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风和日丽观后感。

风和日丽观后感

《风和日丽》的剧情始终让观众感到纠结,这是人情合乎逻辑的感觉。

在这场命运与情感的角逐中,伍忠民、米艳艳等等“全部”草根阶层被完全淘汰出局,成为时代变迁中的失败者。以英雄“将军”和杨小翼为代表的高贵血统则获得了惨胜,让人吁嘘不已。

当然,演员的表演都是出色的。不幸的是所有有血有肉的情感都被设计成陪衬,尽管饶得文得到了一个不真实安慰奖。

主题歌《记忆》旋律很优美,每到让人心痛的时刻就凄婉的唱响。

刘世军演的真不错,他又一次用自行车带着杨小翼和米艳艳,那一段很美。多年过去,镜头在时空中切换,但是一切都过于残酷了。“将军”在杨沪死之前去探望她,也让人感到多少有一点虚,饶得文继续作他可怜的陪衬,但是有着浪漫情怀的观众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有人认为剧终是开放式的结局,其实不是,并没有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小翼去非洲一年后,就与刘军大团圆了。饱受委曲的米艳艳被无情的忽略了,编导隐晦地付与她们一些草根的劣根性,使这落败成为合理.然而,真情在高贵面前真得是那么渺小吗?

欣赏这样一部情感史诗,让人心情一直沉重.

主题曲《记忆》

天空无声无息

我看不见你

风吹过的记忆

点点滴滴梦里

醒来的心未曾平息

时间的眼泪一滴

落下竟如此美丽

忧伤了岁月的呼吸

化解了凝结的回忆

用一生寻找自己

心底那宁静的痕迹

触摸你目光的日子里

温暖不只是记忆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张丽丽》新闻纪实片观后感


《张丽丽》新闻纪实片观后感

张丽丽事迹英雄不会被人们遗忘,我们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事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成了电视新闻纪实片,NS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按照省教育厅通知要求,组织全体教师在三楼微机室收看了纪实片《张丽丽》,活动中心并把《张丽丽》电视新闻纪实片,挂在中心的网站上。11月11日中午下班回家吃完午饭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电脑前又一次观看了《张丽丽》新闻纪实片,共四集,我利用近二个小时的时间看完的,让我再一次品味了张丽丽老师的英雄壮举后的点点滴滴。

通过剧情的展现,我看到张丽丽老师关键时刻的一推,并非破空而来的神迹,而她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位敬业慈爱的良师。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她为了保护一个学生,被一辆滑得刹不住的自行车挂破了裤子。现在看来,那几乎就是前几个月这场灾难的预演。从几年前开始,张丽丽老师每月资助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一百元钱,寒暑假也不间断。她一边关心学生成绩,一边关照学生生活,张丽丽老师为学生付出了智慧、金钱和心血,爱学生已经成了她的下意识。从张丽丽老师的几张生活照来看,她是一个容貌美丽、热爱生活的女孩儿。从张丽丽老师亲友、学生的叙述中来看,她是一位心思细密、善于换位思考的女性。正是因为心中有爱,她在平常总是不声不响的奉献爱心,而到了生死瞬间则是拼命的庇护学生。

2012年5月8日的一幕,诠释了师爱。当一辆飞奔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张丽丽老师一把推开受到惊吓的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被车轮碾压,双腿血肉模糊。( )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当时在现场,她回想起这一幕时,泣不成声,她记得自己当时问张丽丽老师“你疼不疼?”,张丽丽老师只是微弱地说,“不疼,学生都怎样了?”随后,她便失去了意识。

这让人揪心的惨剧,让我们既心痛又感动,心痛的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面临生死抉择,而感动的是一位老师却用爱拯救了学生的生命。相信,她奋力一推的那刻,是对学生的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感让她将全部力量化成熊熊烈火,将自私、懦弱烧成灰烬,她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轻如鸿毛,却把学生的一切看得重如泰山。只是那样一推,毫不犹豫,却把整个世界点亮。

