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沧海明月读后感 > 地图 > 沧海明月读后感,2024沧海明月读后感
沧海明月读后感相关栏目
沧海明月读后感热门栏目
沧海明月读后感推荐
沧海明月读后感

(共 1482 篇)

  • 1、 《观沧海》读后感 500字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叹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人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逢的沧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岛屿,想到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是何等激奋!这是诗人眼前的岛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掠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英雄本色;波涛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于是诗人叹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2、 品《观沧海》之墓志 700字

    一花一世界,一首《观沧海》尽显曹操一腔热血雄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初读《观沧海》,我即为此四句深深震慑:好一派气势恢宏至景!诗人竟仅凭三十二个字便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登高远眺江渚之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的磅礴之景,其人的文笔功力可见一斑。总以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她却有着建安八子之一的称号是名过其实了。今观其文,蓬莱文章建安骨,不错,他将建安诗人的骨风挥洒得淋漓尽致。因而,这首诗的前四句我熟记于心,常默诵于口。这四句诗亦成为我印象中所有诗词最难忘的一段。曹操也随之成为我脑海中一挥之不去的文人形象。

    不久以后,我读了《三国演义》,却为曹操的有胆有识,深谙军机韬略的大将之风所感。

    曹操生于汉末,时值黄巾起义,群雄割据的乱世。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少时便立下了一统天下的鸿鹄志。成年以后,他尽散其家资以招兵买马,置办军械,组建了一小支队伍。凭着这支不足万人的队伍,曹操讨董卓,征张绣,平刘岱,除吕布,灭二袁,剿刘表,伐张鲁,终于一统北方,成就丰功伟绩,离自己一统天下之梦大进一步。而这首《观沧海》即是曹操在灭袁绍后,途经碣石山,观沧海后有感而作。

    至此时,我再度默诵《观沧海》一诗,它留给我至深印象的,已非四句写景之段,取而代之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这句诗以大海之包罗日月,容纳星辰之景象自比,暗示诗人自己将如大海包罗万象一样,一统中国的凌云壮志!这看似寻常却是点睛之笔的两句忽然深深震撼了我,并令我回味良久

    曹操少而有志,终成大事,我不亦立下凌云壮志,为之不懈奋斗吗?

  • 3、 观沧海 350字

    我站在河北西南部的碣石山上,向下望去,那一望无际的沧海呈现在眼前。

    海水在动荡,浪花是海上的奇景,波浪滔天。可她更像一个舞蹈家,她能让人解除烦恼和忧伤,尽情地舞蹈,海浪冲击着岩石,不时得发出一阵哗哗的响声。那沧海的颜色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绘,几座小山耸立在海中央,和一座水上城市一样,有花、有树、争奇斗艳、应有尽有。一阵秋风轻轻的吹来,平静的海面碧波荡漾,层层波纹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每天月亮升起,太阳就好像被大海吞没了,太阳和月亮,像亲姐妹一样,形影不离,真是情真意切啊!晚上的星星像银河里洒下的光辉,满天星斗,繁星闪烁,把海面衬托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东临碣石,已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4、 《观沧海》扩写 550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明争暗斗。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我率军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我军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我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这正是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我们远道而来,登上碣石山顶,东望大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在这浩淼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矗立在岸边的礁屿起伏错落,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礁屿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定神细看,在秋风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岛上萧瑟的秋风掀起汹涌的波涛,汹涌喧腾海面是多么浩瀚无际。真是幸运极了,我们赞美不已,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意。

  • 5、 《观沧海》读后感

    《观沧海》,一个多么霸气的题目,它透露着曹操的雄心壮志,隐含着曹操的远大抱负,暗藏着曹操的必胜决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率兵北上,要歼灭袁绍残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眼前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面掀起巨浪,似要吞吐宇宙,日月也似出自大海;灿烂群星,也是从大海怀中涌现。曹操感到十分有幸看到此幅画面,写下这首诗咏叹自己内心的宏伟志向。

    曹操笔下的沧海,既有那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动景,也有树木丛生,花草丰茂的静景。还有那风吹沧海,卷起巨浪,只见那惊涛骇浪拍击岩壁,激起三尺高的浪花,就同那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因为大海壮阔,所以吞吐天地,渺看银河,写出那无与伦比的壮阔大海。

    再品味整首诗,仿佛看见曹操站在碣石山尖,俯视沧海,扬鞭东指,壮心不已!就像一只雄狮,一心决灭袁绍,统一天下,问鼎中原!

