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高考1977观后感 > 地图 > 高考1977观后感,2024高考1977观后感大全
高考1977观后感相关栏目
高考1977观后感热门栏目
高考1977观后感推荐
高考1977观后感

(共 6319 篇)

  • 1、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9篇

    我们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人们在观看时都会有许多自己的见解。看完一部作品后,写下来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就是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内容“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给您提供的,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篇1)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早就听说过《高考1977》,但是自认为影片无非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故事,应该没有什么特色。今天早上看了这部影片,刚看了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电影的风格是我喜欢的类型。看了剧情将介绍明白了它是一部历史励志剧。

    该电影以19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为大背景,讲述了东北某农场三分厂,许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知识青年”命运的高考的到来。他们为了参加高考苦苦挣扎着,该片讲述了他们积极争取参加高考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生活。那时候我们虽然没有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所以也是和他们一样为了高考,不顾其它的一切,起早贪黑的出入于教室和寝室之间。因为有考上大学,改变父辈命运的抱负,我也曾像他们一样求知若渴,再看看现在,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方向,在迷茫中度过本应该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活。看了这部片子我又重拾了曾经的热情,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整部片子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三十年前的高考,不仅仅改变了个体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所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视剧,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让我们思考,激励着现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不忘历史,再接再励。它承载着历史的意义,更多地改变了我们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该片中提到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他关心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复兴大计,构思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实了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在他重新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前,他对中国的国情已经了如指掌。他首先想到的是改革教育、科研方面的正常秩序,其中就包括恢复高考,为国家选拔和培养各种建设人才。没有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切高喊振兴国家都是空话,一切建设社会强国都是空中楼阁。它是改革开放的领路人,对他的敬仰而非个人崇拜,在影片中也通过这些知识青年深刻的体现出来。

    这部

  • 2、 [荐]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7篇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荐]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1977观后感【篇1】

    1977年是-----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学习被整整耽误了xx年。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系着一条生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我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后来实在坚持不住,在终点前半米处倒下了。大伙都被他感动了,临时决定改变规则,将终点线搬起,向后移了一米,让他参加了高考。他还因为不能考试而闷闷不乐上吊自杀。

    知足吧,起码我们不会因为出身而不能参加考试,想想1977年的同胞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累。更没有资格说什么书本枯燥乏味。在那个年代看书是一种福气,上课跟是梦中的事。

    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作业,也没有人逼他们学习,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学习,选择了高考。当我们毫无意义的咒骂中考时,1977年的学生却在努力的学习,以学为乐是我们当代学生难以做到的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考1977观后感【篇2】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到体育馆去看《高考1977》这部电影。

    197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在他们乘拖拉机的时候,拖拉机却熄灯了,无法前进了。他们只好跌跌爬爬地往火车站跑去,过程中有两个人精疲力竭了,只好停留在原地,等待着其他人考进大学的消息。他们这种

  • 3、 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

    请阅读以下栏目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高考1977观后感。闲暇时看看电影或电视是相当放松的一件事,随着思维的不断跳跃,各种心得感悟纷纷呈现出来。将从故事情节中得到的心得感悟进行总结,好好地写出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突出的是观看时的感受,要真切的表达出来。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

    今天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后,内心只有一种感觉——感动。

    十年的--动荡,破灭了广大学子的大学梦,而没有经历过--的我们,无法体验那种梦碎的痛苦。

    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的时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希望就此诞生了。

    《高考1977》中,一批因--而发配至东北劳作的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受到过上层领导的阻拦和胁迫,但他们热血沸腾,以绝食相威胁,决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遗憾。那种对高考的执着鼓舞了我,给我树立了榜样。

    看完整部电影,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情景。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雪天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但半路上拖拉机抛锚了,时间不等人,他们便索性跑步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一路上充满艰辛,但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有几个学子摔倒后实在无法走了,就大声鼓励其余考生,脸上全是遗憾,那一场景令我十分感动。他们追赶的是一列希望列车。

    影片无时无刻都折射出一系列社会劣态。“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主人公老迟起先面对知青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没有他的盖章谁都不许参加高考。老迟层层阻拦知青参加高考,而其目的只是为了不减少“北大荒”工程中的收入。直到女主人公陈琼的父亲为了女儿高考,冒着风险伪造证明,并把证明和一封给女儿充满深情的信寄给老迟。老迟这才被打动,并开始支持高考,最后成了知青们顺利参加高考的关键人物。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是影片中最动人的一句话。高考,让他们的命运得以改变,再次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他们从没畏惧过,跟他们比,我们的条件太好了,一心一意学习,没有任何干扰,我们又何必畏惧?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应该向前辈学习!

