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公众舆论读后感 > 地图 > 公众舆论读后感,2024公众舆论读后感范文大全
公众舆论读后感

(共 4527 篇)

  • 1、 读《公众舆论》有感

    站在船头如何瞭望

    ——读《公众舆论》有感

    kooooob

    沃尔特·李普曼不仅仅是新闻界的重要人物,更是美国的重要政治家和评论家,并数次为华盛顿的首脑提供舞台形象。《公众舆论》是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等理论至今对于新闻和传播界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传媒人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比如在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刻板印象影响等等都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层层递进,将公众舆论的相关概念还有深刻道理生动而又形象地阐述给读者。

    在书的前半部分,李普曼主要写了公众舆论以及人性等的相关规律与原理。“偶然、想象还有情不自禁的这些拟态的种种信号会刺激人的本能反应。”“人们通过对世界的想象方式改变自己的行为、情感还有希望。因此,要通过宣传来改变人们为之做出反应的那副图景。”“而这些虚构会被迫切的信以为真。”这也是为什么“当凡尔赛激战正酣,霞飞将军却在讨论第二天见报的名词和形容词,因为在这个图像面前,人们可能鼓起勇气,也有可能一蹶不振。”

    成见在他看来是别人的报道加自己的想象拼凑起来的。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来自自身的地位还有他的观察习惯,来自外部刺激和真实感觉,这些方面有些会互相加强有些会互相矛盾〈德国黑比利时宗教激起仇恨〉。他认为,“成见是对自尊心的保护,使人心安理得坚持立场。〈比戈特投射〉”“人们总是轻信于成见,在这之前,人们会被各种媒体灌输,而当人们明白后,便会迅速控制它们。”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对抗这样的信号利器。比如:理性可以告诉我们天性卑奴,但是这不等于奴者天生想奴,不能够排除这样的质疑。在李普曼看来,愚者大于强者大于弱者。因此,只要提供一些信号以及联系,做到视觉或者其他方面的认同,就能够激发自行脑补。

    成见吸附着恐惧、情欲、骄傲、期待等等情感的裁断。我们总是不留神的借助头脑中易形成的概念去想象似曾相似的事物。有色眼镜注意力系统会找出无数的理由。李普曼在书中举例:马克思主义信徒认为集体主义是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的解毒剂,但是这只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地位,拜托他人干扰的成见。李普曼认为集体主义会妨碍人们努力,消耗人的精力,存在盲点。

    李普曼的分析不无道理。在群体中,人们会收到群体动力、暗示、感染、等无意识的力量。这可以用来激励士兵,加强纪律,同时也可以为了达到政治目标来寻求支持,〈法西斯〉来进行疯狂的“政治犯罪”。

    在群体中,人们会变成笨

  • 2、 公众之敌影评

    公众之敌影评(一)

    《综艺》杂志认为,这部伪犯罪题材的电影会令女影迷狂热。个人为其找到的原因大抵是——由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片中超级劫匪约翰·迪林格,是个极富魅力的男人,而且“坏”得很明星范儿,还很绅士,泡妞都泡得自信且痴情,一个用大衣裹住“my girl”的举动,一句“我喜欢棒球、电影、名牌衣服、跑车,还有……你”的直白,牢牢抓住了玛丽昂·歌丽亚饰演的比莉·弗雷凯特的心,也抓住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至于那句临死都念念不忘的话,更让很多mm心有戚戚焉。

    虽然本人也是女性观众,但性格偏中性,而且早过了看痴恋的年纪,所以更愿意看片中的枪战和对峙,特别是其中利用颇具震撼性的枪声音效所带来的紧迫感和亲临感。为了看这部充斥着迈克尔·曼风格的枪战片,在看片前,本人特意接上了效果极佳的音响设备,让那枪声的音效质感表现的酣畅淋漓,十足的过瘾。

