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 > 地图 >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2024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范文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相关栏目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热门栏目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推荐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

(共 3025 篇)

  • 1、 韩愈马说读后感初二 马说读后感600字范文

    马说读后感600字范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的马说相信我们大家都看过,感触也颇为深刻,那么如何将这种感受具体地表达出来呢?下面读后感大全网小编整理了3篇马说读后感的范文,以供大家借鉴参考。

    马说读后感600字范文1

    韩愈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数百字写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但,这对于马儿,是否有些公平?

    人类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便是征服了这豪迈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辛苦,同享战斗的光荣;它和主人一样,有无畏的精神;它的驯良不亚于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自己的动作;它为满足主人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为人类服务。

    上面所说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后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然而这样的好马,它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种动物被驯养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羁绊,它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活泼些了。

    天然的却比人工的美丽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马匹吧,它们行走奔驰着,它们跳跃着,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因受到羁勒而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类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为压空间而禁闭它们所提供的空气,要新鲜得多。所以那些野马比家马来得强壮和轻捷。因为,它们有大自然给予的美质,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人类拥有的家马,仅是技巧和妍媚。

    其实,从一匹马的角度来看,自由才是最宝贵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乐,也不管它在干什么工作。一匹具有高贵品质的马,恰恰是马性丧失得彻底的马。马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没遇到识马的人,而是因为它们本不该遇到人。它们一切的变化开始扭曲,而这样的变化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人。

    韩愈一生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马说》告诉我们,韩愈的本性是自由、豪迈的,他受不得约束,他本该属于一片自由的天空。

    马说读后感600字范文2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

  • 2、 马说读后感2024范文500字

    马说读后感一

    最近我们学习了韩愈的《马说》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有感而发,托物寓意的散文,表达了作者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愤懑,也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出生贫贱会引起谁的注意、欣赏、重用呢?满腹诗书却没有舞台施展,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惋惜的呢?拼搏过后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好成绩,却不曾想:能在这种环境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就凭他的意志将来定有大的作为,而是肤浅的认为:在那种环境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多么艰难,定是竭尽其能了。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自己不识材硬说别人没有才,看来伯乐真是难遇呀!真的等到成就显著时人们才恍悟过来:这人不简单,是个人才。时间虽然证实了真的有才,但生命还剩几朝啊!

    一些古代的文学大儒如:杜荀鹤、苏轼、韩愈等都因被埋没而愤懑、伤感、忧郁过。社会在他们的脚下画了一个圈,限制了活动范围,却永远不能在他们头上戴个金箍限制思想,所以他们的不满都发泄在了文章中,留给了当今人们见证历史的证据。现如今21世纪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了,机会也多了,当然伯乐也多了,我们只要抓住恰当的机遇,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自然就有伯乐欣赏你,为祖国贡献的机会也多了。

    马说读后感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

    今天,在语文课本上学了《马说》,鉴别千里马,靠的是伯乐的慧眼,而我们生活中呢?是否也要靠自己的一双慧眼呢?

    我认为生活中需要。

    生活中,勤奋刻苦的人不计其数,但懂得赏识他人的却少之又少。能干的人知道:勤劳可以换来报酬。殊不知,懂得赏识他人的人,能够得到比报酬更多的东西。

    学会赏识,你便拥有一种能力。伯乐的眼睛不是天的生的,而是后天炼就的。学会赏识,你需要深思熟虑。一旦看走眼,轻易用人,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秦二世错用赵高,结果官逼民反只有考虑周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刘备当年为什么独具慧眼看中诸葛亮而不惜三顾茅庐?正是因为他看中了诸葛亮过人的才智、敏锐的政治头脑以及超强的分析能力。

    学会赏识,会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懂得赏识别人,就如同自己得到了成功的秘诀。汉武帝慧眼识别英雄,结果卫青、霍去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刘邦识人有方,结果张良、萧何等一批人才成了他的开国功臣。可见,学会赏识,对人有多大的影响!

    学会赏识,犹如干旱的田地迎来了久别的甘霖;学会赏识,犹如在人生殿堂里添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 3、 马说读后感100字

    马说读后感100字(一)

    前些时候,我预习了一篇名叫《马说》的古文,让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士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学的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韩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使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韩愈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同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无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话巧妙地揭示了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了我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有才能的人的悲愤。

    马说读后感100字(二)

    韩愈写出《马说》这篇文章他没有被当时的伯乐赏识。难道,自荐的毛遂的命运就是在某一天会被赏识,而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却是命中注定要被埋没?

    真希望韩愈本人不是这样想的。可如果不的话,他为什么不尝试着向毛遂那样向统治者推荐自己呢?他难道因为怕失败或是已经失败就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就不再试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命运存在,而早已命中注定的命运并不存在。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韩愈没有试图使自己脱颖而出,他的作品《马说》却通篇悲观、气愤地透露着自己极度盼望赏识自己的伯乐来改变自己悲惨命运的心情!