    现在,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了,“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说明高考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所以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应懂得珍惜,用汗水书写这段美好的时光。

    高考1977观后感 篇2

    从未想

  • 4、 实用范文:《高考少年》观后心得其二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范文:《高考少年》观后心得其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也许,起点是生命的初期,当你还是婴儿哇哇落地的时候;也许,起点是新的一天,每一天的开始;也许,起点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人生的起步。

    起点,充满着懵懂的气息,以及为未知的未来而奋斗的精神。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免有些坎坷。我们不能被困难所打倒,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生活中的挫折,是为了磨练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斗志,不能轻言放弃。越过这些坎坷,你会发现,其实打败挫折,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我们应该相信自我,迎接新的起点。

    七年级的学习已到了终点,对于即将步入初二的我来说,我新的起点,便是升上八年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能松懈,不能退缩,要积极面对这美好的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长辈们常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来教育我们。起点,对于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起点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会让你选择两条道路:一条是异常艰辛的道路,但是越过黑暗,你会发现,你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另一条则是无底深渊,踏进去,你将很难再回归正途。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条路。可是,你要想选择光明大道,就要付出行动,拥有击垮失败的勇气和信心。

    俗话说得好,“凡事总要先苦后甜”。你苦过这十多年,也许你将来的一生都能笑着度过;若你无所事事,整天只顾着吃喝玩乐,不尽这十多年应尽的责任,那么你的后半生,可能就会痛苦一辈子。

    所以,起点,固然不能被忽视。它对待每个人往往都是平等的,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对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放弃,坚持自我,你就一定不会失败。

  • 5、 观后感模板:全城高考电影观后感1000字

    人生一辈子都在成长,可每次的成长和经历都会留下不同烙印。高考是人生中最开始起步的烙印。它告诉人们未来的所有决策都从这里改变。那么你知道《全城高考》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全城高考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全城高考电影观后感1

    大半夜的,闲来无事,就把前几天下载好的电影翻出来看了看,《全城高考》让高考都过了五年的我突然有了一些莫名的感动,也许从电影制作来说,它是有好坏之分的,但是我想这部电影所想要表达出的内容、情感是真实,那些感动是真实。

    还记得那年高考,我们为自己的梦在日夜不停的奋斗着。还记得地震的第二天便是我们的月考,头天晚上因为害怕__再次袭来的我们没有睡上一个好觉,第二天去学校的时候教学楼的大门都还没开,人们聚在花园里讨论着昨晚情形的同时也在希望这一次的月考能取消,然而,我们失望了,正当我们讨论的激烈的时候,教学楼的大门开了,月考继续,我想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这所学校才能在如此大的竞争中始终站立在第一的位置上。对于已经习惯了这种考试和学校制度的我们,一次月考又算什么呢?考不考已经无所谓了,而且有时还希望考,因为早做完了,可以早点回家,这比上学要早放很多时间呢!于是,睡眼朦胧的我们又开始在教室里用笔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那天夜里,本该上晚自习的我却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逃了课,我们其实那儿也没去,就在教室楼下的花园里,那颗金银花的花架下,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晚的情怀,在后来的几个月后,我用了很长的文字来纪念了它,在花架下,闻着刚开的金银花的花香,望着夜空中的月亮,我们讨论着现在的学习,也讨论着未来的大学,我们进这样在那样的夜里倾诉者各自的青春和梦想。

    燃而,回头望去,楼上的那些同学们一个个的埋头苦学,我想他们一定比我能有所收获,因为他们比我用功,比我学的多,但是他们错过了今夜的月华和花香,而我也许失去了这样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是直到现在我都不曾后悔我没有用那些紧张的时间去学校拼搏,而是去玩耍,直到现在我都还在这样执着的认为,人生一辈子,有些东西我们失去了还能找回来,还能补上,而有些东西这一辈子就只会有那么一次,错过了就是真的错过了!

