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 > 地图 >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2024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相关栏目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热门栏目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推荐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

(共 7144 篇)

  • 1、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7篇

    你是不是正在为写作品读后感而头疼?作者写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触颇多,这时不妨写一篇充满自身特色的读后感,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的"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篇1】

    镜子说:“凭理智来领会是个悲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题记

    镜子有一泓清净的甘露,镜子真实的看透着每一个人。镜子不会说谎。他会聚集阳光的力量,愤怒地:“燃灼”着欺骗者的心灵,却不惜用尽所有的甘露。而当镜子“空”了的时候,就真得什么也没有了。如同是湖泊的干涸,镜子,慢慢地,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帘之中……

    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简奥斯丁生于一七七五年,卒于一八一七年。其间英国小说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是时期。当小说大师先世之后,就接踵而起以范妮。伯尼为代表的感伤派小说和哥特式传奇小说。虽然风靡,但终究因苍白无力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奥斯丁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等六部小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伤感、歌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从而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开始启蒙。《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所不同的是,它以男女主角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四起姻缘,通过对照与描写,提出了道德行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当我读完这部着作的时候,我为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美满的结为伉俪而感到欣慰和满足。是的,是因为他们有傲慢,有偏见,才会有这一切的波折。伊丽莎白是个热情、活泼、却又不乏纯真的乡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区分真实或是虚假,因而偏见在她心中产生。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一样。伊丽莎白也只因为对达西的偏见,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对达西人品的贬低之言。

    可欣的是,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矛盾最终融解了。然而,设想,如果达西没有向伊丽莎白示爱意,或是在遭到拒绝和人格的侮辱后没有澄清,并放弃了对真爱的追求,那结果又会是怎样?会是一个悲剧,也许简与宾利执着的感情也会毁于一旦,莉迪娅的轻狂举动会使贝尔特家庭蒙上羞耻的阴影,名声败坏。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呈现。因为达西

  • 2、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

    读书使人心灵变得纯情,心胸变得博大。当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既能从中获得大量知识,也能得到一些人生感悟,读后感是我们对于阅读作品后的总结。你是否能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为满足你的需求,栏目小编特地编辑了“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篇1】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话激励着人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追寻。有人说,走遍天下书为侣,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最近,我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感慨颇多。

    这部著作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伊丽莎白在舞会上遇见了傲慢的达西先生,并对达西先生产生的偏见,从而引起一连串误会,最终误会消除,并促成了一段美满姻缘。

    读完这本书,思考良久,我认为两位主人公各有各的不足:伊丽莎白不应该不深入了解就对达西先生产生偏见,因为偏见往往会蒙蔽双眼,使我们看不清真相,使我们对人、对事产生误会;达西先生不应该过于傲慢,这样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让人产生误会。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多或少对别人产生偏见,有时还会盲目的骄傲自大。就拿我来说吧,记得幼儿园时,班上有一位同学不讲卫生,吃完饭总是双手往嘴上一抹,还很淘气,我非常讨厌他,对他持有偏见,以至于我一直没有发现他的优点——他跑步跑得很快,而且为人大度。我那段时间从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他很不客气,平时用他的文具盒,我从不和他打招呼,拿起就走,用忘往桌上一扔,连“谢”字也不说,可他从不生气,对这一点我现在都很佩服他。因为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会生气,这一方面我就没有他大度:如果碰到他没有带文具或作业本时,我是绝对不会借给他的,但他似乎从来也不介意。

    还记得读一年级上学期时,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这可是我上小学的第一次考试呀!当时我内心是非常骄傲的,虽然我从不流露出来我的骄傲。渐渐的,我开始盲目自大起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感觉是“学霸”,结果可想而知——期末考试我从班上第一名滑到了第三名,读二年级时再滑到了第四名,这次的成绩下滑,才让我知道我学习上并不厉害,而保持谦虚好学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使我受益匪浅,从今以后我会对别人少一点偏见,少一点傲慢,做个谦和大度的人。(李湘燕)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篇2】
  • 3、 《傲慢与偏见》名著读后感

    在浩浩书海中,有本书让我情有独钟。它教会了我做人与品德,并以优美的文笔,曲折的故事情节征服着我,使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它就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文学著作——《傲慢与偏见》。

