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央视地震观后感 > 地图 > 央视地震观后感,2024央视地震观后感
央视地震观后感相关栏目
央视地震观后感热门栏目
央视地震观后感推荐
央视地震观后感

(共 4642 篇)

  • 1、 最新央视地震观后感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央视地震观后感,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看完一篇文章或者影片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观后感,观后感也是观众和导演的一次心灵沟通,感谢您的浏览!

    央视地震观后感(篇1)

    看中泪水真的止不住,说男人坚强,不容易哭,那是因为真的没被感动,也可能是我不太“坚强”。

    故事传说开始发生在1976年7月27日的晚上,一家四口(龙凤胎姐弟)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悲剧就发生在凌晨3时42分左右,天空异常,一片紫光,地动山摇。姐弟在睡梦中被惊醒,姐姐恐惧的跑到窗边,看着窗外的房屋一座座的瞬间倒塌,哭喊着“妈妈”。爸爸妈妈在楼下更是紧急如焚。母亲冲到楼房入口进去救孩子,被丈夫拽开,自己冲了进去。就在冲进去的一刹那,整座楼房全部倒塌,丈夫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妻子。

    这段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没有什么甜言蜜语,只是一个丈夫用行动证明了他无言的爱,在这种危难关头才体现了真正的情感。房屋倒塌的时候母亲撕心裂肺的哭泣催人泪下。

    父亲死了,幸运的是两个孩子压在废墟中,压在同一块板的两端,没有死,都已经奄奄一息了。救援队来的时候发现当时的状况两个只能救一个,如果不尽快两个都活不成。我想这是世上最难抉择的一件事,而且是一个母亲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做抉择。最后母亲默默的说:“救弟弟”。这三个字是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说的出口。在废墟黑暗中的姐姐听到了妈妈说出着三个字的时候,泪水瞬间从眼中落下。我想这幼小的心当时肯定凉到了极点。

    弟弟被救出后胳膊没了,姐姐在废墟中被抬出后,都认为已经死了,天空磅礴大雨打在她浑身血迹的身上,奇迹的是她活了过来。

    她恨他的妈妈,“救弟弟”这三个字永远刻在他的耳边,

    央视地震观后感(篇2)

    最后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长大成人。养父养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女儿很努力上了大学最后成了单亲妈妈!

    弟弟少了胳膊,但是不自卑,他相信他没了一只胳膊照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残缺的身体让他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勤奋。他从蹬人力三轮车开始,多年以后终创出一番事业,找了个老婆,有了个温馨的家庭。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妈妈生了三次我,一次出生,一次得了肺炎,医生都说没救,最后妈妈坚持救了回来,第三次就是76年大地震。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想用今生最大的努力来回报他的母亲。给母亲一切物质上的好生活,可是母亲的心已经碎了,是任何物质都弥补不了的,她的愧疚心折磨了她的一辈子。

  • 2、 央视《国家宝藏》观后感

    央视产清流综艺又出高分奇迹!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高评分,整理了央视《国家宝藏》观后感,欢迎阅读。

    央视《国家宝藏》观后感(一)

    近日,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国家宝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处可见人们为这部节目点赞、各路好友竞相向我推荐“一定要看啊”,连一向高冷的豆瓣网友也给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当然,《国家宝藏》有很多走红的理由。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气磅礴的解说词,以及华丽酷炫的舞美效果。连在年轻人、二次元们扎堆的b站,《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弹幕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大呼“真是良心综艺”。

    在华丽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

  • 3、 央视《对话》观后感汇总

    通过其中难忘的情节能获得不少新的感悟。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您也在思考怎样去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非常荣幸为大家带来一篇有关“央视《对话》观后感”的好文章,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央视《对话》观后感(篇1)

    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因为拥有了“眼睛”你就可以看到世界丰富多彩的景物,就会看到人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壮观场面,这些丰富且美好景物的获得者只因你拥有了她--眼睛,她就像一扇心灵的窗户,为你打开心扉,开辟明的神圣道路。

    “眼睛”她很可爱,也很精巧绝伦。在你高兴的时候,她就像弯弯的小月牙,悬挂在你美丽的脸上,显得格外美丽,格外好看,那简直就是画龙点睛。在你悲伤的时候,她就像低平圆环的山地,悬挂在你美丽的脸上,显得很不对称,使你变得哀伤、丑陋;但是她会放射出苦涩的明珠,为你哀伤、丑陋的脸增添一点活力。

