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 > 地图 >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2024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范文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相关栏目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热门栏目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推荐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

(共 6953 篇)

  • 1、 换一角度看历史-帝辛妲己观后感 换一角度看历史-帝辛妲己心得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评价帝辛,但在我眼中。早期帝辛扩张领土,善用人才,在平民中选吧人才等均是明智之举,晚年酒池肉林,劳民伤财均是昏庸之举。在我眼中,苏妲己并非直接让帝辛在晚年昏庸的人

    看到帝辛主动支持一波。同时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仅为个人看法【高亮】。

    关于帝辛和妲己

    帝辛,子()姓,名受。

    他生活的时代,是距今3000多年的奴隶社会。

    我们总是拿今天的眼光去评判历史。

    试想一下,3000多年前,生产力何其低下?人对自然的认识还好一点,可是人对人的认识又何其落后呢?

    说一个那个时期的帝王,具体是谁忘记了。

    就说他喜欢用一个皮囊(好像是人皮)装满血(好像是动物的血),然后往天上扔,血散开下来,他就觉得他比天厉害。好像他还年纪很小。

    救救孩子吧。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

    你觉得他们残忍,荒唐,这不是废话嘛,3000多年了,有代沟。

    你们看看被后世归为暴君的帝王:秦始皇,汉武帝,曹操,隋炀帝,到此先停一停,再加上帝辛,夏桀,姬宫涅。

    想想他们做的什么事被成为暴虐,随着历史的发展,用今人的眼光去看,是不是越来越收敛了?

    苏妲己,姓己,名妲,有苏氏。

    说到这个人,我不得不再说两个女人:妹喜和褒姒。

    把一个王朝的覆灭怪罪到女人身上很有意思么?后世还上瘾了。

    历史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构成的。

    真爱什么的话我们暂且不谈,就看看,这些女人,她们愿意去侍奉老男人哟?

    都是自己的部族战败了,自己做的战利品。

    她们愿意做战利品的哟?

    再说了,那时候生产力真的很低下很低下。

    别的我没见过,华清池我见过,就是个土坑怎么说?(别的原因不考虑)那都唐朝了好吧。

    你以为夏商周的山珍海味就是定义上的山珍海味了?土豆都是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他们能吃啥?

    再有什么盖宫殿啊,什么撕丝绸?嗯,丝绸?哪里来的丝绸?夏商周诶大哥。

    关于本作品

    开头就说了,很赞作者强调帝辛的称呼。

    为什么这么说?

    纣是后世(武王?)给帝辛的谥号,类似这样的谥号还有炀。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司马迁本人是一个为李陵求情而判处宫刑的男人。但是,《史记》恭迎汉武帝的地方还少么?当然汉武帝另当别论。

    反正我个人是觉得,历史重要的不是研究真相,而是启发未来。

    帝辛这个事儿也是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我们的观念,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也在发生转变。

    毕竟商纣王被黑了3000年。

    我认为作者找这样的一个方向,说一个人,真的

  • 2、 东京一年读后感:换个角度看生活

    东京一年这一本书是作者在东京生活一年的日记,里面展现了她对于一些艺术、作者的看法。书中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哲理,有的知识平平淡淡。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东京一年读后感:换个角度看生活,快来看一看吧。

    这本书是蒋方舟独自在东京生活一年的期间写下的,大概算是日记的一种,记录了这一年时间她在东京的所见所想。

    对于蒋方舟并不算熟悉,当然,熟悉的作者本来也非常非常少,只是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然后看着看着就看完了。书本身就比较短,内容很概括、凝练,蒋方舟不是一个磨磨唧唧的人,有些地方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儿太概括了,反正这本书挺容易看下去,就是一个日常的记录,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没有什么干货,就是看看别人的生活,想想自己的。

