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 > 地图 >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2024双城记读后感300字范文大全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相关栏目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热门栏目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推荐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

(共 2088 篇)

  •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该书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营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狄更斯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及写作才华,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关于双城记的读后感2024范文1500字

    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命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

    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

    西德尼卡尔顿

    就这样被感动了。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更是一种纯洁而高尚的爱。它就是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全书充溢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作者以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框架,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忍受着资产阶级无情的剥削。正如作者所说:昌盛而又衰微,笃诚而又多疑,光明而又黑暗,这是充满阳光希望的黎明,又是阴暗失望的长夜,人们拥有一切,却两手空空。而主人公西德尼卡尔顿、露西曼内特和查尔斯达尔内之间真挚的情感,成为这部名著亮丽的一笔。

    在小说中,狄更斯成功地塑造了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曼内特是个深爱女儿的父亲,在经历磨难后仍宽容地把女儿嫁给仇人的儿子;露西是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为了让丈夫能看自己一眼每天风雨不改地到大墙对面站立两小时;查尔斯是个正直、豁达的贵族,与露西相爱,为了爱情甘愿放弃爵位与财产。

    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让人有点憎恶的泰雷兹德伐日。失去亲人使她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革命胜

    利之时为亲人报仇。可是等到革命胜利时,她许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复仇却失去了对象,她的愤怒之深是可

    以想象的,然而为了发泄积愤却拿侯爵兄弟的儿子及其家人抵罪,她走上了一条与那些伪贵族同样残忍的

    道路,于是她的种种行为使她一步步失去了读者的谅解。最后,恶人有恶报,她戏剧性地因为手枪走火而

    结束了自己充满仇恨的一生。也许这才是她最佳的结局。那些像德伐日那样以复仇为生活唯一目的的人,

    即使命运坎坷,也决不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而在整篇小说中,最让我喜欢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律师助手西德尼卡尔顿。他一出场就带着一身忧郁,隐去了光芒,总是灰心、失望、冷漠、凄凉。他妥协于周围环境,但有时却又显得格格不入,作为律师助手的他才华出众,却甘心情愿躲在人后,做别人成功的垫脚石,他仿佛亲手筑起了一堵墙,隔绝了名利、社会,默默地逗留在角落里。他与查尔斯长得十分相似,也同样深爱着露西,然而两者命运却截然不同。他羡慕查尔斯,也恨他。可在经历痛苦的煎熬后,他依旧带着诚挚的祝福,愿露西与查尔斯永远幸福,因为爱比恨更为强有力得多。这个表面上懒散、放纵的无用之徒,内心却是崇高而纯洁的。

    终于,他向露西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每次读起那段话,难免感到

  • 2、 《双城记》读后感_2200字

    《双城记》读后感2200字

    《双城记》是我正式看的第一部英国小说,故此怀着对它的喜爱写下这篇读后感,力图让各位领略到这本名著的动人之处。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故事由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开篇,已经为整本书蒙上了一层思辨的色彩。这个故事始于1775年,终于1792年,由伦敦始,在巴黎终,而中心人物的数量在两只手能数过来的范围之内。若论故事的出彩性,我并不会对其太过称赞,因为通篇看来,这个单线叙述的故事还是继承了古典小说的特点:对立明显、人物形象鲜明等,唯一稍微值得夸耀的是第二部的\\two promises\\一章设置了一个悬念。但若果真如此,又何来名著之说?这就要从它的写作技法和历史背景上说了。