    “眼睛”她很锐利,也很有杀伤力,在你生气、愤怒的时候,她会变得很大,就像突起的山峰,尖锐有利,直插在你胸口,使你感到恐惧、害怕;在你快乐的时候,她就会变得温和、自如。使你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温暖你的人心。

    “眼睛”她很神秘,也很莫测,令人琢磨不透。她就像一只信鸽,俩人只需相望一下,根本不需说话,双方就会知道对方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增强人们的内心探测力,使对方互相了解、彼此互依,使其更加默契,同时又为人们观察茶言饭色增添魔力,又能提高人的“眼技”。

    央视《对话》观后感(篇2)

    谁都希望自己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眸,宛如夜空中闪亮的星星。而患了近视病后,那厚厚的眼镜片,像什么似的,显不出一点孩子的活泼和可爱。更看不出一点斯文 的气质。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用眼姿势,同学们每天都要读书写字,有的人写字时,下巴搁在桌上,肩膀歪着,眼睛恨不得钻到纸里去,这样眼睛为了调节合适的`距离,使肌肉得不到放松,晶状体凸度增大,长久之下,睫状体内的肌肉得不到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眼睛就会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用眼姿势,眼与书的距离要保持33厘米左右,千万不能躺着或走着看书哟!

    其次要注意合适的光线,简单的说,就是不能太暗或太亮。否则会使散瞳缺少屈光度而造成近视。我想你一定经历过。

    还有就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看书一小

  • 4、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一)

    自古以來,中秋节就是月圓人团圓的日子,这几天虽然下着雨,但街上的商店还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以及应景的水果"柚子".許多人家上街准备烤肉用具。材料,等着迎接这个美好的日子。

    今天就是中秋节,妈妈帶我和妹妹去参加妇慈会的中秋联欢晚会。我们到达那的时候会场布置的很漂亮,还看到以前幼儿园的同班同学,大家互相打招呼后到阿姨那去领闯关卡,关卡共有五关,第一关是猜谜题。第二关是套圈圈。第三关是丟保齡球。第四关是比大小。第五关是丟乒乓球,我和妹妹既緊張又害怕过不了关,但最后经过我们努力不懈終于闯关成功。

    晚会終于开始了,有小朋友的肚皮舞表演。街舞。唱歌。跳山地舞……等表演节目,我们看地目瞪口呆都忘了桌上的美食了。最后主持人叫我们把剛剛进场发的紅包袋拿出來对奖槟果游戏必須对上三个号碼为中奖者,所有的小朋友都沖上台前竪起耳朵专心的听着主持人抽出的号碼,我是第六个中奖者,我兴奋的跑上台去領奖,奖品为現金一把抓和一箱葡萄。这个晚会太有趣了,让我終生难忘,明年我还要參加。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二)

    星期二的晚上,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搬着椅子,熙熙攘攘的往操场走去。

    今晚的月亮有点害羞,不肯与大家打招呼,她腼腆地躲在云朵姐姐的身后,却时不时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中秋晚会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唱《水调歌头》,打头,同学们唱得挺好的,可到后来,越来越糟糕,调儿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我不禁抬头,望了望月亮,瞧,月亮探出了头,凝望着我们,她好像被这难听的歌声"打动了",从云朵姐姐的背后钻了出来,望着我们。

    不知不觉,到了我和黄中远。周煜朋。陈宇杰表演的节目了,我有点紧张起来,很不自然的走上"舞台",等其他几位演员摆好了东西后,开始了我的旁白。

    我们的小品词在演员口中都丢了许多,我不禁有点紧张,说话有点不利索。但看同学们没有一点儿讨厌这个小品时,我又恢复原状了,又大方又自然!

    小品结束了,同学们都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来回报我们。我如释负重,迈着轻松的脚步回到位子上,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

    月亮也朝着我笑了,仿佛在与我说:"你们表演的真好!"月光更强烈了,像是在给我们股涨势的兴奋心情!

    今天的中秋晚会真有意思啊!下次我还要参加!

