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电影海上花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电影海上花观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电影海上花观后感

都说侯孝贤的《海上花》拍的闷,我倒看的津津有味,还接连看了两遍。

影片一开始就是为王莲生接风的酒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洪善卿的演员罗戴儿不知是哪里人,竟说的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和广东话。粤语不难学,上海话对于不是上海人来说却是极难的,梁朝伟的上海话我听着都吃力,李嘉欣是说得硬梆梆,尾音还经常是粤语的音,刘嘉玲学的那样算是难得了,也还是生硬。唯有演洪善卿的罗戴儿和演朱霭人的徐明,说的一口标准流利的旧上海话——那种语调姿势和俚语,与现今又有些微不同,是我外公那一辈的语调语气。

朱霭人笑话陶玉甫和李漱芳的那段台词,演员说的真是好,那种语调姿势,嘲讽但不是恶意,不理解于是不屑——难怪很多人说电影闷,不懂上海话的人不能体会其中的好。

其他人听了也都笑得热闹,风月场中竟然讲起爱情来,还两个都那么痴,难免惹人笑话,唯有梁朝伟演的王莲生只是礼节性的微笑,心中不以为然,大约因对沈小红有几分真情,触动了心境。《海上花》中说到爱情的,除了陶玉甫和李漱芳也就是王莲生对沈小红了。书中说沈小红凶悍异常,掐得王莲生身上都是血痕,又蓬头垢面“鬼怪一般”撒泼大闹,电影中演沈小红的是个日本演员,凶倒是不凶,不过每次出场都少言少语,没个好脸色给王莲生,王莲生还是去讨好陪小心,哪里像客人和倌人,更似闹别扭的情侣。

沈小红的上海话和粤语说的都流利,应该是配的音。书中的凶悍在电影中没表现出来,只从他们人口中带了一句“沈小红去打了张蕙贞”,电影中更多的是赌气和冷淡。话也不多,娘姨阿珠倒是一口上海话说的刮啦松脆,能说会道的。梁朝伟的王莲生要比书中的更让人感觉深情款款,也许是因了梁朝伟。梁朝伟的上海话实在差,每次上海话的对白似乎他整个人都无从发挥了,直到镜头对着一支碧玉簪子配上梁朝伟粤语话外音的时候,梁朝伟的味道才出来,梁朝伟与沈小红单独相处的时候用粤语对白,沈小红赌着气,梁朝伟终于哄得她好了,梁朝伟一抬眼一笑——这才是梁朝伟的笑,整部戏中似乎只有这一个镜头,现出梁朝伟的往日风采。

影片中李漱芳没有露面,李浣芳也只一句台词。张爱玲说李漱芳是中国版的茶花女,我觉得她更像倌人版的林妹妹,想不开,忧思重,生生气死了——那病都是类似的症状。陶玉甫和李漱芳的爱情模式我是不喜欢的,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一时不见便“四面八方去找了来”,用朱蔼人的话来说陶玉甫是“被圈牢了”,这样爱多么可怕,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要死要活地缠着——要是换做我是陶玉甫,逃也来不及,当然陶玉甫是甘之如饴的。

张蕙贞的演员不漂亮,也许书中她本就是不怎么出色,不知怎么入了王莲生的眼,竟从野鸡一跃为长三,不可谓不厉害。她被沈小红打,打是打不过沈小红了,事后也不吵闹,看似息事宁人,实则是深知形势比人强该忍则忍,做个宽厚贤良的姿态,王莲生还以为她“是个戆大,沈小红说了你多少坏话,你倒替她瞒着”。实则她早已貌似随口的一句话挑起了王莲生的疑心,又不说破,叫王莲生自己去发现,等王莲生和沈小红终于决裂,她想必是暗暗地笑了——“只要王老爷一直跟沈小红要好下去,才算你沈小红本事大了。”这是她早就对洪善卿说过的话。

黄翠凤看似很性格的样子,其实不过是装模做样,哄骗客人的伎俩。影片中只表现她的泼辣心计,却没有表现她骨子里的假,她赎身日换妆扮孝女和赎身后与黄二姐合谋诈罗子富那两段都去掉了,那两段是最表现她本性的——无疑是把这个人物美化了。书中姚文君说道“多的是客人骗倌人,倌人骗客人,大家不要面孔“——黄翠凤是其中之佼佼者。

黄翠凤是个厉害人物,敢豁出性命与老鸨对恃,终于占得上风,也算有胆有识,但我因她的装模做样和诈罗子富的卑鄙,总是对她不喜。

《海上花》中那么多女子,我只喜欢刘嘉玲演的周双珠。刘嘉玲梳了髻穿上大镶大滚的清代装束尤为出色,同样那么多倌人,李嘉欣的黄翠凤虽然漂亮,但李嘉欣是混血模样,黄翠凤又有嚣张之气,不如刘嘉玲的周双珠,不温不火,韵味十足。周双珠同周双玉说“大家现在虽然是倌人,过两年也都要嫁人,生意再好,其实也是有限都很”,可见她对世事看的通透。周双珠生意并不好,周双玉尽管自恃当红,却也不敢对她不敬,倒不是因为她是老鸨亲身女儿,周双珠不卑不亢处事淡定,自然叫人敬服。周双玉听了朱淑人的承诺不肯留客,周双珠与洪善卿说“我也不好去拆穿她”,周双珠心中是明白的,却仍给周双玉留有余地。到的周双玉要和朱淑人吃鸦片酒,周双珠情急间说了一句“客人的话怎么好去相信”,也是个翻过跟斗来的吧,是否当年也有相信的时候,失望之后才学了乖,慢慢世故成熟——

洪善卿和周双珠的感情不能说如何好,却有着相当的了解,两个人坐着谈谈说说,说朱淑人在桌底下给了周双玉翡翠坠子,“你们在台子上都不知道吧,周双玉还叫我不要告诉我,我嚒就说,告诉洪老板有什么不好,有事嚒还可以拜托拜托”洪善卿便建议让周双玉“点大蜡烛”,“那你去做个媒人吧”……像一对夫妻闲话家常,有种亲切温馨的味道。

周双玉也是个厉害的,不声不响貌似柔弱,心计却非常人。朱淑人毁约叫她下不来台,便要拖着朱淑人吃鸦片酒同死——还以为是又一段《胭脂扣》,谁想周双玉棋高一筹,这鸦片酒竟是假的。恐吓的目的达到了,刚烈的名声出去了,朱淑人拿出一万洋钱为她赎身为她办嫁妆,这一段情事便此圆满解决——周双玉自己为自己造了梯子,毫发无伤一石二鸟地下了台。

只不知她嫁人到底嫁给谁。茉莉疑心是王莲生,我却怀疑王莲生是否有这么大胆子。周双玉骂朱淑人”你这只猪猡”时的凶悍怕是不输给沈小红,心计却非沈小红可比,便是张惠贞也不如周双玉“有勇有谋”——经朱淑人这一役,知些根底的男人怕是都不会娶她了。洪善卿说“难就是难在嫁人的事”,不知是否便是这个原因?

影片中没有说明鸦片酒是假的,对周双玉这个人物对表现便差了好多——情人毁约,感情上受了打击,想到要和对方同吃鸦片酒赴死顶多算是刚烈,不算什么稀奇,周双玉在希望破灭能在那么短的时间恢复过来,不气馁不自弃,即时放蟋蟀取梨买烧酒制作假鸦片酒,想出一石二鸟的好计策安排自己以后的方向,这才是非常人所能及也。

影片中许多地方都拍的十分隐晦,没有好好看过书的怕是看不明白,比如王莲生发现沈小红的奸情,门缝里看到一对鞋子,便知她姘了小柳儿——书中是王莲生见到了小柳儿的脸。黄翠凤斥责诸金花一怒拍断了镯子,黄二姐便道“真是触霉头”,电影中黄二姐的台词没变,拍断镯子的镜头却没出现,观者不免不明白为何“触霉头”。

也许是与书的风格一脉相承——书中许多地方,若不是张爱玲的注释是看不明白的,最典型处便是周双玉的假鸦片酒。只提到周双玉放掉了蟋蟀,又要买烧酒擦拭衣服污渍,若不是张爱玲说明,谁知道那就代表了假鸦片酒的制作过程?

要看明白侯孝贤的《海上花》,先要看书,要看明白书必得看张爱玲的注释——复杂是复杂了一点,可是书实在是好书,电影也是好电影。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影《花火》观后感


电影《花火》观后感

最近又看了不少电影,感觉大学看的电影比我大学之前十多年看的电影加起来还要多。今天介绍的电影《花火》是1998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兼编剧、导演、剪辑、主演于一身摄制而成。影片通过描绘一个硬派刑警在一连串打击下变得极端走上绝路的过程,刻画出生存的沉痛与美好,死亡的轻易与艰难,以及生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生与死的问题。《花火》获得199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所以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日本电影。我看日本电影,还是动画类和纯爱类比较多,当然有深刻的社会电影也有的看的,如《入殓师》等,非常好看,也有意义。一个警察,在伙伴们死的死,残废的残废,自己妻子的绝症的时候能做出什么事呢?为了他们,他去抢劫银行,而后和妻子去旅游。他最后和妻子自杀在海边。警察,一个对社会做了非常大贡献的警察,最后的下场竟如此悲剧。但他在死亡前和妻子度过了一段挺快乐的时光,旅行,确实能带给人非常多的快乐。在别人面前寡言少语的他在妻子面前说了不少话,还会逗妻子开心,这真是令人感到欣慰。

选择生还是死?妻子得了绝症,女儿又夭折了,他活着的意义已经没有了,所以他选择死亡。临死前还为他的好友还有好友的遗孀做了点事。悲剧性的英雄。

北野武,最好看的自导自演的电影《花火》就这么看完了,有耐性,就会觉得更好看。

电影《两生花》观后感


电影《两生花》观后感

某年2月17日下午4时,两个不同国度的女孩同时出生了。她们都有一头发亮的乌发,都有清澈碧绿的眼睛,并且有同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艾弗卡。在她们两岁半时,有一天,一个小女孩不经意将烧开的水从铁水壶倒到了自己脚上,脚受了伤而被包扎;第二天,另一个女孩试图用手触摸咕咕冒泡的开水壶,但在手碰触水壶的前一瞬间,她缩回了手,而她其实没有任何恐惧,她甚至还来不及知道烫伤的痛楚

我不止一次地说,我疯狂躁动的血液里时刻流淌的什么,连我自己都无法捉摸。比如我总忍不住想,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有着这样一个生命。他也许并不与我有多么相像,甚至不一定有相类似的性格,但他的一举一动与我息息相关,仿佛我们是同一枝干上生出的两片绿叶,接收同样的阳光雨露,迎接同样的飓风骇浪,却守护不同的花朵,结出迥异的果实。因此,《两生花》是如此让我着迷,这故事,还有故事里这个神秘的童话,与我一直以来的,姑且称作某种超自然的感受,尽是如此之贴切!

