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太阳读书笔记 > 地图 > 太阳读书笔记

太阳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小说生读书笔记300字:永远的小太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你也许需要"小说生读书笔记300字:永远的小太阳"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我看完林玮的这本《永远的小太阳》时,我的内心既感动又温暖。

父亲怎样温暖的教导,才会教导出一个满口称赞父亲是如太阳般温暖的人。我想林良先生在对女儿的教育中一定是积极阳光的,一定是乐观向上的,一定是怀揣着无数爱的哲学与正能量的。

作者通过“亲子对谈”,写出那些父亲最想让她知道的童年事:父亲做过多种职业——小学教师、报社记者、儿童文学作家;父亲居住过许多个地方——日本成长、漳州生活、定居台湾;父亲体会过——逃难、偷渡等生活的心酸。可是父亲林良依旧对生活乐观,仿佛是永远璀璨的太阳。

其实,作者的父亲和我的父亲很像。我爸爸始终教育我: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做一个温暖、正能量的人,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生活中的爸爸平时总是笑嘻嘻,哪怕我偶尔淘气,他也只是包容着给我讲道理。

感谢我永远如太阳、大树般的父亲,他让我感受温暖和爱的同时,教会我传递温暖和爱。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小太阳读后感600字


家像海上的灯塔,等待远航的船只归来;家像黎明前的启明星,照亮旅人前进的道路;家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滋润着忙碌奔波的人们的心灵......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我却从《小太阳》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本书是林良爷爷以“丈夫”、“父亲”的角度来记叙了: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只小狗组成了一个平凡的家庭。林良爷爷用他温暖的笔触,书写了一部有趣而并不“传奇”的“家庭史”。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首尾相隔了14年,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本散文体小说。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打架教育》,讲了琪琪和樱樱两人打架,“我”及时宣布家庭里的“政治制度”,目的就是要维护樱樱在家庭宪法里的合法地位——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由于“宪法”赐予她的职责和权力,琪琪必须对她服从。俗话说得好,君子动口不动手。一个人如果不能奋发向上,受人重视,她的谦和不谦和,根本毫无意义。但是,一个具有值得重视的美质的人,如果不懂得谦和,她的美质也就变得格外不重要了。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事实上只有一种人:谦虚的杰出人物。只有在这种人面前,她们才肯献出人性中的“稀有情愫”——敬爱。

有时候,为了形容家的美好,我们试图用一些华丽的、带着刺眼光芒的词语去修饰它,但这样,其实只是走远了它。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家的样子,朴实且真切。林爷爷笔下的家,就是平凡的。三个小孩就是三个太阳。樱樱、琪琪和玮玮,虽然经常调皮,不免惹是生非,可一次平息的怒火,就是一片的温暖光芒。

小说《罗生门》读书笔记及感悟


初次听说《罗生门》这部小说,源自去年生病在家休息期间,大学好友的推荐。当时只当是为消遣排解,却没曾想这本书竟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断断续续一直拖到今日才看完,合上书,长吐一口气,胸中大有不快之意。芥川龙之介的笔墨太为狡黠,讽刺社会不似鲁迅般辛辣,描写悲伤也不致使人痛不欲生,很难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来概括《罗生门》给人的整体印象。

没有自序,没有他序,也没有导读,翻开书来便是一篇篇的短篇,这给希望通过读序言来了解全书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看过两三篇才明白,任何的序言都显得多余,任何哪一篇文章也不能诠释罗生门的全部含义。本文选择其中感受比较深的三篇《地狱变》、《阿律和孩子们》以及《桔子》来谈感受。

