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一座城池观后感 > 地图 > 一座城池观后感,2024一座城池观后感大全
一座城池观后感相关栏目
一座城池观后感热门栏目
一座城池观后感推荐
一座城池观后感

(共 3053 篇)

  • 1、 《一座城池》观后感:逃亡路上的梦想人生

    《一座城池》观后感:逃亡路上的梦想人生

    韩寒的小说终于被拍成电影了,作为中国目前最有名的青年作家之一,韩寒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和关注。《一座城池》并非是他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但这种和大众的距离感或许也能增加大家的好奇心,究竟这部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子?房祖名与王太利这对奇葩组合又能演绎什么样的黑色幽默?这些问题会围绕在笔者看电影前的脑海中。

    简而言之,《一座城池》讲述的是王太利和房祖名两个大学肄业生的逃亡生涯,两人在一次群殴中自认为是杀了人,所以一路狂奔到一座小城市继续当无业游民,两个人稀里糊涂的生活反而还是由各种奇遇。整体来看,《一座城池》着眼点是社会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关注的是万千草根中的两人,但这两人或许也是千千万万中国草根的代表。

    影片塑造的两个人物:健叔(王太利)和林夕(房祖名)是两个典型的二货。生活无目的,上大学靠混日子,结果还混成肄业。找不到工作就去跟人打架挣钱,结果还出了事儿。一句话,这两人命中注定是小人物。但还别觉得这两人万中无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很容易碰到这样的人,甚至还有群体。这其实是80后一代人普遍的写照,对于生活和未来无明确目的,在挫折中慢慢懂得一点点成长,这或许是原着和电影想表达的涵义。

    并不是说80后大多数人都混的和健叔林夕一样惨,但大家都有过他们那样漫无目的的时光。所谓一座城池,是指人心中构筑的围城,每个人都有过不去的坎儿,这座围城在心里把人死死包住,人就很难成长。突破了这道障碍,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成长。《一座城池》是一个有关青春和成长的故事。

    但影片来的有些疼痛的喜悦,黑色幽默在片中比比皆是,健叔一而再、再而三地受伤,两人在生活中的各种无厘头行为都让人开怀一笑。健叔这个角色简直是为王太利度身定做,猥琐、懦弱、鸡贼、贪婪、好色,几乎所有男人的缺点都有了,但奇怪的是健叔这人脾气还挺好,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有时还有点可爱,王太利演绎的很到位。相比之下,房祖名表演的林夕倒也不算失败,就是口音还是港台腔,有点出戏,不过他对人物性格的拿捏还算准确,希望他今后能在台词发音上多下下工夫。

    影片很独到的找来了左小祖咒配乐并且演唱主题曲,很惊艳,左小祖咒奇妙的音乐演绎方式与这部电影的风格简直不谋而合,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影片的导演孙渤涵是第一次执导电影,难免有些生涩的地方,但《一座城市》还是一部有诚意和想法的电影,值得鼓励。

  • 2、 《一座城池》观后感

    《一座城池》观后感

    王太利和房祖名的青春期是在旁白中开始的,旁白不但交代了人物的来龙去脉,甚至还替故事安排好了起始与转场,又像是影片和小说捆绑关联的线索,每当影片走的远了,就努力的把故事牵回来,再次启程上路。但其怪异的故事状态及叙述风格,使之完全成为又一部特立独行的影片,其荒诞底色保留了原着故事路线又自由发挥了几分,打架逃亡创业泡妞,幽默而苦涩,积极却又贫乏,像极了真实青春生涯。

    以王太利的年龄而言,出演这个学生角色显得无比滑稽和尴尬,但这滑稽和尴尬又是这个角色所不可或缺的特质,和房祖名两人从仿若传奇式的出场伊始,人物身上就被寄予了无限期望,但他们的茫然鸡贼懦弱不思进取一切消极因素让他们的生活历程回归原点,碎片式的故事结构也让观众渐渐失了期望影片过于注重韩寒作品改编电影的商业符号,几乎差点忘记了电影与小说本就是两种载体却又阴差阳错成就了本要塑造的人物,他们所要传达的,正是一个荒诞的青春,是一个拼命想有所作为却又无能为力的年代,人物是什么?江河日下里的泥沙。