    曹操的诗,不在于多,而在于内心那暗含的雄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恰巧突出了曹操诗所具有的枭雄本色。

    曹操借海言志,写出自己内心的远大抱负与他的心胸开阔。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也看出他的必胜决心。

    “奸雄”是曹操的形容词,而在我的眼里,他只有“雄”!

  • 6、 品《观沧海》有感 650字

    最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再次体味曹操的诗作《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有新的感悟。

    回想01年秋风刚起,有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晨白时,站在临近碣石的金山嘴上(有的考证说碣石在此,其实错也!真正应在鸽子窝的鹰角石旁的西崖顶上),观看日出。只见东方海平线放出红光,接着红日水上水下相接,瞬间跃出海面,万道霞光,极为壮观。当红日升高时,有人举起手高叫,快拍照!快拍。一看,原来是想拍手托太阳的,引来一片欢笑和模仿。

    一天晚上坐在卧床上,突见月亮升起,逐渐高离海平面,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灵感一动,何不看看月出。第二天晚上提前了一刻钟静候,果然看到了平生从未见的奇景。只见东方银光逐渐增大增强,一轮圆月缓缓腾出,银波万里,尤其是跳离水面一霎更是慑人心魄,仿佛巨大的夜明珠照亮海空,真是幸甚至哉也!

    然,从未见旅游宣传看月出,实在是疏忽,或明知不宣,乃失策也!而操却观得细微,遥想当年必看了日出月出,写下了如此壮丽的诗篇!

    由此,不禁想到,秦皇、汉武、魏武、唐宗、康熙、乾隆都到过此海边,得到后世最不公正评价当数谁?!同样都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贡献者,为何评价却是天壤之别?!我看,是评论家太吝啬、太正统、太保守了,历史上的评论家就不去说他们了,而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我们的评论家还是在引经据典,追究细微末节,而不从现代的眼光,看大的方面,暴君、奸雄不离口,未免引人万分感慨和不解!

  • 7、 《秋风明月刀》读后感

    总算看完了武成弟20万字的武侠小说《秋风明月刀》,虽说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却也着实看得我好累哦!弟才思敏捷,文如其人,慢如行云流水,快似高山瀑布,潇潇洒洒一路走来。弟笔下生花,游龙走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一件件人间的百态跃然纸上,实在是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忘不了,李知府招商引资搞开发,三年再造一个新平江的雄才大略得以实现。强拆强迁出人命的悲惨事件,就像发生在眼前;忘不了,税务总管辛功敏,“见贼说贼话,见鬼说鬼话,见人说狠话,见官说大话,见了女人就说甜蜜话”阴险狡诈的丑恶嘴脸,多像某些人;忘不了,桃花岛上的尼姑庵(关公庙被嫁接成了尼姑庵),小广场上的俊才比武,小菜地血腥的耙刑,埋葬英雄时的悲情;忘不了,尼姑庵里的五朵金花:紫金花,白莲花,黄菊花,红牡丹,兰花花。她们个个美貌绝伦,才气冲天,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武功超群,身手不凡。她们使天下男人垂涎,也使小说锦上添花。

