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2024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范文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推荐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共 8741 篇)

  • 1、 《红楼梦》高二读后感

    红尘漫漫,那记忆的枷锁,把那悲伤的爱恋永久的封存了,静静地被风吹散,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却受到了世人的指责。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合上《红楼梦》,这首诗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慢慢地品味着这首诗,有很多想法,有感而发,不禁为《红楼梦》中的一位人物感叹人生如戏,红尘如梦。这个人不是温柔多情的贾宝玉;也不是敏感多病的林黛玉;也不是娇媚泼辣的王熙凤,而是在《红楼梦》中乖巧懂事的薛宝钗。

    我觉得薛宝钗是一位真正的强者,她乖巧懂事,从不会在别人面前为难别人,有时还会为别人解围,不会与别人正面冲突,所以在府中她人缘是极好的,很得人心,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人见人爱。论才华她决不在林黛玉之下,但她不会炫耀自己的才华。当然,我最佩服她的并不是她的性格和才华,而是她处人处世的方式和技巧。她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把握的极有分寸,说话从不造次,可以说得上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与凤姐王熙凤相比,也决不在她之下,至少王熙凤在说话上远不及宝钗。她个性泼辣,做事心狠手辣,表面笑脸迎人,却会在背后捅刀子,说话从不顾忌,不分场合地点,在这点上宝钗胜过凤姐。

    在整部书中,或许大家只注意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凄美悲伤的爱情,有人为之伤感,有人为之悲愤,怒斥封建思想的迂腐,门第高低的束缚,但我认为最可怜的并不是宝玉或黛玉,而是夹在他们之间,成为婚姻爱情牺牲品的薛宝钗,众人皆知,最后宝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宝玉。宝玉和宝钗之间只有姐弟之情,并无男女之情,他们也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宝钗更是悲惨,宝玉中举后看破红尘,远离世俗,落发为僧,皈依佛门,可怜宝钗身怀有孕呆在府中,红颜渐逝,了此一生。有人说,是上天不公,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我倒认为老天还是公平的。黛玉虽病痛缠身,但收获了宝玉的爱,宝钗虽没有幸福,但得到了长辈的信任和疼爱,只是黛玉没有的。黛玉不懂隐藏自己的情绪,有什么想法都会流露在表面,一目了然,也不会分场合说话,有什么就说什么,有什么意见也回提出来,这在我们看来很随性,可是在那时的社会就是不懂事。这也是长辈们不疼爱她的原因。再说黛玉如果和长辈说明对宝玉的情意,说不定长辈们斟酌后会同意的,成就一段佳话,可她生性多疑,最后竟气死了。所以上天是公平的,凡事有因必有果。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但也难免虚伪,他虽每天笑脸迎人,但她从不会轻易坦露心事,向他人倾诉。她似乎

  • 2、 红楼梦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800字高二

    读《红楼梦》实在姐姐的影响下开始的,半白话半文言的文字,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陶醉于书中文字间流露出的真情,感慨万分我刚刚接触《红楼梦》一书时,便被那些惠质兰心。优雅。纯洁的青春少女迷住了。于是,我开始做一个梦,一个由绚丽到凄美的梦。梦越深,情越浓。越难以自拔;梦越深,梦中的红楼就越发的凄美。可是当梦醒了,心也就碎了。眼睁睁地看着一朵朵绚丽的四月花的枯萎和凋零。

    梦初

    贾府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充满了污浊丑陋的封建大家庭。在这里有美丽的女儿国,而贾宝玉是这个红楼女儿国里唯一的的男性。而在这个小小的红楼女儿国短暂的几年中,却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诗和酒。贾宝玉在这里享受了很有限又难得的自由。

    噩梦

    噩梦,是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性格中有几分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中雪。是当时社会贤德媳妇的标准。在爱里,贾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可娶谁做妻子,却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黛玉,最后是含恨而去的凄凉结局。可她和宝玉的爱情却超越了一切,是灵魂的永恒。

    贾府里还有一群少女少妇。被父母送牢狱般宫廷的贾元春,悲观绝望少年出家的贾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她们都是薄命的,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她们同样的美丽清纯,却又有同样的悲惨命运。

    梦醒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噩梦。书中,女性地位是那么的低下,命运是那么的悲惨,她们去又那样的不屈不挠。我对她们又敬又爱,她们又悲又愤,我更对那些丧失人性和尊严的男人深恶痛绝。梦醒了,只觉得她美,美在真挚,美在精神永存,可剩下的却是残花落尽的枝头空留余香阵阵。

