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活着有感1000字 > 地图 > 观活着有感1000字

观活着有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观《活着》有感:笑着活下去。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以下“观《活着》有感:笑着活下去”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观《活着》有感:笑着活下去

陈洋

暮色黄昏下的老牌坊,如一位老者,历尽沧桑,不动声色地看着人间的欢情悲苦。一旁的赌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整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福贵,就在这里,败光了家业,然后,气死了爹。随之而来的变故,终于让福贵清醒,带着借来的旧皮影唱戏养家。

这是最初的最初,当一把长刀刺破福贵的皮影幕布,原本平静、充实的日子就此结束——他被抓去为国民党军队做苦工。战场上,枪声,硝烟,鲜血,这里是另一个世界,密布着最后看一眼夕阳的绝望气息。多么幸运,他和春生活了下来,转身面对着数以万计的尸体,血肉模糊,茫茫天地间,只剩下白的雪,红的血,凄寂得让人发憷。

“要活着啊,既然活下来了,那得好好活着。”福贵倏忽明白,活着,总是有希望的。

而后,历经波折,他又幸运地回到了那个小土房,却发现,母亲已病逝,女儿因高烧失去了与人沟通的机会。大概是经历过了战争的残酷,面对着这些打击,他也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希望,在妻子家珍的陪伴下,日子越发美好了起来。

福贵以为这就是幸福了——直到听到了儿子的死讯。

怎么可能呢?明明送他去学校时还是好好儿的。

福贵的世界里只剩下一片血的颜色,只觉得周围都是人,而家珍声嘶力竭的哭喊从不远处传来,他跪在地上,双手颤抖着,轻轻拍拍儿子的脸:“有庆啊,睁开眼看看爹,你叫声爹就成啊,有庆……”多让他难以相信,他失去唯一的儿子。

尽管苦痛,尽管是在这如冰似火的磨折中挣扎着,生活还是要继续,他得好好活着。

但厄运似乎总是频频降临到这个平凡的家庭,婚后幸福的女儿因产后大出血,让他们再一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

在被阴霾笼罩的日子里,他们学着接受命运的不公。也许,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福贵和家珍想着。

外孙馒头一年年长大,他们带着小馒头来给女儿上坟,又是一年春风,哀伤的都已过去,日子,总是走向灿烂的。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而窗外阳光正好,岁月就这样无限的温暖着。

曾经以为,人生的苦难多得让人无法承受,但一路的坎坷终让人明白,这世上,只有享不尽的福,没有吃不完的苦,哪怕是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痛失爱子的撕心裂肺,依然能够在这如冰似火的苦痛中挣扎着活下来,因为,人性的坚强让心底最深沉的渴望愈发坚定——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活着,活下去,并要笑着,微笑着活下去。

