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变量读后感 > 地图 > 变量读后感,2024变量读后感
变量读后感

(共 1429 篇)

  • 1、 《变量》读后感

    《变量》读后感

    01

    己亥年伊始,新阅读的两本好书,其中之一就是何帆老师所著作的《变量》。这本书作者用较为精简的篇幅为读者描述了自2018年起未来30年中国社会的各种趋势,何帆以自己过往的学术知识和社会阅历对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态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分析和趋势联想,从长河与大树到无人机,再到企业生态,菜市场和范家小学。以点带面,层层渗透。

    首先,何帆告诉了我们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慢变量和小趋势。他提到感知历史,就要学会从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这一点使得热爱历史知识的我深有感触。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轨迹的文明古国,历代中国人用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挥洒编写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壮阔蓝图。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所有民族后辈宝贵的进步财富。虽然现在的社会无论从体制还是生活水平,亦或是语言和服装,这些表面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社会形态都无一不表明了我们是一个新的社会,有着新的文明生活。但我个人依然认为中华民族的许多精神层面的精髓,那些沁在我们骨血当中的东西其实数千年来,所易不大。

    02

    每一代的历史都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依照当时的生产力和国家颁布的各项经济政策决定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足与否,每一个年代也都有各自人民生活中所追求的时尚。看上去似乎都不尽相同,但依照何帆所阐述的感知历史,就要从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民族无论是古还是今,会因为自幼受到的系统教育而逐渐形成这个国家整体普遍的民族性。这样的民族性会使得一代又一代人的绝大部分人在逻辑思维上,在许多价值观念上直至到许多问题的取舍上都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无数个这样的小影响汇聚到一起或是一刻,那就如无数的溪流汇聚入江河,再由无数条江河东流入海一般,凝势而涌,由小变大。

    并且,所有大的趋势在没有形成巨大的社会效应前都是普遍不为人所重视的,那么在具备敏锐的观察趋势能力前首先需要夯实的就是自身的内部知识体系。人,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沉的独立思考能力才配的上自称具备观察趋势的能力,但这仅仅是一个前提的硬性条件,除此之外你的三观,对于社会知识的兴趣大小,对于人性研究悟性的高低也都会直接影响你最终的判断。说有标准但却没有具体的明文标准,说没有标准也不准确,因为一切的判断当中终归是会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之分。我们可以依赖的就是从小到大在好书当中汲取到的知识营养以及在生活当中运用所学到的不断试错,不断反思,不断纠正,不断坚

  • 2、 《变量》读后感 6篇

    《变量》读后感一

    曹婷慧 近期,读了何帆的《变量》,感受颇深。 在开篇中,作者就强调, 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局势变化巨大的一年。这一年,中美展开了贸易战,中国的5g技术在世界引起轰动,华为孟晚舟被捕于温哥华,中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两年…我首先是有感于国家局势的变化莫测,也为自己身为一名大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模糊不清感到一些愧疚。 作者说,自己要从19年开始,每年写一本书,要写成30本书。我敬佩作者的抱负,这不仅是他本身,更是在于他的记录。倘若我们中年后,回顾近30年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一系列的书可以为我们作为回忆录。做时代的记录者,这正是作者的伟大之处,正如何帆所言:“我的写作目期只有一个,那就是唤醒你的方史感,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命运以及自己所处的时代。” 随着深入的阅读,我了解到了何帆所调”变量”的含义。变量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历史是由快变量决定的,也是由慢变量决定的,但归根结底是由慢变量决定的。慢变量是指那些细微的变化,但却不可忽略,一但打开就无法合上,推动历史进程。 作者提出了“大国博突”、“技术赋成”、”新旧融合”、”自上而上”、”重建社群”这五个变量,接下来对这五个变量引起的质变进行了举例和分析。这五个变量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旧融合”。在书中,何帆提出了“老兵不成”的观点,也就是传统产业在当代社会作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但期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新兴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到的重要一点是向传统产业学习经验。做到新旧融合,不能急于求成。 “野火烧尽,新木丛生”,这些变量正是野火烧尽后留下的种子,正如生物中的次生演替,这些种子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必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荫蔽一方水土。

    《变量》读后感二

    蔡子彦 翻开这本书,不禁惊叹于身为一名经济学家的何帆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何帆首先从如何观察齐鲁平原上的树入手,告诉我们窥见真相的全貌的方法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快变量韶光中间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表象,也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信息,而慢变量则是给中国经济带来阻力的工业化,城市化,创新技术,找到了小趋势,我们才能有信心,何帆为我们找到了全书最重要的一部分:五个变量,分别是: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上而下,重建社群。 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中美贸易

