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追击阿多丸观后感。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追击阿多丸观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追击阿多丸》观后感一

昨天,我们在学校体育馆观看了一部非常严肃、又非常搞笑的电影,它就是《追击阿多丸》。

这部电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八路军的秘密情报员郭大叔收到了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洋汽水瓶,后来才知道,瓶盖里有一份日本“阿多丸”将要偷运出中国的中国顶级文物清单。他拿到瓶子后不久,被鬼子要求带着孙女一起去酒店,给鬼子官五十大寿做菜,瓶子也一并被孙女带到了那里。他好不容易和同伙逃进阿多丸号,然后展开了一系列让人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打败了设计了种种阴谋诡计的日本人。他们没有让日本人把珍贵的文物带回日本。最后他们乘着热气球凯旋而归。

这部电影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充满正义感、极其爱国的郭大师和丑态百出的罗圈腿——中村下等兵了。郭厨师遇事非常冷静,老要问:“怎么办呢?”他很老实,也有惊人的胆量,奋力抗击日本人,为打败日本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村下等兵是这部电影里必不可少的超级搞笑分子,他居然能坐在飞机后面的“滑翔机”上飞成一个冰人;他能驾着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飘到中国的钓鱼岛;他能做错事把己方的计划全盘打乱;看见桥两边有人在打枪,他还呆呆地站在桥上,别人只能在他的裤裆下交火……逗得人笑掉大牙。

《追击阿多丸》这部电影妙趣横生,在看电影时,同学们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不时因为搞笑的镜头而突然爆笑一阵,我们真想再看一遍。我深深地感受到:国耻不可忘: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追击阿多丸》观后感二

王梦洁

今天早上八点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阶梯教室去看《举起手来》第二部《追击阿多丸》的电影。

《追击阿多丸》中的日军士兵“罗圈腿”的滑稽动作,真得很好笑。屡遭不幸的下等兵,“罗圈腿”其实是个十足的倒霉蛋。被挂在战斗机后面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钻进裤腿的老鼠折磨的他又痛又痒。更搞笑的,他在打扫卫生时无意中把电闸合上,将汉奸电的死去活来;一个喷嚏将日军正打算修复的已被烧成灰烬的情报吹散;从军舰桅杆掉下来,正好将日本军官的双腿砸残废。影片结尾,为了回到梦萦环绕的故土,思乡心切的他骑着美军发射的鱼雷在海面狂冲,来到了一片沙滩上,遇到当地渔民,才得知,这并不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日本,而是钓鱼岛,依旧是中国的土地。全场再一次哄堂大笑。

希望“罗圈腿”能够早日回到日本安居乐业。希望天空蔚蓝,白鸽衔枝,家家和睦,人人快乐,祈祷世界和平!

《追击阿多丸》观后感三

孙妙昕

今天早上8点,学校组织我们上阶梯教室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追击阿多丸号》。

这部电影演的是日本鬼子不但把中国的文物偷走了,还想统治中国。许多中国人为了夺回那些文物而去拼命,但是还是中了鬼子的诡计。不仅没有夺回文物,还落入了鬼子的手中。他们被绑在了船上,最后,经过努力夺回了那个文物。其实只是个瓶子和一个瓶盖,但是它们很珍贵。让我感受到最深情节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战胜了敌人,最后他们平安地坐着热气球到了美国。

我的感受是:中国人有勇气,非常有胆量,虽然鬼子的阴谋诡计非常难破,但是他们依然把鬼子打败了。我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感到无比光荣。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号观后感


《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号》是一部于2010年播出的喜剧的电影,影片主要由潘长江、郭达和刘小微等出演,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高,一起去看看吧!