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高一305班

指导教师:李朝霞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让爱活下去》观后感800字


《让爱活下去》观后感------ 陈美英

前段时间,学校工会组织老师观看了《让爱活下去》的电影。
影片是根据06年发生在宁波的一个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男主人公叫梁国华,他的人生经历真的是太惨了。老家在湖北恩施的农村,刚结婚生子,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查出得了尿毒症。接着老婆不堪忍受,跑了,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的积蓄也因看病花得所剩无几。一般的人,基本上也就听天由命了。但是,我们的主人公没有。他突然想起多年前打过工的南方小城----宁波,城市虽不大,但是街道很整洁,人们说话,嗓门有点大,方言有点难懂,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张友善的面孔。于是,他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带着希望来到了这座城市。
男主人公带着病体来到宁波后,受到了面冷心热的独居老人叶老师、以及身边好心人的帮助。后来,在换肾无望,准备活体捐献、抑或拿出所有积蓄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时候,被媒体报道,意外收获整个社会满满的感动和善意,最终,在一百五十万个等待肾源的病人中被众人关注,成为配对成功,顺利接受手术的幸运儿的故事。
影片中给我印象较深的一幕是:国华认识叶老师后,第一次和女一号邂逅,热心的阿姨觉得他长得帅,吵着要给他介绍对象,还要让他表演才艺,因此,本来有点丧的男一号在女一号的凝视下,马上扎上他的头巾,唱起了像土家族版的《死了都要爱》的歌,听得人热血沸腾。是啊,无论现实有多困难,只要心中有美的情愫流动着,那就一定能好好地活下去啊。
另外,在剧中,我最喜欢郑佩佩老师演的叶老师,在我看来,叶老师就是现实中一些退休阿姨的代表。她们为了买特价鸡蛋,可以一大早去超市排队,看到有人插队肯定要理论半天。她们开空调、洗衣机,说不定要用峰谷电。要强了一辈子,宁可一个人坐在漆黑的夜里垂泪,也从不在人前示弱。年轻时,比谁家孩子有出息,老了,进入舞蹈队,也要找一个最帅的舞伴。她们看上去抠门又强势,接近后却发现其实她们温柔又坚强。她们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在每一个平淡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唠叨个没完,让你觉得有点吃不消;在我们真正遇到困难、陷入泥潭的时候,却一言不发,打开我们心里的一台天文望远镜,让我们抬起头,学会仰望星空。
还有那一段,剧中的梁国华拖着水肿的病体,穿过老外滩的灯红酒绿,经过年轻人的欢笑和嬉闹,一个人走进了深深的夜里。那一天,他一定觉得三江口的夜色很美,风吹得让人心醉,可是自己却像一个美丽世界的孤儿,被硬生生挡在了幸福大门的外面。是啊,所谓绝望,就是发现自己无论有多努力,使尽了全身解数,却还是徒劳。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啊。看得让人落泪不已。
生活是残酷的,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当国华站在宁波市中心:天一广场,突然发现一个活体捐赠的宣传片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肉身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渺小、无足轻重。是的,我们无法阻止上帝对命运的不公。但是,哥不玩了,哥想做个有用的人,就这么简单。他不光捐出所有的善款,并且把自己身上健康的器官都进行了活体捐献。自己既然没有希望重生,那就让自己的器官,在需要的人身上活下去,这也算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吧。
终于,他的善举,赢得了媒体的关注,社会的支持,好人得到了好报。幸运之神给了梁国华人生的终极大彩蛋:一个匹配的肾源,一个十多年没有产生排异的好身体,和一个完整的家。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一生平安、健康、幸福!

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观后感影评


《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是一部由瑛太、满岛光和风间俊介等主演的爱情电视剧,关于这部剧,网友们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深見さん说希望大概就是特别想要见到某个人的心情,情书里说有一个想念的人就是幸福。人是要依存别人才能活下去的,恨也好爱也罢,恨让人痛不欲生,漫长的一天天过去,爱让人温暾缓和,甚至想让本拉登在那一刻炸掉这个城市,时间停在这里就够了,如果能的话,我想一直这样抱着你。可是不能,背负着罪恶和自我厌恶的灵魂多停一秒就要把这一切都吞噬了,所以我挥挥手后就要跑走了,用尽全力跑走,我怕再慢一点我就更舍不得走了。

以前总想着我不在的日子希望你一定不要快乐。那天你求我别离开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我再也不想让你这么难过了,是啊,我一直只想要你幸福就好了,我没有什么自信来获得任何人的爱,只是下次能不能别找那么烂的借口。

進め。沥川反复说的move on。不是我也没关系。现在有点看清了我自己,就是个有气无力的人,对待感情也是,舍不得一点点好感,就在等待它被耗干净的一天,也许那天到来的时候,我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吧。

活着真的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不管我们过得好不好,我们都知道明天都会到来,真是寂しいね。活着的人背负着死掉的重量,站在阳光下的人总会对阴影里的人说,过来呀这里阳光很好,你怎么就不愿意多走几步呢。

加害者一点都没反省过呢,刚明白这点的时候很震惊,其实想想,有几个人会反省会赎罪呢,折磨的是有心的爱他们的人。但其实他就不可怜吗,连心都没有,麻木地呼吸着,也很痛苦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人理解。是一种精神疾病,也是被折磨的。