    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个故事,来领会那些奥妙。

    在贝内特先生家中,有着五个女儿。大女儿简,二女儿伊丽莎白以及其他三个女儿玛丽、凯瑟琳和莉迪亚。她们的母亲一心想着把女儿们快快嫁出去,是个见识短浅,贪图钱财的女人。三个小女儿都不太懂事,一昧地听从母亲,大女儿简倒很成熟,只是太腼腆,性情温和。但二女儿与她们都不一样,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并且坚定勇敢。她面对于敌对她的人的冷嘲热讽丝毫不在意;不专注于打扮,只专注于亲情;不为钱财动心,只为人身品格动情------她敢于和出身高贵的人交锋,使别人知道她的勇气。在面对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纠纷之中,她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帮助家人分担。就在这场变故中,她重新认识了自我,并对周围的人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伊丽莎白,这个有着坚定信念的女孩,也在最后找到了真爱。

    读完它,我不禁沉思。世上有多少人以貌取人?金钱豹有一身美丽的皮毛,但美丽的背后,是冷酷无情的杀手。猪笼草的叶子演化成了瓶子的形状,不但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分泌香甜的蜜汁,可这一切都是“美丽的陷阱”。

    再看看我自己。我总希望我能变漂亮,变苗条。可即便又漂亮又苗条又怎样?如果脑袋里是空虚的,精神上是低俗的,难道不是一个只能看不能用的“花瓶”吗?我现在是一个学生,需要我做的只是好好学习,为梦想中的中学奋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拼搏,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感谢《傲慢与偏见》,因为是它教会了我这么多,引领我冲出世俗的迷雾,带我走进崭新的生活。

  • 4、 名著《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傲慢与偏见,为学友整理。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化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吗?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我们应读更多的名著,更多的读后感,请参考。

  • 5、 中外名著-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正是封面上这句醒目的箴言,激发了我的阅读这本书的欲望,而当我认真地读完书中的每一个字2024,我才发现,这不过又是图书出版商的小把戏,婚姻的智慧与修养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千真万确的是,这句话的确出自作者,且一直到全书的最后一章才姗姗来迟。可是,我相信它并非本书的主旨,出版商特意把它拿出来炫耀,不过是为了迎合当今社会青年的婚姻困惑,以及绝大多数读者对畅销书粗浅、极端、直白的阅读需求。

    把文学名著当做畅销书来包装,在这个万物皆贵唯有书籍最贱的年代,出版商并没有错,而是我误会了。

    相对于《堂吉诃德》、《悲惨世界》等著作,20余万字2024的《傲慢与偏见》绝不算厚重,因此我用阅读畅销书的速度,在人声嘈杂的地铁上很快便扫完了全书的前半部分。除了众多人物的名字2024及亲友关系让我感到有些烦乱之外,大部分情节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甚至直到看过全书的后半部分,方明白概述真正的主人公是谁。过快的阅读速度、浮躁的心态,让我完全看不到其中细节的美妙。

    书的前半部分大概交代了人物的背景,以及他们如何相遇,彼此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总的来说,虽然难及红楼梦的复杂网络,但本书涉及的人物数量也算相当规模。故事的中心是班纳特一家的5个女儿,从而又辐射到她们的父母、亲戚,邻居、朋友。这些几乎所有人物都被嵌入全书的情节当中,每个人都承担的自己的性格和角色,无一花瓶摆设。而另一条线索则是查尔斯.宾利(本书不知为何译作杉格莱先生)以及他的朋友、姐妹等等。

    全书的第一句话是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类似于概论的宣言被无数书评奉为经典。而这里有钱的单身汉显然指代的是宾利先生,因而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宾利先生正是本书的第一男主人公。而本书的前几章节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宾利先生的性格、做事风格,以及他和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相遇和相互欣赏的情节。我本人也一直误认为他们之间的恋情将是本书的主线。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简和宾利先生的相遇与相知,作者又将宾利先生的朋友达西先生

  • 6、 国外名著《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一提简奥斯汀,便会想到热闹的舞会、优美的乡村、和一群热衷讨论男女婚嫁的人们。在简不多的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最为读者喜爱。

    乡下的人们生活单调,缺少舞会和购物商场的娱乐,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最大的不过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所以小说一开头就说,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小说中反映的十八世纪末页社会风俗:女子超过二十三岁就会被认为是老姑娘;家里有多个女儿的,按礼节,大的没有出嫁,小的不能出来参加社交活动;女儿没有权利继承地产、房产,只能拥有嫁妆或者凭借父母遗嘱分得一份遗嘱;长子继承制;教会拥有很大权力;商人社会地位低贱,拥有世袭爵位的人享有绝对的贵族地位。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故事,众位读者早已知晓,机智聪慧率真漂亮的伊丽莎白嫁给了成熟深刻富有高雅的达西,像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作者简奥斯丁看来怎样的恋爱是完美的?每一个结局美好爱情故事都承载了作者的爱情梦想。

