云。也能使一个个不相干的生命联成一个紧密的团体,彼此倾诉,彼此信任,彼此帮助,在小组中找回健康人的心态,正确地理解和期望着生活。力量之大,令人深思。

书的封面上,是一副人体照片,编者特别注明了是发表于1980年《斗士》杂志上的一张图片,首次让人感受到缺少了一只乳房的女人,也可以充满魅力。裸身的乳癌患者梅姿格朝天张天双臂,清楚展现一只乳房完好,一只乳房已被切除,原本的手术疤痕代之以美丽的刺青。这是一幅憾动人心、肯定生命的照片。

一个作家写一部小说一定有原因,毕淑敏说:对我来说由于年轻时候的经历使我一直对人有兴趣,充满着探索自我的愿望。我特别想传播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样一个积极的心理学观点,希望我自己的文字对所有面对病魔承受心理压力的读者有所帮助。无疑小说是成功的,毕淑敏是成功的,能让人有所深思的文字,能带给人启示的文字就是它和作者的价值所在。

首先我们学会了坦然,面对厄运,直面人生,坦然地接受一切,坦然地面对一切,不轻言放弃。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身体,也善待周围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其次,我们学会了信任。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和人之间的纽带。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封闭,不愿意或害怕去相信值得信任的人,那你永远都不能得到爱的甘甜,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人生便会变得灰蒙蒙的。信任别人需要用心体会,作出明智的判断;让别人信任自己,则需要真心的付出,诚挚相待。

此外,深刻地认识死和坦然地面对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生的快乐,活出生的意义。

一旦学会了这些,生活就变得重新光彩起来,生命也对每一个人展示了它丰富的一面。

正如一位哲学家说的: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由悲观推出了人生的了无价值,但同样可以推出人生弥足珍贵,人生的一切美好并不因短暂而失去价值。

人的一生也许是一手挽起彻悟人生的实质,一手挽起洋溢着生命的热情;一脚踩着人生的痛苦,一脚踏着人生的幸福。当一个人被病魔、苦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当一个真正体会到生不如死的时候,使他唯一能够保有不屈的精神和勇气的,便是生命的尊严。

就算我们的身体是羼弱的,但我们可以说我的精神是健康的;就算我们的生活充满着苦难,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心灵是自由而快乐的。

【篇八:《拯救乳房》读后感】

前几天,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拯救乳房》,作者是毕淑敏,以前也读过毕淑敏的文章,很喜欢。原本一看见这本书,还以为是女性身体健康养护的书籍,翻开一看,才知道是毕淑敏的心理书籍。

说说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看到作者的这些经历,尤其是从医学转到写作,我心里立即升起一种崇敬。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对于现成的事实从来都不愿意改变,只要我能接受,而通常我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少有各种要求,所以对于非常多的事情是可以欣然接受的,这也就使得我对像毕淑敏这样能放弃一个行业转成另一个专业的做法感到非常的钦佩,爱屋及乌的心理让我也就对这本书有了几分喜欢。

说说书本,《拯救乳房》是内地第一本有关心里治疗的文学作品。走进乳癌患者小组,你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这就是小组治疗的魅力。这是我国第一部心里学家撰写的心理治疗小说,饱含人文关怀精神,不懈地探讨癌症病人的精神尊严、人性完美等终极话题,深入描写了病人独特的心路历程。

里面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一个因家庭破裂而决心学习心理学的女博士,回国之后,在某企业老总的资助下,开办了一个免费的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小组,故事就从这些小组成员背后生活展开,同样是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对于乳腺癌的最终结果-死亡,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心理学女博士的一步步引导,8个小组成员都对自己不可直视的恐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恐惧死亡,不再自暴自弃

对于死亡的问题我觉得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是因为觉得死亡太可怕,不敢去想象,二是觉得离死亡很遥远,但是读了这本书才觉得死亡原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客观的接受。于是记住了那句话死亡是人最后的成长过程。