活着很累,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

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绝望和致郁 个人看完觉得四分致郁六分治愈 可能是因为男女主的性格都太温柔了吧

主线不是恋爱但细节都是深情

两人鼓起勇气欲碰却没有碰到一起的手

洋贵收到双叶特意做的他最爱吃的冰冻蜜柑

洋贵在电话里第一次表白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心

双叶写上深见先生我喜欢你之后又丢掉的纸巾

两人对对方说比起自己杀人 你杀人更让我难过

以及洋贵多次告白

真想抛弃一切去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 就我们两个人

我一直在想你的事 所谓希望 会不会就是特别想见一个人

我不喜欢王冠 我和没有王冠的你在一起更开心

结局 洋贵向双叶举起双手告别时扬起的那个笑脸 让我有点想哭

不过全剧最戳中我的部分是双叶对洋贵妈妈说的话

双叶说 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和洋贵发自心底笑出来的日子能到来 明明是不可能的 明明自己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对不起

洋贵妈妈说 想变得幸福一点并没有错 所以你和洋贵要找到让彼此幸福的方法

双叶哭了又笑着说 那个 我想给洋贵买双鞋和袜子。还有 我想给他做饭吃。

然而到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的那天 你也没有给他买袜子

关于杀人者和受害者,杀人者家属和受害者家属的心理分析一层又一层展开,从男主父亲临死前那翻话开始,给这15年来假装平静的生活投下了一颗炸弹,原来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责 愧疚 悔恨中度过父亲死后,从男主去找已经嫁作他人的母亲开始,这一家人开始慢慢接受这个案件的真相,不仅仅是直视案件的过程和结果,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揭开那个并没有愈合的伤疤

母亲从来都没有释怀,尽管组建了新的家庭,丈夫体贴,儿子孝顺,表面上闭口不谈过去,其实是一个人悄悄舔着伤口,是啊,眼泪流干了,但不代表伤疤已愈合。洋贵也是,在偏远静谧的一个湖边继续开着父亲的钓鱼场,头发杂乱得世外野人一样,后来因为和远山双叶的相遇,两个家庭的轨迹都发生了转变,更接近那个悲伤的故事,也在疼痛中更接近鲜活的人生

在看前面几集看到洋贵和双叶一起去做事情,很简单,只是相互陪伴,理解对方的痛苦,也愿意一起接受注定不那么幸福的生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踏实的满足感但是对他们最后能否在一起,心里是怀疑的,毕竟过去15年的痛苦是最初连接他们的纽带,最终释然之后两个人还要背负着这些回忆一起走到未来吗?

很巧妙,最后双叶选择在果园赎罪,这是类似于钓鱼场的世外桃源,和洋贵看到的是同一片朝霞,感受到同样的四季变化,一样踏实而充满希望的生活跪倒在编剧的缜密思路,对人性的剖析真像锋利的手术刀一样,筋骨脉络和内在灵魂一层层剥开来,不仅看到了黑暗的毁灭面,也看到了下面蕴含的新的希望

以丧治丧,真一剂强效药!

让爱活下去观后感范文欣赏


《让爱活下去》是一部由夏德俊、郑佩佩和周诗璇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前段时间,学校工会组织老师观看了《让爱活下去》的电影。

影片是根据06年发生在宁波的一个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男主人公叫梁国华,他的人生经历真的是太惨了。老家在湖北恩施的农村,刚结婚生子,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查出得了尿毒症。接着老婆不堪忍受,跑了(),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的积蓄也因看病花得所剩无几。一般的人,基本上也就听天由命了。但是,我们的主人公没有。他突然想起多年前打过工的南方小城----宁波,城市虽不大,但是街道很整洁,人们说话,嗓门有点大,方言有点难懂,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张友善的面孔。于是,他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带着希望来到了这座城市。

