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一生最爱纳兰词》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一生最爱纳兰词》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拿起《一生最爱纳兰词》,虽已买了许久但未曾翻过几页。今日擦去灰尘,细细读来又是一番惆怅,那一字一句,无不祭奠着那百年前的绵绵思念与浓浓的落寞。。。。。。

百年前清初词坛,一个人的出现注定是它的幸事。纳兰容若——这个名字里有着些许韵味的男子似乎从出生就注定和词的渊源 ,也预示着一身躲不开的羁绊,只因那名字前的姓氏是满族贵族大姓——纳兰。 十七岁的他锋芒初露,又得名师赞赏,在汉词的造诣更是突飞猛进。二十二岁受康熙青睐,受封御前三等侍卫,更因才华横溢随侍帝王身侧。看似仕途光明的他是否知道这一入仕途便是一生痛苦的开始呢?

他不愿入朝为官,不愿过侍从生活,不愿面对宫廷争斗和那无尽的官场黑暗,每每想要抽身离去,却总是那时不时地皇恩浩荡拦住了他。也许他明白,就算没有那皇恩又如何,自己这背后的家族也断不会放任自己离去,哼,自己真是可笑呢!罢了,暂且如此吧,还有顾贞观那样的朋友在身边,也不是很惨呢。。。。。。

老天似乎是看容若太可怜了,便稍稍慰藉了他一下。二十岁时娶两江总督之女卢氏为妻,卢氏的出现可以说是令容若在那无望的生活中又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之火。婚后夫妻二人感情日深,举案齐眉,卢氏的体贴、温婉、善解人意和那时不时的女儿情态让容若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可天不遂人愿,婚后第三年,卢氏难产而死,这于容若而言无异于胸口插了一刀,看不见血,也没有伤,只是疼,爱妻离去的疼,也是知心人离去的疼,更有不被人理解的疼。是呵,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况是手握重权的满清贵族,死个妻子再娶就是,哪有容若这般一直悼念亡妻,寄情诗词不肯出来的?容若只得无奈的继续睁着双眼看着周围那些异样的眼光,在心里苦笑。

闭上双眼,全是她的影子。她手执笔杆在窗前沉思,他手握书卷在屏风后慵懒淡笑。悄然近身时她的惊慌,她忙不迭的掩藏衣袖下的红笺。。。。。。

“是什么?我看看。”好笑的看着她。

“ 不要!没什么。。。。。。”她脸红道。

微一挑眉抢过展开,他愣了 。那鸳鸯小字满满的都是对他的倾诉与思念,还有对他内心那份无奈的理解与心疼。伸手揽过佳人,如誓言般在心中呢喃:得妻如此,此生无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回忆总是让容若不想睁眼,他怕了。可明日一早还要回到那宫墙之中。纵使宫中的阳光明媚如常,他也觉得是暗无天日,风起,吹落一地红笺,墨迹未干: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容若口中呓语:“你看到了么,我和了你的诗,是不是迟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纳兰词》(精选)


【不负如来不负卿--读《纳兰词》有感】

第一次读纳兰词在何时,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词深深感染我却是记得颇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遥远的日子里:收拾妥当,乔迁之际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百般无聊,随手拿来一本书,信手翻看,无意之中看到纳兰性德的那首《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霄华,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矫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边踱边吟;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誊写,轻声低吟,便感觉自己真的受了词中的悲欢离合,爱恨痴缠。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是诗意的女子。来到了这里,再也听不见旧友的低低呼唤了,眼前时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认知和此曾相识的人群。于是有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是谁,这首词好在哪里,却是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现在想来,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气了。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诗词有事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剑直指人的内心和魂灵,与我们的内心最微妙之处相互牵扯。我们每个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既朦胧又清晰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杨柳之依依。这种韵律看似相互矛盾,实则不然。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之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韵律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每当这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高明。仔细来说,诗人本来的风流韵事,爱恨痴缠反而更能打动我们。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之间的联系,情感之间的拉扯,灵魂之间的交谈,就像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于纳兰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这种无名的喜欢中,我买来了纳兰词,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六月就要过去了,词也按着译文摸索了个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了:这位公子究竟在何处呢?是在他魂牵梦萦的江南寻他那位沈氏才女?之时在轱轳金井处,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黄昏里,萧瑟的秋风中,怀揣一卷诗词····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就是喜欢。就像前两天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的评论:喜欢就甘愿。

相遇总是太美。三百年后,我与纳兰相遇,隔着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与纳兰结缘······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边盘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粲然一笑,提笔写来:不负如来不负卿。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情与谁共?

