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 > 地图 >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相关栏目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热门栏目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推荐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

(共 4319 篇)

  • 1、 《弟子规》学习心得

    《弟子规》学习心得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2024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2024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2024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

  • 2、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 最近学习了《弟子规学习心得》,越发感觉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责任之重,任务之重。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学校里都在学习、颂扬弟子规的精神,可是最该学习的是作为父母的和作为老师的我们。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礼旭老师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好战国的领袖走进孩子的课堂,告诉大家要学会友善,不要跟别人打架,哪个孩子会听,他的话多么的苍白无力。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做这个领袖。 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家长朋友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不好,那一点不好,几乎就没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老话说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朋友这是怎么了? 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压制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人。我们都在想让孩子圆我们的梦,可孩子就得放弃自己的梦,等他们长大做了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圆他们的梦,这样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怜,而我们是“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却不多,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如果是违心的,孩子是会感觉到的,这样的褒奖不如不奖。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要参加比赛或者演出时,不免有紧张的情绪,此时你就会在心里念叨“不紧张,不紧张”,可结果真的不紧张了吗,不是!反而更紧张,因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紧张。教育孩子也同样,你整天说他的缺点,“啊,你看你这不如谁谁谁,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这样一直不好下去,这是父母给的暗示。而相反的,咱们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说它的优点,孩子就一直按着“好”的暗示发展,越来越好。
  • 3、 《弟子规》学习心得:孩子成长路上“引路人”

    《弟子规》学习心得:孩子成长路上引路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又到了我们中(2)班学习弟子规的时间了,孩子们像模像样地朗读着弟子规。

    在生活中都是家长对孩子毫无怨言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而孩子们把这种关心当成了一种必须,以至于为了一点的委屈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呼小叫、乱发脾气。孩子们从没有想过要去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声问候。我们曾经做过一份调查,有哪些孩子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结果知道的人只有几个。这虽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例,但从中我们感触颇多。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弟子规》像一盏透着光明的路灯,教育着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它更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

    在孩子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周学习四句话,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围绕这四句话进行教学,孩子们先大声的朗读经句的内容,让他们能熟读、熟记。然后通过将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经句的含义。他们的年龄较小,光靠单一的讲故事形式,幼儿不能很快地接受,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常常会通过课件、情景表演来帮助幼儿理解。

    如:在理解冬则温夏则凊这句经句时,我们让个别孩子做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寒冷冻的直发抖,宝宝给他们拿热水袋、水壶、抱着爷爷奶奶等给他们驱寒保暖。在理解出必告反必面时,我们也是请个别小朋友充当家长、孩子的角色,让他们理解在出门时要告知家长有事外出,回来也要和父母打声招呼,告知自己回来了,以免家长担心。通过多种形式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常常会在散步时、游戏时不经意间说出《弟子规》中的经句,他们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也更强了。

    《弟子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点名环节中老师喊宝贝们,孩子们立马回答哎,这不就是父母呼,应勿缓吗?看到有个别幼儿要悄悄地拿东西了,就会有小朋友说事虽小其他孩子马上附和勿擅为《弟子规》成了纠正孩子不良品行的有力武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愿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切遵照圣贤教诲,给孩子做一面好的镜子,从孝开始,从仁爱之心开始落实。让《弟子规》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每一个人,学以至用,重在力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4、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读后感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 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读弟子规有感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 5、 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待下属是用权势来压人,强迫对方教育之恩、感恩同事帮助之恩、感恩国家培养之恩,尽自己的责任和努力工作,从自己一言一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奉献高速、奉献社会,传播正能量。使大家在工作中学习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启自己的智慧,从而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能下对抉择。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弥补婚姻和家庭教育的失败。只有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从容,使职工家庭和睦、子女成人成才,职工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奉献单位、奉献社会。

    其次戒贪。《群书治要》有这样一句话“人主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这就告诉我们,领导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爱好虚名,职工就了解领导想要什么,就会投其所好,而他周围也就是为贪虚名的员工,而不是为单位利益、社会利益做事的员工。所以这就告诉我们领导要戒贪名。“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些都告诉我们:衣服是用来保暖、遮羞的;食物是用来充饥的,不要过分,要有所节度。不要贪图物质享受,跟人攀比,把人生大好时光、精力都花在逛街购物上,长期膨胀自己欲望,沾染虚华的生活。古人讲“欲似深渊”,长期膨胀自己的物欲就会带给自己很大痛苦,想回头都难,甚至因为物欲使一些人丧失道德,走向犯罪,使自己的父母、亲人蒙羞。“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遍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皆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这就是讲,一个领导者,必须勤俭节约,戒贪物欲,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深入职工中去,用心服务职工,解决一切可以解决的问题。“君视臣子如手足,则臣视君子如腹心”,这样的单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吗?这样的单位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干好吗?

    最后,要改过。作为领导,也会有过错,因为人无完人。那怎么办呢?《群书治要》里讲“先民曾言,人之所难者二,乐知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意思是说:古人曾说过,人难以做到两件事,乐于别人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很难做到;把自己缺点告诉别人,也很难做到。但是要想作为一名领导,必须明白“闻过欣,闻誉恐”“过能改,归于无”,放下自己的虚荣心,打开心门,要经常和自己的下属、同事交谈并恳切要求指出自己的缺点并虚心接受改过。如果“闻

  • 6、 弟子规观后感
    篇一:弟子规观后感 弘扬中华文化,《弟子规》是中华传统。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弟子规》细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应强调孝心孝行,表现对父母的孝敬。强调通过礼仪文明,促进作用相处。强调通过习惯养成,达到自我管理 看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读到“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当我读到“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终于知道了蔡总叫我们观看《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弟子规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段叫做《弟子规》的视频,使我渐渐感悟到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看后的感受吧! 看完《弟子规》,我以为今天的我们最需要奠基的为人处世之本,敦厚纯良之性,其原因有一:一是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入,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一时之间
  • 7、 有关弟子规心得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弟子规心得。在我们被身边的事情打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文字作为我们的记录方式。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弟子规心得 篇1

    有人喜欢幽默搞笑的漫画,也有人喜欢内容多彩的小说,我,却只钟爱那平平凡凡的《弟子规》。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

  • 8、 小学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小学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2024规是规矩,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

    《弟子规》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们必须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因为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学知识,但是没有品行就越危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这个事情有利,大家就趋之若鹜去做了。如果没利可图,大家就都不愿意干。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的悲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没有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

    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2024。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

  • 9、 《弟子规》读书心得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研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弟子规总序开篇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和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家人、对同事、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做出“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令我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心亡为忙,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经把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极明白了。当我们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说“用心去做”。当我们已经心不在焉之时,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事勿忙,忙多错”

  • 10、 《弟子规》观后感: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弟子规》观后感: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一直感觉传统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宝库,丰富且深邃。而今看了《弟子规》的光盘后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话,那就是道德。成为一个有德人的必须外在上,能够获得众人的支持与帮助;内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灵的安宁。即:外德于人,内德于己。。这一幕持久的执着,让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荡。

    学习传统文化,学会快乐地生活,做胸怀坦荡的人,以平常心对待人生,对待功利,对待追求,淡泊致远,心底无私,构造幸福人生。看了弟子规的盘后,对我感处挺深的有两个地方,一是人与自然方面。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呢?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要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更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

  • 2019-09-19

  • 2023-03-28

  • 2023-01-14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0-28

  • 2022-02-0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1-11-2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3-3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4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12-0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09-21

  • 2021-11-21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