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发现母亲有感 > 地图 > 读发现母亲有感

读发现母亲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发现农民的不容易 ——读《卖米》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发现农民的不容易 ——读《卖米》有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在这愉快的假期里,我读了《发现隐形的翅膀》这本书。书中搜集了许多名人文章,其中,《卖米》这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受用不尽。
飞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章还曾获奖,可是,她因患上了白血病,35岁便离开了人世,真是遗憾啊!
文章讲的是琼宝和母亲一起去卖米,母亲认为她家米好,所以米贩子最少出价也得出到一块一。可没有一个米贩子出到一块一,琼宝和母亲只好又辛苦地把米担了回家。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原来,在我们不关注的角落,好多人为了生存,要忍受那么多的痛苦和屈辱。他们在那片贫困的土地上顽强生存,他们被称为农民。这是一个满含悲伤的一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落在地上摔成八瓣的农民!他们辛苦地挣扎,只为让自己的子女能逃离农村,不要再做农民。做个农民,实在太辛苦了!
我又想起了我,每次吃饭总会剩很多米,蔬菜也不咋吃,我为何没有想到,那是我们远在农村的父老乡亲辛苦耕种的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这首诗我背得很流利,但是我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吗?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农民的苦难不只是他们的,想想我们不能帮点什么吗?
因为那些人, 也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啊!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长大不容易读后感


长大不容易读后感(一)

《长大不容易》的作者是家喻户晓的知心姐姐卢勤。读这本书就像在与知心姐姐聊天,倾听她的育儿经验,但更羡慕的是她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多年与孩子打交道中积累下来了一些育儿的智慧,更透出了一个真理:优秀的孩子来源于母亲的优秀。我看的非常感动。

知心姐姐卢勤从一个小孩尚在母腹中开始写,到分娩的那一刻,到一个月,两个月,六个月,一年,进幼儿园,进小学,上初中,上高中,读大学,谈恋爱,结婚,生子,再写到面临至亲的人去世。其中有无数个让你催人泪下的故事。全书的主旨也是要告诉我们,尊重孩子,尊重人的自然天性,要快乐!要有阳光的心态,而不是愁眉苦脸!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而不是冷漠地袖手旁观。书中有着大量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曾经冰封的心灵被阳光所溶解,对父母的仇恨化作了理解。关爱无国界,一批批美国的、欧洲的中学生来到中国最贫穷的地方进行帮助,这些养尊处优的小老外们面对中国学生在贫穷中的发奋读书,流下了眼泪。书中的鲜活事迹比比皆是,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舟舟的故事,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等等。

看书的过程中,无数次泪水模糊了眼眶。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明白了心态对于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但是,要说最大的体会,还是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我不会让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

这是一本全天下父母和儿女都该看的书!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但什么对孩子好?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从别人的经验中科学地学习,长大虽不易,我们还是能陪着孩子慢活,一起快乐地成长!


长大不容易读后感(二)

这个寒假妈妈有意无意常和我到书店逛逛,每次我都贪婪地看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其中老师推荐知心姐姐的《长大不容易》这本书深深地感动我们母女俩。我们索性买回拜读个痛快。

《长大不容易》主要讲了一个生命从母亲腹中孕育到出生,而后一个月,两个月 到成人并结婚生子,乃至面临与至亲生离死别的人生成长历程。整本书主要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自然天性,不要让仇恨住满心间,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文中引用许多事例阐述关爱无国界的例子,比如有来自欧美国家的中学生来到我们国家最穷困的地方,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把平时生存条件优越的他们培养成发奋读书,与以往判若两人的鲜活事迹。还有耳熟能详的舟舟的故事,等等。

我们母女俩,常常读着读着,感人的事迹就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不时帮妈妈抹去眼角的泪水,一边悄悄俯在妈妈耳根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 长大了我会好好孝顺你。妈妈长长地舒了口气,喃喃自语说这不正是我们读这本书最大地收益吗?,接着又破涕为笑地拍拍我肩膀说孩子,让妈妈陪你慢慢地成长!