纳兰容若,诗般的名字2024。毛晓雯先生言:纳兰容若,重21克。因为21克是灵魂的重量,纵观纳兰的一生,高昂的开端,悲怆的过程,无奈的结局那是纳兰身处尘世喧哗,却以他渐弱羸弱的肉身抵御灵魂的寂寞荒凉。如诗如画的人生篇章,我想不到,他的肉身中除却灵魂的重量,还剩下些什么?也许在他的词作中,我们能窥见他灵魂的一斑。

不是人间富贵花

初闻纳兰,是源于高中时无意寻得的那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细品此句,只识得它底中的孤冷、执狂。仿似那孤傲男子背手挺立于眼前,人间富贵不落于心。

翻阅《纳兰词》,惊叹于纳兰的出生,震撼于纳兰的才华,成德一名,纠结于他的一生。纳兰成德,在我国的文人史上,又有几人能堪称人间富贵花?又有几人能拥有比他更优渥的出生?

《易经》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成德之名便来自于此。又,《仪礼》中却是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难道除却君子的言行能成就自己的德业外,还得抛却自己的童心?然,纳兰并未除却自己的童心,终其一生,他放弃自己的现实逻辑,听从心灵的指引,但却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短短三十一年,他远离了唾手可得的高贵,远离了深厚积淀的血脉,执着地沿着脱线的轨道,似乎在越行越远。一个没有童年的权臣父亲,一个拥有显赫出生的乖戾母亲,纳兰的血脉中融合着当时最为高贵的两大姓氏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但是他似乎无意于自己的出生,一句不是人间富贵花,道尽了他在汉文化的洗礼下,自己的血脉中仅遗留了一处原始的痕迹,那就是单纯,亦或,我们称之为童心。

叹哉,纳兰;赞哉,纳兰。

如果,是你,你是否愿意付诸一切,去换取心中的安宁?你是否愿意摒弃一切,去保留心中的那最后一抹纯真?纳兰啊,纳兰!你心中的情思能与谁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时,高考的压力,我已无心亦无暇去品读他的诗,去品味他的人。囫囵吞枣,我直觉其诗幽怨中不乏干劲,但又为何,吾不懂,亦无知。时光荏苒,当我终于收拾行囊,迈入大学的门槛,我终可静心与之相会。彼时,翻阅《纳兰词》,落于心间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人生若能后悔,若能回归,那能多好。带着希冀,我吟着全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着这首《木兰花令》,我无法想象纳兰是在怎样的情景把这样的字2024词落于笔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低吟此句,将它当作爱情诗来读吧!几百年来,它拂过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新湖,他们又用它来诉说过多少次自己心中的不为他知?请与谁共?纳兰的情又能与谁共享?是悲苦的初恋?是早亡的发妻?是离愁的红颜?还是他身侧的她们?

情与谁共?也许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发妻卢氏吧!我读懂他诗中的典故,也许,我也读懂了他的爱情。班婕妤收扇入箱,是啊,再华美的团扇也敌不过秋风的来临。唐玄宗泪雨霖铃,是啊,再坚贞的盟誓亦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情与谁共?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我,闲暇时,再次翻阅《纳兰词》,我想,大学时的我还读不懂他的爱情。我发现,纳兰在词牌下还有这样的一个词题《拟古绝词柬友》。原来,是赠与友人?是以彼身的感慨劝解他人?还是想与他们缓化心中的凄苦?他是否后悔曾经的错过?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啊,纳兰,我懂得了你笔下的爱情,却不懂了你的心。直到,我看到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个人千万不要体悟此中的真意。爱情的失意,让纳兰一头扎进书堆,以书中景回忆惋惜温馨,以书中情抚慰心中烦思。这其中以易学为最,纳兰深处其中,决然昏花,超脱现实。因为现实中只剩下了那正在嘶哑的寂寞。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我们不禁低语这一句时,也许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情与谁共?我想在纳兰的肉身重量中,除却灵魂的重量,还有与灵魂共存的爱和童心。但,我呢?我的重量中,又是什么比例呢?常扪心自问,现在的我目标是什么?我是否读懂了自己的心?我是否知道要该做什么?站在教师的讲台上,我知道底下的孩子是我的责任;回到温暖的家庭,我知道我的家人是我的牵挂;来到我知道我知道埋首于一句纳兰词,我读懂了词中告诉我的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如纳兰般泪眼相望,抱憾。纳兰病弱于床榻,在抱憾中离开了人世。是啊,是无奈,是抱憾,是愧疚纳兰,在世匆匆三十一年,最终无法挽留自己心中所愿。朋友们,千万,别道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其词,细细品来,唇齿留香,悠思深远。情与谁共?手握一手,暂且远离人间富贵,仿似初见人生,不言当时只道是寻常。与书共享。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一)

最近读纳兰容若的词,又激起我的感叹:好一个翩翩贵公子,好一个多情少年郎,好一个传奇人物啊!