男主人公带着病体来到宁波后,受到了面冷心热的独居老人叶老师、以及身边好心人的帮助。后来,在换肾无望,准备活体捐献、抑或拿出所有积蓄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时候,被媒体报道,意外收获整个社会满满的感动和善意,最终,在一百五十万个等待肾源的病人中被众人关注,成为配对成功,顺利接受手术的幸运儿的故事。

影片中给我印象较深的一幕是:国华认识叶老师后,第一次和女一号邂逅,热心的阿姨觉得他长得帅,吵着要给他介绍对象,还要让他表演才艺,因此,本来有点丧的男一号在女一号的凝视下,马上扎上他的头巾,唱起了像土家族版的《死了都要爱》的歌,听得人热血沸腾。是啊,无论现实有多困难,只要心中有美的情愫流动着,那就一定能好好地活下去啊。

另外,在剧中,我最喜欢郑佩佩老师演的叶老师,在我看来,叶老师就是现实中一些退休阿姨的代表。她们为了买特价鸡蛋,可以一大早去超市排队,看到有人插队肯定要理论半天。她们开空调、洗衣机,说不定要用峰谷电。要强了一辈子,宁可一个人坐在漆黑的夜里垂泪,也从不在人前示弱。年轻时,比谁家孩子有出息,老了,进入舞蹈队,也要找一个最帅的舞伴。她们看上去抠门又强势,接近后却发现其实她们温柔又坚强。她们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在每一个平淡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唠叨个没完,让你觉得有点吃不消;在我们真正遇到困难、陷入泥潭的时候,却一言不发,打开我们心里的一台天文望远镜,让我们抬起头,学会仰望星空。

还有那一段,剧中的梁国华拖着水肿的病体,穿过老外滩的灯红酒绿,经过年轻人的欢笑和嬉闹,一个人走进了深深的夜里。那一天,他一定觉得三江口的夜色很美,风吹得让人心醉,可是自己却像一个美丽世界的孤儿,被硬生生挡在了幸福大门的外面。是啊,所谓绝望,就是发现自己无论有多努力,使尽了全身解数,却还是徒劳。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啊。看得让人落泪不已。

生活是残酷的,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当国华站在宁波市中心:天一广场,突然发现一个活体捐赠的宣传片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肉身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渺小、无足轻重。是的,我们无法阻止上帝对命运的不公。但是,哥不玩了,哥想做个有用的人,就这么简单。他不光捐出所有的善款,并且把自己身上健康的器官都进行了活体捐献。自己既然没有希望重生,那就让自己的器官,在需要的人身上活下去,这也算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吧。

终于,他的善举,赢得了媒体的关注,社会的支持,好人得到了好报。幸运之神给了梁国华人生的终极大彩蛋:一个匹配的肾源,一个十多年没有产生排异的好身体,和一个完整的家。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一生平安、健康、幸福!

观活着有感


活着观后感

第一次看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电影《活着》,早就想看余华的《活着》这本书了,可惜一直都未在图书馆借着,今天在影视欣赏选修课上有幸看了这部电影,感触很深。

这部电影是著名的大导张艺谋导演的,上映时间是1994年,距今已有17年之久了,但仍然是经久不衰。总体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悲剧中透漏着感人的情节,让我好几次心中都有一股酸酸的暖流划过,是一种叫感动的东西,很无奈,但却是事实存在的发生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徐富贵(葛优饰)、家珍(巩俐饰)一家的人生历程,有过喜、亦有过忧。富贵原本出生于当地一个显赫有名声的家庭,天生懒散好赌,他的妻子家珍因其嗜赌成性不思悔改而离开他。最终因他好赌而输掉了全部家产,也因此气死了他的父亲。这时富贵漫长的苦难人生开始了。

他被强拉入伍,险些丧失了自己的小命,就在这时他第一次意思到生命的可贵,发出了我一定要活着,活着真好的感慨。于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对于他的第二个打击又来了女儿凤霞因为高烧不退导致哑巴了。很可惜,看到一个笑的很甜的很天真的女孩竟然不能开口说话,这是多么的哀伤!

