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菲特传读后感 > 地图 > 巴菲特传读后感,2024巴菲特传读后感
巴菲特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巴菲特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巴菲特传读后感推荐
巴菲特传读后感

(共 7732 篇)

  • 1、 巴菲特传读后感1000字汇总9篇

    想写好读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心意。阅读作品后,书中的世界将我深深吸引,内心无比向往。读后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您是否正在整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巴菲特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菲特传读后感 篇1

    沃伦·巴菲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为管理者,一定读德鲁克的专着,作为投资者一定要了解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集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逐渐成为了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

    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购得这本书——《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

    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着《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蒂:真正的投资之道不是简单盯住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要看到价格背后,真正的价值。所以此后,他总是会在投资前对这间公司的未来长久发展趋势所做深入研究,对公司的内部价值做深入的研究后,才会出手。而且他将股票投资、企业收购和保险经营三种商业模式非常和谐的融入一体,这就是他所与众不同的经营模式。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巴菲特的第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从不道听途说、从不人云亦云,这就造就了他超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他还十分的聪明,并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他总能把握最根本的问题而且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他在市场上的大起大落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理性,从1969的牛市中退市,到1973的崩盘后的勇敢挺进,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老师、家长或是一些成功人士也告诉过我们只有“认真”才可以成功,我们却从不听,现在有了这样的一个榜样,我们终于懂得了: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当然切记不要人云亦云、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那些被人称之为“烟蒂”的股票,那些不热门的股票,才是他所真正去投入的。他总能独辟奚径,他没有实际的理论为基

  • 2、 巴菲特传读后感1000字9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巴菲特传读后感”。

    巴菲特传读后感 篇1

    主人公巴菲特是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资产超过620亿美元,一个比杰克#8226;韦尔奇更懂得管理和影响的人,以世界顶尖投资人和令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创造能力而赢得世人盛赞和追捧。巴菲特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平凡人,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因为他很小就树立了理想,长大后追逐他的理想,中年实现他的理想老年成就了今天的他。巴菲特是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天生便对数字有浓厚兴趣,随便说出某个城市的名字,他便能报出人口数、死亡率、赛马胜算率而即便是老年的他随便说出美国任何一家持有股票的公司他便能说出5年甚至20年的盈利情况,这一点在投资上是非常有利的恰好他又投身于股票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年幼的巴菲特6岁便开始做生意并跟妈妈肯定的说长大能赚很多钱,因为他的理想就是挣很多钱。

    巴菲特正如在电视剧《亮剑》中日本陆军高级将领评价李云龙一样:虽然这个像农夫一样的人不起眼,但某一天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把他放入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就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巴菲特确实找对了他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从没有为寻找目标浪费过时间。再把他的处事方式、自身毅力相结合就成就今天的首富。我不禁感叹:伟人从小就看重自己。这句话并不是说从小就想伟人,但从这句话我获得了一个启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去要求比人来肯定我们呢?在看《生物》课本时在性上曾这样讲过: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其他的精子便不能再进入我感叹上帝造就我,想想看我们是多么幸福从4亿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们呢?所以在出生之前,我们实在已经打赢了一场大胜仗。在高兴之后我们便要去寻找、发现我们的长处和短处,再扬长避短。虽然很多同学至今仍未找到但别灰心那是要慢慢磨合的,人生还很长。但如果不去寻找便会耽误自己一生,这时人生的漫长便会转化为持久的痛苦。

    有了理想的我们是快乐的,但我们又要考虑了: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我们要注意,有了目标不一定就拥有了成功,我们要尽量少考虑成败,那么,多考虑是什么呢?那应该是时间的是非和善恶,以便拨乱反正、止恶扬善。可惜现在从中学开始,很多同学便都在追求成功,研究抵达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却很少花精力辨是非、分恶善,这实在令人焦虑。不少年轻人为了成功

  • 3、 读《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有感

    读《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有感

    其实《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这本书并不是很长,相当于一篇短篇小说,但却给人一种很深的感悟。本书以午餐会上巴菲特与青年投资者麦克的问答为线索,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串起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经验、投资理念和技巧。我差不多话了一天时间就把它读完了,可能跟我个人看书比较快的原因有关。

