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致未来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 地图 > 致未来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致未来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读完这一本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这样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三、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以上只是我在阅读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好书《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学者吴放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撰写的,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读这本书时,我通常是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快速地打开书本,投入地阅读一两篇,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善于倾听与理解儿童;具有敏锐的专业的眼光,仔细观察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过环境的创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这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既有精深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用心去学习与效仿的。

儿童是聪慧能干的。书中讲了两个残疾儿童的故事,以此来充分说明:每个孩子各有所长。认识有不同能力的儿童,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诲。陶先生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孩子身上有巨大的潜能,只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孩子的才能就会展现在你面前。

儿童是富于想象的。书中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乔嘉,她每天放学离开幼儿园有一个固定节目,扮演各种角色与母亲游戏,通常是小动物,偶尔也会当一两次其它角色。这在孩子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外,孩子也会把各种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对象(即泛灵说),孩子还会将一种物品想象成另一种物品,或者做一个动作来代替。正是有丰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顺利地游戏,在想象与游戏中,孩子们的身心是愉悦的。

“孩子像太阳,每天把光明带给我们;孩子像星星般闪耀,颗颗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孩子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会绽放;孩子像湿的水泥,千万当心你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无法磨灭的印记……”孩子就是这样的,需要成人多一些关注,少一些干涉;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制止;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成为社会的栋梁。

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也祝愿大家拥有美好的心灵,永葆青春的活力。

《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读后感1200字


《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读后感1200字范文:

最近看育儿方面的书有点多,因此有意无意地总会把从书里看到的内容“安利”给家人听,甚至在和小蘑菇爸爸晚饭后难得的“二人世界”时间里(小蘑菇奶奶撵我们出门锻炼身体),也会谈论对小蘑菇今后教育的计划,有的时候甚至会激烈地辩论起来。

小蘑菇爸爸说,你看的这种书在我眼里都属于心灵鸡汤类的,有时候鸡汤喝多了,容易营养过剩,适得其反啊。

我说,这可不是你概念中的心灵鸡汤啊,看这种书,一个是因为我想好好教育小蘑菇,但是我空有想法和热情,没有方法。如果自己一点一点摸索,会浪费时间,也会走很多弯路,为什么不能事先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集百家之长于己用呢。

再一个,也不是完全照本宣科地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我接触的都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书,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将家长需要的和关注的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又让人感同身受。

就像最新看完的这本《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作者传达的育儿理念就让我非常认同。当初去小蘑菇爸爸单位(图书馆)借书的时候,面对满满两排育儿书籍,我看了又看,最后选择借阅这本书,仅因为它的题目就十分吸引我:“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每瞬间,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没有过多翻阅就决定带它回家。

从开始第一行的阅读,我就庆幸自己选对了书,因为实在符合我的胃口,又实在和我的想法惊人一致。

首先是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孩子当然是我们的孩子,但她也是她自己。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让她成为的人,而是帮助她成为她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大人在对待彼此的时候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也应该把这种态度投放在孩子身上,尊重他们的个体性。当他们想粘着你的时候(通常三岁前),就尽情给他们温暖的拥抱,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当他们想独立的时候(这时候你再想好好去抱抱他,可能都比较难),我们就站在一旁,观察她,引导她,鼓励她,当她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再出现(而不是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过于保护),并让孩子知道,我们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当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回头找到我们,这样他们就更有勇气尝试未知的挑战。

其次是如何教育孩子,其实就是简单一句话,做好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的含义是,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百度百科)。虽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解释,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这就需要家长的自律和坚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念。

“世界上有许多种人,其中两类便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勇敢地改变;明明做的不够好,却认为自己非常好”。

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即便你做你的事,她做她的事,她也会关注你在如何做你的事,如果她认同你的方式,她会积极模仿。就像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大人从不看电视而是选择看书,孩子也不会觉得看电视有趣。