摘抄了一些经典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一个丈夫消失的缺口,十个朋友才能填起。

商人连胃都填满了秘密,更不用说心。

拿不准该不该信一个人的时候,我得经验是信他一次。

那往事烙在她心间最细嫩的地方,流血结痂,在一个个清晨或者黄昏,自己再把血痂刮开,品味血腥。

一个女孩子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将强烈地影响她一生的走向。

有人应对困难局面的法门是沉默,可惜机关里知晓这一诀窍的人太多,沉默不是金,变成了负数,最好的方法是答非所问。

在城市,一周时间,足以把某人忘掉或者重新认识一百个人。

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有永恒的魅力。大师们的某些话以前看到了,如青青的果子挂在树梢只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却不可亲近。一个人有了相应的经历,再次和果园重逢,果子就熟了,有了发酵的醇香,隔着很远就能闻到,摘下来,读着读着,醉倒在字里行间。

最悲恸的时刻是要一个人孤独地享用,任何分餐都会让痛苦卷土重来。

凡是能打破的,就不是美好的,真正美好的,是打不破的。

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

世上的事就这么怪,你会忘记和你一起笑过的朋友,但你不会忘掉和你一起哭过的朋友。

你夸奖将军会打仗,这不是夸奖,你夸将军会跳舞这才是夸奖。

以上这些经典语句,都是很有哲理和值得人去思考的,越读越有味道。

《拯救乳房》读后感


《拯救乳房》读后感

第一眼从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被电了一下,因为周围很多的女性已经被乳腺疾病所困扰,其中也不泛我的朋友。带着一丝好奇、求知的心,我翻开了这本书简介。毕淑敏,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看过她的作品,想不到这竟是她15年首次唯一的修订过的一本书,足见她对这本书的钟爱。尽管借书时很怕被别人看到书名而遇到异样的眼神,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两天,当我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后,留给我的不仅是深思,还有感动。书中围绕着一个特殊的团体乳腺癌患者,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为内容展开描写。不同阶层、不同命运,但却因同一病魔的摧残而走到了一起的人们。当他们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治疗,一层一层揭开心灵疮疤的时候,留下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毕淑敏说,我们何时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如何走过灾难,却是我们一定能掌握的。如果说毕淑敏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以一位从医20年的医者身份来帮助患者的话,我也希望能够以一篇小小的文字来传达一丝温情。

尽管作者并未从病因上给予过多的描写,但是却让我们知道,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有患病的机率。成幕梅(海),一个成功的商界男性,在遭遇乳腺癌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两性倾向,并企图自杀的男性。经过心理治疗,渐渐回归了正途。鹿路,真名王惠明,为了救治亲人的病,不得不轮为妓女,在得病的患得患失中自甘堕落。经过专家程远青博士的心理疏导,终于重新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故事很多,命运不同,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一个:生命如此珍贵无与伦比。面对疾病,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因为生命的延长线上,没有尽头。正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话: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

包容的力量——读《拯救》后感


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拯救》,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包容的力量。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两个少年恶作剧地点燃了一片丛林,在灭火过程中,一位年轻、刚参加工作的消防员牺牲了,市长表示一定要抓住两个少年,而这位消防员的母亲却宽恕了两个少年,于是,两个少年投案自首了。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很愤怒,这两个少年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们点燃了丛林,大火就这样吞去了一位年轻消防员的生命,这位消防员才参加工作不到一周,连第一次薪水都没有拿到就牺牲了,两位少年的鲁莽行为已令我惊讶不已,可更令我惊讶的是,那位消防员的母亲在电视台所说的一番话,我以为她会愤怒,会哀伤,没想到竟然会是宽恕!包容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母亲当时说的是另一番话,着两条鲜活的生命就会离开这个世界,而母亲也将会永远地陷入一种深深的孤寂之中。一个悲剧故事就以这样的温馨结局收尾了,这些后果都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这位母亲现在一定是两位少年的第二个母亲,一位心灵上的母亲,因为是她,给了两位少年活下去的理由、勇气和坚强。