回想起那些节衣缩食,却只为省钱给学生们买些文具的老师。又回想起忙得无法照顾自己的儿女,却为学生操碎了心的老师们,正是他们的默默无闻、奉献一切,才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让学生们找到心灵的依托。

张丽丽老师是当代教师的典型代表,她身后有无数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书写着师生情谊,他们感动着人们、感染着学生,把教育者的精神火种传承延续。张丽丽老师舍身一推,将爱传递。她就如自己所说,像是一枚火炬,“熄灭自己,传递光明”。

张丽丽老师的英雄事迹在感动中国亿万人民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以张丽丽老师为榜样,我要向张丽丽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为NS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丽塔长篇观后感


不得不说,阿丽塔真的是很燃的一部电影,女主牛逼地和你干架让你分分钟没脾气!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啦!这部电影搬上了真人版的荧幕在制作方面还是很业界良心的,如果想看酷炫的电影,千万不要错过这部阿丽塔哦!

从年前开始就一直在期待《流浪地球》。要知道,中国科幻第一人大刘的作品被正儿八经地搬上大荧幕,那可是国内科幻迷2019年的头等大事。春节期间先和同学一探究竟,再带父母阖家观影(很庆幸,没有选择隔壁合家欢的《疯狂的外星人》)。各种自媒体、公众号也展开了一场关于该中国第一部科幻大作的讨论,有褒有贬,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影片的票房也是打着滚往上翻,现已破四十亿大关,一路向五十亿高歌挺进,难怪所有人都说现在国内能打败吴京的就只有吴京。

公元2019年作为中国科幻大片元年的称号是没跑了,而票房能否重现《战狼2》神话倒是众说纷纭,因为春节档一过,马上就有国外大片来分一杯羹,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号称詹姆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阿丽塔:战斗天使》。

话说13年那会儿就听说过卡神要把经典漫画《铳梦》搬上大荧幕,但是迟迟没有下文,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去年在豆瓣即将上映里看到《阿丽塔战斗天使》的条目,当时还琢磨什么电影起这么中二的名字,点进去一看,内心五味陈杂这不就是当年废铁城里的那个加里妹子么,不由得感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日版漫画中女主的名字是加里,而美版中更名为阿丽塔,差点没认出来。但是让人惊奇的并非女主的名字,而是其造型标准日漫式尖下巴、大眼睛,第一次看到美国翻拍的日漫电影中主角形象如此之还原,还真有点不适应。

原来看到过关于恐怖谷理论的文章当仿真人的仿真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给人的亲近感会突然下降,直到越过某一阈值才会再次回升。这倒不难理解,人们初次相见往往以貌取人,非我族者,其心必异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机械姬》中的Ava成功跨过了这一阈值,把程序员唬得鬼迷心窍,最终逃出生天;

而本片中的女主角阿丽塔则恰好跌进了谷底,那双瞪得像铜铃般的大眼睛,时刻提醒着观众她与黑猫警长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很多人都在说与其用CG做得这么浮夸,为什么不干脆找以一双大眼睛出名的阿曼达?。

我觉得中西方审美差异不至于那么大,做成这种形象应该也是有意为之比如让略微非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人性形成一种反差美?(卡神总不会单纯地就想造一个理想中的人形娃娃吧)说实话,女主角的形象倒也没有那么让人不适,尤其对我们这些经常混迹二次元的人,多看看也就习惯了。

在观影前浏览了一下网上评论,大多数人表示视觉效果惊艳、但剧情平平,个人看下来差不多也是这种看法。

或许和路人观众的关注点不同,作为一名看过原著漫画和ova动画的咖喱粉,通篇看下来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既视感,不由得脑补一番导演在拍摄现场端着一套漫画书当剧本的桥段(前段时间才吐槽了《白蛇》,看来剧本不走心也并非中国特色)。按理说忠实于原著进行拍摄,最高兴的莫过于原著党看到一个全身CG、活蹦乱跳的阿丽塔,多年心愿总算如愿以偿。

