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访“虎”读后感 > 地图 > 访“虎”读后感,2024访“虎”读后感
访“虎”读后感相关栏目
访“虎”读后感热门栏目
访“虎”读后感推荐
访“虎”读后感

(共 4625 篇)

  • 1、 访春雨不值 900字

    曾经,我是去拜访过春雨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水偷偷地吹来的时候,在每枝干枯的枝条上洒下点点新绿。冲刷着干裂的山垚,浣洗着枯黄的草地;山谷里吹来习习凉颸,池塘上奏出叮咚的乐曲。那样帘外雨潺潺的清晨,每每徘徊于桐槛之下,倘徉于平林之间,放眼望去,便是一片朦胧,依稀缥缈罢了。但闻繁花嫩叶之中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才知是雨来了。果然,远方烟云出岫,飞鸟入林,新叶上的雨点透过朦胧的雾气闪着点点光辉。定神细视,就看到细细的雨点像柳絮一样飘飘洒洒地落下来。这样的时候,叩山访水,就别有一番情趣。

    去找寻春雨吧!我的朋友对我说,有很多美丽的景致呢!我便欣然起来。去的时候,我走得快极了,从头到脚都有这使不完的劲儿,蹦着跳着向前跑过去。

    当我觉得走到了的时候,那却已是残漏风催秋雨急的时候:肃杀的秋风卷着滚滚的乌云掠过来,残荷听雨,枯叶迎风;无情的雨水凋尽了繁密的树叶,都纷纷像暴雨一样飒飒地落下来。这时候在林间泥泞的土路上彳亍,望着那一夜之间变得如此萧条冷落的平楚,又时而想起黛玉闷制风雨词或者宋玉登高作赋的情景,不由油然升起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一束交错的残损的枝干,一地浸在淤泥中的落萚,一叶在寒风中漂泊的扁舟,一个在秋雨里踽踽独行的游子,一曲朦胧着的悲凉的笛声,就总是令人怅惘久久,潸然泪下。

    哪里是我要探访的春雨?分明是悲人的秋雨嘛!你看这雨,真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回来的路,我走得慢极了。我默默地想了一路:其实每一年都有春天,每一年也都有秋天呀!渴望春天,于是就渴望春雨,眼巴巴地守在窗前,又迫不及待地去拜访它,渴望它早早地把春天送来。然而秋雨却紧紧地跟着它的脚步走来了。于是才想起留恋,才后悔当初为什么那么着急地把春雨访来了,于是也就有了春光荏苒休辜负似的词语。是呀,时间不会因为留恋春雨的柔美而放慢脚步,也决不会因为悲苦于秋雨的猛烈而匆匆逝去。春雨带来了多少美丽,秋雨里就会有多少悲凉。

    默默地走着,默默地走着。终于,嫩柳枝的新绿跃然眼前,依旧映着那晶晶莹的雨滴,春雨特有的朦胧在我的眼前模糊着。哟!那是晚归的春雨呀!春雨是不可以拜访的,其实他在你的身边,但曾因为心情急切而找不到它。走好,春雨!我向它致意。然而我没有留恋,因为那里,那里有雨后的彩虹在前面。

  • 2、 读《访兰》有感

    空谷僻野的兰啊,孤傲,高洁!

    《访兰》中,父与子的对话勾出兰的轮廓,道出了兰的气节。它是大自然孕育的精灵,在岩石的缝中生长,迎风傲然挺立——“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这样的气节,是再美的盆景也比不上的。

    野兰的美不仅在于形,还在于它不愿沦为玩物的傲骨与清气,不为世人欣赏赞美束缚,在那一方小小的庭院不愿成为人们品头论足的物品。在这深山老林中扎根,即使无人问津,也在荒野中绽放,成为天地间寂然的倩影,这使我联想到这样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用来比喻兰花的淡雅与高洁,是再恰当不过了。

    兰有一颗恬淡的心,名利的枷锁锁不住它,它没有沽名钓誉的贪念,或许,只是简单地想把花的事业做好,把自己的使命完成。

    天地之大,作为一个人生道路上的行者,我们为何要让自己的心钻进名利的牢笼?道路之长,作为一位人生长河中的过客,我们为何要套上为他人而活的枷锁?不如像兰一般淡然处事,这样,我们的心才会轻松,我们的灵魂才不会沉重。

  • 3、 杏花村访酒读后感

    杏花村访酒读后感(一)

