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 > 地图 >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2024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相关栏目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热门栏目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推荐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

(共 1292 篇)

  • 1、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1000字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1000字:

    因为想完成一篇去年中途夭折的有关《蔡文姬》的小文章,从同事肖少宋兄处借得《郭沫若年谱长编》(林甘泉、蔡震主编)一阅。这部皇皇巨著共分5卷,有200多万字,价格亦不菲。知道出版消息后,买或者不买,有点犹豫。现在看了,打消了犹豫,还是得买。

    目前主要阅读了1959年与1937-1947年部分,以及早期的片段,本不宜写什么读后感,不过有几点突出感受,不吐不快。限于时间,不作展开。

    一、这是一部高质量年谱,详实可靠,每一条记录都注明出处。篇幅巨大,几乎逐日记事。对郭沫若重要作品亦有引用或提要。编著者力求客观,引用了不少没有公开的郭沫若日记与郭沫若纪念馆藏品。但是否“绝对”客观,则较难判断,因为读者看不到材料全体。

    二、对照年谱和郭沫若作品,我有一个基本判断:郭沫若是一个二流作家,无论是作为诗人、剧作家还是散文家。作为诗人,精品少,空洞表达多。作为剧作家,其写作往往受情感驱动,在构思上没有深思熟虑,有好几个作品,都是边写边想,临时“编造”,连基本的戏剧冲突的营造都没有处理好。作为散文家和评论家,作品语言明白晓畅,但和一流作家相比,不够精炼有力,文学性较弱。

    三、作为个体,1949年前的郭沫若值得肯定,甚至令人敬佩。尤其是抗战期间及战后,他的为人民的立场,对民主、自由的坚定呼吁,待人接物的勇敢与坦诚,都非常宝贵。

    四、与高质量年谱相比,现有的《郭沫若全集》已远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要了。当年这部全集的编法,只是将郭沫若已经发表的作品汇集起来,大量未经发表的创作、日记、书信与其他材料都被排除在外,以至虽然体量庞大,却可能成了一部最不全的现代作家“全集”。希望新的较全的《郭沫若全集》尽快面世。

    五、与这部郭沫若年谱相比,现有的鲁迅年谱急需修订,推出新版。鲁迅年谱问世于1980年代,距今已经30多年,其后竟然没有新版面世,考虑到有关鲁迅史料搜集和研究的高质量,真是咄咄怪事。2012年,出版了《鲁迅年谱长编》第一卷,只编写到1921年,第二卷以后迄今没有下文。据闻有可能是因为经费问题。按说那么多鲁研专家,这种基础性工作不乏人选,如果非要靠项目资助才能出来成果,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六、《郭沫若全集》很不全,《郭沫若年谱长编》很全;《鲁迅全集》很全,《鲁迅年谱长编》很不全。世间安得双全法,作品与年谱齐飞?

    七、如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秘书长李斌等人所言,郭

  • 2、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范文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范文【一】

    这是郭沫若《女神》读后感作文,《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女神》的反抗精神和《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

    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天狗》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女神》作为划时代意义的巨片在今时今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现在社会中,人人过着平淡的日子,缺少了上个年代的现实刺激,我们的精神容易变得麻木和空洞。也许时代已经给不出那种奋起的机会,但是我们有着先背给我们的精神财产。《女神》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财宝。

    如今再次拜读郭沫若先生的《女神》时,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激情和奋斗,如作者以天狗自喻,大手笔的宣泄吹自己的感情,这在现实作品中已很少见了。我们也许没有作者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继承他的思想,继承这份激情和热情。那种为

  • 3、 石榴郭沫若读后感

    【篇一:石榴郭沫若读后感】

    本文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随笔之作,但它的风采却能敌过万作,石榴是夏天的心脏,火热的灵魂,这是《石榴》的中心,文中作者把石榴比做心脏主要原因是所谓的榴红似火,也许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色彩上的相似,而正是这种火热的生命力量。

    《石榴》这篇文章是一篇写自然的散文,郭沫若这位作家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对大家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帮助!

