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高兴死了读后感 > 地图 > 高兴死了读后感,2024高兴死了读后感
高兴死了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兴死了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兴死了读后感推荐
高兴死了读后感

(共 5146 篇)

  • 1、 高兴死了读后感:今天,你高兴了吗

    高兴死了这一本书的作者是珍妮罗森,书中为我们分享了胜抑郁症所做的努力,鼓舞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和病魔作斗争。希望他们每一天都能够开开心心,不被病魔折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兴死了读后感:今天,你高兴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那份灾难、疯狂或戏剧性,然而我们对待这些可怕事物的方式不同会让结局截然不同。

    这本书封面是一个极具有带动性的快乐到快要起飞的小浣熊的照片,然后配上高兴死了四个大字和三个醒目的感叹号。给人一种无论做什么都很用力很喜欢浓墨重彩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一本描写精神病患者如何生活的好笑的书。

    珍妮罗森是个集重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暴躁症、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精神病于一身的美国记者、专栏作家。虽然时常遭受发病时期的各种病痛折磨和自我摧残控制不住用手伤害自己,抓破自己的皮肤,拔掉自己的头发,然而她依然乐观顽强地坚持与病痛做各种斗争,同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乐趣,分享自己为战胜抑郁症所做的努力并鼓舞所有和她一样遭受抑郁症的人一起同病魔做斗争。

    因为抑郁症,因为喜欢避开人群而长时间独自一人的生活,让作者得以静下心来仔细地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身边的一切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简单的或者繁复的事物。抑郁症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往往也异于常人,过分关注事物的细节,很多一点点不经意的小事我们随时放在一边就随时忘掉了,而在他们那里可能就需要半天的时间去感知理解。

    从人生的黑暗时刻走向光明,再从光明走向黑暗。在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巨大的人生喜悦之后,能更加深刻体会到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快乐,在巨大的情感反差里,他们比任何人都更能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幸福。

    就像生活中的悲伤和不幸让幸福和狂喜更加甜蜜和深刻,同时也让那些幸福时刻更加持久;就像那些微不足道的粒粒尘埃,虽说所有的尘埃最终命运必然是会尘埃落定,但是它依然会珍惜自己留存空中的机会让自己发出闪耀的光芒。

    有时不得不说这些对生活的强烈关注和过人的感知力,也算是是一种天赋吧。

    我回过头看着酒店,发现自己一路往市中心走去时留下的脚印很不对称。一只又小又白,闪着光亮,而另一只样子畸形每个脚跟处都汇集了几滴鲜血。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人生的隐喻。一边光彩明亮充满魔力,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总有好的事物降临;另一边浑身是伤,跌跌撞撞,永远跟不上现实的步伐。

    这是作者一个人去纽约为自己第一本书录制有声书,夜晚焦虑症发作且一只脚因类风湿性关

  • 2、 《高兴死了》读后感400字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本书作者珍妮?罗森无疑是这种英雄。

    她不仅是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躁狂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等十几种障碍症,还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自身免疫方面也有一些问题,但是她却一直坚强的生活,命运给了她一百次痛击,她会给予一百次回击。

    通读全书,鲜有看到作者如何与疾病抗争,更多的是记录她轻松愉快的生活片段,虽然有很多get不到的美国本土梗,但是作者坚强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触动了我。书中有一章作者对她的丈夫说,如果没有她的存在,她的丈夫应该会过的更轻松一些。她丈夫的回答让我很感动,或许会变得轻松,但不会变得更好。是的,虽然作者身处黑暗,但幸运的是,能够有家人的陪伴,能有站在光明里的人愿意伸手去拉一把作者。美国有句话说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f,作者正是这种积极自救的人。

    反观自己,总是会因为一时的迷茫,暂时的困境变得抑郁寡欢、闷闷不乐。读罢此书,不禁自醒,我想不管眼下面临何种困难,如何迷茫,都应该勇敢面对,尽情享受生活,尽情把握每一个光明的时刻!相信最终都会如书中所写更光明的日子正要到来,更清晰的未来正要出现,而你也会在那里。

