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

(共 1992 篇)

  • 1、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千字

    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下面是挑选较好的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千字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三

  • 2、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千字范文

    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下面是挑选较好的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千字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三

  • 3、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千字 智慧的故事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局棋。天地做舞台,各色英雄在其中演绎着精彩的故事。这可以说是对《三国演义》这部书的简单概括。

    《三国演义》这部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传奇历史故事。

    简单说说书里的大英雄吧,喜欢以貌取人的是孙权,善于纳贤的是刘备,忠厚老实的是鲁肃,勇猛不怕死的是张飞,重情义的是关羽,足智多谋的是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的大英雄还真是不少呢!

    《三国演义》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写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妒忌,他就设计陷害诸葛亮。面上是写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我们就要跟曹军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十分认可,就让诸葛亮负责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却表态: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

    周瑜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是正常的公事,而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还立下军令状,是有点自找麻烦。读者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呢?

    实际上周瑜委托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接受任务,而后暗地里周瑜却交代手下人想方设法拖延工期,不要给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故意刁难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

    三天内要造十万只箭,感觉是假话。而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诸葛亮足智多谋,他找到了在周瑜手下当差的好朋友鲁肃帮忙,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船排在船的两边。而且告诉鲁肃,此事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是一个厚道讲信用的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带上鲁肃去找曹操借箭去了。当时江面雾大,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曹操听到战鼓和呐喊声时,就下令水路两寨一万多名弓箭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结果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举成功。当周瑜得知借箭经过后,他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从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知识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改变现状。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避免了军法制裁,这得力于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足智多谋;诸葛亮交到鲁肃这样可靠的朋友,帮了大忙。草船借箭成功,鲁肃功不可没;诸葛亮还要感谢曹操性格的多疑和当时的大雾天气,使得他能够实施草船借箭的计策,并且获得成功,。

    在《三国演义》中,明争暗斗中蕴藏着很多智慧,刀剑往来里闪耀着智慧,胆色里透着智慧,理智中显现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有小肚鸡肠

  • 4、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千字:智慧的故事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局棋。天地做舞台,各色英雄在其中演绎着精彩的故事。这可以说是对《三国演义》这部书的简单概括。

    《三国演义》这部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传奇历史故事。

    简单说说书里的大英雄吧,喜欢以貌取人的是孙权,善于纳贤的是刘备,忠厚老实的是鲁肃,勇猛不怕死的是张飞,重情义的是关羽,足智多谋的是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的大英雄还真是不少呢!

    《三国演义》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写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妒忌,他就设计陷害诸葛亮。面上是写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我们就要跟曹军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十分认可,就让诸葛亮负责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却表态: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

    周瑜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是正常的公事,而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还立下军令状,是有点自找麻烦。读者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呢?

    实际上周瑜委托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接受任务,而后暗地里周瑜却交代手下人想方设法拖延工期,不要给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故意刁难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

    三天内要造十万只箭,感觉是假话。而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诸葛亮足智多谋,他找到了在周瑜手下当差的好朋友鲁肃帮忙,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船排在船的两边。而且告诉鲁肃,此事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是一个厚道讲信用的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带上鲁肃去找曹操借箭去了。当时江面雾大,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曹操听到战鼓和呐喊声时,就下令水路两寨一万多名弓箭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结果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举成功。当周瑜得知借箭经过后,他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从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知识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改变现状。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避免了军法制裁,这得力于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足智多谋;诸葛亮交到鲁肃这样可靠的朋友,帮了大忙。草船借箭成功,鲁肃功不可没;诸葛亮还要感谢曹操性格的多疑和当时的大雾天气,使得他能够实施草船借箭的计策,并且获得成功,。

    在《三国演义》中,明争暗斗中蕴藏着很多智慧,刀剑往来里闪耀着智慧,胆色里透着智慧,理智中显现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有小肚鸡肠

  • 5、 品《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意气风发,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

    正所谓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靠的是爱民之心是仁义之心。就从这一点便可看出刘备强。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压百姓,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人,让人见了他就觉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复返了。

