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2024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推荐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共 8495 篇)

  • 1、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一)

    徐州市贾汪区团结小学六(1)班 王俊杰

    今天,我读了一本能教育我们知识的书-------《陶行知教育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他写的这本书不仅能教我们知识,也能教我们怎样做真人。《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感慨颇深。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陶行知担任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已的同学,立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到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感到陶老先生的伟大在平常之处。陶老先生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语,却让那个犯错误的男孩真心地感受到了自已的错误,这难道不是一种宽容的爱吗?正是这种宽容的爱,又转化成一种前进的动力,鼓舞着孩子们不断前进,健康地成长。(指导老师:杨晓黎)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二)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褚天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所以他十分重视国民教育,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来,为教育付出了许多,然而他的教育故事更使人对他更加佩服。

    在陶行知做校长时,有一个男孩与别人打架,陶行知知道后,请他去了一趟办公室。但另男孩惊讶的是,校长没有责备他,反而先后给他四颗糖果,最后男孩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认真的道了歉,成了一名好学生。从此可见,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多么独特,也多么深入孩子的心。

    有一次,陶行知去做一个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刚开始只见他拎了一只鸡上了讲台,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儿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

    几分钟后他把鸡放在了地上,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的走了一会,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陶行知走到话筒前说了声报告完毕,所有人都很惊讶,然后就是一阵阵的掌声

  • 2、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篇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篇2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

  • 3、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己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深知穷人吃不饱,上不了学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国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国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毅然回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明确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一大事就是建设独立、富强、民主的祖国。他深深知道,旧中国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所以,他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目标是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新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远大的抱负!于是,他放弃教授的优越生活,辞去大学校长的高位,脱去西装穿上草鞋,率领同志在长江边上,燕子矶旁的劳山上开辟了晓庄师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实践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但陶先生仍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作文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二、以他爱满天下的胸襟培养我们博爱

  • 4、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400字

    【第1篇】

    关于陶行知的故事有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四块糖》这篇故事,写一个男同学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被陶校长见到了,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校长却给了他四块糖,最后知错就改的故事。

    我赞同陶校长的做法,先是奖励男同学一块糖,因为他来的比较早,要是换了别的老师,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点,而是劈头盖脸的训一顿,紧接着就写一份检讨书,这不但会使男同学觉得十分委屈,他以后也不会帮助别人;第二块糖是因为他听话,让他住手时他就住手。其他老师则认为这是应该的,老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的干什么,其实,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第三块糖是他打那个同学,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陶校长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才下决定;最后一块糖是因为他知错就改,他下次也不会这么充动了。

    如果没有陶校长的四块糖,后果会怎样呢?也许那个男同学嘴服心不服,而感到气愤吧!老师应该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是有些学生太过调皮,老师想用武力压制学生,但总是事与愿违的。

    【第2篇】

    陶行知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教育家,但是你可知道陶行知所度过的重重风险呢?我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其中一篇《为一大事来》。

    1923年,陶行知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他编写了《平民千字课》,奔波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把《平民千家课》作为材料,送到平民老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的活动经费大多数都是自己写书的稿费。一天,他得到了一万的稿费,把一万多元的稿费锁在柜子里,承担家里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有少,你能不能留下百分之一给穿里用呢?”

    陶行知想了想,温和的说:“我要去南京的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些钱要作为办学校的经费。我们家里然穷,但植茶谈饭还能维持。中国有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还没有文化。我用这些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的绵旁之力去帮助它们啊!老师是太阳低下最光辉的事业,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我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为了教育我们付岀了心血和汗水,特别是我们学校的禚老师,为了提高我们中心小学学生的书法和写作的水平。禚老师便利用休息日和寒暑假,为我们无偿的上课。我感觉我们的禚老师就像文中的陶行知一样。

  • 5、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

  • 6、 陶行知新教育读后感

    【篇一:读陶行知《新教育》有感】

    《陶行知文集》中有《新教育》一章,它与当今我们实施的新教育实验之新教育有一种怎样的联系呢?抱着想对此有所了解的想法,仔细阅览了《新教育》一文,才知两者的新教育之需要,各自的目的、意义等,在理念与行为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如新教育实验的目的,简而述之,就是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有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生,而先生所述之新教育,其目的则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这是时代背景与社会、教育发展需要之不同所造成的必然。但先生在其《新教育》中,对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等意义的阐述,至今还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如先生在论述新学生一词时是这样说的: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器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学生是什么?从教二十多年,我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谈及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坐在课堂里接受教师教育的人。虽然以往有时也在文章中论及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这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罢了,却不知学生一词其本身所蕴含的真正含义。我们现在视若新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以及四个学会(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学会生存,其实也并非什么新思想,先生在八十多年前就在其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的讲演中提出来了。足见先生思想之高瞻远瞩。

    再如新教员,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这与叶圣陶之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的教育思想何其相似。做新教员,要有信仰心,要有责任心,要有共和精神,要有开辟精神,要有试验精神。特别是谈试验精神的时候,指出有些人只晓得教几本教科书,一味地唯上是从,唯命是从,却不知上头的命令,只不过举其大端,其中详细的情形,必定要我们去试验。用了种种方法,有了结果,再去批评他的好坏,照此屡试屡验,分析综合,方才可下断语。现今的课程改革,有些人总是以观望的态度,希望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把一切都准备好,自己吃现成饭,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先生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弊端,希望大家注意,不可不由自己试验得出真理,方不至于落人之后哩!其教诲之谆谆,我辈不可不谨记啊!

    【篇二:陶行知《新教育》读后感】

    作为一名崇小的新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我的目标就是努力做一名好教师,但是说说容易做做难,怎样真正做到学生心中的好

  • 7、 陶行知教育名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着读后感(一)

    一爱一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一爱一儿童,热一爱一青少年,而且热一爱一教育、热一爱一科学、热一爱一真理、热一爱一祖国人民、热一爱一全人类。一爱一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一爱一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一爱一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一爱一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一爱一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名着读后感

    一、播下一爱一的种一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一爱一的一陽一光,把一爱一的种一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一嫩的幼苗在一陽一光的沐浴下茁一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一爱一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一爱一的种一子便会在教师的一精一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峻、浇灌一爱一的雨露

    一爱一是雨露,她能滋润人;一爱一是夏日,她能温暖人;一爱一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一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爱一,希望得到一爱一的滋润,一爱一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一爱一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一爱一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一爱一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一爱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一爱一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一爱一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一爱一教育人,以崇高的一精一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一爱一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陶行知教育名着读后感(二)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

  • 8、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

    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比如现在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篇二: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实践。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师也只能是来自于实践。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当代,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两个半教育家,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朱熹,那半个是陶行知。这当然是他们比较苛刻的说法,但也反映了陶行知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是当代着名教育家,是留洋回来的博士,但他真正在教育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认识,则来自于他的生活教育实践。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各种主张,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离开了与实践的结合,最多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学知识,而不能说它已经转化为我们的思想,上升成了一种智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

  • 9、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一书,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也曾困惑。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我有两点体会:

    一、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二、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

    我作为一

  • 10、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22-02-05

  • 2023-01-25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1-02

  • 2019-09-25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1-03-27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0

  • 2021-06-11

  • 2023-02-15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0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2024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