读《鲜血换来的升旗式》有感


今天,我读了《鲜血换来的升旗式》这篇文章。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1952年,济州岛集中营里,六千多名志愿军战俘为了准备10月1日的升旗仪式,在9月30日晚上赶制五星红旗和旗杆。难友们连夜赶工,并且守护了一夜,一针一线一滴泪,针针线线连着心!第二天黎明时,十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美军开来了坦克和直升机,向难友们投掷大批毒气弹,疯狂扫射。难友们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凶恶的敌人,奋力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但是,敌人的子弹瞄准了护旗敢死队员,这些勇士们一个个倒下了。其中,有两名中了弹的战士,把国旗降了下来,烧成了灰烬。不能让国旗落到敌人手中,不能让国旗受辱。

护旗这一仗,志愿军战俘56死109伤,充分暴露出美军对战俘们的疯狂迫害。但战俘们毫不畏惧,宁死不屈。在祖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在战俘营中,在枪林弹雨之下,他们面向北京,脱帽肃立,高唱国歌,丝毫不畏惧敌人的杀戮,英勇奋战,宁死不屈!

昔日的美国是霸权帝国主义,今日的美国还是霸权帝国主义。不久前,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加征15%-25%的关税,我们并没有屈服,立即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同样的关税;之前,中国的手机芯片和敏感部件要向美国进口,美国对中兴进行7年的禁售令,并支付10亿美元罚款,让中兴公司瘫痪了。这件事把我们唤醒了:我们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华为公司不负众望已经独立研究出了领先世界的麒麟5G芯片。美国为了防止中国5G芯片出口世界各地,影响美国的经济效益,加拿大和美国当局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扣留孟晚舟。中方采取强硬态度,强烈要求释放孟晚舟,并在北京和辽宁拘捕加拿大三名外交官和美国公民迈克尔,加方才答应保释孟晚舟。这些事告诉我们中国已经崛起,就正如法国拿破仑说过的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的著名言论。我们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一定要不忘初心,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重生之路--读《复仇》有感


重生之路 --读《复仇》有感

熊子琦

《复仇》是《汪曾祺作品集》的开篇小说,短短数页不过几千字,却寓义深刻。它讲述的是一个身负杀父之仇的剑客到一个寺庙借宿,发现洞中凿光的和尚恰巧将他的父亲视为仇人的离奇故事。作者以一个复仇者的视角展开描写、叙述和回忆,构造了一篇行文独特的复仇小说。其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插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剑客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强烈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小说开篇用了一句庄子的话"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网上释义为:"报仇的人不会罪及宝剑而要把它折断,因为坠落的瓦片是无心的。"这恰与拔剑出鞘最后仍无下手有关。和尚犹如那片飘瓦,不过刚刚好生在了自己仇人的屋檐之下,然而并不是真正的复仇对象。但是想想,前半句想表达什么呢? 这仍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谜。

一开始汪曾祺对这个剑客的描写,全无一丝寻仇迹象:他内心平静,向往自由恬淡的生活;他尝蜜,他想像和尚去采蜜、摘花,觉得好看极了。他想着自己或许已然白发的母亲,以及那并不真实存在的可爱妹妹,想象着一家人在山中幸福的生活;他觉得母亲还是那样年轻,像那个摘花的小姑娘,像他的妹妹。这一切,仿佛与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仗剑天涯,闯荡江湖,锋出鞘刀落,一场恩怨就此了结"相去甚远。他分明就是一个渴望回归平淡之人。

是的,这仇怨又不是他个人恩怨,而是基于血亲伦理之上的道义之仇。从另一个角度讲,剑客确实有些不幸。他因自己父亲的死,便在娘胎里已背负上了"复仇使者"的称号,他为此而生,也借此而活。"既然仇人的名字几乎代替了自己的名字,他可不是借了那个名字而存在么?"可他既没见过父亲,也未曾了解过这场恩怨,更不识那位仇人。他不过因为是父亲的儿子,便从出生之日起,身不由已地背负着这座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复仇枷锁。为了这样一个"不实际、无存在、零意义"的并非发自内心的目标而活,甚至与自己的本性背道而驰,这种人生何等悲哀?!