    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点,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最终还是曹操赢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奸诈,帮助了他夺得权位。因为他曾在几年的奋战中攻下过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许多的人都信他,这就为今后的魏国打下了创建的基础,之后,他又用计谋得到了当时皇帝的信赖,这更有助于他与其他两国对抗,。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获得了许多勇士,形成猛将如云的气势。

    大家都知道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吧,当年魏国气势如虹,却错杀了自己国的大将,可只用了几年时间,又像咸鱼翻身,一下子打倒了其它二国,所以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只是方法不是正路,他的广阔的胸襟同时让我们无比敬佩!

  • 6、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艺术地为人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从东汉末年宦官之祸到黄巾军起义失败,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终于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共约90年的烽火岁月,大体上分为军阀混战、封建兼并、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四个阶段。

    《三国演义》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主要有赖于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和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分析。例如:官渡之战,此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之前,曹操不仅兵力少,且南面有荆州刘表,江东孙策与他为敌处于不利位置。但曹操客观地分析了局势(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决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元200年,袁、曹两军在官渡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善于捕捉战机,能够跟据战场姿态的发展灵活地变换战术,以正兵抵挡袁军的进攻,以奇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库(乌巢),烧毁了袁军的全部粮草,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最后击败了袁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其间各人性格展现的淋淋尽致,战场画面的描述也可圈可点,不失为精典。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儿时美好的回忆被真实打碎,失望、后悔、伤心最后脸红。

    而今吾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

  • 7、 读三国演义有感_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割据的一副副历史画面。

    小说中出色的谋士比比皆是,最使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他后来投靠刘备,为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刘备死后,诸葛亮有12年独揽大权,他完全可以做第2个曹操,称王称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终其一生并未取代刘禅。这足以表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人,真乃一代良将。他曾冲进袁绍营中如入无人之境,大破袁绍。他也曾在万军之中单枪匹马救刘备的儿子,并杀了曹操阵营的五十四员名将,夺了四条长枪和一把宝剑。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书中的关羽不仅武功过人,而且义薄云天。他因一次战役被迫降曹,但提出约定:他一但知道刘备的下落,就一定要去找刘备。在曹操营中,曹操为了笼络关羽,经常送他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但关羽仍不变心,对故主忠心耿耿,并最终回到刘备身边。

    纵观《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他们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或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或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后人留下一段段佳话,让人望尘莫及,徒生敬佩之情。

    抚卷沉思,我从这些历史任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他们那种横枪跃马,驰骋疆场的洒脱英姿;感受到了他们怜惜苍生,关心百姓的悲悯情怀;感受到了他们笑对死亡,舍生取义的英雄豪气

    唉,虽然东汉末年和英雄很多,但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可惜!可惜!

  • 8、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6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

    惊心动魄的战争,形象深刻的人物,无与伦比的计策让人感到惊叹不已。刘备、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孙权、曹操、周瑜等创造出一个个故事。苦肉计、空城计、桃园结义、刮骨疗毒、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让故事丰富多彩,让我情不自禁爱上这本书,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三国中。

    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战争让我情不自禁的看下去。当刘备需要军师时,在诸葛亮房子的门前三顾茅庐,让我非常的感动。当王允使用美人计,让吕布离间董卓,最后吕布就把董卓杀死了,我觉得王允很聪明。当黄盖使用苦肉计时,我很心疼,明明是计策,但还是要受皮肉之苦,这种精神让我非常的感动。当周瑜火烧赤壁,先让黄盖假装投降,黄盖带着二十条大火船,船头钉着大铁钉,不怕和曹军的船只相撞,船上装着引燃物,最后刘备、孙权以少胜多,在赤壁大战打败了曹操,初步奠定了三国局面。当关羽的右臂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救治。华佗把关羽的右臂绑在木头上,关羽却说:我视死如归,难道还会怕疼吗?说完,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出右臂让华佗医治。关羽刮骨疗毒让我觉得关羽很勇敢。诸葛亮的空城计扣人心弦虽然没兵,但是把敌人吓跑了。当赵云不顾自己的安危,拼命拯救刘备的家人让我很感动。

    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因为它能让我走进三国里,走进三国的战场上,走进三国的营帐里,跟三国的人物一起推杯换盏。

    《三国演义》这本书充满里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就应该像三国里的人物一样,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读三国,品三国,悟三国,让这本著作永远传下去。同时,读这本书也会增加知识哦!