    还有财大气粗的李三宽,花钱买了个总督的官。三宽口中吐实言“有钱就有官,有官就有钱”,钱能升官,官能生钱,这种权钱交易的勾当被描写的淋漓尽致。还有文韬武略的韩一腿,靠朋友的提携混了个相当于城建,规划副局长的官。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李三宽这个朋友没白交,关键的时候拉了一把。后遭奸人陷害,命丧黄泉,埋在了桃花岛尼姑庵后面的小菜地里,真是可悲,可惜,可叹……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陈巧嘴,此人能言善辩,为寻“秋风明月刀”历尽千辛万苦。走过了多少千山万水,翻过了多少沟沟壑壑,决心要遍寻五湖四海,也要找到宝刀秘籍。后因遇海啸飘泊到了祖国领地“钓鱼岛”被妄图抢占我领地的日本娘们强行留宿,怀孕并产下一子,取名“野田佳彦”。看来,“野田佳彦”是日本娘们和中国男人野合所生的私生子。怪不得后人如此的仇恨中国人。也不知道“小野田佳彦”知不知道他先人的身世,买岛闹剧推波助澜,整天掀起中日风波。这个孽子!!

    “秋风明月刀”时隐时现,平江府暗藏杀机,故事环环相扣,情节引人入胜。《秋风明月刀》的精彩之处可圈可点。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武侠小说,很值得一看。但是,又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 8、 读沧海刘再复读后感

    读沧海刘再复读后感

    当看完这部小说,追逐了一年多的精彩传奇终于落幕了。网上的赞誉声和诋毁声自小说开始时就没中断过,这其实也正说明了《沧海》的影响力。窃以为,尽管有种种缺憾,《沧海》仍然是一部绝对可以标上五星级的作品。无论其他作家的粉丝如何扞卫自己的偶像,凤歌作为传统武侠的第一人地位已毫无争议,甚至个人以为他已经是最接近金庸的人物,《沧海》像十四天书一样被搬上银幕指日可待。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大海是一本书,一本古老得令人惊异的书。是远古与今日的启示录。读沧海,我读出了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包容了整个世界。因而,默对沧海,我读出了世界。不,我读出了世界以外的东西。我感到眼前一片明亮,心中涌动着激流。心中那狭小的空间,在缓缓扩大,扩大,大得如同大海,一望无际。

    时光,在海上流逝着。从地球上还没有海开始,到海多于陆地;从半坡居民开始捕鱼,到如今在大海中探索各种资源;从第一个人类感到大海的魅力开始,到千千万万的诗人歌颂大海的伟大。历史不是长河,历史是一片茫茫的蔚蓝大海。

    海中有迷人的美人鱼,必有邪-恶的老女巫;海中有纯真的小龙女,必有专制的海龙王;海中有魅力的珊瑚礁,必有各种鱼类的残骸;海中有神秘的古船,必有惊人的尸体。大海收容一切,也化解了一切。而面对人类的摧残,风暴的来袭,还只是卷起了巨浪,把一切卷入怀中。

    年年看海,月月看海,天天看海,我从不觉得厌倦。海永远是多变的,海是永远新颖的。正因她不断地,无止息地包容。她才愈加深邃,欲绝宽广。

    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愿如海般追忆往昔,广纳知识,以博大战胜邪-恶,永无止息地追求时代的脚步。我更远时刻品读海之书。

  • 9、 又读沧海读后感800字

    好书给人带来的是思考,留下的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在读后了作品,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读后感应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写作品读后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又读沧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又读沧海读后感(篇1)

    《月都花落,沧海花开》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本,翻开又合上,再翻开又搁置一旁的书。原因是太长时间不看小说了,我很难进入一个全神贯注的状态。换而言之,越难记住一段新的故事了。

    名字是《月都花落沧海花开》。作者是,君子以泽。一个女生。题材偏古风,讲述发生在灵界、九州与仙界的故事。分为两篇,上篇是女主人公,洛薇篇。下篇是男主人公的视角,胤泽篇。一个是溯昭辞,一个是曾经沧海。

    故事是以溯昭小王姬洛薇,被蟠龙抓去给其夫人做滋补的安胎药,却被胤泽神尊救下,而开始。概括就是,溯昭小王姬洛薇与他的师尊胤泽神尊之间的爱情故事。可惜不是以皆大欢喜而落幕。

    省去书中前半部分五分之三的两人日久生情片段。后五分之二是两个人在认清内心后,袒露心扉,坠入爱河。却在此时,胤泽发现心中爱慕多年的女人,尚烟,还活着。落于魔尊紫修手中。他便去救尚烟了。