  • 3、 变量读后感范文欣赏

    《变量》是一部由何帆著作的书籍,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看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一些看起来很微小但影响却很大的变化,就像蝴蝶效应,正确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变量》作者是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老师。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记录这个辉煌而又宏大,发生巨变的历史时期。书中采用鹰眼视角的观察模式,即看见中国的宏观大局,又看到角落里奔走生动的兔子。就像观察一棵大树,看树上的嫩芽枝丫,不是返回大树的母体,这样才能更好的观察和记录中国这个庞大的文明母体。

    何帆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的历史,向我们展示这样一段改革浪潮下的慢变量: 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更新。这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三驾马车和三个火车头。在大趋势滚滚发展基本已定的后期,改革和发展更多的是看小趋势,何帆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了5个小变量: 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的城市革命和重建社群。

    1.大国博弈是说由中美贸易战引发地缘正直风险,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平衡只能由人工智能的挑战才能使两个大国同一战线。

    2.技术赋能是说技术总是与市场相适应,不同性格的技术总会找到的性格相似的市场,就是技术和市场的匹配程度。这些技术只有为普通人和新兴力量赋能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发展。

    3.新旧融合是指在互联网行业发展进入低谷,要创新必须要尊重并从传统行业找到突破口,而传统行业已经徐汇了互联网打法,会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距地反击,这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自动融合,重新焕发风采。

    4.自下而上,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持城市系统的多样性。都和城市是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城市比如东莞、义乌都已经实现了精明收缩,更多的城市都在爆发颜值革命,街道、社区正在变得更美、更有生活情趣,比如上海。

    5.重建社群,人作为社会动物,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学会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只有重建了社群,才能更好的发现自我。原来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比如北戴河的阿纳亚,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四川范家小学。最后从这先让我们吃惊、感动,让人顿悟的小趋势里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慢变量和正在兴起并最终会改变社会的小趋势都来自于生生不息3000年的中华文明,这棵古老的大树正在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换发生机,实现伟大复兴。

    何帆老师的写作脉络是想要写出像美国记者威廉曼彻斯特写的《

  • 4、 《变量》读后感900字

    何帆老师的《变量》一书经过罗胖之前的宣传,让人非常期待,但读完全书整体感觉比较失望,尽管何帆老师的有些观点(前半部分)非常好,值得学习思考,但客观说总体内容比较发散,不算是一本有深度的书。结合前面看到何帆老师《未来30年大转型,讲透国运与人运!何帆:奋斗改变命运,可能是一种奢侈》的文章,结合个人理解,将内容提炼如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1、慢变量中找小趋势

    (1)慢变量变化的真正原因,慢变量就是一种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趋势。

    (2)小趋势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虽不占主流地位,却能引起社会风尚的深刻变革,彰显力量。

    2、五个变量

    (1)中美贸易摩擦

    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导致变革,变革的方向加上变革的速度才共同决定变革的收益,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受不了了,如美国反对,英国脱欧等,因此,逆全球化是个很大的变量。可能的解决办法:发展核心技术。比如共同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力可能是一个量级的。

    (2)技术赋能

    核心技术重要,我们有优势的应用技术也同样重要。技术要与市场匹配,技术要为人赋能。除了极少数石破天惊的突破性技术外,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已有技术的混搭。边缘地带、交叉地带往往更容易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对新技术进行调整、改造,才能为更多的普通人赋能,并进一步创造出新的需求,直至重建一个更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3)新旧融合

    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学习,由做企业改做生态思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打法。表现: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汽车)不成功,传统制造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绝地反击。

    (4)自下而上(的城市发展)

    自下而上的力量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创新。表现:多核城市、精明收缩;颜值革命,小而美。

    (5)重建社群

    由于条件的变化和核心人物的推动,出现了一种从云到雨的趋势,原本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假以时日,这种力量将大大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公共秩序。

