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

(共 8872 篇)

  • 1、 三国演义第五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五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到现在我才发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是如此讲义气。在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的情况下,张飞毅然挺身出马救出了孙瓒并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把马一拍,舞动八十二斤青龙郾月刀来夹攻吕布,战了三十会合仍旧不能战胜吕布,刘备便手拿双股剑出马来攻吕布,最后大败吕布,把吕布赶回了老牢关。他们这种无畏相助的精神让我很敬佩。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对手非常强大,可还是毅然出战并相互配合打败了吕布。此外曹操发矫诏、招义兵,假借奉天子密诏,发布檄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强大自己。并且为了不被人认为自己是夺权目的,还强烈推荐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成为盟主,足见其老谋深算。后陈宫又转念一想,认为此做法为不义之举,而弃操而去。操觉,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以家产来招募义兵。操父教操去找卫弘相助。

    见到卫弘后,将其意告之,弘愿相助。不数日间,便有人纷纷投兵。各路英雄、诸侯也纷纷引兵来投。袁绍也领兵三万来与操会盟。公孙瓒前来的途中与刘备三人相遇,说明来意后,备三人便与公孙瓒一同前往。一群人便结盟,立袁绍为盟主。孙坚请命出头战,绍允之。

    李儒得知后,告之卓,桌慌张不已。布愿意去降乱,但有一人愿先领兵去降乱,卓允之。途中遇鲍忠,将忠人头斩下,领功,奉为都督。

    雄伤了袁术手下数人,但却被关羽于酒还热时斩下。但袁术瞧不起刘备三人,不加以奖励。

    卓见折了雄,便亲自引兵来战。吕布英勇无敌,将对方手下前来迎战者皆杀之,刘备三人上前战吕布,这一战打得昏天暗地,八路人马皆看呆了。布跑,三人追之。张飞见青罗伞盖,认是董卓。拍马上关,便擒董卓。

    刘备三人虽机智勇敢,但却怀才不遇,这又能怪谁?在三国时期又何来公平呢?

    开头陈宫弃曹操;说明从陈宫的口中说出了曹操性格,有缺陷,而陈宫是个追求完美性格的人;而且曹操见陈宫走了后,立刻感到危险;说明曹操性格中,容易怀疑;不轻易信任别人;且反应速度很快,立刻走了;

    接着曹操立刻找到卫弘,说出自己的抱负,求其相助,得到财力支持;曹操很有眼光,很有口才,很有抱负;很有能力,且能成事。网罗各路人才,且处处安排好,证明其有能力礼贤下士;曹操发矫诏,诸侯们相应;证明曹操有谋略;且诏书写应该很好,从侧面也说明曹操文采也应该很好;实际上历史书上

  • 2、 [精品]三国演义第五回读后感受范例

    中国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已经圈粉了一大群人,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看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却没有在看中思考过什么,读名著的时候,读者更加有想象力,这是观看电视剧没有的效果。如果你对阅读的名著产生了极大的感情共鸣,就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吧。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三国演义第五回读后感受范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三国演义第五回读后感受(篇1)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曹操有一句话十分耐人寻味,那便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由于这句话,曹操惹来了杀身之祸,若不是他运气好,早就命丧黄泉了。所以,曹操给我的启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诈,否则会遭到报应的。

    智绝诸葛亮。要说诸葛亮才智过人,非得数草船借箭和借东风这俩件事了。从这两件事足以看出他的雄才过人。

    义绝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讲义气的人。他对刘备讲义气,他降汉不降曹、屯土山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等等事例足证明 。他对敌人也讲义气,华容道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为曹操报恩斩颜良、诛文丑等等,可见他十分讲义气。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四大名着之一,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第五回读后感受(篇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到现在我才发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是如此讲义气。在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的情况下,张飞毅然挺身出马救出了孙瓒并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把马一拍,舞动八十二斤青龙郾月刀来夹攻吕布,战了三十会合仍旧不能战胜吕布,刘备便手拿双股剑出马来攻吕布,最后大败吕布,把吕布赶回了老牢关。他

  • 3、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

    篇一: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

    文中主要人物:刘备 张飞 关羽 张角

    最喜欢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浪一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一陽一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备身长八尺,两耳过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诗赞张飞、关羽-------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易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吧姓名标。