养育孩子是个艰苦、充满未知的过程,但是也让人不禁兴奋又跃跃欲试。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天使,妈妈们也要自我不断学习和完善才能离“理想妈妈”更进一步哦。作者:小蘑菇读书角

读“暑假,和爸爸一起收破烂”有感作文500字


无意中,在网上阅读了这么一篇文章“暑假,和爸爸一起收破烂”,让我深受感动和启示。这篇文章语句虽然朴实,简短,却真情流露,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孩提时代,没有用功学习,而她的父亲没文化,又为了能让自己上省重点,干了一项最让人鄙视的工作——收破烂。通过她和父亲暑假,一起收破烂的经历。受人鄙夷的目光,嘲笑和讽刺,让作者感受到了无法忍受的人生耻辱。后来,作者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名牌大学,有了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她说;“我能有今天的幸福,完全庆幸那年暑假,和爸爸一起收破烂的经历。”我想,苦难是一比财富,苦难可以磨砺人生。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者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美国的海轮凯勒又聋、又哑、又盲,一开始,她和常人一样,暴躁,认为上帝不公,没有对生命充满了希望。直到沙莉文老师的到来,她开始艰苦奋斗,要付出比常人百倍的努力,后来才取得惊人的事业上的成功。海轮凯勒已成了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吧!还有许多像这样的风流人物,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成大器。挫折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它丰富我们的人生。而那些没有因人为造成的苦难的人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前进?

《陪你一起直播青春》读后感1000字


高三那年,受语文老师影响,对新概念作文大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是断没有水平参加这种比赛的,一是读书太少,无法妙笔生花;二是阅历不足,生活平淡无味;三是缺乏自信,彼时实力和信心均不够强大扯的有点儿远。真正读到新概念作文是大学之前的那个假期,对郭敬明、刘嘉俊、周嘉宁、张悦然等人的文字叹为观止,原来作文还可以写成这样。持续关注到第五届,初见麻宁,就好像见到家有儿女中的小雪,长大了一定是一美女。麻宁的文字,也和她的人一样,清新淡雅。

有阵子闲的无聊,特别想了解一下,当年新概念一等奖的作者们都在干嘛,郭敬明、韩寒自不必说,麻宁则进入北京交通广播电台成为一名主播,微博也很早就关注了这个正能量满满的小姑娘。《陪你一起直播青春》,2015年于亚马逊入手,买的原因比较奇葩,购书满减活动凑单,所以放在角落一直没看。意外的是,居然能够请到蒋昌建为本书做序,足以说明作者的朋友圈有多么高端。

全书由一个个小文构成,有热点人物、为人处世、旅游建议、装修心得、兴趣爱好、伉俪情深、娱乐八卦涉猎内容五花八门,人生态度积极向上,心得建议简单实用,十足一个热爱工作认真生活的四好青年。借用蒋昌建的序言,读麻宁的文字,仿佛看到一个仍在青春中的女生,时时刻刻地担心着青春的流逝,又时时刻刻窃喜着成熟的到来。

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片段,比如《别人家孩子》中,提到的家庭日;《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中,江南地界,梦里水乡,引一群做戏剧梦的人,圆一个与戏剧有关的梦;《旅行,非得说走就走吗》中,不要以为去了丽江就一定有艳遇,也不要以为去了西藏就一定能荡涤自我;《寻找灵魂伴侣,先要丰盈自己的灵魂》中,想要一个灵魂伴侣,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灵魂,有一个怎样的灵魂

每一篇文章后边,都有一个叫宁愿多说点儿的小篇幅,算是对该篇文章做了个小总结。麻宁的文字并没有多么高端,不会因为自身文学素养而特意炫技,读上去让人非常舒服。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贯穿了十一黄金周,而此刻的麻宁,正在加拿大享受着她悠闲的假期。本书以直播青春为名,聊兴趣爱好,谈做人做事,更适合本科学生阶段阅读。用作者的话结束本文,青春和直播一样,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下一秒永远是未知的、可能面临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只能预演不能重来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致未来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