  • 3、 《高兴死了!!!》读后感_1100字

    《高兴死了!!!》读后感1100字

    被它吸引是源于封面这一只快乐大笑的浣熊!我还没有看内容,一眼就看到他好吗!虽然没有了生命,却可以如此肆意的大笑,大概也就能直接反映出这是怎样一本书吧——痛,并快乐着。

    抑郁症这个特殊的群体,从以往的不被重视,甚至被歧视,到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这个日益明显并且患病人数与日俱增的现象,是十分不容忽视。大概在我们每个人的严重,抑郁症患者,都是郁郁寡欢,失去了勃勃生机的样子,对生活、对感情似乎都提不起力气。没错,一直到看到这本书之前,我的认知还仅限于这一阶段。直到看到这只大笑的浣熊!原来,抑郁症病人只要积极去面对生活,心中有阳光,也能很快乐,像珍妮那样,做个最快乐的抑郁症患者!

    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简单来说,可能会被强烈的分为两派,爱它的人,会喜欢他的幽默独特,天马行空;不喜欢的,可能会觉得这就是一本“疯子”的自述,无聊的异想。还好,我喜欢它,因为它让我了解了另一个世界,也让我看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作者的抑郁症焦躁症睡眠障碍症无时无刻不在这么着她,然后,最厉害的就是苦中作乐不是吗?当她需要走到大众面前,她不安她失措,然而,她却告诉我们,这没什么大不了,“假装你很擅长”就好了啊!珍妮说,这似乎太简单,却是她唯一能做的,我觉深深地为她感动,这简单吗?这对我们普通人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一个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她给自己鼓励,让自己乐观,结果呢?录音顺利完成,我们为她欢呼吧!

    亲爱的珍妮,她有一种魔力,她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她相信总有好运降临,这是多么难得,人活一世,纵使顺风顺水,也难免有挫折,在逆境中给自己鼓励,就算浑身是伤,跌跌撞撞,跟不上现实的步伐,也会是幸运的那一个,因为我们像珍妮一样,虽然有痛苦,但是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快乐!珍妮把这当作一种特权,她从没避讳过自己疾病,她一次次的从光明走向黑暗,又从黑暗走向了光明,笑声,是一种祝福,愿我们每个乐观善良的人,都能够被祝福!

    对抑郁症患者如此,其实对普罗大众又何尝不是?不停的伤害与被伤害,都只是人生中的一瞬,抛开一切,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感谢每一天的太阳,带给我们无限能量;感谢身边的没一个人,给我们帮助和关心;感谢各种理解和不理解,让我们成长;感谢所有的一切,让我们乐观的笑对每一天,像珍妮告诉我们的那样——“你就是你自己。你比昨天的自己更像你自己

  • 4、 话剧《活着还是死了》观后感

    话剧《活着还是死了》观后感 昨晚单位发福利,看的话剧《活着还是死了》真心没有看懂,却在看的时候,搜心刮肺的想词儿,想领导问起时我该怎么赞美。鬼知道,我根本没看懂。 哦,那个踢乌龙球自杀的足球运动员那段收获最大,关于拉拉队,性,抢媳妇,雄性荷尔蒙的。到时我能在会上说吗,敢吗?不如承认没看懂。所以,考虑的太多,我不是我,伪装的我。孰真孰假。 有人说装,我说装了一辈子也就是修养。真的很累。活了一百个弯弯儿。没办法,成王败寇,你功成名就,放个屁都有人做笔记,你默默无闻,至理名言也得等到死后让砖家铺路。 我说,不能太探究事实真相,否则,会精神错乱。如同不能探究精神病人的真理。真真假假,正常人还是精神病人,谁对,谁错,这个社会,不好说喽。 死不瞑目,堵塞了黄泉路的人,要的不过是一个尊严。谁能给,对路人附和的一篇虚假悼词,就能安心上路。其实,不过也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能下便罢。最终,还是自己那一口气,哪里都一样。 现在看,那个话剧我还是咋吧出了点味道。
  • 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全文读后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错,这就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所创的诗。