    《红楼梦》这一篇细腻而婉约的诗篇,是对女性的颂词,也是女性的噩梦。虽然我没有太了解书中耳朵意旨,但《红楼梦》却让我认识了封建家庭的生活和封建社会的腐朽。

  • 3、 红楼梦中梦不醒_《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

  • 4、 红楼梦读后感篇二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看四大名著电视剧有时候不必阅读差,只是阅读是另一种感觉,读名著更能增进一个人的理解力、知识面以及想象力。人,只有多思考,才不会被困惑止住脚步,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那么,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轻轻翻开厚厚的历史之书,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红楼,我遇见了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子,她们个个举世无双,个个如花似玉,个个令人难忘……

    品味红楼,我遇见了她——林黛玉,她柔弱美丽,“娴静处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才华横溢,被称为“咏絮才”她的诗文堪称举世无双。

    品味红楼,我遇见了她——薛宝钗,她端庄美丽,容貌丰满,待人随和,处处想得周全,处处惹人喜爱。贾母生日时,她会按贾母的胃口、喜好和心思选食选戏;她会在金钏儿跳井后,用冠冕堂皇的话安慰王夫人,却不掉一滴眼泪。可是,她这样做不是显得更虚伪吗?

    品味红楼,我遇见了她———晴雯,她会笑会闹,敢爱敢恨。想那在怡红院树下,把宝玉的扇子斯得极响,宝玉在旁笑着,把麝月的扇子也给她撕,麝月却让宝玉把扇匣搬出来给她撕,就是这样的女孩儿,最终也难逃厄运。

    品味红楼,我遇见了他——贾宝玉,他面似中秋之月,色如春晨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目似秋波,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愚玩怕读文章”。虽生在富贵至极的贾府,最后却因黛玉出了家。

    品味红楼,我遇见了她——王熙凤,她精明能干,处处好强,从金陵王府的大小姐到独揽大权的大管家,她花费了多少心血?可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么大的家产不也败光了吗?

    掩卷沉思,《红楼梦》最终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府的败落告终,作者又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呢?黑暗的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制度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正是这本书的真实写照吗?

  • 5、 初二红楼梦读后感

    初二红楼梦读后感(一)

    红楼梦读后感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何苦闷。而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出自曹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不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从而使一个繁荣的荣国府走向衰败。曹雪芹先生历时十年完成这部着作,用细腻和巧妙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繁荣一时的荣国府。

    当我看完了《红楼梦》后,我感到无比的心酸,我甚至有点怨恨作者为什么把这《红楼梦》的结局写得这么悲惨,这与《红楼梦》前部分的那生气、繁荣的景象一点有不符合。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黑暗,这只不过就是社会的演变过程罢了。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贾宝玉,一个外表看上去柔弱带点天真的男孩子,其实也有刚强男子的一面,也许到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吧,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自由的人,当姐妹们成家后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内心渐渐的成熟了,更何况在这种指腹为婚的时代,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水深火热。同时他又是一个痴情的人,他对林黛玉可以不顾一切,从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不禁替贾宝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断送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几乎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都能体现出来。曹雪芹先生曾惨痛的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谴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它让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笔下,体会作者的心酸。岁月流逝,生命的年轮在不停的轮转,但又有谁能读懂这曹雪芹的梦中泪。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我国的一部经典名着,这部小说有好多资深文学家都对它有过很高的评论。而我呢,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原着,只读过它改版过了的儿童版的。不过大致也了解了,作者曹雪芹写了贾家这户皇亲国戚的大人家的兴衰史。

    看了《红楼梦》这部小说让我了解一

  • 6、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这一回是先写妙玉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宝玉也悄悄跟随其后,去喝体己茶,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宝玉沾了钗黛的光,还对妙玉明言我也不领你的情。其实妙玉是更想给宝玉这个蠢物喝的。这从对成窑五彩小盖钟的处理可见一斑,妙玉因为刘姥姥用过认为脏,不能留。而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却给了宝玉用,可见她的清浊标准不在杯子上,而在心上。