文首,"一生,一生该是多久?我这是一生了么?"文中,"他为自己这句‘即使我一生找不到你,我这一生是找你的了!’的声音而掉了泪,为他的悲哀而悲哀了".这两句,既加深了复仇者存在的悲剧性,也深化了我对他的悲悯之心。

事实上,复仇之路本是一条不归路。和尚看完他舞剑,缓缓的、郑重地道出了这样一句:"很好,有人还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或许,这个本该与剑客一样行走江湖了结恩仇的和尚悟出了这个道理,于是他能超然、顿悟、出家,真正放下恩怨情仇。可复仇者还没走出来,他还说"我要走遍所有的路。"这算不上年轻气盛时的雄心壮志,不过是为了能找到仇人而立下的誓言罢了,看似震撼,实际上又是何等的可笑可悲? 简单的"复仇"两字,其实已让复仇者无路可退,被寻仇之人无路可走。为这样一件遥遥无期毫无意义的事而活,人生了无生趣,复仇者如同形尸走肉,他也将永远无法真正前行。

所以,"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好,他的脸色由青转红,他自己充满于躯体……",这是他内心最后的矛盾、挣扎、转变……

"忽然,他相信他的母亲已经死了。"

他明白了,他觉悟了,他心中这个母亲赐予他的"复仇"执念慢慢在溶化消失,他也随之释然——他不再是复仇者了。又或许,他明白了"复仇"这一使命,这一活着唯一目的的固执、虚无、可笑,准备放弃,又因为自己没有履行"职责"而心生愧疚之情,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母亲已然离去,仇恨不复存在。

在这一念之间,一条真正的人生道路被他凿开。"和尚稍为往旁边挪过一点,给他腾出地方。"是的,和尚早已觉悟,正如《肖申克救赎》里有一句话"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和尚是圣者,他将复仇者从生命意义的彼岸渡了过来,使剑客不再是复仇者,使他能真正放下心中的剑,自在行走于世间,而不再做剑的奴隶。"他看了看脚下,脚下是新开凿的痕迹。"于是,这位重获新生的剑者,俯身拾起了锤錾,踏过和尚给他留出的地儿,准备迎接"第一线由另一面射进来的光".

他终于要开始放下屠刀的新生活了,那是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

【蒋老师 评语】

很多孩子喜欢《复仇》一篇,颇有些武侠风,但却并非刀光剑影的江湖气,而更像一篇慢条斯理的散文式小说。其实初读起来有些散,有些迷茫。子琦这篇细致深入的读后感令人尤为惊喜,显示出了极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清楚地把握了小说情节,并条分缕析地得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阅读是一件每天都发生的事情,但能够坚持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这般深入的思考和品析,这样的阅读才更加走向深刻,进而内化为能力。

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


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一)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郭书玮

去年暑假,我读了《谁来拯救地球》。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只凶残的霸王龙狠狠地把地球踩在脚下,张着血盆大口怒吼着,地球被它折磨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看到这些,令我毛骨悚然。地球怎么了?霸王龙复活了吗?我们需要打败它,拯救地球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任意地践踏着地球妈妈千年来积累的资源。近几年来,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飓风、暴雨等灾害频繁出现;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时有发生;沙尘暴下,天地浑黄一体;走在街上,整座城市被雾气笼罩着;人们带着口罩,生怕pM2.5侵入自己的呼吸道……人类该警醒了:保护地球妈妈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深知肩上的责任和重担。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就足够了吗?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是学校红领巾电视台书虫俱乐部的主持人,每次在做好书推荐的时间里,都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环保的书,向同学们宣传环保理念,让全校师生都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有多么重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并且,刻不容缓!在我的积极鼓动下,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环保小达人、小卫士。看到学校掀起的环保热潮,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我恳求: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和小朋友们,请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我们不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将会灭亡!请高台贵脚吧,听,小草在哭泣;还空气清新吧!看,谁能忍受每天带着防毒面具!快快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双手

还地球一片蔚蓝的天空!让美丽的地球妈妈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脸!

