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呐喊初中有感 > 地图 > 读呐喊初中有感,2024读呐喊初中有感
读呐喊初中有感相关栏目
读呐喊初中有感热门栏目
读呐喊初中有感推荐
读呐喊初中有感

(共 2358 篇)

  • 1、 读读《女生贾梅》有感_300字初中有感范文

    这几天,我读了现代作家秦文君的着作《女生贾梅》。贾梅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她身边的每一个故事都跟我们很贴近,让人感觉亲切。

    文中的贾梅令人羡慕,她很幸福。她有一个如老古董的爸爸,有一个疼爱自己和哥哥的妈妈,还有一个受人追捧的大英雄、爱自己、关心自己的哥哥,最后是一个重哥轻妹的吴家姆妈。贾梅是个好孩子,她天真活泼,但决不多说废话惹人烦;她心地善良,但决不原谅坏人;她富有同情心,但决不是爱心泛滥。

    贾梅对待任何人都有一颗真心。例如:简亚平、班超等。我们应该学习。

    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贾梅死党林晓梅,作文超短的王小明,酷爱算卦的胡彩蝶等,他们为人物添加了几分色彩。

    同学们,读一读《女生贾梅》吧,体会成长历程时多么有滋有味!

  • 2、 读呐喊有感

    读过呐喊的同学们应该都收获很多,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读呐喊有感,一起感受这本书的内容吧!

    读呐喊有感【1】

    看完了《呐喊》这本书,我深刻的体会到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动乱的背景下,人们的无知和愚昧。

    《呐喊》这本书,每一篇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我无法想象那时人们的生活。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狂人日记》。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三年自然灾害下发生的。

    明显的反应了社会的黑暗与丑陋,人性的可怕,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心狠手辣的事。

    在那样的年代,没有粮食,人们饥饿到了恐惧。

    开始人吃人这一可怕的行为。

    在面对饥饿,面对自然灾害时,主人翁的哥哥吃了自己的妹妹,又筹划着,吃自己的弟弟,就在这危险面前什么情同手足,什么亲情全抛至脑后,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只为填饱自己的肚子,只要达到这目的,哪怕不择手段也则所不惜!

    可是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你吃了别人,又怎么能知道,哪一天别人会吃你。

    而在当今社会,不是人吃人,而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

    社会的黑暗,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得到好处,可谓能大义灭亲不惜手足之情,友情。

    只为个人己私而贪图一点点小小的利益。

    就因为这利益,你还必须是不是提防别人陷害你。

    在文章的结束,鲁迅写道:没有吃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如今大人们是孩子们的榜样,大人们的举手投足,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了下一代不再辛苦的生活,为了下一代能有一颗感恩的心,请放弃你们那一点点小小的私利,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救救孩子

    救救这个社会

    这句惊天动地的呐喊,怎能不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呢?

    这整本书,让我有了对社会的另外一个 认识让我对鲁迅先生,更多的仰慕!

    呐喊读后感【2】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

    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

    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

    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

    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

  • 3、 读《呐喊》有感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孔乙己》是继《狂入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

  • 4、 读《心中有他人》有感作文

    《心中有他人》,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慨,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的画面到现在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主要讲述了9名矿工在凌晨工作时遇到了可怕的泥石流,他们只得往主巷道跑,在逃难中,有2名矿工遇到了困难,其余7名齐心协力救出了2名矿工,躲过了死神的第一劫,他们竭力抵抗泥石流,幸运的是找到了通风巷和氧气源,但那时吃喝才是最大的问题,于是9人分成了3组,去扒树皮,寻找水源,两样能使他们活命的东西都找到之后,他们并没有你争我夺,而是年轻的扒树皮给年长的吃,年长的用帽子舀水来给年轻的喝,正是因为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才使他们奇迹般的活了下来,8天8夜后获救!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芒,那就是爱,爱自己也爱别人。是啊,心中有他人,这种光芒可以穿透任何黑暗的铜墙铁壁;心中无他人即使你身边有再多的光芒,最终也会被黑暗所吞噬。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那身先士卒的护士长叶欣,她面对“非典”病毒,不是将职责推给他人,而是日日夜夜,竭尽全力抢救那些患者,一连几天不合眼;每当有病人被推进抢救室,她总是将同事关在门外,怕别人感染,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病人,以至于最后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护士长叶欣,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奋不顾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也深深感动着我们!