冯小宁的新片《追击阿多丸》号称《举起手来》2

可见他这一干人马要继续在意淫喜剧的路上走下去了

《举起手来》里面充斥着对于日本侵略者的贬低

所有的日本军人似乎都是不仅大脑智商不足而且小脑发育不全

在逻辑思维和行动能力上全面的落后于我勤劳勇敢智慧的抗日军民

于是有些国人看了很爽

好像屠杀千万同胞的大仇就此得报了一样

可是如果这样的一只白痴军队都能在我国的广大土地上肆虐将近8年

那岂不是更说明我国人民能力的低下?

何况从尊重史实来讲

日本侵略军并非不堪一击

今天看中央六一个电影

某敌后武工队员在山沟里用盒子炮击毙一名汉奸然后骑车逃跑

日本人用各种枪对其进行追击

(粗略观察包括了38式步枪、96轻、歪把子92重在内的所有日军主要枪型以及某不知名重机枪)

可是

当然的

我们的抗日英雄在尘土飞扬中成功逃脱

毛瑟半自动手枪的理论射程为150M,实际有效射程为50M左右,而片中日军所使用的武器,有效射程最短的96轻也有300M,而且这一距离内瞄准单一目标应该是五秒内秒杀的。何况还有若干把38大盖

再就说说日本军队的射术

其实日本军人的战术训练标准在所有二战参战国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尤其是步枪射击能力非常受到日本军队重视

原来看过一个纪录片,现在资料来源已不可考

反正就是说普通日本士兵100M步枪移动靶射击精度要达到90%以上才符合标准

我这么说目的并不是要说这些电影导演拍片不认真,不符合事实

我想他们知道实情还是会这么拍

他们想要看到的是我军威风八面敌人望风而逃

从《地雷战》开始就是()

谁管当时实际上地雷炸死的中国人多还是日本人多

需要受到尊重的不是历史,是我们自己

看古罗马艺术作品的时候,其中有很多形象是高卢人的雕塑

都是身材健美,雄姿英发的战士

高卢人是古罗马的敌人

他们为敌人塑像的目的是说

这样强大的敌人我们都击败了才能证明我们的强大

捏死一只蚂蚁永远不是值得夸耀的战绩

如果你自己不是一只蚜虫

所以我就喜欢《鬼子来了》

尽管里面的中国人愚昧自私,日本人训练有素还嘲笑中国人不讲信用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更接近历史真实

何况最终胜利的还是我们

我们都胜利了还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呢?

我们应该骄傲的说:我们击败的是异常强大的敌人!

SY不能健身,YY不能强国

如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反思,当然有些人的反思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媚外心理做辩护。不管怎么样,我们学会了客观面对以往的国仇家恨。但是反思后的结果就是绝对正确的吗?为日本教科书辩护的人喜欢说我们的教科书也是被改过的;为日本战争罪行辩护的人喜欢说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连战争的见证者都一一过世了,我们还关注什么...反思之后的我们轻轻松松的放下了这些包袱,热情的去迎接我们的好邻居,但是我们的邻居改变了吗?网上的一大帮精英以居高临下的蔑视态度批评教育我们这帮p民不要做愤青的时候,我们周边国家的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支持抓捕我渔民,占领我岛屿,侵犯我领海;我们的邻居,日本,从未曾改变,也不会改变!做过愤青的我也反思过,我曾经想我们可以对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望眼未来,互相学习对方难道不好吗?两方搁置争议,互利互让,不好吗?但是随着岛国走马灯似的更换首相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我发现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武力;有人说日本是一个只向强权低头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同意这种说法。

在心理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嘲笑敌人,丑化敌人,蔑视他们,就像《举起手来》,我们可以从这种嘲笑中寻找快乐,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威胁。中国可以打心眼里瞧不起日本,但一定要重视它的存在。这不是什么自慰心理,因为自慰是在明知道自己不行的情况下却要幻想自己很强大。我们需要的是既能轻蔑他们又能认清各自实力的自信!抗日战争中我们被打得很惨,百姓更是遭受了极大的伤害,但是我们今天可以为了幽默丑化敌人,这不是什么不尊重历史也不是什么丑化自己;我们丑化敌人是因为我们仇视瞧不起他们,简简单单。喜欢这部影片的大多数观众也是因为他这样简简单单才接受他的,你怎么能用评定《东京审判》《南京南京》的标准来评定这样一部本身就是面对草根阶层的电影呢?告诉我们学会包容的人首先自己要学会包容,如果我们连这样一部普通电影都容不下,不惜恶言攻击,何谈反思?