上学时看过另一个很类似的电影,《不要回头》,也着实让我喜欢了好一阵。苏菲和莫妮卡是作为两个如连体婴儿般相互纠缠的灵魂绑架在了女作家的精神中,所幸在一切谜底揭晓后,两个美丽的灵魂得到了解放,即使居住于同一肉躯也丝毫没有纠结。这是一种由内而发的分离,近在咫尺却又触摸不及。

而《两生花》,令人惊艳的,本身就是一种外在的独立二者的紧扣。看似没有任何关系两个完整的生命,却因种种机缘巧合,或者说某些让人无法参透的因素,丝丝相扣。但她们却始终没能有时空上的交集。那次公交站的邂逅本可以成为二者最美的交错,然而带有某种相似讽刺的意味,或者说让人遗憾的,这个交错由于一时的忽略被扯得太开了,仿佛两个被同一根线连在一起的纽扣被拉开了,又仿佛一次太过冗长的回眸和擦肩而过。就像螺旋平行线,遥在天边却又感受真切,令人叹为观止。

有时候,人喜欢絮叨一些混沌无常、暧昧在虚实之间的东西。即使从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能让我确信那个遥远的孪生真实存在,我宁可永远活在自己这虚幻空灵的想象中,如影随形,仿佛鸦片一般,在一些百无聊赖,一些失落彷徨,一些瞬间感觉断层的时候,让这孤独的人生多那么一点有所依靠的幻象。但喜欢絮叨并不代表对此执着。我是多么害怕有人告诉我这是假的,这永远不可能成真,因为这样,我心灵深处某种类似于期盼的东西会立即支离破碎,只留下一个捉不住的影子让人黯然神伤。但我也很害怕这件事被确立为真实,就像电影中的主角一样,在这过于冗长的交错煞尾找到那张照片时,失声痛哭,任凭爱人的热吻也无法给其安慰。我知道,那是一种平衡的失控,她和我一样更愿生活在一种云端的想象中,一次又一次,随着这想象生出的超时空思念上升得越来越高,这是经不起一点点改变的,当丝毫的证据将梦境拉回现实,梦被跌得粉碎,同样支离破碎的,还有那个已经同样被高举的心魂。

就这样吧,就这样遥望着,继续想象这彼岸盛开的花,感谢其在灰暗而飞速的生活节奏中带来那星星点点的火花,畏惧它的突然幻灭或来临将脆弱不堪的生活灵魂击打,碎成一地的玻璃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有一个钢琴师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逸园文学社 张楼洁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人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一九零零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时机可以如许做。直到末了这艘服役的老船即将用六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实验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量无尽,贫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

海上钢琴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其实似乎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可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爱问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或者什么道理,而这部影片看完之后的混沌感让我彻底有点崩溃,崩溃的不仅是我的思想,还有对传统教育的信任危机。好的作品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那样的绝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钢琴师的世界船、钢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制度和习惯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钢琴师一样与大船同归于尽。

钢琴师喜欢船,喜欢摇摆和漂浮的大陆,喜欢那些匆匆的过客从眼前走过,因为他已经彻底的习惯了,已经与船和钢琴融为了一体,一旦离开哪里,他会感觉到陆地在摇晃和颤抖,习惯了动荡,是不是也就拒绝和厌恶和平和宁静呢?

喜欢看别人实现梦想的人生匆匆来去,喜欢自己在钢琴前独唱主角,这种喜欢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人思维定式对人生观简直观的禁锢?一个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角色的人注定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那么钢琴师的结局是不是一种历史时代消亡的寓意?钢琴师是依赖那个时代还是被那个时代抛弃了?只知道他的故事变成了另一个朋友的传说!

钢琴师是喜欢自由的,喜欢自由的弹奏自己的钢琴,喜欢自己的生活表达方式,喜欢船上那种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毕竟是世外桃源,这是不是导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对战争世界的一种逃避心态?因为片中,小号手离开船之后,像钢琴师那样说了让战争滚蛋!的台词,可惜没有钢琴师的气势。

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是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当钢琴师站在舷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面对尘烟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钢琴师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离开自己漂浮的世界。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像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就算被世人遗忘,但只要自己觉得美好就是值得的。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2

每天打开爱奇艺,都会推送出各种热门的好电影,今天终于点开了这个《海上钢琴师》.。

人是讲究缘分的,以前一直有人推荐,却总是被我用下次这个词给搪塞了,只能说是幸好没有错过。

其实看完心情是很沮丧的,结局有点过于可怜了,是的,男主,很可怜。

从出生就被抛弃,活着一个人的世界里,看似有很多朋友,其实对他来说也都只是过客,即使是电影里他唯一的朋友,依然也成为了过客,1900,以后这个词对我来说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他是一个比我还要孤独的人。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脑中一直闪过的一句话就是天才都是孤独的。他真的孤独,他的唯一感情寄托只是音乐,钢琴对他来说都只是抒发他感情的一个媒介,他需要在音乐里享受他的孤独,寄托他的希望,表达他的生活。他是天才,他的音乐是他生命的写照,他在用钢琴展示他的喜怒哀乐,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有嘲讽,有感动,有留恋,还有爱情。

他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他不习惯外面的光怪陆离,他甚至是不敢去接触那些他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他说那个世界他看不到尽头,这是他恐惧的原因,弹幕上很多人都在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其实电影里,他给出了答案,他说,外面的人喜欢问为什么。是呀,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下船呢?为什么不能勇敢的追求爱情呢?为什么不能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呢?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一直在追寻人生的真谛,那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呢?谁又敢说,男主1900不是认真的活着呢?我们一直在用狭隘的思想去评判别人的人生,似乎不按照他们想象的生活去活着就是精神病。也许在1900的心里,我们才是精神病,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物欲,放弃了一个又一个梦想,丢失了一个又一个信仰,现在想想,我们活的确实失去了太多的自我。

很多人说斗琴那段是最精彩的,尤其是琴弦点烟是经典中的经典,我却觉得最美好的场面是男主1900看到女主,并且为她弹的那首曲子那里是最经典的。女主一直在男主的视线中,或者随性的擦干脸上的水,或者眺望大海,也许她在感慨大海的辽阔,而男主眼中,只有她,她成了男主眼中最美的风景!那是心动的感觉,最美好的感觉,就是心动!当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男主在窗子里面看着她,不知道有没有一种想去轻抚她秀发的冲动,但是我知道他不会,那种懵懵懂懂,羞涩的爱情,真的美好,那是诗歌一样的存在,海风拂面的惬意,暗带着小窃喜,偷偷的,只为了多看一眼的萌动。这种感觉多久没有出现了呢?很久很久了!

跟一个姐们说了这部电影里面让我感动的落泪的场景,她问我什么样是心动。这是一个35岁女人口中问出来的问题,我竟无言以对!对于35岁的女人来说,生活早就没有了所谓的激情,25岁男孩的追求方式在我们眼里显的拙劣还带着一丝滑稽!那些追女生的方式,我们可以轻蔑的说出一句,那都是姐姐玩剩下的把戏,但是,我们又何尝不希望还有这样的小把戏呢?

生活越来越把我们打磨的老练,看事物永远会看到事件的最阴暗面,无论什么。做的每一个决定看到的都是最坏的结果,当事情向着那个结果发展的时候,我们会用轻视的一笑告诉自己,看,真的是这样吧,我的预料真准。殊不知,这只是我们给自己的失败找的安慰自己的借口而已。

谁又不是孤独的呢?谁又不是活在自己世界,想出来却又会回到那里的人呢?谁又不是看破了一切却不敢面对的呢?谁又不是被抛弃过的呢?

深夜,点上一根烟,默默的想着他最后对好友说过的那句剖白,似曾相识,又无懈可击!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我无法去理解一个执念的人,因为我是那个俗人。曾几何时,我也想像他一样,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25岁的时候,谁没有规划过呢?只是发现,人生一直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妥协中,活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梦想,失去了童真,失去了最原始的信任。那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呢??只能说,现在,我理解了,他,1900,才是那个坚守了自己的心的人,才是那个活的最真的人。

这种悲伤延续了好久,让我无法入睡,独自对着电脑,敲着老旧的键盘,看着别人的欢歌笑语,我竟无法融入。每天在这个屋子里面,看着别人的生活,在微博上,抖音上看着别人的快活,也不再是羡慕。

想念下雪的日子,我穿着厚厚的大衣,穿着带毛的雪地靴,独自走下雪地里,旁边是行驶缓慢的汽车,而我会走在广场的树下,等着风把雪花劈头盖脸的吹到我的身上,在一面白白的雪地里留下我的脚印,抬头看到了路边的路灯,然后抬起手去接住那些6角的雪花,仿佛世界只有我,而世界是那么的纯净。

我的孤独无人能懂,只有我懂,可是我却总是掩饰下来!甚至会用脏字去骂那些多事的人,不懂我,干嘛要装做很懂我的人.

谁又愿意熬夜呢?谁又愿意通宵的想些心事呢?只是因为白天,我们需要换上俗人的伪装在这个世界过活,只有晚上是属于自己的,在属于自己的空间想着属于自己的心事,那些心事,无关感情,只是需要个空间,煮上一杯咖啡,一本好看的书,随手翻开到上次看完的那页,然后继续看一下,没多久,就会只望着天空,想着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独自发表着见解,独自体会那种安静。这是我需要的。

孤独的人,可以看看,也许我说的不是你的心里所想,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你的心事,请说给自己听!

晚安!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3

说实话,再看时候,是浪漫到骨子里的忧伤。喜欢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虚幻的传奇,像是用胶片记录下的梦境,在意的,是梦的感觉和梦醒后的失落。

和大部分大师一样,1900的身世背景并不是那么好,一个婴儿,被遗弃在一个杂乱的舞会上,又被一个船上填煤工人捡到。没有任何证件,没有出生纸,1900的童年就在这艘漂泊无尽的大船上度过,对他而言,这就是他孩提时代的大摇篮,而摇篮旁那个教他识字,陪他聊天,给他作名词解释的男人就是他唯一的亲人,即便他作的解释大多都是些歪理,1900也觉得很幸福。

他和钢琴的邂逅是在孩提时代,无意间闯入一个舞会时发生的。大家都惊叹于一个出身不明、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孩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也许,他生下来,命中注定要永远和钢琴在一起,永远和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短暂的27年,他一直留守在这片海域,这艘船上,无论名声多么响亮,甚至美国爵士乐的祖师来找他斗乐,他也从未离开过。所有惊讶于他的一句我想上岸。而当他终于追寻到上岸的理由,当他终于提着箱子迈向大陆,望着高耸的楼层,无边的城市,他却停住了脚步是的,这是他的最终选择,他的一生注定在海上,与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当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远地抽离,他选择了和他的船,他的音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没于这片无穷无尽的大海,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我想,对于1900而言,这个结局或许是他想要的:一个传奇人物,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有人记得他,可是他却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让人记忆的痕迹。

我是一阵风,一阵自由之风,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细细品味,却能体会说着句话的人的内心世界。1900说,大陆无边无际,充满形形色色,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后,在突发奇想想上岸时,他又说,上岸只为聆听海的声音,只想体会在陆地上聆听海,是什么感觉。而如果在陆地上住上几年,他也会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逃避,但这是他的原则、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为他的海和他的音乐绽放,当一切不复存在,他选择了留驻在这片海域,永远与他的音乐在一起最后,面对着空气,感受着钢琴的美妙音符,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一切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船只的巨大轰爆声划破宁静这对陆上的人们无疑是重大损失,他甚至不肯将他的音乐公诸于世。我们或许永远也听不到这样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获得了内心想要的自由。