    我突然难过起来。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该如此脆弱。或许我理解错了但愿吧!

    坐等伯乐就像守株待兔,两者都不会有任何成果,我们最好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能靠自己,我们等不来伯乐。

    马说读后感100字(三)

    现实生活中,各中学校园中,所谓雄壮的千里马数不胜数,现代的青少年真的都很强,才华朝四面八方溢。我是中学生所以比较了解中学生,就不说什么成年人甚至古代人的事例了。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能够被社会甚至被班级师生认可,有些极有才气的学生在班中还被认为是差生,在这方面的学生们的优劣都是由考试分数来划分的。考试当然不公平,于是各大才子才女们便大骂考试制度的愚昧;更有甚者责怪老师有眼不识英雄。

    同时,大部分人开始抱着一点点希望,痴心地等待着能够赏识自己的人。

    青少年们盼望渴求知已,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坐等伯乐。

    马说读后感100字(四)

    唐朝着名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寓言杂文

  • 4、 马说读后感200字

    马说读后感200字(一)

    《马说》是韩愈写的。大家肯定知道韩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时,韩愈怀才不遇,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由韩愈的这个文章,我突然觉得引申到现在正合适。现在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根据他人的特长来使用。就像《马说》中所说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样。

    哎,伯乐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么一点点,很难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马说读后感200字(二)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都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读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马说读后感200字(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马说》作者韩愈的观

  • 5、 马说读后感200字2020

    马说读后感200字2020(一)

    《马说》是韩愈写的。大家肯定知道韩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时,韩愈怀才不遇,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由韩愈的这个文章,我突然觉得引申到现在正合适。现在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根据他人的特长来使用。就像《马说》中所说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样。

    哎,伯乐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么一点点,很难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马说读后感200字2020(二)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都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读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马说读后感200字2020(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马

  • 6、 马说读后感100字2020

    马说读后感100字2020(一)

    前些时候,我预习了一篇名叫《马说》的古文,让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士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学的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韩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使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韩愈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同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无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话巧妙地揭示了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了我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有才能的人的悲愤。

    马说读后感100字2020(二)

    韩愈写出《马说》这篇文章他没有被当时的伯乐赏识。难道,自荐的毛遂的命运就是在某一天会被赏识,而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却是命中注定要被埋没?

    真希望韩愈本人不是这样想的。可如果不的话,他为什么不尝试着向毛遂那样向统治者推荐自己呢?他难道因为怕失败或是已经失败就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就不再试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命运存在,而早已命中注定的命运并不存在。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韩愈没有试图使自己脱颖而出,他的作品《马说》却通篇悲观、气愤地透露着自己极度盼望赏识自己的伯乐来改变自己悲惨命运的心情!

    我突然难过起来。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该如此脆弱。或许我理解错了但愿吧!

    坐等伯乐就像守株待兔,两者都不会有任何成果,我们最好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能靠自己,我们等不来伯乐。

    马说读后感100字2020(三)

    现实生活中,各中学校园中,所谓雄壮的千里马数不胜数,现代的青少年真的都很强,才华朝四面八方溢。我是中学生所以比较了解中学生,就不说什么成年人甚至古代人的事例了。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能够被社会甚至被班级师生认可,有些极有才气的学生在班中还被认为是差生,在这方面的学生们的优劣都是由考试分数来划分的。考试当然不公平,于是各大才子才女们便大骂考试制度的愚昧;更有甚者责怪老师有眼不识英雄。

    同时,大部分人开始抱着一点点希望,痴心地等待着能够赏识自己的人。

    青少年们盼望渴求知已,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坐等伯乐。

    马说读后感100字2020(四)

    唐朝着名文学

  • 7、 马说读后感400字2020

    马说读后感400字2020(一)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都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读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马说读后感400字2020(二)

    最近几天,我背了《马说》一文。

    《马说》是韩愈写的。大家肯定知道韩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时,韩愈怀才不遇,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我觉得,最能体现韩愈怀才不遇,也最带有讽刺意义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的内含意义是:我韩愈,虽然有许多才华,

  • 8、 马说读后感300字2020

    马说读后感300字2020(一)

    人才是需要慧眼来识别的,否则人才若没被识出,就是一个普通人。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真是这样吗?

    千里马也只有伯乐才能认出,否则吃不饱,住不好,如何日行千里呢?只不过是茫茫马群中的一支普通的马罢了。人才也是,如果发现不了长处,永远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如果真没被识出,只能被埋没了吗?不,如果没人发现你的长处就要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有一个事例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在经商,却屡屡赔本,后来,他开了一家公司,却在几个月后倒闭了,他又换了许多工作,却总是没有起色。不知试了多少次后,他放弃了。他颓废地走在大街上,一个老者拦住了他。老者问:怎么了,年轻人?你脸色很差呀。年轻人告诉了老者他的经历。老者捋了下胡子,说:我见你口才很好,不如当个作家吧。年轻人照做。自此,文坛上一颗红星迅速升起,如日中天。年轻人终于成为了一个称霸一方的作家。

    千万不能等着被人发现长处,而要自己去寻找,否则,极可能一生都无法发现自己的长处。

    马说读后感300字2020(二)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全文却饱含了韩愈的感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又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终身要被浪费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浪费的遭遇,对无知的食马者(统治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明显,写出了对统治者的无知的憎恨,还有对伯乐的期待!

