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铜娃说孝道》观后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怎么写观后感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铜娃说孝道》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铜娃说孝道》观后感

东方红小学502班小记者:方子豪

指导教师:李红梅

今天,是星期天。我看了关于说孝道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铜娃说孝道》,让我感受非常的深刻。视频的内容是关于说孝道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熊如扬,她是一位孝敬老人的好孩子。她不仅孝敬老人,学习还非常的好。她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幸好她的养父把她收养了,可是好景不长,在她十岁时,她的养父因车祸而死,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幸,熊如扬这才十岁就要照顾她养父的爸爸和妈妈。她的身高还不到灶台那么高,可是还要做饭给爷爷和奶奶吃,虽然她的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她的学习非常的好。

通过她的故事后,我想到了我以前不理解妈妈的事。有一次我在家做作业,可是我想出去玩,妈妈轻声细语地对我说:“等写完作业在出去玩也不迟啊!”我没听妈妈的话,还和妈妈大吵了一架,拔腿就跑去和同学玩耍了,到了快吃饭的时间才回来。我推开大门,看见妈妈正坐在餐桌的旁边等着我一起吃饭。现在想一想,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惭愧,生活条件这么的好,我却不懂得珍惜和满足。

看了这次的视频,让我感到很惭愧,再也不和妈妈吵架了。从现在起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向熊如扬学习,学习她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铜娃说孝道》观后感

(501班董妍)

《铜娃说孝道》是一部弘扬孝道文化的动画作品,该动画记录了三个孩子的真实孝心故事。我看完这部动画作品,学到了很多东西,片中主要围绕“孝”这个字,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铜娃是童童和玲玲,一个小男娃和一个小女娃,两个人一起去拜访了熊如杨,她有一个瘫痪父亲,不是亲生的,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戴恬她几乎是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和照顾年迈的奶奶;袁月梅,一个照顾生病婆婆,并对婆婆不离不弃的阿姨。

看了她们的事例,真是让我感动,有些孩子非常可怜父母打工和行动不便,只好用自己是稚嫩的双肩扛起整个家,她们不仅孝顺父母,成绩也很优秀,真是羞得我抬不去头了。

平时父母有事需要我帮忙时,我都懒得搭理,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总是挑三拣四,也从来不用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现在回想起来,我对父母的帮助真是微不足道。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铜娃说孝道》里的孩子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铜雀台》观后感

朋友推荐我看电影《铜雀台》,网上找到了这部片子就完整看了下来。这个电影的演员队伍还是很强大的,有周润发饰演的曹操、刘亦菲饰演的灵雎、苏有朋饰演的汉献帝、伊能静饰演的伏皇后其他的演员就不怎么熟悉了。电影大致情节是:曹丕等大臣希望曹操废登帝登基,汉献帝也预谋杀死曹操,还有以曹操御医为首的一队反曹操的人马也参与了这场杀戮,并且她们训练了灵雎之后把她派到了曹操的身边。最后,所有的一切阴谋都被曹操挫败,汉献帝继续做着傀儡皇帝,御医死亡,灵雎跳崖而亡!

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但是却演绎的很唯美。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对曹操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仔细想一想,一个历史人物,无所谓对与错,毕竟他已经化为了尘土。我们把他扶起来拷问他的好与坏有什么意义呢?剧中,曹操知道灵雎是来杀他的,直到最后才说破。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对灵雎有了感情。

在入曹营之前,灵雎就有了一位恋人,他也被赋予了和她一样的杀曹操的使命。灵雎在与曹操接触之后,她的心也起了微妙的变化,她看到百姓热爱曹操,希望天下太平。(观后感 )因此她有些反悔了,不在想杀曹操。尤其是看到曹操是那样的孤独,看到他为了天下太平不杀汉献帝,让她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

影片中许多对白很值得回味。灵雎问曹操:你就不怕有人杀你吗?曹操回答:没有人可以进得了我的心,又怎么可以近得了我的身是啊,如果没有人可以走进我们的心,我们又怎么会受到伤害呢?许多时候最伤害我们的人,不就是我们曾经最爱的那个人吗?

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参与了刺杀自己的行动之后。曹操说:我可以活到现在,就是因为我谁也不相信!想一想看,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的悲哀。一个人连一个可以相信的人都没有,他又该是怎样的孤独?