这是一次难忘的亲子阅读经历。

《找你不容易》读书笔记500字


最感人的回忆,最温柔的情谊。

这个故事讲述小狗胖水饺从出生便跟松松一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彼此感情深厚,也拥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无奈于松松的身体状况不佳,爸妈决定将胖水饺送人。哪知这一举动令胖水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它在寻找主人的旅途中不断地磕磕碰碰。

这本书味纯质朴,不仅展现人性美好善良的一面,也展现了人性丑恶俗耐的面孔。在文中,令我回味的是胖水饺与它主人松松之间的美好情谊;令我感动的是无论胖水饺受了多大的伤都依然向前迈进,寻找它的主人;令我欣慰的是胖水饺最后与它的主人重逢了。胖水饺这段艰辛、充满泪水与欢乐的路程无不在它身上展现着。令我最感动的一个画面便是一个老人家看胖水饺受了那么多伤,很好心地将它收养了。在这个老人家去世时,胖水饺与其他被老人家收养的流浪狗为老人家哀嚎,以示感谢,愿他走好。这使我想到另一则故事: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他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没有如常般回到家中,而是在大学里中风,抢救无效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我想,狗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通感情的一种动物吧。它们对主人的忠心和情谊不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了。在那段无言的路途上,胖水饺可以因为任何一种理由放弃寻找,但它却不肯舍弃那段回忆,不肯放弃那最温暖的怀抱、最暖心的问候。也许你可能不解,就因为胖水饺不舍,所以它要拼了命寻找它的主人,这样是不是不值?但是如果它放弃,我想它会遗憾终生的。任何动物都属于这个世界,它们也有人的思维、人的情感,有时候它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们一味地向前方奋战时,当我们孤独无人语谈时,当我们无力再奔向前方时,或许只有动物陪我们度过百般孤寂的日子。或许它们的生命比我们还短暂,但它们却不会被社会所污染,它们带给我们只有欢乐。实在令我惋惜的事,当胖水饺与它主人重聚时,只留下欢喜的泪水,去了另一个更美的世界。我想,它最后还是幸福的,因为它在自己即将离世时看到了今生最想见的主人松松。在那段一波三折的寻亲之旅,不乏一些在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如许多流浪狗飘零在外,一些人为谋利不惜残害流浪狗……当今社会,有些人因压力、好玩等原因而去折磨动物。当看到那血淋林的事实,我不禁感慨,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生灵,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为何要残酷地剥夺呢?

读《鸡蛋壳为什么不容易破碎》有感300字


在未读这篇文章时,在我看来,鸡蛋是一个极其脆弱的东西,只需轻轻一捏或把它轻轻地一碰,它就可以粉身碎骨。当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这篇文章时,惊讶的下巴都要掉到了地上。什么!上面是这样写的:“曾经有一个表演者,双脚踩在四个鸡蛋上,双手还拎着两个水桶,里面装满了水,压在鸡蛋上的力有650牛顿,但鸡蛋却没有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表演者只是巧妙地利用了鸡蛋壳的力特性和压强原理。鸡蛋壳是凸曲面的拱壳结构,这种拱壳结构能把外来压力均匀的分散开,从而使外力均匀地分布在蛋壳上,使单位面积的压强减小,所以鸡蛋壳有很强的抗压性能,是抗击外界压力的‘大力士’。”

我立刻实验了起来。我从冰箱里拿了一个鸡蛋,又找来一只碗,用不轻不重的力度把鸡蛋朝碗磕去,我以为这般力度足以使鸡蛋裂成两半,没想到鸡蛋只是稍稍裂了一点,蛋壳上仅有一个姆指那么大的缝,实验了好几次,每次差不多都是这样。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鸡蛋也隐藏着这么多的奥妙,这些奥妙都藏在生活里,需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才能发现。爸爸还告诉我“鸡蛋从外面打碎是破坏,从里面打碎就是生命,人亦是如此,要善于不断由内而外突破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记住爸爸的话,不断努力,不断超越。

《长大不容易》读后感400字2024


《长大不容易》读后感400字2024

明秀小学晨曦班王艺润

这个寒假妈妈有意无意常和我到书店逛逛,每次我都贪婪地看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其中老师推荐知心姐姐的《长大不容易》这本书深深地感动我们母女俩。我们索性买回拜读个痛快。