    影片中同学们一如当年的我们一样,努力的学习,奋力的拼搏,都希望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考试自己向往的大学,但是在通往考试的路上,他们各自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外在的一些因素影响,

  • 6、 观后感:电影全城高考观后感300字

    高考,人生最值得奋斗和努力的一个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一切竞争都是公平的,只有努力和不努力的区别。那么你知道《全城高考》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电影全城高考观后感300字,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

    电影全城高考观后感300字1

    大半夜的,闲来无事,就把前几天下载好的电影翻出来看了看,《全城高考》让高考都过了五年的我突然有了一些莫名的感动,也许从电影制作来说,它是有好坏之分的,但是我想这部电影所想要表达出的内容、情感是真实,那些感动是真实。

    还记得那年高考,我们为自己的梦在日夜不停的奋斗着。还记得地震的第二天便是我们的月考,头天晚上因为害怕__再次袭来的我们没有睡上一个好觉,第二天去学校的时候教学楼的大门都还没开,人们聚在花园里讨论着昨晚情形的同时也在希望这一次的月考能取消,然而,我们失望了,正当我们讨论的激烈的时候,教学楼的大门开了,月考继续,我想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这所学校才能在如此大的竞争中始终站立在第一的位置上。对于已经习惯了这种考试和学校制度的我们,一次月考又算什么呢?考不考已经无所谓了,而且有时还希望考,因为早做完了,可以早点回家,这比上学要早放很多时间呢!于是,睡眼朦胧的我们又开始在教室里用笔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那天夜里,本该上晚自习的我却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逃了课,我们其实那儿也没去,就在教室楼下的花园里,那颗金银花的花架下,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晚的情怀,在后来的几个月后,我用了很长的文字来纪念了它,在花架下,闻着刚开的金银花的花香,望着夜空中的月亮,我们讨论着现在的学习,也讨论着未来的大学,我们进这样在那样的夜里倾诉者各自的青春和梦想。

    燃而,回头望去,楼上的那些同学们一个个的埋头苦学,我想他们一定比我能有所收获,因为他们比我用功,比我学的多,但是他们错过了今夜的月华和花香,而我也许失去了这样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是直到现在我都不曾后悔我没有用那些紧张的时间去学校拼搏,而是去玩耍,直到现在我都还在这样执着的认为,人生一辈子,有些东西我们失去了还能找回来,还能补上,而有些东西这一辈子就只会有那么一次,错过了就是真的错过了!

    影片中同学们一如当年的我们一样,努力的学习,奋力的拼搏,都希望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考试自己向往的大学,但是在通往考试的路上,他们各自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外在的一些因素影

  • 7、 《全程高考》观后感

    《全程高考》观后感

    这是一篇让我感到非常有感触的电影。因为他们的坚强,他们的悲伤,他们的自信,范老师对学生的负责......

    当然由于我的泪点太低了,看到小帆帆因为家庭原因想要放弃高考,要放弃自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要掉眼泪啊。多年的努力,是为了能跳出家庭贫困的处境。只喝鸡汤,把鸡肉省下来为自己辛苦筹钱的父母,可是却因为目睹父亲因为退假烟筹钱而被遭于毒打。贺帆在那天去退钱,却被无理的流氓羞辱,而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在被挟持后,父亲的护子之心,而伤了人进了监狱,让崩溃的贺帆再一次遭受了无情的打击。可是因为在牢中的父亲的一张纸条,参加高考。却不料出了车祸。幸好在任雪的父亲,范老师,丁老师的帮助下,负伤参加高考。他一边念,一旁的老师一边写,在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心酸历程,道出了好心人对自己的帮助的感激之情...

    林叶一个一直活在父母亲关爱下的孩子,却在生日那天,偶然得知原来父母早就离了婚。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一直寄钱,寄东西的林叶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就像是自己出生时钟下的桃树一样,是被父母早早就抛弃了的孩子。认为高考没有什么用了,于是放弃高考......范老师在倾听了林叶的心声后,主动移植了那棵奄奄一息的桃树,为树挂上营养液。终于在老师的辛勤劳动下,看见桃树长出了绿芽。

    任雪,高三9班的班长,父亲为了自己的想法,强行逼迫女儿提前毕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是一心偏爱中国文化的任雪却倔强的和父亲吵了一架。最后在秦鹏的开导之下,明白了自己当前的该做的事就是回去上学,而不是一个人在旅馆里。庆幸的是父亲也在范老师的悉心回忆,劝说之下,向离家出走的女儿导了歉。两人和好如初。任雪也实现了自己心愿,参加了高考。

    秦鹏,一个被同学称为自称天才的鹏帅,知识面广阔,在准备高考的同时,还写着小说,受到一大部分的人的喜爱。可是却经常上课迟到而被班主任范老师批评。在一气之下,与老师进行篮球、文学、音乐比拼,连连三败的他终于安心学习。可是因为小说作者-凌波漫步的身份被任雪约出来见面,而乱了心意。最后在种种事件之后,与任雪和好,安心高考。可是在最后,高考成绩却是查询无果,但他却与一家报社签了约...