灵雎在影片中说:生未尝不是一种痛苦,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在她与死去的恋人跳下悬崖的那一瞬间,她的解脱让却那个在崖上的曹操重新回到了孤独中。

完美的爱情,总是被编纂成悲剧的结尾。真挚的爱情,总是在失去后,才让人们顿足捶胸!因此,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会呵护那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着的人。爱,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一种成全背后,却是另一个爱你的人一种心甘情愿的牺牲。而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却不会感觉得到。

当我们不在像一个孩子似的以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一个人之后,我们成熟了,同时说明我们的心也衰老了。当我们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阳光下,透过窗棂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再会有那么的爱与恨的纠葛,不会再去想那些曾经的磕磕绊绊,我们情愿想着所有人的好,而后在想起某个人之后,脸上满满的都是幸福的模样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作为曹植粉,从昨晚起,我华丽丽地倒向了曹丕的阵营。之前喜欢曹植,确实源起越剧王子赵志刚,他当年“白马金羁任驱驰”的出场,真是意气风发,英俊飒爽,他有符合魏晋风骨的气质,也有明亮又纯良、率性又张扬的意态。(必须声明:当年看《曹植与甄洛》,我还真不是王子粉,我是冲甄洛去的)我的“叛变”,丝毫不是因为标新哥哥演得不好,个人认为,他的曹植是被编剧和导演大人给黑了。

谁能给我解释下,曹植在第一场父兄离开后,干嘛非得对着甄洛笑这么几声?这显得骨头很轻,导演你知道吗?活脱脱把人家建安高才导成了登徒浪子,把情痴成功塑造成花痴,这是要闹哪样啊?

从喜欢曹植到中意曹丕,其实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成熟过程。戏里的曹植,除了美酒就是美人,风花雪月,言行放纵,稍不顺心就自我沉沦自甘堕落,你丫就这点出息,失望的人除了把你捧在手心里的老爹,还有大批植粉啊!生在帝王家,没谋才就是没出路,纵有天赋诗才,就凭这任性的孩子气,情比慧重,连像崇祯皇帝那样挂歪脖子树的勇气你怕是都没有啊。即使你即位,也顶多是李后主的殷鉴。难怪曹操明知是曹丕设计陷害,还是立他为世子,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呐,江山得靠狼来守啊。

说到羊和狼,羊狼同窝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羊不知道自己是羊,还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去挑衅那头狼“有本事你来咬我啊?”这是勇敢吗?这比莽撞还傻,这叫找死啊,亲!天真的二愣子文青,失势不识相,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都不懂,更别提什么谋定后动了。所谓的真性情,太过浮躁。

我很认同轻云姐姐的观点,这出戏就是在论证曹丕夺位的合理性。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在曹操跟前的待遇,前者更像是一个臣子,而后者才是儿子的感觉。前者有着惶恐心理,生怕一着不慎失去眷顾,后者大有“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的优越感。曹丕抱得美人归,哪有半分春风得意?甄洛纵然绝色倾城,可毕竟是败将遗孀。曹操指婚崔琰之女嫁于曹植,为他打下在朝在野的深厚基础,赢得权臣拥趸。这番用心可谓良苦,可曹植拎不清啊,美人江山你都想要,真以为什么好事都给你摊上了,你让别人怎么混?

审时度势是曹丕的特长,作为儿子,曹操废长立幼的意思,是插在他心头的第一把刀。而第二把刀则是他老婆甄洛捅的,叔嫂间别有幽情,彼此都以死相护,这么顶高大上的绿帽子戴着,谁是曹丕都会气得发疯吧?捅他第三把刀的人就是为保“天下文章”的名士们,他们的力保起的是反作用,触怒天子之威。曹丕要是给曹植活路,那曹植会给曹丕脸面吗?万箭穿心,习惯就好。综上想想,我觉得曹丕也挺可怜的,他对曹植的恨意,应该算得上情有可原吧。当然啦,我不是支持他残害手足,但我理解他的委屈和缺爱。更何况,他的谋才心计,作为一国之君,远比曹植合适。