    蒋方舟可看过太多书了,所以为什么别人写个日记都能写这么好,而有些人的日记都是早上我起床,然后吃了一个早饭。她对文学和艺术了解挺多的,在东京去看了好多的艺术展,书里写了很多她对于一些著名作者和艺术家的看法、理解。

    一个作家的生活,还是可以值得羡慕的,可以一个人到东京生活一年,不是为了工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如果有的话大概就是找找灵感、体验生活。这是作家的优势吧,毕竟普通的上班族通常是不能这样的。

    也许这个可以叫做深度游,居住一年比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行确实是会来得深刻得多。

    书里提到一些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自杀的事情,一些蒋方舟认识的人,这些人因为某些原因自杀,可能是因为抑郁症,也可能就是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他们的自杀让人感到惋惜,而蒋方舟和她身()边的一些人,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会问问自己我苟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印象中很多天才作家、艺术家都会有轻生的倾向,大概是因为这类人都太过于敏感,感情太充沛,所以世间的美好在他们眼中放大很多倍,世间的丑恶同样放大很多倍,而且自己并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丑恶的东西,所以竟然不能改变,就厌恶、逃离,如果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那就离开这个世界。艺术家们好像都比较极端,梵高、尼采这些人既是天才,也是疯子。

    独自去陌生的地方生活一年,这样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没什么好期待的,大概是因为很多自己想去的地方都去过了吧,对于其它的地方、风景、人文都没什么特别的向往,去过的那些地方,给我的感觉是,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留下什么样的记忆,不仅仅取决于风景本身,还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更在于你

  • 3、 换个角度看事物——读《普罗米修斯》有感

    换个角度看事物这是我从《普罗米修斯》中得到的感受。 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天神,他为了帮助人类,使人类过上幸福生活,不惜丢掉生命,也不顾主神宙斯对他的严刑拷打,坚持把火种带给了人们,使人们脱离了苦 海。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可是却被宙斯绑在悬崖峭壁上,但他面对这些种种贴近死亡边缘的惩罚却毫不屈服,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 话。这就是伟大的英雄行为。 有人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因为他把火种带给了人们。如果我们从人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事情就是这样的,但如果我们从主神宙斯的角度去看待这 个问题,事情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宙斯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盗取火种的贼,就应该严厉处罚。由此可见,同是一件事,同是普罗米修斯,如果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 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记得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景色怡人的公园里散步,在一个花园中停了下来,因为花园中的花儿太美了,使人不得 不停下来欣赏,人们纷纷拍照,正在人们对这些花儿赞叹不绝时,一个小女孩却站了出来:这些花儿不美。人们问她为什么,她用手指了指,作者顺着她手指的 方向去看,原来这位小女孩只看到了花朵下面的小刺。 从这段故事中,也能看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一件事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句有名的诗句。意思是说:从正面看,它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峰;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千姿百态各不同。这句诗也告诉了我们对事物应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理解。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对一件事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谦让,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通过读《普罗米修斯》,我懂得了换个角度看事物,也真正学会了如何去换个角度看事物,这便是我从《普罗米修斯》中得到的。

  • 4、 各种教育书籍读后感

    各种教育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着,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着名女作家约翰娜 .斯必丽的世界名着。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 5、 各种书籍读后感

    各种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总之,我读了教育类这书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欢看教育类的书籍,但在这几年没怎么看过,是因为没有,可现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时都会看看,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有些随机带到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当前教育的须要,特别是这位教授写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读的几次,感受很深,受益非浅。

    各种书籍读后感范文二

    近日,我报名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获取一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一门考试科是《教育学》,按照规定不得不购买这门课的复习资料是一本内部编印的《现代教育学》。

    客观地说,这本内部资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罗列了《教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实用(针对考试)的当代《教育学》汇编。可我在仔细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了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无裨益。