看完这部电影,有一些怅然若失的感觉,如同1900所说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镜,茫茫无际,思前想后,那样的日子怎么过?这世间有太多的选择,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或许有时候在有限中更容易体会生活的真谛,专心的做一件事,聆听内心的声音。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4

喜欢看外国电影是从初中时期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兴趣不大,对正大综艺节目完了之后的正大剧场兴趣浓厚,为了不错过电影我也会把正大综艺节目看完。如今回忆,感觉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漫长,那时盼着综艺节目快点播完,看正大剧场时又感觉那些电影播的太快,时间不长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觉是逃不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经典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美电影,在被岁月侵蚀的记忆中残留下来的镜头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也许那时候欧美电影比较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人们的生活一样。看过《电影的历史》这部厚厚的书之后,更感觉电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响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人真实的生活与永存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时长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主演是蒂姆。罗斯饰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为了这部影片练习了半年,影片中弹钢琴的手都是主演的。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弹奏的,观看时一边赞叹主演的演技也一边钦佩马克西姆的弹奏,带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这部影片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收获,还有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两千多人的船到达纽约,船员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他收养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从船长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当他又出现时就已经是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的头脑里有那么多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让音乐在琴键上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师。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号手,他带着小号手滑着弹奏着乐曲的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惹他们哈哈大笑,好不痛快,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这期间,电影有几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与自称爵士乐的创始人比赛弹钢琴,1900满头大汗弹奏着,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游走,弹完那一曲,1900把烟凑在琴弦上,烟被点着了,所有人的状态、眼神,都停止不动了,也许是时间停下来了,非常精彩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1900遇到他喜爱的女孩儿即兴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钢琴曲,他不允许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张刻录盘送给那个女孩儿。他为去找那个女孩儿决定下船,却望着纽约的高楼大厦始终没有走下悬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个镜头都表达着人生的孤独,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但1900孤独的背后却是音乐给他带来的无尽快乐,没有孤独便不会感到尼采所说的酒神艺术所带来的美好,原来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这快乐美好用88个琴键即兴弹奏出来,让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不想与人比试高低,他只想与音乐做伴,当这个现实社会伤害了他,他用不羁反抗着,去他的规定,去他的爵士,这是他鄙视现实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里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号手下船以后,世界发生了战争,一贫如洗的小号手在影片开始来到乐器店恋恋不舍地出卖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张唯一想送给他喜爱女孩的刻录盘时,小号手便给店主讲起了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张唯一的刻录盘是小号手收拾起来放在那架钢琴里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那条船要被炸报废,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1900一生没有下过那条船,永远也不会离开那条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为恋爱女孩儿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终于见到1900,听1900讲述了后来的生活。在战争爆发时,1900为伤员弹钢琴,让将要死亡的人怀着美好死去。1900与小号手这段对话也是影片里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终于告诉了小号手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是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尽头,下了船不能再孤独,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键,不能再弹出自由的乐曲。小号手听着1900讲笑话,泪流满面着离开了那条船,船在海上被炸报废,连同1900这个音乐天才,连同1900的孤独自由与不羁。

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与船同归于尽,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影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存在,还是人根本没有看见也不愿意去看的东西,电影都为人们表现了出来。孤独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独表达完整。

我回顾起来,电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乐,故事,思想。也表现着这几个元素,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艘船。亲情,是1900喜欢的那个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是乘着这艘船并和1900合奏过,这个父亲说他只剩下了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小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爱情,是1900看到这个女孩儿时产生的感情,曾让他为此冲动,最终却没有下船,也为此1900沉默了很长时间,把自己整日装在孤独里。友情,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称之为友谊的感情的,为朋友洒满热泪,让观影者不禁也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5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以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6

有人说,其他人的故事有我们的影子,我们的故事有其他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我到今天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不少故事,也错过了不少故事,也无缘不少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进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可能是大家见过的最好看的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或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游,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目前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所有的美好,即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部分感悟,都蜂拥而至,可能很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让人到今天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如此的一个情节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如此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小孩的妈妈,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携带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老婆烧好了烤鸡,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常一直唠叨我。

可能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可能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可能就在咫尺,只不过等着大家去挖掘,去领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以前的相见,回忆着以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后一句,这部分年你是如何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大家也会由于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概念和认识。但那些日常你觉得珍贵的东西期望千万不要放弃,像友情,或许大家早已长大,真的懂大家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样多,好好把握目前,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维持以前,继续向前,一直如一,从中领会那刚开始的美好。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7

1900的故事,像一枚遗失的珍宝,永远地埋藏在湛蓝深处。他是属于海的。身世不明,生于船上,被弗吉尼亚号的工人收养,在阴暗空旷的舱底度过童年,日日望着碧涛翻涌长大。88个琴键,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音乐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如此辽阔,又如此单纯,如同大海。

他有着天生的敏锐,从未踏上过陆地,却深谙世情。他一眼便可读出每个人的经历和心情,并诉之于琴键上,带着神祗一样的犀利和超然。多少次他站在船头,冷漠地望着乘客们熙来攘往,神情淡定,略含悲悯。他看尽了人间种种纷扰,却又绝对地置身事外,心地单纯,透明如孩童,眼里仍是儿时的清澈和忧伤,仿佛从未改变。

因为爱情,为了那个似笑还颦、转盼生辉的女子,他突然生出对陆上生活的渴望,终于决定上岸,像一个漂泊多年的人想要安定下来。但他忘了他是属于大海的,他站在舷梯中央,望着他即将踏入的那个尘世,突然改变主意。对他来说,陆地才让人感到摇晃不定。大海,如同音乐,如此辽阔而单纯,而陆地上的世界,如此逼仄狭小,却又看不到尽头的复杂难解。他拒绝尘世的纷繁复杂,选择了简单纯净的音乐和大海,同时也舍弃掉了尘世中可能会有的种种美好和温暖。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从未出生,从未存在,而迈克斯却以近乎偏执的直觉确定在仍在弗吉尼亚号上。拼凑起来的老唱片,清晰而可疑的旧日回忆,音符如水滴一滴一滴坠落,汇成灵魂中永难忘却的旋律,静静流淌过废弃的船舱。1900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迈克斯倾耳聆听,潸然泪下。“天堂里可有钢琴?”他含笑问道,笑容天真清澈,眉宇间一片明亮的色彩。离别和死亡,似乎都不那么残酷了,毕竟浮生若梦,死不过是生命的圆满,而非生命的终结。

他生于大海,死于大海。他的爱情从未开始,也因此永不会消亡。他的音乐是过耳的烟云,只可谛视,不可挽留。他的故事像一枚珍宝,被遗落在湛蓝的深处,属于大海的回忆,只可凝望,不可触摸。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惧死亡的,人的生命很宝贵,那是因为我们还有爱我们的人,生活在一个从小就适应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面对失意和挫败的态度,以及如何调试自己,每个人其实都不坚强的……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8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9

有一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0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legendof1900时,我承认郭敬明说得没错。虽然我只看过一遍加一点零星。

故事从1900开始。从1900这个数字开始不,不是。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名,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再准确点,是一位从没有下过船的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长,永远一身西装革履,对钢琴和音乐有着超于常人的天赋和热情。他热爱大海,热爱得甚至从未下过船。

或许他对陆地并非惧怕,并非恐惧,有的只是无所适从和一脸的茫然。他的人生过于悲壮,以至于和那艘从未下过的船同归于尽。朋友的劝说没有起丝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齐走向死路。太多的选取,太复杂的决定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此刻也没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NineteenHundred

使这部电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优美而华丽的音乐,虽然它至始至终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厌的人生观和陆地至始至终奇怪的理解。真是这些,使我夜阑时难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带幽默的话语,却是我心中最难过的记忆。

故事中他唯一爱着的女孩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可能永远不明白他爱她,更不明白那个冒险半夜闯进寝室去吻她的人是他,这些美丽的剪影让人落泪。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里,请必须要去看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系列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系列,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1

喜欢看外国电影是从初中时期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兴趣不大,对正大综艺节目完了之后的正大剧场兴趣浓厚,为了不错过电影我也会把正大综艺节目看完。如今回忆,感觉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漫长,那时盼着综艺节目快点播完,看正大剧场时又感觉那些电影播的太快,时间不长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觉是逃不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经典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美电影,在被岁月侵蚀的记忆中残留下来的镜头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也许那时候欧美电影比较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人们的生活一样。看过《电影的历史》这部厚厚的书之后,更感觉电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响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人真实的生活与永存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时长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主演是蒂姆。罗斯饰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为了这部影片练习了半年,影片中弹钢琴的手都是主演的。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弹奏的,观看时一边赞叹主演的演技也一边钦佩马克西姆的弹奏,带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这部影片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收获,还有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两千多人的船到达纽约,船员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他收养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从船长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当他又出现时就已经是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的头脑里有那么多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让音乐在琴键上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师。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号手,他带着小号手滑着弹奏着乐曲的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惹他们哈哈大笑,好不痛快,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这期间,电影有几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与自称爵士乐的创始人比赛弹钢琴,1900满头大汗弹奏着,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游走,弹完那一曲,1900把烟凑在琴弦上,烟被点着了,所有人的状态、眼神,都停止不动了,也许是时间停下来了,非常精彩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1900遇到他喜爱的女孩儿即兴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钢琴曲,他不允许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张刻录盘送给那个女孩儿。他为去找那个女孩儿决定下船,却望着纽约的高楼大厦始终没有走下悬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个镜头都表达着人生的孤独,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但1900孤独的背后却是音乐给他带来的无尽快乐,没有孤独便不会感到尼采所说的酒神艺术所带来的美好,原来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这快乐美好用88个琴键即兴弹奏出来,让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不想与人比试高低,他只想与音乐做伴,当这个现实社会伤害了他,他用不羁反抗着,去他的规定,去他的爵士,这是他鄙视现实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里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号手下船以后,世界发生了战争,一贫如洗的小号手在影片开始来到乐器店恋恋不舍地出卖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张唯一想送给他喜爱女孩的刻录盘时,小号手便给店主讲起了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张唯一的刻录盘是小号手收拾起来放在那架钢琴里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那条船要被炸报废,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1900一生没有下过那条船,永远也不会离开那条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为恋爱女孩儿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终于见到1900,听1900讲述了后来的生活。在战争爆发时,1900为伤员弹钢琴,让将要死亡的人怀着美好死去。1900与小号手这段对话也是影片里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终于告诉了小号手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是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尽头,下了船不能再孤独,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键,不能再弹出自由的乐曲。小号手听着1900讲笑话,泪流满面着离开了那条船,船在海上被炸报废,连同1900这个音乐天才,连同1900的孤独自由与不羁。

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与船同归于尽,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影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存在,还是人根本没有看见也不愿意去看的东西,电影都为人们表现了出来。孤独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独表达完整。

我回顾起来,电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乐,故事,思想。也表现着这几个元素,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艘船。亲情,是1900喜欢的那个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是乘着这艘船并和1900合奏过,这个父亲说他只剩下了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小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爱情,是1900看到这个女孩儿时产生的感情,曾让他为此冲动,最终却没有下船,也为此1900沉默了很长时间,把自己整日装在孤独里。友情,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称之为友谊的感情的,为朋友洒满热泪,让观影者不禁也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2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以呢?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3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legendof1900时,我承认郭敬明说得没错。虽然我只看过一遍加一点零星。