    诗赞刘备-------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禁锢善类,使朝廷一片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角借此机会,组成了黄巾军,举行了起义。朝廷命各地官兵消灭黄巾军。刘备、关羽、张飞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在张飞后院的桃园里进行了三结义,他们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来,他们三个兄弟,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从此威名远扬。

    读书收获:人不能只听好听的话,要听信良言和忠言,一定要明辨是非。

    篇二: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朋友的事,但我们总会不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朋友的事,耽误一下没关系。其实当你对朋友说:“对不起,我忘了。”的时候,朋友心中不仅仅着急,更有气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确没有同年同月同日死,或许你会认为他们不遵守诺言,但他们是为了蜀国的事业着想,所以才有了“违约”,我们与他们不同,不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完成“我包了”等一些自己找来的任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了我们的友谊能更深,为了朋友永远是朋友,我们一定要把答应朋友的事认真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朋友间的友情才可以更深

    篇三: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

  • 4、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范文1: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文中主要人物:刘备 张飞 关羽 张角

    最喜欢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备身长八尺,两耳过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诗赞张飞、关羽-------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易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吧姓名标。

    诗赞刘备-------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禁锢善类,使朝廷一片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角借此机会,组成了黄巾军,举行了起义。朝廷命各地官兵消灭黄巾军。刘备、关羽、张飞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在张飞后院的桃园里进行了三结义,他们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来,他们三个兄弟,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从此威名远扬。

    读书收获:人不能只听好听的话,要听信良言和忠言,一定要明辨是非。

    范文2: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桃园三结义,三人异姓,又以兄弟相称,可见刘、关、张三人所取,在同心同德。从初战告捷到弃官而走,无不共同进退。但今天同学们可不要效仿他们,只需学习他们的互相友爱、真心对待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都是母亲在关爱我们,我们却没有关心过她们。有时母亲打骂你,你就会在心里埋怨,觉得父母偏心,别人骂你打你时,你总会在心里呕气,想报仇。读书笔记.其实,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关心国家大事,那么,世界将为我们而改变。就像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每个人之间都能互相友好,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对每个人真心相待,就像这桃园三位英雄豪杰,他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看那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备,他们如今结义在桃园,他们如此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让人十分敬慕。这互相关爱,真心相待的精神将永存下去。

    范文3: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一 故事内容:

    东汉末年,皇帝无能,朝政腐败,天下纷争。张角等人发动了黄巾起义,汉灵帝颁旨要求各地兴兵讨伐。

    河北涿县,有一个人叫刘备,字玄德,刘备身高五尺七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 5、 西游记第五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五回读后感范文一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着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

    只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却没有,所以彼此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误会。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

    《西游记》第五回读后感范文二

    一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倚栏轩文学网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

  • 6、 水浒传第五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五回读后感(一)

    读了水浒传第五回,真是让人大快人心,更加佩服了鲁智深的机智勇敢,热心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次写的是鲁智深又一次见义勇为的大手笔,又是路见不平,被拯救者又是一弱女子。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强盗横行,官府腐败的堕落社会里,女子是最弱小的群体,她们很容易成为牺牲品。鲁智深在打闹佛门之后无法容身,由智真长老推荐去东京相国寺讨个出身,在路途中遇到了这件事,以当时鲁智深的情况完全可以不用管这件事情,因为他自安身立命的事情都没解决,可是鲁智深就是鲁智深,遇到这样的不平事,他就得管,而且管到底,哪怕是因为路见不平丢了自己的前程。在教训周通的过程中,也体现了鲁智深的智慧,这让我着实佩服,他不像李逵那样盲打莽撞,而是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这样既可以教训周通,又波及不到其他无辜的人,结结实实的打了欺男霸女的强盗周通一顿,我看到这里不仅感到心情舒畅,大快人心。

    周通的结拜大哥李忠和鲁智深认识,通过这层关系周通和鲁智深和解,经过鲁智深调节,周通答应不再为难刘太公的女儿,把鲁智深请到山寨吃酒,又下山劫财来给鲁智深,鲁智深看不起他们的行径,毅然离开,看到这里,我想,同为108好汉的一份子,周通和李忠的为人和鲁智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鲁智深的光辉照耀下,周通李忠等人闲的那么猥琐,渺小。

    鲁智深就好比这个腐朽社会下弱者们的救世主,我想,如果当时的大宋王朝要是多一些这样的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那么天下会很太平,北宋也不会最后落得个被金国所灭的下场!