    电影《成为简奥斯丁》中,才情满满的文艺女青年简,与年轻俊秀的律师相爱。在俗世的眼光看来,简需要嫁一个颇有家财的男子方能过上优裕生活,保持时常阅读的闲情;而贫穷的律师也需要娶一位家底丰富的女子才能改善生活品质。因此,简一生未嫁,而律师遵从家人建议娶妻,并给自己女儿起名为奥斯丁。

    在两人相爱的过程中,简正在从事《第一印象》也就是后来的《傲慢与偏见》的创作,那么这部作品无疑是简奥斯丁对自己爱情完满结局的梦想。一个女子拥有才华、气质、美貌却贫穷,必得有一个阅历丰富、品味高雅,物质充裕的男子相配。

    对比简和伊丽莎白,可以发现她们有不少共同点:富有才华但又固执,率真美貌又不肯轻易认输,没有请过家庭教师依然获得了良好的修养,绝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

    在简奥斯丁自己的爱情中,是因为两人物质不充裕而无法圆满,因此她深知爱情不能无所依。因此她借魏肯和夏洛蒂让伊丽莎白明白有一个令人气恼的信念:容貌英俊的年轻人同相貌平凡的年轻人一样,也得有所依靠才能生活。

    伊丽莎白坚信只有遇到意气相投的人,婚后才能得到幸福,但并非每个人都会由此幸运。好朋友夏洛蒂嫁给了趣味无聊、阿谀奉承的柯林斯,她在心里是有点看低她的。但夏洛蒂告诉她,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财产不多的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尽管对能否得到幸福毫无把握,嫁人也一定是免于贫困的避难所。对于夏洛蒂这般从不

  • 7、 《傲慢与偏见》等名著读后感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 8、 名著《傲慢与偏见》英语读后感

    many people simply regard pride and prejudice as a love story, but in my opinion, this book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she perfectly reflected the relation betan e man, and is someho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book.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is book is impressive. it reads: it is a truth ic needs.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kno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to continue their comfortable lives. thus, this, ic needs have decreased rapidly, the concept of money determines everything is still rooted in some peoples mind. a lot of parents try hard to interfere their childrens marri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 possessions, jobs remains the main reason that may influence ones marriage. marry for money is still a big problem in our society. inent and classic. today, her book still can be the guide telling us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both at her time and in modern time.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9、 《傲慢与偏见》名著读后感8篇

    下面由我们给您带来的“《傲慢与偏见》名著读后感”,敬请浏览本文内容。老师常说:读一本好书使人受益终生,在阅读作品之后,他给人带来的生活感悟是很多的。我们不妨尝试将内心所想用文字体现出来。

    《傲慢与偏见》名著读后感 篇1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8世纪末到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傲慢与偏见》名著读后感 篇2

    after reading this novel,i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how british classical upper-class(上层阶级) behaved and their standards of choosing spouse(伴侣).even in the same family,they had various thoughts about marriage.jane and lizzy wanted to marry someone they really loved,while lydia and kitty preferred to find someone funny.their parents thought highly of family wealth,and the young thought it less important.however,most of them still had a ranking s

  • 10、 名著《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一)

    这本书是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每个有钱的单身汉,都需要一个美丽的太太。这句话其实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宾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这本书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钝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伟瀚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的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宾格莱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伟瀚牵着鼻子走,我觉得这是一种讽刺。伊丽莎白虽然冰雪聪明,但还是被伟瀚的外表蒙蔽,而对傲慢的达西产生了偏见,这说明每个人都有愚昧的一面。身在其中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而伟瀚长着一副英俊的面孔,表面上也装的非常绅士,但内心却充满着心机与邪恶,反映评价一个人的品质不是从表面上的而在于他的内心住着的是天使还是魔鬼。

    这部小说,吸引人之处就是讽刺的语言。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的眼睛,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丑恶得到内心暴露无遗。文中的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他们在一次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正是因为思想上的一致才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最大的品质是敢于向比自己身份高贵的人说不,善于思考问题。正是因此,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见解,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而伊丽莎白的其他两个妹妹为了嫁入豪门而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衬托出伊丽莎白的高贵,她不拜金,漠视高贵,并且改变了达西的傲慢个性。

    《傲慢与偏见》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奥斯汀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的

  • 2021-05-0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4-06

  • 2022-08-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05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12-13

  • 2023-02-14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2-09

  • 2023-05-3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2-28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1-08

  • 2021-09-01

  • 2019-09-20

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2024傲慢偏见名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