故事从1900开始。从1900这个数字开始不,不是。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名,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再准确点,是一位从没有下过船的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长,永远一身西装革履,对钢琴和音乐有着超于常人的天赋和热情。他热爱大海,热爱得甚至从未下过船。

或许他对陆地并非惧怕,并非恐惧,有的只是无所适从和一脸的茫然。他的人生过于悲壮,以至于和那艘从未下过的船同归于尽。朋友的劝说没有起丝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齐走向死路。太多的选取,太复杂的决定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此刻也没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NineteenHundred

使这部电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优美而华丽的音乐,虽然它至始至终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厌的人生观和陆地至始至终奇怪的理解。真是这些,使我夜阑时难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带幽默的话语,却是我心中最难过的记忆。

故事中他唯一爱着的女孩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可能永远不明白他爱她,更不明白那个冒险半夜闯进寝室去吻她的人是他,这些美丽的剪影让人落泪。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里,请必须要去看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4

去看《海上钢琴师》,是因为大众点评上高达9.4的评分,还有“4K修复版”的不明觉厉。

老实说,刚看完时,第一感觉是没看懂;过了一阵,又觉得怅然若失:电影里婉转的钢琴旋律,主人翁微笑着仰头、望向轮船爆炸的火光,凄美的音乐和画面一起在脑中回响,感觉自己沉入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有点惋惜,有点压抑,又有点悲伤……

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一艘豪华的远洋游轮上,一名襁褓中的婴儿被遗弃在钢琴上,被船上的锅炉工发现并收养,因为孩子出生在1900年,就被取名叫1900。

这个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表现出惊人的钢琴天赋,轮船在海上游弋,游客来来往往,但每一个听到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尼听说后很不服气,专门到船上与他比赛,三曲终了,胜负立现,杰尼失落离去。

一家唱片公司慕名来给他录唱片,1900坐在钢琴前,突然看到窗外有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外的女孩,充满爱意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1900想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孩,却没有勇气表达。女孩下船后,1900魂不守舍,从未踏上陆地的他鼓起勇气要到陆地上去,告别船上的伙伴,他缓步走下舷梯,在快要到达地面时,他抬头看着岸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却停住了脚步,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返回了船上。

许多年过去,当游轮衰败破旧,停泊在港口,等待被炸毁时,1900还是不肯下船,他宁愿和轮船一起灰飞烟灭……

对于1900的选择,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就像影片中唱片公司的人,以及船上乐团的小号手、他的好朋友麦克斯:既然有着那么高的钢琴天赋,为什么非要固执地守在船上呢?游轮运行的时候还可以理解,毕竟是生活在豪华游轮上,还可以每天与热爱的钢琴为伴。可是宁死不肯离开废弃的游轮就有点不可理喻了,因为到陆地上去,他仍然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甚至还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的听众,更丰富的生活……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虽然他的人生很不幸: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没有姓名、没有身份,明明有着贵族血统,却在脏乱的工人居住的船舱长大……但命运也给了他很多:爱他的养父,无师自通的音乐天赋,甚至触手可得的爱情……为什么他却那么怯懦,不肯迈出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

转念一想,又有些明白了:上面这些想法,是一个在正常的环境中的普通人的想法,是基于世俗的人生观产生的想法,然而,1900是一个天才,一个身世特殊的天才,一个孤独的天才,要想看懂这部电影,必须从他的时代、他的经历、他的才华中,去体会这位特殊人物的内心世界。

1900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来自他特殊的童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一出生就知道父母是谁,是谁家的孩子,有国籍,有出生证明,长大后又通过身边的社会关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社会定位,这些都让我们有归属感、有安全感。然而这些1900都没有。他从小就是“黑户”,被藏匿在船舱深处,被告知“没有身份的人如果被发现会进监狱”,“陆地上有鲨鱼,会直接把你活吞了”。连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养父,也在他7岁时死于意外事故。因此,1900的内心是孤独的、是自卑的,以至于在成年后、已经成为轮船上的钢琴手之后,看到有人找他,还是会吓得仓皇逃跑,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他在有限的空间里长大,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这艘轮船才是安全的,陆地是无边无际的不可知的恐怖世界。他说,“我出生在这船上,世界从身边掠过,每次只有2000人与我擦肩”,“陆地上连绵不绝的城市,没有尽头”,而“钢琴是有限的,有始也有终,一共88个键,错不了”。虽然游客们爱听他弹钢琴,为他欢呼鼓掌,但当船到码头,他们又都欢呼着冲向陆地,冲向他们向往的世界,没有人为他停留。热闹喧嚣是短暂的,孤独和忧郁却一直在陪伴着他。

1900是纯真的。弹钢琴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他纯粹的爱好。他弹钢琴没有任何功利心,掌声、欢呼、夸赞,对于他来说就像风吹过,他从不在意,也从不争取。当杰尼找他比拼时,他根本不当回事,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比。在杰尼弹奏前两首曲子时,他欣赏、鼓掌,甚至被曲子感动的流泪。他根本没有赢得比赛的想法,只是弹奏了两首普通的曲子来搪塞。当好朋友麦克斯愤怒地来找他,说自己拿了一年的薪水赌他赢,他却傻傻地问:“我能赌吗?我想赌杰尼赢。”最后被杰尼咄咄逼人一再挑衅,他才被迫出手,震撼了杰尼。1900的纯真还在于他经历的单纯。他出生于1900年,在他最后决定与轮船同归于尽时,麦克斯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推测应该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这45年里,世界很不太平,经历了一战、二战、社会动乱、经济衰落……麦克斯除了在船上的几年,基本经历了这段动荡时期,所以对战后生活转好充满渴望,但1900却始终生活在海上,对世界的喧嚣变换没有直观感受,游轮上的生活单调而平静,这使得他始终只关注精神世界,只追求精神的纯粹和美好。

1900是叛逆和执着的。他天赋秉异,同时也恃才放旷。小的时候,他第一次偷偷溜到一等舱的钢琴前演奏,震惊了游客,船长说:“你违反了规则。”小小的1900却霸气地回答:“去他的规则!”在杰尼找他挑战时,听说杰尼是爵士乐鼻祖,他又不屑:“去他的爵士乐!”在狂风暴雨的夜里,他放开钢琴的制动,跟钢琴一起在剧烈颠簸的船上快速滑行、狂野旋转、激情弹奏,享受着危险中的自由,失控的钢琴撞坏了船长的舱门,就像桀骜不驯的1900,尽情的释放叛逆的自我。叛逆和执着往往相伴而生,1900也是无比执着的。一旦认准了心中所想,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不认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来了又害怕冬天再来,总是追寻遥远的地方。”他认为陆上的世界不适合自己,“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漫长的航程,它是一段我无法演奏的音乐。”这种执着的想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信仰,虽然爱情的诱惑一度使他犹豫徘徊,但终于在踏上陆地之前回归了自己的内心,他将帽子扔向天空,就是与陆地彻底决裂,坚定永远在海上的信仰。想想世界上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信仰,而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么1900最后的选择也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有点离谱:哪里有无师自通的天才呢?但我想,这并不奇怪,世界上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情况并不罕见,就比如有些学科你觉得又难又枯燥,但有的人却学的毫不费力且乐在其中。我就认识一个朋友,从小喜欢听音乐但并没有学过钢琴,长大以后,经人稍微点拨,就能轻松在钢琴上弹奏曲子;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喜欢数学,拿起数学书就舍不得放下,学起数学来有如神助。其实,从广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情、禀赋,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人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的确,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这来自神秘的DNA,也来自各自独特的经历。我们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才能不断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再说这艘船。有人说,为什么认定这艘船呢?这艘船废弃了,难道不能再去找一艘船,继续他的海上生活吗?对于1900来说,这艘船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肯离开游船,就像有些人不肯离开家乡、离开故国一样。他没有身份,陆上世界没有他存在的痕迹,他不属于陆上的世界,他只属于这艘船。如果他下了船,那么他就有了身份,到另一艘船上去,也是带着获得的身份去工作。以他的天才技艺,一定会声名远播,那他就得面对“无穷无尽的世界”,这是他从内心里抵触和抗拒的。话说回来,谁心里没有这么一艘船呢?它可能是一种性格、一个习惯、一种爱好,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甚至可能是一种信念、一个梦想。在这艘船里,你感到安全、舒适,感到充实、快乐,感到有活力、有激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的船呢?因为条件的限制,因为生活的琐碎,因为毅力的缺乏,我们逐渐放弃了,妥协了,不再坚持了,我们说服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犹豫着下了船,在陆上漫无目的的游荡。1900坚守着他的船,“我下不了这艘船,我宁可放弃我的生命,就像我从没存在过”,他在烈火中完成了他的坚守。

电影不是纪录片,对其细节与真实性并不适合理性的分析,也许它传递的只是一种情绪。《海上钢琴师》无疑弥漫着一种悲剧的情绪。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部电影让率真的、才华横溢的天才走向毁灭,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麦克斯,理解并尊重好友的选择,自己却忍不住泪流满面。这部拍摄于20年前的电影,之所以在今天还能引起广泛关注,我想就在于它能够触动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引发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它让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却又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直到自己也分辨不出心中的意味,这大约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5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6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7

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我很少看国外的大片,所以也无从比较。这部电影没有《十面埋伏》宏伟漂亮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天下无贼》的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连这里发生的爱情都那么短暂和凄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离开了那条船,立刻就会拥世人所羡慕的一切,因为他是音乐奇才。为了追寻让他心动的姑娘,他曾下过决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1900和他的朋友关于他为什么放弃下船的想法的对白可谓经典。大概意思如下:“这艘船不只是载人,它也载着梦想。我在有限的琴键上能演奏出无限的美好乐章,自得其乐。如果离开了这艘船,就如同面对着无限大的键盘,面对太多的选择,我会无所适从,我会思前想后,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的。那个世界太大了,不是给凡人的,是给上帝的。反正世间无人记得我,我永远也下不了船了。”最后那艘船报废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终也没有被朋友说服离船而去,而是选择了被6吨半的炸药炸成碎片。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船和陆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属于你自己生活档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陆地。但世人很少会有1900的想法,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那条船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能让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陆地,就会宏图大展,大有作为。所以太多的人会迷失在没有尽头的陆地上,终生在寻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还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来活。这样的人生自然没有满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大多数人都有离开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头,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说你在飞机正飞过一座城市,从高处看,下面到处灯火辉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无反顾的直奔它而去。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灯和窗口透出的灯光而已,毫无生气,毫无感情,与你充满的热情想象毫不相关。

向往大城市的人会找出千百个他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环境不好,人们观念落后……,可滑稽的是当人们到大城市以后,他们会找工作,买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几条街道,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实际上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块小城市来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会和他嘲笑观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

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8

有一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电影沙漠之花观后感欣赏


《沙漠之花》是一部由英国、德国和奥地利共同制作的剧情电影,影片根据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自传书籍改编,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华莉丝从牧羊女变成世界名模的故事。网友们对这部电影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电影讲的是一位少女是如何从牧羊女变成世界名模的。但是实际上是讲非洲妇女受到的残酷和不公平。

