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 > 地图 >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2024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相关栏目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热门栏目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推荐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

(共 5956 篇)

  • 1、 纪录片《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

    纪录片《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 一打开视频就被吓到了,好似美国大片一般的气势,白色似棉絮一般的东西正往各个方向生长着,就像是用延时摄像机记录着雨后的春笋。 这是《美丽化学》。化学家,我觉得更应该称他们为艺术家用摄像机记录了溶液中沉淀的产生和消失,富有美感。作为外行,可以以此欣赏化学反应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 化学反应发生在人的眼睛无法看到的原子之间,但是通过溶液和摄像机,可以使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被看见,在化学课本上的理论之外,感受最真实的化学反应的场景。在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只是看到一滴溶液下去,摇一摇变浑浊了,仅此而已,甚至在实验课上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看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一门理科,在这里也可以这么富有艺术气息。 能想出拍摄化学反应过程的,确实非常难得,没人会想到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可以用相机记录下来,更没想到会如此美丽。当然,他们也花了一番功夫,从理论分析设计到选取摄像机,到研究化学史,都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在视频里,他们也告诉了我,进行化学反应的拍摄,其实就是进行化学结构的研究,也就是科研,最终的结果是被人类所用。比如提到的索烃,是人工制造的分子结构,这是科研的成果之一。还有些诸如可以杀死癌细胞的结构则是科研被医学所用造福人类。在演讲的最后,还提到了《美丽化学》在教育方面的意义,也是深刻的。所以说,《美丽化学》的可贵之处并不只在于向人们展现化学的美,更是为了造福人们。这就回到了科学的本源:科学为人类所用,科学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科学也是有趣的科学,有用的科学。 在这里我也分享一些在视频里被科普的知识:化合价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子得失,波义耳不止在气体方面有研究,法拉第也不只在电磁感应方面有研究,他们都在化学方面有诸多的建树等等。 高二(2)班 陈伊凡
  • 2、 《黄香扇席温被》观后感(一)
    黄香扇席温被(章行健) 今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黄香扇席温被》的动画片。 在后汉时期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他的母亲生病早早就生病去世了,黄香就和父亲相依为命。 有一年夏天,天热得很,父亲说:“这天太热了,什么鬼天气呀!”这时黄香劈柴回来了,说:“父亲你怎么不睡?”父亲说:“凉席滚热滚热的,睡不着。”黄香把席子用扇子扇一扇,席子凉了。黄香说:“父亲,你睡吧。”父亲说:“行!” 有一年冬天,又刮风又下雪,天很冷很冷,父亲生病了,黄香把热呼呼的药端给父亲,黄香说:“父亲,药还有点热,您先喝了睡吧,我去劈柴,明天到集市上去卖。”黄香劈了柴,父亲说:“香儿啊,外面冷回来吧。”于是黄香进了屋,父亲说:“被子冰凉冰凉的.”黄香把衣服解开,把父亲那冰凉的脚放在怀里焐热。父亲说:“香儿真是我那孝顺的儿子,黄香的妈妈还在多好啊!。” 我要向黄香学习,虽然现在夏天有空调,冬天也有空调,不能像黄香那样为父母扇席温被,但可以帮爸爸倒杯水,帮妈妈拿双拖鞋,做一些家务事。做一个像黄香一样孝敬父母的孩子。 黄香扇席温被(王艺婷) 今天,仲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黄香扇席温被。在后汉时期有个孩子叫黄香,他的母亲生病很早就去世了。黄香就和他的父亲一起生活。 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热,黄香的父亲想睡个午觉,可是屋里很热,黄香就用扇子把外面的床给扇凉了给父亲睡个好觉。她就让父亲出来谁在石头床的上面,他的父亲一睡下就觉得非常热,于是黄香就把床扇凉了,父亲睡了以后有知了和小鸟子在树上叫,黄香就说:“你们不要再叫了,我父亲在睡觉,你们看见没有呀?”黄香就用竹竿把他们打走了,给父亲睡了好觉。 冬天到了,又刮风又下雪,天真冷呀!到了晚上,黄香的父亲在床上直叫冷。黄香在外面劈柴,他的父亲直叫他进屋睡觉去,可他说:“再劈一些好卖点钱。”黄香终于进去了,可他的父亲孩子还在叫冷,于是黄香就把衣服解开,让父亲把脚放在他的胸前焐热,她的父亲睡觉着了。到了第二天黄香和父亲吃完饭后,黄香就去劈柴,父亲问黄香外面的天气怎么样的,黄香说:“外面还在下雪。”父亲说:“我生病了又不能干活,就让你劈柴。如果你的母亲还在,就不让你做这么多的事情了。”黄香说:“父亲不用你,你的身体又不好,还是让我去把!” 我听了这个故事,心想:我们现在家里有空调,不需要我长辈扇席温被,但是我可以为妈妈做家务事,还可以给爸爸倒杯茶。做一个像黄香一样
  • 3、 化学观后感推荐