    在《有的人》里面,列举了3组形成鲜明对比的人: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人,一心为人民服务的人。想不朽的人,情愿做野草的人。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这三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赞扬了鲁迅、雷锋这一类为人民着想的人,又讽刺了像蒋介石那样无恶不作的人。

    在写完这首诗后,诗人臧克家曾说:“这样一个巨人,我只能概括他生前为了人民奋斗而牺牲和死后被人民热烈追念。”是啊,鲁迅走了,但他留给了后人很多很多,有不解,又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在这篇诗里,赞扬了鲁迅一心为人民着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活着就是为人民而活的高贵品格,同时又暗暗讽刺了那些只知道欺压人民,活着只为自己而活的人!

  • 6、 《死了一百万次猫》读后感作文

    《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一本绘本,里面讲了一只猫,皮是虎斑的,死了一百万次,活了一百万次,被人养了一百万次,被人哭了一百万次,可是它从来也没有哭过…….

    我觉得这是一只活泼的猫,这是一只奇怪的猫,因为活了一百万次而得意,向人炫耀等等,却被一只白猫说:“是吗?”最后不再说,而说我能在你身边吗?跟白猫白头到老最后去世,这时虎斑猫哭了,这是第一次哭,却哭了一百万天,一天它也死了,听到这儿,我深受感动,一只得意忘形的猫,却被一只白猫给教育,其实白猫没有教育,是虎斑猫在白猫的提醒下不得意的,虎斑猫为它哭这全都因为一个字“爱!”因为爱让虎斑猫醒悟,因为爱让虎斑猫和白猫在一起生活,因为爱让虎斑猫知道珍惜生命……...

    最后听了我的介绍,你对这本书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的话就快到书店购买吧!

  • 7、 《高兴》读后感900字

    据说这是贾平凹写得最艰苦的一部小说,酝酿五年,历时三年,五易其稿,用手抄写100多万字,手指严重变形。

    但辛苦归辛苦,很多人并不买他的帐,有人就说《高兴》是贾平凹的江郎才尽之作,是贾平凹继《怀念狼》和《病相报告》之后的又一部平庸之作;但也有捧的说《高兴》采用陕西方言,主题明确,线索单纯,比《秦腔》要好读很多。是堪称贾平凹近年来最好读的一部小说。

    《高兴》共20余万字,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进城拾荒的农民刘高兴在都市里的生存故事,是贾平凹又一部关注土地变迁后农民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即与刘高兴发生恋情的妓女孟荑纯。虽然说刘高兴生活中有原型,是贾平凹老家丹凤县棣花镇同村的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但显然贾平凹并不想写一个一般意义是的拾荒者,我看到的贾平凹笔下的刘高兴是位有洁癖、有理想、有追求、有爱情、有领导才能、有组织才能、有侠骨柔情的绅士。

    江郎才尽不江郎才尽,平庸不平庸我们暂且不论,倒可以看出老贾不服老、不干于寂寞的心态。要想一部比一部写得好,对谁都不容易,所以评论界也就不要太挑剔了。

    我倒想让贾平凹继续写下去,有总比无强,不要像某些歌手靠一首歌吃一辈子,不要像某些写手靠一部书吃一辈子,但前题是想写就写能写就写不要勉强更不要企图超越。我多年以前就说过:关于《废都》,我国文学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认识和评论,一般都避而不谈或曲解了作品的真正意义。一般人看到的是它的性描写,其实它更多的是表现世纪末人的无奈和浮躁,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说贾平凹没有别的作品,仅一部《废都》,也够让他立足于文坛了;如果说同时代的作品全部被人遗忘,那么今后在谈到这个时期的文学史的时候,人们也不可能不提到《废都》

    老贾,你想超越你自己你想超越《废都》吗?我看不容易。虽然《废都》没有收入到不偏不倚的官修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不过第五辑出版之后,因为铁凝长篇小说《玫瑰门》全文入选而贾平凹的《废都》则一字不选,因为苏童和王朔的长篇小说落选,因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节选,因为《射雕英雄传》的出局,这套大系再次引来议论纷纷。以长篇小说为例,洋洋几十部的选目,在当代中国文坛,真的有那么多长篇小说在30年间发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值得怀疑的。我们看到有几部作品的入选不那么有说服力,而落选的长篇小说中,你会发现《废都》的身影。

    为什么会有人议论纷纷,为什么会有人抱打不平?

