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2024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推荐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

(共 2048 篇)

  • 1、 实用精选:病隙碎笔读后感万能版160字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观后感可以是我们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触和启发。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本质,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一篇优秀作品的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实用精选:病隙碎笔读后感万能版16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隙碎笔读后感(篇一)

    当我翻开《病隙碎笔》时,那位与病魔作战的勇士,又出现在我眼前。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我们都是自己的人生戏剧中的主角,我们不能随意更换自己在人间戏剧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尽力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虽然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努力做到更好!人们所以需要戏剧,是需要一处自由的时空,需要一回新魂的酣畅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戏剧,而我们同时又在别人的戏剧中扮演着或轻或重的角色,加油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然,它里面还有对信心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虽然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但是现在我面临着高考,对于信心我有自己的理解吧,信心是在我面对困难停滞不前的勇气,是我彷徨时的引路灯,是我失败时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生,在那些漂亮的女生的光环下,确实有点自卑,但是,这本书中“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里步步深险,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迎候解放。所以,我选择解放。这本书,我会永远珍藏的!好好研读!

    病隙碎笔读后感(篇二)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完成的一部,让很多人做出迷茫,建立信心的文章。

    为什么这么说?史铁生的一生是不幸的。因为肾功能的逐渐衰竭,二十岁之后,他就只能躺在病榻上或者坐在轮椅上。但它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自己的信仰。他有勇气去接受现实。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

    当我在读《病隙碎笔》时,我很少从文字中读出史铁生的悲观。没有悲天悯人,没有愤世嫉俗,他只是淡淡的道出自己的不幸,也乐观的去对待。这对我感触很深。是什么支持着他呢?从《我与地坛》不难看出,在他的母亲还未过世前,是母亲支持着他,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在母亲过世之后,信仰成为了他生活的一个部分。初读《病隙碎笔》时,我对于其中

  • 2、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优秀范文)

    最近读完了史铁生先生的散文集《病隙碎笔》,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散文,倒不如说是史铁生先生的随笔集,这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集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与思考,同时解答着声明的难题,正如这本书的名字,《病隙碎笔》,简单明了且直白,这本书中所写也就是史铁生先生在长期生病的空隙中的所思所感。之所以喜欢《病隙碎笔》,是因为史铁生面对跌宕起伏的不公命运时的理智与坚定内心,读完这本书,不禁要感慨史铁生先生对生活的坦然豁达,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对人生各般事件的大彻大悟的通透感受。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m.dhb100.com

    对于史铁生先生,是谁也不陌生的。从《我与地坛》,到《务虚笔记》再到现在的《病隙碎笔》。有人评价史铁生是“一位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不得不感叹,单是疾病带给史铁生先生身体上的折磨,便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双腿瘫痪后,又是肾病又是尿毒症,而最后也因脑溢血不幸去世,更不用提在心灵,精神方面带来的打击。就像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所说的,“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

    史铁生先生在《病隙碎笔》中这样调侃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本书名字为《病隙碎笔》,但其中内容与“病”又无太大的关系,书中所有的文字,更像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灵魂对生命的困惑与苦难的探索,似于一个思考者对于哲学的最基本问题的探索与辨析,史铁生先生一直在寻找答案,穷极一生的思索,他虽然残疾无法行走,却从未停下过探索的步伐。

    印象深刻的是史铁生先生在《病隙碎笔》中引用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记得在过去读时,从未想过将其与生死相联系,只是认为是普普通通的一场往来,但在史铁生先生看来,这便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以这一句话作为墓志铭,对于史铁生先生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扫尽尘嚣,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段渺小的生命,为世界作出改变,哪怕是微小的改变,不失为一种成就,不枉来人间走一趟。

    不得不说史铁生先生是乐观的。他在书中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得到满足”,在病痛的折磨中,史铁生先生并没有自怨自艾,度日如年,甚至于从此一蹶不振,反而,他不甘于沦为泛泛人海中的渺小一颗,将这些疾病带来的折磨痛苦转化为思考的动力,在生病的空隙中思索人生的真正奥义。人之

  • 3、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病隙碎笔》写于他三天一次透析,整日与病魔抗争的时期,史铁生以调侃的语气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病隙碎笔》读书心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病隙碎笔》读书心得1

    当我翻开《病隙碎笔》时,那位与病魔作战的勇士,又出现在我眼前。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我们都是自己的人生戏剧中的主角,我们不能随意更换自己在人间戏剧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尽力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虽然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努力做到更好!人们所以需要戏剧,是需要一处自由的时空,需要一回新魂的酣畅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戏剧,而我们同时又在别人的戏剧中扮演着或轻或重的角色,加油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然,它里面还有对信心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虽然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但是现在我面临着高考,对于信心我有自己的理解吧,信心是在我面对困难停滞不前的勇气,是我彷徨时的引路灯,是我失败时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生,在那些漂亮的女生的光环下,确实有点自卑,但是,这本书中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里步步深险,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迎候解放。所以,我选择解放。这本书,我会永远珍藏的!好好研读!