可是把原著两三章的内容都融合到一部120min的电影中,不做删改也是不可能,结果就是让我们这些刚从女主长相的恐怖谷中爬出的粉丝们又落入了另一个恐怖谷对于原著的些微改动就会引起强烈不适。要么你就一字不改,要么你就改多点,这么不上不下的简直芒针在背、如鲠在喉,边看边要抖两抖,十分刺儿闹(相比之下《流浪地球》在这点上就做的比较好,凡事看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整部影片中除了故事背景设定以外,基本上和原著没有太大的关系。影片内容聚焦文中的一个小细节并将其拓展延伸,使得故事推进更加符合电影的节奏感,除了保守派以外相信大多数观众都能获得不错的观影体验,尤其电影原创的点燃木星的点子简直神来之笔,尽管观影之后略微一想就会觉察出自己被忽悠了,但是眼泪已经流过,谁的还会在乎呢)。

下面来聊聊《阿丽塔》的剧情以及和原著中的主要差异。影片一上来就是天坠之战三百年后,我不知道路人观众是什么感受,就连我这个看过漫画的人都有点懵逼天坠之战是个嘛玩意?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漫画《铳梦》有两个版本,在第一版完结之后作者又学美漫搞多元宇宙,重启了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向,而我只看过老版本和ova动画,对新版的内容和设定不甚了解(主要是没更完也懒得追,况且原版已经足够经典)。在第一版中,阿丽塔正如她在片中所说的那样,就是一个被撒冷遗弃的(防剧透),而电影中火联成员以及天坠之战的设定估计是在新版中增加的内容。

和原版剧情一样,废铁城祖传老西医依德在垃圾场捡到了阿丽塔,重启了女主角命运的齿轮,为她残破不堪的身体注入了新生,于是阿丽塔作为干女儿一样寄宿在了依德家中。随后依德向一片空白的阿丽塔介绍了废铁城的概况,也顺便向观众们展现了《铳梦》的世界观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一座天空之城高高在上,压榨着作为其附属的地下城邦,上下两个世界在空间和法规上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早期漫画中,这种世界观设定还是很新颖的,也算是《铳梦》的一大特色,然而后来逐渐被其他作品借鉴,更是在09年被《阿童木》剧场版直接拿来了,这就是小众作品的悲哀吧)。

在我的印象中,原著里的废铁城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颓废破败,人人奔波求生,一片末世景象。而电影中废铁城的街道却是熙熙攘攘、车来人往,大多数市民步履缓和、有说有笑,尤其在温柔的阳光滤镜以及恢弘大气的背景音乐衬托下,更是显得一片祥和、欣欣向荣,宛如劫后乌托邦(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本片和原著的基调有明显出入,原著中阶级对立、人性纠葛、因果业报神马的就别想了)。

而后在街上又遇见了小狗狗以及男配雨果长相阳光、英俊帅气、乐于助人、谈吐风趣,他和阿丽塔站在一起的一瞬间,让我产生了《神奇女侠》中戴安娜和派派凑一对的感觉。即使没有看过原著,大家也能猜出这货八成就是官配了(然而只要看过原著的观众都知道二者的下场会是怎样,所以有时候没有主角光环的话,和主角走得太近并不是什么好事)。

紫日观后感


篇一:紫日观后感

没有艰苦的环境,没有残酷的战斗,就很难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观众描绘的一清二楚,紫日并非一部具备史诗规模的影片,在冯小宁执导的“战争与和平”六部曲中,它也算不上扛鼎之作。但它值得我们去关注与讨论,因为它生当其时。