  • 8、 《高兴》读后感_800字

    《高兴》读后感800字

    我是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读完这本书的,实际躺在书架上有许多时日了。翻看着语言很是洗练幽默,又是一人称,读来竟有些当年读长安和一座城池的畅快,但确乎畅快总是一时的,以为一气读完,但愈发跟随着高兴也浮沉失落起来,总归是想着探究高兴的结局,五福怎么死的就还是看完了,可见文章开头挖一个好坑是多么重要。

    如同路遥的人生,只在最最失落处,结局了事,就没有后来,也不需要写后来,这并不是官场小说,也不是武侠,亦非都市。那么多的一群人,诸多的百态,并非只绕了高兴来写。才发现这就是一人称的好处,三人称似乎写了很多人,确是写的一个人。一人称,一个人去看去体会,却写了很多人。

    读高兴感觉有自己的影子,局外人看着自作聪明,有时候替着高兴揪心着急。他常自以为,城市中人与乡下人智慧是相同,只是见识不同,这换现在流行的词是叫认知升级。时而聪慧,时而愚钝,有时候会觉得这样的见识和作为怎么就在一个人身上矛盾统一,又详细写了挣钱的难处,花钱的痛快,但自究起来生活却就是如此。

    五富死的突然,却并不突然,他是忍苦不避痛的人,小说在文章夹间几次写了他们的身体状态,结合开头的背尸情景,让人每每读到就如看到引路的刀劈树痕般细查起来。五富的结局开始就写出来了,他与高兴挖坑出笨力气,去买了背石头的器件,五富个子高力气却并不顶大,这在小说前面几段有交代。白天出大力气,冻出了疮口,一次狂喝烂醉,最终脑袋爆了血管。

    结局处写五富的死,太过于真实,读来真就如自己在面对身边人的逝去,让人心情沉重。

    .......

    百度百科中小说的介绍写的并不完整。另外看一分钟读懂高兴 的短视频,却是对不上,3个介绍,却是一个也对不上小说,莫不都是介绍的电影。

    另外最后几章作者说人物原型刘高兴说有写他们之间的故事,写了十几万字了。刚刚翻看网页发现已经出版了,就叫《我与平凹》。

  • 9、 《高兴》读后感_1000字

    《高兴》读后感1000字

    书看了一半的时候去了趟西安,剩下的一半花了更多的一些时间才看完。西安从零几年开始就在试图转变《废都》印象,兴建会大唐盛世时候的长安。我试图在的时候嗅出一些特别的东西,我为书里描述的状况也为这些主角们而哀叹。 觉得沉重的不是因为可怜,很赞同那句城里人和乡下人的智慧是一样的,差别只是经见的多与少。在巅峰时候的长安,360坊也是行行出状元,何况今日,同样也是可以的,只是社会赋予的阶级层次和眼光偏向,一些人一些职业便也越来越边缘。杨绛先生在《隐身衣》里有一句话: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未具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 我赞同能够用双手正常创造生活的人都不应当被看低。事实上的世界是:没有什么技能的村里人到了城里,能够找寻的工作性质,大抵上决定了只能相对边缘。这里是贾先生写的拾垃圾的群体,真真每个人都有农民本质,就如脚踏土地才有的安心那般实实在在的存在,不管你表露与否。高兴是个特别的人,始终将自己有别于其他的人,但是他确实是有不同的,能够更加慎独,能够主动的去接触和吸收外界的东西,他能够想遇人轻我必定是我没有被她所重之处,试图去改变。最后五富死了反应却令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啊,毕竟自己见过的世界就是这样了。五富就不一样一些,始终保持最本真最原始的状态,感情也是最朴质的,当然会有粗鄙,但是对有的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之前,如果是连生存都没办法保证的话,小打小闹的偷也成了正常,甚至更大的犯罪。 书里黄八、胡杏夫妇、孟夷纯、韩大宝、石热闹之类,要说人受教育和生活的环境影响生活的态度是必然。事实上是努力不努力生活在他们这样挣扎的状况里并没有太多变化。 之所以唏嘘还有后面写的一章里那样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打工的这么一个阶层呢?这个阶层谁来组织谁来管理,他们能被城市接纳融合吗?进城打工真的能使农民富裕吗?没有了劳动力的农村又如何建设呢?\\事实上不分农村城市人,打工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么?只不过有的苦力有的脑力,有的在光鲜的阳光下,有的在阴暗的夜幕或者小道里。贫富差距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只是既定阶层与态度的差异。在如今,说到底还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才是最令我叹惋的地方。