纳兰的人奇。纳兰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在天生贵胄的家族中纳兰家族在当时显赫一时,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个富二代,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已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身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富贵唾手可得,而他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纳兰的才奇。词这门艺术发展到清代,出众的词人并不多,而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年纪轻轻就可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可小觑。更奇的是,他是满清贵族,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这也让同时代的文人情何以堪哪!

纳兰的词真。读他的词,如阵阵清风吹拂,字2020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他的真情流露,也能窥见他的哀愁,他的无可奈何,他的隐隐痛楚。欢乐后隐藏的苦涩心情又有几人真正能懂。和花间词的华丽相比,他的词多了一份清秀。明代哲学家张岱说人无痴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人无癖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对世间对万物有情有爱才算人。有了深情,在面对心灵的选择时才会走向善的一边。真、善、美是一起的。试读纳兰的《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淸霄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三百年来,多少人还是会用这句话说出心中的感叹。无论这首词是在咏叹爱情还是描写友情,这一句代表了纳兰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甜,那样真,那样快乐,该多好!一个渴望着真,憧憬着真的多情男子形象跃然于纸上!再看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的往事,在当时看来,很平常,只是,世事难料,人生际遇风云变幻,当日的寻常已是今日的不可得了。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之所以如此推崇纳兰,是因为纳兰是真性情的人。

纳兰的情真。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纳兰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他与妻子卢氏伉俪情深,可惜,爱妻早亡,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卢氏的死亡阴影中挣扎出来,这段时间为亡妻写下大量的悼亡诗,祭奠二人曾经的深情。读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其满心凄苦,满眼迷离,哀怨缠绵而又发自肺腑,真切自然,虚实相间,绝无刻意雕饰,极为质朴感人。此词是容若悼亡词中的绝唱。堪比苏轼所做的同样感情真挚、笔力深沉的《江城子》一词。又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反复回味,百味杂陈,作者心中波涛汹涌的愁绪仿佛弥漫开来,把读者的心也弄湿了。思念无法停止,相思痛彻骨髓。容若的心被痛苦浸染得太久、太苦,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无人能懂。没有经历过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恋与痛失吾爱的悲伤,无法明了纳兰的苦。

纳兰的传奇人生,让人感叹;纳兰的词,让人欲罢不能。


纳兰词读后感(二)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2020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后感(三)

初读纳兰词,不禁感慨,这位自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才子看似得到了世人眼中所有的快乐,但,他真正快乐过几回?

纳兰容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多情而深情,风流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他的死,留给世人的却是说不清的惆怅。

之前一直很好奇,像纳兰容若这样一个才子为何会怠惰于仕宦生涯,直到读了《减字2020木兰花》,我才找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

纳兰容若家世显赫,但在皇权的压迫下,他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去选秀,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形同陌路,无法相见。他感受到了刻骨的无助,他无法留住表妹,他深知自己爱的人就在那红墙之后,但他却无法迈进那个守卫森严的院落。只能仍由爱情的花朵在皇权下枯萎

在买通喇嘛进宫后,却因为怕被人发现。只能相逢不语。轻轻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玉钗轻响,你知我知。就这样,千言万语,化作钗头脆响。这就是他们最后的相见。如果纳兰容若早些预料到这个结局,他会不会不顾一切冲开人群,与她说一句话呢?

当他日后随着百官三跪九叩时,定会想起他儿时的玩伴,终生的爱侣就在这宫闱深处。诚然他亦会想起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痛苦,又怎会对仕宦生涯用心呢?

纳兰容若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写词,文如其人,神秘莫测,让人说不出究竟是喜还是悲。然而,只要你可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可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收获良多。

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一生最爱古诗词》读后感1000字


读诗词,感天地草木之灵

--读《一生最爱古诗词》有感

一缕阳光,一盏清茶,一生最钟爱的诗词,装帧成一幅静默流淌的山水画。

--题记

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之远;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流章华彩之美;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

当我们徜徉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中,你是否被那自然神奇的景象所深深折服?你是否感应到天地草木那清秀隽永的灵气?“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你是否感觉到草尖露珠的沁凉和青草的味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是否看到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天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是否瞧见那灵动的清泉伴着花草的浅唱低吟婉转流动?然而如今,我们见到的却是“漫天黄沙飞舞来,良田沙化不复回”的荒凉,“不识苍穹真面目,只缘身在烟霾中”的昏黑,抑或是,“一江污水向东流”的浑浊!难道留给子孙后代的便是这污浊不堪的面目吗?