    一提迈克尔·曼大爷,人们似乎必提14年前由德尼罗大叔和帕西诺大叔主演的《盗火线》,那部影片的确精彩,剑拔弩张的敌我对峙令人难忘。其实,曼大爷在拍《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甚至之前更早期的作品时,其中的动作枪战镜头就shock到不少人。在《公众之敌(public enemies)》里,曼大爷颇有掌法地为观众来了个上世纪30年代的“枪械展”,彼时各类枪械中的精英,林林总总,不论匪用还是警用,均在片中各显神通,且十分拉风。

    不过,个人认为,最拉风不是火力威猛的汤姆逊冲锋枪,而是影片伊始不久,贝尔手里的那支半自动步枪。当然,该场戏的设置是为了凸显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fbi茂文·普维斯性格中冷静果敢的特点,罪犯“漂亮男孩”弗洛伊德都跑出“二里地”了,他还能冷静地瞄准并击中。顺便说一句,让查宁·塔图姆死得这么快,真有点浪费姿色。

    曼大爷制造的枪战场面,总给人真实严谨有层次的感觉,没有所谓的暴力美学,也不刻意凸显血腥,那些相对清寂简约的画面也能将场面呈现的劲爆十足且充满质感。每个上膛、瞄准、点射和扫射,都在完整的画面中耐着性子地展现,却越发渗透出惊心动魄的味道来。每个火舌窜动、火线对峙、子弹入体的细致再现,都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至于对暗夜于“小波希米亚”外树林中、公路上的户外枪战追逐战的华丽又扎实地呈现,更彰显出曼爷沉稳调度内功扎实的枪战大师风范。

    相较于枪战场面的功力不凡,影片的故事显得相对空泛,似乎想说的东西有很多,却没能说明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fb

  • 3、 《公众舆论》读后感

  • 4、 关于舆论的思考心得体会

    关于舆论的思考心得体会:

    最近,其实也不是最近了,经常看到一些让人气愤的新闻,总能把其中一方说的罪大恶极,杀人的刽子手之类的,引起全民公愤,舆论压顶,但往往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内迅速反转,原来的那个让人痛恨的角色成为了受害者,原来整件事情另有隐情,而结果通常是区区几个人草草道歉或者没有人道歉不了了之而结束。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事情的确需要舆论放大之后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但我发现,这把双刃剑害人的时候更多一些。我现在不敢转发任何片面之词,因为百分之七十以上具有煽动性的舆论背后,一定有猜测甚至谎言在支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猜测就是一种谎言,毫无事实依据就敢提出论点的人是不靠谱的。当网络上出现让我看完十分气愤的舆论之后,我一般不点赞不转发不评论,因为看完越气愤的文章就越有煽动性,而越有煽动性的言论就有越大概率内容不全面或者隐瞒一些事情甚至有谎言。

    我关注了一些警察,他们在网络上的工作多数时候在辟谣,或者在回应对辟谣的质疑。时代真的是变了,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有困难找警察,而现在的人却越来越不相信警察,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警察中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哪个行业没有害群之马呢,更多的依然是恪尽职守的人啊,班级里有一个打架的学生难道认为整个班都是暴力狂吗,我觉得不公平。如果说还有什么让我觉得存在不公平的对象的话,还有三个,老师,医生,熊孩子。

    我想起来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群众是愚昧的。我也是愚昧的,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如果我不确定是在帮助,那我就要确定我不是在伤害。

  • 5、 《倾城》观后感:从人性之恶到公众之善

    《倾城》观后感:从人性之恶到公众之善

    光看片名《倾城》两字太容易被人误会成这是一部爱情片,实际是上这却是一部有些另类的宣扬人间正道与与人性之美的影片。《倾城》不太好进行类型定位,可以说是灾难片,也可以说是警匪片,当然,还有爱情与喜剧的元素。

    《倾城》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讲述了小城市里的警察、银行盗窃犯与叛逆美女这样三个普通的小人物因为大地震而关联到一起,并各自影响各自改变的故事。在沉重的主题下,《倾城》却依靠巧妙的故事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灾难片的悲惨、恐慌气氛,转而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拍的是废墟上的猫鼠游戏,说的还是小人物的善恶之心以及人性的挣扎与改变。