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二)

王桂轩

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有意思的书,其中有一本让我感触很深,那就是可怕的科学--《谁来拯救地球》。

书中有一个叫艾汉堡的英国小朋友和他奶奶一起穿越到古代,艾汉堡说他身上痒得不行,奶奶说:"过去的人根据季节穿着适当的衣服。古时候可没有空调和集中供暖系统。"艾汉堡觉得没有空调和供暖系统他是会死的!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挂在烤炉里的北京烤鸭--但味道一定不怎么样。奶奶告诉他古代的房子冬暖夏凉,让他记下人们节省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窗户和门面向南,可以让屋子保暖,从而节省燃料。

*纸糊的窗户。造纸比制造玻璃节省燃料。

*盖房子用的土坯砖,在阳光下自然晒干--制作过程不需要燃料。

*使用窗帘挡阳光。

*庭院可以阻寒风。

*休闲时玩棋类游戏,因为那时还没发明电视机、电脑、游戏机或手机。

由于没有电和集中供暖系统,人们不怎么需要燃料,也就不会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

而现在,我们砍伐树木、捕捉鱼虾、开采石油、乱丢乱扔、将地球变成了垃圾场。 高碳能源和高碳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温度一天天升高。人类的未来与地球息息相关,地球无法选择低碳生活,但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少开一天车,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开始吧!让我们一起来善待地球、拯救地球吧!

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三)

今天我读了谁来拯救地球这本书,它向我们展现了美丽可爱的地球如今已变得丑陋不堪,伤痕累累。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

奥,原来是这样,是人类胡乱使用地球母亲千年来积攒的能源,在森林里乱砍树木,当那一个个坚硬的斧头砍入大树的身躯里,有没有听到大树的哭泣声。人们还放肆的建造大规模的水泥房,把动物的家园搅的鸡犬不宁。在工厂里,乌黑的烟囱里放出很多的炊烟,把空气变得不新鲜。肮脏的污水流进清澈的小河,把小河变为没用的污水,让他们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在街道上,人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人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塑料袋可以让地球的资源减少。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地球现在面对的危机,所以让我们携手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让我们把它变成碧绿蔚蓝的美丽家园吧!

读《鹰的重生》有感


人生道路上的一些磨练其实是一种恩惠,它在人沮丧时开始反思自己,令人如获新生,向新的生活迈进。

在鹰的一生中,将经历一件重大意义的事。这件事发生在它们40岁时,鹰的生命将走到尽头,而拯救自己的方法只能是用喙啄掉羽毛,再忍着巨大的疼痛让自己重生。

鹰在经历磨练后,长出了更丰满的羽翼,重新成为空中,延长了30岁的生命。如欲火仍镇定自若的凤凰,经历火焰的狂暴却在灰烬中重生。

人也是如此,要想获得重生,必然要经历磨练、痛苦,在痛苦中奋发图强,在逆境中不屈而上。

一些逆境是自然天生的,如鹰的初始寿命只有40岁。要想延续生命,就要冲破逆境,为重生而准备。鹰的祖先因为吃尖刺的果子感到痛苦从而被迫学会吃鱼,磨练出又长又尖的喙,而习惯了吃果子的长喙鸟最终灭绝,因为它们的长喙在果子消失后捉不了鱼。

惧怕痛苦的人将步步退缩,而坚强向上的人将走向成功——因为他们会从痛苦的磨练中找到人生的启迪、教训,从而提升自己。

面对重生带来的疼痛,胆怯的鹰不配独傲天空——它们的尸骨留在了荒野上,面对磨难而退缩的人是没有尊严的,他们将被写在历史的耻辱。想当年岳母刻字成就了岳家军的光荣,刘光世的退缩使他在敌人面前被耻笑,而史铁生在轮椅上创作了不朽著作令人震撼。

人生道路上的一些磨练其实是一种恩惠,它在人沮丧时开始反思自己,令人如获新生,向新的生活迈进。

读《勤奋换来的天才童弟周》有感


在这108个故事中,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类精英。我最喜欢看《勤奋换来的天才童弟周》,他真的是一个当之无愧、令世人景仰的名人,他身上集中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勤奋、好学、刻苦等各种优良品质。他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光耀千秋。

