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 > 地图 >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推荐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

(共 5402 篇)

  • 1、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

    这是一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故事,虽然整个故事加起来只有薄簙的166页,它读来令人难过,不是因为它有多经典,而是因为它实在很普通,在一个噩梦初醒、万物复苏的年代,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是绝大多数湮没在时光里,即便这个故事的作者野夫,是一位文字高手,也是在多年之后,才愿意将之公之于众,纪念爱情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意图是带读者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悲剧性。

    《1980年代的爱情》与《山楂树之恋》有着细微的区别,后者强调爱情的纯真,而前者则重点叙述想爱而不能爱的痛苦,但这两个故事,很容易被当作一个类型来对待,因为美好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在美好的外表下,又各自藏着各自的沉痛。相比之下,《1980年代的爱情》在文学修辞方面更讲究一些,有些段落用词的文学性显得有些“豪华”。

    野夫在这个故事里重点要塑造一位伟大的女性。在中国的文学影像里,伟大的女性通常被定位于母亲形象身上,对于恋爱中的女人,中国作家一般不会把她们推到“伟大”的神坛上。而野夫笔下的丽雯,在轻而易举就能让关雨波(故事男主人公)留居乡下的前提下,一次次将爱情拒之门外,当关雨波出狱处于人生最低潮时,又用迟到的爱情安慰了那颗孤苦的灵魂,而她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让这个男人不要折翼于苦难与挫折,让他的才华在合适的地方绽放光芒。

    丽雯的做法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用世俗的情爱观也是难以理解的,在西方文学中,也极少会出现这种通过克制爱情冲动来帮助心爱之人远走高飞的例子。了解丽雯,必须要知道中国女性的母性传统,一个女人像爱孩子那样爱自己的男人,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爱情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为什么古典通俗小说中那么多妻子含辛茹苦支持丈夫考状元的原因。在故事里,野夫的确也不止一次表达出一个男人在所爱女人面前孩子气的一面,里面的性爱描写,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灭人欲的故事,因为它过多地把一个人的命运、前途、身份等融入了它,在灰暗的时代光线下,每看到一点光亮,人们就如同浮出水面的鱼一样大口呼吸,希望跃出深渊,这里面有社会大背景原因使然,但更多是人在面临选择时的一种无奈,那种无力感是现代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假若,关雨波真的留下了,和丽雯成了普通夫妻,我仍然相信,他们能在随之到来的好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谁都无法谴责那个时代的背信弃义者、忍辱偷生者,坏的年代,作为非必需品的爱情,的确是很容易被率先放弃的。

    一个普

  • 2、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爱是成全

    爱情是什么?1980年代的爱情又是什么?是爱得死去活来,天崩地裂,山盟海誓?还是爱得隐忍克制,用无言的关怀和祝福,默默地守候和陪伴,直至撒手人寰……

    也许,只有沉浸在《1980年代的爱情》这部电影中,呼吸着八十年代隐逸青山土家山寨的纯净空气,留恋在皓月当空的林间廊桥悠扬的口琴声声里,随着女主角丽雯的一颦一笑,一针一线……才体会到何为爱----爱是成全所诠释爱情的真谛。

    剧中的女主角丽雯一直爱着男主角雨波,无论是在青涩的高中时代,还是在偏远小镇琐屑的生活中。在高中时代,她与雨波是同桌,有时她会调皮地在课桌上划三八线,有时又装作无意地将雪花膏丢在雨波脚下,期待着雨波的目光……可是为了雨波的学业和前途,她把这一切的爱都深深藏在心底。高中毕业,雨波考上了大学,成为寨子中公认的天之骄子,她的爱更卑微到了尘埃,仿佛开出一朵莲花,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带着雨波给她的情书,回到了故乡的山寨。

    可老天终是不肯放过丽雯的。在雨波读大学的四年中,她如一株出世的青莲,在遥远的山寨独自绽放,她的清心寡欲不思言笑,寨中无论是青年或是壮年男子都仰慕着她,却无人敢越雷池半步。雨波毕业后下基层锻炼,来到了丽雯所在的供销社买酒。当丽雯听见雨波的声音,她沉寂了四年的思念,犹如被打翻的酒瓶,弥漫了一地的幽香。