看完全剧,即使我依然很怀念“从明后而嬉游兮”的《登台赋》,以及“西风黄叶”、“鸾啼凤惊”这些唱段,但这不过是各花入各眼,姑且不论。我只想吐槽一句:七步诗处理的让观众太难受了!旧版里,凶神恶煞般的“七步——”声未落,“煮豆燃豆萁”的愤懑气势就喷涌而出,那种震撼在观众心中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紧接着“豆在釜中泣”低回呜咽,抑扬感立刻鲜明起来。“本是同根生”的两遍反复诘问,经幕后伴唱更烘托紧张又悲凉的气氛,最后“相煎何太急”高昂完美收尾。可是现在的处理,缺少了抗争精神,把高潮激昂的情绪,念出了临终的味道。就像是卯足了劲儿,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无力感,这是想把观众憋出内伤的节奏吗?

孝道报告观后感(4篇)


以下内容是编辑特地整理的“孝道报告观后感”。通常来讲,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现实生活中。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撰写报告要提前构思,有清晰明了的逻辑结构。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1】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或许作为学生的同学们会说,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真的遥远吗?一点也不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一个月还会打多少次电话回家问候父母,问候家里的一切呢?不要省几块钱的电话费,不要以为父母并不在意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电话回家关心他们时,他们是很欣慰的。

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2】

近日观看翟鸿桑国学应用大师的讲座,他站在“天人合一”的境界引导人们。锻炼企业领导人的个人价值,自我提升以及管理实践,体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实感受。在惟妙惟肖的演讲中让人感悟着天道,地道,人道,商道和王道。

第一讲修养篇所阐述的是指口乃心之门户,即指一个人嘴里说的必定是他心里所想,否则则是口是心非。相随心生,即指一个人的面相大多与心理活动息息相关。互相影响。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善良目光明亮而清澈,而有些人看起来很阴暗,很圆滑的样子。

翟教授传递给我们有些东西是可以替代的,唯有人的格局,人的胸怀和人的境界是不可替代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哪怕每天仅仅改变百分之一。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笑,就像阳光,不仅给别人更会给自己带来灿烂的心情。哈弗大学的一则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人的第一印象中,55%来自肢体语言,37%来自声音,8%来自说的内容。据说韩国,日本还专门开设了培训微笑的机构,可见良好的人际沟通笑容是多么的重要。人际沟通中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脸死相,默默的在心里念道: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个扫兴的人。

第二讲心态篇,心态即是心理状态。领导人具备的心态,喜悦心,其中包括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志向),正语(正确的语言),正精进(具足勇气,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念头)。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

心态决定很多方面。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难道不是吗?!

第三篇孝道篇角色就是人格。孝顺的孝字,加个文化的文,这个字就念教,不孝不教,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得莫过于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翟教授其实再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无论现在的我们怎样,将来的我们如何,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就是人格。

第四篇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第二,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第三,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见闻广博,就是知识面渊博。拥有这样的朋友将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当然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人无完人,多发现身边人发光的一面。而别人身上的不足或许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多一份包容将会多一个朋友,多一个朋友将会多一条路。

第五篇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领导者的价值体验在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人。一个好的领导人具备1,生命取向要高;2生命体验要深;3生命能量要强。除此之外,首先要明白沟通没有错与对,只是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要有同理心去认可别人,认同别人的同时更容易看清自己。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培养精神财富,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核心文化。一个好的领导者会拥有赞美心,因为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同时赞美会让对方把正确的事情坚持的做下去。自我沟通,自我审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很多时候,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总是责怪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而从自身寻找原因了吗?!最后化小爱为大爱,具备利他心。利他心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地位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知天道,明人道,再开启商道。

翟教授的精彩演讲使人受益匪浅,让我们获得了新的定位,新的思考。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3】

看了局组织学习的《记住乡愁》第二集《屏山村——孝道传家》,我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质,提倡孝道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公民都要努力遵循“感恩、博爱、责任、和谐”的孝道准则。

“百善孝为先”,说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则公益广告,主要内容是讲当年迈父母不小心将饭粒掉在桌子上的时候,当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搀扶的时候,想想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何照顾我们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注意到车上所有人都在极其专注的盯着电视屏幕,车厢内顿时清静了许多。不知道这个广告的创意者是谁,但他的这个短短几分钟的广告能重新换回人们对于自己父母的那份爱与敬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经典之作,跟这个公益广告比起来“脑白金”简直是垃圾,“黄金酒”也成了索然无味的白水。回头说说现在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许是他们太小不懂得,然而这些都过于牵强,都不是应该让爷爷奶奶替着背书包的理由,也不是冲他们大呼小叫的借口,很多孩子都会背诵“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有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到呢,仅仅是背诵、默写是不够的,背的再熟练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也是毫无意义。说到这不得不再提到一个公益广告,就是“给妈妈洗