标题是其他一个影迷评论的,日本人曾经的侵华阴影在我们这一代越来越弱了,几乎没有太大影响力,为了不忘雪耻,所以现在抗战题材的片子层出不穷,一拍即火。

这样看来,本片却是够神经质。日本人要都是那么弱智,我们还用抗战8年么,那我们启不是更弱了。

不过也不要当成一部历史剧去评论,当做喜剧片来看就好,哪怕某几个镜头博你一笑就成了。搞得大家都跟小愤青似的来看电影也没意思。咱们这么多年了,连日本人都宽容了,也宽容一下冯小宁导演吧,拍个片又天上又海底的外加几个老外也花了不少钱,都挺不容易的。

再说,国产烂片也见怪不怪了吧。

说得客气点,这种形容方式,是在《虎口脱险》的年代,也应该留在那个年代。

我终于没忍住写这个主要是希望中国今后不要再出这样的鬼故事了。

就是图一嘴痛快还看着憋屈,好人和坏人永远泾渭分明,特务永远有多重身份,所有人都会说中文。

尊重对手,并且自我尊重。

别都跟小沈阳似的。

说大了,我们最后就是被这些东西埋葬的。

最终,我也不知道那所谓国宝是神马。

他们仍然羞于讲一个实在点的故事。

我们怎么解释一个网兜有什么样的漏洞呢?

这片子我觉得还行,说丑化那是日本后裔说的,我个人觉得这个片子是要让我们80后90后支那人,要知道国家现在的情况,片子提到两个内容我很有印象,一个是南京,另一个钓鱼岛,中国面日本多多逼人,我们这些80后90后说爱国,那快成为历史了,富2代官2代评论说不好基本都是,部队2线Mp3,金银项链也挺多的,片子丑化日本人,我们支那人是错的,没错,但是历史我们要知道,80`90后是给我们看的,就看了半天就两个字丑化,失败中的失败,不会评论滚回家去玩把,别在这里瞎拜,支那国有你们这些支那人才完蛋,是会完蛋的,2012是要到了,我说你看到片子丑化日本人就是丑化自己,骂声一片,说2012要到了。而是看到你们80~90后的评论2012要到了是中国的2012要到了,我是个80后的,我想对我们这些铜质们理想看待,如果这个是法国人的拍的来丑化德国我一定会骂,人家德国承认错误,日本对支那有承认错过会吗。没有对他们不利的他们都不承认。片子提到了。钓鱼岛,日本防御大纲就是针对中国(支那)丑化日本他活该,我很日本,支那是日本人取的,指的意思是畜生倭寇连畜生都不如,80~90后中国以后怎么样就看我们怎么想的拉,还有一个中国的的汉奸在世界我看是一流的,哎,难怪人家叫我们支那,上次他们抓我们鱼船船长放船长回来的时候,日本人上街抗议,上面不写中国人就是支那人,人家歧视人,你丑化他 ,他活该啊,你们不喜欢丑化都滚到日本去当汉奸,你喜欢,我很日本,丑化他那是他命。