《地狱变》讲述了一代画师良秀创作“地狱变”屏风的故事。地狱变为佛教专有名词,指为劝善惩恶而描绘亡灵在地狱里经历的各种苦状的图相。在本篇小说中,地狱除了指屏风上的画作之外,我认为还有另外两层含义。首先,良秀本身吝啬、贪婪、傲慢不羁的性格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构成的地狱般的矛盾。在良秀眼中,自己是最为优秀的画师,能将任何图景都描绘地惟妙惟肖,因此他为何不将任何人任何事情放在眼里。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受到周围的人如此诟病。唯一让人感到他还有所温情的是他对自己女儿的爱,这种爱是他孤独的处境当中的唯一一丝光明。然而在挽留亲情和追求艺术之间,良秀选择了后者,他毫无悲伤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熊熊大火吞噬,脸上甚至发出了难以言喻的光辉,十分“赏心悦目”地“欣赏”眼前的图景。接着地狱变这幅旷世名作以良秀的生命为代价降生了。都说天才是孤独的,但这一步步走向孤独地狱的路岂不是他自己铺就的。

其次,画上的地狱也折射出了我们生存在人间地狱中。在这个故事中,大公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命良秀画地狱变屏风,也是在他的安排下,良秀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在槟榔毛车中,可谓是悲剧的一手酿造者。或许他早对良秀不满,想借此报复良秀,凭着良秀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来实施挑衅。其他人呢,也没有善待良秀,包括他的弟子也给他起外号来嘲弄他。这当然有良秀自作自受的成分在(谁让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使自己的弟子遭罪)。然而在看到槟榔车中良秀的女儿时,家中竟无一人前去相救,甚至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话,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吗?人性的恶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丧失妇女人伦地良秀如此,周遭的环境亦如此。

“我一向是只能画出我见过的东西,没见过的就算是画出来了,无论怎样也不会满意。”这是良秀的原话,他那孤高的性格和不为世俗所束缚的孤独就像作茧自缚似的为自己打开了地狱的入口,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为艺术而死的命运。

《罗生门》里,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几乎贯穿了所有的小说当中。相对于死者而言,生者的种种状态似乎更加值得讨论,从中反应出人性的复杂与阴暗。

《阿律和孩子们》便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以父亲贤造为首的九人家族,在面对续弦妻子阿律的行将就木而产生的多重人性,主要围绕贤造和妻子阿律,以及哥哥慎太郎和弟弟洋一展开。家中经营的针织厂正经历着破产倒闭,以及阿律的十二指肠溃疡,使得贤造的精神处在疲倦和崩溃的边缘,和通常面对妻子的死亡的反应不同,贤造显得冷漠且不耐烦。阿律曾多次打发人叫贤造来身边,而贤造确以为阿律只是在告诉他单衣放在了哪里,就连孩子辈的慎太郎都看得出来,“母亲不一定有事才打发人来喊父亲的”,而身为丈夫的贤造却十分麻木。这也许是在面临破产的时候的应激机制,导致理性失衡,本性上升。慎太郎的反应同样令人吃惊,在得知母亲病入膏肓的时候,他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快些赶回家,而是在弟弟洋一接二连三的好几封电报之后才慢慢腾腾地到了家,在路上竟然“冥想着与其亲眼看见母亲死去,不如死后再到,悲痛也许倒少些”,在阿律临死的病床前:“他憎恨自己感情探摸,因为他刚刚看到生命垂危的母亲,内心却轻松起来了”。表面上看,这是慎太郎的冷漠与对母亲的漠不关心,但其实是一种对情绪的压抑。他压抑了自己的恋母情结,以至于只有在身边没人的时候才敢大声地喊出妈妈,他更不敢面对自己的悲伤,担心自己被悲伤击垮,这些情绪都是从复杂的环境中锻造出来的,反过来以应对多变险恶的环境。除了贤造和慎太郎,家中的其他人在面对阿律的死亡的时候也没有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贤造与前妻的生女阿娟只关心在工厂破产之后自己的嫁妆还有没有着落,就连给阿律换个医生这样的事情都因为消极的情绪和低下的效率而耽搁了。疾病造成了阿律生理上的死亡,而人性的阴暗则直接摧毁了阿律的心灵。

借用弗洛伊德的话可以准确地总结本篇:“…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出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点整合的趋向”。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整体风格几乎都是深灰色,散发着苔藓和污水的气味。《桔子》在整本书中,似乎是那些不符合他的风格的一类近似于纪实的小说。开篇是往常的“芥川灰”,却在结尾时迸发出了鲜活的橘色。文中孩子脸上那两团红二团也变得鲜艳了起来,像一盏夜航灯倏然暖住了人们的心。