脚”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什么叫言传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学校也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关于“孝道”方面的活动及教育,社会也应当多出现以上两个公益广告式的宣传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对于孩子的良好教育。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限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对于孝道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扔两个钱,就叫孝顺。重温儒家文化,暂缓匆匆的脚步,对自己的孝道进行一次审视与洗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自古忠臣皆孝悌,吾辈定当从之并日省三身。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4】

初一(1)班陈薪

今天,我终于又见到了对“孝”字更高含义的诠释,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肩担的责任,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所需的责任感。同是“孝”,但在不同角度,在不同时代,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别有一番景象——但是,它都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萌发于我们对父母的报答。

我上述的这些情感,都起源于今天观看的那只有14分钟的教育短片。这则教育短片主要是由一位著名国学应用大师讲演的,看着听讲座的大人们热泪盈眶的样子,听着这位大师的深情讲演,更使人感触颇多。这段视频主要是借助了几个事例及古人的经典诗句,向我们讲述了孝敬父母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行孝了,我们应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这一刻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让“孝”的传统发扬光大,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

是啊,从我们呱呱落地那一天起,就注定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父母坚实的臂膀下蹒跚学步,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在父母安全的港湾上扬帆出海。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要求我们回报的却很少。作为她们的子女,难道我们不应该尽自己的孝道吗?

或许会有许多人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没有必要孝敬父母。不,这是不对的。放眼望去,肯定会有许多人帮助过你,使你感激不尽,也许只是举手之劳的小忙,但你也会予以真诚的回报。而父母呢?他们生你养你,是你生命的源泉,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及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对你的帮助远远多于他人,足以使你潸然泪下了。他们完全可以不要管你,随你放任自流,让你自生自灭,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将你抚养长大。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就凭这一点,难道你不应该去孝敬他们吗?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只要扔两张纸币就够了,只要父母能享受人尽繁荣富贵就够了。不,这是不对的。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你可曾想过,父母老了,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空虚?每天吃着山珍海味,总有一天会厌烦;每天在空荡荡的大别墅内徘徊,总有一天会寂寞;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央,总有一天会怀念乡村的清新空气……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是一点时间也好,陪伴一下父母,可能只是一则小笑话,足以似一罐蜂蜜,浸润着父母苦涩的心灵。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的任务是刻苦学习,待到将来功成名就时,再接父母去国外安度晚年也不迟。不,这是不对的。孝敬父母要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是一种形式,它需要我们付诸以行动。现在有多少腰缠万贯的商人,想孝敬父母时,却猛然发现,父母已经离他远去了,这时后悔只是徒劳无功了。看一看,父母是不是有多了几根银发,添了几条皱纹?孩提时那个曾经牵着你上学的手已经皱了,你何曾发现呢?时不待人,它在分秒不息地奔跑着,流逝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总是把孝敬父母之重任放在将来,我们还有多少个将来可以等待啊!

“孝”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它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既是爱的延续,也是爱戴源头;既是常挂嘴边的字眼,也是最难完成的任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记住,在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不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永远是父母的爱啊!

梦娃观后感


梦娃观后感(一)

农历羊年春节期间,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梦娃送吉祥、梦娃送美德动画视频“,在全国的各大(视频)网站一经播出,立即就受到了网友的强烈推崇和点赞,网友们都惊呼:这个萌萌哒的中国梦娃真是萌动羊年了。

从动画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胖嘟嘟的、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扎着独角辫、不停地用各种形象的手势,给大家送祝福、喻美德的小姑娘的形象。这个被赋予“中国梦娃”的小姑娘形象,大家其实在各自所居住的小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橱窗里也曾见到过,只不过与贴在墙上宣传画相比,“梦娃”已经不再以一个可爱安静的形象示人,而是以最富中国意味的形象、最具传统文化号召力的传播方式以及最有人文情怀的动感画面,为每个中国人以及关心关注中国发展的外国友人,呈现出一个立体、生动而又形象的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画面。