    有些书或许只与你有一面之缘,有些却在一面之缘后,令你心愿让缘分继续。

    读过梁衡,可能说他的有些文章题材,那种历史文化背景我并不着迷也未曾接触,但综合起来我不得不敬佩并喜欢他的思想。很难用几个形容词表现他的思想、他的笔锋究竟是怎样的,但是他打动我,似乎让灵魂有路可走,找到了一条优雅的道路去走。他写《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和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写《杏花村访酒》,访到这个小山村在天地之间不可挪移的韵味;写《节的联想》《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热炕》《忽又重听走西口》,思考生活的道理,思考艺术的境界,思考事业的价值。概括来,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许多观点是我感同身受的,其实也是打动我的。

    听说2009届的学长们在日本社会实践期间,所发的调查问卷里职业精神一词,是所有填写问卷的日本人都不明白的。所以我们感叹,在我们认为职业精神一致高尚的国度里,竟实际上并不具有关于职业精神统一的概念。无论是否在于民族语言的差别,或许我们的关注点更应放在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同样适于《觅渡》,书里没有提过这个词语,但上述文章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勃发。

    做文章,要写大事,大情,大理。梁衡先生这样提倡,也是这样饯行的。喜怒哀乐并不需要掰开揉碎了几千字2020地写,因为语言并不要用来分析人的最基本的情感。能够表现作家的精神是最好的。

    当我们旅行到一个优雅的法国小镇,或者任何世界上优美的地方,内心似乎常常被当地的某种东西打动,而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四周的宁静?街道的干净?花店老板体贴的服务?当地人投来的热情的微笑?记忆中只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细节可供筛选,可我们被打动的原因怕是在于所有细节的集合所营造的氛围。《杏花村访酒》在酒与村子的相互影响、相互浸透中摇曳出酒的醇香与村子的历史底蕴,摇曳出美,摇曳出艺术的感动。文字2020给人的感动来自作者与上帝的对话,风景给人的感动来自自然灵气与人的纯美心灵的交融,那该是世界上最感人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观。

    职业精神,处处有体现。《热炕》中的乡村女教师,教书育人是她的事业,因为有她,村子里的大人孩子摆脱了不识字2020的烦恼,几十年来,全村上下已没有人不是她的学生,邻里在山里挖出了名贵的补品,常常是第一个想到送给她。她以质朴的理想,无私的付出,收获了幸福,创造了大爱。不同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的标准停留在待遇、

  • 4、 名著读后感:做自己——读《访兰》有感

    兰,乃天地自然的幽物,故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态,通灵性,纯朴之至,妙不可言。

    空谷幽兰,高雅,纯洁,脱俗,不似家兰一般世俗。它虽没有牡丹的华贵,芍药的艳丽,桂花的芳香,但它与生俱来的仙姿是那么的清新而不染世俗之气。

    其实,我们初生时,何尝不是如野兰一般纯洁呢?对这个世界毫无所知。成长的环境不同,人的品质自然也就不同了。家中培养之兰,媚俗,只供观赏,失了原有的气质。山谷自生之兰,脱俗,为自己而存在,至终坚守本性。

    人,生来各有所长,展示着自我的风采。即使无人欣赏,我们也不能贬低自己,为他人献媚,做个外表华丽的花瓶。连兰草都自知要品行高洁,更何况是我们?人活着,是为了活得更加精彩,为自己而活,却不是如家兰一般束缚在园圃中供人欣赏。

    常说气质若兰,就是说的空谷幽兰这般高雅、纯洁、脱俗的气质吧。

    屈原曾说: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足见,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即使不同世俗的脚步,学会做自己!

  • 5、 访故里的城——《城门开》读后感1100字

    访故里的城《城门开》读后感1100字

    近几日过乏了千篇一律的生活,趁着借阅证刚办下,我同室友去图书馆夹了几本书来。其中一本就是《城门开》,这是北岛写的赵振开童年的故事。

    北岛写得非常悠闲,悠着悠着用笔催生了声色光影,书的代入感也很不错。隐隐约约你能见着那座城,闻着一股地道京味儿。那座城唤做他幼时的北京,他父母年轻时的北京。那会儿,诗人不是诗人。北岛也只是北京四中的学生而已。

    他用他平实的文字条分缕析地为我们窥探往事。五十米一个路灯原来是可以给下班回家的人们壮胆的。倘若某个路灯憋了,或被孩子用弹弓打碎,那一边骑车一边哼下流小调的男人就会惊慌,开骂,捎上祖宗八代:原来显灵的鬼也是一种对童年的怀恋;落日它就像两分钱的水果糖。余晖同蜜水勾兑在一起,想来既温馨又好吃吧。然后,一堆冬储大白菜,煤烟味儿,灰尘味儿,从字里行间漏出来。万没想到,北岛那时候的北京已需戴口罩防尘了。苦恼没消受过他口中大雪后的云中薄荷味是怎样的。我记不清宁波最近一次大雪是什么时候了。槐树下的吊死鬼蠕虫,亦是我童年早远的记忆了。北岛另说自己要常备几块大白兔奶糖,好不教人发笑。