    多年来,我

  • 6、 名画《蒙娜丽莎》观后感
    蒙娜丽莎的忧伤 武汉市武昌区实验小学六(b)班 张子越 在清荷作文课堂上,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我们都在静静地观赏着。 须臾之间,一支笔悄然落地,打扰了同学们正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的沉静,有的人已经看痴了。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今天,我们有幸目睹了她的风采。 整幅画以棕色为主,色泽比较深沉,但这并不妨碍画的精妙。随着脚步的移近,蒙娜丽莎也像真人一般慢慢地走近了你,与你对视良久。 她的头发很美,像瀑布般柔顺,像带雨的云彩般乌黑,轻柔地垂在两肩。她的面容十分和蔼,精致的面庞显得眼睛格外动人:乌黑的眼珠看向一边,仿佛在看着旁边美好的风景。饱满的两颊淡淡地着色,像是害羞才微微泛红。鼻子高挺,肉粉的唇彩勾勒出一个微微上扬的嘴唇。可再看向她的眉毛,有些低垂,不像开心时的舒展,也不像烦恼时的紧皱,而只是有些忧伤,有些低落。细细端详,蒙娜丽莎又好像在向我诉说着什么,她的嘴唇轻轻地抿着,似乎有着不诉之苦。 我想:达·芬奇肯定也是被蒙拉丽莎这独特的面容、微妙的情绪所打动了吧!闲暇之时来到这幅美好的景色前,看到一位漂亮而丰满的女人坐在石头上,看向了他这边,为了记录出这美好的一刻,达·芬奇拿出画板和画笔,想画下蒙娜丽莎这位标致的人儿。可当蒙娜丽莎发现达·芬奇正在画自己时,害羞地看向一边。她面容美丽,却仍遮不住她略显忧伤的神情。 《蒙娜丽莎》的肖像是世界画库中的珍宝,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位有幸看到她的人。虽然她已逝去,但没有逝去的是她永留的青春、谜一般的笑靥和那淡淡的忧伤。 精彩点评:子越的标题取得很独特,“忧伤”二字点出了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浓墨重彩地描摹出了蒙娜丽莎的美丽,且揣测了达芬奇画它时的情景,使文字颇具可读性!只是要对“忧伤”作出一点联想以契合主题哦!
  • 7、 读书笔记之从历史角度看斯大林时期的文化?

    读书笔记之从历史角度看斯大林时期的文化:

    十月革命的领袖不单许诺了一个正义的,经济稳固的新世界,并且,“美”也将是这个新世界的首要追求,即,俄国从此将按照一个统一的艺术计划,把曾经混乱不堪的生活变得和谐有序。为什么会说这是一个“艺术计划“?那是因为,当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日常都由一个权威来规范和协调,当这个权威得以整体地创造出一个世界之时,这个权威——共产党领导人——也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艺术家。这个艺术家拥有的创作材料是整个世界,他的目标是克服这些材料的抵抗,让它们变得柔软、韧性,从而能被捏造成任何想要的形态。

    马克思的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这一概念表明,在不改变一个人周遭环境的情况下,想要改变他的思想状态是何等困难。换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个体的思想取决于他所处社会的组织形式。对于革命马克思主义来说,不仅物质世界,个体、个体的想法以及所谓的“内心世界”也同样是等待这位艺术家统治者任命的创作材料。因而,他企图通过重新建立理性规则,重新安排生命秩序,并以此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想。然而,实际创造新世界的活动又恰恰是非理性、纯艺术性的。首先,由于创造新世界的主体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地被还未变得和谐的现实不断塑形,他们无从保证整个创世计划是完全理性,合乎逻辑的。而且,由于世界的全部权力都在统治者手中,他便可以屏蔽所有可能出现的理性批评,进行非理性的创造。另外,由于批评者们只可能站在社会的某个特定位置,他们不具备能够看清全局的视线(只有拥有了权力才可能拥有这种视线)。因此,他们的批评不是取材于旧社会秩序的残留,就是基于某个单边视角。这样一来,艺术家统治者和大众对世界的认识是相异的。对前者来说,整个世界灵活且富有有弹性——对普通人来说万分稳固的东西事实上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一切都可以被艺术家统治者改变。依着这样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权力视角与审美距离在共产主义世界是合二为一的。假若真如尼采所言,大众只可通过审美来判辨这个世界是否公正,那么从审美角度来演绎这种正当性则是保证顺利建造新世界的唯一路径。共产主义必然依靠美学来输出革命、创造世界。