    抱怨命运不公的雨波,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怎么能体会丽雯对他的爱,又怎么能表达他对丽雯的爱呢?有时候闷了,他会傻傻地跑到供销社去找丽雯卖酒给他吃;有时候身子脏了,他会呆呆地占据着丽雯的闺房烧水洗澡;有时候闲了,他会笨笨地跋山涉水找丽雯的爸爸聊天。更可笑的是城中的女生慕名来找他表白爱意时,他居然让丽雯招待那女孩同宿同寝……

    丽雯是如此深爱着雨波,她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成全着对雨波的爱,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八十年代那封闭的小镇,每个人都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丽雯的一举一动不知牵挂着多少人的眼光。丽雯犹如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的钢索,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

    但是,在雨波最为困惑的时候,丽雯没有迟疑,她用微笑释然了雨波的惶恐,她用温暖化解了雨波的无助,她用理智赢得了雨波追求者的尊重……她如此爱着雨波,连暮年的田老师都看出了端倪,大力张罗着彼此的相聚。只是,雨波始终不明白丽雯对他的深爱,始终不肯给丽雯一个拥抱,始终不愿意给丽雯一个承诺,无论是基层锻炼期被提前结束,还是他之后的十年被骗、

  • 3、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的“代序”写道,这是一本在文字的灵动性上可以媲美《围城》的小说。作者野夫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做过知青、蹲过监狱。在我眼里,他还是一个有着很强反叛意识的人。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对这本小说的题目好奇,80年代的爱情,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小说是一则“雯”和“雨波”的爱情故事。最开篇,大学生“雨波”被分配到乡间当村干部,在小镇上巧遇了过去的高中同学“雯”。“雯”没考上大学,只当了一个镇供销社的售货员,但她却是一个有修养、有才气的女子。“雨波”在镇里住了半年,他与“雯”的感情日渐加深。中间有几句诗让我很受触动:“亲爱的,请给我一个家一座厝放游魂的灵塔不会坍塌的床,对着湖山如画悠闲的晚餐是无尽的情话……只给我一句许诺、一声回答就跟你相誓,牵手走遍天涯”。就几句诗,虽然简短,让我心里忽然有了一种恋爱的感觉。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并不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反,却是一场劳燕分飞大悲剧。“雨波”最终选择离开了小镇,而“雯”似乎也看不出有太多的伤感,甚至都没有挽留他。她只是祝福“雨波”,希望他能在大山之外有更好的前途,最后平静地目送他离去。看到这儿,我又忽然感到一阵一阵地心痛。 80年代末,那场“风波”,却将“雨波”投进了监狱。几年后,他被释放出狱,回到故乡,就在他打算将父亲骨灰的时候,命运却让他再次与“雯”不期而遇。这次,“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身体给了这个饱经风霜的男人。我想,这应该是她在用一种女人特有的方式来安抚他、宽慰他,希望两人的肉体结合,能让他重新振作起来。不过,此时的“雯”已不再是往日那个含羞带笑的青春少女,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偏偏又碰上丈夫几年前死于车祸。可她什么也没对“雨波”说,她只是把自己给了他,却又不由分说地决绝了他的爱意。最后,她塞给他一把钱,让他去北京,并决绝地告诉他,以后谁也别再打扰彼此的生活。 若干年后,“雨波”再次见到“雯”。而这次见面的场合,竟是“雯”的葬礼!他得知了一切真相,如梦方醒。他在“雯”的遗物里,看到了高中时自己写给她的情书,每个折痕都保持当时的印记,他落泪了,他嚎啕大哭起来,突然感到天地在剧烈地翻滚,仿佛要把他的心肺肝肠,统统搅拌成飘洒的雨滴,洒向空中,渗进泥土,随着“雯”一起钻进地心里去。 再后来,“雨波”收养了“雯”的女儿。
  • 4、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800字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800字 本来以为是一本很随意的爱情小说,但通读完之后在心里却久久回味。 这个故事讲述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山的村子里当村官,然后偶遇了高中时代的初恋,接着他们之间维持着一段暧昧的关系,直到这个大学生半年后因为工作调动要调离这个村子。小伙子很不想离开,因为他喜欢和这个初恋在一起,但是女人却执意让他离开。因为这个大山会泯灭他的斗志,而且因为阶级成分不一样,他们也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后来这个小伙子终究离开了这个大山,但是却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出狱后又见到了曾经的初恋。此时他又想和她一起平静的生活,但是女人又推脱了,她还是希望他能够成就一凡事业,而不是平平淡淡的了却一生。于是,他又离开了。