    北岛家是请得起保姆的,想来家境不错,但就是这样的家庭,苦难时期也常难以饱肚。以至于赵振开要舔食味精,就像吸毒那样。他带我们走进他活色生香的那座城,见他走过的地方,遇到过的人儿。喜乐间,茶半酒满。

    他曾在序里这般写到: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地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口气很大,但他似乎也做到了。看过老舍笔下的北京,你再去看北岛的,会觉着同样的北京,不同作家描画出来是不一样的。可他们记忆特有北京味儿是不变的。

    读了一半,你不难这样想:北岛有他的城,他记忆中的城,他用笔再造了一个,给他灵魂居住,给我们参观。但继续读下去,好像北岛又没成功,他构建了半座城,接着就是一串串的往事了。就像别人讲北岛太随性,以至于塌了这座城。北岛不断重复过去的故事以至于他的北京成了一层空中楼阁。但我仍是能从中找到些共鸣点。笔者自小随父母离乡,从萍聚于宁波到定居于宁波,未免不有些戚戚然的惆

  • 6、 做自己_读访兰有感400字

    兰,乃天地自然的幽物,故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态,通灵性,纯朴之至,妙不可言。

    空谷幽兰,高雅,纯洁,脱俗,不似家兰一般世俗。它虽没有牡丹的华贵,芍药的艳丽,桂花的芳香,但它与生俱来的仙姿是那么的清新而不染世俗之气。

    其实,我们初生时,何尝不是如野兰一般纯洁呢?对这个世界毫无所知。成长的环境不同,人的品质自然也就不同了。家中培养之兰,媚俗,只供观赏,失了原有的气质。山谷自生之兰,脱俗,为自己而存在,至终坚守本性。

    人,生来各有所长,展示着自我的风采。即使无人欣赏,我们也不能贬低自己,为他人献媚,做个外表华丽的花瓶。连兰草都自知要品行高洁,更何况是我们?人活着,是为了活得更加精彩,为自己而活,却不是如家兰一般束缚在园圃中供人欣赏。

    常说气质若兰,就是说的空谷幽兰这般高雅、纯洁、脱俗的气质吧。

    屈原曾说: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足见,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即使不同世俗的脚步,学会做自己!

  • 7、 雪虎读后感

    【篇一:雪虎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雪虎》。这是一篇动物小说,通过读这本书,我有很多收获。

    这本小说以寒冷的加拿大西北边陲地区为背景,描写了一只从荒野诞生几个月后来到人类世界,它在与前两位主人生活的过程中被驯化成一只战狼,最后在第三位主人的驯化下,变成了一只为救主人全家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一只狗。

    故事里面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地方是这样一个场景,当一位歹徒偷偷潜入第三位主人的家里并准备杀掉主人全家,而雪虎拼死保卫主人最后歹徒被抓住了,可雪虎却因为保护主人而歹徒被枪打断了一条后腿和三根肋骨。医生断定雪虎只有万分之一的存活可能性的情况下,它却在主人的精心护理下康复了

    这种情形让我赞叹!万分之一呀!多么小的机会呀!可雪虎却康复了,我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主人对它的爱,它对主人的爱,就因为这种力量,雪虎才康复起来。

    这篇文章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就因为主人对它好,它才冒死救主人,就因为它爱主人,他才会康复起来。可这个道理也让我联想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和谐,人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所以这个道理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篇二:雪虎读后感】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人热血腾腾,能让人心惊胆战,能让人热爱生命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雪虎》。

    《雪虎》这本书主要讲诉的是一只狼(狼和狗的后代)被驯服成人类忠实的朋友狗的故事。它第一次被印第安人驯养后因为常常遭受其他狗的欺负,所以与他们的相处中它学会了服从,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能力。后来它又被第二个主人史密斯收养后,被当做战狼关在笼子里与别的狗战斗,但是最后一次的战斗中差点被斗牛狗咬死。直到它被第三个主人收留,经过驯养使它的忠诚难以想象,彻底被驯化成人的朋友狗,不但救了主人还救了主人的父亲,而且它还有了它的后代。

