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史的观后感 > 地图 > 读史的观后感,2024读史的观后感
读史的观后感相关栏目
读史的观后感热门栏目
读史的观后感推荐
读史的观后感

(共 6830 篇)

  • 1、 读史的观后感(精选9篇)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直击人心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观后感能给后来的观众提供参考意见,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您还在犹豫如何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小编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读史的观后感”,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读史的观后感【篇1】

    我喜欢镜子。每天清晨,当我刷了牙,洗了脸,总是习惯地 走到镜子前面,梳梳头、整整衣服、戴好红领巾。可是,有关镜子的“履历”,我却是一无所知。我翻开《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一下子被叶永烈伯伯写的《镜子小史》吸引住了。想不到, 镜子还有那么一段漫长而有趣的历史。

    叶永烈伯伯告诉我们: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 古代,人们常常趴在河边,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 么样子。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青铜镜,在我们中国, 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以后,人们又制造了昂贵的银镜,结实的铜镜,时髦的水银玻璃镜。直到100多年前,才发明了现 在用的镜子—镀银的玻璃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镜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理发店里,装着的那一面面宽大的镜子,让人们欣赏自己满意的发型;汽车上有反光境,告诉司机车后的情况,注意安全行车; 舞蹈排练厅里冇大壁镜,使舞蹈演员能看到自己优美的舞姿

    然而,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这段 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在生活当中,人们不能没有镜子,我觉得,更不能没 有共产主义道德这面镜子。没有这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 就没有衡量的标准。叶永烈伯伯告诉我们:古代一位帝王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觉得,雷锋叔叔,海迪姐姐,一切品 德髙尚的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一照这些忠实 的“镜子”,就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

    《镜子小史》告诉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忠实的镜子,你看, 镜面不平的“哈哈镜”,你对着它一照,脸就至歪扭扭的一副怪模样。这使我想起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讽剌小说《不平的镜子》,它说的是有位五官不正的夫人,偶然得到一面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照着英俊的人,却把脸相往四下里扯歪;而照着这位丑陋的夫人,反而使她变得妩媚迷人。于是,这位夫人认为人们对她的容貌的如实评价是说谎。他哪里知道,是这面不平的镜子调整了她不端正的五官。她将这面欺蹁了她的镜子視为忠实的朋友,

  • 2、 读史的观后感900字精选

    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读史的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看影视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感悟和明悟的道理用观后感记录下来,写观后感,要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自己。

    读史的观后感 篇1

    我喜欢镜子。每天清晨,当我刷了牙,洗了脸,总是习惯地 走到镜子前面,梳梳头、整整衣服、戴好红领巾。可是,有关镜子的“履历”,我却是一无所知。我翻开《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一下子被叶永烈伯伯写的《镜子小史》吸引住了。想不到, 镜子还有那么一段漫长而有趣的历史。

    叶永烈伯伯告诉我们: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 古代,人们常常趴在河边,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 么样子。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青铜镜,在我们中国, 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以后,人们又制造了昂贵的银镜,结实的铜镜,时髦的水银玻璃镜。直到100多年前,才发明了现 在用的镜子—镀银的玻璃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镜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理发店里,装着的那一面面宽大的镜子,让人们欣赏自己满意的发型;汽车上有反光境,告诉司机车后的情况,注意安全行车; 舞蹈排练厅里冇大壁镜,使舞蹈演员能看到自己优美的舞姿

    然而,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这段 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在生活当中,人们不能没有镜子,我觉得,更不能没 有共产主义道德这面镜子。没有这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 就没有衡量的标准。叶永烈伯伯告诉我们:古代一位帝王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觉得,雷锋叔叔,海迪姐姐,一切品 德髙尚的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一照这些忠实 的“镜子”,就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

    《镜子小史》告诉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忠实的镜子,你看, 镜面不平的“哈哈镜”,你对着它一照,脸就至歪扭扭的一副怪模样。这使我想起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讽剌小说《不平的镜子》,它说的是有位五官不正的夫人,偶然得到一面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照着英俊的人,却把脸相往四下里扯歪;而照着这位丑陋的夫人,反而使她变得妩媚迷人。于是,这位夫人认为人们对她的容貌的如实评价是说谎。他哪里知道,是这面不平的镜子调整了她不端正的五官。她将这面欺蹁了她的镜子視为忠实的朋友,如醉如痴地抱往不