要不是电影里的这位名模走出她的生活,走向世界,非洲妇女会一直受到这样的折磨。

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关于非洲黑人的故事。我一直没看这部电影是因为非洲人代表贫困,落后,大家对于黑人的偏见,影响了我。我一直以为我是爱好和平,没有歧视种族的人。但是打开电影,我对于非洲人的生活一点都不感兴趣。我对于黑人还是有偏见的。看到最后,我只有同情与震惊。非洲实在是太落后了。比你想象中的,还要落魄与不堪。

看看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1.流浪在伦敦街头。

电影一开头就是少女华莉丝在沙漠放羊。

镜头转到了伦敦,华莉丝的街头流浪,让我想到北漂的人群。她比北漂的人更苦,随时都会被遣送回国,送回她想逃离的沙漠。

华莉丝身无分文,一直跟着一位伦敦跳舞的女孩。当然那女孩很嫌弃她,但是她一直跟着她。她说她没有住的地方,那女孩答应让她住一晚。但是旅馆老板娘不愿意,在两个女孩的哀求下,老板娘同意了。华莉丝激动的叫她妈妈。

看似冷酷的老板娘,还是容忍跳舞女孩一天又一天的把华莉丝带回旅馆。因为华莉丝把房间打扫的很干净。

沙漠的生活和伦敦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不愿意再回到沙漠。在伦敦的街头流浪,也是不愿意回去的。

2.在快餐店工作。

因为华莉丝在遇到女孩家里表现的很好,不仅留在了旅馆,女孩还给她介绍了工作。

她在一家快餐店工作,被一位摄影师看中了,给她名片,邀请她去拍摄。她本想把名片扔进垃圾桶,但是最后还是收起来了。

女孩当天的面试又泡汤了,很不开心,华莉丝陪女孩去了酒吧。

在那里也有男人和她搭讪,想和她待一晚,华莉丝逃走了。回到旅馆看到女孩在做爱。

她很不能理解。

只有华莉丝和女孩的时候,女孩告诉她,这是正常的性生活,但是华莉丝受了割礼。没法儿有正常的性生活。

她知道了自己受到了什么样的摧残。

摄影师又来快餐店吃饭,华莉丝没有搭理他。

她和女孩在街头吃东西,她把名片拿了出来,说这人要她去拍摄。那女孩一看是伦敦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华莉丝决定去拍摄。

她疼的难受,女孩带她去医院。医生说她要做手术,就找来索马里的男护士,帮医生翻译。医生让女孩尽快做手术,护士却让女孩遵守传统。华莉丝离开了,走到旅馆,想到自己是千辛万苦才来到伦敦的,她就回去做手术了。

3.华莉丝的模特之旅。

华莉丝被摄影师介绍去了一家模特经纪公司。她开始被培训怎么做模特。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她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公司负责人决定带她出国。但是发生了意外,她的护照过期了,她留在伦敦都是问题,随时都会被送回沙漠。

她也挺害怕的。就在这时,旅馆的一男子看到华莉丝要成功,很喜欢她,很愿意帮她。

两人登记结婚,但是华莉丝不愿意和他同房,因为她不喜欢他,跟他在一起只是为了能拿到伦敦的长期居留证。

她也是备受名义上的老公的折磨。一年后,她拿到了伦敦长期居留证。她和男子离婚。

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对她的成名经历都很好奇。

一家杂志记者问她,哪一天是改变她的一天。

她说,是在她三岁那年母亲强迫她接受的割礼。

她受到更多的关注。她打破的传统的桎梏,她也帮助更多非洲女孩走出这样的桎梏。

她的妹妹因为受不住割礼死了,还有另一个妹妹在生孩子的时候,也是因为割礼而死。

她说到在《古兰经》上没有这样的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确是存在的。这是一种对妇女儿童来说,不公平的现象。

要不是她父亲要她嫁给一位60岁的老头,只因为几匹骆驼,她也不会逃走去找她婆婆。

她能活着到她婆婆那里,就是一种幸运。

但是婆婆家不能收留她,她去给驻伦敦大使馆夫人的姨妈做女佣。战争爆发后,姨妈要回国,她没有回去,她要留在伦敦。

从牧羊女到世界名模,她走出了沙漠,到不如说,她是走出了传统的桎梏。

非洲的落后和他们的落后的传统,习俗是分不开的,总要有一个声音来说出这样的不公平。而华莉丝就充当了这样的使命。

非洲想要发展起来,非得打破这些陋习不可。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佳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而真正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RollMorton及Scott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Crave与peacherine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1000字通用


读后感大全专题“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推荐内容。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1

去看《海上钢琴师》,是因为大众点评上高达9.4的评分,还有“4K修复版”的不明觉厉。

老实说,刚看完时,第一感觉是没看懂;过了一阵,又觉得怅然若失:电影里婉转的钢琴旋律,主人翁微笑着仰头、望向轮船爆炸的火光,凄美的音乐和画面一起在脑中回响,感觉自己沉入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有点惋惜,有点压抑,又有点悲伤……

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一艘豪华的远洋游轮上,一名襁褓中的婴儿被遗弃在钢琴上,被船上的锅炉工发现并收养,因为孩子出生在1900年,就被取名叫1900。

这个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表现出惊人的钢琴天赋,轮船在海上游弋,游客来来往往,但每一个听到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尼听说后很不服气,专门到船上与他比赛,三曲终了,胜负立现,杰尼失落离去。

一家唱片公司慕名来给他录唱片,1900坐在钢琴前,突然看到窗外有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外的女孩,充满爱意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1900想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孩,却没有勇气表达。女孩下船后,1900魂不守舍,从未踏上陆地的他鼓起勇气要到陆地上去,告别船上的伙伴,他缓步走下舷梯,在快要到达地面时,他抬头看着岸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却停住了脚步,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返回了船上。

许多年过去,当游轮衰败破旧,停泊在港口,等待被炸毁时,1900还是不肯下船,他宁愿和轮船一起灰飞烟灭……

对于1900的选择,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就像影片中唱片公司的人,以及船上乐团的小号手、他的好朋友麦克斯:既然有着那么高的钢琴天赋,为什么非要固执地守在船上呢?游轮运行的时候还可以理解,毕竟是生活在豪华游轮上,还可以每天与热爱的钢琴为伴。可是宁死不肯离开废弃的游轮就有点不可理喻了,因为到陆地上去,他仍然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甚至还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的听众,更丰富的生活……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虽然他的人生很不幸: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没有姓名、没有身份,明明有着贵族血统,却在脏乱的工人居住的船舱长大……但命运也给了他很多:爱他的养父,无师自通的音乐天赋,甚至触手可得的爱情……为什么他却那么怯懦,不肯迈出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

转念一想,又有些明白了:上面这些想法,是一个在正常的环境中的普通人的想法,是基于世俗的人生观产生的想法,然而,1900是一个天才,一个身世特殊的天才,一个孤独的天才,要想看懂这部电影,必须从他的时代、他的经历、他的才华中,去体会这位特殊人物的内心世界。

1900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来自他特殊的童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一出生就知道父母是谁,是谁家的孩子,有国籍,有出生证明,长大后又通过身边的社会关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社会定位,这些都让我们有归属感、有安全感。然而这些1900都没有。他从小就是“黑户”,被藏匿在船舱深处,被告知“没有身份的人如果被发现会进监狱”,“陆地上有鲨鱼,会直接把你活吞了”。连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养父,也在他7岁时死于意外事故。因此,1900的内心是孤独的、是自卑的,以至于在成年后、已经成为轮船上的钢琴手之后,看到有人找他,还是会吓得仓皇逃跑,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他在有限的空间里长大,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这艘轮船才是安全的,陆地是无边无际的不可知的恐怖世界。他说,“我出生在这船上,世界从身边掠过,每次只有2000人与我擦肩”,“陆地上连绵不绝的城市,没有尽头”,而“钢琴是有限的,有始也有终,一共88个键,错不了”。虽然游客们爱听他弹钢琴,为他欢呼鼓掌,但当船到码头,他们又都欢呼着冲向陆地,冲向他们向往的世界,没有人为他停留。热闹喧嚣是短暂的,孤独和忧郁却一直在陪伴着他。

1900是纯真的。弹钢琴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他纯粹的爱好。他弹钢琴没有任何功利心,掌声、欢呼、夸赞,对于他来说就像风吹过,他从不在意,也从不争取。当杰尼找他比拼时,他根本不当回事,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比。在杰尼弹奏前两首曲子时,他欣赏、鼓掌,甚至被曲子感动的流泪。他根本没有赢得比赛的想法,只是弹奏了两首普通的曲子来搪塞。当好朋友麦克斯愤怒地来找他,说自己拿了一年的薪水赌他赢,他却傻傻地问:“我能赌吗?我想赌杰尼赢。”最后被杰尼咄咄逼人一再挑衅,他才被迫出手,震撼了杰尼。1900的纯真还在于他经历的单纯。他出生于1900年,在他最后决定与轮船同归于尽时,麦克斯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推测应该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这45年里,世界很不太平,经历了一战、二战、社会动乱、经济衰落……麦克斯除了在船上的几年,基本经历了这段动荡时期,所以对战后生活转好充满渴望,但1900却始终生活在海上,对世界的喧嚣变换没有直观感受,游轮上的生活单调而平静,这使得他始终只关注精神世界,只追求精神的纯粹和美好。

1900是叛逆和执着的。他天赋秉异,同时也恃才放旷。小的时候,他第一次偷偷溜到一等舱的钢琴前演奏,震惊了游客,船长说:“你违反了规则。”小小的1900却霸气地回答:“去他的规则!”在杰尼找他挑战时,听说杰尼是爵士乐鼻祖,他又不屑:“去他的爵士乐!”在狂风暴雨的夜里,他放开钢琴的制动,跟钢琴一起在剧烈颠簸的船上快速滑行、狂野旋转、激情弹奏,享受着危险中的自由,失控的钢琴撞坏了船长的舱门,就像桀骜不驯的1900,尽情的释放叛逆的自我。叛逆和执着往往相伴而生,1900也是无比执着的。一旦认准了心中所想,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不认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来了又害怕冬天再来,总是追寻遥远的地方。”他认为陆上的世界不适合自己,“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漫长的航程,它是一段我无法演奏的音乐。”这种执着的想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信仰,虽然爱情的诱惑一度使他犹豫徘徊,但终于在踏上陆地之前回归了自己的内心,他将帽子扔向天空,就是与陆地彻底决裂,坚定永远在海上的信仰。想想世界上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信仰,而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么1900最后的选择也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有点离谱:哪里有无师自通的天才呢?但我想,这并不奇怪,世界上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情况并不罕见,就比如有些学科你觉得又难又枯燥,但有的人却学的毫不费力且乐在其中。我就认识一个朋友,从小喜欢听音乐但并没有学过钢琴,长大以后,经人稍微点拨,就能轻松在钢琴上弹奏曲子;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喜欢数学,拿起数学书就舍不得放下,学起数学来有如神助。其实,从广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情、禀赋,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人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的确,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这来自神秘的DNA,也来自各自独特的经历。我们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才能不断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再说这艘船。有人说,为什么认定这艘船呢?这艘船废弃了,难道不能再去找一艘船,继续他的海上生活吗?对于1900来说,这艘船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肯离开游船,就像有些人不肯离开家乡、离开故国一样。他没有身份,陆上世界没有他存在的痕迹,他不属于陆上的世界,他只属于这艘船。如果他下了船,那么他就有了身份,到另一艘船上去,也是带着获得的身份去工作。以他的天才技艺,一定会声名远播,那他就得面对“无穷无尽的世界”,这是他从内心里抵触和抗拒的。话说回来,谁心里没有这么一艘船呢?它可能是一种性格、一个习惯、一种爱好,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甚至可能是一种信念、一个梦想。在这艘船里,你感到安全、舒适,感到充实、快乐,感到有活力、有激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的船呢?因为条件的限制,因为生活的琐碎,因为毅力的缺乏,我们逐渐放弃了,妥协了,不再坚持了,我们说服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犹豫着下了船,在陆上漫无目的的游荡。1900坚守着他的船,“我下不了这艘船,我宁可放弃我的生命,就像我从没存在过”,他在烈火中完成了他的坚守。