    【篇二:石榴郭沫若读后感】

    学完《石榴》一课后,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想,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以时间的变化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按照石榴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并从石榴形、色、香、味等方面做了生动地介绍。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描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把石榴的季节变化规律,什么时侯长叶、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一一进行描述。这说明作者观察认真;告诉我们平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写作文时不至于弄出笑话。本课作者还在写作时抓住了几个最明显的特点,如成熟后的石榴的样子,课文中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石榴的一个特点成熟的样子。如课文中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又体现了石榴成熟了的形状。

    通过本课作者对一种水果的生动描写,使我觉得我们应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为以后写一种植物和水果的生长、形状、颜色、气味、用途等奠定基础。

    【篇三:《石榴》读后感作文】

    《石榴》,一本几乎让不轻易掉泪的我几乎热泪盈眶的书,作者评说它是:

    一面当代教育的镜子;

    一曲优秀教师的悲歌!

    书中有这样的一条评价主人公的短信:

    是云比云洁,

    是风比风柔,

    是花比花艳,

    是根比根遒。

    一卷语文抒正气,

    三尺讲台写春秋,

    呕心沥血育桃李,

    孜孜矻矻唱风流。

    终身不图名和利,

    甘为孺子做

  • 4、 郭沫若天狗读后感

    【篇一:郭沫若天狗读后感】

    如果你已经看过《天狗》,相信你至今还不能忘怀那逼人的震撼和感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天狗》,那么你一定找来看看,因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尽管对于那些耗资千万的超级大片来说,它只不过是一部微不足道的小制作电影。

    《天狗》讲述的是一个平凡护林人用生命捍卫森林的感人故事。主人公李天狗是个战斗英雄,在战场上打残了一条腿,复员后被分配到偏远的国有林场当护林人。他一贫如洗却刚正不阿,因恪尽职守、不为利益所动而被当地名声显赫的权势人物、人称三条龙的孔家兄弟视为眼中钉,从而遭受了被停水、停电、妻子受辱、孩子失踪等一系列的非人折磨,最后在三条龙蓄谋已久的械斗中被打得奄奄一息。但这一切都没有磨灭他心中坚守的责任感和淳朴的信念,为了国家不损失一棵树,他在生命垂危之时奋力举起了那枝正义的老枪!三兄弟倒下了,正义胜利了!但天狗却从此再没能站起来

    走出影院,我的脑海里还闪现着天狗的几个眼神,它们间接地展现了天狗的内心世界,富大龙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

    (一)乡亲们,我对不住你们啊!

    天狗一家进村,乡亲们夹道相迎。他们唱着陕西小调,背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往天狗的新家,粮食、棉被、家禽、还有膘肥的山羊乡亲的心意推也推不掉,只好收下。当天,天狗巡山时发现了山中的秘密,一片片惨遭坎伐的树墩静静地卧在雾气缭绕的山中,默默地控诉着它们的悲哀。这山里的森林是全村人的财路,那些看似心意的礼物原来是贿赂啊!第二天,天狗和媳妇把整整一车的礼物运到了村部,并在村部门口写下了给村民的信,感谢大家的诚意,并劝大家别再砍树。村民们被激怒了,他们用疑惑和仇恨的眼光看着天狗,天狗拿出香烟,殷勤地递给乡亲,但没有一个人领情,天狗恳切地挨个望着乡亲,那眼神中充满了内疚、期许、矛盾。