终于,若干十年后,他有所成了,然而等待他的确实这个女人因为癌症永远的离开了。 故事描述起来是这样的普通,但是有几个细节确实让人回味: 当这个大学生刚来到这座大山的时候,意志消沉,因为曾经满腹经纶,而如今却直落个碌碌无为。于是他就整天喝酒来麻痹自己。曾经的初恋是供销社的服务员,当他看到自己也深爱着的男人这么堕落时,就在酒里掺水,她告诉他:一个男人不可以这么没有志气,人生不能因为处于低谷就消磨斗志。 当他和她处于暧昧状态时,当男人每次想挑开这层关系时,她总是把话题岔开。因为他们的阶级不一样,注定他们在一起会害了这个男人。(范_文_先_生_网)于是她宁愿默默地帮助这个男人,也不愿意和他做男女朋友。于是,就在女人的暧昧和帮助下,这个男人度过了半年时光,并且没有继续颓废下去。 当这个男人遭遇了牢狱之灾、父母双亡后,她第一时间出现了,给了他第一次,给了他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独的活着。虽然这个时候她也很想和他在一起,因为此时她已经是孤寡一人,但是她没有告诉这个男人。虽然这个男人三番四次的表达,但是她始终拒绝她,乞求他忘记她,不要“打扰”她现在美好的生活。于是,这个男人失望的离开了,义无反顾的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当这个男人有所成之后,她却离开了。当她曾经的故事由他的友人一一告诉他的时候,他已经心碎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是这么深深地爱着他。
  • 5、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1200字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真正电影了。 在我心目中,真正电影就是这个模样的:有无法忘怀的人物塑造,有一以贯之的生动故事,有吸引心灵的微妙细节差不多,这些标准都是传统的。或者换句话说,我的审美倾向更接近于现实主义或古典主义。我宁可倾情于老掉牙的经典,也不愿耗时于无厘头的现代派。尤其是国产片,驳一点好莱坞的皮毛,炫耀一下声光电,弄一堆把肉麻当有趣的噱头看得多了,大倒胃口。尽管越烂越有票房的现实让人无语,但更烂大比拼的好日子终将结束。无论如何,我是把电影看得很神圣的,哪怕你说它有再多的消费特征,我也认定它的启蒙承载电影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和国家的形象名片,它不该只是被玩弄,更应呈现一幅虔诚的图景。 现实主义电影的爱情力作 看完《1980年代的爱情》,我的第一反应是:到底还是霍建起。他的作品,从早先的《那山那人那狗》到《生活秀》和《暖》,一直到今天的这部电影,现实主义的风格一以贯之。在他的镜头下,那些极具质感的细节,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立体,一切均真实可信,使得影片成为认识社会历史的极佳手段。在《1980年代的爱情》中,呈现历史真实的道具比比皆是打酒的器具,洗澡的木盆,早年的《收获》杂志让你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情不自禁与主人公的命运同声呼应。尤其是这份苦涩的爱情,因与我辈的经历太过相似,难免沉醉其中,仿佛经受一次爱情洗礼 影片根据野夫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初期的爱情故事:故事主人翁关雨波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学初恋丽雯,两人再续了一回纠葛虐心的爱恋。最终,以关雨波回城作结。然时隔多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人再次邂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无法抑制深藏在内心多年的暗涌。但这迟到的爱情并不美满,此时的关雨波在省城拼打失败,十分落魄,丽雯为了让他重拾男人的自信而给予他爱情。但她拒绝了他想呆在身边的要求,而是鼓励他走出去干出一番事业。走向京城的关雨波终于有了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但此时丽雯却香消玉殒,只留下无尽的哀思 野夫小说中该有的情愫,影片没有丢失。这段共和国历史上清纯时代的爱情,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导演用浓墨重彩的镜头,娓娓道来,深入骨髓,让人热泪盈眶,无法自抑。压抑着的爱情尤其令人动容,那份小心翼翼的呵护,那份青涩年代的心心相印,仿佛把我们带
  • 6、 诠释爱情的真谛_《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400字

    诠释爱情的真谛_《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400字:

    爱情是什么?恐怕很难用只言片语说清,但爱情绝不是只有一种模样,1980年的爱情就跟现在的爱情不一样。

    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爱情身为一种美好的情感,却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给相爱的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美好的爱情是极难得的,在野夫那个年代,爱情是一种奢侈品。不不!一点也不奢侈,相反,它应该是最廉价的东西,廉价到其他任何事都比爱情重要。