    这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现象。

    而且,电影的意义无疑逃不开制造充满矛盾的故事体系,从学校的车库到长江大旅社,从大荣公寓到行为艺术表演现场,通过中途设置的各个情绪点,给观众以宣泄的出口同时获得认同感,但自身出现矛盾则消解了情绪宣泄动力观众只会在波澜不惊里焦躁不安。于是,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奋力制造幽默,让影片看起来更热闹一点。这种奋力看上去充满了忧伤。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青春竟是如此的真实,慌乱的逼仄的困顿的出走的逃离的,从影片中,仿佛看到许多年前自己成长的轨迹,带着痞赖带着恐惧带着带着伤痛朝不保夕和借酒浇愁,蜷缩在城市的角落里,满怀希望的苟且着。于是,看发行方9月18日怒上便觉得怒字特别贴切,不是愤怒的怒,是一种肆意,是压抑过后大口喝酒大声喧哗的喧嚣,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青春的记忆,并非只有柔软的伤感或者绚烂的盛放,更多的是一事无成的庸常和年华虚掷的无力,是荒诞的异想天开和梦境破灭的无奈回归。

    影片在旁白中逃亡又在旁白中归来,旁白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无力感。一想到影片必然会被拿来和小四的作品做比较,就宁愿它是一部默片,摒弃那些解读故事的旁边,可以更好的完成那种对空洞的恐惧对无聊的嘲讽以及回归情感的本质,让小四的归小四,让韩寒的归韩寒,一个轻浮如梦幻,是不切实际的虚妄,一个则要做一把锤蛋的铁锤,闷声不响的砸。

    《一座城

  • 3、 《一座城池》观后感:荒诞的青春

    《一座城池》观后感:荒诞的青春

    笔者没看过原着,我是不会去关心原着有多么优秀,不会去了解原着的结构如何思想如何,更不会去管这部电影与原着的异同,原着党们请靠边!恕笔者愚昧,笔者完全没在这部电影中看出什么韩车手的高深的哲学思考,所以笔者仅仅在此篇文章中谈谈笔者的观后感。

    首先让笔者蛋疼的是电影的名字,一座城池,这电影不是喜剧吗,怎么起这么个破名字!纵观整部电影,貌似一座城池这个名词,这个概念,只存在于的林夕的独白中。而且直到电影最后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城池,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的避风港,一个人逃避现实时,便躲在这座城池里面。哦,原来一座城池有这么高深的意味,但是看看电影的剧情,貌似和它完全无关啊。

    这电影笔者可以把它分成四段。第一段:林夕和健叔初相识,联手搞生意,最后被学校开除而肄业。第二段:林夕和健叔为了赚钱,打了一起群架,二人因为紧张产生了幻觉以为自己杀了人,于是他们便开始跑路。第三段,与长江大妈,王超,阿雄结识。第四段,健叔为了泡永久妹妹,和阿雄一起创业。这剧情笔者完全没有看出有什么亮点,导演的叙事和剪辑也呈现出碎片化的架势,基本上就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拼凑而成。不过这些小故事,大都有些怪诞,或者说是黑色幽默,让人看了捧腹,但也就一瞬而已。

    再来说说演员,虽然这电影有两个主演,但房祖名充其量就是个旁白,可以用全程无表情无演技来形容,就算装酷耍狠也完全不像样子。电影旁白讲述了房祖名饰演的林夕如何走出心中的城池,而电影的剧情却是在讲述王太利饰演的健叔的心路历程。

    说实话王太利是笔者认为电影的演员中唯一的亮点。他那股猥琐欠抽的样子,真让笔者想冲上去给他两大耳刮子。不过就电影来说,健叔其实才是电影的核心推动力啊,几乎电影中角色们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由健叔发起的,林夕完全就是在为健叔的行为和遭遇进行解释说明。电影中所有的槽点笑点怪诞的情节黑色幽默也全都是同健叔有关。

    健叔散播病毒然后在学校开了个维修公司,最终导致二人肄业。健叔找小学同学赚钱,结果打了其群架还傻子的跑路。健叔煽动林夕去看火灾热闹结果自己骑车把腿摔废。健叔去看球被球砸中,手也残废。健叔与二逼青年阿雄相遇,并且哈了他两只鸡。健叔煽动林夕王超去吃鸡,结果王超被逼修车。健叔玩温度计结果眼睛受伤。健叔为了泡永久妹妹,又和阿雄联手创业。健叔再一次去看火灾热闹,反倒让王超成为杰出青年。