《长大不容易》主要讲了一个生命从母亲腹中孕育到出生,而后一个月,两个月到成人并结婚生子,乃至面临与至亲生离死别的人生成长历程。整本书主要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自然天性,不要让仇恨住满心间,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文中引用许多事例阐述关爱无国界的例子,比如有来自欧美国家的中学生来到我们国家最穷困的地方,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把平时生存条件优越的他们培养成发奋读书,与以往判若两人的鲜活事迹。还有耳熟能详的舟舟的故事,等等。

我们母女俩,常常读着读着,感人的事迹就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不时帮妈妈抹去眼角的泪水,一边悄悄俯在妈妈耳根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长大了我会好好孝顺你。妈妈长长地舒了口气,喃喃自语说这不正是我们读这本书最大地收益吗?,接着又破涕为笑地拍拍我肩膀说孩子,让妈妈陪你慢慢地成长!

这是一次难忘的亲子阅读经历。

做父母不容易读后感500字2024


做父母不容易读后感500字2024

几天前,我买回来了一本《做父母不容易》的书,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我的泪水从眼里流出。上面写着四十位父母的真情讲述,写着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遇上的很多问题。有些因为孩子淘气而煞费苦心,有些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无计可施,有些因为青春期的叛逆而伤心难过看着这本书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因为我的原因妈妈不能出去工作。看着这本书我看见了一个个辛勤哺育孩子的面孔,我觉得我们小朋友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就像书的前言所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有多少孩子真正体谅、理解、关心、了解自己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付出?父母的爱不是为了回报,但父母的爱不应该没有回报。读着这些话我告诉自己,今后我一定要理解父母,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去做,给父母少添一点负担。父母为了我们已经很难,我们不能再让父母难上加难。

在这里,我希望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关心父母、体谅父母、理解父母。从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洗自己的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给父母揉揉肩膀,经常问候自己的父母,记得母亲节和父亲节送一个小礼物,记得他们的生日,并且唱一首歌我想我们的父母一定会开心,会体验到他们的付出有了快乐。希望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开心。记得书中最后的一段话父母的艰辛,你不可不知,父母的爱不是为了回报,但你是不是真的能用心体验,并且很珍惜呢?关心一下你的父母,好吗?

卖米读后感400字:读《卖米》有感


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真实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暂且称之为事实吧!

今天,老师介绍一篇小说,名为《飞花:卖米》,文中介绍了一个农村家庭为了生计和治疗父亲的病而去担米上集市去卖,在卖米的过程中,与小贩疯狂砍价,并坚持自我信念,即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最终因小贩不肯市场价收购大米,而导致大米卖不出去,最终挑着米回家。

通过了这个故事,令我感觉世事无常,徒生几分伤感,现在,报道上经常传出某某商人因造假和种种原因,导致消费者常大呼受骗,上当的报道数不胜数。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原本醇厚的商人转变为奸商呢?是巨大的利益吗?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社会上的种种原因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如:人心的虚伪,贪欲,为金钱所蒙蔽的双眼。

文中的米贩因为利益,而去压榨农民老百姓的劳动果实。殊不知,此乃不智之举也。若真正有失业人士,市场价收购百姓之米,岂不使自己断了财路,这种高压政策迟早会使百姓生出不满之意。

读《卖米》心得


读《卖米》心得

夜已经深了,指针指向十一点,妻儿已睡。黑夜仿佛扭了开关,一切喧闹归于平静。明天周末,今天可以睡晚点,心里记挂着白天来不及读的《卖米》究竟是如何一篇好文章,竟是迫不及待了。

搬把凳子到阳台,打开灯,米黄色的灯光便铺下来。翻开《卖米》的文章,上面赫然是蒋国平局长的批示,他一口气读完,想必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我也是一口气读完,没有停歇,因为这真是一篇好文章。读完才知,文章背后的故事更是精彩感人。读的过程,像是在听故事,或是在看连环画。文风朴实,叙事流畅,干净清爽,不含一点杂质。文章中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背后花絮,才是感人至深之处。