    我喜欢雪虎对生命的热爱,在差点被斗牛犬咬破喉咙时并没有放弃生命,反而顽强的与它斗争,我喜欢雪虎的勇敢,在与大山猫对战时,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帮助母亲一同战斗,在伤口恢复时能够不畏艰险顽强的站起来,我喜欢雪虎的忠诚,在关键时刻与敌人战斗不但救了主人而且还救了主人的父亲。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结尾,不仅雪虎没有死去,而且还有了它自己的后代,最后雪虎半闭着眼睛在太阳底下打盹,它的孩子就在它的底下打闹,顿时让我们感受到温暖。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要

  • 8、 乞丐虎读后感

    乞丐虎读后感范文一

    老虎,是一种勇猛的动物,它头上有一个王字,这正代表着他惟我独尊的王者风范;那你是否想过,一只身陷铁笼的老虎,又是怎样的呢?

    《乞丐虎》这篇文章正是描写一个身陷铁笼的老虎那不羁的灵魂,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老虎刚毅不屈的性格。这是一篇象征性文章,文中每一个写老虎的细节都象征着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与追求自由的渴望。所以事实上作者写的那只老虎就是作者本身,只不过是借着老虎的性格与自己相比。

    文中的老虎是一只被囚禁的老虎,理所当然,这只老虎是十分渴望自由的。他在笼子里挣扎,不屈服于所谓的命运,一味摆脱囚禁,追求自由。在人类看来,这种挣扎是一种十分可笑的行为。但是人类才是愚蠢的,他们不敢与命运作斗争,屈服于命运,宁愿做命运的奴隶,是懦弱的行为。笼中的老虎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他身上所拥有的不羁的灵魂是与命运做斗争的最大武器,拥有它,便可以战胜命运,控制自我。

    人类应该因此得到醒悟,因为动物都懂得争取,为什么人类不能呢?难道人类不及动物吗?不是说人类是高级动物吗?为何连动物都做得到的,人类却做不到呢?我认为人类缺乏勇气,不羁的灵魂,坚韧不拔的精神,只要拥有他们,便可以让命运不再掌握自己,让自己来主宰自己,这才是人类最需要的。

    《乞丐虎》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乞丐虎》的书,它讲述了一只老虎,在暮年时,连一只野兔都追不到,就死皮赖脸地跟在狼群后面,舔食狼群吃剩下的东西,成了一只以乞讨为生的老虎。有一次,它甚至宁愿来到狼群抢一只野猪脚,也不敢向狼群发起进攻,霸占整只野猪。因此,她的表现令我大失所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受生活逼威。由此看来,任何生命都有低谷和高潮,都有辉煌和落魄,即使像老虎这样号称森林之王的动物,当生命衰微的时候,为了能苟活下去,也不惜降尊纡贵,乞讨为生。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是大自然汰劣留良的手段,哪怕是我们人类,也一样要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洗礼。

    有一次,我在一次课外班的考试中失利,拿着成绩单,心里很不是滋味,面临着我成绩的低谷。在课外班愁眉不展。

    在一次与老师的简单交流中,我忽然明白,我手中的成绩单并说明不了什么,它只是代表我当时的成绩,而不是现在!我忽然觉悟,就像一个在深渊中的人忽然想到蹦出深渊的方法一样,夹杂着兴奋与激动。