    可以说整部电影所有幽默荒诞的地方

  • 4、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文:onemyroad

    《一座城池》是韩寒首部被改编的大银幕作品。影片具有荒诞滑稽的风格,称得上是一部非典型的黑色电影。说它非典型是因为虽然影片中的大量台词就是韩寒惯用的黑色讽刺风格,但是整个故事在超现实主义之外有着浓郁的真实生活流。

    影片的绝对主角为健叔与林夕,房祖名与王太利两位演员平民化的气质极符合原着原型,这两个倒霉小人物男总是阴差阳错遭遇人生打击,每件事都极为讽刺,欢笑背后是对人生无奈的控诉。正如影片中强调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林夕,从小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敢承担责任,遇事的第一选择便是逃避问题:青春期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询问的一句你喜欢我吗?,便选择逃离,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健叔,作为林夕的大学同学加死党,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出生入死,从一开始就因为一次群架事件,误以为杀了人而选择跑路,其实与林一样,健叔同样无法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以至于因为这次逃离痛失人生中的一段真爱。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倒霉蛋的形象,人生中一次一次的打击,再到自我逃避意识的作祟,让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偏移。而每一次逃避后,他们选择的生活都是封闭自己,在落魄的生活中,更加颓废迷茫,而仅有的创业激情,从大学开始就被无情的现实打压,只得苟延残喘。

    韩寒的小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电影《一座城池》则与前些时候上映的《小时代》有着天壤之别。郭敬明一直用他少女般的情怀意淫着他所一直盼望的浮华生活,不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确实满足了无数少女对奢华生活的想象。影片中的众多主要人物都居于社会的顶层,更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奢华却不切实际。影片中的场景布置,从学校、派对到服装等根本不需要讲明资金的来源,关于奋斗、关于坚持,只是表面化的说辞,作为强加给影片的正能量的元素,突出的根本则是奢华的布景、昂贵的服饰,着重展现的也是上层人的生活情节与俊男靓女的面容与肉体。有钱、有娇好的面容,才有青春与爱情。

    相比较而言,韩寒则显得更为朴实,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一座城池》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生活,一年多的跑路生涯,在现实的生活中遭遇到的艰辛,个个具体生动,虽然某些情节有些无厘头,甚至超现实,但是却实实在在以现实为原型,亲切而质朴。褪尽了浮华的背后,小人物、小市民、小天地,看尽的都是人世间真实的存在。林夕与健叔会为了二千块打架斗殴,为了

  • 5、 《一座城池》观后感:当抽象遇上具体

    《一座城池》观后感:当抽象遇上具体

    去看《一座城池》理由很简单:纯碎是为了显摆我是一个小人物。就像我喜欢韩寒的理由一样单纯而美好: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喜欢韩寒。理由确实很蹩脚,但是很受用,我总不能说我单纯是看上了韩寒吧,虽然后来这成为了一个事实。

    韩寒在微博上说过:似乎所有关于热血的事情都发生在夏天。所以这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自然也是发生在:这一年 夏。而这一年夏,林夕和健叔肄业了。肄业,在百度里的解释就是:指在校学习尚未毕业或因故不能继续学业的意思。他们之所以不能成功毕业,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一个女人,很多事情总结原因,其实到后来都是因为女人。这是一件好事,表明女人在这个社会上已经有了无法撼动的地位。

    二奶,小三,情妇,姘头等等,我觉得这个社会给予女人的别称要比某些作家的笔名还要多得多了。一个物质文化的女人背后总有一颗黯然销魂的非物质文化的心。而这样的男人背后总有一群随之而倒霉的兄弟。一个男人如果真心爱上了一个女人,之后发生的与这个女人有关的事情,要么使这个男人成为了传奇,要么成为了疯子,有趣的是,多半是后者。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吴三桂冲发一怒为红颜。好吧,真心觉得扯得不是很远。林夕和健叔因为无法理解兄弟的悲伤,没能及时地开导他,以至于被打了小报告,把他们在校园的电脑上投放病毒的事情反映给了校领导。这成为了他们无法成功毕业的直接原因,也成为了后来他们逃离一座城池的间接原因,仿佛也是健叔一直不健康的根本原因。

    韩寒的小说我基本都涉猎了,但是基本也只是涉猎。能够称之为小说的都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我只能隐约感受到他们住在地球的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似乎确凿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故事,后来那些人呢?都走到记忆之外去了。所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可以让我这种不合格的读者可以看着电影写读后感。(但凡是老师布置的读后感都是名着,但凡是名着都被拍成了电影)。