    3、关于2019

    保持足够耐心,及更多的好奇心,才能除了风险,发现更多各种机会。

    4、未来(年轻人)人生规划

    (1)有危机感,没有什么能够绝对打保票,需不断学习掌握多种技能。

    (2)需要有激情,热爱(兴趣)、自信、好奇、与人合作。

    (3)有能力,保持终身学习。

    (收入分配是一条n形的波浪曲线。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这是个波谷。那

  • 5、 变量读后感800字

    《变量》是一本集记录,观察,预测为一体的纪实书。作者想通过树状形的方法论来观察中国在2018年的发展中所蕴藏的内涵和变量。书有五章,分别阐述了作者写书的立意,其后讲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情况,新旧交替及融合的力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城市的建设需求,最后讲了教育的新芽萌发情况。针对这些事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提供了我们对与业务在不同场景下的解读。整体的阅读体验与吴晓波先生的视角和文笔大不相同。 吴晓波先生写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主要立意和出发点是在宏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对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及问题的解读和理解,从而更加的有历史感,会让读者读之感觉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何帆先生的《变量》就是从微观和具体的行业中某一垂直领域的具体产品的应用的解读,从微观见长远,发掘的是现在看起来幼小,未来可能是大趋势的事物。因此二者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相以为鉴,从而是自己的对事物的看法更加的立体及实际。 相阅相悦,因为我们对于时间的每一次记录,都是在对过去的点滴检视和反思。汉娜·阿伦特也说过: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同理,我们的国家为何在记史、写史、读史上有别于其他国家,而且几无遗漏。因为凡是过往,皆为序曲,通过读史、思史、鉴史,我们就会愈发的明白,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和群里力量影响的宏大。虽然个人力量的渺小确实是一个限制性因素,但是我们却不必妄自菲薄,个人的力量在历史中,确实有关键的作用的。 从大处说,我们是需要史官记史写史,而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们写日记的目的也在于此。日记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化历史记录本,虽然行文和表述因个人的语言词语水平有高下之分,但是其对于历史的意义却是一样的。通过日记,我们能从中寻觅到个人的发展和变化的历程,同时也是非常个性化的历史表达。 回到《变量》本书,其中对于主要领域中的垂直市场中的观察,如无人地带无人机,社群及社群的新模式,素质教育的变化及萌发地方,进而论述了主要变量潜藏的地方和我们应该关注的地方。虽然萌芽虽小,但是未来的潜力却是无穷的。同时也给在城市生活得焦虑不已的我们,道明了一个新的道路和方向。 最后,我提一个小问题,习惯于城市便利生活的我们,是否还保留对新事物感知的好奇心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 6、 变量读后感书评2000字

    《变量》是一部由何帆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每一个变化都隐藏着一种机会,每一个变化都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春节期间读完了罗胖跨年演讲中推荐的变量一书,书中主要讲了何帆老师在2018年观察到的5个在中国发生的慢变量。这些变量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虽然这本书主要是是从大格局上分析了中国正在经历和可能经历的变化,但是有很多概念扩展到我们的自我成长和日常生活中,也毫无违和感。仔细想想,个人和国家的成长之路都是类似的,都是在迎接和拥抱新变化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国家的慢变量,是指一些能够带来深远影响的底层变量,比如说电的发明奠定了之后所有电器和互联网的发展,所以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底层变量。而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也需要找到自我成长的底层变量。

    现在的很多学者,包括何帆老师都在推崇通识教育。我也认同,通识教育会是未来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因为它注重多样性和自由,更加关注获得知识的广度而不是专业性,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而不是死记硬背,它追求的是综合素养的培育而不是满足功利性教育。

    这样的教育才能避免每一个学生变成流水线教育的产品。被标准化的价值观太容易执着于世界的非黑即白,于是自我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都在教育中被压抑。这算不算是教育的悲哀呢?

    在下一代的培养上,希望父母可以有意识的为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探索空间和试错的机会,而不是将孩子的一生早早的就在地图中规划好。

    有太多人喜欢谈论说成功人士都是抓住了国家发展的大趋势,站在了风口上,于是天时地利人和,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财务自由。而现在风口已然越来越少,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何帆老师在书里说,要关注1%人口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小趋势。这些小趋势很有可能会成为流行,比如说近些年火起来的新职业,包括美妆博主,网络主播,网络写手等。

    而每个个体需要关注的小趋势,我认为是每个人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爱好已经成为稀缺品,所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愿意投入精力去呵护它的人,才是小众人群。这样一群人的爆发力不可小觑。

    我有个朋友是任天堂游戏的粉丝,他热衷于设计,于是自己开始设计游戏相关的手伴,出乎他的意料,这些手伴在淘宝网甚至instagram上大卖。他把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都花在了设计