富贵回到了家,生活也有些好转。往往看似平静的生活下其实隐藏着莫大的波澜,于是第二个不幸也将随之而至。一家人原本可以快快乐乐的过着平静的平淡的日子,这也是家珍多么希望过的日子,可上天就是不愿意。就在一个很热闹的夜晚,一个很大的不幸又悄然的降临在富贵头上了仅有的儿子有庆被车撞死了。这个场面可谓感人至深,看着有庆那浑身是血的身体,让人有种很心疼的感觉。还有家镇那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儿子的名字,我的心也在一阵阵的痛。泪水不禁已流出眼眶,止不住。是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无辜的孩子!他保护姐姐,不让别人欺负姐姐。他善良,他顽皮,他天真他只是想睡觉啊!难道睡觉也有错吗?!就这样连自己都不知道就永远离开了爹娘,连饺子都还没吃。这时富贵又感慨,要活着,好好的活着。

他的家人终于从这样的悲痛生活中走了出来,可谁又能预测到又会有什么悲剧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中去呢?偏偏命运总是这样不公平,捉弄人。眼看着凤霞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可偏偏凤霞却是因难产而死,更具有讽刺意味的竟然是王医生因为被馒头噎着了而不能给凤霞医治!人生就是在你刚品尝到了幸福的甜果时,上帝就要急着把他收走,毫不同情。

这就是富贵一生经历的三次不幸的遭遇。是那个独特的年代造就了富贵悲惨的一生还是其自己的性格、家庭背景造就了他悲惨的一生?这样悲惨的一生又有几人能承受得住?富贵一生的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富贵又将以前对自己儿子说过的话又对外孙说一遍:鸡大了就变成鹅,鹅大了就变成羊,羊大了就变成马,马大了馒头也长大了,骑在马背上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这段话很好的将那时候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道出来,也反映了那时人们思想的落后。历史早已离我们远去,可其带来的影响、给那个时候人们带来的苦难却是不能忘怀的。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默默地生活着。

活着,就是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着!


观电影《活着》有感


观电影《活着》有感(一)

最近总感觉生活无趣,朋友就介绍了一部电影《活着》,熬夜看了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复,从床上爬起聊表感想。

电影《活着》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葛优与巩俐衔领主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讲述一个地主家少爷福贵因好赌输光了家产,逼走老婆孩子,气死老爹,尽管从此改过自新,生活依旧波澜不断,遇上内战拉壮丁,解放后回家后女儿失声、儿子意外惨死,文革时期女儿遭遇难产被愚昧害死……原著里福贵的命运更加坎坷凄凉,妻子患病离开了他,女婿工伤去世,外孙也被噎死,剩下风烛残年的福贵,思考为什么活着。

一开始,我以为悲剧都是福贵个人好赌造成的,只要他改过自新一切就好了,他改了,借别人的皮影开始以唱皮影戏为生,本以为可以一家平淡安定过日子,可是遇上内战,从战场的枪林弹雨中摸爬打滚存活下来回到家发现,赶不上为老母送终,女儿也因病失声。

迎来短暂的安定后不幸接着降临,小儿子被老朋友倒车时意外砸死,后来遇上文化大革命,有识之士被迫害,女儿生产时因有经验的教授被拉去批斗,福贵眼睁睁看着女儿让实习医生接生导致大出血死亡而无能为力。在我看来,那些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可是,悲剧就是发生了。

慢慢我想明白了,其实,这就是生活。在事情发生以后,都扼腕叹息,为一瞬之间的变化感到痛心与无能为力。尽管有悲剧,生活却不得不继续,福贵一家的经历就是中国近代每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缩影,所有的悲剧都源于人思想的局限性、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想到这里,对生活怀着美好期待的我以为进入了和平发展时代,就不会再有悲剧。似乎,我又错了,好像问题永远没完,不顺的路依然还有。新时代也有新时代的局限性,也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