    西方世界也曾意图通过整顿美学来改变社会,但只有东方的俄国得以成功实施这一巨大工程。发生于西方世界的革命每次都在反革命中完成,并最终形成某种新旧杂糅的秩序。的确,西方世界的革命从未像东方那样激进,因为其革命意识形态太能够

  • 8、 齐白石名画《虾》观后感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六(1)班 李乐天(第二讲优++) 水墨的淡雅和齐白石老先生高超的画法,创造出了一幅出神入化的《虾》。 虾,大家都见过,它只是一只平凡的水生动物,而齐白石老先生的虾却创造出一种独有的美丽,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吧! 黑黑的虾头充满了灵气,齐白石只用了三笔,但每一笔都毫无瑕疵,精确无比。虾身的美很柔和,但又可以看出铁甲般的坚硬,和虾头也很对称。最让人赞叹的自然是虾的胡须,如同蚕丝一般纤柔、美丽,这是点睛之笔。还有虾钳,它很纤细,但却有力,带给我一种柔中带刚的感觉。 两只虾在画中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它们是在干什么呢?我猜是在比武吧!两个武林高手,一个英勇善战,一个会找破绽,打起来一定会是惊天大战。还有可能是玩捉迷藏,说悄悄话,茂密的水草可是它们的秘密基地呢! 听说,齐白石老先生为了画好虾,在家里还养了虾,每天都认真地观察它们的动态,经过齐白石老先生的辛苦付出,一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虾》诞生了! 我们要学齐白石老先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任何事情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精彩点评:被乐天流畅而优美的描写惊艳到了,白石老人这幅简洁而灵动的水墨画在你笔下也毫不逊色,被描绘得摇曳生姿、灵气十足!⌒—⌒你的语言表达精当而灵动,给人丰富的阅读感受,就是后面不能草草收尾,要善始善终哦!
  • 9、 各种好看书籍的读后感

    各种好看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一

    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

    《走遍天下书为侣》里面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伴侣,当作自己的家。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是把书一遍又一遍地读,再思考各种问题后,阅读其它部分,找到以前忽略的东西,然后把从书上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进行想象。

    本来,我很讨厌读书的,但自从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作者非常喜爱读书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此,我也把书当作我最好的朋友。

    有一次,星期六晚上,我早早地把各科作业完成,觉得很无聊,就去看电视,拿着遥控总是按不停,没什么好看的,就把电视关掉,但突然想到,老师每天都还有布置一个作业看书。我走进房间,把们轻轻地关掉,在书架上拿一本课外书看,坐到椅子上看书,慢慢地品尝看书地乐趣。过了很久,妈妈走进来,叫了我几声,我却还沉浸在看书的乐趣中。可是,妈妈把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书合上去,并说:很晚了,先睡觉,明天要看还有时间的。我随口就答应了。但是,我还是想再看几篇后才睡。妈妈出去后,我继续看。又过了很久,我觉得很困,想去睡,就把书合上。看了时钟,我吓了一跳十二点,现在真的已经很晚了。我把灯关掉,躺到床上,进入梦乡。

    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让我觉得读书是无比重要,也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快乐。

    各种好看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二

    我喜欢读书,各种各样的书摆满了我的书柜。从薄薄的童话书到厚厚的科普读物。可是,又有谁知道,我曾经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呢?倚栏轩文学网