    这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的第一小点:做自己喜欢的,成功就会随之而来。正在处于大三的我们,几乎可以说是跨上了找工作的门槛,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找到什么工作,但确实兴趣很重要。可以说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听见师兄师姐说,以后我们找工作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和专业不对口的,甚至可以说是你不喜欢的。虽然说的有点过分,但也不失没有道理。

    在《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中就提到,“但他喜欢提到他从小就喜欢数字这件事。这是他最早就表现出来的爱好,这个爱好的确帮助他成就了事业。应该说,之后他伟大的事业都是与这个爱好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中可以看出,巴菲特是比较喜欢数字的,这也许就是巴菲特以后能够成功的要素之一。

    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每天都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那么终有一天他的耐性会被磨灭掉,当初的那份的激情也会随之散落于生活的无奈之中。上大学之前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学是一个磨灭人理想的地方”,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要是一个人对其专业不感兴趣而又不努力学习课外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等待他的也只有以后的失败,以后找工作的无奈。

    其次我对于第三章第四小点的感触还是比较深的:失败是宝贵经验,成功却常有陷阱。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要能够保持一份淡定的心事非常难得的,正如这小点所说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成功过于自负,过于自负的话,等待你的也就只有失败的荆棘,会让你疲惫不堪,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但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保持着一颗细腻的心、淡定的心,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正如大学的考试,每次考完试后觉得考得好的科目,往往成绩出来就比较差(只是个人的情况而已,嘿嘿)。

    谈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这本书,自然而然就得谈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这样的事件。截至目前,有两位华人曾以高价获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2006年,定居美国加州的华人段永平出价62.01万美元拔得头筹,成为午餐价格的一个里程碑。两年后,赵丹阳又以211.01万美元实现与巴菲特吃牛排的梦想。香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办人赵丹阳说,巴菲

  • 4、 巴珑读后感1000字(3)篇
    巴珑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一整晚,惊醒了两次,沁汗,冷颤。虚怯而激楚,哀亸而惶恐。蝉嘶入夜,蚊呐营营,我在这简陋寮气间,悭吝自守些什么,明明知道比穷是溷穷,比富是浊富,无有的舛戾心。在这一片深山松涛中,还是落在了浅浅深深的不安里。倏然陌生了,适宜于抽离出自己,隐隐秉着棘心的信念,漫无实际的功利目的,倒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破重组,史学使人怡情,哲学使人坚定。英文使我无数次破灭,无数次重生,如若不能歆享此种快乐,踬倒不能复起,知识成了愁苦,逾度滑入武断,流于偏见。伧俗的比喻,价值是想象的姿态,这个时代以“谬误”为真理,庸琐的谬见,卑劣的性格得以体现。天亦倦于然,人已不是尤,要么悲号,要么欢叫,要么悲号欢叫到一律废寝,灿斓的发呆,台词已尽。脆弱的心难免要有合法的娱乐,骎骎而过的自己,暂弃尘嚣。舍弃掉了罗马的飨宴,感受到溽暑,来到了水草倩倩的乡间,生命可能把我的欢喜带走了,所以我才两手空空无辞以对。痴而醉,暗而溃,在这恬漠恣肆间,一任灵魂逍遥不归,唯有记忆之繁缛使我深感富有。我也许需要这样一个她,长者,智者,明者,仁者,既是朋友也是亲人再是恋人,走进来,靠近赢薄的我,在这虚弱又不安的难挨时刻,给荏弱无聊的我以指引,说些温润机智的俏皮话,使我叫嘐着的酸楚的心得以茫茫的慰安,解开我作茧自缚的心,拳拳意气,心寒哀俄顷稍转煦悦。不与物私淑疏念。劣败,诞漫已是前尘旧岁了,忆悲恸淡如野墟坎烟。多希望有一个人可以让我泣血稽颡般的着迷,轩轩霞举。逸姿天纵。神情肃穆,凝眸箴铭。使我赋之,咏之,铭之,颂之。道路虽然崎岖曲折,众生络绎不绝,项背相望,踽踽独行,缓缓而立,下定决心,踮足引领,已望再生。就这样躲在了乡间来,僻匿于此,暗绿的山林显茂空了,下着我们小时候的雨,长长直直的银灰,画也画的出,木栅外,田藤处,满天斗星仰卧在乳馨黄连木从中,一贫如洗,一洗如贫,儇佻磊落,料峭而温润,晼晚的寒风中,你无处不在。全是你,都是你。潇潇淅淅,怔肿不寐,圣经中说莫要唤醒我爱的人,等伊自己愿意。人被思念时,知或不知,已在思念者怀里。伤翅而缓缓翔行,草木花俦,畦圃间,林树巨屏,花草葳蕤,丛丛蔟蔟麦穗不及花草,卉木苍翠的发乎发晕,集射不致耀目,每种景象都让我支付一脉心情去适应,时而欢愉时而哀愁。其实都不是自己的欢愉和哀愁,我单个人哪有许多欢愉和哀愁,施施然的落寞,远眺广袤的天空,凭着与你的神交,整合普遭凌迟的