    看看文章,再想想我自己,扫地时总是将脏活累活推给别人,自己倒轻松得很,以后我一定要脏活累活抢在先,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会“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他人,这种精神可以冲破一切阻力,迎接爱的光芒;心中有他人,这种信念可以逆风而行,穿透一切困难,创造生命的奇迹。心中有他人,像一盏明灯,可以播撒出爱的光芒,照退一切黑暗;心中有他人,像一把钥匙,打开你心灵的爱之门……

    我们一定要学习这9名矿工心中有他人的可贵精神!

    啊,心中有他人,像一剂良药,像一道彩虹……感染着我们,让我们要学会贡献,学会先想他人,后顾自己的道理。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 5、 读《呐喊》有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呐喊》有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作品,收有《狂人日记》《故乡》等14篇小说。读后对我印象最深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故乡》几篇。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读着很激动,感到封建礼教的可怕。我觉得那个“疯子”,实际上是个反封建的斗士。封建社会制度的可怕和吃人本质还可以从《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身上体现出来。这个可怜可悲的孔乙己,读来令人伤心和对那个社会的可恨。

    那时写字作文,都用古文,鲁迅为了反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写下了《狂人日记》,在那时也是要勇气的。这也说明鲁迅是个反封建礼教、反传统旧习的勇士。

    《阿q正传》是《呐喊》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鲁迅借阿q写出了我国民族的一个弱点,“精神胜利法”,平常成为“阿q精神”。阿q质朴而又愚蠢,受到了别人的欺凌而又不敢面对现实,更不敢反抗,却把自己想象成是个胜利者,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直到现在,在我们民族中的阿q精神,还不能说已经没有了,恐怕还有许多事情可做呢。

    《故乡》是我喜爱的一篇作品,小说中的闰土,小时候脸孔很圆,小手红润,活泼可爱。因为受到社会的压迫、剥削,很穷很苦,交不起学费,只能和家人一起下地种田。过了很多年鲁迅回来,看见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可是脸变的灰黄,皱纹很多,眼睛红肿,手粗笨开裂像树皮,神情木纳,态度恭敬地叫了鲁迅一声:“老爷”。差别多大啊,这是社会造成的,也是读书和没读书之间的差别。我们现在多么幸福,都有和鲁迅当年一样的条件可以读书,我们要好好珍惜读书机会,不要成为那时候的闰土。

    读完了《呐喊》,让我想了很多,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 6、 平凡之中有伟大——读《穷人》有感

    《穷人》这篇文章是语言大师,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就被故事中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

    文章讲述的是一对贫穷的夫妇抚养邻居的两个孩子的故事。通过细节描写桑娜抱养孩子的经过,反映了她那复杂的心理斗争,最终说明了平凡的穷人有着一颗伟大的仁爱之心。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我也真的感受到了:“善良之心抵黄金,平凡之中有伟大”的真正含义。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为穷人这种善良的品质所感动。其实,爱一直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真心地给予,你就会成为爱的富翁,这甚至是一笔永不枯竭的财富。这不禁地让我想起我们班级这种善良的爱心人士无处不在!我们的班长就是个爱心满满的阳光少年,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无论她有多忙,如果向他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他总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向你细细地讲解,直到你完全弄懂为止。大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这个班级真的好温暖。因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我们彼此都有“爱”。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那么善良,对周围的人和事多一点爱心,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人类就不会有猜忌,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那该多好呀?!不经想起一首经典的歌曲:“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7、 读《爱中有天堂》有感300字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新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新书看了起来。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叫《爱中有天堂》。故事主要说:有两个好朋友,在欢乐的童年时光中一起上下学,形影不离,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小伙伴得了一种疾病,不能走路,这时另一个小伙伴就决定天天背他上下学。从小学到初中,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一直坚持接送他的伙伴……

    我被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感动了。天天背着小伙伴上下学,不知有多少汗水撒在了去学校的小路上,从不说累,一直坚持着。他们之间的友情真让人羡慕。我希望得了疾病的小朋友快快好起来,这样他的朋友就不用再受苦了。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友谊的可贵。我希望我和同学们之间也能够相互帮助,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让友谊之树常青。

  • 8、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

  • 9、 读《呐喊》有感_呐喊读后感1500字

    读《呐喊》有感_呐喊读后感1500字(1)

    鲁迅文章被挪出课本这个话题,套用时下的话说已经out了。风风火火的讨论,也就死撑了几天,然后,就被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信息淹没了,连头都没有再浮出水面一下,就沉到底了。我为了这条不知道谁发出的新闻,从柜子里重新翻出《呐喊》,就坐在地上,看到天色变暗,雷声与大雨一起泼下来。

    年轻的时候,如果没有好好读一读鲁迅,是遗憾的。如果没有被那种满含着深情与痛苦的情感感动过,没有被那种浸满了愤怒与哀伤的笔触震惊过,少年的那种种悲天悯人、那种种桀骜不驯、那种种愤世嫉俗又怎么会找到存放的地方,找到深沉却又凌厉的共鸣?