    这是那个时代给爱情的烙印。常常听人说一句话:我从来不关心正直,因为那离我很远。可从野夫的书里,所有人的命运都和正直息息相关,何况是一点小小的个人情感。那种本该幸福的人生,被某种外力生生扭曲的痛苦是我们这代人体会不到的,或许将来还会体会到,这都不好说。书里也能看到野夫的克制和释然,对命运的无常已经看透,便不在纠结,说多了也只能成为又一本禁书。

    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如果你问他们爱情是什么?其中很多人大概都会说:爱,就是放弃。那这个时代的爱情又是什么呢?高高在上的房价又斩断了多少情愫?作者:辛巴吼吼

    《1980年代的爱情》书籍图

  • 7、 我们的80年代读后感
    我们的80年代读后感 人们刚刚从禁锢的年代走出来,不免角度有些蹒跚,不免内心有些余悸。题记 生在90年代,确实也算是上世纪的人了,可是这脑子中的东西却都是货真价实地来自这崭新的21世纪。所以,我很少回去读那动荡的20世纪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而这篇小说就是个例外,这也算是我从头至尾一字不差地看完的第一本图书馆的书咯 满晓星大学毕业了,也算得上是文革之后第一代大学生了吧。课本上的东西哪里有生活中来得生动实在,所以她选择了天海化工厂一个经历了岁月风沙的磨砺并且到处充满着故事的地方。在她之前二十几年的阅历中,这些生活的酸甜苦辣,厂里的喜怒哀乐,工友间的亲疏冷暖,人性的真善美丑都只是别人手中冷冰冰的剧本。而她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决定便将自己彻底推进了这个故事里。这个80年代的故事里。 然而,背景不同,看世界的角度自然也会不同。因此,满晓星和我们一样终归都只是个观众,无论是在戏里还是戏外。所以她不了解工厂的生存规则,就像她不懂皮军和段玉刚之前玩命挑衅后来称兄道弟,就像她不懂秦光明和段玉刚师出同门却仇深似海,就像她不懂人不会无事献殷勤但是有人会为爱奋不顾身的因为她不懂,所以她无法明白四车间凝结的不止是两代人的心血,更是这所有人的精神慰藉;因为她不懂,所以才会喜欢上一个愣头青并且不计后果;就是因为她不懂,所以她才会渴望着融入这个总是会话粗理不粗的温暖集体。 幸运地是,她的判断和选择都是正确的。因为即使一切假象伪装得再好,总是会有揭开面纱的那一天,笑脸背后是坦诚相待还是虚情假意,这些都需要时间这把试金石来检验 秦光明终于如愿以偿迁升并且似乎永远躲开了五年前那场事故对内心的谴责,可是他并不幸福不是吗?明明喜欢的人是满晓星,姑且不管他是真心的还是功利性的,为了所谓的事业却还是娶了胡秀玲;明明是严主任的得意门生,却混得师傅不疼青工不爱;明明肚子里有的是文化墨汁,却不得不费尽心机地与董副厂长周旋,对大汪威逼利诱,对候厂长低三下四溜须拍马可是人生轨迹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相比只下,段玉刚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许他莽撞冲动,可是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摸过自己良心的。父亲早逝,师傅便是自己的再生亲爹;师兄托付,他不惜名声不求回报执行;工友情谊,他便用生命去维护;对待爱情,即便是因打赌而起,一旦付出真心,
  • 8、 令人怀念的80年代读书笔记

    花了几个下午断断续续地读村上的《碎片:令人怀念的80年代》,短暂地抄录后也粗浅地记录一下心情。

    事实上我看到的80年代是阻隔而共通的,老校友的回忆里八十年代“青春激昂”,自由到近乎放肆;滚石定义的八十年代是一个破铜烂铁的摇滚年代,age of junk的母题随处可见。童年时在家中无意找到《今天》,年幼读不懂现代诗,长大回忆起来,那是一个激情下十分有趣的试验场,读朱天心的《三十三年梦》,记住最深的除却“水木清华的野村府”(私想那是一种怎样的葱郁清丽)“灯火离离的京都”,便是温存笔调也掩不过的张扬气。