这种以动画方式为传播手段、以“梦娃”为唯一形象代言人的演绎方式,不但能够适应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用最快的速度抓住网民的眼球,而且将以往人们不容易接受的“说教式”的政论宣传,与受众最多、传播最快的网络平台充分结合起来,使得原本抽象的政论文本得以形象化、具体化。这也是政论宣传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种尝试和创新,也使得以往在普通人眼里有些神秘色彩的政论宣传,变得更加亲切和亲民,从而能够达到传播效能最大化的结果,这也是这个视频一经推出,就受到网友推崇和点赞的重要因素。

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究竟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曾经做过精准的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梦娃”送祝福的动画MV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也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呈现。而且,动画MV中的“梦娃”还将国与家、人与行的美德结合起来,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梦娃”能够萌翻网友、萌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加分点。

梦娃观后感(二)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专门创作推出“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记者31日从中国网络电视台获悉,目前全国1000余家电视台已下载了“梦娃”动画视频,中央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相关专题累计点击率已超过4226万。据了解,“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梦娃”形象为依托,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

人的态度,必须要扎根于情感之中。如能让观念依附在较易被感知的情感成分上,就会引起人的共鸣。“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点开手机新闻,梦娃这可爱的小女生甜甜的童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的中国梦灵动地展示给了大众。鲜活、好记,意义还深远,更让大家情感寄托有了新媒体的支撑而更加丰富。

要让伟大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众的心灵,就需要各地集思广益多制作一些类似“梦娃”的动画视频。梦娃的形象对于那些未成年人,尤其是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也是一部最佳的心灵启智、培德树人的好动画片。这要比那些哆哆嗦嗦、打打闹闹的儿童动画片不知道精彩多少倍。学龄前儿童每天看一篇,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如果父母长辈有空,再加上适当地点播,绝对要比父母在那里空洞的美德满堂灌说教强百倍。

当然,这仅仅是“梦娃”动画视频对于孩子的作用,相对于工作忙忙碌碌的成年人,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有时候还真不能静下心,好好地接受一次精神的、品德的再教育,必须得抽时间。如今有了“梦娃”动画视频,他们无论是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还是茶余饭后,只要一点手机,就能享受到一份特殊的精神洗礼。将“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等隽永而深刻的民族美德内化于心。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电视上看看“梦娃”动画视频,不仅丰富了晚年生活,也让晚霞因为接受了洗礼而更加明丽。在行动中会自动对照,给晚辈们当好爱家爱国,知书达理,抱诚守真等美德的好长者、好榜样。

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为形成良好的公益生活秩序和基本的公共道德准则,并直接为公众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服务的的“梦娃”公益广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加“直观”凸显给了大众。难怪“梦娃”公益广告,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种终端载体广泛传播,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观众反响也极为热烈,这都是其他的教育渠道所无法替代的速度和效率。真心期待,在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关心残疾人等其他社会美德的制作上,多出现一些可爱的类似于“梦娃”的公益广告视频。让大家,尤其是未成年人更加直观地接触美德、规范,接受精神的教育和洗礼,为精神文明大厦培基固本。

梦娃系列观后感


梦娃系列观后感(一)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专门创作推出“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记者31日从中国网络电视台获悉,目前全国1000余家电视台已下载了“梦娃”动画视频,中央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相关专题累计点击率已超过4226万。据了解,“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梦娃”形象为依托,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

人的态度,必须要扎根于情感之中。如能让观念依附在较易被感知的情感成分上,就会引起人的共鸣。“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点开手机新闻,梦娃这可爱的小女生甜甜的童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的中国梦灵动地展示给了大众。鲜活、好记,意义还深远,更让大家情感寄托有了新媒体的支撑而更加丰富。

要让伟大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众的心灵,就需要各地集思广益多制作一些类似“梦娃”的动画视频。梦娃的形象对于那些未成年人,尤其是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也是一部最佳的心灵启智、培德树人的好动画片。这要比那些哆哆嗦嗦、打打闹闹的儿童动画片不知道精彩多少倍。学龄前儿童每天看一篇,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如果父母长辈有空,再加上适当地点播,绝对要比父母在那里空洞的美德满堂灌说教强百倍。