主人公既可怜,又可叹。既可悲,又可惜!英年早逝,飞花过早的飞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飞花飘然去,精神永留存。寒梅独傲雪,勉励后来人。

一个从大山深处飞出的金凤凰,却在涅槃之后只是短暂的绽放便凋零了,生命如此脆弱,红颜何以薄命。反观自己的生活环境,怎能不汗颜,怎能不珍惜,怎能不努力。

飞花虽然飞了,但她的香魂仍在,寒梅精神仍在。

主人公比我大五六岁。

主人公的贫苦家境,我虽没经历过,但其中的艰辛却是能体验得到的。

它让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记忆。不过是少了些艰辛,多了些朴实的幸福和快乐。

我的老家也在农村。童年和小学都是在那里度过。忙碌的夏收麦场,不高的屋檐围墙内,是铺天的麦秸,堆得高高的草垛;采收棉花的忙碌时节,则更多地是喜悦,大人们身上挎一个斜布口袋,将一朵朵可爱的白色摘下放入,积少成多。棉花是经济作物,收了以后可以卖掉,换取不少的钞票,补贴家用,是一家人重要的嚼裹来源。还能购买化肥、种子、农药,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准备。这些童年往事虽已过多年,但仍然斑驳的留在记忆里,只是没有张培祥那令人洒泪的卖米经历的艰辛。但这,足以使我真切还原文中那卖米的赶场画面,足以让我体会个中苦涩滋味。

家境困难,生活不易,却成了主人公张培祥奋斗的理由;多病的父亲,患病的母亲,也成了主人公张培祥奋斗的动力。

小时候,也曾跟随母亲收割过小麦,也曾向贩子们卖过小麦。那时候小麦似乎是万能的,可以换面粉,可以换针头线脑,甚至可以换一张观看农村耍把戏的门票。

小时候,父亲很忙,每隔两天骑一辆自行车到二十公里外的水电站上班,遇到发电的时候,几天几夜回不来。这时候,如果赶上农忙,那就是我母亲一个人的事情了。如果天气晴朗还好,如果遇上下雨天,那真是令人着急欲哭了。那时还小,回忆有些模糊了,但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却是最清晰的。现在能想起来的,除了那些农田里人们收割小麦采收棉花忙碌的画面,就是母亲忙碌的身影了。

小时候,我也曾跟随母亲卖过棉花。不过那时太小,帮不上忙,只能坐在堆着两大包棉花的独轮车上,由母亲推着,去往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卖棉花。但那时,我是高兴的,因为不懂事,只知道坐在棉花包上很软很好玩,还能看沿路的野花野草,重要的是,母亲去卖完棉花还会给我买糖吃。但是那时哪里会想到,那两大包压紧的籽棉花足有一百几十斤,加上我的体重,坑坑洼洼的土路有多么不好走。

到了棉花收购站,一样的是贩子在收。而且只有一家,没有《卖米》里许多的贩子。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克扣斤两。母亲把棉花推到贩子面前,贩子们一只手捏起几粒棉花,另一只手去拉棉花的丝,看丝的长短,来判断棉花的质量。不过这只是卖家市场,他们只是做做样子,不管丝的长短,总会想办法说这棉花丝不够长,质量一般,卖不了高价;试完丝的长短,贩子将手伸进棉花包的中间,来看棉花的湿度,也是防止人们往棉花里掺水压重。棉花湿度这东西,没个仪器测量,也是由他们说。

过了这两道关,贩子就开始称重结账,卖棉花的就是羔羊,你争两句也没用,他们就此一家,爱卖不卖。但是最终还是领到了为数不少的钞票。毕竟,棉花比小麦值钱。

母亲是勤劳的。

那时候农村都是按一家人的人口分配田地的,我们一家四口的田,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耕种收割。有时还要给爷爷奶奶的田里帮忙,父亲只是在水电站不发电和最农忙的时候才会回家里搭把手。最清晰的画面就是母亲开大型农用三轮车收割庄稼、运送粮食的情景。除了田里的庄稼,母亲学照顾我和弟弟,管理家里小卖部的经营,几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后来不种田了,我和弟弟长大了,母亲盘掉了小卖部,到父亲单位附近开起了小餐馆,后来想想,这一点都不比种田轻松。为了节约成本,不去雇佣工资高的厨师,母亲亲自上阵。天不亮就要去远处的场集,赶集进货买菜备料,天天忍受油烟的熏呛,夏天火炉的烫烤,那时我还不大懂事,只是知道滋味不好受,但是没有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母亲的左手非常厚实,胳膊也很有力,我上高中时,掰手腕都不是她的对手。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常年颠勺练就的,真是不易啊。