他曾被退过2次学,可他即使不要脸面,也不愿退学,我记的当时童弟周郑重的对校长说:“校长,我可以的,请再给我一次机会。”童弟周就是靠着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在遇到困难都是勇敢面对,同时在别人嘲笑中奋发向上。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他每天踏着清晨的露珠迎接第一缕曙光,在空旷的操场上用读书划破校园的寂静;路灯下身影如柱,与星辰相映成趣,成为一幅定格的风景。

通过他的勤奋,他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出国留学,成功地做成了青蛙卵膜试验,开创了中国实验胚胎学,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我觉得天才=勤劳+发奋,古今中外,哪一个伟人不是通过勤奋换来的?“体操王子”李宁,他练习,练习,再练习,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拼命三郎”聂耳,他不分昼夜的弹曲奏琴,谱写出动人心弦的乐曲;“铁榔头”郎平,她用汗水浇灌硕果,使她尝到了甜头……我相信胜利的彼岸永远只留给发奋图强的人,无论胜利是一道铁门还是一座长桥,刻苦钻研的人总能闯过去。

我们要用赤诚的心去体会知识的精华,用钥匙去开启智慧之门,让我们一起用勤奋在学海中弄潮!

癌症患者读《病隙碎笔》的启发


当写到“死亡”两字时,史铁生先生说: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我们需要在苦难中不断地增强信心,方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你对《病隙碎笔》的看法是什么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癌症患者读《病隙碎笔》的启发”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癌症患者读《病隙碎笔》的启发(篇一)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这一段话: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看,这本书中你可以随处找到像这样的句子。史铁生老师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痛苦。病痛折磨着他,残缺使他疲惫,痛楚是人之常情。他幸福,是因为他勇敢,超越了自身局限,他用残缺的身体去感受,去健全自己的智慧与心灵,丰满笔下的哲理与思考。他从未向神灵行贿,祈求身体的康复,他选择完善信仰,正如他写到的一样,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心灵的残疾才可怕。

当写到死亡的时候,史铁生老师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诚然,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死亡,也为此恐惧苦恼,曾经因为自己终究的幻灭而感到悲伤与无奈,但读到这一段,我竟豁然开朗。

是啊,我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生命本就是一个轮回,我不过是回到了我来时的位置罢了。我曾什么也不是,却有幸来人世走了一次,有幸拥有灿烂的人生,也有幸经历沉重的世事,不论是福祉还是苦难,我既然从无形化为有形,这已经是一种幸运。如今离去,是带着满载的收获,是另一种形式的落叶归根,这又似是应了徐志摩的那一句诗,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癌症患者读《病隙碎笔》的启发(篇二)

一部人生的笔记。

《病隙碎笔》写于他三天一次透析,整日与病魔抗争的时期,史铁生以调侃的语气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他是如何写出这样一句话,以一颗平静的心,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不如意的事。换做是别人,恐怕早就自怨自艾,埋怨生活的不公了吧。

一个竟日坐在轮椅上的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阐述不一样的人生哲理,他对死和生的追问尤为精辟,把生与死当作是生活一部分,甚至说:“死是生之消息的一部分”因而,他总能看清楚生命本质。

早些时候他为病魔所困,后来他漠视病魔,这样的坚强超脱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自愧不如。我们总是找到许多借口回避我们的失败,我们总是把客观存在的困难夸大,而事实却是另外一回事。“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我们总是将好的忘记,其实那些倒霉的事才是我们所要忘记的。

人生的很多哲理,并不像我们用笔写出或者用口说出那样简单。深刻的体会,要与一个人所经历的生活相联系,不然没有任何意义。史铁生以多年的经历总结出的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使我们少走弯路。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只有经历过才能学会分辨,一个人的一生,也总是存在着一条必须一个人走的路。

我们对未来的渴望总是那样的强烈,愿望那么多,然而当我们真正去面对时,却发现身上少了很多应对困难的法宝。“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把爱带在身上,才支持我们抵挡阻碍我们的种种磨难,提供有利的条件。“然而人什么都可能躲过,惟死不可逃脱。”史铁生以平静的口吻对我们说。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时,我们才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博大,什么叫做宽容,才能学会平和的接受生活。