    读后感大全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化学观后感”的精选文章。现在社会很多人都特别喜欢看电影,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不妨来把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观后感可以激发我们更好地表达。开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之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化学观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夏雪梅博士的著作《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通过这本书,让我从理论的高度上来理解如何设计高效课堂,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来提升教师素养和学生的学习素养。

    夏雪梅博士曾经这样提问过:“语文、数学学科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吗?在这些学科进行项目化学习是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些学科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课时够吗?一线教师有能力开发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吗?”这些问题几乎是语文、数学基础学科学与教变革的“标配问题”,也可以看出来自方方面面的改革阻力。有时候,上级教育部门往下进行任务布置的时候,落实到学校、班级、老师、学生等具体单位和个人身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有时因为对上层设计没有理解透彻,在实行环节就会出现虚假现象。比如学生活动看似丰富,其实在主要学习领域、学习方式上还是趋于传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拓展型或研究型课程的项目化学习质量不高,活动热闹而思维含量不足,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根据观察总结发现,学生有可能知道了很多知识,但解决不了问题;

    学生有可能很会吸收知识,但提不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有可能学习了很多解题方法,但情境一换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是驱动我们对自己课堂进行变革的原动力。

    在细致地研读了这本书后,我制定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设计,决定在新学期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课程教学。结合暑期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培训,根据新教材单元性强、易于整合的特点,采取项目化学习单元探究的方式,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教学。而且项目化学习的单元设计要比一般的单元设计更凸显探究性与高阶思维的特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包容、整合程度更高。因此我希望在新学期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通过实践探究来验证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真实与高效。

    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在中国背景下,以一个学科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项目化的形式呈现出

  • 4、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高二(4)班 潘婕:

    化学的学习已经伴随着我有3年的时间了,不长不短,但也让我感受到了了解事物本质的快感与满足感。不知不觉,我也意识到化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我们需要化学》清晰地把这样的想法展现出来,也让我从化学的历史和前人的成果中获得了很多。

    拉瓦西质疑前人对于氧气的结论,于是实验、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就像苏轼不满郦道元与李渤对石钟山名字由来的解释,便亲自到夜晚泊舟,寻觅正解。我们不能随意主观臆断,而应该学会质疑、不断探索、勇于尝试。

    化学可以让我们不再拘泥于四季、气候等,而是合理地利用规则。如化肥、农药的研发与改进等。我们能够不再害怕天灾,不再盲目崇拜神明,而是依靠自己。

    化学的学习需要结合生物、农业等不同的领域,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好的化学素养,更好德地改善生活水平。

    现在的食品、服装、珠宝、化妆品、建筑等无不需要化学、依赖化学,学好化学是我们更好生活的第一步。

    高二(1)班 王孟睿:

    化学是我在初三时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它宛如一片神秘的星云,重新激发了我对于学习的兴趣,学会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客观地解释世界。首先吸引我的,是化学实验课上摆在实验桌上的一瓶瓶试剂,和在水中波波作响的氧气,是化学,第一次将生活中无形的物质化为了有形的学识。

    追溯化学的历史,这样的发现、探索之志趣,从西方的拉瓦锡开始,自东方的火药发明以来,用着不同却又相同的“烟火”,启蒙着一个个世代。

    还依稀记得二模考时仍对盐和食盐傻傻分不清,却就在这一次想要挖掘、理解盐的概念之中,发现了化学的生活的种种用处:食醋是“盐”、无机化肥是“盐”、乃至我们身边林立着的许多建筑,也是由大理石这种“盐”所构建。