母亲现在总是腿疼腰疼,其实我很清楚,那是年轻时种田和开餐馆过度劳累造成的后果。每想到此,总是觉得心里很难受,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她买些好点的药,多给她打电话,经常回家看看,和弟弟经常劝她不要再这么忙里忙外,注意休息。

人们往往不喜欢懒惰的人,而喜欢勤快的人。但是在母亲身上却恰恰相反,大家都劝她懒一点,不让她忙活,怕她累着,旧病复发,可她总是闲不住。就拿打扫卫生来说,每次到我这里,她就把整个单元的楼道扶梯扫干净、拖干净、抹干净,我们劝她就扫自家门前的就行了,扫那么多干啥?她却说,你楼上的楼梯灰尘多了,他们从你门前过还不是一样弄脏你的门前?你楼下的楼梯脏的话,人走上来的时候也是一样弄脏你的门前,反正讲卫生是没错的。实在拿她没办法。

母亲是闲不住的。

张培祥也是幸福的,她有着勤劳朴实爱她的父母、懂事的弟弟、善良的老师和亲友,她有着支持她的同学和朋友,更令人羡慕的是,她有着坚毅执着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才气。

张培祥又是不幸的,在她的生命陨落之时,她的这些幸福和幸运却恰恰使人更加的悲伤,扼腕叹息。

人虽似飞花而飞,但是她的傲雪寒梅的坚毅精神却永远独立枝头、永不凋谢。

人虽香消玉殒,但是她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奋斗精神却在不断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人虽昙花一现,但她却是浩瀚夜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永远盛开在遥远的天际。

卖米读后感400字2024 读《卖米》有感


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真实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暂且称之为事实吧!

今天,老师介绍一篇小说,名为《飞花:卖米》,文中介绍了一个农村家庭为了生计和治疗父亲的病而去担米上集市去卖,在卖米的过程中,与小贩疯狂砍价,并坚持自我信念,即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最终因小贩不肯市场价收购大米,而导致大米卖不出去,最终挑着米回家。

通过了这个故事,令我感觉世事无常,徒生几分伤感,现在,报道上经常传出某某商人因造假和种种原因,导致消费者常大呼受骗,上当的报道数不胜数。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原本醇厚的商人转变为奸商呢?是巨大的利益吗?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社会上的种种原因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如:人心的虚伪,贪欲,为金钱所蒙蔽的双眼。

文中的米贩因为利益,而去压榨农民老百姓的劳动果实。殊不知,此乃不智之举也。若真正有失业人士,市场价收购百姓之米,岂不使自己断了财路,这种高压政策迟早会使百姓生出不满之意。

读后感大全:读《卖米》有感


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真实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暂且称之为事实吧!

今天,老师介绍一篇小说,名为《飞花:卖米》,文中介绍了一个农村家庭为了生计和治疗父亲的病而去担米上集市去卖,在卖米的过程中,与小贩疯狂砍价,并坚持自我信念,即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最终因小贩不肯市场价收购大米,而导致大米卖不出去,最终挑着米回家。

通过了这个故事,令我感觉世事无常,徒生几分伤感,现在,报道上经常传出某某商人因造假和种种原因,导致消费者常大呼受骗,上当的报道数不胜数。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原本醇厚的商人转变为奸商呢?是巨大的利益吗?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社会上的种种原因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如:人心的虚伪,贪欲,为金钱所蒙蔽的双眼。

文中的米贩因为利益,而去压榨农民老百姓的劳动果实。殊不知,此乃不智之举也。若真正有失业人士,市场价收购百姓之米,岂不使自己断了财路,这种高压政策迟早会使百姓生出不满之意。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发现农民的不容易 ——读《卖米》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发现母亲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