    狄更斯早期的风格是幽默戏谑式的,后来略微转型成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双城记》写于1859年,算是狄更斯的较晚期作品。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时他的风格,那便是:成熟。从《双城记》来看,“成熟”一是指对细节的信手拈来:全书令我动容之处,有一便是第一部\\the wine shop\\里对哄抢红酒的贫民百姓的描写。酒如血般,渗透进泥里;民如虎般,饥渴难耐。不过,若出彩之处仅在于细节,那也不足撑起大梁。狄更斯技法之妙,更在于于细微之处设置情节推动点!看过之人,也应该不会太记得第二部一章中修理工对上吊犯人的陈述,其中一句\\the water has been poisoned\\,如不细想,可知那是monseigneur对村民们的惩罚吗(犯人在泉水上被吊死,可想而知)?类似之处还是很多的。前期我之所以能对这本书的态度从心有畏惧转变为爱不释手,也要拜狄更斯不厌其烦的细节刻画和比较出彩的挖坑技能所赐。

    分析一部小说,人物必不可少。sydney carton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角色。当然,鄙人第二喜欢的洛瑞先生也当的起这个殊荣,但他的稳重老练中夹着一丝可爱的个性远非卡顿这个小太阳所能比,所以还是看看卡顿。第一次出场便望着天花板的他,被上司唤作“胡狼”的他,任谁也未想到他的光芒盖过了书内几乎其他所有角色。身世背景仅有一句\\母亲早逝,父亲在他求学时也去世\\,彰显这个角色身上的阴影。而从行为上看,酗酒、不图上进,站在了gentlemen的对立面,却做出了gentlemen应做甚至不敢做之事,让人愈发好奇,他到底是怎样的人?狄更斯也早为我们准备好了答案,请看第二部“不识趣的人”一章。

  • 3、 《双城记》读后感_1600字

    《双城记》读后感1600字

    泪流满面的看完了最后一章.《双城记》是一直想要看的书。刚开始只是被书的开篇所吸引,想要知道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德尼卡顿这类人的存在或许是这个社会既好又坏的原因吧,但愿无论什么时代,爱的力量总是强于恨。 通篇阅读之后也其实也没太懂为什么这是一个兼具两最的时代,但是深深的被狄更斯的文笔以及翻译者超高的翻译水平折服。 总算领略了狄更斯对人、对事、对人性、对那个时代的极尽嘲讽,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极其细致、极具画面感而又无比恰当的种种比喻。他的比喻总是能让我惊呼哇塞这两者之间居然还有这层相似的关系,比如用海浪打在岸边的白沫来形容白衬衫的白等等。 这本书的每一处,似乎都会引我思考人性、思考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性真的是特别玄妙的存在。在最开始的部分,作者细细勾画了奢靡冷酷的贵族生活和受尽压迫、难以果腹的普通大众的日常。当看到贵族压死了新生婴儿如同压死了一只过街老鼠般随意,普通民众似乎也对类似的事见怪不怪的时候,真的对贵族充满鄙夷和恨意,也不解为何那时候人们没有奋起反击。之后德日发夫妇带领圣安东尼的人民从巴士底监狱开始反抗,一开始还为人民终于为了自己站起来了而松一口气,可是,随着时间顺延,在生活状况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的状况下,人们仍然热衷于讨伐所谓失利贵族,想尽各种办法去羞辱那些未能及时逃离法国也没有及时加入暴乱的阶级。事态一直恶化,到最后只是为了顺应人民对所谓共和国的热情而每天要凑足人头送给“圣吉萝婷”,而人们又一次习惯了这样的动荡混乱的生活。大革命似乎把人性中最丑陋最阴暗的部分给激发了,并推崇着最可怕的行为。即使这不过是受够了压制而反抗,并以新一轮压制作为反抗手段的恶性循环。在这场大革命中,贵族们早就逃之夭夭,早已在社会彻底失控之前将资产顺利转移至欧洲其他国家。真正的受害者,是那些早在革命前就已经受尽苦难,而在革命中又被讨伐被批判的贫弱之辈。革命似乎都诞生于暴力,暴力又最终让整个社会失控。看文章的时候会多次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里,年轻美丽的寡妇由于站错队,在战争结束后被众多嫉妒她因而对她怀恨在心的人讨伐。生活在当今和谐的年代,我没有资格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做出评判,我想我没有因为人们狠狠羞辱了曾经压榨他们的贵族而感到痛快,已是我难得的良知了吧。 在我看来,法治应该是维护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道德约束则是社会稳定的润滑