诚然,人类的本领是足够强大的。大自然用几百年才长成的大树,人类可以在几分钟内让它倒下;地球用几十万年孕育的物种,人类可以在几十年内让它们灭绝;奔腾流淌了几百万年的河流,人类可以在短短几年内让它变得污浊不堪;连天都可以戳个洞,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于是,我们守望,那片连星星也胆怯的天空;我们惊颤,那座鸟儿悲号的秃山;我们怀疑,那浑浊的水中是否有鱼儿伤心的眼泪?

天地万物也是有自己的灵魂的呀,华兹华斯曾说过,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深藏在眼泪达不到的地方。是的,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棵数都有扎根的价值,每一滴水都有清澈的生命。她可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静谧,可以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可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不舍,可以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愁绪……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自上古年代以来,人们早已经与自然相互交融,无法割舍。

然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使生活充盈的往往是欲望的扩张,使经济发展便要牺牲环境。这一行为表现,归根究底,是人们精神上的“贫血”!在当代 ,人们的思想处于“快餐文化”的洪流中,充斥着各样碎片化知识,从而缺少文化底蕴,却只会一味地追求利益,追求“时尚”,追求权利、荣誉。这是何其悲哀呵!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褪去原有的色彩而被披上各色看似鲜艳实则丑陋的外裳。

幸好,幸好我们的世界还有温情存在,哪怕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再到前段时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所以,何不把脚步放慢,去品读经典,品读诗词,去感受天地草木的灵气,发自内心地爱护自然呢?

在经典中,我们逐渐感受到了天地草木的灵气,聆听到了她们受伤痛苦时的灵魂呻吟,懂得了天地万物生命的脆弱珍贵,从而领悟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已有86座城市加入了“地球一小时”的活动,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与自然交流、沟通,践行着那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一份心境,那么,“复得返自然”的意境还会远吗?

感谢诗词,让我得以真正感受天地之灵,发现自然之美。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经典中觅得这份心境,并将它传递,这个世界只会越来越美好,天地万物也因此而愈发生机勃发!

邂逅纳兰《饮水词》


《邂逅纳兰〈饮水词〉》

原创: 诗意冰澜
假日闲暇时,捧一卷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在闲静的午后,梦回三百年前那显赫的清朝,回到那堂皇亮丽的明府花园,那里,是纳兰住过的地方,尘封着那一段段烟云往事。
时光飞逝,岁月使那些往事不再清晰,然而往事中的情分,却从未淡去......

他含着金钥匙降生,纳兰氏族身份显赫,与皇家有着脱不了的干系。这样的富家子弟,本应享尽人世繁华,流连尘世烟火,纵情地度日,可他不。他自诩不是人间富贵花。大概,是因为一场的意外,才令他错生在辉煌的明府。“他爱的,不是烟花燃烧的炽热,而是烟花散尽的薄凉。”
他不似那些浪荡子弟,轻浮而不自重。对于感情,他始终坚定而执着,并且,他也爱将这情感,托与诗词倾诉。
在他三十载的生命中,走进他心中的有三个女子。
第一个女子,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初次相遇,两小无猜。后来,他们渐渐长大,渐渐产生了朦胧的情思。这种情感大概算不上爱情的,只是欣赏、敬慕,如记载中那般神秘。纳兰表妹的美“一朵芙蓉看秋雨”端庄娴静。
无论如何,他们的思慕很快被纳兰父母察觉。这位表妹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如此身份自然是配不上纳兰府的掌上明珠。
父母的命令如山,表妹,很快因美貌清丽而被选入宫中,封了妃子,再不得与纳兰相见。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生离。
第二个女子,是他的妻子,意梅。起初遇见意梅时,纳兰的心中还有几分对表妹的眷恋,还未从那场因她而得的大病中恢复,可是意梅的到来,驱散了他心中的所有寒冷。纳兰的心除却那个往事尘封的角落留有表妹的影子,余下的都是爱妻的身影。
夫妇两人相处得很是融洽,心有灵犀。他想说的,她都懂。她只需陪伴他,他就很满足。她陪他品茶,陪他划船,为他红袖添香。
是不是如此美满的姻缘遭到了上天的嫉妒?意梅难产,被折磨了整整三天三夜。纳兰从远方赶来,所做的事,不是为孩子的庆生,而是对妻子的话别,在她的榻前,纳兰泪流满面......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死别。
还有一位女子,来自江南的艺妓沈宛。纳兰把她当作灵魂知己,与她倾诉往事。沈宛常安静地听着,她从不嫉妒。因为她爱纳兰,不是为了取代前两位女子,而是在他心中,有一席自己的位置。
纳兰欲纳沈宛为妾,高贵的纳兰家族自然不会同意。但这一次,他很坚决。他搬出纳兰府,与沈宛住在一起。两个人的世界,他们很快乐,多想捉住这美好时光,成为永远......然,纳兰终究是辜负了沈宛。这一次,纳兰先沈宛而去了,他酿成疾病,仅七日,就离开人世。
不难想象,沈宛该是怎样的痛心悲伤。一个本该花好月圆的故事,却中断成了没有结局的残篇......
“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三段情,却无一圆满。大概应了那“人生若只如初见”。
但纳兰是个痴情之人,三段情,都是刻骨铭心。他也为这三段情,三个女子写下无数诗篇。
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亡妻写的悼诗,字字用真情血泪凝成,催人泪下......
尽管纳兰的一生,爱情并不圆满,但诗词中的那份真心,却圆满而动人......
邂逅《饮水词》,邂逅纳兰的痴情真心。