    《病隙碎笔》读书心得2

    《病隙碎笔》中有许多对于信仰的思考,皆发人深省。一句点睛的话是: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察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所以,史铁生说: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这条路没有一个终于能够到达的目的地,但并非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标存在的证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证明。物质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用外在的可见的事实来证明,精神理想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界。所以,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对于职业是患病,业余才写作的史铁生,如果说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和疾病斗争,我想他一定赢了。

    命若琴弦,

  • 4、 病隙碎笔读书感悟1000字范文

    读《病隙碎笔》,是感悟历经沧桑后的明彻和超脱,是找寻苦难中的光明与希望,是发现那份悲壮中的灵性,是一种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病隙碎笔》读书心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病隙碎笔》读书心得1

    我没有见过他,史铁生。

    只是从那些鲜活的文字里觉得他是一个刚毅的男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弱者,在我心中却是个巨人。先前曾拜读过他的几篇文章,都感触很深。因为虽然上苍对他很不公正,可他却依然带着胜利者的笑容向世界宣称:我是强者。

    史铁生的生活很坎坷,他在人生最精彩的时刻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日日以轮椅为伴,而此后的生活也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就如他在《病隙随笔》中说的一样,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可就是这样一个受到命运捉弄的人,居然可以依旧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使病痛缠身,却仍对生活抱着十分的希望。我很佩服他。史铁生说:生病是生活的体验之一,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难以想象他的心中拥有多么大的勇气。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给我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那一定是一张很自信、很灿烂的笑脸,他的眼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冷静,一种生机,一股极强的生命力。有一些话他说得极有道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一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的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祥。

    其实我觉得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后会垂头丧气,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当清醒时,仔细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会我们的往往比成功时获取的更多。坎坷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坎坷让我们更执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实,我们每一刻都是幸运的,因为在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加上一个更字。史铁生这样说。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强者。一个两条腿、两个肾脏均出现故障,要靠透析器来维持生命的人,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几乎已经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旧很平静。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细细寻找身边每一处的快乐和美丽。在史铁生这样的巨人面前,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时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唉声叹气,甚至停滞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这叹息声中错过了更多。回头想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可以自由惬意地做着想做的事,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赋予的特别经历,好好珍惜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我祝福他,史铁生,祝他的身体和心灵上每天都存在着阳光的温暖

  • 5、 不放过零碎时间读后感1000字

    《不放过零碎时间》读后感1000字 隐藏在时间下的生命价值 今日有幸阅读一篇励志短文,短文名很是贴近于生活与工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大方面,短文名叫《不放过零碎时间》,不放过零碎时间,这七个字是否有深深触动你原本静如止水的心?经常抱怨生活如此迷茫的我们,是否能以此七字为明灯照亮生活之路,让我们找到以后生活的大方向。充实的活,有价值的活,美好的生命,从不放过零碎时间开始。 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业的人,只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默默无闻!连莫泊桑都如此警醒世人,我们还不能发现时间的价值吗?时间的价值体现在隐藏在它下面的生命价值!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命,有人快乐短暂的过,有人短暂痛苦的过。快乐过的人懂得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部分人掌握这社会大部分的财富,验证着自古以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谚语;痛苦过的人经常把时间浪费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和工作的不顺,殊不知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从底层一层一层往上爬的。为了让可贵的生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对待时间,特别是零碎时间。 从社会学角度看,我们的活动都是要受社会环境约束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社会规范化了,为了满足不同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学生们花大部分时间在校园,白领们花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工人、科学家等又各自在自己不同的领域倾注时间,即是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不至于白白流失,真真体现价值的时间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正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体现价值的零碎时间也往往被极少数人所重视,那少数人都走向了成功。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因为无聊而发呆?因为无所事事而睡觉?因为不知所措而胡思乱想?工作中,是否时常对着电脑发呆几个小时然后问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挥霍时间,挥霍生命。谈到零碎时间的把握,我个人感觉在我们餐厅的日常工作中最能体现。 我们的餐厅是专注于国际优秀连锁品牌加盟推广的广州汇金贸易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soupcasa意式浓汤餐厅,餐厅目前正处于朝朝日上的蓬勃发展阶段,公司对餐厅普通员工的报酬是记时制,这种制度方便公司管理财务的同时也难免会让员工缺失按劳分配制度下多劳多得的积极性,餐期过后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我们可以理解为零碎时间,就这样因为没有积极性而浪费。但是在餐厅企业文化的主旨:舞动生活,快乐工作的熏陶下,有时间意识的优秀老同事会自己找事做,检查设备的运行
  • 6、 病隙碎笔读后感600字2024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刚看了几页,已被作者那种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的语言所吸引,竟用了能用的全部时间把这本散文随笔集看完,深深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