  • 5、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纪念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这本书比较适合有过实盘操作后再来看会更有收获,书中很多的失败者习惯,可能你在投资过程已经或多或少地遇到过了。

    书中的精华总结起来就是23个投资大师的制胜习惯,具体有

    1.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

    1.1永不赔钱

    1.2接受并分析错误

    2.努力回避风险

    2.1风险有背景,可衡量,可管理,也可回避

    2.2确实知道,了解自己的不足

    2.3重复的操作形成经验

    2.4有自己的投资标准,包括股价与企业利润的衡量

    2.5索罗斯规避风险的方法,熊市不投资,降低风险,积极的风险管理和精算的风险管理

    3.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

    3.1巴菲特 市场是错误的 选择企业的四维标准有竞争优势,管理,业绩和价格

    4.开发个性化选择,购买和抛售投资系统

    4.1企业的价值标准  我了解这家企业吗?企业管理层有无合理分配资本?管理者不变,我还会继续购买吗?企业具有理想的经济特征吗,是否可以继续维持?净资产回报率是否足够高?股票的价格是否满意?

    5.认为分散化是荒唐可笑的。集中于少数投资对象。

    6.憎恨缴纳税款和其他交易成本,巧妙地安排他的行动以合法实现税额最小化。

    7.只投资于你懂的领域。

    8.从来不做不符合他标准的投资。可以很轻松地对任何事情说“不”。

    9.不断寻找符合他的标准的新投资机会,积极进行独立调查研究。只愿意听取那些他有充分的理由去尊重的投资者或分析家的意见。

    10.当找不到符合他的标准的投资机会时,他会耐心等待,直到发现机会。

    11.在做出决策后即刻行动。

    11.1少自我怀疑,明确自己的标准

    12.持有盈利的投资,直到事先确定的退出条件成立。

    12.1止损价位的确定

    12.2跟踪止损点

    13.坚定地遵守他自己的系统。

    14.知道自己也会犯错。在发现错误的时候即刻纠正它们,因此很少遭受大损失。

    15.把错误看成学习的机会。

    16.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回报也越来越多……现在他似乎能用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因为他已经“交了学费”。

    17.几乎从不对任何人说他在做些什么。对其他人如何评价他的投资决策没兴趣也不关心。

    18.已经成功地将他的大多数任务委派给了其他人。

    19.花的钱远少于他赚的钱。

    书中20到23有误

    20.工作是为了刺激和自我实现,不是为钱。

    21.迷恋投资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满足);可以轻松摆脱任何个别投资对象。

    22.24小时不离投资。

    23.把他的钱投到了他赖以谋生的地方。例如,巴菲

  • 6、 巴菲特传读书笔记1500字

    巴菲特在投资方面是个天才,在做人与生活态度上也是天才。青年时的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学识,但是却博得全班同学的崇拜,他不善与女性交往,所以每次派对时别人正和女伴跳舞时他总是一个人呆在一个角落里,尽管这样所有人仍向那靠拢问巴菲特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由此可见他的做人是很值得学习的。