《追击者》观后感400字


《追击者》观后感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韩国的电影,韩国的电影一些真的很震撼人心。《熔炉》揭示了对儿童的性侵问题,也是大多数人都选择性会去回避的现象。还有就是再前段时间,我看过的《釜山行》,一部丧尸片却要体现的更多的是人情与人心。特地找了韩国电影来看,就有看到了一部让我力推的一部了。
《追击者》讲述的是一个管理着一些妓女的老板大叔,他本来是一名警察,他名声也并不好,毕竟经营着这些见不得人的生意。一次他的妓女被一个男士叫去家里之后,就都没回来过,他一直以为这些妓女带着他预支的钱溜了。但随着他深入的了解,才知道其实那些不再回来的妓女都已经被这个男士残忍杀害。唯一的幸存者美珍在他的尽力保护下,还是难躲过杀害。美珍的女儿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跟着大叔,大叔也很心痛。可是在法律下却无法把凶手绳之以法,因为证据不足,大家都无能为力。最后凶手在一堆证据面前只能束手就擒。只可惜美珍还是不在了。
其中不乏恐怖血腥的场面,也有躲着不敢看屏幕的时候,本以为是一部低俗的片子,但随着接着看下去,就开始跟剧情去紧张。那个大叔老板也是假装冷漠,但内心善良,也许这样才能这样更好地在社会生存。凶手有着心理变态,也多次挑战着法律的底线。也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底层人民那种无力的求生欲望,在没有证据前的无力,尽管全部人都已经知道了他的恶行,却无可奈何。包括了人心的冷漠,当然也不乏善良者。美珍的女儿就此成了孤儿。希望小女孩可以不受社会污浊的影响,也就纯净天真吧。
力推《追击者》,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一部好看的电影不容错过。

藏獒多吉观后感


藏獒多吉观后感

文/晨纯

暑假里我和妈妈在电脑上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叫《藏獒多吉》。这场电影很好看,很感人。主要讲了一个叫田俊的小孩来到他爸爸居住的地方,一开始很多小朋友都非常讨厌他,拿小石头丢他,但是有一个小孩有点喜欢他,没有用石头丢他,其他小朋友走了,他也没走,一直看着他。有一次田俊快要被熊吃掉时,多吉冲出来救了他,还有一次狼群来时一群藏獒冲出来救了他。多吉和獒群有了一次决斗,第一次多吉把黑獒打败了,第二次是一只母獒和他决斗,但多吉不和母獒决斗,一直忍让她,最后两只獒双双掉下悬崖。田俊不顾一切冲下悬崖,发现这两只獒都没死,他喜出望外,朝上面的人喊:“它们没死,快来帮忙救它们。”村里人帮忙把这两只獒送到田俊家,让田俊的爸爸救治,因为田俊的爸爸是医生。田俊的爸爸帮两只獒治疗好后,说晚上他来看护它们,可田俊说他来看,爸爸告诉田俊如果招架不住就喊他,不能和它硬拼。半夜,多吉发狂了,田俊拼命喊:“爸爸、爸爸”可爸爸听不见,田俊拿出妈妈留给她的笛子吹了起来,他一边吹,一边流眼泪,一曲吹完,多吉也睡着了。经过这件事,多吉和田俊成了好朋友。这时獒王来找母獒了,但母獒没跟獒王走,它留在了多吉身边。多吉一直在找杀害他以前的主人的凶手,有一次一个强盗头子的弟弟被杀死了,多吉正好在他身边,强盗头子以为多吉是凶手,要杀它,田俊把它放走,最后多吉找到真凶,并把它杀掉,但多吉也身受重伤,牺牲了。它的妻子帮他生了3只小多吉,看到小多吉,就好像大多吉也没死。