电影不是纪录片,对其细节与真实性并不适合理性的分析,也许它传递的只是一种情绪。《海上钢琴师》无疑弥漫着一种悲剧的情绪。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部电影让率真的、才华横溢的天才走向毁灭,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麦克斯,理解并尊重好友的选择,自己却忍不住泪流满面。这部拍摄于20年前的电影,之所以在今天还能引起广泛关注,我想就在于它能够触动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引发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它让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却又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直到自己也分辨不出心中的意味,这大约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2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看后,我久久地呆愣着,仍然沉浸在电影所营造的情境里。电影主人公1900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出生后成了弃婴,被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收养。他聪明异常,很小的时候就会读报纸上的文字,在轮船上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中年。在1900八岁的时候,收养他的丹尼不幸被铁链撞击而死,1900再次成为孤儿。还好,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宠爱他,都把自己认为好的教给1900,因此1900成长得很快,也很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来到了头等舱,他见到了钢琴,被那美妙的音乐吸引,凭借超人的天赋,1900首次碰到钢琴便能弹奏乐曲。后来他的弹奏技艺突飞猛进,成了乘坐尼亚号旅行的人难以忘怀的回忆。1900对钢琴的痴迷导致他对其他,比如爱情方面的绝缘。他一生没有真正俗世的情人,一生与钢琴为侣,他对钢琴的理解、对大海的痴迷,对梦想的坚持,对维吉尼亚的坚守,这些让我感动的地方一一在眼前浮动。

1900对音乐的理解超凡脱俗。每一次的演奏,乐队指挥都得亲自告诉1900要传统的音乐,常规的舞曲,可是每次弹奏一曲或半曲后,1900总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弹奏符合人们心情和当时情境的曲子,把全场的气氛嗨起来。爵士乐鼻祖杰尼闻听了1900的故事后,决定要来与其一决高低。比赛现场,杰尼傲慢至极,侮辱1900。但是其所弹曲子,1900亦能当场模仿。第三回合时,杰尼说:“我要让你输得屁股尿流。”密友迈克斯激将1900,1900决定反击,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杰尼输得心服口服。这场比赛我觉得1900不仅胜在钢琴弹奏的技艺上,更赢在人格的魅力上。1900在一开始更愿意让杰尼赢得这场比赛,他对杰尼抱持一种惜才、欣赏的态度,这种爱护他人才华的心胸着实令人钦佩!

1900对音乐的挚爱令人感动。一首首乐曲是他的一首首流动的诗。他看见一个人的形色和表现便能猜透他的心境,然后创作出适合这种心境的乐曲,这钢琴就是他的心灵。在大家都远离要报废的维吉尼亚,好友迈克斯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告诉他维吉尼亚将要被炸时,1900说:“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1900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与船共存亡,与音乐共存亡,与梦想共存亡。

看着1900,突然让我想到了陶渊明。一个对钢琴痴迷,一个对诗文眷恋,矢志不渝;一个终生生活在船上,一个归隐于田园,与世无争。这种生活的态度有点道家的思想,与我们所受的教育相悖。我们儒家的教育都是鼓励人要积极入世,要上进,要立功、立德、立言。1900选择这样的道路是该褒呢还是该贬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也只不过是选择陆地生活罢了。

谁选择的对呢?1900所言:“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因为看不见陆地生活能给他带来什么,而且有无尽的不可预知性,没有尽头,所以选择了更能给他确定性的大海,选择了船上。陆地上的我们是否比1900有更长的目力,看得更远,能看到世界的尽头?“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们是否也为生活中的这些不确定、无所适从而愁苦?烦扰?

1900的传奇人生有很多耐人咀嚼的地方,且行且品吧。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3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以呢?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4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5

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我很少看国外的大片,所以也无从比较。这部电影没有《十面埋伏》宏伟漂亮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天下无贼》的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连这里发生的爱情都那么短暂和凄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离开了那条船,立刻就会拥世人所羡慕的一切,因为他是音乐奇才。为了追寻让他心动的姑娘,他曾下过决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1900和他的朋友关于他为什么放弃下船的想法的对白可谓经典。大概意思如下:“这艘船不只是载人,它也载着梦想。我在有限的琴键上能演奏出无限的美好乐章,自得其乐。如果离开了这艘船,就如同面对着无限大的键盘,面对太多的选择,我会无所适从,我会思前想后,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的。那个世界太大了,不是给凡人的,是给上帝的。反正世间无人记得我,我永远也下不了船了。”最后那艘船报废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终也没有被朋友说服离船而去,而是选择了被6吨半的炸药炸成碎片。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船和陆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属于你自己生活档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陆地。但世人很少会有1900的想法,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那条船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能让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陆地,就会宏图大展,大有作为。所以太多的人会迷失在没有尽头的陆地上,终生在寻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还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来活。这样的人生自然没有满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大多数人都有离开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头,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说你在飞机正飞过一座城市,从高处看,下面到处灯火辉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无反顾的直奔它而去。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灯和窗口透出的灯光而已,毫无生气,毫无感情,与你充满的热情想象毫不相关。

向往大城市的人会找出千百个他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环境不好,人们观念落后……,可滑稽的是当人们到大城市以后,他们会找工作,买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几条街道,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实际上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块小城市来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会和他嘲笑观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

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6

喜欢看外国电影是从初中时期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兴趣不大,对正大综艺节目完了之后的正大剧场兴趣浓厚,为了不错过电影我也会把正大综艺节目看完。如今回忆,感觉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漫长,那时盼着综艺节目快点播完,看正大剧场时又感觉那些电影播的太快,时间不长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觉是逃不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经典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美电影,在被岁月侵蚀的记忆中残留下来的镜头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也许那时候欧美电影比较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人们的生活一样。看过《电影的历史》这部厚厚的书之后,更感觉电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响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人真实的生活与永存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时长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主演是蒂姆。罗斯饰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为了这部影片练习了半年,影片中弹钢琴的手都是主演的。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弹奏的,观看时一边赞叹主演的演技也一边钦佩马克西姆的弹奏,带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这部影片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收获,还有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两千多人的船到达纽约,船员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他收养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从船长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当他又出现时就已经是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的头脑里有那么多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让音乐在琴键上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师。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号手,他带着小号手滑着弹奏着乐曲的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惹他们哈哈大笑,好不痛快,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这期间,电影有几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与自称爵士乐的创始人比赛弹钢琴,1900满头大汗弹奏着,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游走,弹完那一曲,1900把烟凑在琴弦上,烟被点着了,所有人的状态、眼神,都停止不动了,也许是时间停下来了,非常精彩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1900遇到他喜爱的女孩儿即兴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钢琴曲,他不允许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张刻录盘送给那个女孩儿。他为去找那个女孩儿决定下船,却望着纽约的高楼大厦始终没有走下悬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个镜头都表达着人生的孤独,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但1900孤独的背后却是音乐给他带来的无尽快乐,没有孤独便不会感到尼采所说的酒神艺术所带来的美好,原来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这快乐美好用88个琴键即兴弹奏出来,让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不想与人比试高低,他只想与音乐做伴,当这个现实社会伤害了他,他用不羁反抗着,去他的规定,去他的爵士,这是他鄙视现实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里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号手下船以后,世界发生了战争,一贫如洗的小号手在影片开始来到乐器店恋恋不舍地出卖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张唯一想送给他喜爱女孩的刻录盘时,小号手便给店主讲起了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张唯一的刻录盘是小号手收拾起来放在那架钢琴里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那条船要被炸报废,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1900一生没有下过那条船,永远也不会离开那条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为恋爱女孩儿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终于见到1900,听1900讲述了后来的生活。在战争爆发时,1900为伤员弹钢琴,让将要死亡的人怀着美好死去。1900与小号手这段对话也是影片里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终于告诉了小号手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是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尽头,下了船不能再孤独,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键,不能再弹出自由的乐曲。小号手听着1900讲笑话,泪流满面着离开了那条船,船在海上被炸报废,连同1900这个音乐天才,连同1900的孤独自由与不羁。

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与船同归于尽,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影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存在,还是人根本没有看见也不愿意去看的东西,电影都为人们表现了出来。孤独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独表达完整。

我回顾起来,电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乐,故事,思想。也表现着这几个元素,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艘船。亲情,是1900喜欢的那个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是乘着这艘船并和1900合奏过,这个父亲说他只剩下了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小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爱情,是1900看到这个女孩儿时产生的感情,曾让他为此冲动,最终却没有下船,也为此1900沉默了很长时间,把自己整日装在孤独里。友情,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称之为友谊的感情的,为朋友洒满热泪,让观影者不禁也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7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是一部老电影,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一名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无与伦比的非凡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深深打动,爵士乐的鼻祖,听说了他,专门上船与他比试,最后黯然离去。1900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的结局是随着一声爆炸,与弗吉尼亚号轮船一同逝去。

纵观整部影片,1900的结局导演已经暗示铺垫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小号手刚认识1900的时候,问他为什么不到陆地上看一看,他的回答是,大陆上的人们冬天期待夏天,夏天期待冬天,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在追寻上,他并不羡慕;第二次是在1900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决定要下船的时候,走在船梯上,走到一半,又决定回头上船。这也就预示了1900的最后的结局。

1900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走了一半,却决定回头。到了最后,小号手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他看不到下船后自己的未来。拥有的和想要的,是两个概念。喜欢一个女孩,就会想要跟她在一起,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她,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本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却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人失去了自己。我是一瓶汽水,而你却喜欢白水,我用尽力气摇走所有的二氧化碳,最后变成了糖水,没有了之前刺激的感觉,却也没有变成白水。你还是不喜欢我,而我也变得不再是别人喜欢的那个我。1900站在船舷上,看着喧嚣的城市,看着四通八达的街道,他感到迷茫了,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了于是转身,回头。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本心。

整部电影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一步一步扣人心弦,是一部很棒的影片。但是,1900,却一生从未下过船,害怕融入到社会中去,融入到潮流中去,在现实社会中是一个很不可取的一个做法。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比如现在经常使用的无现金支付,在几年之前,恐怕想都想不到。但是,对于影片而言,正是因为1900没有下船,与船一同逝去,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共鸣,使影片得到了升华。

珍惜自己拥有的,把握现在,或许是1900最想告诉我们的。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8