  • 5、 央视榜样观后感通用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或许"央视榜样观后感通用"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央视榜样观后感 篇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为贯彻落实“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产业园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工作人员集体观看了《榜样》专题教育片,通过这种的方式感受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内心深受鼓舞。与此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应该学习榜样的精神,并切实联系实际,努力提升自身价值,广泛凝聚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廖俊波那种为民谋利益、不求名利、不图报答的情怀绝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掩埋,而是更加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深刻学习。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基层的工作过程中,要谨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为工作导向,树立信念坚定、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这样的公仆精神去净化我们的心灵,去深入荡涤我们的灵魂。还有像陈先达、刘锐等这几位同志代表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这几位身边典型讲述的都是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凡业绩,表现了他们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作为党员,我们应当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党员,我们应当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应当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起到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地帮助周围的同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全身心投入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在平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榜样是标杆,是楷模,以这些榜样为精神的皈依和行动的指南,定然会让我的人生更加积极向上、绚丽多彩。

    今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中国梦。中国梦,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令人感动的名字20xx

    《榜样》观后感,心得心得体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同时,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

  • 6、 关于央视榜样观后感系列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不同的人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写作品观后感要注意一些什么?作品读后感怎么写才好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央视榜样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央视榜样观后感 篇1

    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量出现时,一个名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他一出现,病人就有救了,他应该是呼吸疾病人的大救星。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2003年钟南山的研发组织在战胜非典疫情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钟南山曾有一句名言“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而今,耄耋之年的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早先在他分析研究病情消息之后曾立即传达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在劝别人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作为战士他再次冲锋在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更有@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不只是他,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当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时,他们仍旧义无反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很多人都惊恐不安的时候,蓝莓医生的微博里就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同济医院第2批志愿者报名已满员”,在其中一份志愿申请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铮铮誓言“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字字千钧,字字难忘,难忘他们风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身影。

    医生的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并不很高,而且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医闹事件也不少,从医是一项高危的工作。但是为什么学医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呢?我找到了答案。

    这些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个拯救万千人于疾病水火之中的梦!他们是伟大的!药王孙思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舍己为人,默默奉献,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白衣天使,这个名词,指代医生名副其实。医生不正是把爱平分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天使吗?把生命献给事业的天使吗?把健康还给病人的天使吗?对于这个

  • 7、 2016央视猴年春晚观后感

    2016央视春晚观后感 2016年春晚已经看完了,观后感小编知道,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要写观后感的,于是观后感小编为大家献上2016年猴年春晚观后感,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仅供参考。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必看的电视节日,看到春晚后同学们也会写作关于春晚的观后感,以下是观后感小编整理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范文,同学们可参考写作央视春晚观后感。 一如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端坐在电视前,在心里默念着倒计时之后,8点准时整,一年一度荡涤灵魂的神圣时刻终于到来了,我的双眼随着电视屏幕一同放光。 年年期待今夜,岁岁难忘今宵。喝彩也好,吐槽也罢,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就像家家的年夜饭,从来不会缺席。 任何艺术形式,最可贵的品质是真挚。这一夜,我们畅饮回家,也是醉了。 传统文化的时尚化表达和现代化解读,让羊年春晚新意盎然。在春晚的舞台上,汉字、古琴、功夫、刺绣,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还是熟悉的模样,却更加轻盈活泼。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带着浓浓古典诗词风味的《蜀绣》歌声响起,身着刺绣华服的模特款款走来。行走之间,精美的刺绣突然从华裳上飘散不见,眨眼之间模特身上已经换上了另一件绣品。全息技术的运用,配合时尚的唱腔,以及美轮美奂的刺绣,好似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喜欢中华武术的观众,可以在《江山如画》中找到中国功夫的精气神。武打明星吴京与张震领衔,与塔沟武校80多名学生,组成了一个生龙活虎的强大阵容,演唱与武术合璧,慷慨激昂、气势非凡。取材自木心诗作的歌曲《从前慢》,娓娓地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温文尔雅、言而有信: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这是诗人怀念的乡愁,是回望传统的寻根,谱以深沉悠长的曲调,既入耳又走心。 大胆起用新人,出人意料的混搭,猴年春晚的歌舞节目以出其不意打造出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意想不到的重新编曲和重新演绎,赢得了会心的笑声和由衷的掌声。来自星光大道舞台的几位草根歌手,更是毫不含糊地亮出了高手在民间的招牌。他们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饭店服务员,飙高音、秀绝活,他们的歌声着实令人赞叹,也让春晚更接地气更亲切了。 春晚已过而立之年。求新求变、与时俱进的32年,让春晚不仅是除夕夜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更成为春节新民俗中一朵活泼的浪花,盛放在亿万百姓的视线
  • 8、 央视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军工记忆》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的6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7月27日起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几代军工科研人员致敬。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既生动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纪录片在拍摄手段和创作手法上做出了多种创新的努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军工记忆”已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打造的军工特色文化品牌。

  • 9、 央视观后感经典4篇

    在我们遇见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杰出作品时,那些优秀的故事情节会深深地吸引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影评是一种有价值的参考,可为将来的观众提供有用的参考,并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如何创造出独具新意的、高质量的影评呢?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与"央视观后感"相关的信息,相信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想要的答案!