    在没有看电影之前,我一直觉得《一座城池》就是一个老色狼教育一个小色狼如何成为真正的色狼的感人励志故事。看完电影之后我发现,我被自己欺骗了。这个故事太纯洁了,其人物关系之简单,其画面之唯美,其内心之单纯。让我为之深深感动,无不为之故事里那些人的悲伤爱情而痛心遗憾。林夕在被一个有着一双清澈的眼睛的女孩表白之后,逃跑了,这种逃是那种转身就跑,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就这样,一段还未萌芽的感情就胎死腹中了。

    然而很久以后当他回忆起曾经的那个女

  • 6、 电影版《一座城池》观后感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看《一座城池》这部电影前,对它就没有太多的期待,倒不是单单因为房祖名同学未必能演得好这个角色,而是觉得这部电影从拍出来开始怕就注定了它要失败,王太利演健叔这个角色个人认为倒还比较合适,但是从整部小说来说,这的确不是个适合作为电影的题材。

    其实不止这部,韩寒的每部小说我都觉得不适合作为电影来拍,至少在现在的中国不是很合适,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使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的东西夹杂了太多的回忆、论述、思辨乃至于近乎蒙太奇一样的场地,从中国导演目前的品位和镜头的技术含量角度来讲,显然还未达到这种层次,当然就算交给外国的导演们来讲其实也拍不出来,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无法感悟这种东方文化下欲说还休的潜台词和冷幽默。

    老实说我一直很喜欢这部小说,从初中看第一遍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那种渗透在骨子里的,淡淡的夹杂着欢乐和喜悦的浓浓的忧伤,或许那时候的自己太过早熟,小大人一样的思维让我往往有种冷清的惨然,其实现在想想人这辈子要经历的痛苦,远远会超过你自己的想象,而在痛苦面前的承受力,其实也会超过你自己所预期的极限,因为活着,无非就是在不停地经受命运无常的洗礼,就好像电影和小说中的健叔一样,觉得自己砍了人,开始错误的跑路,这期间女朋友也离开了他,然后一不小心撞伤了腿,再然后又弄伤了胳膊。

    这期间又爱上了一个女孩,结果人家有了对象,到头来想要实施的创业计划又无疾而终,简而言之,这货活得简直一事无成,至于我,房祖名同学演的就姑且不说了,那粤语版普通话的原着旁白也着实无愧于他内地片杀手的称号,因而比起他来,我倒是更乐道于原着中那个蒙昧的主人公,一个有着无尽理想却在现实面前只能拿真善美吐槽的男孩,每次想起他,就会想到自己,想到一只青蛙坐在泥塘旁往仅剩的一点清水里吐口水时候的情景--太浅了,知道自己进不去,却又不愿离开。

    再来说说这部小说里的几位女主角吧,原谅我选择了小说而不是电影,因为在那90多分钟的影像里,除了长江旅社的大妈,我觉得整部片子的所有女性简直没有任何一点人物性格可言,当然,也不排除是导演刻意营造这种朦胧的感觉使然,不过本着对于不能理解的艺术敬而远之的态度,我姑且还是从比较容易弄懂的原着下手吧,尽管也有很多人说它过于晦涩。

    首先来谈谈男主人公的前两位女友,a和b,这两位一个是个房奴,觉得自己如果不嫁给一位有房子的男生或者干脆说是不嫁给一套房子就毫无安全

  • 7、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一座城池》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2006年在上大学,百无聊赖看了宿舍哥们推荐的韩寒的《一座城池》,林夕跟健叔看似荒诞的逃亡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差点乐的掉到桌子底下。如今再看电影,不知是光影投射下的观感不同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内心会有不一样的触动,反正,看电影时,让人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韩寒的小说总是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一座城池》如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更如是。他的小说里,作者风格太过突出,所以对于改编者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读小说的时候,读者可以闭着眼睛想象我就是韩寒,林夕亡命天涯就是韩寒亡命天涯,他的潇洒和不羁,他的谨小慎微,读者都会从中解读出韩寒的影子。可是当看到电影开头,房祖名站在操场上时,观众难免有短暂的出戏,因为我不是我,你需要重新接纳另外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

    开片近十分钟,一直是 我的旁白,讲述自己的肄业故事,讲述跟健叔辉煌的创业史,以及一同肄业从待业青年到打架斗殴疑似致人死亡,直到开始踏上逃亡之路才开始进入真正的核心故事。44岁的王太利继《老男孩》之后再度饰演大学生,叔侄两个的逃亡之路注定是一出荒诞而艰辛的小人物抗争史。