有一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9

有人说,其他人的故事有我们的影子,我们的故事有其他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我到今天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不少故事,也错过了不少故事,也无缘不少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进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可能是大家见过的最好看的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或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游,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目前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所有的美好,即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部分感悟,都蜂拥而至,可能很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让人到今天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如此的一个情节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如此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小孩的妈妈,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携带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老婆烧好了烤鸡,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常一直唠叨我。

可能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可能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可能就在咫尺,只不过等着大家去挖掘,去领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以前的相见,回忆着以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后一句,这部分年你是如何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大家也会由于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概念和认识。但那些日常你觉得珍贵的东西期望千万不要放弃,像友情,或许大家早已长大,真的懂大家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样多,好好把握目前,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维持以前,继续向前,一直如一,从中领会那刚开始的美好。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10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legendof1900时,我承认郭敬明说得没错。虽然我只看过一遍加一点零星。

故事从1900开始。从1900这个数字开始不,不是。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名,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再准确点,是一位从没有下过船的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长,永远一身西装革履,对钢琴和音乐有着超于常人的天赋和热情。他热爱大海,热爱得甚至从未下过船。

或许他对陆地并非惧怕,并非恐惧,有的只是无所适从和一脸的茫然。他的人生过于悲壮,以至于和那艘从未下过的船同归于尽。朋友的劝说没有起丝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齐走向死路。太多的选取,太复杂的决定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此刻也没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NineteenHundred

使这部电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优美而华丽的音乐,虽然它至始至终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厌的人生观和陆地至始至终奇怪的理解。真是这些,使我夜阑时难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带幽默的话语,却是我心中最难过的记忆。

故事中他唯一爱着的女孩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可能永远不明白他爱她,更不明白那个冒险半夜闯进寝室去吻她的人是他,这些美丽的剪影让人落泪。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里,请必须要去看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11

1900是一个人。或者能够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我的“父亲”告诉自我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我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明白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我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明白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我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我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能够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盼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应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能够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那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明白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样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我的方向拥有着自我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终还是选取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终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篇12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参考]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760字)


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参考]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760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一)

呼啸的海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跳跃的音符,蕴藏着美妙的旋律,舞动的手指,流淌着动人的音乐,乐曲出自一个在海上生活了多年的你-----海上钢琴师--1900。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你要在这艘船上出生,在这里成长,直至去世……

曾经想过要离开,曾经想去陆地上生活,曾经也想过要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内心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也因为言语和行动的拙劣,所以让一次遇见成为永恒,一次分别成为了诀别。那个女孩,是你一生唯一的遗憾。

不是不想去改变,在想要改变的哪一刻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像千百万的键盘一样,却找不到合适的那一个键盘字母,迷离又恍惚,充满着的不确定因素让他内心极无敌为恐惧,就像他从未离开过船上一样,突然的改变,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融入新的世界,只好在徘徊之后毅然决然地留下来,不再踏出一步。

很多的尝试却止于内心的恐惧,很多的经历让他不去向往陆地的生活,只是远远的看着,那个未曾属于过自己的世界,不再向往也不再尝试着去踏入。陆地,只不过是一个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许你想保持内心的纯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你卖掉你珍贵的东西。1900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坚持永远留在船上。1900已经洞察了这个世界,看穿了陆地上人们生活的本质,就像他弹奏钢琴一样,他解读了每个人身上的特点,他旅行了整个世界,所以才有了他的音乐。他说的“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琴键的个数可以去数,有开始,有结尾,是可以让他看到尽头的东西,这种尽头让他特别有安全感,让他的内心极为坚定和踏实,在这个琴上可以弹奏自己的人生,演奏自己放荡不羁的人生,这时的时间,空间,连同世界都是属于他的,快乐也是属于他的。在向往陆地的时候,他是极为恐惧和恍惚的,即使下定了决心,也有很多的担心和不确定,干扰了他纯净的内心,不安,恐惧,又极其矛盾……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恐惧和不安呢?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停留在舒适区,不想跨出去,而电影中的1900却是一个只有听到海的声音才可以弹奏钢琴的艺术家,交响乐在他的指尖划出,他会观察参加舞会的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举止,弹奏不一样的音乐,那种对音乐的坚定和热爱,对音乐的执着和喜欢使他最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孤独且自由的钢琴师,我敬佩他的艺术,敬他遵从本心,佩更敬佩他伟大的灵魂!

保持一颗纯粹的本心,砥砺前行,美好将与你在前方相遇!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二)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legendof1900时,我承认郭敬明说得没错。虽然我只看过一遍加一点零星。

故事从1900开始。从1900这个数字开始不,不是。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名,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再准确点,是一位从没有下过船的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长,永远一身西装革履,对钢琴和音乐有着超于常人的天赋和热情。他热爱大海,热爱得甚至从未下过船。

或许他对陆地并非惧怕,并非恐惧,有的只是无所适从和一脸的茫然。他的人生过于悲壮,以至于和那艘从未下过的船同归于尽。朋友的劝说没有起丝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齐走向死路。太多的选取,太复杂的决定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此刻也没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NineteenHundred

使这部电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优美而华丽的音乐,虽然它至始至终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厌的人生观和陆地至始至终奇怪的理解。真是这些,使我夜阑时难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带幽默的话语,却是我心中最难过的记忆。

故事中他唯一爱着的女孩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可能永远不明白他爱她,更不明白那个冒险半夜闯进寝室去吻她的人是他,这些美丽的剪影让人落泪。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里,请必须要去看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珍藏一生。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三)

喜欢看外国电影是从初中时期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兴趣不大,对正大综艺节目完了之后的正大剧场兴趣浓厚,为了不错过电影我也会把正大综艺节目看完。如今回忆,感觉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漫长,那时盼着综艺节目快点播完,看正大剧场时又感觉那些电影播的太快,时间不长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觉是逃不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经典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美电影,在被岁月侵蚀的记忆中残留下来的镜头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也许那时候欧美电影比较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人们的生活一样。看过《电影的历史》这部厚厚的书之后,更感觉电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响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人真实的生活与永存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时长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主演是蒂姆。罗斯饰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为了这部影片练习了半年,影片中弹钢琴的手都是主演的。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弹奏的,观看时一边赞叹主演的演技也一边钦佩马克西姆的弹奏,带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这部影片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收获,还有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两千多人的船到达纽约,船员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他收养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从船长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当他又出现时就已经是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的头脑里有那么多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让音乐在琴键上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师。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号手,他带着小号手滑着弹奏着乐曲的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惹他们哈哈大笑,好不痛快,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这期间,电影有几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与自称爵士乐的创始人比赛弹钢琴,1900满头大汗弹奏着,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游走,弹完那一曲,1900把烟凑在琴弦上,烟被点着了,所有人的状态、眼神,都停止不动了,也许是时间停下来了,非常精彩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1900遇到他喜爱的女孩儿即兴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钢琴曲,他不允许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张刻录盘送给那个女孩儿。他为去找那个女孩儿决定下船,却望着纽约的高楼大厦始终没有走下悬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个镜头都表达着人生的孤独,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但1900孤独的背后却是音乐给他带来的无尽快乐,没有孤独便不会感到尼采所说的酒神艺术所带来的美好,原来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这快乐美好用88个琴键即兴弹奏出来,让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不想与人比试高低,他只想与音乐做伴,当这个现实社会伤害了他,他用不羁反抗着,去他的规定,去他的爵士,这是他鄙视现实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里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号手下船以后,世界发生了战争,一贫如洗的小号手在影片开始来到乐器店恋恋不舍地出卖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张唯一想送给他喜爱女孩的刻录盘时,小号手便给店主讲起了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张唯一的刻录盘是小号手收拾起来放在那架钢琴里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那条船要被炸报废,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1900一生没有下过那条船,永远也不会离开那条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为恋爱女孩儿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终于见到1900,听1900讲述了后来的生活。在战争爆发时,1900为伤员弹钢琴,让将要死亡的人怀着美好死去。1900与小号手这段对话也是影片里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终于告诉了小号手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是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尽头,下了船不能再孤独,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键,不能再弹出自由的乐曲。小号手听着1900讲笑话,泪流满面着离开了那条船,船在海上被炸报废,连同1900这个音乐天才,连同1900的孤独自由与不羁。

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与船同归于尽,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影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存在,还是人根本没有看见也不愿意去看的东西,电影都为人们表现了出来。孤独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独表达完整。

我回顾起来,电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乐,故事,思想。也表现着这几个元素,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艘船。亲情,是1900喜欢的那个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是乘着这艘船并和1900合奏过,这个父亲说他只剩下了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小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爱情,是1900看到这个女孩儿时产生的感情,曾让他为此冲动,最终却没有下船,也为此1900沉默了很长时间,把自己整日装在孤独里。友情,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称之为友谊的感情的,为朋友洒满热泪,让观影者不禁也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四)

去看《海上钢琴师》,是因为大众点评上高达9.4的评分,还有“4K修复版”的不明觉厉。

老实说,刚看完时,第一感觉是没看懂;过了一阵,又觉得怅然若失:电影里婉转的钢琴旋律,主人翁微笑着仰头、望向轮船爆炸的火光,凄美的音乐和画面一起在脑中回响,感觉自己沉入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有点惋惜,有点压抑,又有点悲伤……

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一艘豪华的远洋游轮上,一名襁褓中的婴儿被遗弃在钢琴上,被船上的锅炉工发现并收养,因为孩子出生在1900年,就被取名叫1900。

这个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表现出惊人的钢琴天赋,轮船在海上游弋,游客来来往往,但每一个听到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尼听说后很不服气,专门到船上与他比赛,三曲终了,胜负立现,杰尼失落离去。

一家唱片公司慕名来给他录唱片,1900坐在钢琴前,突然看到窗外有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外的女孩,充满爱意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1900想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孩,却没有勇气表达。女孩下船后,1900魂不守舍,从未踏上陆地的他鼓起勇气要到陆地上去,告别船上的伙伴,他缓步走下舷梯,在快要到达地面时,他抬头看着岸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却停住了脚步,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返回了船上。

许多年过去,当游轮衰败破旧,停泊在港口,等待被炸毁时,1900还是不肯下船,他宁愿和轮船一起灰飞烟灭……

对于1900的选择,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就像影片中唱片公司的人,以及船上乐团的小号手、他的好朋友麦克斯:既然有着那么高的钢琴天赋,为什么非要固执地守在船上呢?游轮运行的时候还可以理解,毕竟是生活在豪华游轮上,还可以每天与热爱的钢琴为伴。可是宁死不肯离开废弃的游轮就有点不可理喻了,因为到陆地上去,他仍然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甚至还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的听众,更丰富的生活……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虽然他的人生很不幸: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没有姓名、没有身份,明明有着贵族血统,却在脏乱的工人居住的船舱长大……但命运也给了他很多:爱他的养父,无师自通的音乐天赋,甚至触手可得的爱情……为什么他却那么怯懦,不肯迈出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

转念一想,又有些明白了:上面这些想法,是一个在正常的环境中的普通人的想法,是基于世俗的人生观产生的想法,然而,1900是一个天才,一个身世特殊的天才,一个孤独的天才,要想看懂这部电影,必须从他的时代、他的经历、他的才华中,去体会这位特殊人物的内心世界。