    他,一个双腿瘫痪,双肾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人生的苦难几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却在那轮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寻着生命的终极意义;用理性的文笔,甚至是幽默的语调,述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疾病的抗争;他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表达出来的却是存在的欢乐和充实。

    他在生病中,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他后来患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使他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他醒悟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在谈到“精神”时写道:精神,当其仅限于个体生命之时,便更像是生理的一种机能,肉身的附属,甚至累赘。但当他联通了那无限之在,追随了那绝对价值,他就会因自身的局限而谦逊,因人性的丑陋而忏悔,视固有的困苦为锤炼,看琳琅的美物为道具,既知不断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知这样的超越乃是永远的过程。这样,他就再不是肉身的附属了,而成为命运的引领——那就是他已经升华为灵魂,进入了不拘于一己的关怀与祈祷。他不甘心命运强加于他的苦难,把心灵托付给笔,把痛苦与烦恼凝聚在笔端,不断地叩问生命的意义,用支离破碎的身体阐述着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呼唤光明的到来。他已经把写作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他已找到一种方式,以他残损的身体表达他美丽的心愿,可以为爱的祈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乃至独领风流的语言。或者说,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写作。

    我认为《病隙碎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在书中,他用睿智的语言,犀利的文笔,把自己的灵魂一一解剖开来,照亮读者的内心,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要为残疾的肉身续上一个健全的心途,为隔离的灵魂开放一条爱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语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的。作家韩少功评论《病隙碎笔》说:“《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柳中朗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

    当我把书的最末

  • 7、 病隙碎笔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常常看到有人在提起史铁生的时候,喜欢强调他是残疾人,并因此对他顽强坚毅的人格大加赞赏。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正确的,但这样容易使没有读过史铁生的人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史铁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体现在他的顽强坚毅中了,甚至于将他的残疾当作他的著作的全部卖点。

    在读史铁生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理解,可后来的我才发现仅仅以一个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的角度认识史铁生,实在是有些遗憾了。正如近日读的这部《病隙碎笔》,若真的只看到这部书是在“病隙”写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对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许就会有遗憾。

    可是话又说回来,史铁生正是因为“病”,因为“残疾”,才有机会抛却一个健全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太多纷繁复杂,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他的这部《病隙碎笔》给我的最大感触,便是“静”。面对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静静的。而正是他这样的“静”,解答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比如说,信仰。

    在人们都开始反思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种可怕状态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过,人们想要有一个信仰,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被生活中的许多不称意的事情弄得眼花缭乱。我们总以为自己需要信仰,正是因为需要追求一个事事顺心的世界。但史铁生的生活中便没有那些琐事了,他有的只是这时常被人们拿来用作“乐观坚韧好典型”的坎坷命运。

    于是他静观由我们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态,并告诫我们,“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真意”。他不逃避苦难,因而能够静静地看着这个存在苦难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谓的健全人,因而能够静静地审视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在“碎笔”中指引我们。

    再比如说,发展。

    保护环境这件事,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宣传标语,环保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蔚然成风,原本是不必由史铁生去提醒我们的。

    可史铁生提醒我们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身体上已不允许自己、心中也不愿意在社会上争一份地位和财富的人,他告诫在社会中忙碌的我们,要注意我们保护环境究竟是不是出于真心。

    “现在的生态保护思想,还像是以人为中心,只是因为经济要持续发展而无奈地保护生态,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爱护自然。”这句话对于每天都在纠结着怎么“活得更好”的人们来说,真的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免显得俗了,只顾着按

  • 8、 《碎瓷片》读后感

    《碎瓷片》读后感(一)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碎瓷片》。这本书讲了一个故事:树耳是个孤儿,从小就和跛脚的鹤人一起住在桥下,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们却一直很乐观。树耳是个有追求的男孩子,在艰苦谋生的同时,他一有空暇就到当地陶匠明师傅家中偷偷学艺明师傅终于打破父职子承的陶艺界惯例,收他为徒。在为师傅执行一件特殊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劫匪,险些丧命,但仍然靠着毅力和智慧,替师傅争取到一次终生的委任荣耀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主人公树耳,而是收养了树耳的鹤人。鹤人的腿有残疾,但他会告诉树耳很多道理,会指点和启发他,会鼓励和赞美他。在树耳去帮明师傅送花瓶的时候,鹤人被一个推着超载推车的农夫撞倒了,然后掉到了冰冷的河里当人们将他从河里捞起来的时候,他还紧紧的握住树耳送给他的陶制的小猴子。我觉得鹤人是很爱树耳的,是真心把他当做最珍贵的朋友的,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赶快来看看吧。

    《碎瓷片》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碎瓷片》这本书,它是美国作家琳达休帕克写的,曾获得过 2002 年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牌奖。