    无疑,化学给予了我们一个具象的、物质化的世界。它将神话中的七彩神石命名,将万物生命中的“灵气”与“戾气”分离给我们看,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严谨而不失规律地展现出来。

    高中后,化学的“疆土”扩大到了有机,同样带给了我们人类社会无尽的宝藏:从塑料袋到瓶,到高端的生物制药,毒理分析。我们看到了化学和生物、地理、物理等不同领域绽放出来的花朵,它使我为之信服: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整部化学史,以及我们学化学的历史,用两条不同的时间线共同证明了理性思考、探索发现的魅力,我们不容否认,这其中也产生了如生化武器、毒品之类的邪恶之花,但我们更加珍视化学对人类健康、社会、经

  • 5、 席南华院士座谈会观后感

    席南华想必是怀化学院师生的骄傲。我们不仅要以他为傲,而且要学习他,向他看齐。星期天团日活动的席南华座谈会视频让我学到了很多成功之道。 首先,一定要树立奋斗目标,不能每日混沌度过,要有价值有意义。他勉励同学们,一定要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感到疲惫,可以休息一下,但遇到困难,绝不能放弃。因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世界上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并引导你走向满意的彼岸。 关于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德国伟大思想家歌德也说过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只要不失目标地继续努力,终将有成。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活着而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这些名人名言告诉我们,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奋斗目标决定着人生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使人生健康成长,事业获取成功,就一定要尽早思考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然后学到了要正确对待回报与付出的关系。席南华表示,付出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获得回报,同学们应将眼光放远,今天的付出是明天收获的基石。立竿见影就能得到的回报与经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回报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所以我们应该耐心付出,不急于求成,踏实的走好每一步,静待花开。 教育科学系13级人文教育七班蔡芬1305407017 星期天的主题班会我们班组织观看了席南华院士座谈会,让我受益良多。一个成功的人可以引领我们这些懵懂的青少年成长,给我们指明前方的路。 我学到了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不言弃不放弃。席南华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天赋、受教育的环境、对事物的认识感悟有关。谈及自己成功的缘由,他说:我和别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有高标准的目标,并且能沿着目标不断努力,永不放弃。他总以一名伟大的数学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勉励自己。 席南华坦言,大学时他也曾迷茫过。他认为迷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迷茫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思考迷茫的原因,一时无法找到迷茫的原因,就应该立足于当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对于迷茫。大多数人都努力探索,走过一些失败,困惑,才渐渐明朗。不要拒绝迷茫,出现迷茫却拒绝、使劲推开,那是和真实的分裂,那只会导致第二层的痛苦。无论你多么不愿意,你所经历正是你所需要的。存在即合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助于心灵成长。问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如何面对问题。其实,正是迷茫促使我们成长
  • 6、 [参考]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3篇

    全身心的投入到影视作品里,能使人受益匪浅,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写一篇表达自己理解和感悟的观后感是对好作品的尊重。观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锻炼我们的写作技巧。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帮大家整理的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篇1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高深且重要的学科,但同时它还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淳朴的一门学科。这都是我在观看后的感悟。

    初涉化学殿堂,各式各样的分子便如片片雪花,蜂拥而至,在冰水混合物中,凝聚成各式的形态与组成。它们便组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与秘密。

    从氧分子与可燃物的剧烈碰撞到分子式与塑料医药制品的生成。无不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就连建筑也不例外。单晶硅,玻璃,水泥,砖块,等等都是由化学家们一点点摸索出来,便如在烟雾缭绕的迷宫中摸索,艰辛却值得。

    该系列科普专题片以“人类文明的开始--火的发现与使用”及“上海上师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开始的人生中第一堂化学课”开篇,告诉观众“人类与化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专题片中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院士绅士风度、神采奕奕的讲说化学的起源作文,介绍了早期化学家们的工作,以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化学,为什么我们需要化学。