  • 3、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先从秦朝说起,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国是因为修长城、修驰道、建骊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负。秦始皇还集全国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筑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只传二世。 西晋王朝,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阔斗富。在当时的西晋王朝,无论是石崇还是与他斗富的富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官员。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拜金的政权之一。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辛辣的讥讽道,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西晋王朝迅速陷入整体性腐败和社会溃败之中还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门第,看血统,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实事的这些人当作俗官,浊流,被社会看不起。经济上,它施行占田制。所谓占田制就是当的官越大,经济利益就越大。所以,这样一个王朝,它不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爱戴的明君,他对能臣廉吏爱戴有加,当一生清廉节俭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讲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镜子。唐太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严格要求朝中的贵族和大臣,同时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污,皇帝率先垂范,官吏安守本分,贪腐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没有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国家安宁的时代,是一个和谐向上的时代,是一个贤臣辈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时代,也是一个让现代的中国人怀念的时代。 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命一位不学无术,却精通音乐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给李林普掌管,从此沉溺享乐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败的全面侵蚀下,各级官
  • 4、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一):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 ——索继军 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学习和认识,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是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一名忠诚履职、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合格公仆。 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展示了历史上清官和贪官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透过该片,我体会到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通过观看该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的对立面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尚往来",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心变成坏事。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达中模糊了廉与贪、清与浊的界限,甚至因为还不完的人情债而心生非分、滋长贪念。 那么当代中国,什么是清官、好官,什么是合格的人民公仆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每一名
  • 5、 《罪恶的编年史》观后感500字

    《罪恶的编年史》观后感 刚刚看完了韩国的电影《罪恶的编年史》,知道韩国的人相信都了解,这样的影名,这样的国家,没错就是韩国有名的黑色电影(自认为有名,不同人当然有不同的认识)。我个人一向喜欢韩国的,当然也不是一点也不看非韩的黑色电影,但是唯独对韩国的黑色电影情有独钟,也许是一样的肤色,类似的饮食,一样的苦衷。 影片和韩国以往的黑色电影一样,主要讲诉的大抵上都是社会的弊端。影片的剧情我在此就不必介绍了,喜欢的话大家都可以去观看,主要就是来写写观后感什么的吧。 首先在这部影片中,人到底在充当什么角色,人到底是人,还是人?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要去做一系列的事情?在片中我发现(个人观点)其实片名是罪恶,但是我深深去体悟,发现没有一个人是罪恶的,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规矩的规矩地做地痞流氓该做的事情,规矩地去做为父亲报仇的策划,规矩地去做养活孩子的工作,规矩地去做升官提禄的方法,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得到别人的批评,活在别人的屋檐,哪能不受气?活在人类社会,哪能不会别人服务,哪能不为自己着想。很多时候当我看黑色电影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人性的堕落,以及社会的黑暗,也不是人群的麻木。看到的是人们为了生活的那份拼斗却没有思考过这样做的价值。仅仅看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看到了,想到了?明白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指指点点,而是去了解这一切的背后的秘密。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要维持心中的那份正义,实属不易。母亲在前几日便每每催逼我的学业,担心我的工作,担心我的生活,她不了解我,只会用她们老一代人的思维来定义。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一个衣服褴褛的乞丐,就算他/她衣着整齐,人们也不一定瞧得起他/她,因为他/她是马路的清洁工。当然如果你是同情她们/他们的话,那说明你是那另一类的其中一员。我不知道人该不该被歧视,当然不被歧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产出了歧视这种东西,不去履行它,那么它的存在还是否有意义?我能做的也仅仅是劝阻那些向傻子扔石头的小孩子,掏出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给路过的乞丐,帮他们/她们维护一下平衡。
  • 6、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一):以廉为本 强修养 正作风 作表率 ——刘廷福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 7、 党员鉴史问廉观后感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士不可不弘毅”,弘毅塑造和承载了璀璨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也成就了“士”厚重的人生。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从纪录片中看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物的剖析,最深切的感悟就是要以弘毅承载厚重的生命。