这场电影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只要有坚强的信念,就不会害怕。

《阿U》观后感


阿U
星期四 晴 2018年2月2日
金陵小学二年级 王毅涵
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是《阿U》,阿U的个子不高,爱吃蛋糕,阿U也爱小狗,养了一只小狗,名字叫狗一。
男人婆是阿U的死党,两人总是打架,说到这个“男人婆”这个称呼很搞笑吧,这个外号还是她爸爸给她起的。
阿胖是阿U的搭档,他真得很胖很胖,体重已经205斤了还很爱吃,竟然把零食带学校来吃。
阿美是全校最美的女生,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善良,学习又好,阿U特别喜欢阿美。
阿U爸是一名老师,对阿U很严格,经常说阿U错题怎么这么多呢?
阿U妈也是一名老师,她对阿U很好,对待错题,错就错了没什么大不了。
我最喜欢的是《买车》这一集。有一天,阿U妈说:“超市打折,而且买的多可以参加抽奖。”于是她买了很多东西,包括吃的、用的总之一大堆,当然也抽奖了,结果运气还算不错,中了三等奖,是一辆车。
阿U爸好奇的问:“是一辆跑车吗?”
阿U妈做一个鬼脸回答道:“当然不是,不过阿U能开。”说完走开了。
这下阿U爸急了,跟在阿U妈屁股后面,追问:“阿U没驾照怎么开呀?”
“对,对,对就是呀!”一直没发言的阿U也撑不住了,急忙反问道。
正在这时,车子送来了,原来是一辆儿童自行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来。
《阿U》这部动画片太好看了。

《红海行动》观后感:人性有多炎凉,战争就有多残酷


你们看过《红海行动》吗?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才能得到他国的尊敬,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红海行动》观后感:人性有多炎凉,战争就有多残酷,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红海行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长两个多小时,放映票房赶超唐人街探案2,豆瓣评分高达8.5分,高出战狼2整整1.3分,这很恐怖的,抱着特别高的期望去看了这部片子,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8.5分的话,稍稍高了那么一点点。

开篇是由张译饰演的男主角带领蛟龙突击队追捕在中国海域绑架中国商船的索马里海盗,狙击手A就在飞机上被索马里海盗给打到脊椎神经,我不明白这个开头是为了表达什么?那个A是打得什么酱油?索马里和伊维亚有什么关系?

一脸茫然的提出三连问,后来度娘了才知道伊维亚是虚构的国家,确切的说背景是紧邻索马里的也门,用这个索马里海盗把海军刚好引到索马里海域附近,靠近伊维亚了,就赶上当地内乱,再顺便就接华侨回家了?我觉得导演是不是想多了,2018年1月巴厘岛火山喷发,不是也专门连夜派飞机去接了,好像更令人感动。影评说全程无尿点,头几分钟我暂时没感受到。

后面说伊维亚秘书长代理政务,拜托中国海军保护其家人离开伊维亚,然后恐怖分子就开始袭击中国人了。想想电影里演的,政府内乱,连自己家人都无法保护,需要靠别国,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默哀3分钟。(国强则民幸,国弱则民苦。)

人性有多炎凉,战争就有多残酷。

电影安排的节奏很紧凑,确实如之前影评所说,基本无尿点,所以憋着!

对比战狼2:它更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美国拍片就是个人英雄色彩浓厚),一个人打几十号人,竟然只是受了点轻伤,从这个角度来说,和抗日神剧还是不分伯仲啊!吴京作为功夫演员,所以战狼2打斗效果更加贴进搏斗实战技巧,观赏性非常加分,缺点就是主角光环罩人,一个人啊!有点厉害过头了!

看战狼2的时候,有一场是吴京举着国旗载着一车中国人在当地政府军的目送下离开,扬我中华威仪,特别有自豪感。

我只想说这个场景抓的好,这个点拍得到位,他们是把我们潜藏心底的爱国情绪都给调动出来了。我就喜欢看电影里挥舞着国旗跟人说道)头的近景特写,妆效太逼真,不适合小朋友看;

场景3:恐怖分子发视频用匕首割掉记者助理的脑袋,大概10多秒,得亏只是作为视频播放,要不然就属于限制级了吧!能不能问一句导演,你是不是看过伊拉克斩首视频??我当时被同学整,看了一周没吃过肉!)

打斗效果:基本上是枪战,团队合作,狙击,我觉得打仗应该就是这样的,而非战狼2里那种单打独斗,搞偷袭,那不现实。

缺点,一个团队8个人就去救人了?有点像天降神兵啊!可表现范围太少了。

关于故事情节

1.我不是很明白,海清饰演的记者说跟着蛟龙队就跟着了?明明护送到安全点,还非要跟着蛟龙队去找威廉,查什么核武器,就算不怕死,身为chinese army,这点纪律都没了,带着个普通女记住前往恐怖分子驻扎点!(汶川地震那年,我主动报名去灾区,人家看了我这身板,还不让我去呢!去了还照顾你!)