    幽默诙谐的解说与精彩的图文展示都散发出了属于化学的无穷魅力。

    18世纪,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完成了氧化汞实验,却把分离出的氧气误认为是脱燃素空气,从而与化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擦肩而过,直到富有且聪明的化学家拉瓦锡横空出世,人类才第一次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刚刚上路的“化学之父”踌躇满志,却被卷入政治运动被处死——19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照称重后的原子量大小发现了元素排列的规律,此时他站在了化学宫殿之外,却始终未能推开大门,直到同时期的门捷列夫叩响了时代之音……、

    历史上的种种进步都是在化学的催长下成长,渊源深长。也希望给位同学能把握青春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篇2

    我怀揣着对祖国70华诞无比敬畏的心情看完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耳边又缓缓传来那熟悉而动人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瞬时泪奔……我确信那泪水是为骄傲的祖国而流的。

    影片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

  • 7、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模板6篇

    以下内容为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的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优秀的电影同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因为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可以写成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要灵活掌握写作思路,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如何抓住原作的精髓来写作品名观后感呢?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篇1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深奥而重要的学科,但同时它也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简单学科。这是我看完之后的全部感受。

    当你第一次进入化学大厅时,各种各样的分子就像雪花一样涌入冰水混合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成分。它们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秘密。

    从氧分子和可燃物质的剧烈碰撞到分子式和塑料医疗产品的形成。所有这些都与化学密切相关。甚至建筑也不例外。单晶硅、玻璃、水泥、砖等。都是化学家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就像在充满烟雾的迷宫中摸索一样。艰辛是值得的。

    这一系列科普故事片以“人类文明的开端——火的发现和利用”和“上海高中学生开始的人生第一堂化学课”开始。它告诉观众“人类和化学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在故事片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戴立新院士以绅士和充满活力的方式讲述了化学的起源。他介绍了早期化学家的工作,并以一种流行但科学和严谨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化学。

    幽默的评论和精彩的图形展示都散发出化学的无限魅力。

    在18世纪,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完成了氧化汞的实验,但是把分离出来的氧误认为没有燃素的空气,因此错过了化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直到富有而聪明的化学家拉瓦锡诞生,人类才第一次意识到氧的存在,才使刚刚开始旅程的——“化学之父”充满雄心,但却参与了政治运动,并在——19世纪中叶被处决。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根据称量的原子量发现了元素排列的规则。这时,他站在化学的殿堂外面,但他仍然没能推开门,直到门捷列夫同时响起了时代的声音……,

    历史上的各种进步都是在化学的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也希望给我的同学一个抓住青春的机会,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篇2

    从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到如今已有两年半了,当年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的些许反感到现今对于化学的浓厚兴趣,当中也是经历了不少事情,我也清楚地感觉到化学是与其他所有科目都截然不同的一门学科。

    《我们需要化学》这部科普视频不同与其它,既不冗长,但完全阐明了“我们需要化学”这一主题,从衣食

  • 8、 我为化学狂_《化学也疯狂》读后感 (400字)

    我为化学狂_《化学也疯狂》读后感450字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大庆市机关三小四年一班的车佳霖,我酷爱读书,文学、地理、历史、侦探、科幻、科学,各各领域无所不爱,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化学领域的奥秘,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化学狂”。

    你知道c12h22o11是什么吗?你知道500年前人们如何称呼科学家吗?你知道什么金属放在手心会融化吗?你知道把牛奶加到茶中和把茶加到牛奶中有什么区别吗?你知道我们饮用的水也有毒吗?你想解开这些不可思议的谜题,称为当之无愧的“化学大王”吗?你只有一个选择——《化学也疯狂》。

    我之所以爱看《化学也疯狂》是因为它讲述的不只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而是在幽默中给你解释科学道理,它还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让你情不自禁地去探索。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比如发明了淡紫色染料的帕金,发明了尼龙线的威莱士,发明了人造黄油的玛格莫瑞等等。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化学并不深奥,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走进化学,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奇妙,一切又都是那么的有缘由。

    作者: 车佳霖

  • 9、 热搜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其一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其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多年前,在我选择一条与儿时伙伴们不同的道路开始,我就在问自己,何为人生,何为美丽人生。这个问题困了我很久。影片《美丽人生》给我找到一些答案。