癌症患者读《病隙碎笔》的启发(篇三)

在接连不断的苦难之下,史铁生先生写下了这本《病隙碎笔》,这是一本充满信仰的书,这本属给予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激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对于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生死,但在史铁生看来,那便是对生死最好的诠释,是句再好不过的墓志铭。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扫尽尘嚣,用渺小的生命改变一段岁月,让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有一点点不一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了。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史铁生没有在病痛中度日如年,而是用受病折麽和与病搏斗的空隙来思考人生。生命不仅没有使他一蹶不振,反而让他更懂珍惜和满足。人们常有一种习惯:记得住霉运,记不住走运。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有可能加个“更”字。而现在的我,既没有疾病缠身,也没有身苦患难,理应满足于当下生活,给自己的前行以无限动力。

人在苦难中总该有个信仰,史铁生对“佛”的见解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对待信仰的正确态度。当有人劝他去佛堂烧柱高香以乞健康时,他总是犹豫,这并非因为不愿朝拜,而是保持了对佛的尊敬。满腹功利的“祈祷”确实是污了佛法。佛门清净,唯应当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信仰是精神的支点,尊重这份信仰,是为了对人生更高的境界的参透。

“以苦难去做人生的投资,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谈苦难,在苦难中不断的增强信心,方能成就人生。

癌症患者读《病隙碎笔》的启发(篇四)

生一炉火,择一本书,品其中之精华。——题记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段碎笔,篇幅很长,但语言通俗易懂,仿佛在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用长者的身份教导我们怎样面对人生,苦难,命运,爱情,金钱,信仰,道义,字字珠玑,平易又精辟,朴实又鲜活跳动,充满智慧与哲理。史铁生有严重的残疾,但他坚持写作,在三天一次透析的痛苦煎熬中,他完成了著作。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史铁生在开始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随意调换,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他将生命比作一场戏剧,而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每一个人的角色都不一样,命运不一样。

在书中,史铁生认为当人无法被改变时,我们应该寻求爱,爱是一个神圣的词。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恒在于激越,在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爱也许只是某一刻莫名的思念,也许只是远远观望,默默陪伴。

带着病体,史铁生看到了世间的痛苦凶险,并不因为自己虔诚而减少,对别人不尊重,只是乐观的活下去,勇敢的面对这世界。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能够看出他对生的意志力很强,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而表现出的却是欢乐与充实;他用理性的文笔,显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战,对生的意志,对死的无畏。

这部书是对人的灵魂洗礼,改变了生命的追求,《病隙碎笔》这部著作是史老先生在病痛中写作,写出的却是欢乐与充实,品《病隙碎笔》,解人生迷津!

读老鹰的重生有感作文


当我从《老鹰的重生》中知道,老鹰虽为寿命最长的鸟类,但在40岁时,要经历150天的痛苦的更新过程,才能重新翱翔天空,“毅力”两个字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的确,在这150天老鹰要经历生命的一次次考验,而老鹰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考验,战胜了生命。它凭借的是什么?是顽强的毅力,和飞向蓝天的梦想,是这种理想和信念鼓舞着它不畏艰难险阻,用三步走的战略进行蜕变,蜕变是慢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老鹰又获得了新生,实现了它重返蓝天的梦想。

这时,我不禁想起张海迪,她从5岁起身患高位瘫痪,几次濒临死亡边缘,医生诊断她只能活到20岁。在死亡与疾病作斗争中,她选择了与疾病作斗争,并立志要成才。她坚持锻炼身体,与疾病顽强的抗争,她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疾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结婚成了家。她学了四门外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上万次,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出毅力的内涵,她不仅获得了生命的新生,也获得了知识的新生。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强壮的人又算什么呢?