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杨和他奶奶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的奶奶那一幕:杨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奶奶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而影片伟大之处就是接下来的处理:杨的奶奶被日本人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捅死了,他被抓去做了劳工却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用汽油活活烧焦,最后他们还要被集体枪决——可以说他对日本人的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是他和苏联女兵娜加面对把他们引进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俩人吃,却还是和娜加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甚至他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情感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话的秋叶子站在一边而固执地同娜加持相反意见。

秋叶子是被他们俘获的,或者说是被他们救下的——毕竟是苏联男兵抢下了她打算吞下的毒丸。但她仍然把他们引入雷区。就是在他们仨已经培养起很深的感情后,她依然把他们带回了日本军营,最后还用枪对准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当然这不是恩将仇报,仅仅是秋叶子简单幼稚地行为,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单纯和可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

杨和娜加是善良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头枪口前的麋鹿,当然更不会在仇恨的怒火下杀死一个无辜的日本少女。

秋叶子也是善良的,可是她却消失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中。

这就是《紫日》的伟大!仅凭这一点,《紫日》就可以傲视中国一切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傲视一切揭示人物性格的中国影视作品——这体现在作品对秋叶子的人物刻画:《紫日》对秋叶子这个日本人的刻画并不象以往的影视作品一样处理:先是冥顽不化,然后被俘,在我军或乡亲的感化之后化敌为友,立刻成为我方的军事力量—— 因为这不符合实际的人物性格,尤其是不符合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人的性格。

篇二:紫日观后感

由于要完成毛概作业,想到初中时与爸一起看过的一部电影——《紫日》。

它所叙述的是在二战中三名不同国家国人的经历与友情。

在我所找到的那篇观后感中,作者在批判购买日货、痴迷日本漫画、酷爱日本可爱物品等等的人群。

作者进而说了靖国神社等事件,说一些革命事件发生点都用到了其他日常用处,比如拆除亚洲最大“慰安所”、上海闸北区“八百壮士”坚守的四行仓库变成了家具展示城等等,以及最近所发生的游行事件,说前面是游行的愤怒的人群,后面却是一排排丰田等等。

对于朝拜靖国神社事件,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没有办法不愤怒的。

只是在看过这篇观后感之后,我思考了一下,如果是你们的祖宗的墓,你们会不去祭拜?

战争本就是残酷的,他们日本在几十年前是对不起我们中国人,他们是杀害了我们那么多那么多同胞,我们理应恨他们。

可是他们也有死在我们中国人手下的家人,他们又该如何?我们是反抗?我们中国人死亡人数大大多于他们?有没有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

一直都觉得,我们是需要记得他们对我们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可是我们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摆出来。

现在的日本人难道还是伤害中国同胞的那些人吗?不是了!现在的他们没错!我们可以憎恶那些依旧挑衅我们中国的人,却不是所有!

后面跟着一排日本车,这能责怪谁?中国汽车不给力,让别人怎么做?将心比心,谁不是想买到好的东西?难道不觉得么,我们都没有办法去认可他国,他国的国民又如何来认可我们?

日本的科技是我们能否认的吗?如果真的要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我们是不是也要抵制像美国等国家的商品?

那么,中国还要如何发展?难道又闭关锁国,败落下去?

说到闭关锁国,难道不觉得有时候说到日本侵略我们中国会觉得抬不起头?

人家那么小的国家居然杀害了我们这么多人,人家那么团结一致,我们却不停发生内乱,真的只会责怪他们侵略我们,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如果我们足够强大,他们还会盯着我们中国,自求灭绝吗?