  • 9、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

    自从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对里面的情节念念不忘,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认识了骁勇善战的赵子龙;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还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我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鬼斧神工的计谋,如,空城计;苦肉计

    《三国演义》是我看的最投入的一本书,《三国演义》把我带进了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三国世界。

    当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的这种豪迈品质让我敬佩。当赵子龙在曹操大军中行走自如,不知子龙杀了曹操的多少名将,大概五十名,为的只是把刘备的夫人和阿斗找到,这种对主公只有忠臣之心的将士,我会替刘备感到知矣。当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时,我的心跟刘备一样,感到高兴,我佩服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刘备为了把诸葛亮请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竟不顾关羽;张飞的阻挠,去了三次卧龙山庄,才请出诸葛亮。当司马懿兵临城下,我的心紧张万分,到后来,诸葛亮用空城计智退了司马懿,我心中的石头才落下。当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时,我真为那一鞭一鞭的鞭子而心痛,明知是假,还是不忍心看着黄盖受刑

    《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让我们学习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品三国;悟三国吧!

  • 10、 三国演义读后感两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这个学期,我读完了《三国演义》原著。今天,我就来与你说说这本书。

    三国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期。因古代一次黄巾起义而开始了一段三国斗争,曹操、孙权、刘备各占一方,经过了多次战争,魏国灭蜀,亡吴,最后晋主司马氏当上国主,三国纷争结束。

    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亮一绝,关云长一绝,曹操一绝。说到诸葛亮,你一定想到了他的神机妙算。是啊,很多章回都讲到了他,如:诸葛亮三气周公瑾,诸葛亮大破魏兵等。他用自己的计法夺取了很多大好河山,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聪明可以帮助自己与国家。有一次,我奥数题不会,之后我就没去做了。可是,之后的考试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我没做出来,几分就丢了。所以,我开始了聪明之旅。

    关云长给我的启发是:勇敢可以抵挡心里的恐惧。从关云长斩华雄,关云长刮骨疗毒等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很多将士都斩不了华雄,可关云长一去就把他斩了。关云长被毒箭射中,要刮开骨来,别人看了都躲得远去,他却若无其事地下着棋。一次,我要拔牙,很是害怕,可一想到关云长骨头都刮开了,我这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我顺利拨完了牙,大家都夸我勇敢。

    曹操则是个怕死的小人。一次战争,军士要捉曹操,前面的高喊:“有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了,马上把胡子割了。军士又喊:“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又把红袍脱了。最后,军士拿他没办法,不再捉了。从中我悟得道理:做人不能胆小怕死。

    诸葛亮的机智,关云长的勇敢与曹操的怕死,告诉了我道理与启示——机智能帮助自己,勇敢是在挑战自己,不怕死是自己最好的品质。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只要看过三国演义,有谁不为诸葛亮先生的惊人智慧而倾倒?不为黄盖的忠心耿耿而感动?不为曹操的奸诈而气愤?

    但是,令我记忆犹深,还是那位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定天下三分的“三国第一智者”诸葛亮。

    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头围一条纶巾,手拿一把羽扇,嘴角常常挂着一抹笑,无论时局多么惊险他都云淡风轻,运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这讲的不正是他吗?

    他,是我崇敬的人,他,智慧超群,聪慧过人,我最喜欢的故事“草船借箭”就是由他主演的。

    这讲的是孙权的手下周瑜,一直都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天,周瑜故意为难他,跟他说“我能够在一天之内杀死两名曹操的大将,但你务必要在十天之内造出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04-02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1-05-07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有哪些呢?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