我不由得又联想到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学习也是艰苦的,是不能有虚假和懒惰,需要勤奋和不懈的努力,要战胜各种可以预料和不能预料的困难,平时要不断地积累,才能产生知识的蜕变,获得知识的新生。我们只有获得了知识的新生,才能象老鹰一样在祖国的蓝天自由飞翔,为人类、为世界作出贡献。

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用顽强的毅力加上远大的理想,成功的道路将一片坦途。

拯救读后感


拯救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拯救地球》,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原本美丽的地球家园现在已经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身上长满了斑斑点点,十分丑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那是因为人类的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地践踏着地球妈妈千年来积累的资源。人们在大森林中胡乱地砍伐树木。当那斧头一刀一刀地插入大树的身躯时,人们是否曾听到大树在哭泣。人们没有想到今天的行为会造成明天的水土流失,风沙满天飞舞,空气不再新鲜,水不再碧绿,天不再蔚蓝。

当人们将塑料袋随地乱扔时,是否意识到小小的塑料袋已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对资源极大的浪费。

工厂里,排出的废水流入清澈的河水中使河水受到污染,水中的鱼儿失去了自己美丽的家园,濒临死亡。屋顶的烟囱上升起缕缕炊烟,使空中的氧气层受到严重污染,空气也变得不再新鲜。人类的这些所作所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周围的环境。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严峻现状,我也从中了解到许多人类破坏环境,使地球环境变化的事,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每天坚持,随时随地行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拯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拯救读后感范文二

《可怕的科学》是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系列图书,它一点也不可怕,它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了很多科学事实,我看了好几本了。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本--《谁来拯救地球》。

一看见这本书的封面,我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只见一只巨大的恐龙站在地球上,伸长脖子怒吼,令人毛骨悚然。地球被他踩在脚下,千疮百孔,一道道醒目的大口子在蔓延。

地球怎么了?恐龙复活了吗?我们需要打败恐龙,拯救地球吗?

看了内容,我才明白,根本不是什么恐龙复活了,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了一个比恐龙还要厉害的可怕怪物,那就是温室气体。我们人类的现代生活,需要燃烧很多高碳燃料,用来开动汽车、开动工厂机器、发电。这些高碳燃料如煤炭、石油在地球上储存了几百万年了。这些高碳燃料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现代文明,可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使我们的地球逐渐变暖,地球的气候开始变化,有些地方干旱,有些地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等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巨大的灾难。

那么,谁来拯救地球呢?只有我们人类自己,只有我们立即开始低碳生活,才能打败恐龙.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什么低碳生活,我平时不注意关灯,随意浪费物品,等等,没想到我的这些坏习惯,排放出更多的碳,让恐龙变得更加强大。

开始低碳生活,是让我们放弃现代的生活,像古人一样生活吗?让我们不用电话、不用汽车、不用电吗?不!低碳生活不是让我们回到古代,而是要改掉我们的坏习惯,比如:随手关灯,私家车里不放杂物,等等。此外,植物是温室气体的克星,它可以收集温室气体,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要多植树。当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不再使用高碳能源,而是用科学方法制造出新型能源供我们人类使用,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地球的安危就在我们手中,只有立即开始低碳生活,才能拯救地球。

癌症楼读后感---有缺憾的爱情


癌症楼读后感---有缺憾的爱情

看完《癌症楼》,自己庆贺一下!

我是一个爱情的完美主义者,病人奥列格和薇加医生的爱情让我感动。

薇加在给奥列格治病的过程中两人产生好感。奥列格是个流放犯,他出院了临时没地方可去,薇加说:“您知道吗,其实您完全可以住到我那里!”他看到了她两颊泛起的红晕,”这红晕必须用笑声来抵消,用笑声挡住它,不能让她感到窘迫,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想好最初的几句话,显得既有礼貌,又相当幽默,从而冲淡那不同寻常的境况。”

他去找薇加,“离她家愈近,他的神经就愈紧张。这是不折不扣的恐惧!然而这种恐惧又使人幸福,又使人幸福得要死,单凭这种恐惧,他此刻就有一种幸福之感!“他甚至买了两束紫罗兰小花,他衣衫破旧,背着旧行李袋子,不好意思拿花,就塞在袖筒里。

可是阴差阳错,薇加刚出去,邻居老太太反感他赶他走。他没见到薇加!!之后,奥列格坐上火车回流放地,和薇加错过了。错过了未尝不是一种美,但这种美总让人遗憾。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拯救乳房》后感--癌症换来重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