火车上的旅行就是人生旅途的写照啊,没有人送行,甚至连同行的人都没有,只“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疲劳和倦怠”。“我”手中那份写满了平凡报道的晚报,也是“不可思议、庸碌无为而又百无聊赖的人生象征”。就在这份无聊中,乡下姑娘的开窗行为引起了“我”的厌恶,这不正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难以沟通和理解么,满世界都充满了看不惯的人和事,却不知这些事的背后也有我们难以觉察到的温情。

读到最后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被点亮了,就好似冰心的作品《小桔灯》那样温暖。车窗外的景象,转瞬即逝,然而于我,于文中的“我”,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时,“我”的心境已大为好转,再也不无病呻吟地感叹阴沉沉的天空和无意义的人生了。

我不知道芥川龙之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书写本篇的,究竟是什么,让他有了勇气落笔于温情。

合上《罗生门》,我的脑海中还是《桔子》的最后一句话,也只有读芥川龙之介的时候,“才得以暂时忘掉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还有那不可思议、庸碌无为而又百无聊赖的人生”。

附录: “罗生门”的含义

1.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也是本篇的依托;

2.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源自佛教禅经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3.一个常被使用的词语,是从日语交流来的词语,由于中日有相同的表记文字,在语言的交流方面非常频繁,现在罗生门经常用于各种新闻报纸标题及科研论文标题。由此被赋予了“各说各话,真相不明”的含义,成为一个常被使用的流行语;

4.电影,由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50年联合出品的悬疑影片。该影片由黑泽明执导,芥川龙之介、桥本忍联合编剧,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乔等领衔主演。

《太阳石》读书笔记


书名:太阳石

作者:约克史坦纳

大意:

以前有三个岛,一个较大岛,一个较小岛,另一个沉没了。

大岛的国王想把自己的土地扩大,于是他把小岛的土挖去建造自己的土地;小岛上住着一个老人,他去见国王然后说:你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则,只要太阳石被水淹没,这座岛就会沉没。

自从老人说过那件事之后,国王就一直睡不着,于是他叫人把太阳石挖走,挖着,挖着,突然看到地底下有黄金,结果大家都变的很不勤劳,国王把这些黄金打造成 皇宫和自己的雕像,渐渐的,树林干枯了,土地渐渐沉没,大家恐慌的逃到小岛上,小岛的人不但没有记仇,反而接纳他们,从此,他们就过着快乐的生活。

感想:

我觉得国王很贪心,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则,非常的不对,还好小岛的居民都很善良,就算大岛的人都欺负他们或叫他们工作,他们还是愿意让大岛的居民跟他们一起住,所以小岛的居民一定会有好报!

我希望我自己以后不要太贪心。我也不可以污染大自然,地球已经暖化了,如果再继续污染大地,地球很快就会毁灭的,所以我们要随手做环保喔!

《永远的丰碑》读书笔记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读了《永远的丰碑》以后,感慨万千,自愧弗如。作为一个人,只有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洒热血,才能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永远的丰碑》中的英烈们,大都英年早逝,事迹催人泪下。他们中有些是我们熟知的,如李大钊、叶挺、蔡和森、杨靖宇、黄继光等。有些英烈们鲜为人知,只是在这次读永远的丰碑时才知道,如李硕勋、罗亦农、许继慎、卢德铭、陈乔年、郭亮、杨匏安、蒋先云等。他们事迹十分感人: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蒋先云牺牲时才25岁,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陈乔年(陈独秀之子)牺牲时才26岁,人民的坚强战士李硕勋牺牲时才28岁。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牺牲时才22岁。毛泽东为他的死通伤不已,喊出:还我卢德铭!中共长江局书记罗亦农被害时才27岁,他在狱中写的绝命诗道:慷慨等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气壮山河的气概。

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黄继光在战斗危急之时,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机枪眼,使部队迅速冲了上去。全歼了守敌两个营。杨根思在抗美援朝的前线上打完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下他和两名伤员,当40名美军又向他们扑来时,他抢起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向警予被敌人杀害之前,沿途仍向群众讲演,敌人异常恐惧,宪兵们殴打她,不让她说话,她仍然滔滔不绝的讲下去。敌人在她嘴里塞上石头,又用皮带缚住双颊,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哭了起来。她视死如归,毫不畏惧。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寇对他剖头剖腹,当敌人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时,无不为之震惊。这些英烈们气贯日月的英雄气概至为感人,不仅为革命者所景仰,连敌人都为之惊叹!