  • 4、 《双城记》读后感_900字

    《双城记》读后感900字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岁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老得像夏娃一样的法式淑女”露西马奈特在编织金线,“老得像亚当一样的英式绅士”贾维斯洛瑞在她身边。法国侯爵查尔斯爱弗瑞蒙德死了,又以英国教师的身份复活;好医生马奈特先生死了多次,死时是巴士底狱北楼一零五号的好鞋匠,他又复活多次,活成了把爱女嫁给仇人之子的最好医生马奈特;英伦浪子西德尼卡顿死了,只死一次,但他将以西德尼达内之名复活无数次,那些新生的婴儿,必将怀着无限的憧憬与感激,走上他走过的道路。“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狂风吹着野火一样的女公民”泰雷斯德发日编织着毛线,“野火被狂风吹着一样的男公民”雅克、雅克一号……雅克两万五千号……在她身边。伦敦密探所罗门普罗斯及其朋党罗杰克莱没死,巴黎狱羊约翰巴塞德及其朋党“死了”;诚实正直的巴黎妇女无名氏及其伙伴没死,罗织罪名的圣吉萝亭信徒复仇女及其伙伴“死了”;前途无量的斯特里弗律师及其同类没死,纯洁善良的斯特里弗律师及其同类“死了”; 贵族凭血统凌驾众人之上的巴黎死了,公民凭努力共建美好明天的巴黎还没有复活,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最黑暗的黑暗,在极黑暗中,有光。巴黎正混乱,伦敦已垂死,作者深受触动,发出呐喊,当权者若仁慈、悲悯、守礼节、知进退、少行恶事,鉴古知今,等他们失势了,喊着“那姐姐是我的姐姐,她丈夫是我的姐夫,那没出世的孩子是她俩的孩子,那兄弟是我的哥哥,那父亲是我的父亲,那死去的全是我的亲人,现在为他们讨还血债的责任落在我身上了”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就会少一些,再少一些…… 《双城记》是双声复调的救赎之歌。宋兆霖先生准确地把握了查尔斯狄更斯的用意与结构,译笔流畅优美,淳厚雅达,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推荐阅读。

  • 5、 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这是狄更斯的《双城记》的经典开头,这是一曲时代节奏的起始音符,这是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最初的那一笔重重的色彩。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采用了他在许多作品中惯用的悬念手法。开篇描写英法两国动荡不安的局势,接着是关于活埋和复生的对话,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神秘和紧张的气氛。这种气氛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发加强。马奈特医生出狱后奇怪的缝鞋活动,代尔那婚前和马奈特的神秘对话,卡尔登和代尔那面貌酷似,这种种疑团加深了小说的魅力,使它的结构犹如巴士底监狱通道那样迂回曲折,直到最后才把散见于全书的各条线索串联起来,创造出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

    《双城记》主要以情节结构取胜。书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仁爱的化身,如马奈特医生、路茜、代尔那和卡尔登;另一类是复仇的化身,如得伐石夫妇、甲克,以及法国革命中疯狂的群众。两厢对立,壁垒分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狄更斯喜用的漫画化手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中狄更斯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占着一个独特的地位。尖锐的阶级对立在小说中以更为极端的形式出现。旧秩序、旧制度的崩溃已经不再像《荒凉山庄》中废品收购商克鲁克那样自我燃烧,也不会像《小杜丽》中克仑南姆夫人宅邸那样自动坍塌。在英国,像法国革命那样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正迫在眉睫。《双城记》是狄更斯对英国统治阶级发出的一个强烈警告。

    狄更斯希望通过这样一本小说,通过描述法国大革命给人民大众带来灾难来表示自己的担心,同时告诫英国的危险处境。一段革命史,两座分别代表两个国家

  • 6、 双城记读后感1800字欣赏

    《双城记》一书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这是一本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书籍,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着对贵族的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大革命。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双城记读后感1800字欣赏。