当然,这仅仅是“梦娃”动画视频对于孩子的作用,相对于工作忙忙碌碌的成年人,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有时候还真不能静下心,好好地接受一次精神的、品德的再教育,必须得抽时间。如今有了“梦娃”动画视频,他们无论是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还是茶余饭后,只要一点手机,就能享受到一份特殊的精神洗礼。将“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等隽永而深刻的民族美德内化于心。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电视上看看“梦娃”动画视频,不仅丰富了晚年生活,也让晚霞因为接受了洗礼而更加明丽。在行动中会自动对照,给晚辈们当好爱家爱国,知书达理,抱诚守真等美德的好长者、好榜样。

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为形成良好的公益生活秩序和基本的公共道德准则,并直接为公众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服务的的“梦娃”公益广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加“直观”凸显给了大众。难怪“梦娃”公益广告,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种终端载体广泛传播,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观众反响也极为热烈,这都是其他的教育渠道所无法替代的速度和效率。真心期待,在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关心残疾人等其他社会美德的制作上,多出现一些可爱的类似于“梦娃”的公益广告视频。让大家,尤其是未成年人更加直观地接触美德、规范,接受精神的教育和洗礼,为精神文明大厦培基固本。

梦娃系列观后感(二)

一个胖嘟嘟的、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扎着独角辫、不停地用各种形象的手势,给大家送祝福、喻美德的小姑娘的形象。

萌萌哒的"梦娃"让中国梦具体而生动

这个被赋予“中国梦娃”的小姑娘形象,大家其实在各自所居住的小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橱窗里也曾见到过,只不过与贴在墙上宣传画相比,“梦娃”已经不再以一个可爱安静的形象示人,而是以最富中国意味的形象、最具传统文化号召力的传播方式以及最有人文情怀的动感画面,为每个中国人以及关心关注中国发展的外国友人,呈现出一个立体、生动而又形象的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画面。

萌萌哒的"梦娃"让中国梦具体而生动

这种以动画方式为传播手段、以“梦娃”为唯一形象代言人的演绎方式,不但能够适应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用最快的速度抓住网民的眼球,而且将以往人们不容易接受的“说教式”的政论宣传,与受众最多、传播最快的网络平台充分结合起来,使得原本抽象的政论文本得以形象化、具体化。这也是政论宣传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种尝试和创新,也使得以往在普通人眼里有些神秘色彩的政论宣传,变得更加亲切和亲民,从而能够达到传播效能最大化的结果,这也是这个视频一经推出,就受到网友推崇和点赞的重要因素。

萌萌哒的"梦娃"让中国梦具体而生动

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究竟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曾经做过精准的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梦娃”送祝福的动画MV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也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呈现。而且,动画MV中的“梦娃”还将国与家、人与行的美德结合起来,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梦娃”能够萌翻网友、萌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加分点。

晓说观后感


说实话,高晓松确实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人,大概就是你真可以从一个人的谈吐中明白原来读书多一点,讲话是这样的。如果说你想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东西,那么这个节目还是值得一看的。

很少看综艺,并为此感到一丝丝得意,因为觉得没在某些没有专业能力的所谓艺人身上浪费过时间,虽然人家根本不就care这种毫无消费能力的佛性老青年。最近唯一的看的综艺就算高晓松的《晓说》了,陈丹青的《局部》要是说成综艺,估计陈先生会不乐意。其实之前并不知道《晓说》这个节目,那一次在北邮人上搜鲁迅,看到有高晓松介绍鲁迅,说的还挺有意思的。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系列的节目,大概是用高晓松的名字命名,叫做《晓说》。

这个节目,挑些感兴趣的话题,多多少少也看了三十来集感觉。最近看了一集,叫做《六年来的有些话今天讲》,正如标题所示,就是高晓松谈谈自己做节目这几年的感受,里面的一些数据颇有意思。他的节目里,98.3%的观众受过高等教育,硕士学历以上的比例是优酷其他节目的两倍,同时观众的平均年龄也很大,同时男性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节目。大龄男性为主,看来是个成人节目哦♂。节目的主题大多比较符合的胃口,主要以历史和地理为主,还有一些访谈。这里就不得不说到高老师的交际圈了,虽然他反复强调自己就是一个不勤奋的普通人。他访谈的嘉宾里,往往有在国内一般节目中并不常见的人,国内的比如姜文,张艺谋和冯小刚,国外的比如C罗,克林顿和比尔盖茨。这年头,一些节目和电影,里面想要有你喜欢的人恐怕还不是那么难,难的是里面没有你不喜欢的人。除了主题以外,高老师的讲述能力也不得不服,同样的事,不同的人说当然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就想到了郭德纲。