    过程一波三折,最后大家的歌唱,感动了全部的人,也感动了范老师。

    我希望在2年之后,我们13班,我们b班,也能迎接来一个皆大欢喜的毕业,不管在十年之后,我们再次见面,会哭,还是会笑,我们都要珍

  • 8、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把焦点放在了高考这一个永不过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题之上,那个时代的人有着自己实实在在的体会,现在的人对它也不陌生,既爱又恨。不禁窥探导演和制片人的精明。

    《高考1977》讲述了一群因文革而发配边疆北大荒的上海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家对高考的执着,以及反面角色革委会主任孙海英,对大家高考的态度。。。特别是当高考那天,大家在孤立无援的时候,当孙主任开着带着犁杖的拖拉机,载着一车人奔赴考场时,我已热泪盈眶。故事的情节并不新颖,但是演员们真实的演出一次次让我们从心里留下了眼泪。

    主题是高考,一部电影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历史,是让我们听听那个时代的声音,高考的本身意义大于高考,史实本身意义高于史实。

    因为上山下乡的缘故,因为黑五类的缘故,他们早早的就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十年,二十年,时间太长了,人生有几个十年又有几个二十年。他们渴望着人生的转机,直到邓小平的复出,知道高考制度的重新实施。新的高考制度不在考虑父母成分,不再需要组织盖章,人终于又开始有了自由。

    在我们频频对高考质疑的今天,看看电影当中的人们对高考的期盼与感激,未尝不使得我们再一次反思,是我们要求的太多,还是高考制度本身有问题。前面已经说过,电影情节并不新颖,甚至可以说是老套,但就是这老套的东西,往往也经常是打动人心的东西,谈到这部电影当中的打动人心的地方就不能不谈谈电影当中的亲情。

    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他不需要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在《高考1977》中,陈甫德对于陈琼的父爱,就让人深悟到父爱的伟大。因为自己是黑五类,他不得不跟自己的妻子离婚,不得不有女儿而无法相认。当知道高考制度恢复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千里迢迢感到农场去给女儿送复习资料。

    可是此时的陈琼早已经为了自己的生存,割断了与父亲的一切关系,一切向组织靠拢。当父亲冒充教育局的人来到农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揭发了他,并无意思顾及亲情。那时的陈琼已经被黑暗的生活压迫失去了常人的一切,她只是机械的想摆脱黑五类,想摆脱黑暗的社会给她带的一切灾难。

    然而在这些矛盾冲突的背后,基本的人性依然残存且生生不息。连性格扭曲的陈琼在内内心深处也留有一丝轻易不敢触动的软弱,那就是为人子女的亲情。当陈甫德离去,陈琼站在空旷的雪地里脚步踉跄,跌跌撞撞的奔走呼喊,那一声声爸爸更是

  • 9、 《高考1977》观后感:把命运还给我

    把命运还给我

    --观《高考1977》有感

    张可爱

    这篇文章送给即将高考的学生

    我是一个从小村走出来的姑娘,走出来时还不懂何为命运。

    “用知识决定命运”这话对我并不陌生。父母从小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走我们的老路”;老师教导我:“要刻苦读书,才能走出小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年幼无知,那时我不懂这些道理,就只是知道我该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算成功了。如今,我终于从那个贫瘠的小村走出来,坐在了大学的教室里。

    直到看了《高考1977》这部影片,我才明白了,那一句“用知识改变命运”里有着太多的故事,那一声声叹息里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我仿佛站在了1977年的天空下,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乃至整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看到了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坚毅地崛起,他在呐喊,他们都在呐喊:把命运还给我!