  • 10、 《高兴》读后感_1600字

    《高兴》读后感1600字

    “满天的星星,你要找哪一颗?” 书中提到了一个数据,在那个年代,西安城里的拾荒者有15万左右! 这是一本描写改革开放初期,一批进城拾荒者生活的故事。 就像贾平凹一贯的作品,讲诉的是农民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关注。 贾平凹本身也是农村出身,他的骨子里有着对农民的亲近和怜悯,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贫困和艰苦,而农民的生活也是他灵感的来源。 《高兴》不单单是一本长篇小说,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跟随着贾平凹的镜头,这批拾荒者的生活被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为了写好这本书,贾平凹不停地钻进西安市里的偏僻的小巷道,与拾荒者同吃同住,收集最真实的素材。 刘高兴是本书的主角,在他心中,来到西安市,他就是西安人,这个城市属于别人,也属于他。他来到城里拾破烂,也同时在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肾。他坚信自己的肾被装进了一个西安人的身体。他认为那也是另一个自己。他把肾作为一个寄托,强化着自己和西安城的一种联系,想象着自己的肾是西安的肾,自己似乎也就是纯正的西安人了。 刘高兴把肾给了西安城,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奔波穿梭,“西安市的小道小巷,没有他摸不清的”。他有着一种信念,似乎自己了解了西安,西安就会接纳了自己。所以,他的言行举止都要像一个西安人,他的一生都在向西安城寻求存在感和认同感。 他的家乡——商州,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的一个缩影。农村把土地让给了城市,方便城市容纳城市不断膨胀的人口。国家征集了土地修路,发展交通,建立工厂,然而那些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当了半辈子庄稼汉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却看不到前方的谋生之路在哪。 对于农民来说,城市里遍地都是钱,所以他们选择离开农村,进城谋生。他们可以一天一顿饭,天天稀粥糊苞谷,他们可以一年一身衣,鞋子烂得露出黑黑的趾甲,他们为了一斤破烂多收一分钱可以与卖主讨价还价,他们生活在城市里最不起眼的阴暗角落,因为他们对城市的灯光和人群无所适从…然而即使如此,每年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务工者依然只多不少,这是国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无奈之举,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然而他们是否会被城市接纳?他们真的能挣到钱让家庭富裕起来吗?大量人群涌入城市以后,城市发展拥有了充足低廉的劳动力,城市一天比一天干净整洁,城里人变得越来越自信,那农村怎么办呢?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呢?城市吞并了农村,农村为城市发展让步,而农村人永远融合不了城市,农村人最后失去了家乡,也再也找不到回家的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7-03

  • 2019-11-02

  • 2023-0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19

  • 2019-09-23

  • 2023-01-05

  • 2022-12-25

  • 2019-10-29

  • 2023-06-3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5-06

  • 2019-09-20

  • 2021-09-2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7-09

  • 2023-07-04

高兴死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高兴死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高兴死了读后感、2024高兴死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