    央视观后感(篇1)

    近日,央视一档展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特别节目《榜样》,一经播出,立即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标“榜样”、坚守“三心”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坚守一颗“赤子”之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甘祖昌将军作为开国将军,在战争中多次负伤,组织上提出给他提供最好的养老条件,他毅然拒绝了,“我的手脚是好的,我还可以劳动。”1957年,甘祖昌跟老伴儿龚全珍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直到甘祖昌将军去世,夫妇二人始终在为村里的乡亲们做实事做好事。有人会问是什么让夫妇二人放弃自己领导干部的身份,舍弃自己舒适的养老条件?又是什么让龚全珍老人91岁高龄,依然在社区、军队、学校做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老一辈党员心中的那颗赤子之心,这颗心就是信仰,甘将军说:“共产党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的一生都在践行他心中的信仰,始终如一。

    坚守一颗“无私”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0xx年“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引起一阵学习热潮,“廖俊波”这三个字,不仅深深刻在了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的人民的心里,更深深刻在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心里。他把全省排名倒数的政和县改造成了真正的“政通人和”,他让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家乡有一份工作,不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而他自己却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每天奔波在工作现场或者去工作现场的路上。“他工作过的地方,有一批人会像他一样,像他一样工作。”一位跟他打过交道的企业负责人这样评价廖俊波。他坚守的那颗“无私”之心带动了身边的其他人,一个廖俊波殉职了,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廖俊波站起来,扛起他为党为民的旗帜,继续完成他未了的工作。

    坚守一颗“拼搏”之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能有底气讲出这番话是因为我们有了自主研发的技术,有了拥有技术的高端人才,这些“大国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各自研发领域突破创新,从自行研制成功的中远程轰炸机轰-6k,到第

  • 10、 央视《军工记忆》观后感大全

    《军工记忆》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一代“军工人”将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军迷们一定对歼10战机、红箭8反坦克导弹、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对于它们的性能更是如数家珍。但是这些国防军事装备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它们的研发过程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坎坷呢?记者24号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了解到,即将在央视播出的6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揭秘我国大型军事装备研发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该片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将从本月27号开始在央视播出。

    此次即将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该片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内容上涵盖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红箭8反坦克导弹、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等多项军事装备的研发过程。将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首次在纪录片中公开。在谈到拍摄影片的初衷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 丁杰盔表示,军工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把他们的精神和功绩传承下去,“过去长期以来呢,由于保密的原因,我们军工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那么一大批人长期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地奉献,但是不为人所知,那么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部分人渐渐地老去,一些历史的遗迹也在慢慢地消失。一方面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记述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他们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抢救历史,把他们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激励我们的后人。”

    与以往的宏大叙事方式有所不同,该片不但将生动展现催人奋进的 重大武器装备 研制进程,还将深刻勾画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副总监史岩介绍说,纪录片《军工记忆》中的每一集都会通过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来呈现军工人的执着与坚守,“《军工记忆》这套片子呢,每一集讲一个具体的型号的尖端武器的研制过程,它是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来体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23-01-26

  • 2022-12-27

  • 2023-03-29

  • 2019-10-28

  • 2022-11-26

  • 2019-11-04

  • 2022-12-27

  • 2023-01-02

  • 2023-02-02

  • 2023-02-09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2-04-08

  • 2019-10-28

  • 2022-04-04

  • 2019-11-04

  • 2022-02-10

  • 2023-01-11

  • 2022-02-12

  • 2022-04-04

  • 2019-11-02

  • 2023-04-08

  • 2023-02-04

  • 2021-08-14

  • 2023-01-24

  • 2023-02-02

  • 2019-11-02

  • 2022-12-22

  • 2022-02-15

  • 2023-02-09

  • 2022-02-12

  • 2023-01-08

  • 2023-03-28

  • 2022-02-26

  • 2022-02-14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2-12-11

央视地震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央视地震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央视地震观后感、2024央视地震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