    (二)目送桃花回城

    妻子桃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她虽然口里不饶人,但心里却清楚狗子的理想,并默默地给丈夫以支持。她忍受着一次又一次非人的待遇,以女性特有的忍耐力和自身的泼辣把困难一个个地顶了过去。被停水没水喝,她把丈夫从村里唯一的小食店里高价买来的可口可乐变着花样地整出可乐馒头、可乐稀饭一家人艰难地下咽;带着孩子到村长家痛喝个饱,拿村长的脸盆舀村长家的水洗脸。孩子失踪险被杀害,一家三口受生命威胁,她也挺过来了。还是为了水,她相信了三条龙其中一龙的好心,在锁水井的茅房里被侮辱。这最后的防线被攻下,她一颗一直坚忍着的心

  • 5、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一)

    读郭沫若之诗集《女神》,想其在1949年之后的一举一动,《女神》时的浪漫大胆、热烈与自由在其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堕落之快,如乘神七。

    《女神》收入作者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式诗歌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可惜后来的女神不再重生,凤凰不再涅盘。

    晚期郭沫若的诗篇已成为政治的图解,不但毫无诗意,而且多吹捧与谀辞,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令人震惊亦令人深思。特立独行、淡泊明志等知识分子的传统风流在1949年之后已成文化之恐龙。一切让人怀念的人格风骨都随着改朝换代的新社会逝去了。不过细读文本,发现1949年之后的郭沫若在早期的《女神》诗篇里仍有其发展脉络,倒不是凭空变形。不过,一切被放大到极致,看他晚年诗歌,真真是不忍入目。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二)

    我很喜欢《女神》的作着在诗中反复出现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作个性。也许,《女神》的成功就在于诗人的大胆的创作个性及当时社会的需要吧。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明族形象如《凤凰涅盘》中的凤凰。临死之前,它们回旋低昂地起舞,共同歌唱,凤鸟即即而鸣,凰鸟足足相应。凡鸟的浅薄和猥琐,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和壮美。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五四青年,就应该具有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顽强的民族精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那种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世界。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劳笼,这激发了诗人叛逆的、反抗的精神。《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双双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作为一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当具有这中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叛逆的大无谓精神。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人的化身,也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更是我们青年学生阅读的精神食粮

  • 6、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篇一:《女神》读后感】

    读郭沫若之诗集《女神》,想其在1949年之后的一举一动,《女神》时的浪漫大胆、热烈与自由在其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堕落之快,如乘神七。

    《女神》收入作者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式诗歌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可惜后来的女神不再重生,凤凰不再涅槃。

    晚期郭沫若的诗篇已成为政治的图解,不但毫无诗意,而且多吹捧与谀辞,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令人震惊亦令人深思。特立独行、淡泊明志等知识分子的传统风流在1949年之后已成文化之恐龙。一切让人怀念的人格风骨都随着改朝换代的新社会逝去了。不过细读文本,发现1949年之后的郭沫若在早期的《女神》诗篇里仍有其发展脉络,倒不是凭空变形。不过,一切被放大到极致,看他晚年诗歌,真真是不忍入目。

    【篇二: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一天就把郭沫若先生的《女神》给看完了,看到精彩处的时候不自觉的朗诵起来,强强也受到我的感染,和我一起朗诵。今天下午的时光真是幸福啊,呵呵。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留日时根据故乡四川省乐山县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而取的名字,诗人的思乡情怀由此观之。

    他的诗充满活力,诗中运用了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等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构成了阔大雄浑的意境。闻一多曾评论《女神》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的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底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他感到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他在崇拜太阳、山岳、海洋、江河的同时,又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他礼赞太阳,要太阳把他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他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

  • 7、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范文一

    读郭沫若之诗集《女神》,想其在1949年之后的一举一动,《女神》时的浪漫大胆、热烈与自由在其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堕落之快,如乘神七。

    《女神》收入作者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式诗歌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可惜后来的女神不再重生,凤凰不再涅盘。

    晚期郭沫若的诗篇已成为政治的图解,不但毫无诗意,而且多吹捧与谀辞,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令人震惊亦令人深思。特立独行、淡泊明志等知识分子的传统风流在1949年之后已成文化之恐龙。一切让人怀念的人格风骨都随着改朝换代的新社会逝去了。不过细读文本,发现1949年之后的郭沫若在早期的《女神》诗篇里仍有其发展脉络,倒不是凭空变形。不过,一切被放大到极致,看他晚年诗歌,真真是不忍入目。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范文二

    千百年来习惯欣赏中和之美的中国读者,最初遭遇《天狗》,无不为其惊世骇俗的粗犷美、强悍美所震颤。然而一旦品出其独特的况味与神韵,则无不留连忘返,连声称绝:这是一首独步诗坛的奇诗!