    此后,我一扫考试留下的不振,变得积极了起来,向大家四处学习,就连课外班出了名的差生,也被我一一问过。我的成绩提

  • 9、 虎兄虎弟观后感
    篇一:虎兄虎弟观后感 看完这部片子,便迫不及待的上来要写观后感,我不会去在乎拍摄手法的真假或者制作的精良程度,而是故事的内容打动了我。时而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时而为他们的重逢而喜悦,时而为人类的残忍而愤怒,时而为孩子的纯真而欣慰…… 我常感动在动物的世界里,真的!当许多我的同学、朋友感动于韩剧中生离死别的爱情时,我却不屑一顾。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和学习一种崇拜自然和人性的习惯,这样的情节一直伴随着我。 大概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我去折断一根茂密大树的树枝后,我下意识的责怪自己,深深地伤心起来。我回去告诉了妈妈我的过错,可妈妈却说我过于善良,早晚要被人欺负的;另一个场景:有一次我在草地里玩耍,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小狗窝,里头躺着三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儿。我知道这一定是别人经过草地的时侯把它们的父母吓跑了。我用布片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抱回家,我决定把它们抚养长大。但这个愿望最后还是以一只小狗的死亡而破灭了。我当时伤心极了,不停抽噎的画面现在依然记得清晰。 这都是我很小的时候有过的情节,我很庆幸现在我依旧保存着许多内心的纯白,虽然它们已没有我小时候美。记的很久以前看过一位法国着名导演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一部关于鸟类动物题材的记录影片。我折服于导演创造的宏大场面,感叹于自然界真实的美丽。拉回到《虎兄虎弟》,看到这部电影也是一个偶然,通过一个很要好的姐姐向我推荐,才走入了《虎兄虎弟》的世界。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看电影爱流泪的人,却被这部影片感动。 让·雅克?阿诺也是法国知名的导演。如果你对他的名字令感到陌生,那么当你听到《情人》、《子熊传说》、《决战中的较量》这些曾哄动一时的影名后,我想你就会对让-雅克。阿诺产生本质性的了解。这部《虎兄虎弟》是由让-雅克。阿诺历经三年精心打造,继《子熊传说》之后的又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自然体裁影片。当我从《虎兄虎弟》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后,才深刻的理解让-雅克。阿诺为何要用三年的时间来打做这部精品之作。因为这是他用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双手与镜头传达给我们的视觉、心灵。《虎兄虎弟》中人类只是渺小的配角,但这配角却深深地影响着主角两只老虎的命运。人类是地球唯一能进行思考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生物,但人类并非是这个星球的主人。在这个星球上有许许多多地生物与人类共同享有这片土地、天空、海洋、空
  • 10、 虎兄虎弟观后感(读后感范文)

    “原来这种类型的电一影也这么好看的。”电一影结束时旁边的一个同学如此说道。的确,几乎所有的人都认真地看完了这部电一影。而我。虽然一开始就不忍心看到老虎遭罪,不敢接着往下看但最后还是认真地看完了。结局还算圆满,我的感触也很多。

    每一次老虎们被一逼一得走投无路时,眼睛都湿了。从黑心族长的家到装运小老虎到镇上的车里再到杂技一团一,总感觉铁链和笼子无处不在,比起古玛,桑哈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拉奥,但离开拉奥后桑哈的命运同样也是悲惨的,因为老虎是影片中所谓的“食人一兽”,所以铁链和笼子总与他们为伴,也正因为如此,桑哈也不可能永远和拉奥那么亲密的待在一起。影片中人类的那些行径的确令人觉得残忍至极,但是现实生活中身为保护动物的老虎又何尝不是与铁链牢笼相伴,永远也做不了如猫狗般亲一昵的一宠一物陪伴在人类的身旁。老虎终究还是老虎……

    影片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老虎们每时每刻的心理变化,让观众觉得他们是如此通人一性一,感情如此丰富。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虎一妈一妈一不顾一切救小老虎是真的,但却不知道类似桑哈和拉奥的感情是否真的存在。影片的最后,拉奥只身一人去找桑哈,桑哈一温一柔地看着他,认真地听他讲话,这一切难道在生活中也存在么?在影片中,我看到的桑哈只在被一逼一无奈下咬死了小黑狗,也只在同样的情形下咬了杂技一团一的那两个人,更多的时候,他们只吃着腊肠和运往销售的猪肉,跳进别人的浴缸,上演滑稽搞笑的一幕幕。可是影片中族长的儿子的确被老虎咬断了腿,当然我仍然相信不论是电一影中还是生活中老虎伤人的事应该都是被一逼一无奈的吧。

    入侵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减少它们活动的场所把它们驱逐到狭小的活动空间里,这也难免它们会来“扰民”,最最残忍的便是为了一己私利对它们进行肆意捕杀了。其实我很怀疑为什么古玛对猎人会有感情,它可是亲眼看着他杀害了它爸爸。槍和子弹只会让这些同样拥有灵一性一的生灵牢牢记住人类对它们犯下的罪,恶化与人类的关系。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势力”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开来,世界上已经很少有那么一处仅仅是属于老虎这一类濒危动物的净地了。家不在了,又或是被破坏已不是原来那美丽的样子了,不如人类般聪明的它们有的仅是无奈。我想很少会有哪种动物觉得无聊才离开自己原本舒适的家去干扰人类的生活,有的只是人类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一次又一次的打扰,也许“打扰”仅仅是一种一温一柔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2-04

  • 2023-01-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2

  • 2023-05-07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3-01-02

  • 2019-11-06

  • 2023-03-04

  • 2023-01-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12-3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23-01-28

  • 2023-01-26

  • 2022-12-28

  • 2023-07-02

  • 2019-09-21

  • 2022-12-13

  • 2022-12-18

  • 2019-09-20

访“虎”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访“虎”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访“虎”读后感、2024访“虎”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