    《一座城池》看似荒诞,但是在有些人看来确实无比的真实无奈。我一直都觉得《一座城池》本身就是个矛盾的结合体,林夕将自己困在这座城池,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到最后当林夕跟健叔再度回到那个导致他们逃亡的破操场时,旁白说,我终于逃出了自己的一座城池。可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里,都是在讲述一个乌托邦的故事,在林夕和健叔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哪一座存在的城池能够容纳他们。对于长江旅社,他们是过客,对于大荣公寓他们同样是过客,生命里总是处处充满着不安全因素,即使做梦,都总是会被突然袭击,或许这就是迷惘的无处安放的青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可是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最标新立异的代表无异就是韩寒跟郭敬明。关于两个人之间的比较,长此以往以至于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可是随着《小时代》掀起的奢靡之风,跟即将上映的《一座城池》,两个人又毋庸置疑的被搬到台前做比较。郭敬明创造的世界纸醉金迷,让所有人意淫仰视,而韩寒创造的世界放荡不羁,有人看到曾经的自己,有人看到想动身却一直未能付诸行动的自己。相比而言,前者让人想要逃离这个世界,而后者,却让人很想跟这个世界谈谈。

    当林夕看着自己的妻子挺着大肚子惬意而过时,他扳手指头数

  • 8、 《一座城池》电影观后感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的时间长,有的人躲的时间短,而我却一直没有走出去。

    从小我就是一个思想上有点早熟的孩子。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胡同口新开了一家租书店,基于那个时代农村孩子大都是淳朴而缺钱的,租书店从不收取押金,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欣喜异常,时常结伴前往租书解馋,小伙伴们大都选取类似《世界的奥妙》、《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类读物,而我选的第一本书就让老板彻底惊呆了,当他反复询问之后确定我是租来自己看的时,便惴惴不安叮嘱道千万别被老师发现没收。而我则乐滋滋地揣起三联出版社四本一套《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本,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离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深藏功与名。

    而我租的第二本书则是更奇葩的《三十六计》(文言版)。思想上的早熟除了给我带来一些淡淡的文艺装b范儿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相反我却被老师们过早地定性为城府深心眼多,致使小学时代的我成绩不差却总不受待见。值得一提的是,那套《射雕英雄传》我当时并未看完,因为在看到第三本的时候,第四本被某个未必缺钱却肯定不淳朴的家伙借而不还,这着实令人抓狂。直到初三时候,我才找到一本盗版的《射雕英雄传》全集,这其间历时四年悬而未决的牵挂,当真是一言难尽。

    看韩寒的书是在初中时候,《三重门》是向朋友借来看的,因为他急着还给原主,我不得不熬了一个通宵。《零下一度》是攒了好久的伙食费,亲自买的为数不多的正版书,《像少年啦,飞驰》则是在中考前的一个下午请假去城里买的,为此我还欺骗了那个为数不多待我好的班主任。遗憾的是这两本书和我大多数购买的盗版书下场一样,在借来送往的传递中被遗落进了岁月里。后来上了高中,当发现好多同学争相传阅韩寒的书时,我脸上笑而不语心里却暗想道:嘿嘿,这些我初中都看过。由此可见我是多么的腹黑。

    韩寒、金庸和王小波,分别对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产生过重大影响。与金庸和王小波不同,我对韩寒的态度是一波三折的,从盲目崇拜到偏激批判,再到理性看待,情绪的转换和对整个世界、自我的不断审视、更正,几乎伴随了我整个成长阶段。

    因为之中的波折,《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等书都险些错过,直到若干年后一个暑假的午后,在网吧旁边的新华书店等常文韬时,百无聊赖的我在书架上看到了《一座城池》,感谢常文韬迟到的一个多小时,让我重新认识了韩寒,在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常文

  • 9、 一座城池读后感

    一座城池读后感(一)

    我其实从来不相信鬼神,但是我从小就固执的认为,空间是固定的,而时间是一抽一象的。就是说,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事物和我们分享这不同的时间。我们是不能彼此看见的,在大部分的时间。而我们是不能和比我们更加未来的事物分享这时间,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间里,那批事物总是和过去的事物分享着这时间。