    我不知道,这些年在追求什么?我只清楚的记得,多年前,决定选择这条人生路线开始,就一直在追求两样东西——金钱与名利。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两样东西能给我带来幸福的人生,能给我的人生辉煌,能让我堂堂正正的生活着。并且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我从来就没有忘记我当初选择这条路线所要追求的生活,要追求的人生。

    或许你要问为,为何整个人生对你来说,只有拥有金钱与名利才能算是美丽的人生呢?因为这个社会它本身就是一个物质的社会,这个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特质的基础之上。我相信大家都观看过《非诚勿扰》,对这个节目中的两个人物肯定会记得特别的清楚。朱真芳说:“我的手只和我男朋友握,别人的话一次20万。”马诺说:“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如果你给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真的out了。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将来一个老公,一个父亲。你必须要拥有金钱与名利。没有金钱你永远无法完成升级。你永远都只是一个男人,一个儿子。这点对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说,你更没有任何名利而言了。所以《非诚勿扰》让中国的男人更加的清楚看清中国是一个物质的社会,是一个整体的拜金社会。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女人如此拜金,那么这上社会中的男人他无法避开的就是对金钱与名利的追求。而我只是这社会中的一名小角色,我怎么能不随波逐流而去追求金钱与名利呢?因为我是一个男人,一个儿子。要顺利的升级成一个老公,一个父亲,这条路线不走下去,我将一无所有。更何况这从一开始就是我要的东西。虽然到现在我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没有任何人能剥夺我追求的权利与梦想。所以我从来就没有认为这有错。

    在《教育社会学》的课堂上,首次看到《美丽人生》这部片名时,我认为电影应该是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

  • 10、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一:美丽心灵观后感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一部让我看过了第一遍还想再看第二部的影片,那股莫名的感动一直停留在心中,让人寻味。这部描写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四项大奖。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感受到爱情的力量,理性的光辉。 约翰。纳什,一个智商过人的天才,在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就提出了均衡论,也正是这一理论,让他拥有了惠勒实验室。但是他的理性思维和他的情感思想发展极不平衡,他不会与人交际,却崇尚理性和逻辑,最终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他的精神分裂,他在数学上的极高的天赋和在其他方面的无知使他被拉向了两个极端,从而奔向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 查而斯,一个和纳什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好朋友,也是这个孤僻天才的唯一的朋友,他伴随着纳什走过事业的低谷,获得成功,又伴随他找到了心爱的人。纳什逐渐走进了幻境,并且无法自拔,最终他发现这个一直伴随着他的,给他莫大鼓励的,分享他心事的好朋友居然从来都不存在过。这个真相让纳什痛苦不已,甚至不愿意去相信他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个人的愉快的美好的记忆本来就少,然而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些美好的记忆根本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时候,那将是怎样的致命的一击。 纳什的思想里为什么会分裂出这样一个人物呢?答案是:查尔斯是纳什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他乐观、随性,他的性格、人生观、处事方式与纳什截然不同,而这些恰恰是纳什压抑的自我,在查尔斯的身上得到释放。 在纳什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幻境的时候,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记得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让我泪流满面: “你想知道什么是真的?”艾丽西亚问。纳什点头。 艾丽西亚用手抚摸着纳什的脸,“这个”,又握起纳什的手抚摸自己的脸,“这个”,她握着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这个,这个是真的。也许……能从梦中醒来的部分不在这儿,”又把自己的手放在纳什的心口上“而是在这儿,我需要相信,奇迹是可能的。”…… 没有什么比理解和信任更具有力量的东西,凭着意志力,纳什决定对那些幻境中的朋友们视而不见,他在没有光芒的隧道里毅然坚定的前行,不知不觉中,能够自然的与人交流,在沉默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若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发现不是均衡论,而是爱的等式。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3

  • 2022-07-0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4-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1-28

  • 2021-09-15

  • 2023-07-03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4-22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1

  • 2022-12-17

  • 2019-09-25

  • 2019-10-28

  • 2021-04-24

  • 2023-02-03

  • 2022-12-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2-06

  • 2023-06-17

  • 2019-09-20

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2024一席:美丽化学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