并不想在这里推销《晓说》,一方面没拿一分钱,另外一方面这个破号观众的数量也极其有限。但是还是会想问,为什么这个节目能看那么多期,因为国内其实有不少类似的带有一定知识性质的脱口秀节目。国内的很多节目慢慢发现,不免就沦为故事会,甚至是八卦会。一些历史类或者是知识类的节目,久而久之,反而有点儿把历史书翻译成白话文念书的感觉。《晓说》这个更像是直男聊天,但是也不得不服高晓松本人阅读之广以及个人经历值丰富。高晓松说他做个节目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就像跟聊得来的朋友在谈话一样,并不需要为了迎合谁而有什么不自然的地方。他总说自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大概是一个挺直男的节目,聊战争,聊历史,聊地理。有些东西是一直挺想知道但却没有时间或者没去了解过的。一直把这个节目当作替读书的一个工具,是经常书看了一点,马上就忘掉了,反而是看节目时还稍微能记得一些。自己看书,是一种相对单调,而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个过程。这个有点儿像自己看文献和别人给你讲文献的差别,当这个speaker自己看得多,能融会贯通并且还擅长讲授时,那听起来自然就不错了。

一直以为听《晓说》,是因为可以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情况下了解一些所喜欢的东西。但是看了《六年来的有些话今天讲》这一期,发现其实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形成基本共同的价值观。对于所有事,大家有自己进行评判的价值观,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指出他哪里说的不准确,但是你很少因为他的价值观感到不适,想这也是他的节目受众年龄,学历以及性别的分布如此有特色的原因。有时候出了校园,会发现原来有共同语言的人是这样的少。每次坐火车回家,都很少和周围的人说话,因为确实没啥好说的。并没有歧视谁的意思,只是大家关注的兴趣点,价值观真的差异很大。记得有一次车上有人在吐瓜子壳,并说瓜子壳不扔地上,乘务员岂不是太闲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了。但是现在越来越怯于与人争辩,从来没奢望的观点哪天能说服任何人。总是怯怯地说,哦,原来这样,之前还不知道呢。或是回一句,好吧。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和校园以外的以及网上的大多人原来这么格格不入。初中学刘禹锡的《陋室铭》,看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时候,感觉刘禹锡怎么这么矫情,还看不起劳动人民呢?现在似乎又有些理解了,呵呵,还是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啊。

最后,介绍几个听过的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最早听的一个节目,就是关于鲁迅先生的。节目并没有聚焦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是介绍了不少关于鲁迅先生家庭的事,比如他的收入与财产,他和母亲,他的弟弟,弟妹以及爱人的关系。对于鲁迅先生这样一个看起来如此严肃的人,们当然很好奇生活中的他是怎样的。在家庭里,他是否也是如此横眉冷峻?当然,最后对于鲁迅先生,高老师也给力自己的评价,对于其他一些人,并没有那么高尚的,他也毫不回避的评价了,快哉快哉!高晓松的第一个身份,应该还是音乐人。所以听他讲他和音乐的故事,还是非常有趣的。他说当初在清华,很多人在水房里学吉他,说清华学生的音乐水平一般要比北大的好。主要是北大妹子更多,吉他才学了一点点,就可以脱单了。在清华则不一样,你得水平相当好,才有机会,毕竟僧多粥少。这大概就是人家的大学生活。另外他和其他歌手比如老狼朴素等人的关系也非常有趣。他还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讲述了国内通俗音乐的发展,这方面,()他是最有发言权的。还有印象深刻比较深刻的,就是郑成功家族与荷兰争夺台湾的故事,也颇为精彩。他的节目中,很多是关于地理的。一般就是他直接到那个他感兴趣的地方,在当地录制节目。对于向往旅行的文艺青年,大概是不错的。大概诗和远方,还是要有一点的。

看他的节目,印象最深的一点,人呐,还是要多读书!

观后感《《铜娃说孝道》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