    忽的想起了说郭沫若的诗是“二十世纪时代精神底体现”,这样一个动的不安的世纪氛围重生在八十年代,背后的原因自然可以深究,然而出于阅读趣味和愉悦心情的目的,我很平素地翻了过去。

    那么忧伤的点在何处呢?大概是想起知乎、微博常有人提及自由而蓬勃的八十年代,从中生出一些生不逢时和愧怍——我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求索去试图离那年代更近一些,可以怀着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心。但我深知的是,我永远也不可能活在那年代了,怎样好、怎样差、青春的激情、真实的触摸、热情的投入,于我皆是浮云。我晚生了数十年,追念是最接近的姿态,我写下一些念头,树叶飘荡,河流便流淌开来,而坚冰是不碎的。

    “令人怀念”这个形容,本身就使人沉进一种昏黄的心情里。

    随意写下这些,毕竟半盆清水便是我的海,草编小舟,取一叶遨游,归来也不过片刻。

  • 9、 崔莺莺的爱情观

    秋风萧瑟,落叶飞舞。转眼间,离开我已经一月有余,在这一个月里,多少夜里,我泪湿了枕巾。多少日里,我看着张生的来信而寝食难安。苦痛的折磨,恼人的煎熬。母亲,这就是您所谓的好。

    荣华富贵与我如浮云,钱财名利乃是身外之物。人生苦短,能够寻觅到自己喜欢的人是何等困难。两个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是何等的残酷。母亲,您可知道我每日是怎样的度日如年。与爱人天各一方于我是怎样的一种打击。您难道忘记父亲了吗?您难道忘记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了吗?何苦为难您的亲生女儿,何苦要冷酷的棒打鸳鸯。

    想当初,第一眼见到张生,我便被他不凡的气质、脱俗的外表所吸引。日后,每晚赏月总有他默默的陪伴,琴声中隐约传来他的诗词。从那一刻起,我便沉醉了。是的,我承认我已经沉迷于他英俊的外表,崇拜于他满腹的才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高贵的品格。恪守道德礼教,从不违反三纲五常。如此有才之人,您怎么会看不上。的确,他没有显赫的家世,门不当户不对的。可是我不在乎,我愿意一辈子粗茶淡饭与相爱的人厮守到永远。

    您可知道,因为您的阻挠,使得张生吃了多少苦吗?多少天里,他夜不能寐,早不能起。那是他爱我爱的痴狂啊。为了见我一面,他一介文弱书生纵身跳下围栏。如此重情重义之人,天下有几人可比。您可以不被他所感动,可是我不能,他的一切都已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在我有危难之际,是谁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的救我?惟有张生一人。他对我的情忠贞不渝,他对我的爱天地可鉴

    即使他名落孙山,我依然非他不嫁!即使家境清贫,我依然非他不嫁!今生,我只愿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10、 乡村爱情观后感

    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2,很受欢迎,收视率很高。我也每天都看。我觉得赵本山这个剧本好像讲述的是他自己身边的事,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甚至农民企业家,付出了不少的艰辛,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多次扮演老太太老头,为了使观众逗乐,而且还把自己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发扬光大,让那些农村演员有了很多就业机会,逐步过上小康生活,这说明他致富不忘本啊,不仅自己致富还要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敬佩。我唾弃那些看人家成名就眼红,故意败坏别人名誉的那些人,太没有道德了。

    我觉得最后一集最感人,就是当玉田得知刘英怀孕要去镇里做流产的事,他终于良心发现,向刘英承认了错误,并把刘英接回去那段,我激动的都哭了。还有永强和小蒙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真是好事多磨啊,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感情的。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拍的很朴实,真正体现了人们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那些琐碎的事,演绎的有血有肉很真实,结局很祥和。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5-02

  • 2019-11-06

  • 2023-03-18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2-12-18

  • 2019-11-06

  • 2021-05-02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3-02-06

  • 2022-02-24

  • 2023-03-03

  • 2023-03-18

  • 2022-06-30

  • 2022-11-29

  • 2022-11-23

  • 2019-10-28

  • 2023-02-04

  • 2019-10-28

  • 2022-02-24

  • 2022-04-1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2-05-17

  • 2022-09-25

  • 2022-05-06

  • 2022-04-11

  • 2022-09-02

  • 2022-06-09

  • 2019-10-11

  • 2019-09-28

  • 2022-05-20

  • 2021-08-25

  • 2021-07-23

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20241980年代的爱情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