    巴菲特生活就和普通人一样,你可能会不相信,因为在你的脑子里亿万富翁都是坐着自己的超豪华油轮、飞机、最好的酒店、鱼子酱但巴菲特恰恰相反,他的三餐很简单,一块三明治、最喜欢的可口可乐(加点樱桃汁更好)和饭后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值得一提的是他喜欢吃的可口可乐、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喜诗糖果都是由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控股的。如果你走进巴菲特的办公室除了凌乱的桌子就是成堆的可口可乐罐。他仍旧开他20多年的老林肯车,穿的也是顺手连试都不试就从衣店衣架上拿下来的西服。令人称奇的是巴菲特竟然不用电脑,而是用没有电脑以前的爱迪生牌股价自动收录机。就算使用也是偶尔在电脑上打打桥牌。

    成为亿万富翁的确让巴菲特很开心,他以不寻常的方式享受着这种幸福。就像他说的,金钱改变不了你的健康状况,也无法让别人爱上你,但它会使你身处的环境更有意思。巴菲特的交涉甚广,包括众多首席执行官、政治家以及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这样的名人。1994年夏天,他与总统比尔克林顿一起在马撒葡萄园打了一场高尔夫球,之后一起去凯瑟琳格雷厄姆家吃了一顿平静的晚餐。

    虽然巴菲特拥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不会留给自己的儿女,最多就是在圣诞节时送给孩子们每人一万美元的伯克希尔的股票。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想拥有一个农场成为一名准农民但是没有钱又不想问巴菲特借,巴菲特知道此事后给儿子买下一个农场但要求儿子按月付给他租金。巴菲特的女儿苏珊婚姻破裂没有稳定收入独自抚养孩子生了病也没钱去治,即使这样巴菲特也不闻不问,好在凯瑟琳女士顺便拜访,看见苏珊的房间最好的电器莫过于20寸的黑白电视机,生气地给巴菲特打电话要求他尽快送来一台大屏彩电,巴菲特只好答应。尽管如此巴菲特的儿女们仍然爱他们的父亲,他们认为是父亲给予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与人们熟悉的华尔街的阴险狡诈不同,巴菲特是为数不多的不伤害别人而获得巨额财富的资本家之一。用芒格的话说,他努力争取不做一个可怜的守财奴,他把投资人和被投资人都当作伙伴,而且从不凭运气取胜,也不给自己留退路。

    现在巴菲特要超越金融界,获取更大意

  • 7、 《巴菲特传--全球第一大股神成长史》读后感

    《巴菲特传--全球第一大股神成长史》读后感

    《巴菲特传-全球第一大股神成长史》这本书先是在得到app“每天一本书”上听过这本书,后面才买来看。所以这里先谈谈对于得到app上“每天一本书”活动的看法。

    01 关于得到app“每天一本书”

    得到app上有项“每天一本书”的活动,购买权益之后,可以下载自己喜欢的书的音频。这些音频每个都是用20-30分钟的时间叙述一本书的要点。

    对于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

    例如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一本书中全书分几个章节叙述的时间管理方法,别人可能要花2-3个小时才能读完。而你利用上班路上的30分钟,要点一二三四条就可以全部听完。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30分钟一本书,对于部分书籍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书来说,还是不够。

    一些方法论的书容易总结,30分钟内听够这本书的要点,了解、把握这些要点就够了。

    还有很多书,想要抓住它的要点、非细细研读不可。比如这本《巴菲特传》,光听几个典型的事件,不足以体会到人物的思想精华的。

    一定要看完全书,看看他的成长环境怎样;导师是什么样的人,给他什么样的影响;他经历的事件前因后果是怎样,非这样不足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

    那么,30分钟听一本书,有没有意义呢?还是有的。你可以把这30分钟的内容当作一本书的导读,相当于做了这本书的“预习”,作为购书的参考,听完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读这本书。

    当然,这样做也有坏处,就是读书的时候,你可能会受听书内容的影响,只注意到了别人总结的内容,却无法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02 写作者的立场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有种奇异的感觉,好像在看一本流行小说,比如《武动乾坤》、《斗破苍穹》之类的。