    可是,在看到尚烟的脸后,洛薇心慌了。洛薇与尚烟眉眼有六七分的相似。她等胤泽做选择,等他回来。值得一提的是,胤泽是司乾坤水,有青龙神的至高水神。大洛薇很多岁,却生的眸载星光,鼻若雪山,一副青年模样。洛薇也十分出挑,是个好看的小水灵。

    胤泽曾经喜欢的尚烟,与魔尊紫修生了一个儿子。是洛薇父亲收养的,洛薇的哥哥,傅臣之。傅臣之,自幼便暗恋洛薇。是体贴的兄长,是温暖的哥哥。即便洛薇喜欢胤泽,还是默默付出他对洛薇的这份爱。胤泽去救尚烟,与紫修开战,臣之为父亲挡招数,被胤泽误伤而亡。

    于是,胤泽一去未回。数月之后,洛薇盼来的是哥哥冰冷的尸体。她去找胤泽,胤泽冷漠的语气和令人恼火的态度,令洛薇心灰意冷。胤泽更坦言没有爱过洛薇。

    万念俱灰的洛薇,回到溯昭,生下与胤泽的女儿,曦荷。几十年后,傅臣之复生。洛薇认清谁才是一生归宿,两人安稳余生。会有疑问吧,臣之怎么会复生呢?答案是,胤泽。胤泽是神,不进入六道轮回,归宿是天地和宇宙。恰逢当时,有一场旱灾降落于九州大地。作为水神,胤泽可以不作为,但是,洛薇是水灵。如果他不出手,四海将会枯竭,天数终尽。洛薇早就不复存在,烟消云散了。

    天帝希望胤泽成为供奉天下苍生的祭品,化为万物水源,

  • 10、 《秦时明月》读后感500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不还。珂月还是高月,嬴天明还是荆天明。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哪一样不会因为世事的变迁而经久不变呢,怕是没有了呢。

    ——题记

    风起,云涌,尘埃落定。谁还保有一昧的天真,谁还能在尘世里未染风尘,恐怕没有吧。谁在风尘里想你,谁在炎凉里望你,谁在世态变化里记得你。最清楚的还是自己。无论是谁,都不会变。

    其实呢,淮阴城里血迹,桂陵城中的赌约,咸阳宫内的聚散,不都明示着聚散离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莫说别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即使是你自己的真心,怕也是看不清、辨不明的。人生似梦,弹指须臾间花开花败,能得几位知己?多半只是被人误解罢了。莫管他人闲言碎语,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就足够了,看清自己的真心,才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

    “乐曲本身单纯如镜,你之所以能够从白雪中听出那么深沉的悲伤,只有一个原因,那个一直没有从噩梦中醒来的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看过动漫的人,应该都记得这句雪女说出的话,若没看过,也应在看过后觉得怅然若失。

    当你相信别人时,别人也把信任交给你;当你忘记一件事时,必定有人替你记着这件事。

    高月、天明、刘毕、项羽,他们曾经纯真的、不带一丝杂质的友谊,也会因为世事的变迁改变。不忘本心很难,不改初心更难。想要坚守一件事,就必须有一定的勇气。

    我看到了卫庄的白发,白芊红的悲哀;乌断的可怜,端木蓉的心情;盖聂死前的一笑,辛雁雁眼底的泪珠。

    在还没看完书时,我想写下感想,不知当我看完书时,又会有怎样的想法……

  • 2023-06-03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1-06

  • 2021-09-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5-17

  • 2019-10-28

  • 2019-10-16

  • 2019-10-11

  • 2023-06-18

  • 2023-06-22

  • 2022-01-10

  • 2019-11-23

  • 2019-09-20

  • 2022-12-1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1-06

  • 2023-03-30

  • 2023-02-18

  • 2019-09-20

  • 2023-04-26

  • 2022-09-14

  • 2022-10-16

  • 2022-05-25

沧海明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沧海明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沧海明月读后感、2024沧海明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