    薛宝钗扑蝶

    这本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但却发生了一个意外的事。大观园里的姑娘们出去玩,就是看不到黛玉,宝钗便去潇湘馆找她,但又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这时她又不好跟着进去,只好回来了,路上她看见一只非常漂亮的花蝴蝶,引得她去扑蝶,并一直跟着到了大观园滴翠亭外,这时宝钗听到佣人红玉和坠儿正在说贾芸的事,宝钗听了吃惊,但她已经到了亭外,躲也躲不了,就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哪里了?这件事宝钗自己逃过了,一点也没有得到怀疑,反倒是红玉和坠儿怕黛玉听到她们的话。宝钗在这件事上是不是故意要陷害黛玉呢?这件事我们谁也说不准。

    尤娘吞金自逝

    话说贾琏在外被着家里偷偷娶了尤二姐,凤姐闹了一会儿似乎觉得有何不妥,又私下去了趟贾琏在外为尤二姐准备的住处。到了门前扣门,是鲍二家开的,兴儿说道: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二姐忙陪笑张口便叫姐姐,禁不住一下子就被凤姐给劝回去和她一起住去了。贾琏回来知道此事高兴不已,忙谢凤姐,又把贾赫把房内丫鬟秋桐赏给他的事告诉了凤姐。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她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此后便弄得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一日,打开箱子,便找出一块金块,也不知多重,咬牙狠命吞入口中,穿戴整齐,上炕躺下。于是,红楼梦里有多了一个悲情人物.

    林妹妹我来迟了

    贾母本是一心想要把黛玉许配给宝玉的,但是黛玉实在是性情古怪,好猜疑,很难相处。最后还是决定把宝钗许配给宝玉。黛玉知道后,又发病了,本来就没有好。现在被说动了心,走到潇湘馆门口,一时吐出血来,几乎晕倒。被丫鬟扶了进屋躺了下来。次日,黛玉让雪雁把她的诗稿拿来,把火盆架上。黛玉回手把诗稿拿起来,又撂下了,紫鹃怕她要烧,连忙腾出手来拿时,黛玉把诗稿早已撂在火上且到宝玉婚后的几天后,才得知在他成家那日,白日就已经昏晕过去,晚上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归结红楼梦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 7、 读红楼高二读书笔记1000字

    有人恨你恨到骨子里,认为你心狠手辣,做事不留余地。

    也有很多人爱你,觉得你是脂粉英雄,可惜生错了时代。

    而我对你的感情却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个“爱”字或者“恨”字就能够表达的。

    你有着无止境的欲望,为了金钱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克扣月钱,你什么都照做不误,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小利而草菅人命。贾琏的小跟班兴儿曾悄悄议论你“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一个小道士无意中撞到你,你一扬手便是一个重重地耳光,打得他几乎站立不稳。你还用“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的办法来惩治不听话的丫鬟。从你的这些言行举止之间,我看不出一点女儿家的仁慈与恻隐之心。对于威胁到你的人,你更是心狠手辣。贾瑞、尤二姐等等人都间接或直接地被你害死。而你依旧活得安安稳稳、有滋有味,照样穿金带银、衣香鬓影。你的这些作为,都让我心寒齿冷。

    对于人与人的交际之间,你像一尾灵活善变的鱼,无论顺水还是逆行都很擅长。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你刚出场就运用起了见风使舵的高超本领。你先是拉住黛玉大大地将其夸赞一番,紧接着又“用帕拭泪”展示自己对姑妈的浓浓亲情,老祖宗叫你别提,你马上又转悲为喜,转身吩咐下人做这做那。你把一切都主持得有条不紊,也让自己表现得通情达理。再看看“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这一回,你的阴险与心计简直可以与曹操媲美。这哪里只是正室与小妾争风吃醋,这已经可以称为一个精心策划、谋略周密的战局。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修为,甚至高过了你在聚钱敛财方面的心机。

    可是,我极敬佩你的精明干练、主见胆识。你一个人挑起了重担,为全府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操劳费心。你掌管着大权,是贾家日常生活的轴心。作为一个女子,又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着实不容易。可惜贾府是艘沉重的船,无论最终是它拖垮了你还是你弄沉了它,这个家终究是亡了。

    你自己曾经感慨:“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实际上,你掌管的贾府,早经奄奄一息气数将近。这个大家族无法扭转败落的局势,你也终究难逃一死。

    其实,雪芹先生是非常欣赏你的,他塑造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复杂的你,一定是花了大心血下了大功夫的。他肯定你的才干与泼辣,也为你的过度聪明、残忍狠毒而叹息。