总归了还是电影,再真实也要适当编些情节,不然把女主放哪?

2.还有就是中国驻伊维亚大使就在工厂被救出后,就彻底没影了~后面也没露面!人呢?是不是贯穿影片的线路有点模糊,或者说影片时间太长了,我漏掉了什么情节??

3.有一点虎头蛇尾,开篇气势宏伟,中间节奏紧凑,结尾就太急促了,咚一下就跳入结尾片段,我还在等下一个片段呢!导演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权利与游戏》的作者,好像写得太大太宽,到后来刹不住了,陡然一下就收,就很突兀。

老实讲,我看战狼2一点都不跳戏,因为吴京本来就有种硬汉的气势在,加之战狼1就做了充分铺垫,再次代入不难,我就觉得,吴京就是战狼,战狼就是吴京。

可是张译!!!哎!我看了他太多生活片了,好吗!《辣妈正传》《抹布女也有春天》还是和海清搭档,《鸡毛飞上天》!我一看到他就想到一个油嘴滑舌的居家小男人形象,太跳戏了!太跳戏了!

女主海清给我的代入感虽然不强,但还没有张译感觉跳戏,可能因为张译把之前的角色诠释的太好太深入人心了,有点适应不了!(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同一类型的角色不能饰演太多,更加不能演的太好!)

张涵予饰演的舰长,为什么我一看见他就想到《风声》里饰演的吴志国??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不太像当指挥舰长,倒更像是现场对战的队员!!脸有点黑!又跳戏了!

既然追求真实,导演为什么不采用生面孔演这部戏?(想来会演戏的生面孔也不多,这道题我不会做,我不会做!)

当地的临时演员都特别专业,我对那个被逼着当人肉炸弹的两个平民印象极为深刻:

1.一个被恐怖分子枪指着小孩的头逼父亲戴着炸弹冲关卡,孩子伸手去拉父亲的那个镜头,真的很揪心,想到的是在那样的国家父亲死了孩子还能活吗?

2.另外一个父亲比较幸运,冲到关卡时,控制炸弹的恐怖分子被狙击手击毙了,蛟龙队队员去拆炸弹,他一直惊恐的说着save my kid! save my kid! 直戳泪点,好吧!我没绷住!话说话来,老头儿,我差点以为是真的!你演技太好了!北影来的?

杨锐事后告诉队员,他们国家已经乱成这样了,除了完成这次任务,救出人质,其他什么的也做不了。

感触:能在富足的国家享受安逸的生活,是强大的祖国妈妈带给我的,因为这份幸福我突然觉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其实我以前也一直这么认为,虽然我偶尔会因为社会上不平等而发牢骚,但对比他们,我们真的好太多了。

总结:红海行动和战狼2我觉得都很好看,但票房差距仍然很大,战狼2应该是首次将这种撤侨救人的题材搬上大荧幕,无论从拍摄地和拍摄认真程度来说,吴京都创造了许多第一,再赶上2017年8月1日建军90周年这波,趁着大家热血劲儿刚上头,一番爱国情怀造势下,这种票房难以复制。

再者,战狼2占领了先机,先入为主,已经拿下了观众的心,后来者再要拍摄同类题材,难免和其对比,并以高标准衡量(类似于我!!)