他们豪言壮语,气壮山河。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用他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说: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的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的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工人运动组织者在被敌人杀害前,给妻子写的遗书中说:望善养吾儿,以继吾志。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慷慨激昂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和惜此头。北伐名将叶挺,在牢房中亦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些豪言壮语教育着、激励着后来革命者,永远踏着他们的血迹奋勇前进。

这些感人的英雄事迹,就是一部新中国的英雄史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进作用的集中表现。

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中,我们缅怀先贤,一定要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和丰功伟绩,永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托起心中的太阳》读书笔记


在图书馆,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中看到的一本名叫《托起心中的太阳》的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蚂蚁告诉我们。这是一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的书,里面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当我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我不禁深思起来: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战胜火灾、水灾等灭顶之灾?终于,我找到了答案因为蚂蚁们拥有世界上最具有神力的团结,它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团结一致地合作。蚂蚁虽小,但只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再大的困难和危险都不怕。而我们人也一样,只要能拉起我们的手,什么样的困难也会被彻底攻克的。
团结,一个使人听后心潮澎湃的词语。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全体成员心意合一,全心为着同伴着想才能实现的。越为同伴着想,这股力量就越大。这种连人类都无法完美地表现得精神,这小小的蚂蚁竟能近乎完美地体现出来!这其中的奥妙,就是被称为忘我的境界!
团结就是力量,在生活中,许多事情应证了这句话:一根木筷,你能毫不费力地折断,但一整把木筷,无论你用再大的力气也折不断;许多人发一小叠本子比你一个人发一大叠本子速度要快;大生火灾时,大家按秩序排队逃生比没有秩序、一窝蜂胎生的速度快、死伤人数少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就是对团结的最好诠释吗?
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我的工作、我的班级、我的幼儿园,班级是小家,幼儿园是大家,每一位老师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的一员。每一次活动的成功、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每一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那份团结、那份凝聚力。作为这其中的一分子,我深知团结的重要、深知团结巨大能量。但我相信,这么一个团结的集体,就是事事都能设身处地的先想一想,事事都以大局为重,事事都尽量做到事半功倍,那么,我的这份努力一定能换来大家都共鸣,从而一如既往的团结在一起,每个人的心中都永远燃起集体利益的火焰。团结是什么?团结是力量;团结是奇迹;团结更是一种温暖

《永远的雷锋》读书笔记


今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名为《永远的雷锋》的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讲到,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孔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雷锋叔叔讲的这两句话感动了我,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走雷锋的道路,做雷锋式的好孩子。
通过这次阅读,我知道了雷锋出生在一户贫苦的单亲农民家庭,很小的时候因为饥饿,最亲的家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为了生活,妈妈去给地主老财打工,受尽欺凌,发疯自杀了。雷锋叔叔成了孤儿,小小年纪就自食其力,却也是磨难重重。
终于等到家乡解放。对他的人生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工作,热情高涨。他在日记上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接着,他参军了,在军队大家庭里,雷锋叔叔感到浑身有使不完得劲,公差勤务,打扫卫生样样抢着干。他还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大家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雷锋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雷锋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做了一辈子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看完《永远的雷锋》,想想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自己整天想的是吃好,玩好。在家里,经常为了玩电脑荒废学业,被家长批评;在学校去卫生区扫地时,我还常常偷懒,装模作样地糊弄老师和同学,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麻烦扔给别人。真是太不应该了!
《永远的雷锋》教育了我,在以后学习中,我要向他一样善于挤时间,善于动脑筋刻苦学习,应该从现在开始,多做好事,时刻想着多帮助别人。

喜欢《小说生读书笔记300字:永远的小太阳》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太阳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