发表这样一篇博文,我并没有意思去顶撞任何人,只是希望我们能够看到他人的优点,学会认可,学会包容,学会不要一味责怪他人。如果每个人真的可以换位思考,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争与灾难了。

篇三:紫日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很久很久之前,久到我记不起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当时的我还没有学过影视欣赏,只是带着一种很诚实的情绪,看了那么多讲战争的电影,看了那么多讲抗日战争的电影,这一部,在我心中是最好的。

有些战争影片只会用夸张的烟火效果,大量的道具装扮,但是只有紫日,硬朗之中,带着浓浓的温情,让我感受到了血腥的战争里无法磨灭的人与人的交流,无论你是中国人,俄国人还是日本人……

课程之中,老师提问,讲讲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轮到我回答时,我说,“几乎每一部我看过的电影都给我留下过很深的印象,无论是小成本独立电影《朱诺》,还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变形金刚》,抑或是搞笑中带着些许人生道理的《丑女大翻身》。”讲到这,老师说,“都是外国的片子,中国的电影中有喜欢的吗?”我顿了下,说“有,而且很多,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讲抗日时期的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紫日》,撇开画面,音效,人物情节的处理,它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了当时的那场战争。 那种感觉我描述不清,但是我感受到了。”

其实,直到今天,直到第五遍看完,我仍然没法用准确的语言去形容的心情,只是没看一遍就又有不一样的情感产生,而且越发觉得这部电影的可贵。

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秋叶子一手拿着八音盒,一手攥着一束花,从山上奔驰而下,大声喊着,“战争结束了,不用死了,我们可以回家了。”然后,哒的一声,鲜花四散,再然后我看到一张纯真的脸和睁得大大的眼睛。她最后的最后在想什么呢,是啊,战争结束了,大家应该活下来。

那个饱含着思念与爱情的八音盒最后的最后被放回了大兴安岭,秋叶子长眠的地方,战争中死去的人们,都可以安息了吧。

今年建国六十周年了,在这样的时刻把对《紫日》的观后感写出来,很高兴。希望大家都可以看看这部也许不会让你流泪但却会让每个人沉思的好电影。

《紫日》观后感


《紫日》观后感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看了《紫日》至今记忆由新的是1个中国农民,1个俄国女兵再加上1个日本女俘虏,在如画的大兴安岭中一路同行的身影,而身后就是那紫色的太阳。

时空不断地交错,这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中国人杨眼见着母亲被刺刀活活刺死,同胞被日军装在麻袋被火烧。俄国女兵娜佳总是回想到童年旋转的木马被带有“卐”标号的德军飞机摧毁。而在日本女生秋叶子的回忆中有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终因残酷的战争而破碎。战争是残酷的,它破坏的仅仅是和平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它让人不再是人,而是充满野性的禽兽和满腔怨恨的皮囊。(观后感 )当屠刀被举起,人类忘记了人类屠杀的是人类自己。

冲突在不断发生,因为每人的思想教育迥异,又不通语言,所以互相猜疑。杨始终不让秋叶子碰枪,还取出了枪中的子弹,总是怒视着秋叶子。娜佳曾因同伴被秋叶子害扫射秋叶子,也因愤怒对杨举起过枪。秋叶子因被法西斯灌输杀人的教育,几次三番想陷害与杨和娜佳。因为生活方式有了民族,因为民族利益有了国家,因为国家利益有了战争,因为战争人与人有了可悲的隔阂。

可是最后在色彩绚丽的大兴安岭,杨对秋叶子一次次的搭救,娜佳手中的枪一次次的放下,秋叶子禁锢的心一次次的溶解,带着他们找食物,度火灾。杨赌气地丢下娜佳分开走,娜佳孩童般的在后面追,秋叶子嬉笑着编花环。每个人心里都有原始的善良纯真,当紫色的太阳升起时,走在大兴安岭中的,不是中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只是三个互相扶持的人,梦幻般的大兴安岭消除了国籍,语种之分。一片一片无边无际的林子,阻隔了他们对外界的联系,也阻隔了恐怖的战争。

然而当走出了林子,又是一片腥风血雨,战败的日本人在集体自杀,然而竟然有日本兵是笑着走的。有一个天真的小孩手捧着炸弹,一个日本军官要拉开吊环时。秋叶子跑去阻止,罪恶的枪声响起了,秋叶子手中的花散了一地。愤怒的杨和娜佳开着车冲向了那个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官。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贯穿整个故事的秋叶子的八音盒经过了半个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安放在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怀念与惋惜。