    假期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读两本中文书,两本英文书,回来后分享。开始,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点事干,后来发现,他们选书还真是五花八门,有经典著作,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时尚励志,甚至还有言情小说

    我这个人呢,为了跟学生同步,自己也找了几本书看,有一本是十几年前买的双城记,英语专业的学生嘛,老师让多看原版书,我首先是买了一堆,看不看的再说,买了就当看了。过年回家收拾东西,翻出了这本泛黄的快散架的书,纯粹是因为aging,我应该是除了写名之外再没有动过。因为已经扔了太多东西,这一本书就留着吧,然后从山东跑了这么多路又带到上海。马上开学了,心想还没有完成任务,于是翻出来,用几天的通勤时间看完了。

    一开始想错了,以为是那本两个人互换身份的小说就是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那个情节,没想到开篇就是阴沉沉的场面,要不是没带别的书是真看不下去了。但是呢,考虑到很多经典著作开篇都是莫名其妙的,总要看个两三页才能进入剧情,也就忍了。毕竟大学毕业这么多年,原版小说看的少了,想当年学英美文学的时候,还看了很多小说,基本囫囵吞枣了,为了应付考试还背了很多作家作品,随着考试的结束也都还给老师了。(想想跟自己的学生也没啥大的区别)

    继续看,里面人名还挺拗口,看了一章后对于出场人物的关系还没太搞清楚,但是看出点情节来了,加上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也就继续往下看了。再往后,出来了主要人物darney,carson,这两个长得很像的青年。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酒鬼律师,后者成功的把前者从叛国的罪名中救了出来,也都被跟随医生父亲出庭作证的lucie的美貌善良所吸引。再往后两人的关系也很奇特,没有成为实质上的情敌,因为carson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lucie,而随着交往的深入,darney获得了姑娘的芳心。但是结婚前仿佛要对老丈人,也就是被从狱中解救出来的医生吐露点什么心声,被医生拒绝了,说要等到结婚时再听。carson也在一次跟lucie的谈话中坦露了他的爱,说愿意为lucie或是她的爱人献出生命。当时看到这就觉得将来肯定是要这样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的剧情发展很紧凑,一晃lucie就结婚好几年,有了可爱的孩子

  • 7、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

    机缘巧合参加了一个促进我多看书的活动,可以说是三生有幸了。

    第一本书是想看很久都耽误下来的《双城记》,狄更斯的书一开始并不是我热衷的类型,总感觉故事铺垫太长,一本书说的故事其实寥寥落落。双城记看完虽然没有完全改观,但也喜欢上了里面塑造的一些人。

    比如卡屯,他英俊,长得像男主,也因此送掉自己的姓名。他偏执而顽固,把一个人放进心里就再也不会动摇。虽然我也喜欢着女主角,她光芒万丈,慈爱坚韧。我喜欢她,所以喜欢这样的结局,一个人永远亏欠着另一个人,这份感情为他人所知,无法弥补一一只能这样深深地、深深地

    永远遗憾下去。我并没有关注到书中有关历史的巴黎部分,我简单的同情了那十八年的牢狱生活,或许是我还太浅薄,有机会再看一遍。作者:黄华菊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创作的发生在伦敦和巴黎两座城市间的小说。如书中所描绘,那是一个昌明而又衰微、光明而又黑暗的时代,作者以正义的梅尼特医生受迫害为主线,对法、法国人民市井生活的进行细致描写,记录人民从被压迫到起义反抗,它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繁荣的表象下危机四伏的现实,告诫统治阶级暴虐统治、残酷剥削只会引起人民的反抗。同时,小说也向我们表现了危难中真善人性的光辉。