    这不得不提到作为导演的黄宏对小人物行为及心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就如同在他的小品中创造的那些小人物,骨子里是善良的,但有些行为确实又爆料出这些小人物的无知、贪婪与自私,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人对财富都有着无穷无尽的贪婪的欲望,正确的情况为了追求自己的财富或者梦想,去进行不断奋斗,这种奋斗是建立在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服务和财富基础上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影片中黄觉出演的银行罪犯刘川,他开始出现时展现的就是一种人性之恶。他为了获取财富采用的是不正确的手段,他没有约束住自己的的贪婪之心,爱财,但取之无道。

    丁勇岱饰演的警察王老石作为正义的维护者,正是处在刘川的对立面,捉拿刘川是王老石的职责所在,他代表着公正的法律,他与刘川是警与匪,猫与鼠的关系。但是在灾难到来时,作为罪犯的刘川在错穿警服被迫进入救援组去展示他对受灾的公众人性中善的一面,以至于太过投入完全忘记自己的原本身份,(观后感 )从服装延伸到心里真的错位时,我们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几个字的意义。而警察王老石却不能因为刘川的身心错位而放弃抓捕,刘川的善此时却成了王老石的困惑与纠结。当刘川是一个坏人时,可以直截了当的将其抓捕,当刘川成了救援队的一员时,他又分明是一个好人,他们依旧是警匪关系,却也是同为救助者的朋友关系。

    《倾城》将一场废墟之上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变得耐人寻味,这样的故事与人物设定非常大胆,既荒诞又真实,没有绝对的善恶,好人坏人的状态也可能发生改变,甚至的模糊不清,没有谁规定英雄是绝对善良的,罪犯也可能成为英雄。在一次次选择中,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慢慢的完成了一次人性的转变,如果说《倾城》是一部弘扬人间正

  • 6、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7、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8、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9、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奥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 10、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项链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一)

    由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写的《项链》乃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我读后感觉其内容曲折蜿蜒,扣人心弦,并且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

    《项链》一文描写了女主人公瓦赛尔太太十分虚荣,为在舞会上引人注意,而丢失了向朋友借的一条珍珠项链。一家人从此只好省吃俭用,努力工作,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凑齐了买项链的钱,他们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还给朋友,而朋友告诉她,借给她的项链是一件人造品,只值几百法郎。瓦赛尔太太后悔莫及,痛恨自己当时太贪图虚荣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生活中许多人为了面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别人比吃比穿,最后却落个惨败的下场。比如说,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些女人感觉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就去染发、美容,有的甚至不惜几万块钱去整容。我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不顾父母劝告做了整容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了,她不仅没变漂亮,本来的面貌也被毁了。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做人不应该好面子,不应该有虚荣心。

    《项链》不仅是一篇内容精彩的短篇小说精品,更是一部含有深刻道理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果你对这篇小说也感兴趣,不妨读一读。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我在书店里挑了一本书,《羊脂球》,里面有好多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遗产》,《一家人》,《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这些都是莫泊桑写的。不过这么多篇小说中,我还是最喜欢《项链》这篇小说,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罗瓦赛尔太太迷恋虚荣浮华,为图一时出风头,而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一家人只好省吃俭用,东借西借,好不容易凑足3万6千法郎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赔给人家。为偿还这笔债务,他们夫妻俩赔上了十年的辛酸。后来罗瓦赛尔太太从原项链主人那里得知,那条丢失的项链只不过是一条只值几百法郎的人造品。这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读后使人追悔其过去,更揣想其未来。

    如果罗瓦赛尔太太当初不去借项链,她就不会赔上十年的辛酸。这也只能怪她自己迷恋虚荣浮华。哪一个人不爱美,但是过度的爱美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要经常注意身边那些小的祸患,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积成大祸,对事物的钟爱要适度,不然就会产生不良结果。

    大家千万不要学习罗瓦赛尔太太,她那种迷恋虚荣浮华,过度的爱美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公众舆论读后感
公众舆论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公众舆论读后感,公众舆论读后感大全,公众舆论读后感2024,更多公众舆论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