    《马说》真是一篇好文章呀!

    马说读后感300字2020(三)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寄言杂文《马说》里有这样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段话深刻的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有了能鉴别俊才的伯乐,他死马必亡之理。世人愤激。

    这样看来。问题是在有无伯乐,是在有伯乐而能否起伯乐的作用。我以为伯乐常有,而起伯乐作用的不常有。伯乐多在中间,他们虽可荐贤,但因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难以生效;身处领导岗位者,亦不乏伯乐。真能起伯乐作用的却属寥寥。

    再者味千里马的食马者,食的少得可怜,有时还没食。这样再好的千里马也将是才美不外现了。所以千里马不能出众,社会的埋没了。

    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技技术大为改观,人才作为科技的基础。而人才就在我

  • 9、 天问——《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3000字

    天问——《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3000字:

    其实我是一直有点畏惧读这部小说的,一是因为陀氏的那种俄罗斯风格很晦涩,很久之前读过《罪与罚》的折磨感印象犹在,另一个是读过内容简介之后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难以理解和思考这个弑父的故事引发的深刻主题。

    这次开卷纯属偶然,是在网上看见有话题讨论谁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有人回答说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光是在俄罗斯,纵观世界文学史,能胜过他的也没几个。这话说的颇有点华山论剑兵器谱的意思,我忽然想起这部书还在书架上落着灰等着跟我重逢呢,一下子生出点豪侠之气,深夜扼腕之余,一咬牙一跺脚,两个月起早贪黑对自己下狠手,终于读完了。然后,就觉得不写点文字,真对不起这两个月对自己的折磨。

    我还记得挺清楚,这部书是当年在毕业生摆的地摊上买的,最古老的人民文学版本,边缘都有些磨损破旧,纸张也略微发黄。这种硬壳本垫在哪儿都方便,功能性较强。以我推断,卖书的那位师兄应该也没看过,因为侧面看来书页还是非常紧密。当时的我在师兄看来估计也跟他当初买书时一样,正处于附庸风雅症的爆发阶段,选修过欧美文学史之后一时踌躇满志,要把经典著作一网打尽,读不读的至少要买几本。虽然当时我对陀大师的理解几乎仅限于《空中监狱》里约翰库萨克的那句台词“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要看它的罪犯就知道了”。

    于是,好像十块还是八块的就拿下了,既为减轻师兄打包的重量略尽了绵薄之力,也满足了自己的小小虚荣,双赢。后来理所当然的,书就在买的前几天翻开过几页,然后就压箱底了。但我与师兄不同的是毕业时没摆地摊,而是把没看过的书都封箱寄回了家。

    屈指一算,十七年过去了。我搬了无数次家,这部书也就游历了无数的纸箱和书架,一直没见过主人的天日,以致灰尘仆仆。今日读完,真是惭愧又欣慰呀。

    书归正传,陀氏的书不好读,我上学时读过《罪与罚》,现在想来,除了记得故事简介和圣彼得堡的白夜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了。但那种神经质的印象就此种下了,觉得俄罗斯人民普遍有神经病,还不怎么睡觉。还有就是里面的人名能把读者折磨致死。

    而《卡拉马佐夫兄弟》作为陀氏的晚年大成之作,在弑父的惊世骇俗主线故事之中更是集中了大量的道德诘问和哲学思辨。读这种书,有时候真是力气活,就是看能不能抵挡或者忍受作者的思维之剑,陀氏这样的还往往数剑齐发仿佛置身剑阵,让你喘不过气来,评论家称为“复调”。所以,年轻时不读是好事,就跟读《罪与罚》时的我一样,

  • 10、 马说读后感400字

    马说读后感400字(一)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一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一性一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炯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玖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马说读后感400字(二)

    最近几天,我背了【马说】一文。

    【马说】是韩愈写的。大家肯定知道韩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时,韩愈怀才不遇,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我觉得,最能体现韩愈怀才不遇,也最带有讽刺意义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的内含意义是:我韩愈,虽然有许多才华,许多智慧,但

  • 2019-10-11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09-01

  • 2019-09-22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3-04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3-20

  • 2019-10-09

  • 2023-06-07

  • 2023-06-0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6-06

  • 2023-05-2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21

  • 2023-04-21

  • 2019-09-19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
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2024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范文等,带您走进马说读后感初二3000字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