  • 7、 变量读后感书评800字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种变量,不同的事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由何帆著作的《变量》这本书呢?书中主要讲述了如何一些更好的帮助我们成功的变量的方法,网友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同学、同事、邻居,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遇见不一样的人,与他们打交道、学习、成长。可是,这不足以被称为社群,称之为基础的社交圈比较合适,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个圈子内不情愿地必须与很多人产生交集。而《变量》所提出的社群更多地是指通过人之间的共同关系或特征所组成的小团体,比如通过写作所组成的007,通过英语学习组成的线下学习社群,通过羽毛球爱好所组成的羽毛球活动群。每一个群体都是经过筛选的、自发的,成员之间以独特的爱好和需求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黏连度很高的羁绊。

    神奇的是,这样的社群往往先天性地就能产生信任感,这也是作者何帆认定的未来社交主方向。

    举个例子,在我第一次参加007线下活动时,到场了将近30个人,都是素未平生的陌生人,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只是007浙江。活动前支付报名费,活动时听演讲、做讨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一股轻松的氛围。天性腼腆的中国人在面对陌生环境时的警惕感仿佛都不再存在,只因为彼此相信007战友们都是一群乐观向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当我去洗手间时,也能非常放心地把背包和手机留在座位上,不会担心有小偷小摸。

    类似的社群还有很多,在每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看似简单和理所当然的信任感。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社交软件横行的时代,想要与某个人建立起联系早已不是难事。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反而感到迷茫,茫茫人海中真正的归属感除了家庭和公司以外,仿佛就变得极为有限。试想一下,当每天下班或者周末来临时,是否有觉得除了家庭和公司外,自己好像就没有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没有额外的社交圈和朋友圈了?

    或多或少,相对不太善于社交的中国人都有这种感触,刷一刷朋友圈或者在微信群里谈天论地,但真正属于线下面对面的社交却极为缺乏。所以《变量》一书中提到的重建社群这一趋势我非常认同。社群将是越来越多人寻找的新的归属之地。没有人天生向往孤独,可能只是暂时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创新的关键是回归传统,或许当我们向内看,回归到人的天性所向,就能找到未来创新的方向,发展社群,努力构建一个个充满信任的、充满共同价值的社交群。

  • 8、 何帆的《变量》读后感1500字

    认识“小趋势”——何帆的《变量》读后感1500字:

    18年《时间的朋友》知识跨年演讲,罗胖特别推荐了一本书:何帆老师写的《变量》,提出了“小趋势”这个概念——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未来社会的变化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

    作者提到了五个变量: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分别用一章内容和亲身观察的案例来解释这五个变量。引用书中的一些带给我启发的案例来聊聊我眼中的“小趋势”。

    第一,未来要更加留意新技术的发展,如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在酒店普及。机器人的应用主要考虑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空间中等,经常需要上夜班、人体无法长期负荷的工作会率先被机器人所取代。综合这两个因素,酒店这个渠道,因为人流来往密集,需要人员24小时值班,故里面的一部分工种率先会被机器人取代。当下社会人们在酒店也有点外卖的需求,很多酒店为了安全考虑,是不让外卖小哥送到房间的,万一外卖送来的时候,自己正在洗澡怎么办?解决从酒店大堂到客户房间这最后一公里的闭环,机器人是最合适的选择。物联网的普及、5g时代的到来,手机与机器人的互联,可以在机器人把外卖送到房门口的时候,手机自动获得提醒。未来的技术,大部分应该会是在传统技术、传统行业上进行技术赋能,就比如电商行业对零售业,就是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零售业插上了电子商务这双高效率的翅膀。

    第二,未来要更加关注人们兴趣的迁移。书中提到了前魔兽争霸中的“人皇”sky,就是用人族英雄非常厉害的电子竞技选手。现在的电子竞技,就像80、90后看的足球、nba,同样充满对抗竞技性,给人带来即时满足的刺激。还有像“时间黑洞”app抖音,给了人们更丰富、更有趣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大众群体兴趣的迁移背后,一定存在可以解释的趋势逻辑。

    第三,未来要更加观察各城市的发展。书中提到了广东东莞市,这座城市的活力通过每年小学生入学人数的逐年增长可以看出。择一城,终一生。选择在哪座城市最后安家落户,其实也是未来每一代人需要思考的。目前中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短时间很难解决,但随着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兴起,一些原来的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武汉,摇身一变成为了每年开始职业发展的起点。当一个城市不断涌入年轻人,这座城市势必会快速发展,充满活力。当然,部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也会让这座城市考虑通过宏观调控来抑制人

  • 9、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_2200字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2200字