就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我可能更加偏向披露社会阴暗面的影片(比如起跑线,我最近的真爱),所以这种战争题材的电影对我来说,其实吸引力是不够大的,但我还是凭借着对战狼2的结果导向去看了,总体影评感受也是良好的。

我不否认它仍然是一部少有的好片,至少我觉得拍摄方法和故事情节比同期唐人街探案2好看,如果单从娱乐角度来看,唐人街探案2就非常适合作为调剂生活的消遣品,可以打发时间的一部电影。

等待戈多观后感800字


《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查字典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等待戈多》著名戏剧观后感7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等待戈多》著名戏剧观后感700字1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等待,是花儿的绽放;等待,是梦想的启航。但很多时候,等待却是一种迷茫。”

不明白大家是否记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他曾写过一部趣味且无厘头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剧中描述了两个人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做出各种趣味的动作来打发无聊时光,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剧的结尾,他们要等待的戈多也没有来。那么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他?这部荒诞离奇的戏剧起初并不被人所理解。但之后,人们慢慢领会到这部看似离奇、不知所云的戏剧主旨之一便是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无谓等待而进行的辛辣讽刺。

初读此文时,我甚至怀疑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们是不是一个个脑袋发热,不开窍所至的呢!渐渐地,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有明确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贝克特的高明之处!可是一向都有人在探寻着戈多究竟是谁…为此,贝克特给了一个解释:“我们如果明白戈多是谁,那早就在剧本中写出来了。”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读懂了《等待戈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等待戈多》。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正是因为耽于无聊的等待而错了许多宝贵的机会。要明白,命运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幸运女神往往只眷顾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只是坐着静静等待而不去进取争取的人能轻易成功吗?简直就是天方夜潭!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老调重弹。它之所以能得以流传千古,必有其予以世人某种程度的影响。众所周知,毛遂不仅仅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华的人,他还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进取的人。试想,如果毛遂只是一昧消极地等待,而不去进取地推荐自我,纵然他满腹才华,也不会得到平原君的重用,哪能为国家出力?哪还会有“毛遂自荐”的美名流芳百世?

《等待戈多》著名戏剧观后感700字2

他们说,等待戈多写的是战争时期人们的心境。哪里。战不战争,人心都是乱的。有了欲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也会执着地等待。

剧中人物的思想始终混沌着,不知道时间,不知道彼此。我们呢?我们做计划写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细到秒,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知道别人是谁吗?根本不。以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过去就是知道了,那,就错了。

他们所言所行荒诞不经。事实上,你我又何尝不是?我们看似秩序井然、目的明确的行为与生活,置于广袤的宇宙中,同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嘲笑他们的时候,忘了自己根本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并不在文字本身。毋庸置疑,这部剧的每行台词和每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都需要更细致的阅读和思考。之所以说台词不是重点,也只是从一个宏观理解的角度看——本来就只是两个茫然的人在茫然地等待中所说的一些茫然的话。比起台词来说,更能引人深思的是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和其展现的生活状态——一直在等待,然而却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状态,每个人都曾等待,等待着自己的未来能带来一个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连作者都不知道。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戈多有可能是所谓成功,所谓幸福,所谓梦想,所谓完满,一切的一切,大到人生意义小到晚饭菜单,你说戈多是什么,戈多就是什么。

等等等,到底等来了什么呢?不过一片荒芜,而已。

《等待戈多》著名戏剧观后感700字3

国庆的两天里看完了这本书。

可能每一个文学或艺术作品在不同人看来都会有有同的感受吧。这是由人的认知的选择性决定的,以前的经历与补充组成了一个现在的你。

在看的时候,我看到死亡。引用:那沙沙的声音,那树叶的声音,是骷髅的声音,那骷髅在发着什么声音,在告诫着活着的人。两天的重复,似乎在等待的是死亡,或者命运。两个人在那边说着无聊的话语,今天的夜降临了,死亡或等待的东西没有降临,于是他们俩在第二天继续等待,等待了50几年,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无趣啊,他们俩的心里除了在互相聊天的时候可以忘记一切而轻松外,在看到夜的降临时应该会无耐或失望吧。然后在这种失望中,时间一天天的走了。回想我的过去的两天,看了三集的公开课,知道某几个餐还很合我口味,体会了放松与快乐。我还干了什么,努力回忆,但在时间过后能留下来的似乎就只有10%。那90%的时间我真的在昨天与前天存在过吗?难道存在就只是积累的认知吗?,那如何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的存在吗?思考还是人生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更好的在这个世界留下存在的印记是一个值得我思考的命题。