秋叶子曾说:“这一切终于都过去了。”杨愤怒地吼:“死了这么多人,就这么过去了?”的确这一切并没有过去,还是有人没有承认那段历史,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庙社中,无辜的人们的冤魂在博物馆中哭泣。停止对战争的崇拜吧!低头认错并不是耻辱,而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

阿丽塔观后感200字


阿丽塔观后感

好,真好,前两天看了一部国产达到美国大片场面效果标准的流浪地球,但是感觉不值得,故事情节不是很好,但对于国产影片来说已经是踏出很好的一部,至少影片制作效果提升了就值得表扬,慢慢来,今天看了阿丽塔之后,觉得钱花的很值啊,影片效果顶级了,故事情节也很好,看到一多半就知道这个电影演不完整个故事的,意犹未尽,其中阿丽塔竟然爱吃巧克力砖,看起来真的很纯很好吃,我也爱吃巧克力,呵呵,阿丽塔得到了一个父亲的爱,也因为这个人获得了新生,获得里亲情,爱情,为了爱的人愿意无条件付出自己的心脏,而其中战斗是主线,也是主人公的本能,这个新生之前有,新生后即使记忆失去了,战斗本能还在,这是自带的自然而然的怎么都不能改变。一部好电影带给你好的观感,念念不忘,也可在观影期间瞬间获得某些感悟,不管怎么说就是好看。

阿丽塔战斗天使观后感


在《阿丽塔》这部电影中,主要还是看特效和打斗场面吧,这些还是能够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但是不管如何对这部电影吹毛求疵,它都是一部还蛮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下面是最新阿丽塔战斗天使观后感,别被误导哦!

《阿丽塔:战斗天使》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影科技拍摄出来的。而成片效果我们也看到了,果然名不虚传。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特效已经精美到和实景几乎无差了,而视效也是精致到无话可说,3D效果也不错。这些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影效果了。

最给人惊喜的当属动作场面,因为里面有东方武术的招式。而最让人失望的,是人物CG动态捕捉技术也是有恐怖谷效应的,而把这个短板放到最大的就是阿丽塔的卡姿兰大眼睛。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为了呈现最贴近原著的人物而进行的刻画,但是也不能忽视恐怖谷效应。

至于剧情,那就不容细想了

爱情线尴尬的一批,由于阿丽塔产生的恐怖谷效应,我始终无法入戏阿丽塔和雨果的情感世界,只能舔屏雨果的颜。跟爱情线相比,父女线就很不错,这条线的情感就很细腻。

但是不管是尴尬的爱情戏还是温情的父女戏,亦或是全片的剧情,都是塑造阿丽塔这个人物的工具。由此可见,对于阿丽塔的刻画显然是失败的。我从头到尾没有感觉阿丽塔的性格发生了什么改变,也没有看到所谓的成长。

更讨厌的是整部电影虽然小高潮不断,可是却缺乏一个结尾前的大高潮,这就让我感觉影片不够完整,完全是给续集铺垫的一个工具,这就导致电影缺乏完整性,整个结尾的剪辑和故事都是泄气的。这样的电影不是没有,比如几个月前的《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但是这样的电影看了一部两部还可以接受,到了《阿丽塔:战斗天使》这已经是这种电影的第好几部了,所以真的无法接受。

不管是独立单集电影还是系列电影,都应该是完整的。哪怕续集电影需要担当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也不应该把其中的某集完全沦为承接工具,而也应该是一个独立成型、完完整整的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显然没有做到,而且还是直接让第一部就成了后面续集的铺垫。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一部让你值得走进电影院去看的电影,毕竟有那么牛逼的世界顶尖特效、视效、3D,剧情只要你别深究就没有问题。另外,第二部可以安排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