    绝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是我们误解了时间的意义,让时间不断向前移动。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一精一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静态。好比我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因为那件事情留下了太多强烈的一精一神力量,让它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交叉里。而与此同时,在我们看见以前发生地事情正感觉到恐惧的时候,那件事情在那些事物的那个时间里,正在真切地发生着。无论是战争或是谋杀或是交通事故,因为一个人或者很多人的一精一神在瞬间释放了,也就是说,他们死了,但又不是正常死的,所以留下了强烈的讯号。

    这些讯号有时候异常地强烈,但是他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就是说,他只能借助在他出现的那个无限个时间里的无限个事物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某些事情。这取决于那讯号是否强烈到可以控制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不同的时间里的另外一个生物。

    这样就很好解释很多恐怖的事情。那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的事情,却在同一个空间里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运作是那么复杂,你总要允许在这复杂的平衡里出现一点失误,就是你看到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这就是这本书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但这段冗长的理论,相信很多人都跳过了。我也是看过几遍后才重新理解这段话的。

    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爆炸。第一次是工业区化工厂的爆炸,第二次是大荣液化气站的爆炸,也就是大荣公寓的由来,第三次爆炸出现在小说结尾的高一潮部分,并且第二次和第三次商店都在混乱中被洗劫一空。

    根据我的理解,这三次爆炸是同一场爆炸,只是这场爆炸发生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里。由于这一爆炸蝉声了强烈的一精一神力量,导致了我和健叔等人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证据就是:三次爆炸都引发了人们争相出来围观,并造成了治安瘫痪,商店被洗劫一空,更重要的是,三次爆炸都遇到了一个女孩,虽然第一二次作者并没有说出,但她肯定就是永久妹妹。

    绝这一座城池,就是作者所说的时间和空间在运作中出现失误的那一点。在这座城池里,发生在不同时间里的事物在

  • 10、 一座城池读书笔记

    在书的末尾,一场更大的火灾尽显人间百态,人的面目混乱狰狞,社会的不公平和人隐藏在心底的丑陋一触即发,而导火索仅仅是一场火灾。 别以为这多么夸张,最近一系列事件,再远一点89年的那场都与此如此相似。

    大家还记得吗? 书的末尾有这样一段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塌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找的太阳公公啊。

    这太阳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太阳,但现在的温度都来自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我们的温度应该来自心中的太阳啊!这就是我们的信仰缺失。 在信仰危机下,社会会因一个小小的事件陷入混乱。那这些信仰危机和社会弊病在本书中体现在哪里呢?

    梦中那些以公谋私的警察,给健叔看病的医生,在大荣公寓下的店铺着火时救火的老太太遭到人的鄙夷以及消防员说的话,呼唤和平友爱的行为艺术家阿雄被人们冷嘲热讽,朴实单纯的同桌最终跳楼,无望的小客栈和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人们和吊车师傅都是社会不同层面的缩影。此外,文中插叙了几个人物,我过去的两个女友,一个带着小资的虚荣,在金钱至上的上流社会鬼混,精神不入流但却属于上流社会,一句你就没有上流社会的命充分显现其有着阶级优越感,对中下层社会不屑一顾,笑贫不笑娼,这又是一个社会阶层间矛盾的缩影;另一个是典型的房奴,带着浓厚功利的爱情,这一切现象都渐渐造就了真情的荒漠。这一切就是我们社会的截面。 所有层出不穷的荒诞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荒诞上演。

    仔细看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有一个疑问,我两次穿越树林是不是故弄玄虚? 其实不是, 这在全书中起了微妙作用。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第一次穿越树林时我们住在大荣公寓,金钱逐渐耗尽。

    晚上则完全是一个黑洞,虽然你背着身子,向前迈着脚步,却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吸着,每一步都是退向后方。大荣公寓是我惟一能看见的有灯的建筑,我的脸正向着它,走的每一步也是无比的坚决,但感觉离它的距离渐渐遥远。突然间,仿佛穿过了空气中的什么障碍,大荣公寓出现在了眼前一百米的地方,脚步也终于变得实在了。 这一段传神地刻画出我潜意识中的希望挣扎的感觉,生活希望渺茫,大荣公寓像海市蜃楼一样,离我越来越远的感觉。

    第二次穿越树林发生在我们和阿雄合作赚到了1000元资金后,初显生机时。但我们居然做起了不切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21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29

  • 2023-06-08

  • 2019-10-23

  • 2019-11-11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11-26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1-11-26

  • 2022-01-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一座城池观后感
一座城池观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一座城池观后感、一座城池观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一座城池观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