另外一个思考是:如果他们在等的东西真的来了,他们一定会快乐吗?即使到时候会快乐,那如果让过程也快乐岂不更好这是我要努力去实现的,让过程变得更美好,如果你确信结果一定能到达。如果不确信能否到达,至少也是快乐的。

存在的意义到底是过程还是结果?如果结果都是被遗忘,同一代的人消逝,基本上很多东西都会被遗忘。也就是说结果是基本没有意义的。那假设意义在于过程。在于过程中人的所有的内心的情感体验与认知的提高。一般人会因为平淡而无聊,希望辉煌才好。但事实上巨大的力量正是在平淡的每日重复中产生,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如果没有经历前面的一些东西,是不会有后面的感受的,事情是积淀起来的,诺奖的其中一个感受就是很多人都是在之前本来就已经做了很多相关领域的事情,这也验证了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个积累的过程,而最后那个闪光的主意出来其实是在前面所有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

《等待戈多》著名戏剧观后感700字4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上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知道天黑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

戈多是谁呢?有人说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说戈多代表着希望,也有人说戈多是你梦想却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

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咱们走不走?”

弗拉基米尔说:“好,咱们走吧。”

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只有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说明天再来的通知。其实他们都知道也许明天戈多也不会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好像我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也许就是我们的理想,人们期盼着自己的理想,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理想能够来到我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满激情,我会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

《等待戈多》著名戏剧观后感700字5

《等待戈多》中戈戈和狄狄的语言,行为是荒谬的,是毫无逻辑的支离破碎,是毫无意义的忙忙碌碌,他们可谓是荒凉土地上的一个失去了自我灵魂的肉体!没有真正的思想、没有实际的行动,只是把一切寄托在那还不知会不会出现的“戈多”身上。我们遨游在历史的天空,高傲的俯视着那长长岁月激流的一切,拼命的感慨那世人的愚昧无知,狂妄的嘲笑那前人的悲哀凄惨。可当我们在飘浮的劳累之余,猛的停下之时才突然发现自我亦是这般处境。迷惘的陷入了“失名”与“失明”的黑暗之中,却仍旧不明白挣扎的方向……只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都市的五彩缤纷的霓虹装点了漆黑的漫漫长夜,车水马龙的急流充实了荒凉的大街小巷,“朝九晚五”的日程安排填满我们生活工作时间表。匆匆的一路的飞奔,恰似胜过了剧中戈戈和狄狄的空虚无聊,但归来的途中,人们依旧是无法掩盖住那满面风尘以及疲倦的心灵……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恐吓般的教唆让人陷于实际,叫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规规矩矩,不敢妄为。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美妙的世界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扮演紧张,呆板的主角,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维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姿态!难道我们不应当真切的承认这亦是当代人们内心的“失明与失名”的迷惘!我们每一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话语在空泛中消磨时间,我们却像是既有信仰一般的声称“这样做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

可我们以后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人生是什么,忙忙碌碌,不辞艰辛,到头来仍是黄土一抔。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追求是什么,几许泪雨挥霍,几许失落难当,最终仍旧是孤星青灯寂!荒凉的等待,只在那迷惘着的“失名”与“失明”之际绝望的挣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方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现代的我们,只是换了种重复的方式,不一样的场景,可依旧为着心目中的“戈多”不停地等待,不停地“奋斗”。

我在蕲求生命的真,在蕲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如若害怕在“失名”与“失明”的黑暗中迷失,我们此刻是不是该去认真的反思,去认真的追究些什么呢?为失名的人找回自我命名的本事,为失明的世界恢复明亮的视觉,向一颗无名的漆黑的内心投射一束清晰的闪电。即便蕲求到答案的概率是极为的渺小,但我们更是不能放弃对人自身及境遇的反思与追求!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追击阿多丸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