    我记得,就在我7岁时,大伯伯送了我一本书《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把我带到了梦幻的世界里,从此,我彻底地爱上了童话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我一蹦一跳地跑了进去。本以为妈妈会给我买许多童话书,我兴奋地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中寻找着。可是,看到妈妈手里拿的2本书时,我彻底绝望了,竟然是我最讨厌看的作文书!我带着一丝乞求的声音问妈妈:妈妈,可以不买这两本书吗?我指了指妈妈手里的作文书。可谁知,妈妈脸色一变,皱了皱眉头,严厉地说:不行!这两本你必须买!当然,你也可以买童话书!我高兴极了,像小鸡啄米似的,一个劲地点头。但是心里不禁有些埋怨,作文书有什么好看的,哪有童话书好看呀!可我不敢把这些话说出来,不然的话,可能连童话书也买不了了!当时我并不知道,妈妈这样也是为了我好,是为了让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提高,到后来,才知道妈妈对我的好。

    书,给我带来了快

  • 10、 换个角度读后感汇总

    伴随着岁月流逝,总有一部作品能给我们带来最初的感动。在快节奏生活中阅读作者的作品,您可以在都市生活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想,我们不妨尝试将内心所想用文字体现出来。您是否想起写作品的读后感就大脑空白呢?考虑到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整理了“换个角度读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换个角度读后感 篇1

    早在小学时便听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大家对它的评价大致是震惊了!或也许是我们疯了,他们才是正常人!等等。对本书的一致好评让我十分想拜读这本颠覆正常人思想的书,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最近才阅读完这本书。

    对于这本书,我的评价是:作为小说,它是成功的。但作为如作者与书商宣传的纪实及学术类书籍,我认为是富有争议的。

    从小说的角度看,我认为书中许多角度都十分引人入胜,引人思考。

    作者的文字一直令我思考:天才和疯子,是否真的一步之遥?书中很多被送至精神病院的疯子,都有着清晰的头脑与逻辑。他们提出的许多观点,作为正常人的我,经常被怼得哑口无言。

    印象很深刻的一段:一位患者被家人和伴侣认作被附体了,因为几年前开始模仿他人。她模仿的惟妙惟肖。除了外形,她的眼神、动作和语气等和附体的人完全相同。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附体的人,都是活人。

    作者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因为她好奇别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于是她选择换个角度看。

    太平常的一句话,完全想象不出这是出于一个精神病人之口。这让曾经也这么想过的我被吓了一跳。

    但思考过后,我开始明白为何她被认作是精神病人。

    因为疯的不是这句话,而是为这句话所付出的行动。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曾经的我也这么想过,但我选择的是多看书,去看书中的另一个世界,这是普通人的行为;科学家想看另一个世界,于是去探索宇宙、生物这是天才的行为。对比之下,精神病人与普通人甚至天才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他们的奇思妙想,而是他们因为这些奇思妙想而将行为及思想变得诡异起来。

    那一步之遥,或许指的就是这个。

    同时,这本书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引发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书中的很多观点与常人的观点往往是相似的,因此也能引发常人更多的思考。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有了一种想去阅读之前毫无兴趣的学科书籍,想去了解更多的知识,看更大的世界。

    但不得不说,作为一本学术类书籍的话,它并不能被称作优秀。

    首先,它的语言并不严谨。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类似我的一个物理学教授说、学心理学

  • 2022-03-09

  • 2019-09-20

  • 2021-03-27

  • 2023-07-02

  • 2019-10-24

  • 2021-08-03

  • 2021-04-13

  • 2019-09-19

  • 2019-09-21

  • 2022-10-20

  • 2023-04-2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4-24

  • 2022-04-23

  • 2019-10-24

  • 2021-08-04

  • 2019-09-20

  • 2023-05-19

  • 2021-07-20

  • 2019-09-20

  • 2022-05-13

  • 2021-04-11

  • 2021-07-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19

  • 2022-05-2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08-18

  • 2019-09-25

  • 2022-05-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
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2024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各种角度看名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