    看这本书,看到的是巴菲特是如何的一路“升级打怪”,打败他的对手--股市投机者,赢得他的追随者和恋人,超越自己的导师,在一次次“拯救”中,获得成功,取得财富。

    这种模式和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游戏套路如出一辙。

    期待的是作者客观的叙述巴菲特的传奇经历,而不是把他当作是“打怪升级”的英雄主角。作者的立场让人怀疑。

    在投资这条路上,没有对错,只有投资理念的不同。有巴菲特这样选定一只股票永远持有的价值投资者,必然就有靠消息靠炒作的短期投资者。

    而作者把巴菲特塑造成了一位为了市场的稳定,不断和华尔街的投机者战斗的“斗士”,不断挽救濒危企业于水火的正义的“救火队员”。

    而他的

  • 8、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一)

    z.h.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考cfa二级,那是一个关于金融分析师的考试,考的基本内容是现代金融常用的财务理论和分析技巧,共分三级,考到第二级的时候所有现代的理论和技巧基本也就包括了。虽然由于工作原因,我准备时间不足,与通过二级失之交臂,但自己也是对现代投资理论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加上刚读完mba没多久,所以觉得自己一下子可以去做投资了,信心满满。于是从薪水里挤出一小笔,打开选股软件,准备按照考试当中所学到理论去做一个漂亮的投资组合,可是没过多久我就泄气了,因为看着这一排排的股票名字和代码,我脑子里不断地闪现各种名词和数学公式,可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让我去做选择。之后没过多久,我就接触到了关于巴菲特的这本书。

    市面上研究巴菲特的书不说上百种,也至少有几十种,在投资领域巴菲特是被当做神一样的存在,所以对于选择哪本书来了解巴菲特,我犹豫再三,通过书评、网评等等看了又看,才最终选择了这一本,因为如果选的书不好,不仅浪费了买书的钱,最重要的是浪费了读书的时间。全书正文267页,对于研究巴菲特来说显得薄了点,但毕竟不同于自传,没有那么多或杜撰或回忆的细节,而是从采访者的角度来客观解读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哲学。作为初步了解而言,这本书算是精品了,这一点从开篇的九篇推荐序也能看出来(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一本书有这么多推荐序的)。

    按照书中所叙,巴菲特本人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从小就比较聪明,喜欢和数字打交道,有做生意的头脑,童年经历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磨难,使他产生了要赚很多钱的想法,成年后受教于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以及查理.芒格这些金融分析和投资的开山鼻祖式的人物,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而后创办自己的投资公司,运用与现代投资理论格格不入的投资理念将区区几千美金的资本金在25年的时光里增长到了250亿美金,而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股价是249,660美金,市值4,130亿美金。

    可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着实与众不同!之所以称之为哲学,是因为他所展现出来的已经不是技巧和经验,而是理念,而且这些理念所适用的也不仅仅是投资,对于我们如何规划、执行、反思我们人生也是非常地有帮助。当然,巴菲特本人从来没有这样去宣扬过自己,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别人的人生导师,而是我们这些学习他、研究他的人对他的解读和和对他投资理念的延伸。这本书触发了我很多的

  • 9、 纪录片《成为巴菲特》观后感

    观《成为巴菲特》有感

    原创: 邓小胖

    几周前在b站上看完这部纪录片,虽然有了大胆的想法,但是成功拖到现在才动键盘

    闲话不多说,我通过这部纪录片学到了什么呢?理性决策,价值投资,自我认知清晰,持续学习,复盘,还有专注。

    我把理性决策排首位,因为地球是圆的,而生活不是。在地球上旅行,方向反了还可以靠努力到达目的地,而若是在生活中选错了路,越努力反而会错得越严重。

    选择很重要,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向当然也很重要了。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向?直觉?投硬币?自然不是,这种玄学气息浓郁的方法我只能说就算真的选对了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要学会理性决策,收集信息,客观考虑问题,不带个人感性认识但要把人的感性认识考虑进去,我认为这就是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很重要,比方价值投资,投资就要投资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价值的东西没必要去投资。但是人是不理性的,因此尽管人人都知道要投资有价值的东西,但人们往往会在感性驱使下将自己拥有的资源投入更没价值的东西上。我个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知道早睡早起好,但是我还是经常晚睡熬夜睡懒觉;我知道膳食均衡才是对的,但我还是倾向于吃肉不吃蔬菜;我知道健身更好,但我还是充分保持圆形身材……难道我认知有误吗?我是不知道什么对我更好吗?我当然知道,但我“趋利避害”的本能使我倾向于做不那么健康的事,你也一样。