    经过一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水浒传的后5回,在这五回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受益匪浅。

    在这五回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8回,在这回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北宋末年朝廷的腐败与世事的黑暗,作者细致地描写,尖锐的话语,充分的体现了北宋末年的官员,官官相护,见钱眼开的丑恶形象。

    在其中我对朋友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林冲的两个过命至交陆谦与鲁达在林冲受难时的表现令我震惊,鲁达飞身野猪林,救林冲于水火之中;而陆谦却为了几量金子而沦为高俅的走狗。怪不得林冲火烧草料场时说:陆虞侯,我有恩与你,而却有负于我,却死有应得!林冲的这番话使我对交友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五回主要是说:林冲误闯白虎节堂(林冲遭高球陷害)高衙内在陆谦家二楼厅堂,死死缠住林娘子不放,林娘子与之搏斗渐渐没力气,林赶来,高衙内越窗而逃,林怒气冲冲,手执尖刀返回樊楼找陆谦算帐,惜陆谦早已逃离。

  • 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五篇

    ​曹操觉得吕布有勇无谋,不足为惧,可这勇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狠狠地输了一阵。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轻敌,可双方都犯了这个错。

    既然吕布打了曹操个出其不意,曹操就来了个将计就计,诱敌深入。他谎称自己被火烧死了,果不其然吕布那边的探子听到这个消息,想也没想,就冲入城中。骄兵必败,埋伏早就设好了,就等着吕布这个表演人入场,吕布拼死抵抗才留得一命。这年,蝗虫忽起,粮食都没有了,曹操只能回鄄城暂住。

    胜败乃兵家常事,两人打得不可开交,但终究还是曹操赢得上筹。吕布还是输在了无谋上,有一陈宫,他却不用,实是令人惋惜。

    曹军势力过大,吕布决定先避其锋芒,与刘、关、张三兄弟交好,想得一容身之所,与刘备套近乎,称兄道弟,又令妻女出拜刘备,刘备再三推阻。张飞是个暴脾气,容不得他人对自己大哥有一丝不敬,大喝要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刘备到底是心善,让吕布去了小沛安身。

  • 8、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三国演义回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阅读好书就是从人类文明的智慧中摘取发光的星星,作品就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好作品,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优秀的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推出三国演义回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到现在我才发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是如此讲义气。在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的情况下,张飞毅然挺身出马救出了孙瓒并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把马一拍,舞动八十二斤青龙郾月刀来夹攻吕布,战了三十会合仍旧不能战胜吕布,刘备便手拿双股剑出马来攻吕布,最后大败吕布,把吕布赶回了老牢关。他们这种无畏相助的精神让我很敬佩。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对手非常强大,可还是毅然出战并相互配合打败了吕布。此外曹操发矫诏、招义兵,假借奉天子密诏,发布檄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强大自己。并且为了不被人认为自己是夺权目的,还强烈推荐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成为盟主,足见其老谋深算。后陈宫又转念一想,认为此做法为不义之举,而弃操而去。操觉,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以家产来招募义兵。操父教操去找卫弘相助。

    见到卫弘后,将其意告之,弘愿相助。不数日间,便有人纷纷投兵。各路英雄、诸侯也纷纷引兵来投。袁绍也领兵三万来与操会盟。公孙瓒前来的途中与刘备三人相遇,说明来意后,备三人便与公孙瓒一同前往。一群人便结盟,立袁绍为盟主。孙坚请命出头战,绍允之。

    李儒得知后,告之卓,桌慌张不已。布愿意去降乱,但有一人愿先领兵去降乱,卓允之。途中遇鲍忠,将忠人头斩下,领功,奉为都督。

    雄伤了袁术手下数人,但却被关羽于酒还热时斩下。但袁术瞧不起刘备三人,不加以奖励。

    卓见折了雄,便亲自引兵来战。吕布英勇无敌,将对方手下前来迎战者皆杀之,刘备三人上前战吕布,这一战打得昏天暗地,八路人马皆看呆了。布跑,三人追之。张飞见青罗伞盖,认是董卓。拍马上关,便擒董卓。

    刘备三人虽机智勇敢,但却怀才不遇,这又能怪谁?在三国时期又何来公平呢?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 篇2