我已经快要彻底崩溃,那么福贵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大多数人有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回味电影的每一个片段,似乎都让我意犹未尽,同样,整一部电影让我意犹未尽,舍不得结束。为何?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对福贵迎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样,我们活着也是对自己将会迎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开始有点明白,即使电影还没结束,那么福贵接下来的路,一样会有许多坎,因为在天灾人祸或社会的局限性面前,人很渺小,可是,人性是光辉的。

我已经相信,每个社会时期都会有各种痛苦,人们却从不放弃对生活的期待。是的,只要心怀希望,哪怕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都有意义。

看了之后,我不敢再觉得生活无趣,我知道,感觉生活无趣是因为我缺乏对活着的意义的理解,失去了对生活的期待。

观电影《活着》有感(二)

赵艺伟

《活着》在我心中觉得是最好的电影之一。

从一个富家子弟落魄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的社会底层人物,再一家团聚兢兢业业求生活,又因战争夫妻两人咫尺天涯,重逢后小心翼翼地当着小市民,儿子死后悲恸却坚强地继续操劳,女儿出嫁的不舍与幸福,女儿生完孩子不幸去世后绝望中又燃起希冀地前行,残缺而和谐的一家等着小鸡长大变成鹅,变成羊,变成牛,盼着馒头长大成人。

随着京胡绵延不断的弦声,福贵犹如一棵在风雨中不断摇曳地柳树。春风中焕发出的几茬新芽早已在一夜风雨中飘零殆尽,枝干也似乎被冷风刮弯了腰,但怎么也不曾倒下,即使断了几根枝条,柳絮全飞地无影无踪。老柳树依然在春天挥舞着日渐老去而略有葱茏的枝条,夏天为根须旁的小草稍遮艳阳,秋日里长长的柳枝扫过遍地的落叶,冬日里顶着厚厚的积雪伛偻着躯干。

没有泰坦尼克号般壮烈的爱情故事,没有雪国列车般刻骨铭心的人性挣扎,没有终结者般救世主英雄式的形象,没有阿甘正传般感人励志的故事,没有上帝之城般交错时空的叙述,有的只是夕阳下一曲婉转曲折又洞彻人心的独白。本分而小心地沿着时间轴缓缓前进,没有壁立千仞,只是一个个的坎,需要不厌其烦地跨过去,没有犹豫,不能后悔。

被故事中人物的韧性深深打动。全部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岸事迹,也没有凄苦之极的冤屈控诉,只是以市井小民的姿态努力地在这个时代坚强的活着。虽然遭受了命运的一系列捉摸,面容中透着饱经世事的沧桑,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并没有麻木不仁,眼神中依然跃动着名为希冀的神色。

英雄其实离我们很遥远,蜘蛛侠超人之流更只是存在于理想之间。福贵夫妇是大多数中国人在动乱年代的写照,对政治的选择只是迫于生存,多灾多难也练就了他们敏锐的嗅觉,苦难无法打倒他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华民族的韧性可见一斑。

再和老谋子另外一部电影《归来》的原著《陆犯焉识》作一下对比。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年少有成,出国留学,回国任教,风流一时。然而世事弄人,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些列运动,把陆焉识打下了地狱,他被打上反革命的烙印,被判无期徒刑,被流放到西北荒漠上改造,曾经满腹经纶的教授体验到了人世间种种的不美好,终于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文革结束后,他回到了城市中,然而他的妻子突然失忆,儿女间的血脉之情似乎也早已稀释至尽,风华正茂的他也早已伛偻不堪。知识分子的时代悲剧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和徐福贵想比,陆焉识作为知识分子更值得我们敬佩,其遭遇也更为凄惨,最后陆焉识整个人已经失去了风骨,被生活所抛弃。反观徐福贵,虽凤凰落地成鸡,但鸡前顾后盼,小心翼翼,反到在夹缝中渐渐成长,有合家之欢,有天伦之乐。这似乎是一种黑色幽默,凄苦的控诉化为了轻轻扯动嘴角的讽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活着"始终贯彻着他们的人生,无论何种风浪,家庭的牵挂都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死亡才是最大的懦弱。