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纳兰性德,清朝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坎坷曲折,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却成就不平凡的生命传奇。悲欢离合、辛酸苦辣,都隐藏在背后凄美的文字中,令读者产生共鸣。纵使没有雄浑壮丽的气势,却有着委婉动人的细腻。读纳兰性德,就如同读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韵味。

《纳兰词》将纳兰性德的作品收录其中,展现了他这一生走过的艰难历程。它不同于以往的词集,增加了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全方位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初衷,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同时,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的加入,让整首词更加立体,进入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境界。

安意如说,读一首词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一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让无数人沉浸其中,有着最为切身的体会。这是一首决绝词,抒发了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与愤懑之情。“人生若只如初见”,淡淡的一句词,背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无论以后经历了多少变故,发生多少故事,产生多少怨恨,我们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初见的那一刻,把最美好记忆留在心底。接下来,笔锋一转,从美好又拉回残酷的现实之中。“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而扇子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被冷落的女性。曾经相亲相爱,多么般配的恋人,如今却已经劳燕分飞。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如今心意已改,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借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他们曾经在华清宫里盟誓,此生结为夫妻。不料造化弄人,杨贵妃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唐明皇用一曲《雨霖铃》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纵使以分开作为最终结局,但也不要让怨恨蒙蔽了心灵。“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李商隐《马嵬》中的诗句,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不移。纳兰性德在这首词中,似乎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人始终如一,与其携手一生,就是最大的夙愿。

正是有了对爱情的忠诚态度,才让纳兰性德把婚姻看得无比重要。十九岁时,与卢氏成婚,幸福美满的婚姻开始了。可是,好景不长,这种美好仅仅持续了三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独留纳兰一人沉浸在悲伤之中。顾贞观评论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可见,妻子的离去对他是多大的打击。如此重情之人失去挚爱,在梦里与她相见,才能让忧伤之情有一丝释怀。“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多想和你来生相聚,又害怕两人命薄,美好的光景都无法持续。纳兰性德将爱只赠予吕氏一人,只怕她离去之后,情意再也无法倾注他人。

在纳兰的词中,不仅有动人的情感描写,更有思乡之意和满腔报国之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首《长相思·山一程》将词人的乡愁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程,一更,随着空间和时间上的推进,思乡的情绪愈加浓烈。眷恋故土的纳兰,即使出生于书香世家,同时拥有皇帝身边贴身侍卫的身份,却仍旧想回到那片故土。身处异地再加上风雪的无意造访,让纳兰夜不能寐。在自然真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纳兰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在《纳兰词》中,我们读到淡淡的忧伤。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短暂的人生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命早早的华丽谢幕,却仍旧谱写出不平凡的精彩。“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就像是雪花。他所渴望的是精神的至清至洁,灵魂的自由不羁。从未停止追寻的脚步,在那个纯洁世界中,纳兰容若找到了安居之所。我们宁愿相信,他已经去往另外一个美丽世界,用文字写出更多感人的词句。

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1107陈锦婵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读后感《《一生最爱纳兰词》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纳兰词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