    何帆《变量》这本书的研究方式和吴声的造物学、场景实验室很类似都是从小众出发,吴声主要是研究比较前卫的新物种商业模式和进行其专业的话语体系构建,比较难以理解。何帆老师以复述历史的方式研究易于理解,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在跨年演讲中力推的此书,并且此书与跨年演讲的主题“小趋势相一致,因此我将《变量》与罗振宇18年的跨年演讲进行了相关整合。

    本书是釆用“大树模式“的叙事方法论:通过多维度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地观察中国的变化。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更好地感知中国这棵大树的生命力,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通过围绕变量去讲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小趋势。

    一、小趋势

    罗振宇在2018年主题为小趋势的跨年演讲中解释是: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按照美国未来学家马克·j.佩恩的定义,小趋势就是占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其主要特点:必须足够小,才能显示出锋芒,但又必须足够大,才能彰显出力量。

    二、小趋势价值与意义

    何帆老师认为:1.感知历史,唤醒历史感,更好当然理解自己的命运与做处的时代,了解时代发展的脉搏,清楚自己在时代当中所处地位与把握自己的命运;

    2.要学会从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因为历史从来都是一个“反转大师”,在灰暗的背景下,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微弱的亮光。有些小趋势会在很久之后才真正发挥威力。找到了慢变量,我们就能找到定力,但找到了小趋势,我们才能看到信心。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最主要的变量是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

    三、怎样把握小趋势

    1.具备还原能力:还原能力是我们做事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不还原,我们看不到事物本来的面目,将事物的发展进行还原化,而不是抽象化概括,看到事物的本质。如何培养还原能力需要具备“多元思维模型”一个人能够同时保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多元思维模型指多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不同行业职业、知识背景、地理环境的人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观念,因此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多多与交流学习。

    2.非共识能力:不是去反对什么,而是能够把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它更多的来源于更深处的共识,不是追求“变”而是追求“不变”,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最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本身也是回归于“不变”,古老的母体在不同的时代化身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不断地回到

  • 10、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_1100字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1100字

    偶然间读到这本书,被书名吸引了。变化是永恒的。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变量是微小的,难被发现的,却往往积少成多,引发蝴蝶效应。书中阐述了五种变量: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和重建社群。前三种由于敏感因素,就不讨论了。着重说说后两种变量:自下而上和重建社群。 1、自下而上 讨论中国城市建设的模式—基本都是自上而下。其实微小变量却是自下而上的。比如,我们慢慢看到,城市化进程在放缓,一些城市开始收缩。这都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后,慢慢显现出来的变量。其实城市建设应该自下而上:先有几个人群居于此,有了社群,再慢慢分工,逐渐形成乡—郡—县—市—州—国(美国等新兴发达国家建立的路线)而先把土地买卖交易完毕or先在此地树立一个经济标杆,再盖楼,造基础设施等,往往本末倒置。有的地方也许这么强力拉动,经济起来了;而大部分地方,由于不是从底层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很快就会空置。比如,美国的底特律、费城;中国的东莞、内蒙古某些城市。城市有它自有的规律。它应该自下而上,自由生长。有特色、资源好、政策好的地方,自然吸引人们来此居住;反之,人们就会逃离。这个规律应该由城市自己自然代谢,而不是人为自上而下调控干预。预测未来:慢慢垒积金窝的地方,自然吸引凤凰来。 2、重建社群 人还是群居动物。在这个丰裕社会(私有财产增加而公共资源匮乏的社会),人们更向往认同、互助、友爱的氛围。这种氛围就是需要被重建的社群。目前在研究养老社区。总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养老圣地?宽敞的房子?高端的配置?五星级的照护服务?就近的三甲医院?读完此书,我发现,可能都不是。这些quality,其实在家都能完成。何必出来住养老社区?养老社区也是在城市中重建一个老年人向往的社群—被认同、被关爱、互帮互助、轻松友爱的氛围。每个重建的社群,都应有它的灵魂,一种凝聚力,一种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吸引力。这种魅力就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触不到而又向往的生活。人都是多面的。在城市中,工作中,可能是a面:勤奋努力、严谨高效、要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而内心向往的,可能是和a面完全不同的b面:轻松自在、想干什么干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农夫山泉有点田…重建社群的意义在于弥补人们内心向往的生活方式。预测未来:谁能弥补人们在丰裕社会缺失又向往的quality:认同、尊重、互助、友爱…谁就能在重建社群这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变量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变量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变量读后感、2024变量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