    诗作的主体意象天狗,既是诗人自我的化身,又是五四时代个性意识觉醒了的一代知识者的象征。它以雄强勇武一往无前的气概,发出了彻底破坏、毁灭一切和重新创建一切的战斗呐喊。显然,只有具有了真正的个性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才会拥有如此彻底的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革命思想,才会拥有如此浩荡的英雄救世创世的磅礴恣肆的激情。诗人借助天狗这一意象,以雄伟激扬之势和暴躁凌厉之气,彰显出解放了的人之情感凌驾一切、控制一切、指点一切的权利和力量,并能动地反映了自由自主自强自立的真人的本质,从而创构出一种崭新的诗美传达经验。

    《天狗》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也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它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为保证激情的畅抒,《天狗》不仅采用第一人称我直抒胸臆,而且从头到尾的二十九句诗行都以我字开头,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

  • 8、 白鹭郭沫若读后感

    白鹭郭沫若读后感(一)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你看,他在1942年秋天写的《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是的,这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白鹭,给我们多少启示啊!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优美而有富有意境,更何况是一首精巧的诗呢!你可能要问了:白鹭有什么美的?但由此可以看出,这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正然我们等着它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来。

    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嗨,这句话似曾相识,让我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人家是写绝代佳人,可作者却恰到好处地嫁接白鹭身上,是居然觉得正好,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了!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审美的问题了:为什么平常就不美呢? 然而一个转折,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视线自然地被聚焦在白鹭身上了!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哲理。就是这个美的精灵,还为人们创造出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奉献给人们乡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由此不禁问一句,生活中还有多少事物本不该被漠视,却被漠视掉了呢?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再看,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够让人提心吊胆了,可白鹭却处之泰然,一付悠然自得的样子。读到这儿,我们顿时恍然大悟,郭沫若爷爷看来是写白鹭,其实是在写人呢!这实在是想告诉大家,做人就算做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永远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笑。这自

  • 9、 赏析郭沫若《银杏 》
    赏析《银杏 郭沫若》(江心舟) 这是一首散文诗。作者用银杏来比喻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命力,突出了中华民族的端直、蓬勃、坚定、庄重,嶙峋而洒脱,以及刚正、坚强、谦虚、无私、勇敢的,超乎一般的高尚美德;鼓舞了当时的人民能勇敢加入抗日战争中来,英勇地与敌军抗争;同时,谴责了当时的国民党面对日军犹豫不决、消极软弱的态度、意图投敌的思想及军心涣散的状况。 银杏一直以坚韧端庄的形象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中华民族也用刚强勇敢的精神撰写了五千年的光辉史册,屹立在世界东方之巅。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八国联军和日本相继侵入的时候,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却都选择了退让。在这个万分危急的关头,中国人像银杏一样坚定、勇敢的本质显露无遗,无数的革命烈士前赴后继,振兴中华。此刻,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也愈发旺盛起来,一次一次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在那千百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株“银杏”,用自己的身躯,捍卫了中华文明! 银杏,平凡而伟大。说它平凡,是因为它在中国随处可见,谦逊朴素,既不像枫树那般热情,轰轰烈烈,又不似柔柳一样秀美,婀娜多姿。说它伟大,是因为它有着超乎一般的精神。银杏被称为“活化石”,它历经沧桑,孕育了中华古国的文明,目睹了中华民族由一个个小小的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它有着超乎想象的生命力,与中华民族有着不解之缘。银杏是庄重的,不会轻易随着微风摆动。为人处事,我们也要像银杏那样,遇事沉着冷静,不能让一件小事就成了一起冲动事件的导火索。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不能被别人所左右。别人的刻薄嘲讽、风言风语,都不能成为我们改变自己人生航向的理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做一棵“墙头草”,任人掌控。银杏是刚正的、端直的。我们要像银杏那样,坚持正义和自己的理想。身处危难之地,也不能放弃正义,背叛自己的祖国或是家人。在遇到某些人横行霸道之时,即使不能行侠仗义,也不能坐视不管。正义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抛弃了正义,就抛弃了一切,也彻底丢弃了自己的灵魂。正义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乃至一个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础。世界是不公平的,弱肉强食,或许谁也无法改变。但善良的人,终究心胸坦荡;而罪恶的人,若不改邪归正,也终究洗不去心灵的污垢,逃不出惶惶不可终日的深渊。银杏是坚强的。面对风霜雨雪,它从不退缩,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战斗之中,与暴风雨作抗争。因此,它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在
  • 10、 少年总编读后感

