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 > 地图 >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相关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热门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

(共 8729 篇)

  • 1、 读《给小学数学教师的46条建议》有感

    读《给小学数学教师的46条建议》有感

    文/袁江萍

    暑假匆匆过去了,当时工作室布置假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自己只是觉得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毕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读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拿起了放在案头许久没有翻看的《给小学数学教师的46条建议》。立刻,我被林碧珍、朱老师的所给的建议深深的吸引,那一句:当知识遗忘后,留给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让学生受益终生。这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本书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能使他们的教学与时俱进,并能帮助年轻教师更快地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他们少走弯路,自我学习不断成长书中的每一条建议均来自团队成员之前的经历,是一种对经历的觉醒、归纳、反思、探索。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喜欢引起老师的注意,表现欲强,因而大部分的孩子喜欢自己说,而不喜欢别人说。所以,当课堂上某个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首先示意其它学生认真倾听,并要求学生在听完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多进行目光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教师应放低姿态融入学生的角色。这样,学生才敢大胆的表达,老师才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课堂才能迸发出磁性与魅力,达到灵性的境界。因此,教师应善于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有时候课下师生交流很愉快,可课堂上就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有我们充分的相信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发言,适时地予以鼓励和点拨,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展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表达习惯。

    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名著。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或许只有我们亲自精心的阅读才能感受到里面的精髓吧。

  • 2、 班主任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发言稿)

    班主任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发言稿)

    穆英杰

    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班主任,穆老师。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在刚刚步入这个行业之初,我就有这样的疑问:教师到底都要做些什么?尤其是当班主任之后,我就更加的迷茫,面对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要给的只有知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其中这句话解答了我的疑问:"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教育又是什么?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和自己的实践经历,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我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

    教育是不辜负信任。

    每当我在走进班里,最让我动容的就是那22双纯净、充满信任的眼睛,这让我无比感动,也倍感压力。当老师后,我发现自己的学生们会无条件的信任自己。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向我寻求帮助,伤心时会向我倾诉,开心事也会和我分享,甚至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每每思及于此,工作上就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生怕自己不好的言行会深深的刻印在他们的心上,从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教师,我时刻谨记:他们信任我,因为我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我要接纳每位学生,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教育要对得起孩子的信任。

    教育是鼓励。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上课经常走神,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时不时地会说些与课堂毫无关联的话,多次提醒也无济于事。学习成绩不好也导致她非常的不自信,不愿与别人交流。经过长期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有超强的想象力与感受力,这些都是她的优点,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她爱幻想的特质引到别的地方。在语文课上,分角色朗读时,我会鼓励她扮演一些性格比较鲜明的角色,开始她并不会跟大家配合读,但通过慢慢的引导,她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了,而且会把角色演的活灵活现。每当这时,其他学生们和我都会为她鼓掌,不遗余力的夸奖她。收到这些鼓励的她慢慢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了。我也会创造讲故事的机会,让她站到班级前面给我们讲,其实由于紧张,她讲的并不是太好,经常虎头蛇尾,但是大家都很宽容,也都鼓励她。这一次次的历练让她越来越自信,她开始在集体活动中大放异彩。在学

  • 3、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教育,静水流深

    教育,静水流深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胡波丰

    《给教师的建议》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教育经典,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所作,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其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不仅有光辉的教育理论,更有鲜活的案例指导,每次读它的时候,都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找到了教育的活水源头,仿佛拨开了困惑的迷雾见到湛蓝天空······

    在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条:

    “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想起自己初为人师时,总是碰到这样的情形:因为对教材不熟悉,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所以上课的时候自己总是拼足所有的力气去记住教材的内容和授课的逻辑顺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教材的内容上,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对课文的理解是粗糙的,语言的表达是没有情感的。没有鲜明情感的表达,学生听起来自然费力而又无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节好的课堂的前提应当是老师的知识储备是这堂课的知识容量的20倍以上,这样你才能减少对教材的关注度,做到上课游刃有余。你对教材的关注度越少,你对学生的关注度才会越高,教师在讲课时才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关注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呢?

    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但知识会老化、会过时,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把阅读当作饥饿时的食物,当作自己的精神需求,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来,深入地思考。阅读,有时候还能帮助自己抵制职业倦怠,能让自己的思想保持活力,能让自己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有一份底气和自信。

    “先进的教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就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学生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的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现行教育真正可怕的失误在于,它把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到了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就是让学生记忆老师讲过的现成的知识,死背教科书。学生背负着厚厚的知识行囊,越学越累,而他们用大好的青春时光学到的知识,却是人工智能几秒钟就可以搜索到的。就像马云近日在贵州大数

  • 4、 小学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小学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我喜欢读书,也爱收藏书。从教二十一年来对我教学工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给教师的建议》。

    打开目录,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给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这不都是我最急于知道的吗?目不暇给的我废寝忘食的读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苏霍姆林斯基用费佳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用“阅读与思考”唤醒知识“差生”的思维。