    正义的梅尼特医生揭发侯爵兄弟的罪行而入狱18年,出狱后神经回复正常的他又重操旧业,在病人中树立声望。他平等地看待品行端正的厄弗里蒙地侯爵的后代代尔那,同意他与女儿露西的婚事。深爱着露西的青年卡尔登为了那一句“我甘愿为你和为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的承诺,他买通狱中的警察,用迷药迷倒反对的代尔那,偷偷代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那走火入魔的得伐石夫人欲除掉露西和她的孩子,露西的保姆普鲁斯女生冒着生命危险与其搏斗,而解救了露西。

    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当时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下熠熠生辉,它告诉我们人性是美好的、是充满爱的。鲜血无法洗去仇恨,也唯有用爱才能广得民心,也唯有用爱才能感动他人。作者:赵艳标

  • 8、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范文一

    今天,终于读完了英。大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第一次看到这个书的名字就深深的吸引主了我的实现和好奇心, 不敢轻易去尝试,它是那么神秘,那么厚重不过,我现在还是鼓足勇气读完了。

    《双城记》讲述的是17751785年这一混乱时期发生在哪是世界上最繁华和最混乱,最肮脏的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我一直向往的国度,整篇小说主要展现lucy的家人及其朋友间伟大的友谊,伟大的爱。露西是一个法国医生马内特的女儿。她温柔,美丽,善良赢得许多男士的倾心,其中包括她后来的丈夫达雷,还有最后为她的幸福而代她丈夫被送上断头台的卡顿。他们之间的爱是真诚的,是伟大的,当然还有一个最善良,最仁慈的人一直帮助他们一家,是当时动乱中仅存的一点光亮,他就是罗端,他时时地关心露西和她的家人,把他毕生的爱倾注在这一家人身上,爱他们远胜爱自己。同时,他又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商人,他是少许有良知,善良的人们的一个缩影,一个精华,露西的丈夫达雷是法国以贵族的后人,由于认清了他的家族的罪恶,自动放弃侯爵头衔和继承权,独自到英国自食其力,他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和罗端一样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把他的财产分给法国人民,然他的善心并没有得到好报,再1778年巴士底狱被攻占后,他因一忠实奴仆的来信恳求,回到久违的法国开始他的营救工作,然而在他刚踏上法国领土时就被抓进了福斯狱,以逃亡贵族的罪名罪名将她送上审判台。马内特医生,露西也纷纷来到法国拯救他,罗端刚好在法国,利用马内特蹲过巴士底狱地影响将他救出,然而,命运总会让善良的人们多灾多难。就在他被释放的当天晚上又被抓起来,这次是马内特在狱中的手稿被小人所利用,将自己的女婿送上了断头台,这时一直在暗中保护着一家的卡顿发挥了他过人的律师职能,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的露西一家的幸福,在露西心目中树立起一个永远高大的形象,这是伟大的爱与被爱。

    卡顿是一个有头脑,非常聪明,洞察力非常强的职业律师,倘若在今天,他一定可以称法律界的名流,而在那时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他只能用酒来浇灌所有的烦恼,以及生不逢时给他带来的巨大创伤。在别人眼中他总是懒散的,堕落的,当然除了露西。

    此外,还有普洛斯小姐,露西的忠诚的佣人和朋友,杰端这由坏到好的人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原来我一直为止倾叹的法国人民并非我想象中那么完美,在这本书中更多地展现了他们革命时的邪恶的本性。

    《双城记》读后感3

  • 9、 《双城记》读后感1500字

    半年前曾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1832年的起义,在作者笔下是悲壮和苍凉的:一小群梦想为法国人民谋得光明未来的青年们,举枪擎剑,在血光和硝烟中为这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奋斗,直到最后一刻从容赴死。从那时起,“真理”“革命”“自由”这些字眼使我深深地着迷,我热切崇拜着书中那伟大的革命英雄们,草率地以为一切的革命都是伟大且正确的。