1900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来自他特殊的童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一出生就知道父母是谁,是谁家的孩子,有国籍,有出生证明,长大后又通过身边的社会关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社会定位,这些都让我们有归属感、有安全感。然而这些1900都没有。他从小就是“黑户”,被藏匿在船舱深处,被告知“没有身份的人如果被发现会进监狱”,“陆地上有鲨鱼,会直接把你活吞了”。连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养父,也在他7岁时死于意外事故。因此,1900的内心是孤独的、是自卑的,以至于在成年后、已经成为轮船上的钢琴手之后,看到有人找他,还是会吓得仓皇逃跑,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他在有限的空间里长大,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这艘轮船才是安全的,陆地是无边无际的不可知的恐怖世界。他说,“我出生在这船上,世界从身边掠过,每次只有2000人与我擦肩”,“陆地上连绵不绝的城市,没有尽头”,而“钢琴是有限的,有始也有终,一共88个键,错不了”。虽然游客们爱听他弹钢琴,为他欢呼鼓掌,但当船到码头,他们又都欢呼着冲向陆地,冲向他们向往的世界,没有人为他停留。热闹喧嚣是短暂的,孤独和忧郁却一直在陪伴着他。

1900是纯真的。弹钢琴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他纯粹的爱好。他弹钢琴没有任何功利心,掌声、欢呼、夸赞,对于他来说就像风吹过,他从不在意,也从不争取。当杰尼找他比拼时,他根本不当回事,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比。在杰尼弹奏前两首曲子时,他欣赏、鼓掌,甚至被曲子感动的流泪。他根本没有赢得比赛的想法,只是弹奏了两首普通的曲子来搪塞。当好朋友麦克斯愤怒地来找他,说自己拿了一年的薪水赌他赢,他却傻傻地问:“我能赌吗?我想赌杰尼赢。”最后被杰尼咄咄逼人一再挑衅,他才被迫出手,震撼了杰尼。1900的纯真还在于他经历的单纯。他出生于1900年,在他最后决定与轮船同归于尽时,麦克斯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推测应该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这45年里,世界很不太平,经历了一战、二战、社会动乱、经济衰落……麦克斯除了在船上的几年,基本经历了这段动荡时期,所以对战后生活转好充满渴望,但1900却始终生活在海上,对世界的喧嚣变换没有直观感受,游轮上的生活单调而平静,这使得他始终只关注精神世界,只追求精神的纯粹和美好。

1900是叛逆和执着的。他天赋秉异,同时也恃才放旷。小的时候,他第一次偷偷溜到一等舱的钢琴前演奏,震惊了游客,船长说:“你违反了规则。”小小的1900却霸气地回答:“去他的规则!”在杰尼找他挑战时,听说杰尼是爵士乐鼻祖,他又不屑:“去他的爵士乐!”在狂风暴雨的夜里,他放开钢琴的制动,跟钢琴一起在剧烈颠簸的船上快速滑行、狂野旋转、激情弹奏,享受着危险中的自由,失控的钢琴撞坏了船长的舱门,就像桀骜不驯的1900,尽情的释放叛逆的自我。叛逆和执着往往相伴而生,1900也是无比执着的。一旦认准了心中所想,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不认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来了又害怕冬天再来,总是追寻遥远的地方。”他认为陆上的世界不适合自己,“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漫长的航程,它是一段我无法演奏的音乐。”这种执着的想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信仰,虽然爱情的诱惑一度使他犹豫徘徊,但终于在踏上陆地之前回归了自己的内心,他将帽子扔向天空,就是与陆地彻底决裂,坚定永远在海上的信仰。想想世界上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信仰,而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么1900最后的选择也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有点离谱:哪里有无师自通的天才呢?但我想,这并不奇怪,世界上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情况并不罕见,就比如有些学科你觉得又难又枯燥,但有的人却学的毫不费力且乐在其中。我就认识一个朋友,从小喜欢听音乐但并没有学过钢琴,长大以后,经人稍微点拨,就能轻松在钢琴上弹奏曲子;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喜欢数学,拿起数学书就舍不得放下,学起数学来有如神助。其实,从广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情、禀赋,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人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的确,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这来自神秘的DNA,也来自各自独特的经历。我们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才能不断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再说这艘船。有人说,为什么认定这艘船呢?这艘船废弃了,难道不能再去找一艘船,继续他的海上生活吗?对于1900来说,这艘船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肯离开游船,就像有些人不肯离开家乡、离开故国一样。他没有身份,陆上世界没有他存在的痕迹,他不属于陆上的世界,他只属于这艘船。如果他下了船,那么他就有了身份,到另一艘船上去,也是带着获得的身份去工作。以他的天才技艺,一定会声名远播,那他就得面对“无穷无尽的世界”,这是他从内心里抵触和抗拒的。话说回来,谁心里没有这么一艘船呢?它可能是一种性格、一个习惯、一种爱好,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甚至可能是一种信念、一个梦想。在这艘船里,你感到安全、舒适,感到充实、快乐,感到有活力、有激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的船呢?因为条件的限制,因为生活的琐碎,因为毅力的缺乏,我们逐渐放弃了,妥协了,不再坚持了,我们说服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犹豫着下了船,在陆上漫无目的的游荡。1900坚守着他的船,“我下不了这艘船,我宁可放弃我的生命,就像我从没存在过”,他在烈火中完成了他的坚守。

电影不是纪录片,对其细节与真实性并不适合理性的分析,也许它传递的只是一种情绪。《海上钢琴师》无疑弥漫着一种悲剧的情绪。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部电影让率真的、才华横溢的天才走向毁灭,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麦克斯,理解并尊重好友的选择,自己却忍不住泪流满面。这部拍摄于20年前的电影,之所以在今天还能引起广泛关注,我想就在于它能够触动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引发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它让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却又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直到自己也分辨不出心中的意味,这大约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五)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是一部老电影,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一名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无与伦比的非凡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深深打动,爵士乐的鼻祖,听说了他,专门上船与他比试,最后黯然离去。1900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的结局是随着一声爆炸,与弗吉尼亚号轮船一同逝去。

纵观整部影片,1900的结局导演已经暗示铺垫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小号手刚认识1900的时候,问他为什么不到陆地上看一看,他的回答是,大陆上的人们冬天期待夏天,夏天期待冬天,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在追寻上,他并不羡慕;第二次是在1900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决定要下船的时候,走在船梯上,走到一半,又决定回头上船。这也就预示了1900的最后的结局。

1900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走了一半,却决定回头。到了最后,小号手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他看不到下船后自己的未来。拥有的和想要的,是两个概念。喜欢一个女孩,就会想要跟她在一起,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她,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本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却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人失去了自己。我是一瓶汽水,而你却喜欢白水,我用尽力气摇走所有的二氧化碳,最后变成了糖水,没有了之前刺激的感觉,却也没有变成白水。你还是不喜欢我,而我也变得不再是别人喜欢的那个我。1900站在船舷上,看着喧嚣的城市,看着四通八达的街道,他感到迷茫了,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了于是转身,回头。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本心。

整部电影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一步一步扣人心弦,是一部很棒的影片。但是,1900,却一生从未下过船,害怕融入到社会中去,融入到潮流中去,在现实社会中是一个很不可取的一个做法。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比如现在经常使用的无现金支付,在几年之前,恐怕想都想不到。但是,对于影片而言,正是因为1900没有下船,与船一同逝去,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共鸣,使影片得到了升华。

珍惜自己拥有的,把握现在,或许是1900最想告诉我们的。

观后感范文:初中生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能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能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2

才看了《海上钢琴师》,是一如既往地意大利影片风格,把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承载于感性的情节之上。于是开始比较,《天堂电影院》、《美丽的西西里传说》还有这部《海上钢琴师》应该如何排名?!

《天堂电影院》是唯一一部让我可以看完之后接着再看,哭完之后接着再哭的电影,尽管就连最懂我的枕边人也不了解这是为什么,也许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是那种感念和情怀永远地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却。

《海上钢琴师》也不例外,一个音乐天才,天才钢琴师的传奇人生,传奇里有些苍白和荒凉,一个把彼生的命运都与一艘船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仅仅相连的`音乐奇才,最后与生于斯,长于斯的船一起,在海上走向终结,伴随着那一声爆炸声,或许耳膜受到的震撼远远逊于灵魂受到的震撼。

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名和利?繁华和浮世?未来是什么?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还是在没有尽头的未知前唯唯诺诺。“1900”到底是懦弱胆怯还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后为什么“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选择后转身离去?我相信这部影片不是在为懦夫喝彩,也许恰恰相反,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换了是我,当我知道好友的最后选择时,我还能否从容转身,由他最后一次任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去完结对未知的恐惧。也许“1900”才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用可数的琴键奏出了令人人都动容的乐曲,即使他从未上过岸,但他的听众换了一茬又一茬;他有极大的、可怕的控制欲,使他期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在他的掌握之中,尽管他的世界小得只有88个琴键和那艘永远在海上颠簸的船,所以当被誉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愫”——爱情,向他展臂的时候,他还是犹豫了,还是没能将他的双脚挪动过仅仅几十级的爬梯,走向充满诱惑和美好的大世界。

也许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通过那一首首没有乐谱的音乐而读懂,或者说心领神会。终于明白,为什么好的音乐会使人泪流满面而又悄无声息,音乐是上帝最温柔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柔弱的情感。那首因为爱而滋生的曼妙音乐一直没有题名,也许这也与古代那些命名为《无题》的诗歌遥相呼应,太多太多动人心魄的情怀不容我们小觑,真正就是在那一闪念,整个人的内神经会被震撼。

选择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关键在于哪种选择更适合自己,遵从感性的选择发乎情,遵从理性的选择则将情感收敛而止乎礼。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3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4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范文:小学生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要是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1

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2

艺术是有生命的,这句话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里,音乐的运用很能够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个带有悲剧和传奇色彩的1900。

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1900在踏上木板准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一生生活的地方—邮轮弗吉尼亚号。在这艘船上,密集着形形色色的人,唯独有一个人,他对大海,有着始终如一的钟情。对名利,他从来没有动过心。对音乐,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他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应付得来。走过跳板,前面有无数的键盘。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么奏得出音乐?那是上帝的钢琴,我弹奏不来。”他说:“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镜,茫茫无际,思前想后,那样的日子怎么过?”有时候,我们在尘世中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而痛苦,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舍弃而痛苦。有太多的选择,就会有很多的杂念,这些往往会让我们忘记了我们最初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1900的心中,他只爱大海,只爱双手在琴键上飞舞。音乐和他是融合在一起的,在那艘船上,只要有音乐陪伴着大海,他的灵魂就找到了栖息的地方。

1900用他的一生守护着大海,热爱着音乐。他最好地诠释了自由来自内心,真正的热爱是细水长流的坚守,是坚如磐石的信念。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海上钢琴师》的电影。

1900(主人公)是一个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岁时无意间弹起了钢琴,立刻爱上了它,并爱上了音乐。1900从不按规定的曲子弹奏,脑子里想这什么就弹什么,他会用钢琴与别人对话,从音乐中就可以听出他的快乐或悲伤。1900在船上度过了大约40年,从没下过船。后来因船坏了,得用炸药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后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动,因为1900在死神要光临时,依然坦然面对,他的心中装着音乐。1900为了音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伤心,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得一生都有许多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一旦选定了一条,你必须为了实现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音乐是一种沟通方法,可以从音乐中解开悲伤,从中寻找出快乐。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4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

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

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后来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但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6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电影海上花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