    去年看到《摩托车日记》,看到切格瓦拉迎着太阳与灰尘,在南美洲的大地上奔驰,我想起了一个台湾作家的话,年轻的时候不相信理想,那就不是真的年轻过。我好后悔,在我还充满棱角的时候,错过了切格瓦拉,也就错过了那个可以变得更好的机会。

    重读鲁迅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摩托车日记》,想起了片中的切格瓦拉,因为怀揣着理想与世界,闪闪发光。鲁迅不是切格瓦拉,鲁迅从来没有真的干革命,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韧性地在斗争。好多人拿韧性做文章,认为机缘巧合之下,甚至是别有用心之下,鲁迅才成为今天的鲁迅。那是不公平的,因为说出这些话的人,没有读过鲁迅,或者说,没有在年轻时读过鲁迅。他们不懂得千斤巨石之下,默默生长,最终破土而出,击碎巨石的那粒种子的力量。

    在那个时代,鲁迅没有走在时代之前,不像切格瓦拉,超出了那个时代,甚至超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他站在时代往前走的瞭望台上,看到前面的惊涛骇浪,也看到后面的风起云涌,可是他没有看到,海的另一边,那个彼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切格瓦拉也说不出来真正的彼岸是什么样子的,他只知道那里鲜花盛开、阳光温暖,于是,他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始雕琢这个世界,一点也不肯妥协,一次次打碎自己的作品,一次次抛弃自己的作品,只为了那个模糊却有着致命诱惑的彼岸。鲁迅好像安分守己一些,既然不知道,他也没有用力去想,他把所有的力气花在了当下,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国民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时代,是什么禁锢了国民,他用手术刀割开那个时代,将所有的脏器血淋淋地拿给大家看。

    将鲁迅的文章放到课本里,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基于鲁迅本身,而不是他的文字。在我们这个时代,回过头去看鲁迅,那些要把世界撕碎、要把自己点燃的文字似乎不那么合乎时宜了,血淋淋、赤裸裸,充满着

  • 10、 读《呐喊》有感 (1000字)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只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恐怖的封建压迫,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呐喊!文章中只有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可以有权利拥有纯净的心灵,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缚,他很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故乡》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两个故乡,一个是过去的故乡,它的美好令人向往。一个是现在的故乡,让人读过后十分的惊讶。

    过去的故乡是一个美好和谐、以及快乐的世界,那里有鲁迅先生童年美好的回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还有有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还有海边那五彩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现在的故乡已经变得衰败、凄凉而且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满活力的闰土也变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变成讲道德、守规矩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在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然而成年后的闰土在见到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态度转变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爷更是让他们之间的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亲密,使他们之间变得陌生,将他们以前亲密的关系活生生的撕裂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关系,那个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分离,丧失生命活力,丧失人与人之间温暖情感的世界。他们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它压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也使鲁迅先生和闰土无法继续他们纯洁的友谊。读完本书后,我很为他们逝去的友谊感到惋惜,同时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我们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与金钱来衡量友谊,人与人之间拥有着真挚的情感。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鲁迅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共产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4-29

  • 2021-04-12

  • 2019-10-23

  • 2019-10-24

  • 2021-04-08

  • 2019-09-20

  • 2021-04-12

  • 2021-11-01

  • 2022-10-21

  • 2022-04-09

  • 2023-01-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2-02-02

  • 2019-10-24

  • 2021-11-15

  • 2019-09-20

  • 2021-11-04

  • 2021-11-02

  • 2021-11-02

  • 2021-07-28

  • 2021-03-20

  • 2019-10-23

  • 2021-04-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1-26

  • 2022-03-10

  • 2021-12-30

  • 2019-10-24

  • 2021-03-27

  • 2019-09-23

读呐喊初中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呐喊初中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呐喊初中有感、2024读呐喊初中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