    用感动来形容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实在太轻,它带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我震撼于那个身不由己的年代,仍有人执着地为了命运挣扎着;震撼于希望的大门打开之际,这个民族的青年对找回知识的渴望。

    小根宝用瘦弱的身躯倔强地撑起了300斤的麻袋,这,是自由的重量,他倒下了,换来了久违的自由,却仍旧回不去他惦念的远方,这,是命运的重量!强子就地绝食来扞卫考试的权利,他说的没错,这次党中央是他的后台,这不是谁的恩赐,他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偷了教材,拿取了报名表,整个三分场的青年可以为了自己的命运搏一把了,他们彻夜难眠,澎湃着热血斗志昂扬前往考场,可造化弄人,车却坏了。眼看一天一趟的火车就来了,他们什么也顾不上拼了命往前跑,倒下了爬起来继续跑,因为前面,是他们走出这片寒冷的农场的唯一一条路,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路,而身后,是他们在滴血的被耽误了十一年的青春。然而,火车还是走了。

    我还记得三子跪在地上一再磕头请求父亲让火车停下,命运不许他们错过这次考试啊!我也忘不了跪在地上,看着火车远去眼里的绝望……终于,场长老迟开着拖拉机如英雄般出现,送他们去考场。我不觉得这种拯救人于千钧一发之际的剧情有多俗套或者老土,相反,这些人,三分场的孩子们,整个民族的青年们值得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成功之处,于我而言,在于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不甘毁灭的震撼,它打动我的,还有无情历史中的柔情和温暖。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是陈琼那句:“我要的是证明,你不再是历史反革命的证明,你能给我吗?我等了十年了!”十年

  • 10、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挣扎于时代的囚笼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挣扎于时代的囚笼 (徐承宇) 看完《高考1977》,一句话在我耳边回响,“解放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当文革尾声解放高考的消息传来,黑龙江农场里的这群孩子在燃烧的桔梗中眼睛湿润,想着这一刻已经在无数个日夜里消磨,险些沦为泡影,终能在跌跌撞撞中到来。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是一群人的故事。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我们,如何能想见,在40年前,中国的大地是怎样的光景,又如何能想象,在大地上耕耘的儿女是面对如何的闭塞与艰辛。文革的主旋律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一笔无法视而不见,更无法轻易抹去。对于现在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可是在当时,却是真真切切,深入骨髓的现在。 我一向觉得我们无权去指责一个时代,因为站在现在去面向过往,永远没有历史的真实,有的只有无限接近真实的可能。既然不是绝对的真实,又何必过多的纠结于历史的事实,只需要去还原历史的情境,去分析时代对人这个主体的影响。人本主义总是第一位的。 电影里展现了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外界对于知识的无限封闭,两种无限交织,表现为一种内心的诉求和外界的压制之间的强烈碰撞。个体就是没有能力去挣脱的困兽,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可是无奈却被压抑在时代的囚笼之中,或是奋力反抗,或是努力挣扎,或是放弃自我。因而困兽在时代下,或是高歌猛进,威武不屈;或是以退为进,寻求机会;或是自暴自弃,鲜血淋漓。 或许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会抱怨时代的残酷,感受到文革对于一代人的摧残,痛恨这个没有自由、没有自主权,完完全全上纲上线的文化专制时代。但是对于我来说,冲击力最大的还是在这个时代中,个体的生存状态。影片中小根宝可谓被时代摧残的一个典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黑暗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他在以组织为上的时代,得不到组织的重视,在组织捆绑下没有自主权,感到无力,一度要用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生存的价值。在自由之光挤进黑暗的节点,他又一次想要自我了断,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来拥抱自由,来与其他人平等竞争。我想没有经历文革,他会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学问人,至少是一个积极地安分平和的人。但是黑暗之光的笼罩之下,无处逃遁。他内心无力支撑这种以组织为上的不平等,却又渐渐地习惯了自己被漠视、低人一等的地位,背沙袋的失败对于他来说就像是又一次将自己鼓起的希望摔
  • 2019-10-28

  • 2023-01-11

  • 2019-09-25

  • 2019-10-28

  • 2022-12-08

  • 2021-05-09

  • 2019-10-28

  • 2023-01-03

  • 2023-01-24

  • 2021-05-09

  • 2021-04-24

  • 2021-05-26

  • 2021-04-29

  • 2021-05-05

  • 2019-11-04

  • 2022-12-20

  • 2023-01-16

  • 2023-02-09

  • 2022-03-31

  • 2022-03-1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12-18

  • 2022-12-20

  • 2022-12-15

  • 2019-10-11

  • 2022-03-30

  • 2023-02-09

  • 2023-02-04

  • 2023-02-17

  • 2023-02-13

  • 2023-01-11

  • 2023-02-13

  • 2023-04-11

  • 2022-06-14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高考1977观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