    一、立本:明死生之大,秉允公弘毅之志

    《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名句,正因为它道出了对人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此之为“明死生之大”。有了信仰,就有了内心的骄傲和精神的充实,就有了人之为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魂”;有了坚定的信仰,才不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迷失,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不为名利所累、做到“功藏于无名”,哪怕被史书错记、经口错传,仍然能坦然乐观、问心无愧。

    《述志令》中,曹操坦白、直率、恳切地表达了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成就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正是这种“允公”的深沉正大,正是无数仁人烈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回顾历史,只有“为公”方能被人民和历史所认可,方能塑造可为传续之“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首,修身首先要立志,只有内心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仰,才会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公心,思想和行为也就不会只局限于当下或某一域,也就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二、持中:守仁义之道,担允能为民之责

    韩山韩江韩公祠,苏堤白堤都江堰,是百姓对为民有为的纪念。曹操《军谯令》中的“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虽不事雕琢,尤令人感心动魄。唯时常深入社会底层而不仅仅是基层,去亲身感受民众艰难之处,才能使人不失恻隐之心;只有克勤克俭,才能使自己不陷入享乐的泥沼而忽略百姓之苦;也只有心怀仁慈努力营造包容、公正、和谐的环境才能弘扬正气,为民增福祉。

    范仲淹说,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有为,担当才能获得人民和历史的认可,才可以让人的生命变得厚重。而“智圆行方、经邦济世”之能是担当的基础,唯有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以更宽阔的视野,更深远的谋划,不断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世界、处理关系、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避免走错方向,更好地服务人民,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的科学、公正、幸福水平,才能被历史所铭记。

  • 8、 读史有感

    读史有感

    随着年岁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读历史,特别是在闲暇时,泡上一杯茶,翻开一本书,优哉游哉地读,以致于忘乎所以。

    记得六年前,看了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袁腾飞讲述的《两宋风云》,马上被激荡的情节所吸引,以致于后来喜欢读历史书,每当闲暇时,就喜欢打开书本,看看曾经的波澜壮阔,书中的历史人物也马上鲜活起来,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故事,也在史书的讲述中如临眼前。岳飞狱中受辱,崖山宋臣殉国,于谦被诬冤杀,崇祯煤山自缢,读史读到伤心处,常使后人泪满襟,其中感触,无以言表。

    现在的历史有一种说法叫"如果不是主义",如果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把年纪,还沉迷于贵妃杨玉环的温存之中,以致很少上朝过问正事,就不会有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如果不是少年康熙隐忍,战功显赫的第一权臣鳌拜就不会被擒。历史就是这样,往往在某个时刻发生逆转,权谋家往往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细节中,功亏一篑。或许是"祸自微而成",但也有"道自微而生".这个决定历史的细节,后人无法解释,就把它称为气数,或是国运。

    然而,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其出乎意料的结果和波浪式的演进,在于不断的变局和应对变局,在于时势的演变,朝代的更替和文化的交融。读了历史,你会慢慢发现,其实,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千万个人的评说,如同明朝灭亡的原因,军事家说是内防不力,政治家说东林党自毁长城,金融家则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下的"钱荒"所导致,气象历史学家则认为是当时的小冰河期的气候环境造成的,各有论述,莫衷一是。读了历史,你会明白,所谓历史皆有相似之处,很多的人和事的结局皆如此雷同,似乎只是换了主角而已。读了历史,你会谦卑,无论多大功绩,终究"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中诸多名家要人,不管如何显赫,最终皆"南北山头土一堆",何况普通芸芸众生。读了历史,你会被古人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士大夫情结所感染。读了历史,你会开识增智,中华国学博大精深,从孔子老子到王阳明,所著思想学说,至今影响甚深。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它具有国学的高度和秉性,只要你翻开书本,它就开始上演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曾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文/鲁发光

  • 9、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一、坚决打击硬腐败,持续遏制软腐败

    长城汽车对于硬腐败的打击力度从历年的廉洁大事迹中可见一斑,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均须时刻牢记腐败是第一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与合作方的业务往来严格遵守《阳光协议》,日常行为时刻谨记和践行《廉洁体系制度》,对内对外宣传牢记历史教训。而软腐败较之

  • 10、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一)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3-02-0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23-02-06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2-02-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11

  • 2023-01-29

  • 2022-09-23

  • 2019-11-02

  • 2019-11-02

读史的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史的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史的观后感、2024读史的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