时代的悲剧无法避免,即使断手断脚,却也要颤颤巍巍地走下去,迎接新的黎明。如同福贵说的"总是要过去的"一般,生活总要继续,努力地活着。

观《含泪活着的人》有感


《含泪活着的人》观后感

今天月会,公司分享了一部电影,让大家欣赏,或者说是应该是学习

《含泪活着的人》影片讲述了,中国八十年代,一批年轻人在没有学历,没有收入来源,踏上异国土地打工的生活经历。其中描述了一对夫妻,因为生活窘迫,无力养活自己的家庭,丈夫外出去日本打工的故事。主人公丁先生,1989年离开自己的家乡上海,来到日本打工,去异地打工的人都能有所感触,身在异国,别人都瞧不起你,只能做最低等的工作,丁先生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远在中国的老婆和不满三岁的女儿,也为自己能在日本扎住脚跟,每天干三份工作,早上电子厂打工,中午快餐点送外卖,晚上餐馆又做洗碗工,他之所以这么精力充沛,是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为自己家人生活的好。十五年的青春就这样耗费在了日本,但没令他白辛苦,女儿被送去美国留学,做了医生,老婆虽然在中国下岗,没了收入,但是靠他在日本打工挣到的钱,又养活了全家。整整过了十五年,才跟家人团聚,整整十五年,他又回到了祖国。如果不是他的努力,如果不是他外出打工,他们家的命运又怎么会改变呢?

看完影片,同事开玩笑,我是西安人在苏州异地生活,想想是呀,因为一首歌,我选择了来这里,因为自己一开始的信念,而选择在这里留下,等等的一切都有一个因,才结出了一个果。

异地生活,谁又没吃过苦呢?自己何尝不是,才开始不也是什么都经历了,很难想想当时的自己竟还在贫民窟待过,这段经历只有当自己将来是个回忆,当时要是家里知道了,还不气死,呵呵

其实,人之所有有那样坚强活下去的信念,无非为了一个完整的家,家---避风港,给人温暖的地方,是一个你累了,可以放松休息;你受伤了,有人给你温暖抱抱的地方。

只要有家,一切都是完整的。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个帖子,一个留美博士,金钱,地位,房子,车子,漂亮老婆,孩子,该有的他都有了,在外人看来是非常的羡慕和嫉妒,别人采访他,他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在凌晨1点前睡过觉,因为自己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不停的在动,不停的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什么都想拥有,结果呢,因为年轻时的健康体力严重透支,在他40岁,正是该好好享受,好好生活的年龄,得了癌症,无法治愈的癌症,剩下面对的只有死亡

这让我想起我们以前的一个客户,一个公司的大老板,这个人也是极度的工作狂,每天甚至只睡3、4个小时,这个人没有其他坏男人的不良嗜好,一心全是扑在事业上,公司是越做越大,也有着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但是却在他45岁非常黄金的年龄,突然猝死,这是谁都没想到的。剩下孤儿寡母的,虽然有很多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但是人没了,这些还有意义么?

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简单生活的想法也是很好的,家,不需要太多的钱,只要生活稳定,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下来就是只要有和心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相互扶持对方走完人生,这就很幸福。

因为任何人都不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所以开心的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晚安,做甜甜的好梦


观看《活着》有感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在《活着》里这样讲。

我细思忖:“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譬如一颗种子。它深埋地下,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它悄悄积蓄心中的力量,不动声色日复一日地,从始至终。这天,天色幽蓝似锦缎,山势延绵绿如帘,好闻的空气味道钻过缝隙溜进它的鼻腔,“是时候了”,它这样想。于是深吸一口气,涨红了脸卯足了劲,青筋都要暴起。咔嚓!一声响,眼前突然光亮起来,空中的麻雀继续前行,路上纡徐的行人也不为此止下脚步,“有什么关系呢”,它四下一瞧,不觉涕泗横流:原来自己也不是只配掩于泥泞之下,这青天耀日原可为我所览。
这是它的新生。“它极尽努力摆脱束缚破土而出时,才可谓真正意义上的活着”,这是常规的说法,也固然不错。但活着不应该仅限于此。