    书中讲到,有个叫费佳的学生,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始终是最大的障碍。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苏霍姆林斯基就给他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二百道应用题,主要都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其中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起初,费佳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像读鸟兽、昆虫、植物有趣故事一样。过不久,费佳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解答出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答出来的?”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每解出一道题,就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还在文字题旁边用了画习题的办法,画有小鸟,动物植物等。

    苏霍姆林斯基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小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了另一套书。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同学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科学发生了兴趣。费佳成“少年设计家小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语文,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

    苏霍姆林斯基评论此事在教育日记中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有给费佳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像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他的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告诫教师们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

  • 5、 读《给教师的100建议》有感 800字
    今年暑假又从书架上去除了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建议》这本书,虽然是第二次拜读,依然是耳目一新。它言辞犀利,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叙说着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不断反思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反思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教育活动的起点永远都是备课,只有做好这个环节我们才能谈得上以后。时代变了,教材变了,考察的内容和方式变了,学生也变了。我们教师的工作好像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本质上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间断的学习,跟书籍结下终身之缘,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节拍。在河大培训的座谈会上,我曾以“教师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主题发言,发自内心的谈到教师的学习、终身学习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用网络的一句话来说——你要是没微信,那就真的没威信了。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他从周围的世界里所遇到的事务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作为教师,始终绕不过后进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一直为他们的愚钝而困扰,一直为他们的顽劣而苦恼,一直为他们的屡教不改而筋疲力竭。可是我们关注过他们的内心吗?考虑过把他们拉入到我们正常的轨道吗?是的,我们努力过,我们坚持过,我们甚至比他的父母更加用心过。然而效果呢?错误的不是你,不是我,更不是学生自己,错误的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分数,正正关注学生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可以培养这样的一个人。为人父之后,我对管理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翻天覆地变化——只要孩子健健康康、正正常常的长大,我们就捞回来成本,剩下的全部是利润。有没有觉得,当我们放下分数时,那些后进生其实还蛮可爱的? “一个孩子能提5桶已筋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担20桶,学生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往往却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做的一样完美,不可避免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不论是我们还是学生自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2000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往往会选择性的忽视。什么是好学生,只要自己尽心努力,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要能有成己达人的思维,就是一个完美的学生。我们不妨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善待学生,善待他们的不完美,静等花开,反而会花开满园。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
  • 6、 读《给教师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实,学生学习也是在从事一种脑力活动,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5分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以上,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一样,也应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对后一种孩子应以特别的关照,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脾气,家庭背景等原因,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设计出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这也是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他认为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觉得麻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

  • 7、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林州市第三小学 秦中华

    一一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让我感触颇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老师的话来说:“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他识字的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并且在试验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己,据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 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巴甫里克身上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现在,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现在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记忆能力差、不会解答数学题的孩子,就算你不断的补习也是个“反应迟钝、无可救药”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五年级开设了他特感兴趣的“植物学”这门课程,因为“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这里他的思维觉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现的舞台。经过努力,他最终成了农艺师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动着我,正是这样刺眼的字眼儿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到《少年中国强》其中一期节目,专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喜悦,他的出生让妈妈真正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的出生让妈妈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谓的差生,但就像节目当中说的那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极度的喜欢和极度的不喜欢,喜欢的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地学,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付诸实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欢的则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学校六年级6班的

  • 8、 猎犬的爱 ——读《第七条猎犬》有感
    肖雅静萱 《第七条猎犬》这本书是妈妈推荐给我的。这本书让万千人落下了泪水,也让我热泪盈眶。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个猎人家里养了六条猎犬,可因为种种原因主人却没有一条称心如意的猎犬。有天,一位军人送给了猎人一条名叫“利刀”的德国黑贝做猎犬。 但猎人并没有跟“利刀”好好相处。在被主人赶走后,“利刀”成为森林里豺狗的头领。有一次,猎人在森林里打猎遭到了豺狗的攻击,性命危在旦夕。可“利刀”不计前嫌救了猎人的性命,但也因此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其实,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在于“利刀”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猎人。猎人这才知道“利刀”到底有多好,追悔莫及。以后不论遇到多好的猎狗,猎人也永远忘不了“利刀”。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因为我被“利刀”对主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我希望我也能有这样的宠物,在我伤心的时候可以陪伴我,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搓一搓它的脸。虽然我们的友谊不像“利刀”和猎人那样需要用生命与鲜血来验证,但也可以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第七条猎犬》这个故事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精彩点评:非常感人的故事。一条猎犬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抛弃自己的主人。这让人想到了同样忠心耿耿的八公,不过八公跟主人的关系很好。文章篇幅虽短,但五脏俱全。故事简介、与书结缘、内心感悟样样不缺,但需要在遣词造句方面多下功夫。

  • 9、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吴爱红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

  • 10、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

    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还有很多内容如《把困难当作机会》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2024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教您怎么写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有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