    人常常在感性冲动下做出决策,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总会给自己的感性决策找理由以证明自己决策时是理性的,不然难道要我们承认自己——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也和未开化的动物一般由感性驱使,靠本能做出行动吗?

    人是不会轻易承认对自己不利的现实的,但是真相或者说对现实的准确理解是良好结果的根本依据。对自我认知不清晰,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最终只会不断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还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因此人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的优劣势,了解自己的长处,面对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如何自我认知清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学习,持续学习。井底的青蛙不通过学习,它会想到天空不止井口那么大吗?它会知道井外有海洋永不干涸吗?就算它会疑虑,会思考世上是不是有永不干涸的水池,它也得不出结论。因为在它的认识里不存在这些东西。杞人忧虑天空会掉下来,这种忧虑毫无意义,没有学习,没有对现实的准确认识,认知什么的都是空谈。皇帝下地干活拿金锄头,皇后使唤侍女去腌

  • 10、 巴菲特传读后感

    巴菲特传读后感(一)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懂了巴老,其实我错了。他真正是一个多面性格的人,完全看完后我发现我对他有太多的疑问。

    1、 他为什么从小就爱打工,送报纸,弄弹球等。一般的小孩如果家里不是特别困难是不会要小孩这么早就工作,是因为巴从小就爱钱还是因为他的性格从小就独立这个早是不得而知。我的第一次打工,是读大学时和室友卖贺卡,那时走出家门也并不完全明白钱对一个人的作用。

    2、 在他的操作方面,他其实不单单是买股票,而是收购某家企业,做他的董事,这个和单纯的股票投资似乎也不一样。是因为他的想法还是希望拥有多家有护城河效应的实业企业吗?还是收购某家企业在一家市场交易会更低价呢?

    3、 他对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拥有某种偏好,他收购《华盛顿邮报》等,但在 21 世纪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可谓非常大,他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呢?

    4、 好吧,说到他的性格,他在财富和经济方面是有天赋的,但是我想他的家人在早年应该说必须得忍受他的无趣与小气吧。所以她的妻子会离开他,不和他住在起,但奇怪的是,两人也不离婚。后来另一位经苏珊介绍的女子陪伴他在奥马哈生活。小时候,他的儿子摔倒了他也会置之不理,家庭的乐趣也太少了。这些影响对他日后的三个小孩多少是有影响吧,他的三个小孩都曾离婚随后再婚。他对钱出奇的吝啬是很难想像的。他富的如油却不愿给钱给她的小孩用,哪怕一点点。他 65 岁后才开始变得大方起来,这种性格的人让你很难想像,怎么可能是巴菲特,我并不是他一定要奢侈富华的生活,而是家里人向他借钱都不肯。他的内心世界其实蛮难读懂。

    巴菲特传读后感(二)

    主人公巴菲特是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资产超过620亿美元,一个比杰克韦尔奇更懂得管理和影响的人,以世界顶尖投资人和令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创造能力而赢得世人盛赞和追捧巴菲特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平凡人,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因为他很小就树立了理想,长大后追逐他的理想,中年实现他的理想老年成就了今天的他。巴菲特是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天生便对数字2020有浓厚兴趣,随便说出某个城市的名字2020,他便能报出人口数、死亡率、赛马胜算率而即便是老年的他随便说出美国任何一家持有股票的公司他便能说出5年甚至20年的盈利情况,这一点在投资上是非常有利的恰好他又投身于股票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年幼的巴菲特6岁便开始

  • 2019-10-19

  • 2019-10-12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8

  • 2022-02-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1-05-0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22-12-28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2

  • 2021-08-1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巴菲特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巴菲特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巴菲特传读后感、2024巴菲特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