“拼搏过后获得鲜花和盛誉才不算白活”诸如此类的话听得也是烦不胜烦,可到底活着的定义是什么?
读过《活着》的人大多都对活着有了新的认知,这要从福贵谈起了。福贵的一生多于常人的苦难,已不是坎坷曲折所能形容的,且不说从一个家拥地百亩整日混迹于赌场的富家子弟沦为常年与泥土为伴的乡农,这是怎样一种落差,单讲他眼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有庆因失血过多丧命,贤良的妻子身负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女儿难产霎时与自己阴阳两隔,内心有多悲戚苦楚?无从知晓。网上流传一句话:“所有苦难与背负的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然在旁观者看来,福贵的一生都充斥着苦难,却也没有得到行云流水的人生,这算什么活着?
这时候倒成了“当局者清,旁观者迷”了,人们过分地放大了福贵生活的苦,以至于忽略了细枝末节中的美好,当福贵自己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中想必立刻充满了幸福与欢乐:当初他被捉去打仗的时候,妻子家珍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原地等了他三年,后来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妻子患了软骨病却强行拖着身子要下地干活,只为了多挣几个工分,让家人们能多吃两口饭;尚年幼的儿子每天从山间长途跋涉到县城上学,一回到家就又抢着去帮父母放羊;女儿凤霞生的标致,好容易寻了个好人家却不贪恋富贵,时不时地回家探父母……
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们一起经历的,无论苦还是甜。
这时候再回到最初,老人福贵在田埂上吆喝:“有庆不要偷懒,家珍耕得好,凤霞也行啊。”那头被福贵唤作福贵的牛一听到这话好像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拼命耕耘起来……
活着是相对个人而言的,也许我们把自己代入角色后,别人眼里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在你看来尽是缤纷绚烂的色彩。
这可以说是我看《活着》的最大感触了。

观《三峡好人》有感:像朽石一样活着


《三峡好人》观后感:像朽石一样活着

回顾整部影片,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看这部片子的色调,我觉得是属于冷色调的影片。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性感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两条线索由三峡的修建为纽带联系起来,从细节处展现出人的艰难生存状况。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在16年前他用3000元买来的,在女儿2岁的时候,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解救,回到了老家奉节。念女心切的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瘴气,来到妻子的家乡。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拆楼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生存下来,等着跑船归来的妻子。影片在描绘他的工作环境时,多用长镜头,让蜀山湿云作为主人公的背景,蒙太奇式的拍摄手法:破旧的建筑工人手套,废弃的管道,斑斑驳驳的烘漆锅炉还在向地上滴着浑浊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他的妻子沈红在历经万难找到他的时候,用女人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打击:离婚!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在物质与情感面前总是会徘徊,把握不住二者的平衡,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失去的就是曾经最不珍惜的。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就这样,人的感情面临着挑战,情感就像朽石一般外表枯槁,内心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并且在情节上可以看出编剧的细腻心思,韩三明寻妻,最终相儒以沫;郭斌被妻寻,最终分道扬镳。在对比中彰显人的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要我们生存着:像朽石一样外表可以憔悴,枯槁,内心一定要坚强!

余华《活着》有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余华《活着》有感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这一年,另外两个著名的年轻作家苏童,莫言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恰是他继《活着》之后,另外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实际上,它与余华早期作品之间相当明显的变化。或者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篇文章与余华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完全是两种样子。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1995年,就会发现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轰动一时的《活着》。这样说来,《活着》应该是余华创作的一个过渡。

从这个角度说,《活着》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枯竭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出路。不过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可以看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构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余华有可能象孩子信手涂鸦一般写下一个开头。

作者在将这个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称不上是在创作。在余华的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写作其实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与所有好作品一样,是一种偶拾,或者是一个运气。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

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观后感《观《活着》有感:笑着活下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活着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