    但《双城记》却使我一贯热诚而坚固的“革命理念”深深动摇。那是一场截然不同的,也是法国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革命:1792年法国大革命。革命群众不再是一群为创造一个人民的乌托邦的青年们,更多的是衣衫褴褛的最底层的民众。他们没有面包,忍饥挨饿,遭受凌辱压迫,满腔愤懑。在平常的时日,他们的苦痛是麻木的,苍白的,他们是一群温驯的绵羊;而一旦愤怒积攒到一定时日,便如野火燎原般在他们的胸腔内翻滚、爆发,绵羊须臾化作雄狮,张牙舞爪,反攻曾经不可一世的恶狼。

    但这烈火是绝不会因得到面包摆脱压迫而熄灭的,我惊异地看到那被诸多作家和诗人热切歌颂过的广大民众,仇恨和报复的渴望占据充塞了他们的心,像沸腾的火山岩液一般,炙热得足可使任何一个人急速卷入其中,转瞬即化为乌有。他们尖叫着,呐喊着,狞笑着,将刀剑对准昔日压迫他们的贵族,以鲜血和死亡泄心头之愤,即使与此有丝缕牵连的无辜之人,也难以逃脱这复仇的漩涡。

    《双城记》中的大革命,充斥着流血、杀戮和报复。革命人民丧失了理智和人性,他们杀人并以此为乐事常事,并为之冠以正当的理由:为这个“自由、博爱、平等,要不毋宁死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引自《双城记》)除掉任何一个不利于它的人。失控的革命演变成一场巨大的灾难,革命人民在疯狂报复,盲目屠杀他们所憎恨的压迫群众的贵族的同时,也成了一个畸形的社会阶级,成为自己所憎恨的暴虐残酷的代表。换句话说,迫害的现象并没有改变,只是迫害者与被迫害者调换了位置罢了。

    书中的德发日太太,便是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她俨然是一位复仇女神,幼年全家被贵族迫害致死的她以革命为名义,报复迫害无辜的贵族后代,来发泄心中的宿怨。正如罗兰夫人所言:“自由啊,多少罪恶是假你的名义干出来的!”

    如此惨暴的恶行,难道可以称之为革命吗?难道凡革命都要经过如此一番鲜血与复仇的洗濯,才能走进一个没有杀戮,没有鲜血,没有压迫的世界吗?

    如梁实秋所言,痛苦的仇恨应该用人道及仁爱解决。原宥敌人,放弃复仇,这才是一场伟大革命抑或战争

  • 10、 《双城记》读后感500字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双城记》。

    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本书主要内容是:可怜的马内特医生在被贵族以“须莫有”的罪名关在巴士底狱十九年后,他的女儿将她接到英国居住。在法庭上父女认识了法国贵族达雷和潦倒师爷马顿。后来,露茜跟达雷结了婚,过了十年的幸福生活。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达雷为了营救无辜的仆人,赶到法国去给他辩护,却因为他曾经是法国贵族而被拘捕了。而马顿为实践他对露西的承诺,利用他跟达雷相貌相似一点,在达雷被行刑前用自己跟达雷掉包,代替他上了断头台。

    本书通过典型事例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夕法、英两国的实状况: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贵族的剥削、压迫下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从而深刻地揭示了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运用了许多好词佳句,用了许多修辞方法,将句子、文章描写得生动形象。例如这段话:眼前浮现的许多面孔中,在黑夜里他无法辨认到底哪一个是那位埋葬者的。晃来晃去的黑影总像是一个45岁的男人,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在面部表情和憔悴程度,面部表情千差万别:骄傲、轻蔑、矜持、屈从、悲伤、迷茫;憔悴程度各不一样:深陷的双颊,惨白的面孔、瘦骨嶙峋的双手、深度弯曲的身躯,但面孔大体是同一个,头发都过早地白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双城记》这本书很好看,你们也读一读吧!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6-20

  • 2019-10-09

  • 2019-10-24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
双城记读后感3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双城记读后感300字,双城记读后感300字大全,双城记读后感300字2024,更多双城记读后感3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