    开头陈宫弃曹操;说明从陈宫的口中说出了曹操性格,有缺陷,而陈宫是个追求完美性格的人;而且曹操见陈宫走了后,立刻感到危险;说明曹操性

  • 9、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荐读】

    三国演义的精彩是我们读者为之赞叹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会要求我们写一写读书笔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范文

    文中主要人物:刘备 张飞 关羽 张角

    最喜欢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备身长八尺,两耳过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诗赞张飞、关羽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易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吧姓名标。

    诗赞刘备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禁锢善类,使朝廷一片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角借此机会,组成了黄巾军,举行了起义。朝廷命各地官兵消灭黄巾军。刘备、关羽、张飞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在张飞后院的桃园里进行了三结义,他们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来,他们三个兄弟,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从此威名远扬。

    读书收获:人不能只听好听的话,要听信良言和忠言,一定要明辨是非。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范文

    一 故事内容:

    东汉末年,皇帝无能,朝政腐败,天下纷争。张角等人发动了黄巾起义,汉灵帝颁旨要求各地兴兵讨伐。

    河北涿县,有一个人叫刘备,字玄德,刘备身高五尺七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年龄约有二十八岁。刘备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一心孝顺母亲,靠卖草鞋、编凉席过日子。虽然日子过的很窘迫,但刘备胸怀大志。

    有一天,刘备站在招兵告示前。看着看着,刘备不仅长叹一声,此时有人高声指责:男子汉不去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啊!

    刘备回头一看,身后站一人豹头环眼,气度不凡,不像普通人。那人告诉刘备,他姓张,名飞,字翼德,涿县人。

    张飞问刘备刚才为何叹气,刘备说自己看到国家有难而自己无法出力,因此感到难过。张飞听刘备一说,就提议由他筹集一些钱财,一起召集一些勇士干点大事。

    刘备听张飞一说非常高兴,他们俩便来到酒店,一边喝酒一边商议大事。

    这时,外面来了一位大个子,身高九尺,面如红枣,相貌堂堂

  • 10、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范文一

    《红楼梦》第五回是一大关目,撮其紧要,原因有三:一则此回为全书谶语式表现手法的集中反映;二则此回写有可卿以云雨之事警宝玉痴顽;第三便是警幻仙姑提出的意淫之说。

    整个第五回实质所叙的仅是宝玉的一场梦。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所托而安排下的一系列事来警其痴顽。第一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观看金陵十二钗册,意在警告宝玉,闺阁之中个中女子命运原本如此,命中注定,不要痴情于闺阁,自惹烦恼,忘身于孔孟之道。第二件便是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即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还有以可卿予宝玉,以试云雨,来解迷津。意在告戒宝玉: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总之,近似黄粱梦的故事,令宝玉于梦中历尽男女情事,以免宝玉在尘世的痴顽。

    我所主要说的是意淫一说。意淫是警幻对宝玉性格的一个概括,它的意思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所谓不可口传,说简单点,就是很难说清楚,言不尽意。世俗中,沾淫字,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而警幻称宝玉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即为意淫,再确切一些,只不过是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然而也只是让人懵懂。我觉得,这意淫就是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以自己的贞淫美丑、善恶是非评价标准对人予以判断,不掺杂任何世俗的东西,这种标准是不分贵*、不分男女的。

    对待女子,宝玉予以珍爱、怜惜,如撞破茗烟和万儿的事,他反而担心丫头,喊着叫她放心。对待丫鬟,宝玉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她们玲珑剔透,小巧可爱,宝玉想到的是客观的美,由美便生爱,这种爱不是爱情,只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赞赏。好比一个人既爱画又爱音乐一样。宝玉惟独与黛玉的爱跟别个女子不同,可上升至爱情,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相通的,是别的女孩无可比拟的。

    对待个别男子,宝玉也会像欣赏女子一样地对待。如对蒋玉函的欣赏,有的学者以同性恋称之,未必有损雪芹的精神境界,也是对自己的贬损。就像宝玉欣赏许多女子一样,他想的绝不是云雨之事,对男子的欣赏当然更不是**的需求了。

    宝玉是一个纯粹地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人,在尘世中的种种表现是庸俗之辈所不能理解的,于世人看来,迂阔怪诡,难免百口嘲谤。这样也注定宝玉最后弃绝尘世。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范文二

    仔细阅读《红楼梦》第五回,发现曹雪芹在第五回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3-01-1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29

  • 2022-11-18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有哪些呢?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三国演义第一至第五回读后感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