    你在死前,最牵挂的应该是自己惟一的小女儿吧。你的心里,到底是存在着真情的啊!你偶尔接济过刘姥姥,这大概是你一生中做得最为正确的一

  • 8、 红楼梦读后感1000

    红楼梦是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1000,欢迎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1000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泣,千里东风一望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在那样一个千顺从,万顺从的时候,只有她敢于去抗争,敢于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敢于同命运、同邪恶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而她“分骨肉”的无奈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毛泽东说“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影响之大。

    我所看的《红楼梦》,不仅仅是120回的通行本,还有周汝昌校汇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个版本。我没有看高鹗的续书,因为我总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

  • 9、 红楼梦读后感-1000

    读后感又俗称读书笔记,是对于一句话,一段文字2024,一本书的感想和见解。好的读后感应该是和原著作者在思想上的一次火花交锋,在文学修养上的一次升华。读后感栏目在此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二学期选修课,我选了一门课《明清小说导读》。对《红楼梦》一书颇有兴趣,在半学期终于把这本经典的小说解决了。现在就对该书说下我的几点感悟。《红楼梦》一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所以,贾家的败落,也是必然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读动了宝玉和黛玉的人生,知道了他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悬念和猜测,没有留给我任何的遐想,看到宝玉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的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什么权利去指责什么人一切都是那个社会所造成的,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在那么一个大家园中,我们接受了黛玉的残死,接受了宝玉的玩世不恭。接受了这个家族的沦落。曾经觉得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那就是《废墟》他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烟消云散;雕栏画栋已人去楼空;烟柳断桥已芳草凄凄。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毁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一堆废墟把昔日所有的是非成败、辉煌灿烂一股脑地打成包,尘封在逝去的岁月中,感怀伤时,是啊,当这样一个大的家族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静静的逝去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回忆的是小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亦或是贾家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愁?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不得不让人对人生有新的思考!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

    曾经在看到红楼梦的时候都会觉得作者怎么会这样呢?好感伤的结局,但当我们真正体会到在那个时代的背景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再也不会那么说了。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在这里我们知道了薛宝钗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王熙凤的奸诈;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人物丰富,感人泪下的家族史诗。此刻我不禁要敬佩起作者的胆识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曹学卿一代伟大的文学家与小

  • 10、 《红楼梦》第二回读后感1000字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向来民是怕官的,大概小吏来家里找人,通常都是祸事。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与后面元春加封贤德妃时贾家的情景如出一辙。雨村了明原委后,是真的感伤人事,还是虚情套话,我分不清。第二天就要娶娇杏,就偏向他是虚伪的,之前的话不过敷衍,逢场作戏,眼中还是充斥着自身的利益。转念一想,姑且也可算作情深吧,一见钟情,至今未忘。娇杏算是书中命很好的了,主要在地位提升上。

    雨村自是才华横溢,但是得罪了上司,这次当官失利,暗暗涨了不少见识。当官的没一个是干干净净的,找些把柄很容易,真正错的应当是侍才侮上。他自己倒也看得开,也是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知道现在不好再爬上去,倒不如游玩游玩。

    那个时间很重视儿子,可惜林如海命中无子。初次介绍黛玉,年方五岁。雨村当了她的家教,可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不免心疼啊,也因如此,这份活很轻松。贾敏逝后,哀痛过伤,可怜啊。

    智通寺上的对联,也是雨村以后的写照。谁能真正知足呢,克制不住欲望的流浪。他们朋友可真多,旧友故人。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拮据之笔,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

    冷子兴,我视他为玲珑市井之人。古董商行,和大富大贵人家接触应该也不少,在其间周旋圆滑,奉承得利。况且他岳母是贾府的一个小管事,贾家的底细他也知不少。

    雨村和子兴的叙述中有几个细节,雨村在金陵的石头城见到了宁荣二府;甄贾也是在金陵,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元春和宝玉差一岁,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这些和后文的情节是有冲突的。此外,宝玉抓周令贾政大怒,因此便大不喜悦。

    通灵宝玉于士隐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已洞然矣。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是文章锁合处。盖不肯一笔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

    雨村正邪两气论里最后提到的人物,大都是些不得意而豁达洒脱之人;甄宝玉和贾宝玉在小时候对女儿的看法上是

  • 2023-03-25

  • 2019-09-21

  • 2019-11-16

  • 2023-05-14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6-21

  • 2019-11-06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16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6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范文,高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