    《碎瓷片》 讲述了从小被鹤人收养的孤儿树耳迷上了制陶,他承诺将师傅的作品送到皇家特使手里,历尽艰辛,不了路上遇劫,只剩下一堆碎瓷片,最后,他将碎瓷片交给了皇家特使。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到数耳这种坚持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刚学游泳时,游到泳池中间就没劲了,可是我坚持、坚持,终于游到了池边。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坚持,才能获得成果,半途而废只能前功尽弃。

    《碎瓷片》读后感(三)

    俗话说得好:好书重读。今天,我便又读完了一本好书《碎瓷片》。

    碎瓷片的主要内容:本书的主人公树耳是一名孤儿,从小与坡脚的鹤人住在桥洞底下,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物质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他们积极乐观,从不怨天尤人。树耳是个有追求的孩子,在艰苦谋生的同时,他一有空暇就到当地最着名明师傅家中去偷偷学艺明师傅终于打破父职,收他学艺。在为明师傅执行一些特殊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劫匪,险些丧命,但仍然靠着毅力和智慧,替他师傅争取到一次终生的委任荣耀

    我为树耳的行为而感动:虽然家里贫困,但是仍然想方设法做平生中的第一个花瓶,世界上也没几个人有这样坚强的意志。我觉得一个路边的路人更没理由坐到这点。而且,他们不是乞丐,虽然鹤人缺了一条腿,家里贫困

  • 9、 关于碎瓷片读后感

    【第1篇】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碎瓷片》。这本书讲了一个故事:树耳是个孤儿,从小就和跛脚的鹤人一起住在桥下,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们却一直很乐观。树耳是个有追求的男孩子,在艰苦谋生的同时,他一有空暇就到当地陶匠明师傅家中偷偷学艺……明师傅终于打破父职子承的陶艺界惯例,收他为徒。在为师傅执行一件特殊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劫匪,险些丧命,但仍然靠着毅力和智慧,替师傅争取到一次终生的委任荣耀……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主人公树耳,而是收养了树耳的鹤人。鹤人的腿有残疾,但他会告诉树耳很多道理,会指点和启发他,会鼓励和赞美他。在树耳去帮明师傅送花瓶的时候,鹤人被一个推着超载推车的农夫撞倒了,然后掉到了冰冷的河里……当人们将他从河里捞起来的时候,他还紧紧的握住树耳送给他的陶制的小猴子。我觉得鹤人是很爱树耳的,是真心把他当做最珍贵的朋友的,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赶快来看看吧。

    【第2篇】

    今天,我看了《碎瓷片》这本书,它是美国作家琳达休帕克写的,曾获得过2002年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牌奖。

    《碎瓷片》讲述了从小被鹤人收养的孤儿树耳迷上了制陶,他承诺将师傅的作品送到皇家特使手里,历尽艰辛,不了路上遇劫,只剩下一堆碎瓷片,最后,他将碎瓷片交给了皇家特使。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到数耳这种坚持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刚学游泳时,游到泳池中间就没劲了,可是我坚持、坚持,终于游到了池边。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坚持,才能获得成果,半途而废只能前功尽弃。

  • 10、 《病隙随笔》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篇幅很长,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没有繁琐的考证、推理或判断,也没有精彩优美的语词、段落或引文,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记录下的文字和思考,是平易的又是精辟的,是朴实无华的,又是鲜活无比的。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把生活比作戏剧,诠释的那么准确,“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然而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可能千般一律。正如他在《我与地坛》说的“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活存在差别的,必须接受上帝安排的命运,不要过于埋怨上帝对自己的不公。

    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对生活的坦然豁达。“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面对命运的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与不公。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都十分顺利的成功人士。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而史铁生却把人生的许多哲理问题阐析得那样简单明了。每个活着的人都害怕死亡,甚至不敢提及死亡,而史铁生却把死亡想得那么简单。文章的第二部分谈到了作者想用徐志摩的诗“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这是何其正确啊。人初来这个世界时,有几个人会在意你的到来,然而当你走了又有几个人为你流下悲伤的眼泪呢?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平静地出场然后默然地离场。史铁生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说到“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经过了这么多的挫折,史铁生不再像《我与地坛》里描述的那样,为自己残缺的躯体而发愁,没办法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而是以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2-01-27

  • 2023-01-18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1-12-31

  • 2022-04-08

  • 2019-09-20

  • 2022-01-01

  • 2021-12-31

  • 2022-01-02

  • 2022-07-12

  • 2022-07-19

  • 2022-02-05

  • 2019-09-21

  • 2022-01-05

  • 2022-01-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2-28

  • 2022-08-19

  • 2022-08-24

  • 2019-11-08

  • 2022-02-07

  • 2022-01-29

  • 2022-07-14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
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2024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范文,病隙碎笔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