    少年总编读后感(一)

    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你献过爱心吗?如果你看了《少年总编》中达贝里的做法,我相信你一定会走上那爱心之路的!

    那是在大约九十多年前的纽约市里,有个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看到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因为没有鞋袜穿而不能上学非常着急。因此,十二岁的他克服了大大小小不少困难创办了《阳光》杂志,用赚来的钱为同学们买鞋袜。但在达贝里十四风时,突然因病去世了。生前,他办杂志的收入,自己却分文未动。

    达贝里为同学办杂志,然后买了鞋袜送给同学,并在生病时都没动这笔钱。我认为他这件事做得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如果他光这么想一想或是把赚来的这笔钱全部花在自己身上,没有去帮同学买鞋袜穿,说不定那些同学早已经被冻死或成为没知识,对社会,对祖国没用的人。而他却是把赚来的钱全部买了鞋袜送给了那些穷孩子,没有为自己花去过一美分。并且在生病期间都没动用这笔钱。在他眼里这笔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像这些知名人士和印刷厂老板一样有爱心的人为那些小伙伴赚来买鞋袜的。由此可以看出,达贝里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和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呀!

    看完《少年总统》后,再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些自私事,我心里觉得达贝里是多么伟大,而我又是多么的渺小啊。想想心里就很惭愧。达贝里为帮助同学能穿上鞋袜去上学,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同学呀!而我在平时总和同学打打闹闹,争强好胜。看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以后不总是和同学打打闹闹了。

    在十四岁时,达贝里走完了他一生的爱心之路。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像达贝里一样有爱心那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让我们也踏上这爱心之路的起点,去走向社会奉献爱心,每当我们贡献一份爱心,就会收获一分快乐,在爱心之路的起点上向前走一步。让我们都变成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吧!

    少年总编读后感(二)

    有一群孩子在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求学,每到寒冬,这些孩子就不上学。不是他们偷懒,而是他们没有鞋穿,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破破烂烂的。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达贝里的少年,达贝里想发行一些杂志,用挣的钱给同学们买一双结实的袜子。达贝里写信,请求那些知名人士写几篇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大家被他的爱心所感动,纷纷应承下来。由于杂志卖的较便宜,除去纸张费和印刷费,达贝里只剩下能买五双袜子的钱了,但达贝里仍然很高兴。印刷厂的老板万分感动,把达贝里交的纸张钱又还给了达贝里,让他给自己买双鞋,可达贝里一出印刷厂就去大街上买了

  • 2019-10-17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2-12-18

  • 2019-09-19

  • 2019-11-1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2-02-24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2-06-28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3-06-24

  • 2019-11-23

  • 2023-02-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2024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